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丫丫媽媽呀

    你為什麼要當眾呵斥孩子呢?我想可能是孩子悲傷、哭泣、憤怒了,然後出於自己的焦慮,希望孩子儘快停止。比如直接說“沒事的”,拿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甚至喝止、威脅孩子。但這樣的做法也許有效,但孩子的感受沒有被看見和認可,孩子的能量被阻塞,能量長期阻塞會形成心理疾病甚至生理疾病。

    至於你說的可不可以當眾呵斥孩子,我建議儘量不要。呵斥並不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是倔強的孩子,你的呵斥可能激發更大的衝突,反而起到副作用。如果是自卑敏感的孩子,呵斥雖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孩子會越來越敏感,親子關係也會受到影響。

    對於3歲以下的寶寶,可能聽不進也聽不懂勸說。家長儘量用肢體語言(比如擁抱,親親小臉頰)去安撫即可,先讓孩子冷靜下來再去解決問題。

    對於3歲以上或者更大的孩子,當眾呵斥孩子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更不能這樣做。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保護孩子的心靈,讓他們健康的成長。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具有溝通交流的能力,家長可以先引導孩子,啟發式問題,等待孩子冷靜後,認可孩子的感受,然後再尋找解決的辦法。

    家長也是有情緒的,實在沒忍住呵斥了孩子。事後家長一定要給孩子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表達自己的愛意。告訴孩子“自己發脾氣是因為沒有控制好,不是他的錯”。家長勇於承認錯誤,孩子比我們想象的更願意原諒自己的父母。

    我自己就有這樣的體驗,有一次因為晚上不睡覺,我實在沒忍住噼裡啪啦說教了一番,孩子後面安靜了下來。但我當時就知道自己實在不該這樣,過了幾分鐘我真誠的向孩子道歉,孩子委屈的哭了,但孩子說“沒關係,媽媽”。自此以後,每每想發脾氣,大聲呵斥時,我都會盡量控制自己,或者讓自己暫時先走開冷靜一下。養育父母的過程中,父母也需要不斷學習和成長。如果可以,建議家長多學習下相關書籍,在實際生活中,引進相關理念和工具。我個人建議可以學習下正面管教的理念。如果沒什麼時間,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下繪本《傑克的冷靜太空》,裡面介紹了正面管教的14種小工具。

    1.啟發式問題,以及等待一個更平靜的時刻。

    2.在糾正行為之前,先建立情感連線。

    3.認可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告訴他不應該有那些感受

    4.不可以傷害自己或損壞桌子

    5.啟發式問題

    6.讓孩子參與解決問題,向他提出能讓他思考的問題,並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7.教孩子自我撫慰。積極暫停,幫助孩子冷靜

    8.讓孩子知道參與建立孩子的積極暫停角有多麼重要,這讓他感覺這個地方是“屬於自己的”

    9.父母要幫助孩子瞭解他的感受和身體的訊號

    10.幫孩子學會自我控制和自律

    11.在糾正行為之前,建立規則之間,需要保證孩子和你是有建立情感連線的,要保證你們之間有愛的流動

    12...

    祝福你!

  • 2 # 膽汁質談育兒

    面對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事先制定規則 為了避免和孩子在公共場合發生衝突,家長可以採取事先制定規則的辦法,即出門前和孩子做好溝通,約定好規則。 比如,去商場,買玩具只能買一個,玩具和衣服只能選擇一個;去遊樂場,一次只能選擇一個遊戲來玩等等。 規則制定好後,家長要和孩子一起遵守,學會跟孩子說“不”,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切莫因為孩子哭鬧而妥協。 孩子見你堅持,他就會內化規則,懂得尊重規則。

    二、給孩子發洩情緒的空間和時間 當孩子在外邊,試圖透過發脾氣、哭鬧來引起路人注意的時候,家長的情緒一定不能被別人的看法左右,覺得面子上掛不住。 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家長要先平復自己的情緒,頂住“社交壓力”,守住自己的界限,允許孩子在自己的情緒裡待一會兒,等他平復好情緒以後,再和他講道理。 如果當時所在的場所不太能容忍孩子的哭鬧,比如圖書館,或者家長無法克服來自外界的壓力,可能會作出讓步的時候,一定要迅速抱孩子撤離現場,找個安靜的角落,讓孩子發洩壞情緒。

