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春開聊
-
2 # 指尖教育帝國
就目前的改革來說,古文言文在中考高考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剛過去一天的高考語文全國卷I卷,古文言文閱讀就佔到了54分。而部編中學課本的古詩詞文言文大大高於舊版本,這也中中考加大古文言文閱讀的一個迅息,所以古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勢在必行,要在初一就開始以課內文言文為突破口,在對課內文言文了如指掌的基礎上,再去閱讀一些大量課處的文言文,以求形成一定的語感和分析能力,才能在中高考中攻下文言文閱讀這一關。
中考及初中平常的考試中對古文言文的考查主要內容有課內文言文和較為淺顯簡短的課外文言文,課內文言文仍然是中考文言文考查的最主要內容,而學好課內文言文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關鍵。中考文言文和中學日常考試一樣考查點主要有: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名式、句子翻譯、文言斷句,文意理解等幾個方面。其中文言實詞,句子翻譯和文意理解是考查的重點。一、先整體理解並背誦初中所學課本上的文言文翻譯,重點把握文中重點句子的翻譯。——掌握這些一般可以拿到文言文閱讀裡對中心思想的考查和對重點句子的翻譯和作用的題,基本佔到4-8分左右。二、在字音字字形上,掌握一些古今異讀字的讀法和一些古今同意不同寫法的字的寫法。在字音上重點把握:1、多音字和破音異讀字:
在文言文中讀音不同,意味著詞性不同,意義不同,用法不同。所以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掌握字音格外重要。
例如:
“鬥”字,在“一日,見二蟲鬥草間”中的“鬥”是爭鬥,動詞,讀作四聲。而在“斗折蛇行,明滅可見”中,意思是北斗星,名詞,讀作三聲。“王”字,在“王之蔽甚矣”中讀作二聲,是名詞,帝王的意思。而在“大楚興,陳勝王”中讀作四聲,是動詞,稱王的意思。2、古音異讀字
是指一些古代的國名,地名、官名、姓氏名等保留了古代的讀音。
如“可汗問所欲”中就讀作kěhán
在字形上重點把握:1、異體字:
異體字指音同義同而寫法不同的字。
例如:“小惠未徧,民弗從也”中的“徧”就是“遍”的異體字。
2、通假字。例如:“便要回家”中“要”通“邀”
在中學學習中,一般不會分那麼細,記住在古文的字形和今天的字意思一樣而字形不一樣就可以了。
學習方法:把所有古今字音字形有異的字見一個,整理在筆記本上一個,便於反覆複習。
二、重點掌握文言實詞的用法重點掌握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及偏義複詞。、
方法點撥:1、對於古今異義字,要像整理通假字那樣,見一個整理一個,記憶一個,並不斷複習。
2、對於詞類活用字、一詞多義等實詞的用法推斷——
方法一:“句式推斷法”
即利用相似的語言結構或整齊句式中所處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在意義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的特點,推斷詞語含義。
例如:“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中“腰”和“戴”所對應位置一樣,推斷出“腰”和“戴”詞性一樣,也應為動詞,可譯為“腰間佩戴”。
方法二:語法分析法
即透過分析句子語法,斷定詞語在句子中充當的成分,進而確定詞性,推斷出含義。
例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此句“……者,……也”是判斷句式,而“私”在句中作謂語,由此可推斷出“私”是動詞“偏愛”的意思。
方法三:因文定義法
因文定義法就是根據詞語所在的語境中上下文章來推知詞義。特別是一詞多義的實詞,在特定的語境裡只能有一個意義。
三、對於文言虛詞的掌握相對簡單,主要指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以及某些代詞和副詞等,一般學一個記一個就可以了。總之,初中階段的文言文閱讀注重課內文言文知識的積累,要對課內所學文言文從字、詞到句意,再到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都要熟練把握,再從大量練習中查漏補缺。當對文言文所涉及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再去讀課外的文言文就不會感覺太陌生了。 -
3 # 風去沙落
