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90後寶媽育兒
-
2 # 二胎媽媽聊育兒
首先家長的要自我除錯。寶寶入園了,不要在園外逗留。家長的擔心和焦慮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寶寶的適應性。入園是寶寶長大的表現,幼兒園是孩子成長的樂園,應充分相信寶寶。 寶寶要上幼兒園了,在媽媽離去時,他不安地喊叫、哭泣,不讓媽媽走,產生了人生第一次“分離焦慮”。家長要幫助寶寶做好入園前的心理準備,使寶寶喜歡上幼兒園。
1、讓寶寶知道,長大了就應該上幼兒園學習本領。入園前對寶寶多進行教育,並注意引導。告訴寶寶:“上幼兒園是因為你長大了,要學知識、學本領了。”“乖的寶寶、聰明的寶寶都要上幼兒園。”
2、讓寶寶知道,幼兒園是許多小朋友一起學習、遊戲和生活的地方。入園前要帶寶寶去熟悉幼兒園,透過玩滑梯、盪鞦韆、觀看小朋友做操、玩遊戲等,讓寶寶知道幼兒園裡朋友多、玩具多、很有趣。
3、要引導寶寶明白,上幼兒園就要離開爸爸媽媽,一個人跟老師和小朋友在一起,到了時間,爸爸媽媽就會去接他回家。
4、要引導寶寶知道,上幼兒園要跟小朋友一起學習唱歌、畫畫、講故事、玩遊戲等,並要遵守幼兒園紀律,按老師的要求去做。
5、要讓寶寶懂得,上幼兒園就要開始自己照顧自己了,要自己學著吃飯、擦鼻涕、大小便、睡覺等等,如果遇到困難,老師也會幫助他的。
為幫助寶寶自己照顧好自己,好好吃飯,家長可以從以下方面做工作:
1、早鍛鍊寶寶自己吃飯。家長應在寶寶入園前就有意識地鼓勵寶寶自己吃飯,不要總是喂他。
2、教寶寶學會用勺子。幼兒園一般都用小勺子吃飯,家長可提前訓練寶寶自己用小勺子吃米飯、喝菜湯。
3、飲食全面不挑食。家長在家裡要提供多種多樣、不同口味的飯菜,慢慢使寶寶養成什麼都吃的好習慣,以避免寶寶在幼兒園裡吃飯遇到喜歡的會吃很多,遇到不喜歡的就吃很少甚至不吃。
-
3 # 張先森9527
①培養幼兒自己喝水、吃飯
喝水、吃飯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在入園前家長要儘量教會幼兒自己喝水吃飯,否者進入幼兒園,幼兒在自己不會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在幼兒園喝水少,吃飯慢,飯量小等情況,不利於幼兒的身心發展。家長可以事先準備一個塑膠瓶子,開始的時候可以幫助幼兒稍微扶下瓶子,放好角度,漸漸的可以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喝水。
研究表明:孩子到了2週歲,手臂力量及頭腦意識足夠可以讓一個正常的孩子自己拿小勺子和小碗自己吃飯。這時家長要開始不給孩子餵飯,鼓勵孩子自己吃。準備一個漂亮的小勺子和小碗,引起孩子的好奇,對自己吃飯這件事產生興趣。孩子吃得好時要及時獎勵或肯定;如果吃飯過慢,可以用競賽的方式逐步限定他吃飯的時間,還可以一次少盛一點飯,吃完了再添,這樣讓孩子在吃完後享受一種成就感。儘量使用打不破的碗;給孩子穿上易清洗的圍兜。不要在旁邊逼著、催著孩子吃,以免破壞孩子嘗試自己吃飯的熱情和興趣。
②自己穿脫衣服、鞋子
家長應教會孩子認識自己的衣服,分清上下、前後、左右。儘量幫孩子準備舒適、方便脫穿衣服和鞋。如果穿脫過於繁瑣,會給孩子增加很多困難,另外孩子還會因為穿得比別人慢而自尊心受挫。父母要有耐心,及時鼓勵孩子,教會孩子基本的穿脫衣服的動作,慢慢練習積累,注意:每個孩子都可能有自己穿脫衣服的方法,只要孩子穿得快,穿得好,不必拘泥於一種模式。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能讓孩子更加健康成長,家長一定要時常提醒孩子飯前便後洗手,飯後漱口,讓孩子慢慢養成這些習慣,在不在家長監督的情況下也能自己完成這些事情。當然家長要學會以身作則,才能讓孩子形成講衛生的良好習慣。會蓋被子、獨自入睡
在幼兒園,午睡是每個幼兒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有的幼兒在家時都是跟爸爸媽媽一起睡,從未單獨入睡,一開始可能會不適應,無法獨自入睡。家長在幼兒進入幼兒園前,為幼兒準備一個小床,讓幼兒自己睡,開始時家長坐在孩子的床旁,讓孩子安心,自己蓋被睡覺,慢慢入睡。過一段時間,家長可以在門口陪伴孩子入睡,直到孩子可以自己獨自入睡。
④會解褲子大小便
