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老師談健康
-
2 # 還在迷茫的80後
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排除寶寶是否患有疾病或餵養不足,如果不屬於上述情況,寶寶只是向媽媽撒嬌,或是黑白顛倒的夜啼,媽媽都要耐心的幫助寶寶,逐漸改變夜哭的習慣,不能讓寶寶哭個沒完。有的爸爸媽媽有這樣的觀點,孩子哭,就讓她盡情的哭,讓她自己哭夠,苦累,不要去哄她,以免把孩子慣壞,這樣的觀點是欠考慮的,孩子對媽媽有依戀的情感,媽媽如果無情的對待哭夜的孩子,不但不能糾正,還可能會改變孩子的性格,使孩子變得孤僻,易怒。不能過分哄,也不能撒手不管,要用父母的愛平復孩子,這樣不但能改變孩子夜哭的習慣,還能形成孩子良好的性格,父母對孩子的呵護與關心,都會轉化為孩子的情商積累,未來孩子長大成人,也會呵護關心他人,情商培養就從這裡開始的。
-
3 # 利魯唑魯南協一力
夜啼是小兒常見的現象,多見於新生兒及嬰幼兒。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白天寶寶睡得香,晚上則會啼哭不止,有時會定時定點啼哭,有時還會徹夜不寧。
小兒夜啼,可以透過推拿來緩解。
一、驚駭恐懼型
小兒看到異物或聽到異常的聲響後,都容易使小兒心神不寧,驚啼不寐,以至夜啼。這種情況下,可以清肝經,搗揉小天心。
清肝經
把嬰兒小手正面朝上,一手托住手掌,從嬰兒食指的指根推向指尖。每次推100次以上,可清肝火,止夜啼。
二、傷食積滯型
嬰兒脾不足,飲食不知道飽,或哺乳不當,常會導致宿食停聚則成積滯,胃不和,則臥不安,從而入夜即啼哭。這種情況下,可揉臍,按揉百會。
揉臍
讓嬰兒平躺,順時針按摩肚臍周圍。
-
4 # 中醫按摩朱師傅
1歲以內的哺乳嬰兒經常夜間間歇啼哭,或持續不已,甚至通宵達旦,而白天如常,謂之夜啼,民間俗稱(哭夜郎)。多由於脾寒心熱,驚駭,食積等引起。1,脾寒,嬰兒素稟虛弱,脾,常不足,至夜陰盛,脾為陰中之陽,寒邪內侵,脾寒乃生,寒邪凝滯,氣血不通,不通則痛,故入夜腹痛而啼哭。2,驚駭,小兒神氣不足,心氣怯弱,神不守舍而驚惕不安,或目視異物,或乍聞異聲,暴受驚恐,神志不守而散亂,心神不寧而夜啼不眠。其他心熱或者乳食不節,都有影響到因素。透過按摩推拿手法治療,揉外勞動,以健脾助運。施用摩腹,按摩足三里,以健脾助運,補益氣血,施施推三關,揉中脘,揉臍,以健溫中,祛寒止啼。施用掐十宜,揉精寧,揉威靈,共達安神寧心,醒神開竅之效等等。
-
5 # 使用者55127447378
這在民間倒還有點不可思議的方法,那就是一張小紅紙條用毛筆書寫,天煌煌,地煌煌,我家有個夜哭郎,過路君子念一遍,一晚睡到大天亮。寫好後張帖在人多過往的牆壁村幹上。好象還真有些管用。但現代人也很知道很少用了。按醫學上講,不外兩種原因,一是生|物鐘被顛倒,二就是內有熱。前者儘量讓白天少睡。後者用水燈芯草鮮者更好,用10g左右煮水喂幾次,自然安睡無憂。
-
6 # 老翁56