    三、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哭鬧,是因為孩子試圖逼父母就範。 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分享過自己的育兒經,她說,3-5歲的孩子在公共場合下哭泣,一般是有目的性的。這時候,家長需要對孩子的行為作出規範。

    李教授說,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時候,家長要平復情緒,抱孩子回家,放回臥室,採取一對一的教育方式,

    堅持“四不要”原則:不打、不罵、不說教、不走開。 家長坐那,平靜地看著孩子鬧,等到他哭累了,給他點愛,抱抱他,弄塊溼毛巾,給孩子擦擦臉,問他:“還哭嗎,要哭接著哭。”讓孩子知道,哭鬧是沒有用的。

    等到孩子情緒平復後,再和孩子交流,鼓勵他和你溝通。比如孩子要買一款家裡已經有的玩具,讓他先說兩種玩具的不同點。 玩具可以買,但要堅持“3比1”原則,三次答應一次,讓孩子明白溝通有效,但不是什麼事情都能被滿足。

    李教授的做法,既給了孩子安全感,又讓孩子明白了父母的原則和底線。

    四、轉移注意力 孩子哭鬧是不分場合的。公交車,長途大巴車,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上,也經常會遇到孩子哭鬧不止的煩心事。 這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出發前一定要把“裝備”備齊,比如安撫奶嘴、水、零食、水果、孩子喜歡的玩具和繪本等。孩子哭泣、鬧脾氣的時候,這些都可以拿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然,家長也可以提前下幾集孩子喜歡的動畫片,視情況給孩子看上半小時。旅途中,還要注意讓孩子適當活動,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和孩子做個簡單的小遊戲,轉移下他的焦慮。

    五、給孩子關愛

    節假日,在景區、遊樂場等場所,時間久了,孩子也可能會因為人多,或者疲勞而情緒煩躁。 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迴應,蹲下來,心平氣和地安撫孩子,告訴孩子,你理解他的心情,也能感受得到他的不安。

    讓孩子知道,你在關心他,並試圖幫助他。

    面對孩子哭鬧,家長一定不要採取“吼式”教育,因為你越吼,他越鬧。 愛是治癒一切不開心的良藥。

    伸伸手,抱抱那個哭鬧的小孩,溫柔而堅定地告訴他,沒關係,想哭就哭吧,爸爸媽媽會一直陪著你。

  • 3 # 做好自己090726

    我想每個家長都會遇到過這個問題,如果孩子在大街上哭鬧,會吸引別人的目光,有的甚至會認為是遇到人販子,讓家長很尷尬。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哭鬧,要麼是身體不舒服,要麼是父母不能滿足他的需求。如果是身體不好,那還比較好辦,父母可以語言安撫他,再抱他去看醫生,看到孩子難受,父母也心疼,畢竟自己身上掉下的肉,這時肯定不會訓斥他。

    如果是孩子因為家長不滿足他的需求而哭鬧時,也不訓斥他,而是立馬把他帶回家,放到一間空空的房間,沒有什麼危險的物品,任他哭個夠,在地上打滾也行,反正讓他在房間裡發洩,鬧累了就消停了。

    這時父母可以給他條毛巾幫他擦擦,並冷靜告訴他,遇到事大家可以商量看看,到底該不該那樣做,合不合理,而不是靠你自己的哭鬧來解決,這更讓人討厭。那如果媽媽也是這樣對你耍無賴,你會喜歡嗎?再說了,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你再哭鬧我也不會遷就你,所以這招沒用!

