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夜雨蕉聲1

    有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特別是新興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在內,但西方發達國家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新興發展中國家大多是以資源消耗、犧牲環境、大規模基建來發展本國經濟的,沒有強大的製造業和發達的科技實力,是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在以美國為首的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的情況下,WTO名存實亡,發展中國家再也不能靠WTO賦予的貿易優惠得以大規模出口,也就是沒有了國際市場。當國內GDP出現副增長時,這樣的國家只能超發貨幣來維持其政治、經濟體系運轉,而超發貨幣必定帶來貨幣貶值,其結果就是金融危機。

  • 2 # 砍大山車大圈

    爆發金融危機是必然的,這不是個人臆斷,是經濟資料走勢顯示的。。

    只不過我們不可能預知加上哪一根稻草,駱駝會被壓倒,可能還有什麼身體健康,暴風驟雨,各種因素影響。。

    但是我們肯定,只要不斷的壓稻草,駱駝總有一天會倒。。

    人是有壽命區間的,金融危機也是大致有個區間。。

    前兩年宋鴻斌預測應該是2016-2018,特朗普上臺減稅制造業迴歸,有延遲。。可是赤字在擴大,加息在繼續,現在西方專家說是2018-2019。。

  • 3 # 前沿news

    看看下面這篇文章,便知道2019年是否有爆發金融危機了:

    一般來說,金融危機的爆發,主要有如下10項前兆。

    10大前兆

    1、股市暴跌

    比如199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機,著名的“黑色星期一”,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主要標誌之一。那天道指下跌22.6%,悉尼下跌25%,新加波下跌20%,東京跌15%,倫敦下跌10.8%,巴黎下跌9.7%。香港恆生指數跌幅超過30%。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全球性暴跌,整個市值損失高達14000億美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部損失的3倍以上!

    2、資本大規模外逃

    這個將導致外匯儲備持續下滑,難以應對,只能採取絕望式加息,結果是給本國實體經濟帶來了更大的衝擊。

    3、銀行信用危機

    銀根奇缺、銀行擠兌,正常銀行信用關係遭到破壞,同時伴隨金融機構大量破產倒閉等現象的出現。

    4、企業債務違約明顯上升

    企業債違約,可能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5、資產價格泡沫嚴重

    股市、房價、匯率存在很大的泡沫,全民加槓桿,企業、居民的槓桿率都是居高下不,皆創下歷史新高 。

    6、官方儲備大量減少

    出現貨幣大幅度貶值和通脹。

    7、整體經濟嚴重下滑

    人們把錢都投向了虛擬經濟領域,導致週期性企業利潤和盈利下滑,甚至出現大面積虧損。

    8、企業或居民資產負債率高企

    9、企業利潤或居民收入增長率大幅下滑

    10、 帶8的週期

    為何還歸納出這一似乎不靠譜呢?這是因為:

    一是根據週期波動理論的推導。

    二是近兩次全球金融危機:

    1987—1988年爆發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其標誌性事件就是“黑色星期一”(上文以講述)。

    1997—1998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其標誌性事件就是1998香港金融保衛戰。

    根據該書的觀點和邏輯(非原文)分析:

    上述10項徵兆中,第1到第9中,任意佔有3項,金融危機就很可能要來了。

    不過,可能還有更直接的徵兆。這麼來說:

    金融危機,很多人直觀地看股市崩潰。就其背後的本質,是信用的危機。通俗地說,信用危機,就是借錢的人或企業還不上錢了。

    還看兩組指標,一是企業或居民資產負債率高企,二是企業利潤或居民收入增長率下滑。當債息增長加速,利潤和居民收入減速,並出現典型企業不能承受債務的時候。

    金融領域所有的或大部分的金融指標的急劇惡化,以至於影響相關國家或地區經濟的穩定與發展。於是危機就來了。

    也就是說,同時出現如上3種情況,一般來說,就很危險了!