嬰兒夜啼是脾虛胃寒,太陽下山開始啼哭,半夜哭得更厲害,處理用簡單的辦法,兩手搓熱,按在嬰兒臍部與胸口骨之間,這裡是中脘穴位,能夠曖胃,嬰兒就不哭了,但最好是男人做,因男人有陽氣。
-
7 # 小兒推拿李波
夜啼是指小兒經常在夜間啼哭,間歇發作或持續不已,甚則通宵達旦,或每夜定時啼哭,白天如常。民間俗稱“夜哭郎”。患此症後,持續時間少則數日,多則經月。本病多見於半歲以內的嬰兒,以新生兒更為多見。
對於因急腹症或飢、渴、冷、熱、溼、癢等原因引起的夜間啼哭,或有見燈習慣,無燈則哭者,不屬“夜啼”。《幼幼整合》中指出:“凡夜啼見燈即止者,此為點燈習慣,乃為慟哭,實非病也,夜間切勿燃燈,任彼哭喘,二三夜自定。”因此,夜間有習慣性和病態的不同,臨床必須仔細辨別。
【病因病機】
本病可由脾寒、心熱、驚恐、食積等原因所致。
一、脾寒 脾為後天之本,喜溫惡寒,若脾胃失調,臟腑受寒,寒邪潛伏於脾;或患兒素稟虛弱,脾常不足,若護理略有失宜,寒邪內侵,至夜陰盛,脾為陰中之陰,陰勝脾寒愈盛,寒邪凝滯,氣機不通,故入夜腹痛而啼。
二、心熱 小兒五臟特點常表現心肝有餘,而脾腎不足,心屬陽主火易生心熱,若積熱上攻,乳母平時恣食辛辣肥甘,或焦燥炙火尃 動火之食物,或過服性熱之藥,火伏熱鬱,積熱上炎。心主火屬陽,陽為人生之正氣,至夜則陰盛而陽衰,陽衰則無力與邪熱相搏,正不勝邪,則邪熱乘心而致夜間煩躁而啼。
三、驚恐 小兒神氣怯弱,智慧未充,如目觸異物、耳聞異聲,而引起突然驚恐,驚則傷神,恐則傷志,故致使心神不寧,神志不安而致驚惕心悸,常在夢中驚哭不已。
四、食積 食積胃脘,胃不和則臥不安等致使患兒陰陽失調,不寐而啼。
【辨證論治】
一、脾寒
主證:睡喜俯臥,曲腰而啼,啼哭聲音低弱,面色青白相兼,在鼻唇周圍色青尤甚,四肢欠溫,得熱則舒,不思乳食,大便溏薄,小便較清;舌淡紅,舌苔薄白,脈象沉細,指紋淡紅。
證候分析:脾臟喜溫而惡寒,脾寒愈盛,寒邪凝滯,腹中作痛而夜啼不安。故腹痛而啼;寒主收引,故攣縮曲腰,溫熨撫摩腹部,脾氣得溫而暫運,故腹痛稍減,啼哭暫緩,此皆為脾寒之症;脾陽不足,故啼哭聲弱,神怯肢冷;脾臟虛寒,運化失司,故不思乳食,大便溏薄;面色青白,舌淡紅,舌苔薄白,脈象沉細,指紋淡紅。
治則:溫中健脾。
處方:補脾經,揉外勞宮,揉一窩風,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節,推三關,摩腹,揉中脘,拿肚角,按揉足三里,猿猴摘果。
穴位:
補脾經,
揉外勞宮,
揉一窩風,
掐揉小天心,
掐揉五指節,
推三關,
摩腹,
揉中脘,
拿肚角,
按揉足三里,
猿猴摘果。
部位:在兩耳尖及兩耳垂。
操作:醫者以兩手食、中二指夾住患兒兩耳尖向上提10-20次。再捏兩耳垂向下拉10-20次,如猴摘果之狀。
效用:定驚悸、除寒積。
二、心熱
主證:睡喜仰臥,哭聲較響,見燈火則啼哭愈甚,面赤唇紅,煩躁不安,便秘溲赤;舌尖紅,舌苔黃,脈數有力,指紋紅紫。
證候分析:心主火,熱伏於內,擾動神明,故入夜心煩而啼。
《保嬰撮要·夜啼》雲:“心屬火,見燈火則煩熱內生,兩陽相搏,故仰身而啼。”邪熱熾盛,故哭聲響亮;面赤唇紅,口中熱氣,手足暖,大便秘結,苔黃,指紋紅紫,脈數有力均為熱象;舌尖紅為心經有熱;小便短赤為心經有熱移於小腸所致。