  • 4 # 90後寶媽育兒

    孩子當街耍賴哭鬧,該不該訓斥?不同的家長可能會有不同的態度:

    1、有些家長覺得孩子還小,應該得到“無條件”的愛,所以應該得到滿足,等孩子長大自然就懂事了;

    2、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從小就慣壞了,長大不得了,所以從小一點一滴都要管著,不能太縱容。

    我的答案肯定是這兩種都不建議,這兩種方式都是各有各的問題存在,而且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會讓孩子更加的無所適從,然後用更激烈和極端的方式來試控“底線”。

      所以,這個問題我們從兩方面來分析:一是每次發生之後的對待方式;二是如何避免再發生。

      每次發生之後的對待方式

      一個方面,孩子因為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而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得不到的難過心情以及以哭鬧的方式來“威脅”成人。

      那在這個立場上,我們就需要理解孩子難過的情緒,但我們又不能讓孩子形成“凡事只要一哭一鬧就能解決”的心理狀態。

      所以成人只需要做到三點即可:

      首先,告訴孩子因為不能買想要的東西,所以你現在有點難過或是遺憾(幫助孩子去感受和定義當下的感覺對應情緒的狀態)

      其次,孩子透過哭鬧來發洩情緒是需要被滿足的,所以成人靜靜的陪著孩子就好。

      成人一定要保持情緒的平和,不能跟孩子對著幹。

      大吼大叫,這隻會讓孩子更加的難受,一個人發脾氣時的實際心理狀態是對自己的情緒無能為力,所以孩子已經不知道如何面對這種情緒了,成人如果也發脾氣,孩子會接受到的資訊是,大人也不會處理,這會讓孩子更加崩潰。

      此外,遇事訓斥的方式,會讓孩子學會以這樣的模式去處理自己遇到的事情,這也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

      最後,等孩子情緒平復以後,要及時表達對孩子的愛:抱抱,親親等平日裡表達的形式都可以。

      這三步下來,即堅持了原則,又讓孩子學會一種情緒的認知,還讓孩子感受到“規則”,這為下一次的“事件”打好了基礎。

    如何避免再發生?

      對於如何避免再次發生,我們就繼續從“規則”來講。

      當街耍賴哭鬧,一般的前提一定是沒有滿足孩子當下的某種需求,比如喜愛的物品,要成人抱或是類似其他情況。

      例如:一家人一起外出逛街,一定會遇到很多很多孩子喜歡的地方或物品。

      所以,在做這件事情之前,成人就應該預計到可能發生的情況,就需要提前跟孩子溝通——接下來我們會去哪裡,做什麼,那裡有什麼人或事,我們需要提前說明“規則”。

      比如,今天我們去某商場,我們可以買玩具,而且我們約定好今天就只能買一個(年齡稍大,還可以控制在某個金額範圍內),跟孩子一起達成共識;

      其次,真的按照約定來執行,如果遇到遇到孩子當街耍賴哭鬧,就參照第一條的三步,只要堅持這種處理方式幾次,孩子就能意識到這個規則,並且很樂意去遵守。

      孩子的秩序感應該從小開始培養,成人需要提供相應的環境,並遵守原則和履行規則,給孩子好的參照標準,如此利於孩子形成正確價值觀。

  • 5 # 阿柯皮具護理

    教育小孩耍賴哭鬧,我覺得應該無視他,如果你一謂的去哄他,他說不定會越來越厲害,下次還會這樣,而且頻率會增高

  • 6 # 瑞寶兒6957

    教訓孩子切記當著很多人的面,因為孩子也是有自尊,也需要面子的。如果家長在外人面前訓斥他,一是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二是孩子可能因為憤怒而反抗,和家長對吵甚至動手,這種是最破壞親子關係的行為。

    如果孩子在街上哭鬧,家長一定要將他拉回家裡,關上門一對一的教導。

  • 7 # 早教圈子

    首先訓斥解決不了問題

    我覺得家長做的就是要和長輩溝通好,家庭教育要一致,現在的孩子正處於各方面發展期,情緒發展期,如果家長不及時控制的話,孩子的情緒隨時都會爆發,家長一味的縱容的話,寶寶會覺得他做的是正確的,嚴重的話不只是發脾氣了,還會出現打人等現象,這時家長和長輩應該及時告訴寶寶這樣做是不對的,應該怎樣做,而不是寶寶不聽就會打孩子,況且現在寶寶這麼小,不僅孩子會出現不會聽大人的,還會出現心理落差,比如寶寶會覺得爸爸媽媽不愛他了,反而對他以後進一步的教育更難展開,會對孩子心理產生不好的影響。

