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般小角色9527

    這個問題有多方面的原因:1對德軍的戰略意圖認識錯誤。法軍的大量主力和武器裝備佈置在德法邊境的馬奇諾防線,沒有想到德軍能在極短時間內從荷蘭、比利時一線繞過該防線,直接攻擊法國後方。2戰法陳舊,尤其是法國對於戰爭的認識還停留在一戰塹壕戰的階段,認為戰爭還是以對峙和正面碰撞為主,這也是他們花大力氣構築馬奇諾防線的原因,也因此法國對於以裝甲叢集快速突擊和穿插的新戰法毫無準備。3戰鬥意志不不在一個檔次,一戰讓幾個主要參戰國都傷亡慘重,幾十年都沒完全恢復元氣,德國因為戰後受到重重盤剝,民怨沸騰,全國上下憋足一股勁要報仇雪恨。而英法對於一戰絞肉機式的傷亡心有餘悸,還寄希望於給德國施加壓力,從而阻止戰爭,這也就是為什麼德國閃擊波蘭的時候,英法作為波蘭的盟國,卻採取隔岸觀火的態度。4英法一開始寄希望於把禍水東引,忽悠德國去進攻蘇聯。自身如意算盤打得太響,結果吃了大虧。

  • 2 # 小小小百科全書

    法國戰役英法聯軍失敗的因素有很多。一、法國軍事思想落後:法國戰役的時候,德國軍隊早已經開始適應並且熟悉使用新氏戰略戰術進攻方式,而法國方面雖說找死一戰時期戰敗了德國,但從那時候基本上在軍事領域都開始暮暮沉沉了。直到二戰爆發後法國的戰術思維還停留在陣地戰壕溝戰的思想當中。這相對於德國的話,簡直就好像是定了原地的靶子一樣。而法國軍隊的集中進攻也使得德國能最大限度的殺傷法國軍隊。而且法國對於重武器的重視程度不夠,也沒用集中使用,所以對於德國的威脅極小。

    二、對裝甲部隊快速突擊認識不足:坦克早在一戰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而且還是由英國率先發明的。但是在英法兩國眼裡,貌似坦克就像是一堵牆一樣只是配合步兵進攻的工具。英法並沒有根據坦克的機動效能和攻擊效能研究出相匹配的戰術。所以英法聯軍在德國閃電戰之下除了瑟瑟發抖也在沒有其他了。

    三、對德軍主攻方向判斷失誤:德國進攻法國的時候,法國軍方天真的認為德國還會像一戰一樣和自己正面死磕。而且他們斷定德國會走馬奇諾防線區域。但實際上德國可比法國聰明多了。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從阿登高地直插法國防守後方。法國寄予厚望的馬奇諾防線瞬間變得一文不值。英法聯軍猝不及防被打的大敗。

    還有一點就是,從一開始英法就對德國實行綏靖政策。沒有決心備戰。而法國一戰時期雖然獲勝,但是民族普遍都沒有走出戰爭的陰霾。所以法國平民普遍存在厭戰心理。再加上綏靖政策法國一直妥協。有句話說的好“裝豬裝久了就會真的變成豬”果不其然二戰一開打,法國對於德國來說就好像一頭豬仔一樣任人宰割。

    法國戰役中,法國部隊傷亡20多萬,其中傷12萬,亡8萬多。被俘法軍達190多萬,從這裡可以看出法華人的抗戰情緒多麼消極。英國傷亡也有將近7萬人。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在抵抗德國的侵略中,軍隊也幾乎損失殆盡。德國在這次戰役中,傷亡也達到15.6萬人。其中有2.7萬名德軍陣亡,11萬德軍不同程度的受傷,還有1.8萬人在進軍法國的途中失蹤。相對於英法來說,德國還是取得了一個大勝。但美中不足的就是德國最後有點畏手畏腳。促使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逃走了30多萬軍隊。而這些軍隊也成了後來英法反攻都主力。

  • 3 # 超然視野

    所謂的法國現役,實際上是二戰中德國進攻法國的戰役,而且也並非是英法兩國軍隊對抗德國軍隊,而是英法荷蘭等國家共同對抗德國軍隊!這場戰爭英法之所以快速被德國擊敗而全面潰敗,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戰略上英法並沒有處於主動作戰的意圖和決心,只是依託一戰後修建的堅固防禦工事和一戰時期德國進攻的路線進行消極的防禦!這讓英法喪失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在意志上就處於了下風!