寶寶的大小便問題一般過了18個月就該訓練了,如果孩子不具備自己自己解褲子大小便的能力可以慢慢訓練,孩子還小,有時無法理解家長言語上的描述,應配合著肢體動作講解能更加事半功倍,但孩子還小,家長應悉心教導,在孩子自己解決失敗後,不能打罵孩子,而是要邊幫孩子善後,邊再次講解過程。但是無論如何應讓他具備想要大小便就告訴大人的能力,能用語言表達大小便的需要。否者在幼兒園,當著夥伴的面尿褲子,會有損孩子的自信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很不利。
(二)家長對幼兒入園的心理建設
孩子即將入園前,對於每個家庭來說是件大事,任何焦慮、不安、恐懼等不良因素都會使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要使孩子順利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入園前的心理準備是首要的。
當然家長首先要自己先做好心理建設,家長要明白寶寶入園哭鬧是正常的,因為離開家人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大部分孩子都會因為不熟悉、害怕而思念家人不願意來園,普遍的反應就是哭鬧。家長不能因一時心軟而讓孩子不去幼兒園,這樣孩子會產生依賴心理,一不想去幼兒園就開始哭鬧。家長應充分相信自己選擇的幼兒園和教師,相信他們多年的經驗積累,一定能把自己的孩子照顧教育好。
家長除了要自己做好心理準備,還要幫助幼兒做好入園的心理建設,一定要讓幼兒知道為什麼要去幼兒園。告訴孩子上幼兒園可以學到很多本領、還可以每天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同時全家都要對上幼兒園的行為表示肯定和鼓勵,又要對周圍已經上了幼兒園的小朋友表示讚美和羨慕。讓孩子對上幼兒園產生一種積極地的心理效應。再者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每天會去幼兒園接他,都很愛他。不要讓他感覺爸爸媽媽不要他了,把他扔在幼兒園[6]。孩子剛上幼兒園時,家長最好準時去幼兒園門口等孩子下課,接孩子回家。如果別的小朋友都走了,孩子會產生爸爸媽媽不要自己的感覺,從而對幼兒園產生厭煩心理。
-
4 # 軍軍家的小
入園前要不要給孩子做心理建設?
當然是要的,但要講究適度。
一、安利幼兒園的好處
孩子對幼兒園的嚮往很重要,我們要如實的告訴他幼兒園裡有些啥好玩的東西和有趣的好事情,特別是對於他喜歡的,可以重點強調,比如有些小孩喜歡玩滑滑梯,有些小孩喜歡跟小朋友一起玩,有些小孩喜歡聽故事,這些都可以是你安利的重點。
不過要記住,安利歸安利,千萬不要誇張,不要添油加醋說些幼兒園沒有的。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喜歡幼兒園,不是把他騙進幼兒園,這是個長期可持續性發展的事情。當孩子滿心歡喜的入園後,發現幼兒園沒有媽媽說的那些好玩的東西時,他就會有受騙的感覺,反而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適得其反。
二、帶他多去幼兒園耳濡目染
考察幼兒園的時候我就帶著孩子,問他喜歡這裡嗎?他說喜歡。OK,再開始跟老師談下一步的事兒。如果他說不喜歡,那麼就會考慮別的幼兒園了,孩子的第一主觀印象也很重要。
還可以帶孩子上親子課,上親子課,不光是為了讓孩子熟悉適應幼兒園,也是對於老師的一張近距離觀察。
三、一定記得誠實地告訴孩子,雖然上幼兒園比在家好玩很多,但是也有個缺點,那就是媽媽不能一直陪伴著你,需要你自己去交朋友、吃飯、睡覺。不要因為害怕孩子聽了這個話就不願意去幼兒園而不說,還是那個話,入園是件可持續性發展的事,不是一天兩天,當孩子發一進園媽媽就不在了,怕是絕大多數孩子都會第一反應是“我不要去幼兒園!”之後你就會非常難送園。
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分離焦慮,這很正常,重要的是,當孩子說“我不要去上幼兒園,我要跟媽媽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要怎麼說服他。
一方面,你需要讓孩子知道,上幼兒園是長大的象徵,沒有哪個小孩不想自己長大的,一方面也是告訴他,上幼兒園在這事兒,勢在必行,並不是什麼可幹可不幹的事兒。
四、在幼兒園的時候,我也會想你
孩子上幼兒園,需要非常溫柔但堅定的語氣跟她說:“寶貝,你知道嗎?媽媽每天上班的時候,也很想你,就像你在幼兒園裡想我一樣想。但我還是會每天堅持上班呀,因為我們都長大了,都有自己必須要做的事情~你呢?開開心心地在幼兒園玩上一整天,吃完晚飯後,媽媽會第一個出現在幼兒園門口接你回家!”