我們先來看看語文中的閱讀。閱讀我們在小學時期都已經接觸到了,我相信,在上初中的孩子肯定對此不會感到陌生,讓他們再回去做小學時的閱讀,肯定會做,並且分數還很高。那為什麼在面對初中時的閱讀,便感覺難了呢?一方面,小學時期的閱讀比較簡單,其理解程度要求較低,是基於小學生的理解在出題。對於上初中的孩子,其理解力比小學時期不知提高了多少,因此,在做小學閱讀時,他能理解閱讀中的意思,便能夠回答得很好。另一方面,孩子從小學步入到初中,其理解力提高了,而預知對應的閱讀題難度肯定也會隨之上升,這時的閱讀題是基於初中學生的理解力在出題,其要求的理解程度較小學時期也更高。但是,只要我們讀懂了,理解到了文章的宗旨,這些都不是難事兒,因為閱讀題幾乎都是圍繞文章主旨在出題,所以,對於文章的中心思想,我們一定要弄懂。
那麼,在這個短短的考試時間內,我們怎樣才能快速弄懂這篇文章呢?眾所周知,我們平時閱讀文章時,一般粗略的看一遍,便知道這篇文章寫的是什麼了;但是,對於初中學生來說,這就有點兒困難了,因為,他們的一個閱讀量還不足,積累的知識還不夠,使得理解起來有點兒困難。因此,在平時,可以多給小孩買一些初中階段的閱讀書籍,培養他們的一個閱讀能力,不是有句話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嗎,等到他閱讀量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他自然而然就會懂這句話的意思,那時候,他閱讀起來自然就會輕鬆很多。現在,在說一下答題建議。我們作答一定要規範,並且以文章宗旨為基礎去作答,才會不至於使答案偏離文章,其次,作答不一定是字寫得對,分值就給得高,主要是看你是否答到了關鍵點,因此要分點敘述,主次分明,要讓老師看得清楚。否則,就算你字寫得再多,也只會得到一點兒辛苦分,還不如別人字少的分高,這也是很多學生的一個誤解。
下面,再來看看文言文,文言文的題目可能是他們第一次接觸,困難程度比閱讀大一點,但是,提升速度比閱讀快。文言文是初中和高中都會涉及到的,只不過初中的文言文題目相對於較死,其答案除了個別題目,都是固定的,而高中文言文著重要求理解,開放性較大。所以,對於初一的學生,起步階段就要儘量學好,以免後面學著更加困難。對於初中階段的文言文,語文老師一般都會要求背誦原文及釋義,還有其中某些關鍵字的釋義,因為在這個階段,只要背誦了,對考試中的文言文的理解就深了,答題也就更簡單了,進而就不容易丟分了。其學習方法,從語文角度來講,無外呼就那麼幾種,多看,多讀,多背,注重積累。這便是語文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不分階段,重在堅持。
對於孩子的家長來說,重要的便是培養孩子的一個閱讀習慣,不管多忙,每天至少要讓孩子讀懂一篇文章,這不僅培養的是孩子的閱讀習慣,還會培養他的寫作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大大提升他的理解能力,而語文便重在理解。所以,這不僅能提高他的學習成績,還會讓他受益終身。
餘秋雨說過:“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
4 # 國學小鳥
謝謝邀請。一文言文現在高考的比例很大了,為中考作了一個提示,中考也會不斷加大這方面的比例,要求學生有更多的理解和閱讀,才能贏得中考勝利。二多讀大量的文言文課文,掌握多方面的字,詞用法,瞭解實詞,虛詞在句子中的意義,讀的越多,知道的就越多,答題′就容易了。三從淺到深來讀,先讀一些好理解,淺顯的文言文,逐漸過度到難度高一些的文章,提高理解能力。中考文言文基本上是教材內的知識,所以你要把課本內的吃透,基本就很少丟分了。以上回答,不當之處,請指教。
-
5 # 老穆說語文
老穆解析
孩子文言文閱讀總是丟分,作為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
說句實話,家長朋友們已脫離課本多年,想要直接幫助到孩子,比較困難。只能做一些輔助工作,幫助孩子購買或蒐集資料,或給孩子提一些好的建議。
穆老師就從這些方面出發,給有困擾的家長朋友們一些建議,如下:
一、一個星期至少抽出2天時間,檢查孩子課本上文言文註釋掌握情況。
錯誤的,及時更正,並要求訂正在錯題集上。
二、幫孩子整理最近語文考試卷,並從試卷上抽出文言文錯題,看看孩子是否真的懂了?
倘若仍是不會,需要提醒孩子,透過查資料將其弄懂,並訂正在錯題本上。
三、幫孩子購買文言文書籍或練習冊
《世說新語》、《二十四史》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四、跟著穆老師學習逐字逐句翻譯文言文
五、建議孩子掌握文言文考點及相關知識點
例如:實詞含義
六、給予孩子足夠信心,幫其樹立自信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清楚了嗎?加油哦!