治則:清心降火。
處方:清心經,清肝經,清小腸,清天河水,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節,揉內勞宮,揉總筋,揉湧泉,猿猴摘果。
穴位:
清心經,
清肝經,
清小腸,
清天河水,
掐揉小天心,
掐揉五指節,
揉內勞宮,
揉總筋,
揉湧泉,
猿猴摘果。
部位:在兩耳尖及兩耳垂。
操作:醫者以兩手食、中二指夾住患兒兩耳尖向上提10-20次。再捏兩耳垂向下拉10-20次,如猴摘果之狀。
效用:定驚悸、除寒積。
三、驚恐
主證:睡中時作驚惕,夢中啼哭,神色恐懼,稍有聲響則驚啼不已,唇與面色乍青乍白,喜撫抱而臥;脈舌多無異常變化,或夜聞脈來急數,指紋青。
證候分析:暴受驚恐,驚則傷神,恐則傷志,故睡時驚惕不安,夢中啼哭,神色恐懼,稍有聲響則驚恐不已。《育嬰家秘·夜啼》雲:“驚啼者,常在夢中哭而做驚。”《幼科鐵鏡》雲:“為異物所侵,目有所視,口不能言,但睡中驚悸,抱母大哭,面色紫黑……。”暴受驚恐,心神不安,心虛膽怯,故唇與面色乍青乍白,喜撫抱而臥,夜間脈來弦數,指紋青。
治則:鎮驚安神。
處方:按揉百會,摩囟門,清肝經,清心經,清肺經,補脾經,運內八卦,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節,猿猴摘果。
穴位:
按揉百會,
摩囟門,
清肝經,
清心經,
清肺經,
補脾經,
運內八卦,
掐揉小天心,
掐揉五指節,
猿猴摘果。
部位:在兩耳尖及兩耳垂。
操作:醫者以兩手食、中二指夾住患兒兩耳尖向上提10-20次。再捏兩耳垂向下拉10-20次,如猴摘果之狀。
效用:定驚悸、除寒積。
四、乳食積滯
主證;夜間陣發啼哭,脘腹脹滿拒按,嘔吐乳塊,大便酸臭,舌苔厚,指紋紫。
證候分析:乳食積滯,內傷脾胃,“胃不和則臥不安”,故夜間陣發啼哭;積滯內停,壅滯腸胃,氣機不暢,故脘腹脹滿拒按;嘔吐乳塊、大便酸臭、舌苔厚、指紋紫皆為乳食積滯之象。
治則:消食導滯,健脾和胃。
處方:清補脾經,揉板門,清大腸,順運內八卦,順摩腹,揉中脘,揉天樞,按揉脾腧胃腧,按揉足三里,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節,猿猴摘果。
穴位:
清補脾經,
揉板門,
清大腸,
順運內八卦,
順摩腹,
揉中脘,
揉天樞,
按揉脾腧胃腧,
按揉足三里,
掐揉小天心,
掐揉五指節,
猿猴摘果。
部位:在兩耳尖及兩耳垂。
操作:醫者以兩手食、中二指夾住患兒兩耳尖向上提10-20次。再捏兩耳垂向下拉10-20次,如猴摘果之狀。
效用:定驚悸、除寒積。
注:本方僅供參考,不作為臨床最終調理治療方案。
-
8 # 素樸育兒莎莎姐
關於小兒夜啼,媽媽們該知道的事情
寶寶夜裡哭鬧不止,怎麼哄都哄不好,已經持續好多天了,媽媽對著鏡子裡的黑眼圈感慨:“這樣下去再貴的眼霜都拯救不了自己啊~”
寶寶晚上哭鬧不止
既影響身體發育
又影響媽媽睡眠
怎麼做才能讓寶寶睡得安穩呢?
