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什麼故事講講嗎?
9
回覆列表
  • 1 # 金香美食養生

    第一位:扁鵲。戰國時醫學家,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據人考證,約生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於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善用“針石”、“服湯”、“熨”等治病,所著《扁鵲內經》、《外經》早佚。他為什麼被稱為“扁鵲”呢?這是他的綽號。扁鵲善於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述了與他有關的兩個醫案:一個是用脈診的方法診斷趙子簡的病,一個是用望診的方法診斷齊桓侯的病。

    第二位: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醫學家,精內、婦、兒、針炙各科,外科尤為擅長,“麻沸散”的使用為世界醫學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還發明瞭“五禽戲”。 江蘇徐州有華佗紀念墓;沛縣有華祖廟,廟裡的一副對聯,抒發了作者的感情,總結了華佗的一生:“醫者刳腹,實別開岐聖門庭,誰知獄吏庸才,致使遺書歸一炬;士貴潔身,豈屑侍奸雄左右,獨憾史臣曲筆,反將厭事謗千秋。

    第三位:醫聖張仲景。張仲景,字名機,東漢醫學家,著《傷寒雜病論》。《傷寒雜病論》確立了祖國醫學“辨證論治”的規律,它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藥具備的經典著作,開創了祖國醫學辨證論治的先河;同時在製劑學方面也有獨到之處,對後世也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歷代醫家無不尊張仲景為“醫聖”,故有“醫聖者,即醫中之堯舜也,榮膺此譽者,唯仲景先師。”

    第四位:皇甫謐,字士安,小時名靜,晚年自稱玄晏先生。魏晉醫學家。西晉安定朝那(今甘肅靈臺人縣朝那鎮)人。著名醫家,其著作《針灸甲乙經》是中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總結了晉以前的針炙學成就,在針灸學史上,佔有很高的學術地位。 另著有《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書。他一生以著述為業。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

    第五位:孫思邈。京兆東原人(今陝西省耀縣孫家塬)人,出生於隋開皇元年,卒於唐永淳元年。活了102歲(也有說他活了141歲),他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歷史上,被人們尊為“藥王”。一生致力於醫藥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創立髒病、腑病分類系統,在醫學上有較大貢獻。

    第六位:葛洪。稚川,號抱朴子,人稱“葛仙翁”,西晉思想家、醫藥學家。他還是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科學家,在醫學和製藥化學上有許多重要的發現和創造,在文學上也有許多卓越的見解。他的著作,約有五百三十卷。不過,大多已經散佚,流傳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後救卒方》葛洪的醫學著作,據史籍記載,尚有《金匱藥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

    第七位:錢乙。中國醫學史上第一個著名兒科專家。錢乙撰寫的《小兒藥證直訣》,是中國現存的第一部兒科專著。它第一次系統地總結了對小兒的辨證施治法,使兒科自此發展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後人視之為兒科的經典著作,把錢乙尊稱為“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

    第八位:李時珍。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窮搜博採,歷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綱目》,為中國醫學史上一大鉅著。是中國明以前藥物學的總結性鉅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書。

    第九位:金元四大家朱震亨。朱震亨在研習《素問》、《難經》等經典著作的基礎上,訪求名醫,受業於劉完素的再傳第子羅知悌,成為融諸家之長為一體的一代名醫。朱震亨以為三家所論,於瀉火、攻邪、補中益氣諸法之外,尚嫌未備滋陰大法。力倡“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說,申明人體陰氣、元精之重要,故被後世稱為“滋陰派”的創始人。臨證治療,效如桴鼓,多有服藥即愈不必複診之例,故時人譽之為“朱一貼”。弟子眾多,方書廣傳,是元代最著名的醫學家。

    第十位:葉天士,名桂,號香巖,又號上律老人。江蘇吳縣人,約生於清代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卒於乾隆十年(公元一七四五年)。葉天士是中醫學史上溫病學派的創始人,其聲望地位,並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貫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溫熱論》至今仍被臨床醫家推崇備至。對治奇經、脾胃、兒科等病尤為擅長,尚有《葉案存真》、《末刻本醫案》。

