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湖小曉生
-
2 # 靜靜的守護你前行
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剛剛繼位沒幾年,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七位劉姓諸侯王不服西漢當朝的統治,以清君側的名義舉兵反叛,他們分別是,濟南王、膠西王、淄川王、膠東王,楚王,趙王、吳王,但是實際上是吳王劉濞是主要反叛人物,其他的大多都是跟著隨聲附和,漢高祖在位初年分封了劉氏諸王,慢慢的這些諸侯王實力強大,不服朝廷管制,到了漢景帝時期,他考慮到這些諸侯對朝廷威脅太大,於是就下削蕃令,朝廷收回各個諸侯王部分地方的管理權,看到漢景帝如此做的吳王劉濞認為這是衝他來的,因為在這些諸侯中只有他一人是最強大的,
吳國控制著三大郡:丹陽郡,會稽郡,豫章郡,他控制著三大郡不光是面積大,更加主要的是經濟實力也很強大會稽郡治所在吳縣這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越國國都的所在地,魚米之鄉;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南昌,丹陽郡治所在今皖南江蘇南京,以及浙江西北部地區,
吳國三郡人口不是比較多,但是三郡的資源確實很豐富的,浙江、江西、福建、等省份是出了名的資源大省,冷兵器時代,軍隊所需要的各種物資,如:樹木、竹子,銅、鹽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了這些資源吳王劉濞的腰桿子就挺的很硬,古人云:“軍中無財,能士不來;軍中無賞,能人不往。”吳王劉濞有了錢自然不怕朝廷有了錢肯定兵強馬壯,自然而然就實力強大了。
-
3 # 給我一隻大花貓
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之後分封藩王替他鎮守疆土,但是很快就有英布等人的反叛,他定下規矩,凡異性不得封王,他藉故就把自己的兒子分封到全國各地。後來呂后亂政大肆誅殺劉姓反對者,呂雉死後他的幾個侄子興兵作亂,天下僅有的幾個劉姓藩王平亂有功就被漢文帝封賞,其中就有私築錢幣的權力。在古代鹽一直是國有控制,而吳國靠海,資源豐富,吳國的富庶數一數二。吳王劉濞的兒子進京面見漢文帝,在閒暇之餘跟漢景帝劉啟下棋因為發生口角,劉舉起起棋盤把吳國世子打倒誰料想直接打死了。這是一個原因。景帝繼位之後聽從晁錯的建議削弱藩王勢力,收回鹽鐵鑄錢的權力加強中央集權。這是第二個原因。綜上,吳國不得不反。
-
4 # 歷史掃地僧
七國之中,趙國位於戰國趙國之地,也就是河北省南部。濟南國,顧名思義,位於今山東省省會濟南附近。淄川、膠東、膠西都擠在狹長的膠東半島上。以上五國面積都較小,也就是趙國略大一些,實力較強。此外,楚國控制今江蘇省、安徽省江北地區,以及山東省西南部,實力較趙國又強一些。
吳國都控制著哪些區域?西漢在長江以東以區設有三郡:丹陽郡、會稽郡、豫章郡(一說為東陽郡、吳郡、鄣郡(《漢書》記載為丹陽郡),但東陽郡與吳郡,《漢書-地理志》無記載,今有爭議)。與其說這是三個郡,不如說是三個省。
此外,吳國靠近東南沿海,其地又有銅礦。所以,劉濞擔任吳王期間即山鑄錢,煮海水為鹽,國內財政因此非常充足,故不向境內百姓收稅,這樣也吸引了大量人口。不僅如此,劉濞還以錢財為誘惑,將大量亡命之徒納入麾下。劉濞透過鑄造銅錢,積累了鉅額財富。晉人魯褒雲:“軍中無財,能士不來;軍中無賞,能士不往。”沒錢,還打個什麼仗?劉濞有了錢,就可以招兵買馬,成為漢景帝最大的威脅,成為實力最強的諸侯國。
-
5 # 書山明閱
吳國擁有銅礦海鹽的便利(即山鑄錢,煮海水為鹽),擁有豫章郡的銅礦山,劉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私下鑄錢,煮海水製鹽,即使不向百姓收稅,吳國國庫很富。(吳有豫章郡銅山,濞則招致天下亡命者「逃亡在外改換名姓的人」盜鑄錢,煮海水為鹽,以故無賦,國用富饒「用:用度,開支」。)
-
6 # 師明禮
(1)吳國地盤大。
七國之亂裡面的七國,面積最大的三國是吳,趙,楚,而濟南,菑川,膠西,膠東都小的可憐,感覺像是打醬油的。
(2)吳王劉濞是有真本事的。
劉濞是劉邦二哥的兒子,性格彪悍勇猛,當年是跟隨過劉邦打英布的,上過戰場殺過敵,有真本領。當年之所以受封吳國,也是因為當地以及鄰郡民風彪悍,劉邦認為劉濞去那裡能壓得住,劉濞確實做的很出色。
劉濞會收買人心,在本國內尋求人才,給與賞賜,還會保護外來逃犯,所以能夠御眾。
歲時存問茂材,賞賜閭里,它郡國吏欲來捕亡人者,頌共禁不與。如此者三十餘年,以故能使其眾。(《漢書》)七國之亂裡,劉濞是叔叔輩的,其餘的都是和景帝平輩的,沒什麼本領的。
(3)吳國有錢。
打仗講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裡面最有錢的就是吳國了。
吳國為什麼這麼有錢呢?