病因病機
啼哭是嬰兒一種本能性反應,因為在嬰兒時期尚沒有語言表達能力,“哭”就是表達要求或痛苦的一種方式。
如飢餓、口渴、衣著過冷或過熱等原因,或養成愛抱的習慣,均可引起患兒哭鬧。這種哭鬧是正常的本能性反映。
除了生理因素的啼哭之外,從中醫論證角度來看,主要因脾寒、心熱、驚恐所致。脾寒腹痛是導致夜啼的常見原因。
常由孕母素體虛寒、恣食生冷,胎稟不足,脾寒內生。或因護理不當,腹部中寒,或用冷乳哺食,中陽不振,以致寒邪內侵,凝滯氣機,不通則痛,因痛而啼。
辨證論治
以下手法皆早晚各一次。
01:脾寒氣滯型
掐揉小天心100次
推三關100次
揉外勞宮100次
02心經積熱型
推四橫紋200次
揉板門200次
掐五指節 20次
03驚恐傷神型
清天河水200次
補脾300次
補腎經300次
原來寶寶夜啼裡的學問還不小,脾寒腹痛是導致夜啼的常見原因。
回覆列表
夜啼是指嬰幼兒白天能安靜入睡,入夜啼哭不安,時哭時止,或每夜定時啼哭,甚則 通宵達旦的一種病證。本病多見於新生兒及6個月內的小嬰兒。一般預後良好,透過調治 可獲痊癒。
新生兒睡眠時間每日約為20小時,即使到了1週歲,每日的睡眠時間仍有14~15小 時。足夠的睡眠是小兒健康和生長髮育的重要保證。
啼哭是嬰幼兒時期一種極好的呼吸運動,適量的啼哭有利於生長髮育。而新生兒乃至 嬰兒常以啼哭表達要求或痛苦。因此,因飢餓、驚恐、尿布潮溼、衣著過冷或過熱等均可 引起啼哭。此時若以餵乳、安撫親暱、更換潮溼尿布、調節冷暖後啼哭即止則不屬病態。 另外,因發熱、吐瀉、口瘡等其他疾病引起者,不屬本病。還有因夜間點燈睡眠習慣引起 之拗哭,亦不屬病態。若小兒長時間啼哭不止,睡眠不足,就會影響小兒健康。《育嬰家 秘》 有云: “小兒啼哭,非飢則渴,非癢則痛,為父母者,心誠求之。渴則飲之,飢則哺 之,痛則摩之,癢則抓之,其哭止者,中其心也,如哭不止,當以意度。蓋兒出生性多執 拗,凡有親狎之人,玩弄之物,一時不在,其心不悅而哭,謂之拗哭,須急與之,勿使怒 傷肝氣生病也。假如又不止,請醫視之。”
本節主要論述嬰兒夜間不明原因的反覆啼哭。
【病因病機】
一、病因
本病主要因脾寒、心熱、驚恐所致。
1. 脾寒 孕母素體虛寒,或恣食生冷,致胎兒稟賦不足,脾寒乃生。或用冷乳喂兒, 導致胎兒中陽不振; 或因調護失宜,患兒腹部中寒。
2.心熱 孕母性情急躁,或嗜食香燥之物,或過食溫熱藥物,蘊蓄之熱遺於胎兒, 生後又吮母乳,或將養過溫使其熱更甚,熱踞心經。
3.驚恐 心主驚而藏神,初生嬰兒神氣怯弱,乍見異物,突聞異聲,暴受驚恐。
二、病機
1. 基本病機 神怯不安。
2. 常證病機
(1) 脾虛中寒 五臟屬陰,而脾又為陰中之至陰,喜溫而惡寒。夜屬陰,陰盛之時則 脾寒更甚,則寒凝氣滯,氣機不暢,神怯不安,因而啼哭不止。
(2) 心經積熱 心主火屬陽,日屬陽而夜屬陰,夜間陰氣偏盛,陽入於陰則人靜而 寐。由於心火過亢,陽不能入陰,故夜間不寐而啼哭不止。
(3) 暴受驚恐 心藏神主驚,小兒心氣不足,神志怯弱,若暴受驚恐,驚則傷神,恐 則傷志,神怯不安,因驚而啼。