  • 2 # 蝶痕123

    1。扁鵲

    戰國時醫學家,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據人考證,約生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於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善用“針石”、“服湯”、“熨”等治病,所著《扁鵲內經》、《外經》早佚。他為什麼被稱為“扁鵲”呢?這是他的綽號。扁鵲[1] 善於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述了與他有關的兩個醫案:一個是用脈診的方法診斷趙子簡的病,一個是用望診的方法診斷齊桓侯的病。因此被稱為“脈學之宗”。

    2。華佗

    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醫學家,精內、婦、兒、針炙各科,外科尤為擅長,“麻沸散”的使用為世界醫學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還發明瞭“五禽戲”。 據人考證,他約生於漢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這考證很可疑。因為《後漢書·華佗傳》有華佗“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的記載。據此,華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歲。華佗被害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了,但人民還永遠懷念他。江蘇徐州有華佗紀念墓;沛縣有華祖廟,廟裡的一副對聯,抒發了作者的感情,總結了華佗的一生:“醫者刳腹,實別開岐聖門庭,誰知獄吏庸才,致使遺書歸一炬;士貴潔身,豈屑侍奸雄左右,獨憾史臣曲筆,反將厭事謗千秋。

    3。張仲景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

    名機,東漢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南陽縣人),約生於東漢和平一年(150年),卒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東漢醫學家,辭官業醫,博採眾方,著《傷寒雜病論》。《傷寒雜病論》確立了祖國醫學“辨證論治”的規律,它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藥具備的經典著作,開創了祖國醫學辨證論治的先河;同時在製劑學方面也有獨到之處,對後世也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歷代醫家無不尊張仲景為“醫聖”,故有“醫聖者,即醫中之堯舜也,榮膺此譽者,唯仲景先師。”與張仲景同時代的華佗讀了《傷寒論》後喜曰:“此真活人也”。南北朝時陶弘景說:“惟仲景一方,最為眾方之祖”。唐代醫家孫思邈說:“江南諸師秘仲景方不傳”。可見張仲景醫方的寶貴。《傷寒論》至今仍指導著臨床實踐,也是醫家必讀。

    4。皇甫謐

    字士安,小時名靜,晚年自稱玄晏先生。魏晉醫學家。西晉安定朝那(今甘肅靈臺人縣朝那鎮)人。著名醫家,其著作《針灸甲乙經》是中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總結了晉以前的針灸學成就,在針灸學史上,佔有很高的學術地位。 另著有《帝王世紀》等。

    5。葉桂

    葉桂,字天士,號秀巖,清醫學家。江蘇吳縣人(1667-1746),祖父葉時和父親葉朝採都是當地的名醫。葉桂幼時便隨父親學醫,14歲時,父親去世,便又隨父親的一位姓朱的門人繼續學習。他勤奮好學,聰穎過人,沒幾年,就超過了教他的朱先生,聲名遠播。他是中醫學史上溫病學派的創始人,其聲望地位,並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貫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溫熱論》至今仍被臨床醫家推崇備至。對治奇經、脾胃、兒科等病尤為擅長,尚有《葉案存真》、《末刻本醫案》。

    6。孫思邈

    是京兆東原人(今陝西省耀縣孫家塬)人,出生於隋開皇元年,卒於唐永淳元年。活了102歲(也有說他活了141歲),他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歷史上,被人們尊為“藥王”。一生致力於醫藥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創立髒病、腑病分類系統,在醫學上有較大貢獻。

    7。錢乙

    字仲陽。北宋醫學家,始以兒科著名,後擢太醫丞,為公卿宗戚看病,名聲大著,祖籍浙江錢塘,後祖父北遷,遂為東平鄆州(今山東鄆城縣)人。約生於宋明道元年(公元一O三二年),卒於政和三年(公元一一一三年)。 其所著《小兒藥證直訣》,是中國現存的第一部兒科專著。它第一次系統地總結了對小兒的辨證施治法,使兒科自此發展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後人視之為兒科的經典著作,把錢乙尊稱為“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 另有《傷寒指徵》、《嬰孩論》等。

    8。宋慈

    宋朝福建人。1247年總結宋代前法醫方面的經驗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寫成《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文著。