    第二,落後的戰術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淪為雙方的戰壕戰,雙方都是依託堅固的防禦工事和戰壕,進行相互攻防的陣地戰,戰後英法德軍隊建設都是按照這個戰術思想來建設的,即便開戰時大國在技術裝備上並不弱於德國,但大多數效能優良的坦克飛機都被用於支援步兵打陣地戰了!在面臨德國的裝甲叢集大縱深攻擊時無法形成有效的扼制力量!反而被各個擊破或者淪為德國的戰利品!

    第三,英法聯軍本身就是離心離德,雖然英法是盟友,雙方也和波蘭是盟友,但德國入侵波蘭時,英法聯軍並沒有趁德國西部防禦空虛而牽制德國,相反的英法彼此都有自己的小九九考慮,英法聯軍在西部的防線之間就存在薄弱地帶,而這種小九九在敦刻爾克大撤退時更是暴露的徹底,英國直到最後時刻才同意將被困的法國軍隊撤出!這也是二戰後法國戴高樂主義興起的原因之一!

    當然還有別的其它原因,但以上三點幾乎已經決定了英法聯軍在面臨德國的攻擊時基本上沒有招架之力,第一道防線被突破後幾乎再也沒有能力組織有效的抵抗,這也是當時號稱歐洲第一大陸軍的法國在短短數週就繳械投降,還付出了大量的軍人陣亡和被俘,新的法國政府淪為德國的附庸!

    還有一些別的小原因,例如英國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陸上軍事大國,英國當時的軍事力量主要還是海軍方面,事實上整個二戰時期,英國一直控制著北大西洋的海上控制權,這也是德國二戰只能依靠潛艇部隊偷襲的方式,集結重兵無法登入英倫三島迫使英國投降的原因!

  • 4 # 歷史扒糞機

    德國的勝利應歸功於希特勒、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

    1939年—40年2月前,德陸軍總參謀部的西線進攻計劃不過施利芬計劃的翻版,德軍要執行此計劃,結局很可能是一戰塹壕戰的重演。希特勒決然採納曼施坦因的計劃,責成總參謀部重新制定出“黃色方案”,這才讓德軍迅速擊敗當面英法比聯軍,迫使英軍退出歐洲大陸,進而一鼓作氣讓法國求和停戰。

    有了詳細具有突襲性的戰爭計劃,也不能保證它必然成功,得失在人。“黃色方案”出臺,大部分將領也心有存疑,因他們不相信5-6天內渡過馬斯河。就像3月15日的會議,第16集團軍司令佈施所言“算了吧,我才不相信你能夠過河!”實際結果是德軍在古德里安的驅使鞭策下,5月13日黃昏即渡過馬斯河出現在色當,給法軍巨大的心理震撼,分割了英法盟軍防線,讓法軍的馬斯河防線崩潰,通向英吉利海峽和巴黎的道路敞開。

    英、法軍隊邊境線的失敗導致人心恐慌、抵抗意志薄弱,最終法國戰敗求和

    5月10日得知德軍進攻,聯軍總司令甘末林心情放鬆,哼著歌在司令部走動,自信“我將逮住他們”。並基於德軍主力會透過比利時走廊的判定,把英國遠征軍10個師和法國最具機動性和打擊力的第1、7、9集團軍投入比利時戰場,希圖禦敵於國門之外。戰後他也不承認德軍的進軍是緣于傑出的“黃色方案”的結果。

    防守馬斯河一線的法第2集團軍司令昂奇傑則盼望著德軍透過阿登地區進攻馬斯河防線,當德軍停頓在馬斯河天險前時,聯軍可從北、西、南三個方向夾擊德軍。法軍東北戰區總司令喬治·布朗夏將軍更認為德軍會在馬斯河前拖延4天,防線牢不可破。

    14日聞知德軍已於13日攻渡過馬斯河後,喬治將軍就認為法軍已失敗致悲觀失態。15日,法軍三個裝甲師一個機步師反擊失利,內部恐慌情緒蔓延。而英軍為自保透過敦刻爾克撤出歐洲大陸,僅剩法軍獨力對抗士氣正旺的德軍,更讓法軍將領人心渙散,無意圖堅持抵抗。

    6月5日德軍發動法國戰役第二階段行動。法軍總司令魏剛儘管發出“絕不放棄我們手中領土”“所有的將士們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但到7日他自己就宣稱“索姆河之戰已經輸了”,建議法國政府向德國提出休戰,以後也同法軍將領聯合要求如此。9日法國政府就戰、和意見分歧,雷諾決定政府撤出巴黎遷至圖爾,再遷至波爾多。