總之,寒則痛而啼,熱則煩而啼,驚則神不安而啼,是以寒、熱、驚為本病之主要病 因病機。此外,不良習慣也可以導致小兒夜啼,如搖籃中搖擺而寐、夜間開燈而寐、懷抱 而寐等。初生兒由羊水包裹的胎內環境轉變為襁褓之中的胎外環境,初度晝夜,未經寒 暑,感受有異,氣血陰陽執行節律尚未調整,當寐不寐,有待適應後夜啼方可漸止。
【臨床表現】
嬰兒入夜則啼哭,時哭時止,甚則通宵達旦,可持續數日或數週。但白天一般嘻笑如 常,亦能安靜入睡,體格檢查無異常發現。
【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要點
嬰兒難以查明原因的入夜定時 (多在子時左右) 或不定時啼哭不止,輕重表現不一, 而白天如常。臨證時必須詳細詢問病史,認真查體,必要時進行有關實驗室檢查,排除外 感發熱、口瘡、腸套疊等疾病引起的啼哭,以免貽誤病情。
二、鑑別診斷
1. 生理性哭鬧 大多因護理不周引起,如飢餓、尿布潮溼、衣帶過緊、拗哭等。這 些啼哭,及時找出原因,予以處理,則啼哭自止。
2. 其他疾病所致的哭鬧 如發熱、口瘡、吐瀉、腸套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引起 的哭鬧,多急性發作,哭吵持續,或愈來愈重,沒有晝安夜哭的規律。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主要辨清寒、熱、驚。哭聲微弱,時哭時止,四肢不溫,便溏溲清,面色白者屬虛 寒; 哭聲響亮,啼哭不止,身腹溫暖,便秘溲赤者屬實熱; 驚惕不安,面色青灰,緊偎母 懷,大便色青,面色時白時青者屬驚啼。
二、治療原則
1. 基本治則 安神止啼。
2.具體治法 臨證辨別寒熱、臟腑,因虛中脾寒者,治以溫脾散寒,理氣止啼; 因 心經積熱者,治以清心瀉熱,導赤除煩; 因驚恐傷神者,治以鎮驚安神。
三、分證論治
1. 脾虛中寒
證候表現: 入夜啼哭,時哭時止,哭聲低弱,兼面色蒼白,惡寒蜷臥,四肢不溫,納 少便溏,腹脹,喜溫熨撫摩,口唇淡白,舌淡紅,苔薄白,指紋淡紅。
證候分析: 本證多見於初生兒或小嬰兒之脾胃虛寒者。脾為至陰,夜則陰氣偏盛。入 夜之時,脾寒愈盛,寒凝氣滯,氣機不利,而夜啼不安。脾臟虛寒,陽氣不足,故哭聲低 微,面色蒼白,惡寒蜷臥,四肢欠溫,喜溫熨撫摩; 寒邪凝滯,氣機不暢,故納少便溏, 腹脹; 唇舌淡白,舌苔薄白,指紋淡紅,乃虛寒之象。
治法: 溫脾散寒,安神止啼。
方劑: 勻氣散 (《醫宗金鑑》) 加減。
方解: 方中炮姜溫中散寒; 砂仁、陳皮、木香行氣; 甘草緩急,調和諸藥。
加減: 大便稀軟明顯者,加黨參、白朮、茯苓,以健脾益氣; 寒甚者加艾葉。本證兼 見腹痛者,可用烏藥散治之。取烏藥、高良薑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白芍、香附疏肝和 脾,祛寒止痛。
2. 心經積熱
證候表現: 哭聲洪亮,見燈尤甚,煩躁不安,面紅唇赤,身腹俱暖,大便乾結,小便 渾濁,舌尖紅,舌苔黃,指紋紫滯。