    宋慈(1186-1249),字惠父,漢族,建陽(今屬福建南平地區)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法醫學家,被稱為“法醫學之父”,著有《洗冤集錄》。西方普遍認為正是宋慈於公元1235年開創了“法醫鑑定學”。

    9。李時珍

    字東璧,又名李東璧,號瀕湖,明朝醫學家,湖北蘄(今湖北省蘄春縣)人,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聞世當地名醫。李時珍繼承家學,尤其重視本草,並富有實踐精神,肯於向勞動人民群眾學習。李時珍三十八歲時,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李時珍再此只任職了一年,便辭職回鄉。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窮搜博採,歷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綱目》,為中國醫學史上一大鉅著。是中國明以前藥物學的總結性鉅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書

    10。葛洪

    字稚川,號抱朴子,人稱“葛仙翁”,東晉思想家、醫藥學家。丹陽句容縣(今江蘇省句容縣)人。約生於晉太康四年(公元二八三年),卒於東晉興寧元年(公元三六三年)。晚年,他隱居在廣東羅浮山中,既煉丹、採藥,又從事著述,直至去世。他還是中國古代十大名醫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科學家,在醫學和製藥化學上有許多重要的發現和創造,在文學上也有許多卓越的見解。他的著作,約有五百三十卷。不過,大多已經散佚,流傳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後救卒方》葛洪的醫學著作,據史籍記載,尚有《金匱藥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

  • 3 # 上將軍潘鳳

    我是歷史小明王,我來回答

    所謂醫者父母心,在歷朝歷代兩個最重要的職業一個就是醫生,還有教師,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任何事業沒有一個好的身體那都是一場空,特別是在古代那種環境下,人們的非正常死亡率非常高,這時候一個好的醫生完全是可以造福一方百姓的。

    一代醫聖張仲景

    生於東漢末年的張仲景成長在亂世,那時候古代的醫療條件極差,加上連年戰亂導致百姓流離失所,人口的流動加上死亡就造成了一種致命的病菌“瘟疫”這種病傳播之快讓人十分驚恐,而且初期根本沒有任何徵兆,這也就導致了一場瘟疫就能帶走成千上萬條人命的悲劇。那時候張仲景也是屬於地方大族,卻一樣沒能逃脫瘟疫的魔掌,不到十年家族三分之二的人口都死於傷寒之症,張仲景從那時候就開始痛下決心一定要想辦法克服這等瘟神還天下百姓一個健康的身體,帶著這樣的信念他走遍了戰亂地區,也親眼見到了不少死於瘟疫的老百姓,有了大量臨床經驗的他經過十餘年的努力寫出了醫學聖篇《傷寒雜論》的奇書,這是繼《黃帝內經》後又一部醫學生的光輝著作,至今對東南亞醫學界還發揮著重要影響。

    最後的藥聖

    明朝正德年間一個行醫世家迎來了一個小生命,一家人都沉浸在歡喜之中,誰又能想到這個小男孩給後世帶來了巨大的驚喜,童年的李時珍基本也是在草藥堆上長大的,他的爺爺,父親均為當地頗有名望的醫生,但是在明朝這種草根醫生待遇並不好,所以李時珍的父親希望他的兒子應該不要當醫生,而是應該去考取功名做大官以此來改變家裡有些窘迫的環境,但是命運的安排誰又能去強行更改呢?李時珍苦讀詩書多年後去參加應試中了個秀才的名分,後來又接著去武昌參加應試卻落選了,接下來又連考兩次都名落孫山。父親見他實在無心功名也就沒有再逼迫他繼續趕考,而是讓他跟著自己學醫救人,就這樣年僅二十三歲的李時珍踏上了這條他為之奮鬥一輩子的事業,雖然讀書不行但是他在醫學方面天賦極佳,這老天爺賞飯吃自然差不到哪去,後來進入王府治好了王爺兒子的病而名聲大噪,被王府推薦進了宮裡的太醫院當上了御醫。