  • 4 #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2019會不會爆發新的金融危機,主要取決於房地產泡沫,只要房地產泡沫問題解決了,中國就不會出現新的金融危機,世界各國爆發金融危機的根源都是沒有解決好房地產泡沫問題。

    2008年美國爆發的金融風暴,是房地產泡沫引起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日本爆發金融危機,根源也是房地產泡沫;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根源也是房地產泡沫。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全世界明智的國家都不會炒房炒地。

    目前國家的政策是房住不炒,讓炒房者無處可逃,結束了中國的炒房時代,也就化解了金融危機,只要不再炒房,不再讓炒房者死灰復燃,中國就不會爆發新的金融危機。

    問題是有些人習慣了炒房獲取暴利,不甘心,總想找機會再炒房,找藉口再炒房,這才是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不能給想再炒房的人任何藉口和機會,就等於不給新的金融危機任何機會。

    經濟要發展,產業要轉型升級都是建立在不再炒房炒地的基礎上才能進行的。炒房炒地浪費和佔據了太多的社會資源,2019年是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期,只要國家始終堅持著房住不炒的政策不動搖,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大。

  • 5 # 大盤觀點

    2019美股有可能會崩盤。

    在這個世界的投資市場上,現如今還能讓人擁有永不下跌的信仰的,只剩下碩果僅存的兩個了。一個是C國的房市,一個是A國的股市。

    要說這兩個市場,都是已經突破了人類想象力的極限,達到了地球引力的邊緣,再稍微突突那麼一點點,地球有限的資源可能就承受不了這麼浩瀚無邊的生命力了。但是,這麼明顯的常識,偏偏有很多美吹睜著眼睛瞎JB扯淡,非說美股是由美國經濟基本面支撐漲起來的,還說要再漲五百年,聽得我的心呀慌的很。

    那麼今天,我們來盤盤美股,看看它到底是怎麼漲起來的。

    01

    十年大牛市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道瓊斯指數一路崩跌到2009年初,最低跌到了6469.95點,從這個低點開始到現在,美股經歷了長達十年的牛市,在去年十月創下26951.81點的歷史記錄高點,後來經歷了一次5000點的下跌之後,在今年4月反彈到了26695.96點的次高位。

    在這十年間,美股漲了整整20000點,漲幅達到了三倍多。生生的把過去的指數漲成了現在的零頭,這種想象力,只有南韓人才配擁有啊。有人會說美股是百年大牛市,十年漲三倍怎麼了?那麼這十年來,從中國,到歐洲,到美國,大家的經濟形勢到底怎麼樣,其實咱心裡都有數,你看川普老頭能上臺,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危機之後大放水導致貧富分化嚴重,才給了他可趁之機。美國的中下層這十年裡,並沒有感受到股市三倍漲幅的溫暖。

    既然如此,都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既然美國的經濟基本面也沒展現出這種幅度的增長,那美股的牛市是怎麼來的呢?

    02

    牛市源於回購

    剛過去的2018年,是美國有史以來股票回購最多的一年。股票回購規模從2017年的5270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7979億美元,增幅達51%。透過逐年不斷增加的股票回購,構成了美股買方的主體,支撐起了美股這十年的大牛市。這些回購的股票,大部分並不是被登出,而是作為庫存留了下來。

    根據美聯儲的資料,自2009年以來,企業一直都是股票回購的主體。非金融企業透過股票回購買回了3.3萬億美元的股票,居民和機構(保險公司和養老金基金)同期分別出售了6720億美元和1.2萬億美元的股票,共同基金和ETF則購入了1.6萬億美元的股票。

    而大規模的股票回購的錢又是從哪來的呢?答案是借的。

    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公司債務空前增加很大部分用來進行股票回購。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美股回購都是舉債完成的。在一份IMF報告中提到了這樣兩個資料:由於股票回購,美國大型公司自2009年以來共計發行了3萬億美元的淨負債,美國公司債務總額達到13.7萬億美元的歷史最高點。

    下面這個圖是美國公司的債務增長曲線和股票回購規模曲線,可以看到,尤其在2010年以後,是高度正相關的。

    有意思的是,美國企業債務的增長率曲線和美國上市公司回購股票的資金增長率曲線以及美股的增長率曲線三者高度重合。

    03

    怎麼借出一個牛市

    美股牛市是美國企業發債借錢回購股票推起來的,而這很大程度上,又是由於金融危機後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導致的,其實這跟我們類似,說白了也就是一種大放水,只不過我們放水的錢都去了樓市,而美國去了股市。這跟基本面沒有啥關係,本質上都是貨幣放水產生的泡沫,只是國情有區別,大家選擇的容器不一樣而已。