別讓孩子覺得上幼兒園就意味著媽媽不愛我了,你要告訴他,媽媽跟以前一樣愛你,但我更愛你獨立堅強的樣子。每天孩子放學回家,都應該要強調,媽媽愛你,愛是一切安全感的源泉。
五、不要過多給孩子灌輸負能量
在孩子上幼兒園前,我們很容易因為過度擔憂,而不自覺的流露出“這個你不會,可怎麼辦啊?”“媽媽不在你身邊,你可別××××!”的情緒,這些無疑都是負能量,在我看來,孩子入園時,都或多或少會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如果都學會了都準備好了,那孩子也不用去上幼兒園歷練了,我們自己在家教就成了。與其焦慮,不如相信孩子的求生能力。
在家的時候能教會的就教,比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睡覺等等,這些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速成的,是長時間培養出來的,急也急不來。至於教不會的,比如如廁啦、說話啦,也不用臨時抱佛腳地使勁兒讓孩子學,到了幼兒園,跟其他孩子說不準學得更快。
還有就是我們經常會做一些防患未然的教育,比如“如果小朋友打你了,你該怎麼辦?”“媽媽告訴你,要是有小朋友打你,你一定要去告老師!”或者是“誰打你你就打回去,下次他就不打了……”諸如此類。
我相信,孩子到了幼兒園,一定會遇到被打了、被抓了、碰到哪兒了的事情,但我更建議是在出現了這些事情的當下,再給孩子教授解決的辦法,說不準第二天他就能用上了。在這些事情還沒發生之前,我們不要把這些不好的衝突具象化,孩子還沒入園就有了假想敵,這樣絕對不是件好事。
六、除了心理建設,你還要做這些
孩子的睡眠時間至少要保證8小時,晚上9點入睡,第二天6、7點起床是最理想的狀態。如果你的孩子習慣了晚睡晚起,就要從暑假開始調整作息時間。
如果孩子從起床就開始有問題,那麼註定送園事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特別是女孩子,梳洗起來比男孩子麻煩的多,她不配合的話,真的是一大早頭大想發火。
孩子入園,往往最玻璃心的是家長。我們像準備高考一樣如臨大敵,從書包衣服到心理建設,全部都用心的準備妥當,以為這僅僅是孩子的事情。
然而,並不是這樣,送園時反而是我們的心態特別容易崩,成年人也是有分離焦慮的。可是我想跟你說,為母則剛啊!你覺得弱爆了是因為孩子就是那個最柔軟的地方啦,不要質疑自己鐵石心腸,我們都是最好的媽媽,在孩子心裡永遠是最美最好最愛的媽媽。我們所有的無力感,全都是因為你愛他你疼他你不希望他受一點點委屈。
當你和孩子說:“因為你長大了,所以必須要學會離開媽媽,鍛鍊這自己生活、去溝通、去解決問題。”時,其實也是在對自己說:“他再也不是我懷裡那個吃奶的小寶寶了,我得懷著祝福的心情看著他小小的背影,一步一步地離我而去。他的身邊,終將有一天沒有我,但我相信他卻可以自信的走下去。”
事實上,沒有哪個孩子不能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我們得堅信這一點,然後去鼓勵他發揮自己的潛能,去幫助他一起度過難關,他們雖然是小小的一隻,卻也足以在集體生活中,以自己的方式生存下去。
-
5 # Ainee媽咪
我有靠譜回答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馬上就到了要上幼兒園的年紀了,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很是欣喜,孩子上幼兒園是孩子邁入社會化的第一步。但是對孩子今後的幼兒園生活不免充滿了擔憂,這是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要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和陌生的老師同學一起相處,在一個集體的環境中,開始了孩子稚嫩的人生。
此時的孩子非常的慌張,恐懼,焦慮,甚至有的孩子一到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會哭的痛徹心扉,不想和父母分開,從幼兒園回來也會悶悶不樂的,其實的都是非常正常的一個情況,這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轉折點。