    因為性格耿直的他無法忍受宮裡的勾心鬥角僅僅一年時間他就辭官回家,在行醫過程中他發現古籍中不少醫術都是錯誤的,這樣帶來的後果就非常嚴重,如果不能對症下藥那就是對人命最大的不負責,於是他下下定決心重新編寫醫書命名為《本草綱目》由於是人體吃進去的東西必須慎之又慎,李時珍參考了古往今來古籍醫書九百多種,走遍了名山大川辯證草藥的藥性,歷經27年之久寫下了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本草綱目》這本書一共一百九十二萬文字,並且每一種藥材都配備了相對的圖案,這種毅力可謂是世間罕見,因為因為有李時珍這樣的人才讓我們的中醫得以傳承發展,遺憾的是如今現代社會有不少人抨擊中醫的貢獻,反倒是外華人潛心學習研究中醫,如果有一天中國中醫消亡了,我想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應該是歷史的罪人。

  • 4 # 號後學習

    中國古代比較出名的有:

    神農:即炎帝,是中國遠古傳說中的太陽神。被世人尊稱為"藥祖"、"神農大帝"。華夏三皇之一,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民間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醫術應該出神入化了吧。

    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創始人。戰國時期的出名的神醫。透過觀脈來看病,後世也紛紛效仿,被稱為“脈象之祖”。其著作有《扁鵲內經》、《扁鵲外經》等

    神醫華佗: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發明了麻沸散,可能就現在的“麻醉劑”。為關羽刮骨療傷,幫曹操治頭疾卻被以德報怨。真是不知好歹曹阿瞞!華佗首次用全身麻醉法做外科手術,被後世尊之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醫藥,對針炙、內科等方面也有所長,是個天生的天才,為醫藥而生,也因醫藥而死的神醫。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即生喻,何生亮。雖然被華佗技壓一籌,但其傳名一方不可否認。正如“南慕容,北蕭峰”一樣。名醫張仲景名傳一方,莫不稱讚。

    藥王孫思邈:唐朝時期的藥王孫思邈,其總結了前人所作,也開闢了專屬自己的醫藥之路。其奠定了中醫學倫理學的基礎,並開創了臟腑分類方劑的先河。《千金方》多少年來更是流名海外,天下贊同,莫不效仿。

    李時珍:還記得《本草綱目》吧!《本草綱目》,記載藥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主要由李時珍自身專研總結而成。

  • 5 # 鄭國柱

    中國古代名醫很多,收錄在《中醫人名辭典》中的古代醫藥學家有10500餘人,中國古代中醫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朱震亨,字彥修(1281─1358年),金元四大家之一。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市)人。30歲後學醫,鑽研《素問》、《難經》等經典著作,受業於劉完素的再傳第子羅知悌,學術上受劉完素、李東垣等影響較大,融諸家之長為一體。倡“陽有餘陰不足”論,“相火論”,“氣、血、痰、鬱”學說。強調人體陰氣、元精之重要,治療上主張滋陰降火,養生上主張保養陰分,故被後世稱為“滋陰派”的創始人。所創越鞠丸、大補陰丸、瓊玉膏等至今仍為常用方劑,臨證治療主張辨證施治,靈活用藥。所著醫書有《局方發揮》、《格致餘論》、《本草衍義補遺》等,經門人整理的著作有《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餘》、《脈因證治》和《金匱鉤玄》等。

