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424076759961
-
2 # 隱士夢言
答,行為主義心理學(behavioral psychology)是美國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對西方心理學影響最大的流派之一。
其創始人是美國的心理學家華生。
行為主義心理學主張以客觀的方法研究人類的行為,從而預測和控制有機體的行為。
它可區分為古典行為主義學派和新行為主義學派。
古典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以華生為首,其次則有霍爾特、亨特、拉什裡和魏斯。
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則為托爾曼、赫爾、斯金納、班杜拉等。
-
3 # 使用者1576375564984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是20世紀前半葉關於學習的主流思想。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引起了學習者的行變化,是學習者所處等環境中發生的事件引起了學習者的行變化。其基本原理認為行為是可以觀察的,學習應關注諸如行為可觀察的事件,而不是知識等不可觀察等事件。
-
4 # 放棄吧好嗎
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1、經典的條件作用
經典的條件作用又叫應答條件作用或巴甫洛夫條件作用。他是以無條件反射為基礎而形成的。一箇中性刺激透過與無條件刺激的配對,最後能引起原來只有無條件的刺激才能引起的反應,這就是初級條件反應的形成
塞利格曼認為,動物模型中“習得性無助”的現象和人類臨床抑鬱症是相似的。簡單地說,塞利格曼發現,當一隻狗在接受迴避訓練的時候,它會很快學會要移到穿梭箱的安全一側來避免電擊。然而,在沒有接受迴避訓練之前,當給予這隻狗不可避免的電擊時,它的反應完全不同,它不會試圖逃跑,而只會被動地接受電擊。
心理治療理論——行為主義
塞利格曼回顧了各種動物的類似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老鼠、貓、原身和人都會出現習得性無助現象。基於這種推論,他提出了抑鬱是強化相倚原則的,一種具體表現的理論假設,即在抑鬱症患者的生活中,無法躲避的懲罰可能是其患病的一種原因。
同樣,菲爾斯特和萊文松採用一些基本的,行為原理來解釋抑鬱症。菲爾斯特認為抑鬱症可能和適應性行為或者是那些能夠使強化結果得到,最大化的行為的發生頻率減少有關。簡單地說,在可能獲得正強化結果的情況下,抑鬱症患者會更多地表現出迴避和逃跑行為。相反,在可能對逃避行為進行強化的環境下,發展出消極被動的行為模式(就像“習得性無助”模式中的表現,從而導致最後無法逃脫懲罰。
和菲爾斯特一樣,萊文松認為操作性行為理論概念“強化”足以闡明臨床抑鬱症的起源。他提出的理論構想是:抑鬱症是由於“低頻率的反應一隨機正強化”( low rate response-contingent positive reinforcement)造成的。他還用這個構想解釋了臨床抑鬱症的其他方面,比如低頻率的行為反應。行為理論的一個主要侷限是,尚未有證據表明單一的行為因素可以導致臨床上的抑鬱症。此外,並未有證據發現單純的行為干預可以有效治療臨床表現明顯的抑鬱症。與此一致的是,在對抑鬱症病因的研究以及治療方法中,大量有關抑鬱症的研究資料已不再包括單純的行為理論(eg,olib& Hammen)。當對更純粹的行為干預進行評估時(這些干預還沒有被廣泛地檢驗),它們通常在一些控制嚴格的實驗中表現較好。在成分分析研究中,抑鬱症認知療法的其中一個成分“行為啟用”( behavioral activation,引發了一些新的理論興趣。然而,將認知和非認知過程進行分離的做法仍然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