    他的不好的習慣是很好糾正

    第一:寶寶犯錯了,寶寶這個年齡處於模仿期,先看看家裡環境是否良好。

    第二:寶寶犯錯了要告訴寶寶哪錯了,可以給他設定一個淘氣椅,規定時間進行懲罰,時間到了再告訴他為什麼,該怎樣做。

    第三:可以一起建立一個家庭規則,大家一起來實行,讓孩子覺得他和爸爸媽媽是平等的,然後帶領他多參加一些社外活動,看看她對什麼感興趣,讓他感覺自己也是棒棒噠。家長多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培養他的抗挫能力。

    孩子喜歡當街發脾氣哭鬧的原因

    1、過分溺愛。

    父母如果溺愛孩子,任其為所欲為,有求必應,孩子就會傾向利用父母的失敗,以實現自己的願望。這種放縱失教的情形,會養成他們的暴躁性格。

    2、遭受挫折。

    這時孩子會對自己有限的能力感到沮喪,對自己的無能感到憤怒,因此要發洩。

    3、模仿父母。

    有些大人遇事很容易大發雷霆,孩子會模仿他們。

    4、尋求注意力。

    孩子為了尋求注意可能做的事情:摔東西、打架、違反規定等。

    5、其他原因。

    如睡眠不足、身體勞累、身體不適、飲食狀況不合理等都能引發寶寶發脾氣。

    面對孩子當街哭鬧應採取的對策

    一、表現對他的愛

    1、千萬保持冷靜。發火的父母會使孩子更加發火。記住,你面對的只是一個孩子——你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要來抓你的大妖怪。你可以發洩怒氣,但是不要針對自己的孩子,畢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

    2、溫柔、溫和地和孩子講話,對他安靜下來有好處。如果孩子在叫嚷,注意簡化自己的用語,而且平靜地和孩子說話。不要讓孩子抱怨或者太孩子氣。

    3、靠近孩子,抱他愛他。身體上的親密能達到很好的安慰效果,可以使氣氛緩和下來。讓孩子坐在你的大腿上,或者親密地坐在孩子身邊幫她平靜下來。

    4、如果孩子因為生病而發脾氣,此時你應該對他表示同情,可以找出平時收藏起來的玩具讓他玩。因為這時他發脾氣不是無理取鬧。

    5、當他表現出一點控制自己的能力時,你要有針對性地表揚,比如本來他發脾氣時要扔東西,這回雖然發了脾氣,但沒有扔東西,應該表揚他。

    二、不予理會

    1、有時候孩子會存心想試探你而故意哭鬧,此時你只要站穩立場,他看看沒有指望控制你了,會安靜下來,就不會再任意哭鬧了。

    2、孩子因為得不到某一樣東西而大發脾氣,千萬不要為了讓他安靜而把東西給他。如果一發脾氣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以後他就會更隨心所欲地亂髮脾氣。

    3、如果孩子的任意哭鬧,你忍受不了他的叫聲時,可以到別的地方去做聲音大的活動,例如吸地板、釘東西。不要理會孩子哭鬧時所說的話或所做的事,要讓他明白,叫喊沒有用,只有好好說話,你才會注意聽。

    三、轉移注意力

    1、音樂有鎮定的功效,放點音樂,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哭鬧停止。

    2、可以忽然提出一個新的事情,要孩子和你一塊兒去幹,他就會忘記發脾氣的事。

    3、在孩子耳邊輕聲說些有趣的事,或者開始說故事,孩子很可能會為了聽故事而停止哭泣。

  • 8 # 琴博士親子課堂

    確實孩子當眾哭鬧可以說是最讓天下父母頭疼的事情之一了,來到零食攤位,不給買就哭著鬧著打滾耍賴不走,隨著越來越多的周圍人投來“關切”的目光,父母在這裡尷尬無比:如果給孩子買零食,可是家裡已經有很多了,而且萬一買了,會不會讓孩子養成以哭鬧來得到想要的東西的壞習慣;如果不買,孩子就這樣鬧著及打擾別人,自己也不好受。

    那麼怎麼辦呢?厲聲訓斥孩子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我們可以有其他更好的解決辦法。