孩子在這個大家庭中將會學會獨立自理的能力,學會與他人相處溝通,知道要與別人分享,懂得遵守規則秩序。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那面對入園分離的焦慮,父母一定要學會給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
為什麼孩子會不喜歡去幼兒園!1. 看不到媽媽爸爸
為什麼孩子會不喜歡去幼兒園呢?因為在幼兒園是一個半封閉的環境,孩子周邊都是不熟悉的老師和小朋友。
而且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一直都有父母和長輩陪伴,但是上了幼兒園後孩子就走出了自己的一個舒適圈,看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心裡會沒有安全感。所以,當孩子和父母分離時孩子會感覺非常的焦慮不安,因此非常抗拒去幼兒園。
2. 都是陌生人感到害怕
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他的活動範圍都是周邊比較熟悉的親友長輩,他沒有見過那麼多的不熟悉的人,所以孩子會感到害怕,沒有安全感,不知道怎麼去和別人進行溝通,會覺得不知所措,感覺自己非常的孤獨,沒有依靠。所以孩子會非常想逃離幼兒園這個環境,回到父母的懷抱之中。
3. 突然多了規矩不適應
孩子上幼兒園後,他進入的這個環境是規則化的,有條理性的,比如說,老師會要求孩子們上課時不許吃零食,或者老師講話的時候需要手背後,午睡的時候不許說話,吵到其他小朋友。
那麼,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孩子會覺得有一些束縛,突然間多了規矩,心裡有一些不太適應,完全不像在家裡一樣自在瀟灑,所以對幼兒園會有一些抗拒的心理。
家長如何做好孩子的入園心理建設,安穩過度?1. 別給孩子負能量
孩子在剛剛去幼兒園的時候心裡會焦慮不安,會很抗拒,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是非常不穩定的。
所以作為家長呢,不僅要及時的對孩子做出引導和安慰,也要注意不要給孩子負能量,尤其是我不要你了這種話,孩子會非常傷心,覺得媽媽把自己送到幼兒園,就是因為不愛自己的,不想要自己了。
2. 鍛鍊孩子的獨立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就進入了一個集體的生活,父母和長輩不能及時的陪在孩子身邊解決孩子的問題,所以孩子要有自理能力,獨立能力。
因此父母可以在孩子入園之前就鍛鍊孩子獨立自理的能力,讓孩子可以很好的照顧自己,這樣孩子在入園之後,也會因此變得非常的自信,可以迅速的適應這種集體的生活當中。
3. 多去陌生環境走走
孩子在去幼兒園之後就是進入了一個陌生的環境,要學會適應,和一些陌生的小朋友,老師進行溝通,玩耍。
那麼孩子剛去的時候肯定會難以適應,甚至會產生憂慮感,所以呢,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去陌生環境走一走,在父母的陪伴,孩子會很快的適應到這種環境當中,幼兒園的時候也不會手足無措。。
4. 提前幫孩子結識同園的小朋友
一個人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難免會是孤獨的。孩子也是一樣,家長可以提前帶著孩子去認識一下同一個幼兒園裡的小朋友,讓他們熟悉彼此,打下友誼的基礎。
這樣孩子就會有盼頭,覺得今天去幼兒園上學,就可以和自己喜歡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了,認為上幼兒園還是一件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就再也不會反感上幼兒園啦。
5. 多提幼兒園的優點
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父母可以多提提上幼兒園的好處,讓孩子愛上幼兒園的生活,比如說可以提前帶孩子去熟悉一下幼兒園的環境,講述一下在幼兒園裡的生活模式,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對自己未來的幼兒園的生活有所期待。