一靠煮鹽,二靠開銅鑄錢,這兩項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是能迅速積攢財富的手段,所以吳國真的很有錢。
由於有錢,老百姓不需要交賦稅,所以民間也很富裕。
然其居國以銅鹽故,百姓無賦。(《漢書》)(4)文帝對劉濞有愧疚心理,一直放縱劉濞的各種不法行為,是以吳國坐大。
景帝做太子的時候,和劉濞的兒子下棋,二人爭吵,景帝用棋盤把劉濞的兒子砸死了,對文帝來說,自己的兒子砸死了劉濞的兒子,難免會愧疚,因此文帝在世的時候,劉濞有許多不法行為,文帝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客觀上放縱了劉濞。
-
7 # 喜怒無償
西漢七國之亂之所以吳國實力強也是受當時郡國並行制創造的良好條件。諸侯王劉濞在吳國大力發展經濟所致。
郡國並行制的推行,增強了郡國內郡王對經濟的自主控制。吳國就是大力發展了經濟使得自己的實力強大。吳國劉濞利用手裡資源,在豫章郡(現在江西南昌)招募亡命徒為其鑄錢;用海水煮鹽全國販賣;積累財富後吳國經濟富足並日漸強大;吳國境內不用賦稅,得到人民支援。
-
8 # 搖擺de木屋
當時的吳王劉濞很有治國才華,把整個吳國治理的富庶繁華,不光是吳國,其他六國治理的也是井井有條,漢初的文景之治也是建立在7國的繁華之上的。吳國當時地盤最大,經濟發達,軍事實力雄厚。不過我始終認為分封制優於中央集權制,以秦統一六國為界,秦以前的夏商周最短的都享國500年,周朝更是達到800年,秦以後的中央集權制最多不過300年,這就很能說明問題。。。
-
9 # 小奔說史
七國之亂,是西漢初年的一次同姓諸侯叛亂。
劉邦即位後,封了很多諸侯王,隨著時間發展,諸侯們的勢力越來越大,並對中央造成威脅。漢景帝即位後,採取御史大夫晁錯的建議,先後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
於是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吳國帶頭髮起叛亂,同時有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 劉賢 、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諸侯王,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
由於漢朝中央措施採取得當,叛亂最終在三個月內被平定。
這次“七國之亂”雖然時間短暫,但領頭的吳國為何敢於發動戰爭,它的實力有多強大呢?