    01 抱走到一個安靜的地方,讓孩子冷靜下來

    孩子當街哭鬧時,多數情況下光嘴巴教育他們是聽不進去的,也不要指望他自己走,要立刻把他抱起來走開!,不任由他在公眾場合撒潑,也不要暴力阻止,但要換個地方,所以要立刻把他抱走。

    走到哪裡?哪裡都行,只要保證周圍沒啥人,安靜,能聽清彼此說話就好。比如附近廁所、樓梯間。不打擾別人,也不被人打擾。如果孩子還在哭,不要打擾他,然後等他把情緒釋放完。(一般孩子偏向於在公共場合、親戚長輩朋友在場的時候撒潑打滾,因為此時父母礙於面子更容易向孩子妥協;而在人少的地方孩子哭著哭著發現沒有人理睬他,他就會漸漸平息。)

    02 心平氣和的和孩子交流

    告訴孩子為什麼不給他買零食,比如說,“寶貝,我們家裡已經有這樣的零食了對不對,你也很喜歡家裡的零食是不是啊?我們可以先吃完家裡的再買這裡的好不好啊?”這樣一步步引導孩子參與到對話中,讓他明白自己為什麼不給他買以及會在什麼時候給他買。父母也可以舉一些恰當的例子讓孩子感同身受,讓他明白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

    03 給予鼓勵

    如果孩子漸漸冷靜下來並意識到自己這樣做是錯誤,我們可以在給孩子一些鼓勵,讓他明白知錯就改是好孩子。

    04 不要讓親友等擾亂自己與孩子的教育過程

    也許我們這個時候已經把孩子說服的很好了,但是突然隨行的爺爺奶奶拎著一大包孩子哭著鬧著想要的零食走過來安慰孩子並且指責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你就會知道自己這半天白忙活了。

    所以提前告知親友自己的教育方法,並且請求他們不要在自己教育孩子的時候出來“保護”孩子,當然可能有些孩子的爺爺奶奶不能接受,但是作為我們還是要與他們講清楚利弊。這個提前告知具體有多早呢,最好孩子一出生就表達清楚。

    總之,孩子當街耍賴哭鬧,我們首先要把孩子抱走,遠離事故地點,然後讓孩子冷靜下來,與孩子講清楚原因與條件,如果孩子改正我們可以適當給予獎勵。最後,不要溺愛!

  • 9 # 陽光部落童裝

    昨天下班回家去逛了一圈超市,排隊結賬的時候遇到一個小男孩躺在地上耍賴。嘴裡哭喊著:“我要買玩具,我就要買玩具”。站在旁邊的媽媽解釋道:家裡同類型的玩具已經很多了,再買就是浪費。可是不管媽媽怎麼解釋和分析,小男孩還是不依不饒,哭得更大聲了,腳一卷一伸的很是帶勁,看熱鬧的人也越來越多,最終小男孩的媽媽還是妥協了。

      其實這樣的場景很常見,平時逛街的時候也能遇到一些孩子,看著自己心愛的玩具就挪不開步子。我發現面對孩子當街耍賴,很多家長為了息事寧人都會妥協。作為一個成年人,更作為一個媽媽,我真的非常反對家長們的這種妥協。關於孩子當街耍賴這種事情,作為父母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做呢?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吧:

      1.讓孩子明白喜歡不等於擁有。

      曦曦小時候也有一點當街耍賴的苗頭,但即便是看到自己很喜歡的零食或者玩具,她也不哭不鬧,只是喜歡在商店門口駐足,不管我怎麼拉,她都不肯走。只要喜歡就可以擁有,這其實是孩子們最真實的內心寫照。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平日裡一定要給孩子灌輸一個道理:喜歡不等於擁有。

      2.堅持你的觀點,不要妥協。

      堅持自己的觀點,孩子會哭鬧一陣子,但如果妥協,孩子會立刻停止哭泣,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總是一次次妥協的重要原因。冷靜下來仔細想一想,如果孩子每次靠當街耍賴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那麼孩子很有可能已經熟悉了家長的套路。對此,各位家長請一定要記住,堅持你的觀點很重要,因為你的妥協是致命的錯誤,它會一次又一次的助長孩子的囂張氣焰。