    朱震亨有不少治病救人的故事。

    有個婦人,36歲,家中貧困,整日操勞。她氣量狹小,性情急躁。自七月份月水沒來,到八月份時,小腹下偏左部位有塊狀東西,如巴掌大小,塊動即痛。

    半個月後,腹部漸腫脹,食量減少,夜裡發熱,到十月間,她的脈虛微短澀,左腕更明顯。

    朱震亨分析病情,用白朮一斤、白陳皮半斤,作20帖煎服。並用三聖膏貼塊上。一宿後塊變軟,第二宿塊變小了,小了近一寸。

    10天后,患者飲食增加,發熱減退。又用前藥配一料藥,加上適量木香、桃仁服用,吃完這劑藥,這位婦女的病除了。

    有一個婢女,40歲,面色發紫,稍胖,性情沉悶,多憂多慮。停經已三個月,小腹當中有一硬塊,漸漸長成蒸餅大小。

    朱震亨給她號脈,脈皆澀,重按稍和。按小腹硬塊則感到很痛,試著摸硬塊,高半寸許。朱震亨給她服用千金硝石丸,服了四五次後,病人說乳頭髮黑,有汁流出,怕是懷孕了。

    朱震亨告訴她說:“澀脈無孕之理。”又服用三五帖,脈動較前稍暢。

    朱震亨醒悟了,以前藥力太猛了。馬上停止用前藥,改用四物湯,配以陳皮、炙甘草等藥,服至三十帖後,再服用硝石丸,服四五次後,婢女忽然說硬塊消了一些。

    又過半月,月水來後很痛,出黑血近半升,內有像花椒籽大小東西的幾十粒,而硬塊消了一半。

    婢女又來索藥,朱震亨告訴她說:“硬塊已破了,不用再用藥攻,但應守禁忌,待下月來月水時,硬塊自然消盡。”結果正像他說的那樣。

    有一個婦女,產後有個東西滯留在體外,就像衣服的大襟,醫生們不明白是什麼東西。

    朱震亨說:“這是子宮。由於母體氣血虛弱,所以隨著孩子一起下來了。”

    怎樣使它縮回去呢,他就給產婦服用黃芩、當歸之類的藥物,並配上升麻升提它;又用五倍子熬成湯藥來洗它,使它的皮收縮起來。

    經過這樣的治療,子宮就上去了。他安慰產婦說:“不用擔憂,三年以後還可再生孩子。”後來,他的話果然應驗了。

    朱震亨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為窮人治病,不取報酬。對貧困而無人可幫的,他就送藥送醫上門,即使百里之遙亦不辭辛苦。有外地人因病求醫,不論大雪大雨,無不隨時前往,他說:“病人度刻如年,怎麼可以自圖安逸呢?”

    這就是大醫精誠。

    本文是根據醫案等整理的故事,請勿模仿,有病找醫生。

  • 6 # 哈密瓜談歷史

    醫祖--扁鵲

    扁鵲,生活在春秋時期(約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由於其醫術高超,所以被人稱作"扁鵲"(扁鵲相傳是黃帝時代的神醫)。

    據說中醫切脈昰其發明的;是有記載的最早使用中醫"望聞問切"四種診療手段的醫生;據《漢書·文藝志》記載,著有《扁鵲內經》、《扁鵲外經》(均已亡佚)。

    提倡以預防為主的醫療理念。在《韓非子·喻老》中有一則扁鵲給蔡桓公看病的故事(即著名的《扁鵲見蔡桓公》,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外科鼻祖--華佗

    華佗,字元化,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沛國譙縣人,生於公元前145年~208年。

    精通方藥,首創全麻外科手術,發明了麻醉藥"麻沸散"。著有《青囊經》,可惜也已經亡佚。

    他注重注重預防保健,"治人於未病",模仿猿、鹿、熊、虎、鶴五種動物的姿態發明了一種健身操--五禽戲。

    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著名醫學家,與華佗為同時代的人,生卒年不詳(約生於公元150~154年,卒於215~219年),南陽涅縣人,名機,字仲景。

    廣收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其確立的辨證論治的中醫臨床基本原則,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靈魂所在。

    由於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及南北朝的四百年亂世,《傷寒雜病論》原書已散佚,在宋代漸分為《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二書。

    被後人尊為醫聖,所謂"醫聖者,即醫中堯舜也"!

    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隋唐時期著名醫學家、道學家,京兆華原人,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年682年(享年有101~165多種說法),背後世尊為"藥王"。

    著有《千金藥方》和《千金翼方》,在唐高宗時期(公元659年)主持編纂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

    在中醫學史上,首次主張婦女和兒童分科診治,其《千金要方》有《婦人方》三卷、《少小嬰孺方》二卷。

    首創發明了用雄黃等砷劑治療瘧疾的方法;據說,導致魏晉名士放蕩不羈的毒藥"五石散",就是藥王大力打擊才毀禁的。

    藥聖--李時珍

    李時珍,湖北蘄春人,明朝著名醫學家。生於公元前1518年,卒公元1593年,字東壁,自號瀕湖山人。

    歷經二十七年,幾易其稿,於公元1590年完成了近二百萬字的皇皇鉅著《本草綱目》。被後世尊為"藥聖"。

    另著脈學有《瀕湖脈學》和《奇經八脈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行的“影子”是怎麼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