一、吳王扛過槍打過仗
領頭髮起叛亂的吳王劉濞,是漢高祖劉邦的侄子。早在公元前196年,時年二十歲的劉濞受封為沛侯,英布反時,劉濞以騎將,隨從劉邦破英布軍。
平定英布叛亂之後,由於原來的荊王劉賈為英布所殺,且無後嗣。
劉邦擔心吳地會稽人輕佻強悍,沒有勇猛雄壯的王來鎮服他們不行。而自己的兒子還年幼,因此將荊國改為吳國,立年輕勇猛的劉濞為吳王,統轄三郡五十三城,定國都於廣陵(江蘇省揚州市)。
在古代,造反是殺頭滅門的大罪,哪怕是諸侯王也不能例外。
要想造反,必須得膽量大,因此吳國強大,首先體現在有個膽大包天的領頭人。
二、經濟實力強大
吳國有兩大重要戰略資產:銅和鹽。
首先,吳地豫章郡產銅,在古代,銅可以鑄錢,是一本萬利的資產。
吳王劉濞利用手握資源,招致天下眾多的亡命之徒,盜鑄銅錢。由於規模龐大,吳國所鑄錢流通於整個西漢境內。
此外,吳國濱海地區產鹽,煮海水為鹽,販賣到全國各地,獲利頗豐。
由於有著以上兩大戰略資源,吳國經濟實力日益富足,國家實力日漸強大,境內不徵賦錢,老百姓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樂無邊。
三、善於收買人心
由於吳國經濟發達,吳地的百姓按規定去服兵役的時候,還可以獲得相等的金錢代價。
此外,當吳王還每年時常去慰問轄區那些有才能的人,在鄉里賞賜他們如此一來,老百姓都感恩戴德。
在古代不像今天,資訊發達,坐在家中可以知道全世界的大事。當時吳國的老百姓看來,吳王就是他們的皇帝,吳王登高一呼說造反,自然而然獲得華人支援。
吳王還頗有先秦時代的遺風,喜歡收留那些亡命之徒、落魄之人來當門客。
其他郡國官吏想要追捕逃犯,吳王總是收容他們而不交給別的郡國。
持之以恆三十多年,劉濞麾下聚集了數千名甘心為他效力的核心部隊。
在這當中,有一個叫周丘的下邳人,當初逃亡到吳國,因為喜歡喝酒,行為不好,吳王劉濞不是很看得起他。
吳王起兵後,周丘對吳王說:“我因為無能,不能在軍隊中任職。我不敢要求率領軍隊,希望得到大王一個漢朝的符節,一定能夠報答大王。”吳王就給了他符節。周丘得到符節,連夜驅馳進入下邳。下邳當時聽說吳王反叛,都去守城。周丘到了客舍,召來下邳縣令。縣令走進門來,就讓隨從人員借用罪名斬殺了他。就又召集他弟兄們交好的富豪官吏告訴說:“吳王造反的軍隊將到,到後,殺下邳城裡的人不過是吃頓飯的時間。現在先投降,家室一定能保全,有才能的人還可以封侯。”這些人出去後互相轉告,下邳人全投降了。
就這樣一個人,只用了一夜的工夫就幫吳王得到三萬人。
最後,當吳王劉濞被徹底擊敗後,他手下還有壯士一千多人對其忠心耿耿,跟他連夜逃走,渡過淮水逃到丹徒。
可見,有這三點,吳王自然有自認為造反的本錢。
公元前154年,即孝景帝三年春正月22日,劉濞在廣陵起兵了。他率兵度過淮河,跟楚王合兵一處,然後傳檄各國,約定共同起兵。
-
10 # 灼之惠
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七國發生判亂之前,只有吳國沒有被朝庭打擊過,所以形成了一家獨大。吳國之所以要發生判亂,也是預感到,朝庭下一個要打擊的物件就是自己了。史書記載,文帝時,賈誼鑑於淮南王、濟北王的謀逆,曾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這一建議。
回覆列表
說是七國之亂,其實應該說是吳王劉濞之亂。因為這七個諸侯國當中,只有吳王劉濞的軍隊實力是最強大的,而他也是最想做皇帝的那個人。那麼為什麼吳王劉濞那麼強大呢?