孩子上幼兒園是一個從家庭邁入社會的一個過程,在幼兒園裡孩子不僅可以學習到一些基礎的知識,也有許多新鮮的事物和可愛的小夥伴,不僅可以開闊孩子的眼界,也可以讓孩子學會溝通,交到知心的好朋友,讓孩子不再侷限於家庭這個小環境,而是進入了一個大的集體。
在幼兒園的生活中,孩子不僅可以培養獨立自理的能力,而且做事會非常有規矩,有條理性可以很好的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那麼孩子在初上幼兒園的時候,難免會產生不適應心裡焦慮的反應,這都是正常的,父母不必過於擔心。
父母及時給孩子做出引導就可以了,而且在孩子分離的時候,父母不要表現的過於的擔心,或者是孩子面前,因為不捨而哭泣,這些情緒對孩子來說,都會造成不好的影響,他會受到父母的情緒帶動,而導致孩子對幼兒園生活感到非常的害怕和厭惡。
-
6 # 贏在起點月老師
1.提前熟悉幼兒園環境
孩子們乍然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又沒有熟悉的親人陪伴,非常容易產生焦慮和害怕的情緒。如果條件允許,建議家長們可以提前和幼兒園聯絡,由家長和老師一起帶著孩子去幼兒園裡熟悉一下環境,讓孩子建立起一個幼兒園和親人相聯絡的圖式,從而獲得安心感。
2.適應幼兒園課程
幼兒園課程最大的特點是孩子們需要坐椅子上桌面課,這對於孩子的專注力和坐姿習慣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在家中往往難以完成,去幼兒園也不能長時間體驗。所以建議家長可以提前半年左右為孩子報讀早教中心的桌面課程,讓孩子們提早適應桌面學習的環境,感受和同伴們一起上課的快樂。
3.正式地告訴孩子以下幾點
(1)你已經長大了,你的任務是去幼兒園學習,媽媽爸爸的任務是去上班。這能讓孩子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社會角色,他需要完成他的任務。
(2)下午放學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會來接你。這會讓孩子感到父母親並沒有扔下他不管,他還會回到父母身旁的,有一種安心感。
(3)今天表現很棒!爸爸媽媽為你驕傲!在去接孩子的時候第一時間就給到孩子這樣的鼓勵,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是會得到父母的認可的,能夠強化孩子去幼兒園這一行為。
4.可以做一些和孩子之間的小約定
和孩子做一些小約定,是增加親子感情,增加孩子對父母信任感,減少分離焦慮的重要方法,前提是父母必須嚴格遵守和孩子的約定。例如,“吃完飯之後,就可以出去玩”,“你要是按時回家,媽媽今天就給你講3個故事”。透過這樣的約定,不僅僅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是遵守和我定下的約定的,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形成一種“說過的話就一定要做到”的意識。一旦孩子形成了這種意識和對父母的信任感,當去幼兒園之前聽到媽媽說“媽媽下午回來接你”的時候,就會形成一種安心感,分離也會更加容易。
在這裡也特別指出許多家長的錯誤做法:
× 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門口,看孩子哭的厲害不願意進幼兒園,就趁孩子不注意離開了。
這種做法更是會讓孩子覺得幼兒園是一個不安全的地方,爸爸媽媽把我送來就不見了,造成心理傷害。
× 告訴孩子自己會在教室後面陪他上課,但是看孩子進入狀態之後便悄悄離開。
這種做法無疑是家長沒有遵守和孩子的約定,讓家長在孩子心中失去威信,無論家長再說什麼都難以讓孩子產生信任感。
5.理解孩子的負面情緒,家長也要懂得“放開手”
“分離焦慮”不僅孩子會有,家長同樣會有。要幫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首先家長自己就要正確看待和孩子的分離。孩子已經長大了,進入幼兒園學習,獨自面對不熟悉的人和環境,這是孩子社會化過程中必經的路。在去接孩子的時候,問問孩子的今天是怎麼度過的?學到了什麼?交到了哪些新朋友?你會感嘆孩子每天的進步,也能明白他們離開你獨自去學習的重要性!
回覆列表
即將入園,如何做孩子的入園心理建設?