證候分析: 本證多見於心火較旺的嬰幼兒。心火亢盛,入夜則陽不能入於陰,故不寐 而哭; 心屬火,見燈則煩熱內生,兩陽相搏,故仰身而啼; 熱擾神志,故煩躁不安; 熱積 於裡,則面赤唇紅,身腹俱暖,大便乾結,小便渾濁; 舌尖紅,舌苔黃,指紋紫滯,亦為 心有積熱之象。
治法: 清心除煩,安神止啼。
方劑: 導赤散 (《小兒藥證直訣》) 加減。
方解: 方中生地清熱涼血; 竹葉、木通清心降火; 甘草梢瀉火清熱,燈心草入心經為 引藥。
加減: 熱盛者加黃連; 煩躁叫擾者加梔子、淡豆豉; 大便秘結者加大黃; 乳食不化者 加麥芽、生山楂、萊菔子等。
3.暴受驚恐
證候表現: 夜間突然啼哭,哭聲尖銳,神情不安,睡中時作驚惕,緊偎母懷,面色乍 青乍白,舌質正常,脈來急數,指紋青紫。
證候分析: 小兒神氣怯弱,暴受驚恐,驚則傷神,恐則傷志,則睡中驚惕,突然啼 哭,哭聲尖銳,神情不安,緊偎母懷; 面色因驚而乍青乍白; 脈來急數,指紋青紫為受驚 之象。
治法: 定驚鎮恐,安神止啼。
方劑: 硃砂安神丸 (《內外傷辨惑論》) 加減。
方解: 方中硃砂鎮驚安神; 黃連清熱除煩; 當歸、生地養血寧心; 甘草調和諸藥。
加減: 時時驚惕者加鉤藤、蟬蛻、磁石、菊花息風止驚; 腹痛便青者可加白芍、廣木 香等。本證也可用琥珀抱龍丸安神定志。但是此類藥物不宜長服。
四、其他療法
1. 中成藥
(1) 珠珀猴棗散 每次1/3~1/2瓶,每日3次。鎮驚安神,消食導滯,清熱化痰, 用於心經積熱、暴受驚恐之夜啼。
(2) 金黃抱龍丸 每次1丸,每日2次。清熱鎮驚,化痰息風,用於暴受驚恐,心經 有熱者。
2. 單方驗方
(1) 蟬蛻6只,研末,薄荷煎湯內服,通治小兒夜啼。
(2) 蟬蛻6只 (去足),鉤藤6節,甘草、青荷各2節,生龍牡各10g,水煎服。適 用於不明原因之夜啼。
3.藥物外治 將艾葉、乾薑粉炒熱,用紗布包裹,熨小腹部,從上至下,反覆多次。 或用丁香、肉桂、吳茱萸等量研細末,置於普通膏藥上,貼於臍部。新生兒及小嬰兒採用 膏藥恐損傷面板,可改為醋調或水調敷臍部。用於脾虛中寒腹痛之夜啼。
4. 推拿療法
(1) 分陰陽,運八卦,平肝木,揉百會、安眠 (翳風與風池連線之中點)。驚駭者揉 印堂、太沖、內關。脾寒者補脾土,揉足三里、三陰交、關元; 心熱者瀉小腸,揉小天 心、內關、神門。
(2) 按摩百會、四神聰、腦門、風池 (雙),由輕到重,交替進行。驚哭停止後,繼 續按摩2~3分鐘。用於驚啼。
5. 針灸療法
(1) 中衝 不留針,淺刺出血。用於心經積熱之夜啼。
(2) 艾灸神闕 將艾條點燃後在神闕周圍溫灸,不觸到面板,以面板潮紅為度,每日 1次,連灸7日。用於脾寒之夜啼。
【預防與調護】
一、預防
1. 孕婦及乳母勿多食寒涼及辛熱食物。
2. 勿讓嬰兒受驚嚇,保持環境安靜。
二、調護
1. 尋找導致啼哭的原因,如飢餓、過飽、過熱、寒冷、蟲咬、尿布浸溼、衣物刺激 等,並及時解決。
2. 檢查衣服被褥、包被內有無異物,面板有無感染。
3. 不在搖籃中入睡,不通宵開燈,不在懷抱中入睡。
4. 合理餵養,飲食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