      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帶孩子離開現場。

      當孩子遇到自己心儀的東西不願走開的時候,我一般不會硬碰硬的打或者罵。因為我知道越罵越打,孩子內心越受傷,孩子也越容易哭鬧不止。通常情況下,我會幫孩子轉移注意力,帶她離開現場。比如:逛超市的時候,孩子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不願走,我會告訴孩子,我們家還差什麼必需品,再不去就賣完了,快陪媽媽一起去吧。

      4.下次出門之前,最好給孩子約法三章。

      孩子當街耍賴,父母真的會感覺很丟臉,正是因為這樣,很多家長才一次又一次的妥協。這樣的事情,遇到一次之後,家長們就一定要吸取教訓。為了避免孩子再次當街耍賴,出門之前最好給孩子約法三章。這個效果真的很好,因為約法三章的同時,也是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能夠幫助孩子培養自我約束的能力。

      5.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家長應該適當滿足。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家長:孩子特別喜歡畫畫,家長也答應過孩子,會給孩子買水彩筆,但是每一次去超市的時候,家長都以各種理由推脫,這讓孩子很受傷。其實,只要是合理的要求,家長真的可以適當的滿足。就像不給孩子零花錢一樣,你的一次次拒絕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

      最後,我不得不提醒各位家長:遇到孩子當街耍賴,切不可硬碰硬,只要你足夠用心,方法總比困難多!

  • 10 # 呀呀的媽媽

    訓斥只是一個方法讓小孩知道他的苦哭鬧沒有用 不但不能達到目的 路人和父母都不會理 經常看到爸媽帶小孩去超市 小孩吵著要買這個 爸媽不給買 小孩就打滾撕心裂肺的哭 結果父母怕打擾到旁人或覺得丟人 就給小孩買了 大錯特錯!這隻會讓小孩認為只要透過這種方式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一切 小孩其實很聰明的也很敏感 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哭著要抱要出去 稍微大一點了 哭著要玩具 不給就撒潑打滾 其實正確的做法我個人認為是 我不給你買 你就哭撒潑打滾 那你哭好了 打滾好了 可能很多父母會覺得我怎麼那麼狠心 可是小孩比你還敏感 他哭撒潑 路人經過看到 他自己也知道 之所以一直哭越哭越烈 目的就是要你理他給他一個臺階下 讓他哭一會 聲音降下來了 知道不可能可以買得到了 這時候父母再去跟他說話為什麼不可以 給小孩一個臺階去下 自然也就知道透過這種方式不可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了

  • 11 # 成雲社初心

    我們看一下雙方的目的就可以自己判斷。

    孩子當街哭鬧,大部分都是因為自己不滿意,想用哭鬧來引起注意,達到自己的目的。

    家長訓斥,是想用嚴厲語氣讓孩子服從自己。

    這其實是各自用各自的手段來控制對方。

    那麼相互控制會是最好的結果嗎?

    很容易變成一種對峙,你控制我,我控制你,相互升級,看誰能壓過誰。

    孩子哭的更大聲,家長訓的更嚴厲甚至直接用暴力終結這次對峙。

    孩子和家長的關係就會產生一次間隙。

    那麼有沒有辦法不讓對峙發生?

    有,只要讓孩子知道哭鬧不能控制你,他就不會刻意採用這種方式。

    你再給他一條可以實現自己想法的辦法,他漸漸就會接受你的引導了。

    〔成雲心學〕創始人~函谷居士√

  • 12 # 風鈴許願者

    每個父母遇到孩子當街哭鬧,都有訓斥孩子的經歷。我認為很大一部分是一個人精力問題。以我為例,只有大寶時我專心只看一個孩子,不會對孩子發脾氣,每天笑臉對他,同樣他很少哭鬧。即使哭鬧也會轉移注意力,一下子就不哭了。

    我家生二寶後對大寶照看少了,大寶做錯事後會得到訓斥,所以導致一段時間大寶有些小叛逆。現在因上幼兒園後,我有時間提升自己,而不是被孩子、家務事佔據全部時間。我也有精力去學習如何育兒。