首先要提前告訴孩子她要上幼兒園了。讓孩子心裡有準備。如何做呢?我是分三步來做的,效果非常好。
第一步:給孩子期待。
我們家的孩子一直很喜歡聖誕老人,喜歡聖誕精靈。在孩子的世界裡,這個世界就是一個無比精彩的童話世界。每年的聖誕節,我們都會精心為她準備禮物,在她熟睡時悄悄放在她的床頭,一早醒就能聽到她驚喜的笑聲,我們特別高興。
因此在她快三歲的時候我們就告訴她,恭喜你,你要上幼兒園了。只有表現很棒的孩子才有資格去上幼兒園。上幼兒園是聖誕老人選出來的,要透過聖誕精靈送資格證書的。當時她很是驚奇,一臉幸福地笑著問道,真的嗎?我可以看到聖誕精靈了嗎?我告訴她,忘了嗎?聖誕精靈在小朋友沒有睡著之前是不會出現的。然後她就有點失落了。我又補充道,不過聖誕精靈會悄悄給你送禮物來的。女兒又笑了,高興起來。女兒悄悄靠到我耳朵邊上說,爸爸我假裝睡著,躲在被子裡,悄悄的等聖誕精靈來,你說好不好?我好想見到它喲!
第二步:讓孩子熟悉幼兒園環境。
決定要送孩子去哪家幼兒園後就要準備帶孩子到現場去熟悉環境了。
上午,帶孩子到幼兒園外面去看一下正在幼兒園裡面玩耍的同齡孩子和正在上課的孩子。讓她知道,她來這裡後可能會遇到的各種生活場景。
下午,帶孩子到幼兒園裡面去熟悉裡面的環境。如教室,幼兒園的老師,要見一到兩個,建立初步的印象。然後到遊玩區,陪孩子玩一個多小時。這樣孩子對這裡就不會太陌生,正式入園的時候就不緊張,很快會適應這裡的環境,心理就不會產生焦慮。
其次,為孩子舉行一個入園儀式。
之前我們告訴孩子要取得聖誕老人的資格證書才可以入學,讓孩子有期待。女兒自從看過幼兒園後,她就每天開始期待聖誕精靈早點把資格證書和禮物給她送過來,每天醒來就看床頭有禮物沒有。為此還問了我們好多次,還擔心聖誕精靈走錯了路,擔心我們家沒有煙囪,聖誕精靈進不了屋。女兒的心為能早點上幼兒園,心都操碎了。我和她媽媽暗自高興。
時機成熟後,我們一大早悄悄把一個漂亮的小書包和一個小高帽(像童話小矮人戴的那種)放在她的床頭。
我記得那天她醒來高興得大叫,一躍而起,抱著書包和小高帽,光著身子就跑了過來。女兒邊跑邊大喊道,爸爸媽媽,你們快看呀,聖誕精靈送的禮物!我收到了,我收到了!那種高興勁,像是掉在一汪蜜裡!
送女兒去幼兒園的路上,我手裡拿著一個資格證書(在網上下的,自己把女兒的圖片放在上面,打印出來),一家三口出門上幼兒園去了。
臨別時,我正式把資格證書頒給女兒,說恭喜她得到聖誕老人的入園資格證書。女兒很開心,說她本來就是一個好寶寶,很棒棒的。我和老婆又每個人給了她一個深情地擁抱,然後女兒快快樂樂自己跟隨老師進了教室。
我和老婆站在幼兒園外面,看到的真是世間百態,有哭著死活不入園的孩子;有父母和孩子拉鋸站的孩子;有和爺爺奶奶冷戰不入園的孩子;有老師抱在懷裡哄著入園的孩子……
我和老婆已經走出幼兒園好遠,回頭看到好多老人也好,年輕爸媽也罷,恨不能把頭夾著伸到鐵欄裡面去,撅著屁股在那裡一步不離地擔心著,觀察著……
最後,第一天準時接孩子最重要。
孩子和大人分別一天了,我們其實很想她。我還想女兒會不會一見到我們就像很多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一樣,大哭!可是我想錯了,女兒非但不哭,還很興奮,覺得幼兒園太好玩了,都捨不得離開。
回家後,我們就開始問她幼兒園的感受如何?女兒說,很好,有好多小朋可以一起玩。
同時也和幼兒園老師溝通她的表現,沒有想到老師大讚,說從來沒有遇到過像她這樣融入的孩子。
我們又在睡前鼓勵她,說她表現得很棒。她開心地自己表楊起自己來,說自己是棒棒糖的“棒”!
到這裡,女兒的幼兒園入園就圓滿成功了。接下來就是在每晚的睡前故事裡加入安全意識的培養以後有機會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