吳王劉濞本身就是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的猛將。劉濞是劉邦的二哥劉仲的兒子,劉仲本人沒什麼本事,封個代王還被匈奴趕跑了,可是他兒子劉濞卻不簡單。早年英布造反的時候,劉濞就已經跟著劉邦一起,消滅英布的勢力。
英布當時是淮南王,大部分地盤在江西、安徽、浙江一帶,所以劉濞消滅了英布以後,就被劉邦留在了吳地。當年漢朝還沒有一統天下,東越國依舊猖狂,而吳地跟東越國接壤。這個地方如果處理不好,那就跟北方的匈奴一樣難對付。
所以劉邦必須要選擇一位作戰勇猛的人來鎮守此地。而劉濞恰好就是這樣的人,在劉邦的安排下,劉濞接過了吳地,被封為吳王。他是純粹因為戰功卓著,所以才被封為吳王,可不簡單因為跟劉邦是親戚的關係,要抵擋東越國進攻,所以他的軍事力量一直都很強大。
吳王劉濞有稱帝的野心,所以大力發展經濟。吳王劉濞是一個比較有頭腦的人,當時的諸侯國權力比較大,因為劉邦還沒有想出一個好辦法來約束諸侯國的力量,就一命嗚呼了。這個時候劉濞抓住了這個空檔期,開始努力發展自己的經濟。他掌握了制錢技術以後,開始大量制錢。
吳有豫章郡銅山,即招致天下亡命者盜鑄錢,東煮海水為鹽,以故無賦,國用饒足。---《漢書》他可不管漢朝是否通貨膨脹,只要自己這裡有足夠的錢就夠了。隨後又加大力度煮鹽鍊鐵,在古代鹽是重要的經濟來源,而鐵則可以製造輕便的武器,方便裝備自己的軍隊。當時的漢文帝並不想動刀槍,所以一直倡導無為而治,這就給了吳王劉濞一個黃金髮展期。他的封地靠著大海,所以有足夠的鹽可以開採,在這幾十年內他迅速富有了起來,有足夠的力量與漢朝對抗。
劉濞收留亡命之徒,治下百姓待遇優厚。劉濞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喜歡收留那些亡命之徒。只要是犯了罪,沒有地方逃的人,大家都知道應該往哪兒逃,當然是吳國。因為吳王劉濞不管你犯了什麼罪,只要你肯來,他就肯收留,而且他的面子比較大,其他郡國但凡有人來抓他們,都被吳王劉濞給擋回去了,所以這些亡命之人對劉濞十分忠心。
吳國本地是有銅礦和鹽的,所以吳王不需要百姓的賦稅就能十分富有,劉濞對百姓就好的不得了。按照要求,但凡要去邊疆戍邊計程車兵,劉濞都會發放一定的賞錢。而且吳國那些有才能的人,經常能夠得到劉濞的照顧,所以當地的百姓對劉濞也是感恩戴德,一旦打起仗來,他們首先就要帶頭保護劉濞。有如此強大的亡命徒和百姓組成的隊伍,劉濞的軍隊力量自然不可小覷。
吳國上下老少皆兵,而且還請來了東越國的外援。劉濞造反的時候,決心相當他。他先聯絡了各位諸侯王,隨後在自己的吳國發起宣言。他說自己今年62歲,而他的小兒子14歲,他們兩個都出徵,所以全國上下,只要在14歲到62歲之間的男子,全都要上戰場。就這麼一個招呼,便聚集了20多萬人馬。與此同時,在東越國等國,劉濞又借來了一些人馬,實打實就有50萬精兵。
七國之發也,吳王悉其士卒,下令國中曰:“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將。少子年十四,亦為士卒先。諸年上與寡人同,下與少子等,皆發!”二十餘萬人。南使閩、東越,閩、東越亦發兵從。---《漢書》這是一支相當強大的隊伍了,在諸侯王當中,能做到這些的只有吳王劉濞。他能召集這麼多人馬是能力,能夠養活他們,讓他們上戰場,那更加是難得的能力了。所以吳王跟其他諸侯王不一樣,是漢景帝和周亞夫重點打擊的物件。因為吳王劉濞被滅了,其他幾路諸侯也就翻不起什麼浪花了。
總結:吳王劉濞本身武將出身,對待手下較好,人家願意為他賣命。 吳王劉濞年輕的時候,就跟著劉邦南征北戰,在對付英布的時候,劉濞立下了大功,被劉邦封為吳王,掌握了天下最富有的地區吳國。劉濞到了吳國以後,開始大力發展經濟,他不斷造錢,不斷煮鹽,就是為了能夠讓自己強大富有起來,以此可以跟漢王朝的皇帝對抗。劉濞在任期間,不斷收留亡命之徒,對手下的百姓也百般呵護,所以這些人對劉濞十分忠心,這是劉濞力量大的一個關鍵點。造反期間,吳國上下14到62歲之間老少都參軍,再加上東越國這些國家的支援,劉濞的力量當然是諸侯國最強大的了。吳王劉濞準備了很多年,確實也有足夠的力量對抗漢景帝。可惜他小瞧了漢景帝的號召力和實力,而且劉濞此刻歲數也大了,當年的雄心壯志也不復存在了,失敗也就成了必然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