-
6 # 教大育小
文言文為什麼難呢?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種精煉書面體,短小精悍,語言凝鍊,讀起來朗朗上口。
文言文和現代漢語的最大差別在於詞彙和語法方面。文言文有一套相當嚴格的詞彙和語法系統。
例如:君美甚。不若君之美!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這些句式都與今天差別很大,所以,要學好文言文,首先要搞懂這套詞彙和體系的用法。那麼對於這些特殊的體系和用法,家長需要花一些心思陪孩子瞭解。並且有的要記住。這個也是孩子考試當中文言文容易丟分的點。
第二:文言文的目的就是所言志所載道。所以,家長在陪孩子閱讀文言文的時候,要從歷史的角度進行解剖,當然,歷史背景的補充非常重要。
切忌不能站在今天的角度去思考,這樣的話定然是不能夠得分的。
第三:要理解文言文,誦讀也是極其重要的。找到一種節奏,找到一種韻律,玩味式的誦讀。也是提升文言文的一種非常好的途徑。
第四:隨著考試啊改革,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量,對大量的經典進行閱讀,誦讀,增加積累量是非常重要的。
家長給孩子做一個計劃,有升級,有計劃的閱讀經典文言文是保證將來丟分少,多得分的一個重要途徑。
當然,文言文要得分,多讀多想多思,是非常重要的。必須找到方法,快樂的閱讀,找到這套系統,進行研究揣摩是關鍵。
孩子畢竟是初一,做好相關的積累,做好計劃,堅持下去。為後面的中考和高考做好準備,千萬別隻把眼光方在放下,急功近利,那麼一定是得不償失的。 -
7 # 落花何所之
我從親身經歷來解答一下吧!以前自己學習文言文並且效果提升顯著。
閱讀文言文總丟分根本原因還是對文言文理解不透徹,要想在考試中文言文獲得高分,只能在平時多多積累練習。
如今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已經完全用不到文言文,偶爾可以用到文言文中化歸出來經典的成語和俗語。在學生的語文考試中出現的文言文是最多的,所以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把文言文當成一種興趣愛好去學習,不需要花很多時間,集中三天的時間去研究五篇文言文已經足夠了,將五篇文言文逐字逐句分析清楚,這樣你可以保證以後碰到沒有見過的文言文也會完成分析,這一階段完成後接著進行下一階段,花十天左右,每天朗讀文言文,不需要背誦,純朗讀就可以了,這樣做是為了找到語感。
這兩個階段由家長督促要成就可以了,這樣做的效率是非常高的,我在高中就是這樣學習的。現在碰到一篇從來沒有見過的文言文也許裡面有些字不認識,但是文章句子的意思可以分析出來,斷句也非常準確,是受益終身的。
我推薦五篇自己研究過得文言文吧。
-
8 # 圍雪夜讀
孩子初一,語文閱讀文言文總是丟分,該怎麼去幫他?
作為一個家長,我認為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還是積累了一點點經驗的,我以過來人的身份說說。
我們經常看到影視劇中,古代兒童開蒙的畫面:一群四五歲的懵懂小兒,坐在條凳上,手捧書冊,搖頭晃腦地朗讀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些簡潔上口的文字,相信即使是現代同齡兒童,也是不甚理解的。但夫子的要求就是,先讀,讀熟,然後背會,再聽講。
幾千年來,我們的傳統文化都是這樣傳承下來的。
所以,學習古文、文言文最重要的一條路就是:多讀,熟讀,能背。
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無一不是在說的朗讀的重要性。
古文,因為離我們現代生活的年代久遠,在字詞字義寫法上,都有了不小的差距,甚至有些晦澀難懂的句子,只能生背。但選入課本的文章,已經經過了篩選,剔除了這部分,剩下的,是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的。這樣的學習,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是比較適合的。
況且,文言文的學習,是有規律的,比如虛詞的用法,實詞的用法,古今不同義的字詞,教材都會總結出來,便於學習掌握。
所以,文言文的閱讀,並沒有那麼難了。
首先,把課本上的課文讀熟背會,重點字詞掌握好,重點句式學會翻譯,至少課本知識掌握紮實。這樣,在考試時,是在此基礎上的不同篇章,但字詞用法,應該都是沿襲課本和大綱的。
其次,因為基礎薄弱,需要多做些練習,來幫助記憶。建議家長買一本文言文閱讀訓練的教輔材料,督促孩子每週做兩三篇,時間不必長,短篇十分鐘左右解決掉,既不會給孩子造成負擔,又有了文言文的重複和積累,一學期下來,應該就能夠解決你的問題。
-
9 # 邱爸爸說
失分點一:用語不規範
原文:我處其外,君處其內,同心戮力,庶有濟乎!(《北齊書·孟業傳》)
誤譯:我掌管江湖,你掌管朝廷,齊心協力,差不多成了!
