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8618283471269
-
2 # 菜鳥行走江湖
我們很多人有個認知上的習慣,認為司馬懿是魏晉更替的關鍵人物。這種看法是不夠準確的。
其實由魏到晉共經歷了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祖孫三代四人十幾載的漫長過程。由於司馬懿是開啟魏晉更迭的先行者,司馬昭父子又是真正創晉的實踐者,所以往往我們很容易忽視夾在中間的司馬師。
司馬師雖然在後世的影響力比不上他的父親和弟弟侄子,但是從歷史的作用上來說,司馬師實際上奠定了魏晉嬗代的政治基礎。
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師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繼續執掌朝政。司馬師從嘉平三年執政至正元二年(255)去世,其間不足五年,為時不長,但對司馬氏代魏的程序而言,卻是意義非凡。
司馬懿死後,儘管司馬師平穩地完成了權力的接收,但是其所面對的政治形勢相當嚴峻。
司馬懿對曹魏政權的控制更多的是依靠其個人的政治聲望和長期積累下來的人事資源,其生前並沒有來得及對中央和地方的潛在反對者加以清洗。而當司馬懿這一猛虎去世,司馬師繼任馬上便會面臨曹魏權政權巨大的政治阻力。
司馬懿、司馬師父子之間的權力交替,明確昭示了司馬氏的野心,必將激起“心存曹氏”的大臣的強烈反抗。
威望、功績皆是顯得不足的司馬氏決心透過建立軍功來鞏固自己的權力,於是在嘉平四年(252)十一月,司馬師命司馬昭都督王昶等三道伐吳,不想卻被吳將諸葛恪法大敗於東關。
東關之敗對於剛剛執政的司馬師的威望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儘管司馬師應對得當,採取懷柔政策,委過於弟,安撫諸將,因而並未激起內部更大的政治動盪,但是朝廷之中並非沒有追究戰敗責任的呼聲。
當王儀提出主帥應該為戰敗承擔責任時,立即激怒了司馬昭,併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可見東關之敗是當時司馬氏極其忌諱的一個話題。
司馬昭當時的身份是持節、都督、安東將軍,可擅殺無官位之人,若在戰爭狀態下,其權利與使持節相同,可擅殺二千石以下。但是司馬昭誅殺王儀時,東關之役已結束,誅殺王儀超越了他的許可權範圍。司馬乃是軍府上佐,王儀之父修更是曹魏元老,若非得到司馬師的授意或許可,司馬昭絕不可能貿然行此非常之舉。
從王儀之死中可以窺見在司馬師表面上寬容諸將,引躬自責的背後,更在警惕地防備著任何以戰敗為藉口,動搖司馬師執政地位的嘗試,當時的朝中安定的表象背後瀰漫著緊張的政治氣氛。
既然不能像其父司馬懿那樣透過贏得對外戰爭的勝利,獲取足夠的政治威望,司馬師馬上改變策略透過加強對內控制的方式來維繫自己的權力。
司馬師吸取了曹爽覆亡的教訓,不輕易改革舊制,維護曹魏官僚階層的既得利益,為穩固權力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同時司馬師極力加強自己與郭太后之間的關係,希望藉助太后的權威來鞏固自己的權力。為了結好郭氏,司馬師將自己女兒將自己女兒嫁給太后從弟、才具平庸的郭惪,試圖透過婚姻的紐帶來鞏固雙方的同盟。
在處置內政時,司馬師與其父不同,司馬師更注重立政以威。與外寬內忌的司馬懿不同,在魏晉人的眼中,司馬師是以“嚴毅”的形象出現的。
從上述的王儀之死中,我們已經可以窺見司馬師鐵腕的政治風格,所謂“初總萬機,正身平法,朝政肅然”,描繪的就是在司馬師執政之後,所造成的朝野肅然的氣氛。
司馬懿在控制中樞之後,多采取鎮靜處之的方式,對與曹爽關係密切的夏侯玄等人,只是處以閒職,未作觸動。青年時便與司馬師同遊處的夏侯玄曾經預言司馬懿尚能以通家年少待他,而司馬師、司馬昭必定不會容他,而事後也的確證明了如此,曾經的少年的摯友在遇到政治選擇時,司馬師一點憐憫之心都會不有。
司馬師高壓的政治統治與獨斷朝政的行徑必然會激起忠於曹氏的大臣的反彈。嘉平六年(254)二月中書令李豐、後父光祿大夫張緝試圖擁立太常夏侯玄輔政,這次宮廷政變尚未發動,司馬師便預先獲知風聲,將其撲滅,所有參與其中的人皆被族誅。此次政變是朝中尚存的忠於曹氏的力量一次嘗試,而這次政變的失敗使司馬師有機會徹底清除朝中異己,所以其對夏侯玄、李豐等人的處置極為果斷、嚴酷。
司馬師的以法繩下,正是為了彌補自己在威望和功業上的不足,透過對內的嚴密控制來保持自己的權力。
司馬師此後採取了一系列行動:三月廢皇后張氏;九月廢齊王芳,立高貴鄉公鬢。廢后、廢帝以立威,往往是權臣進行易代革命的一個前奏,司馬師在這一系列的行動中,秉承其立政以威的一貫方針,彰顯了其在朝中獨斷專行的地位,同時也是對朝中可能存在的異己勢力的一種震懾。經過此次清洗,司馬氏對曹魏中樞的控制已相當的穩固。
司馬師這個兒子可以說是司馬懿一生最為看重也是最為倚靠的。在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之前,司馬懿僅僅是把計劃告訴了司馬師,等到了行動開始時司馬昭才剛剛得知。司馬懿看重的正是其身上這種少言慎行、獨斷冷靜的性格特點,也因此會把私養三千勇士的任務交給他。
司馬師的成功之道在哪裡?不該動的乳酪不動,審時奪度上的果斷和“嚴毅”,威信自然樹立起來。
可惜的是,司馬師具備了一個優秀帝王的一切素質與能力,但卻沒有等來一個適合朝代更迭的大環境。
回覆列表
司馬師的性格非常穩重,遇事處變不驚,沉著冷靜,而且有全域性觀念,是不可多得的領導型人才。在這一方面,司馬昭則不同,司馬昭處事的能力,遠不及司馬師。司馬昭在治國與治軍方面就要略遜一籌,他沒有哥哥那樣運籌帷幄的能力,更多的是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也就是說,司馬昭是一個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