    “我們將在巴黎前戰鬥!我們將在巴黎後戰鬥!我們將在某一省份閉關自守!即使我們被逐出,也將在北非奮鬥!”多諷刺。

  • 5 # 360生活館

    英國是世界最大的殖民大帝國, 擁有世界最強的海軍, 全球共有2500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 法國是世界第二的殖民帝國, 擁有世界最強的陸軍。 這兩個世界最大的老牌殖民帝國英國和法國為何聯手都打不過德國? 僅僅只是幾個星期,英法聯軍在德國的空軍和裝甲叢集的閃擊中兵敗如山倒, 迅速潰敗倉遑逃離歐洲大陸, 跑到孤懸海外的英倫三島。

    德國能迅速打敗英法聯軍並佔領法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日爾曼人本來就是戰鬥民族,具有優良的軍事傳統和軍事底蘊,一戰後英法利用《凡爾賽和約》拼命削弱德國,激起了德華人民對英法強烈的不滿和復仇主義情緒,在希特勒的鼓動下,更是對英法充滿了仇恨,憋足勁要好好修理英法出口惡氣。

    二戰爆發前,德國按《凡爾賽和約》規定只能保持10萬的軍隊, 但這10萬人都是按士官的標準入伍的。德國藏兵於民, 撕毀和約迅速爆兵100-200萬。

    英法軍隊的作戰思想落後, 還是殖民時代和一戰時期的陣地戰思想。

    德國的空軍實力要遠超英法的空軍, 德國的空軍和裝甲叢集的立體進攻和快速突擊這種先進的作戰理念使得英法聯軍完全被打得暈頭轉向。

  • 6 # 新時代沙琪瑪

    很多網友做了認真回答,有的從軍事角度,有的從經濟角度,我另闢蹊徑,飯後閒談。

    見過這樣的影視畫面:有人提醒剛剛死了丈夫的小媳婦,你得哭兩聲是不是?

    也有這樣的場面:我們投降,但不能一槍不打就投降,咱們雙方對空放幾槍,然後就辦投降手續……

    是的整個西歐都是那樣的不可思議。希特勒舉起了兩面大旗,反猶和反布,這是他贏取選票的策略,也反映了德國心態,當然,歐洲也有這個心態。

    當紐約華爾街和倫敦英里城一手資助的納粹啟動德國戰爭機器時,大家希望那個心中的怨念能得到清算,就像現在的人要“反恐”一樣,消滅“威脅”。阿提拉的鞭子,阿拉伯的彎刀,奧斯曼的火槍,俄羅斯的長靴,都是歐洲人腦海裡的“威脅”,是一切負面情緒的發洩通道。德國,如果能幹這個活,那他的一些要求可以滿足,他在一戰的那些“責任”也可以免除。所以綏靖政策就是要讓德國去打擊蘇聯。

    西歐國家怎樣“入股”呢?不方便。納粹的所作所為並非為“民主的西方”所能“公開接受”。西歐國家,不方便像匈牙利義大利西班牙等法西斯國家那樣可以去與納粹結盟,那麼只有被佔領才是一個“即可以助力擊潰心中的敵人,又沒有真的參與”的好辦法。想當初歐洲人“站在”拿破崙一邊去進攻俄國,也“站在”俄華人一邊進攻拿破崙,所以多看看《春秋戰國志》,這邊小伎倆就好識破了。法華人什麼的,都是“被迫的”。想想數以百萬計的猶太人被害,想想更多的數量的猶太人是怎樣被“識別並控制”的?在東線兵力吃緊的德國,靠什麼力量去搜羅“目標”?

    德國也留了兩個出氣孔,瑞士和瑞典。這倆“姘婦”對德國戰爭機器運轉幫助極大。

    戰鬥在德國總理府死命抵抗到最後的“好像不是德華人”。

    所以在蘇聯人就要把軸心國勢力驅逐出國境的時候(正在準備巴格拉即昂行動),美英果斷登陸西歐,並策劃華沙起義,生怕蘇聯佔領歐洲。英華人一方面防止戴高樂回到法國,一方面準備復興德國在戰後頂住蘇聯。當阿登戰役點明瞭議題後,羅斯福也決心保住德國而不是肢解德國。所以丘吉爾見美軍沒有搶佔柏林而氣急敗壞時,他知道英國對美蘇的東亞瓜分方案和美軍獨佔日本毫無辦法。