正譯:我在朝廷外,您在朝廷內,(我們)同心協力,有希望取得成功啊!
分析:這段譯文的不規範表現在兩個方面:
解決用語不規範,應注意以下兩點:嚴格遵守“直譯”的原則,不隨意引申、誇張。“直譯”過程中,不採用方言、俚語、口語化的詞語。
失分點二:不明感情色彩
原文: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晉書·皇甫謐傳》)
誤譯:於是他不做官,沉湎於書籍之中,以至廢寢忘食。
正譯:於是他不做官,沉醉於書籍之中,以至廢寢忘食。
為了避免詞語感情色彩的錯誤,應該“瞻前顧後”:比如上面的例句中,後文有“忘寢與食”一句,對此句不難理解為“廢寢忘食”之意,並且這句和上句是並列關係而非轉折關係,故“耽玩”一詞應與“廢寢忘食”的感情色彩相通,應譯為正面的意思“沉醉”。
失分點三:誤譯原句語氣
原文: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孟子·公孫丑下》)
誤譯: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當今的社會里,除了我沒有誰能行。
正譯: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當今的社會里,除了我還能有誰呢?
文言文句子的語氣,與現代漢語沒有很大的差別,通常分為陳述語氣、疑問語氣、祈使語氣、感嘆語氣等。我們看句子的語氣,要把握好兩個關鍵:一是標點符號,如問號,則處理為疑問語氣;二是根據文意,在人物對話中,要留意說話人的心理、個性,以及表達目的等。
失分點四:漏譯省略成分
原文:但以濃墨灑作巨點,淋漓滿紙。(《聊齋志異·郭生》)
誤譯:只是用濃墨灑作大墨點,滿紙都是。
正譯:(狐狸)只是用濃墨灑作大墨點,(弄得)滿紙都是。
解決漏譯問題,閱讀時要真正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翻譯出一個句子之後,不要急著做下一題,而要回顧一下自己翻譯的句子是否通順,看看有沒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語、賓語等。
失分點五:不懂古代文化常識
原文: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也?”(司馬遷《鴻門宴》)
誤譯:項王握住劍把站起來,大聲問:“來客是什麼人?”
正譯:項王握著劍把直起腰來,問道:“來客是幹什麼的?”
各位同學要留意此類古代文化常識,在教材複習和傳記類文章的學習過程中,積累古代官職、地理、習俗等方面的知識。涉及文化常識的譯文,可從兩個方面檢查:一是看自己的翻譯是否合乎古代社會的環境;二是看譯文是否適合語境,是否合乎情理。
失分點六:混淆古今異義
原文:時既與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周書·賀蘭祥傳》)
誤譯:當時已經與梁國互通友好,揹著行囊送禮的,官方贈送的、私人遺留的禮品,(賀蘭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譯:當時已經與梁國互通友好,使者往來,官方和私人贈送的禮品,(賀蘭祥)一概都不接受。
要解決古今異義的問題,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藉助教材註釋識記古義;二是藉助成語識記古義,如成語“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這個古義。
失分點七:誤解詞類活用
原文: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魚。(段成式《酉陽雜俎·支諾皋上》)
誤譯:後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兒的衣服,袖子裡的那把刀也向著池塘呼喚魚兒。
正譯:後母慢慢穿上她女兒的衣服,袖子裡藏著鋒利的刀子走到池塘邊呼喚魚。
要解決此類活用問題,應注意以下兩點:藉助複習資料熟悉名詞、動詞、形容詞的活用類別,並能透過對活用特徵的識記、比較,結合語境進行正確翻譯。如:形容詞意動用法,表示主語認為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表示的性質或狀態,可譯為“認為……”“以……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主語使賓語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失分點八:誤譯文言虛詞
原文: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蘇軾《赤壁賦》)
誤譯:這兒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水環繞,草木茂盛蒼翠,不就是曹操圍困周瑜的地方嗎?