    美國的企業債貸款憑證,簡稱CLO。經歷了2010年和2014年兩次最佳化,到了特朗普上臺後,對《多德弗蘭克法案》進行了修改,放鬆了企業發債的監管,突破了原來CLO發行方需要保留5%進行風險兜底的底線,改為連這5%也不需要再保留。這使得2018年CLO的發行量突破1200億創了歷史新高,累計發行量可能已經突破1萬億美元。

    在美國14萬億美元的企業債裡,可能有那麼一萬億或者更多的垃圾債券,要知道這幾年CLO還保持了15%-20%的收益率。美股在漲,CLO收益率在漲,美股的分紅在增加,美國的一切回報都在增加,那麼問題來了,誰來買單?

    如果有一天美股的神話破滅,那戳破美股泡沫的那根針,很有可能就是美國企業債危機的爆發。CLO的發行方主要是銀行,投資者遍佈全球,現在作為發行方的銀行不需要背書不負任何責任,那一旦出問題,總會有人買單。CLO就像一根導火索,只要有一部分違約,就會引起連鎖反應,過去透過回購股票拉高股價,又增加了市值又增加了投資收益又提高了分紅,當債券違約出現拋售,那就是反噬螺旋,賣出股票回籠資金還債導致股價走低需要賣出更多股票,最後就是大拋售大崩盤。

    04

    美國股市的美國故事

    本來按照劇本,美國把股市推起來之後,透過漸進式加息,先要把全球的美元吸回國內高位接盤,使其他國家的泡沫先爆破,然後透過倒手股票出來的現金再去收購那些泡沫破滅後的優質打折資產,這樣一進一出,就可以把自己的資產負債表重新平衡了。

    美聯儲從2015年12月進入加息通道後,漸進式加息加到2018年,已經是一年加息四次,每季度加一次,按照他們之前搞金融危機的節奏,再往後就要加速,變成一年加8次或者一年加十次,直到快速把對手盤的泡沫刺破,然後剩下的就按老規矩辦就可以了。可是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這個新問題就是中國。剪羊毛剪到一箇中段反導世界第一的核大國身上時,也不知是毛太硬,還是剪刀太鈍,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反正2019年的加息節奏變成了一年兩次。就等於是說棄剪從戎了。

    現在美股高高在上,那真的是高處不勝寒。美股不像咱們樓市,畢竟是號稱自由市場,它還得講究一個流動性,咱們這個樓市要交易還得走很多手續,中間隨便一個手續都可以把樓市變相的凍起來,慢慢拖就可以了。可美股是自由市場,維持在這麼高的位置上是需要很高很高的維護成本的,這就是為什麼美股回購一年比一年高的原因,別說再漲下去,就是維持在這個位置,2019年的回購規模就還得大規模繼續增加。

    債是借出去了,股價也拉起來了,天羅地網都布好了,可這說好的用來填坑的優質資產一折促銷遲遲沒來,你們這些垃圾政客說好的事兌現不了了,你們是幹什麼吃的。現在軟的不行,要來硬的,硬的到底行不行呢?貿易戰再這麼搞下去,只怕是有些在中國有巨大利益的公司,先要扛不住了。

    我們來看看美股道瓊斯指數的月線走勢。在去年十月創出高點後經歷了三個月大約5000多點的下跌,然後反彈了四個月,然後本月也就是五月一根陰線下跌,基本上把今年2、3、4三個月的反彈全部回吐掉了。在技術上看,是很明顯的反抽見頂訊號。

    再來看周線。雖然很多人看美股是個可上可下的形態,但是月線級別的反抽見頂形態,和周線級別的三重頂結構(這個在納指和標普指數上更直觀),其構成的壓力和維持的成本都是巨大的。如果6月美股道指跌破23000點的支撐位,恐怕6月,就是美股之殤。

    05

    泡沫都是命門

    不管是對於A國,還是對於C國,大家的泡沫之處就是彼此的命門所在。因為大家在防止洗劫的過程中都透過放水蓄積了兩個巨大的泡沫,這兩個泡沫都是各自國家人民最大的財富容器,真是破不起。