    孩子哭鬧有次尷尬的經歷和後怕的經歷。

    1、尷尬經歷是大寶商場遊樂園玩玩具,因過了吃飯時間,商場吃飯地方暫時關閉,只能去外面吃。孩子哭鬧就是不離開,我就抱著他出去。我家大寶勁兒太大我沒抓住,自己滑到地上,那哭的驚天動地。

    我再抱起大寶,不瞭解情況的一個年輕營業員以為我是人販子呢。抓著大寶的手就問是不是媽媽,在大寶再三確認下才鬆了手,當時真的挺尷尬的。

    2、後怕經歷是一個人帶著大寶、小寶去公園玩,回來時,大寶非要買一個玩具,但那個玩具家裡面已經有了。我一直的理念都是家裡有,不會再買類似的或者一樣的。可大寶哭鬧非要,沒有答應,訓斥了幾句。他生氣了,蹲在地上哭就是不走。

    我不想養成他的壞習慣,兩個人僵持著,我想抱著大寶走,他不配合,我脾氣也上來了,在他屁股上打了兩下,又訓了幾句。大寶因為脾氣比較擰,生氣了,我再抱他,他就亂跑。

    公園口就是馬路,我抱著小寶都不敢追他,但他還是差點兒被車撞了。當時嚇得想尖叫,又怕嚇到小寶。快跑過去將大寶抱住,眼淚刷一下就下來了。我就有一個想法,為了個破玩具把孩子置於危險中,我這媽媽是多麼不合格。

    事後好久我都很少一個人帶兩個孩子去遠些地方,我精力有限,我寧願在近些地方玩,或者有人看孩子時帶一個出去。

    我歸結原因是:

    1、孩子有自尊心的,媽媽的訓斥讓他牴觸。

    2、大寶當時因為有些困了,所以胡攪蠻纏。

    3、我的態度太不好,讓他失去安全感。

    4、所有東西視情況而定,有些堅持真的沒什麼意義。

    作為父母,正適合的愛孩子方式才是最好。

  • 13 # 孔婷玉

    在羞愧的狀態下,父母會過度關心他人的看法,而被對或錯的念頭所左右。如果孩子在公共場合的言行和舉止不當,我們會更注意陌生人的反應,而不是試著理解孩子的行為有何意義,並且有效的引導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可能因為覺得丟臉以及無法同理孩子的情感需求,以至於更嚴厲的對待孩子。這些先入為主的想法會使家長很難注意到孩子發出的訊號,尤其難以抵擋那種被人評價為無能父母的感受。假如我們覺得自己不能像他人期望的那樣控制孩子的行為,就會開始為自己的無能而羞愧,進而對孩子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從心理層面來講,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一個心理需求。孩子當街耍賴哭鬧多半原因是需求沒有被滿足。如果不能解決心理層面的問題,那行為還是會一直重複。建議家長可以在出門之前事先和孩子協商清楚具體規則,要讓孩子心悅誠服的同意。但是由於孩子大腦發育不成熟,主管控制的前額葉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有特殊情況就是某些寶寶剛開始在家裡答應的很好,可是出門就變卦,人越多鬧的越兇。針對這種情況,父母可以把他抱到角落(不要引起圍觀),然後對孩子講,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你非常要買XX東西可是得不到(幫助孩子認識情緒,說出情緒這有助於孩子緩解),可是出門之前我們約定好了,沒有買買東西的計劃,如果你覺得難過可以再哭一下,我會一直陪著你,等你準備好了我們再繼續。

    對於小孩子的情緒要全盤接受(情緒沒有好壞),讓他心理覺得安全,怎樣父母都會接受他,愛他(事實也是如此),讓孩子勇於表達,無論什麼樣的情緒,這對於他未來成長很有幫助,不要太過壓抑他的情緒,但是要在他的行為上劃上清晰的界限。

    我不贊成訓斥孩子(主要哪怕是語言暴力),訓斥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而對於家長來講,帶來也是無盡的後悔和自責。

  • 14 # 倆寶的媽媽木子李vlog

    不要當街訓斥,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想辦法安撫他哭鬧的情緒,然後講道理給他聽,讓他明白當街哭鬧會是一種特別不好的不良習慣,我想孩子都有一顆好強的心態,會慢慢改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商鞅是改變歷史的人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