正譯: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水環繞,草木茂盛蒼翠,這裡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圍困(打敗)的地方嗎?
分析:“困於周郎”中的“於”字,表示被動關係,譯為“被”,考生的忽視造成被動者“曹操”成了主動者。
初中階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於、者、乃、夫、且、然、蓋、則、焉”13個文言虛詞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於”應重點掌握。在學習和掌握文言虛詞時,首先根據它們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當什麼成分,再根據特定的語言環境,詞語間的相互關係,確定它的詞性,辨別它的意義。
失分點九:誤譯語法關係
原文:豈非以其流落飢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蘇軾《王定國詩集敘》)
誤譯:難道不是因為他顛沛流離忍飢受寒,終身不使用,卻連一餐飯都不曾忘記(報效)君王嗎?
正譯:難道不是因為他顛沛流離忍飢受寒,終身不被重用,卻連一餐飯都不曾忘記(報效)君王嗎?
文言文翻譯題常將文言特殊句式作為考查點,要注意陳述句(語氣詞“者、也”表判斷,副詞“乃”“皆”“則”表判斷)、倒裝句(賓語前置、謂語前置、定語後置、介詞短語後置)、省略句(省略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等特殊句式的外在特徵;解題時,用相應的現代漢語句式對特殊句式進行合理轉換,準確翻譯。
-
10 # 毒鵝膏菌
曾經也是個文言文苦手,父母也想了很多辦法,高考時這部分考的還不錯,一點經驗供參考。
首先要找到文言文丟分的原因。因為現在還是應試教育,要考的文章和知識點都比較固定,所以丟分的一大原因就是知識點掌握不牢,掌握不牢的原因有可能是對文章的意思一知半解,有可能是做題太少。
要解決上面的問題,首先要培養孩子對於文言文的興趣。不要死記硬背課本里的文言文,找一些有趣的文言文讓孩子作為課外興趣閱讀,只要興趣上來了,孩子自然就會自己去主動閱讀更多的文章,培養出了語感,對於考試自然也就得心應手了。
另外就是讓孩子多做題,這個辦法雖然笨,但卻是應對應試教育最有效的。
-
11 # 南國的雨
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是培養語感的過程,文言文也不例外。
要想學好文言文,就是多背多記,說難聽點,死記硬背。
首先是將課本上所有的文言文包括下面的註解都能背誦。
其次,在古文觀止裡面找十幾篇比較好也比較容易背的文章,通篇背下來。
當小孩子讀古文感覺到朗朗上口,並且在有些時候情不自禁的脫口而出的時候,小孩子已經喜歡上了文言文。
學習有時候真的沒有技巧可言,需要時間和努力,下苦功夫就能掌握。
我小孩也讀初一,不過他四五年級已經將陋室銘,岳陽樓記,滕王閣序等,還背了一些唐詩宋詞,古文對於他來說,是簡單的,並且語文成績一直很好。
回覆列表
給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造成目前的情況,主要是孩子的閱讀量不夠所致。想要改變,當然就需要給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所以,家長就需要帶頭讀書,每天帶著孩子一起閱讀,閱讀二十分鐘到半個小時,每天堅持,直到成為習慣。
這就需要家長自己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只有家長帶頭做到了,孩子才會跟著喜歡閱讀,才能夠形成閱讀的習慣。
在家裡,家長不能夠再看手機,也不能夠只是盯著電視或者電腦,而是要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看書,讓孩子意識到讀書的重要,孩子閱讀時更是要陪他一起閱讀。如此,才能夠讓孩子的閱讀成為習慣。
當然,在閱讀的過程中,還要引導孩子思考,而不是讀完就拉倒。最好是閱讀之後,每一個章節寫一段總結性的文字,也就是讀後感;閱讀完一本書就寫一個書評。這樣既能夠掌握讀書的內容,又能夠練好文筆,一舉兩得,而不至於白讀。
為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家裡也要做一些改動,需要多弄些書架,多購置一些圖書,使得孩子只要想讀,隨手都能夠拿到書。
書讀的多了,自然就會積累更多的知識,思維也跟著會得到拓展,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跟著提高,再去做閱讀理解的題目就不會成績不好了。
至於文言文,需要熟記一些虛詞的用法,以及通假字等。當然也需要多讀才能夠更好地掌握它們。
閱讀能力是讓孩子一生受益的能力,需要家長引起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