    最後,我想說的是,就算是冷戰來臨,大家也不要那麼悲觀。現在這種兩軍對峙的態勢下,誰的命門先被擊破,誰就有可能先被打趴下。很顯然,這兩處命門彼此都竭盡全力在保護,外部勢力是很難動搖的,但內部勢力就不好說了。再者從彼此的制度上來說,我個人也覺得樓市的防守因為行政化控制手段多種多樣,似乎更容易一些。

    就算是彼此放手散夥各過各的,可一旦中美脫鉤,美元所喪失的利益之大足以在太平洋掀起一場史無前例的海嘯,就算不吞噬美國,也必定讓其傷筋動骨。因為美元覆蓋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及該經濟體世界第一的貿易結算量,其實都在以直接和間接的方式為美元貢獻鑄幣稅和影響力,而這一體量的稅收和影響力一旦與美元脫鉤,美元的含金量將再次大打折扣,美元的地位會不會坍塌難說,但是美元的利益結構必將被改寫,如今高高在上的美股,它的利益預期用什麼支撐呢?

    只要美股先完蛋,我們就可以跟在後面順勢而為,透過慢撒氣刺破泡沫,完成結構性改革最艱難的部分。其實最最重要的,不是不能捅破泡沫,而是必須等對方的泡沫先破。

    這個順序,才是博弈中最緊要的。

  • 6 # 懂焦帝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最近關於金融危機的討論又開始了。主要原因是全球出現了一系列量化寬鬆的跡象:9月份,歐洲央行下調存款利率,然後澳洲央行第三次下調現金利率;10月初,印度也下調了基準的回購利率。這些央行的動作就讓市場很擔心:是不是現在經濟疲軟了?同時也擔心:資金的水量過大,會不會引起市場的動盪?

    所以,很多人就開始散佈關於金融危機的言論。

    但這還不是最有意思的,市場上還有更加危言聳聽的說法,他們認為:金融危機不是“即將來襲”,而是“正在經歷”。

    我特地仔細研讀了這些關於金融危機言論的資料,說真的,很多都充滿了金融專業術語,比如隔夜回購協議,比如不良資產救助計劃等等。猛然聽上去還真容易被唬住。

    其實,宏觀和金融關係到大家的錢袋子,大家都關心。但是這個領域專業的門檻又比較高,所以,這個市場上特別容易出神棍。

    所以今天,我就來結合最近看到的這些資料,一來給你講清楚一個特別常用的金融概念,“隔夜回購”;二來,用這個例子給你看清楚什麼是似是而非的偽邏輯,讓我們的同學能夠擁有一雙慧眼,將這個世界看得明明白白。

    什麼是隔夜回購?

    這些聳人聽聞的言論都是怎麼分析的呢?我簡單地說一下它們的邏輯。

    你可能會問,這有什麼了不起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這些所謂的專業人士用非常內行的語氣給大家介紹了隔夜回購協議是什麼——是商業銀行向央行借錢,這是非常不好的訊號,意味著所有的銀行都沒錢了。

    然後,話鋒一轉說,在2008年那場金融危機中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銀行都沒錢,隔夜利率飆升,只能找美聯儲求救。緊接著就發生了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破產這種慘痛的局面。接著,美聯儲為了挽救銀行業,就批准了歷史上最大的救市方案,也就是TARP,向美國銀行業注入了7000億美金。

    你看,2008年金融危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現在的隔夜回購市場又發生了類似的情況,那結論很明顯:金融危機了。

    以上這段分析聽上去確實很專業,很有道理,對不對?但問題出在哪裡呢?

    首先,我來給你捋清楚,什麼叫做“隔夜回購”。

    先說回購。回購其實就是你賣出一個證券,然後約定在未來某個時間再把它買回來的這麼一個交易協議。說白了,就是咱們手頭缺錢,術語叫做流動性緊張,所以將資產抵押出去換現金,等緊張期過去以後再贖回。本質上,跟古代典當是沒有區別的。

    現在的回購市場一般以短期為主,有7天、15天,隔夜回購是最短的一種,商業銀行今天把證券抵押給其他機構去獲得資金,到了第二個工作日再把它買回來,這就是隔夜回購。

    隔夜回購市場是一個什麼市場呢?是一個超短期的資金拆借市場。所以,隔夜回購利率反映的就是短期資金面的供需情況,算一個市場短期流動性的指標。

    商業銀行和央行之間的回購行為並不是什麼不好的訊號,相反,回購本來就是中央銀行調解全社會流動性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你平時聽到的央行正回購,就是中央銀行向市場賣出證券,相當於收回資金,收緊流動性。逆回購,就是中央銀行接受商業銀行持有的證券,給它們現金,增加市場的流動性。

    隔夜回購利率飆升,可怕嗎?

    現在你明白了,隔夜回購就是超短期資金拆借,央行和商業銀行之間的回購是非常正常的市場流動性調節手段。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從隔夜市場利率飆升推導到金融危機,這個邏輯又有什麼問題。

    既然隔夜市場的利率是流動性指標,那麼,隔夜市場利率飆升其實就意味著短期流動性緊張。而這個指標,和央行的政策鬆緊,還有市場的短期情緒是有很大關係的。

    我們的課程裡專門講解過中國的銀行間隔夜市場利率,其實這種利率和隔夜回購利率的本質沒有太多的差別。從2013年中國加快了利率市場化程序之後,隔夜市場利率就經常發生飆升的情況。嚴重的時候就是市場俗稱的錢荒。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是2013年的6月,當時中國的隔夜利率猛升到了13.8%,比現在美聯儲的隔夜回購利率高很多。

    那當時是個什麼情況?當時發生了幾個事件:

    第一,2013年上半年,咱們的外匯佔款縮水,引發了貨幣投放量減少,市場流動性緊張;第二,6月份的時候,一般的商業銀行,都面臨著年中的考核,有比較大的資金需求,所以也減少了市場上的流動性;第三,當時國常會提出,要求貨幣政策從緊。

    你看,各個事情疊加在一塊兒,就導致了市場上資金的需求量大,但是,資金的投放又比較少,所以,短期的流動性就非常非常地緊張,這就是2013年6月著名的錢荒事件。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央行幾天之後就向市場投放了500億資金,然後約談了幾家大商業銀行,要求它們積極地出錢穩定市場。不到10天,隔夜利率就回落了,錢荒告一段落。

    所以說,這種短期流動性緊張的事情在市場上不罕見,央行去補充流動性就可以了。

    那目前美國的狀況是什麼呢?就類似於我們國家2013年的錢荒,美國的銀行間市場承擔了美國很大份額的短期借貸的需求,所以,隔夜回購利率飆升,就是短期流動性緊張的現象。

    市場流動性和金融危機的關係是什麼?

    我們課程裡講過,一旦發生金融危機,就是社會性的信用崩塌,而資產價格背後是信用支援,信用崩塌就意味著資產價格雪崩,流動性馬上就會受到影響。換句話說,一旦有金融危機,市場的流動性肯定發生枯竭,而且是大面積的枯竭。那時候,不僅僅是隔夜回購利率會飆升,各種流動性指標都會全面潰敗。

    這裡要敲黑板:但是反過來,某個流動性指標的短期惡化,是無論如何也推導不出金融危機的。

    金融危機會導致流動性指標的全面惡化,但是,某個流動性指標的短期惡化是不能夠推匯出金融危機的。如果這樣論證的話,就是典型的因果倒置。

    現在你就明白了,從一個短期流動性指標推匯出金融危機這樣的論證,是錯誤地對專業詞語進行似是而非的詮釋,另外,還犯了因果倒置、概念偷換等邏輯錯誤。

    可為什麼大家這麼喜歡使用金融危機這種詞語呢?因為它夠醒目,夠吸睛,更能夠煽動情緒,容易引流。

    實際上就像我們課程裡說過的,金融危機必須是系統性的,一個市場是不是進入金融危機,要看這個市場是不是切換到了一個和平常的狀態完全不同的模式裡面。

    比如說2008年的時候,很多家美國大銀行都面臨著破產的風險,這就算是金融危機逼近。通常情況下,央行持續擴張資產負債表,造成全社會的槓桿率過高,這才是危機的一個訊號燈。

    現在你明白了,2019年9月份,美聯儲推出的這個大規模的隔夜回購協議,是央行用來調節市場流動性的,相當於常規性的公開市場操作,和危機之前那種央行大規模擴張資產負債表不是一回事。偶然的流動性事件和金融危機更不是一回事兒。

    所以,我們在解讀金融事件、金融名詞的時候,首先要學會理性,也要學會擦亮眼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母羊什麼時候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