    讓蒙奈的計劃在戰後很快復興德國法國,並催生了歐共體。

    巴黎,完好如初。呵呵。英華人,在敦刻爾克,就那麼走了。

  • 7 # 有剛才能強

    有三個原因,第一認識的不足,沒有大打思想準備,第二戰法,呆板,指揮落後,還停留在一戰時候,第三德華人民和軍隊被成功洗腦

  • 8 # 歷史課課代表

    法國戰役發生在1940年5月,當時的法國號稱世界陸軍第一強國,而英國則是海上第一強國,按理說德國屬於進攻而英法屬於防守,英法聯軍應該贏才對,可恰恰相反英法聯軍輸的一塌糊塗,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說下法國戰役怎麼開始的,早在二戰前,德國打下捷克斯洛伐克的時候英法就已經嚴重警告德國希特勒,而希特勒不聽、後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閃擊波蘭,而這時希特勒又要求和解和英法的關係,英國和法國拒絕,德國開始積極備戰對戰英國和法國,而英國和法國也在備戰,德軍和英法聯軍雙方軍隊人員達到650萬人,其中德軍3000000萬人,英法聯軍3500000人。

    1940年5月中旬,德軍先發制人攻打法國,繞開馬奇諾防線,從阿登森林進去,因為這裡英法聯軍不重視,德軍的裝甲師只用了不到三天時間幾十萬大軍就過了阿登森林,而英法聯軍大為吃驚,德軍居然從自己的後方出來了,英法聯軍出現了恐慌,開始敗退,無心而戰,而古德里安趁機追擊,把英法趕到了英吉利海峽,而這時英法聯軍只剩下了不到33萬軍隊,英國派出了各種船隻救援,不到10天的時間全部將33萬軍隊撤離完。 德軍的這次穿越阿登森林給予英法聯軍重創,讓英法聯軍永遠沒有想到,德軍居然能穿越成功阿登森林,這也是直接讓英法聯軍失敗的重要原因,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強國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投降了,也成為了日後的笑柄。

  • 9 # 江上孤舟

    法國戰役時,為何英法聯手都打不過德國?

    謝謝邀請。英國是世界上擁有殖民地最多的國家,還曾擁有過世界工廠的美譽,也是當時世界上的海上霸主。法國的殖民面積僅次於英國,它的陸軍是出了名的厲害。法國和英國都是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德國還是在第2次工業革命才崛起的。況且前者還是屬於防守,後者是進攻狀態。這樣看起來明明法國和英國的贏面要大點,可為何他們最終聯手都打不過德國?據說還不到一個月法國就投降了,這也成為了法國曆史上的黑歷史。是不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好歹法國和英國也是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沒想到在德國面前如此不堪一擊。現在讓我們走進法國戰役,去探尋兩國聯手仍舊失敗的原因。

    首先我認為德國能在戰爭中取得如此快的勝利,有著先發制人的因素。本來誰先動作快,誰最後的優勢就會越明顯。德國最先發動的手。且德國最後選的攻擊點很特別,讓對手意想不到。在馬奇諾防線中,英法兩國都在那裡住了大批軍隊,若是德國決定去攻馬奇諾防線,那想必最後是討不了什麼好處的。可是人家希特勒就是看出了英法兩國聯手的破綻,那就是在阿登森林處。阿登森林英法聯軍根本就沒有考慮到,德國會對那裡進行突擊,所以最後當德國打來時,英法聯軍是很懵逼的。

    士兵們對於敵軍的到來是突然的,當然戰前準備做得不夠充分,吃敗仗也是在所難免的。當然德國那方也有因素,日爾曼人本來戰鬥值就爆表,他們國家的人很多人都有武功功底。再加上他們的領導人希特勒,拋開他的人品不說,單論他的實力和口才真的非常的驚豔世人。強悍的軍隊有著最睿智的領導人來指導作戰,當然在戰場上會呈現出無敵狀態。要知道希特勒當時最喜歡在德國演講,所發表的那些言論,都特別能夠激起德華人民的憤怒,可以是這麼說,整個德華人都被希特勒給凝聚在了一起,去對抗英法聯軍。

    人家德國打仗是獲得了其民眾的鼎力支援的,取得勝利當然無可厚非。雖然在法國戰役中,德國很快就取得了勝利。但是它這個勝利的果實,也是它自己拼命得來的,並不是英法兩國太遜。德華人都對打敗英法兩國有很強的執念,為此做了多年的準備,最後才有了在阿登森林那充滿致命的一擊。這也從中告訴我們,任何勝利的果實都不是容易獲得的,它需要自己拼命的積蓄力量,才會有充滿爆發力的一擊。

  • 10 # 話史煙雲

    我想題主在這提問,想要的結果肯定不是百度百科上的東西!在這裡也應該有個人理解,深刻的認識!

    人們都說二戰是一戰的延續。第一次世界大戰,讓人們意識到現代化戰爭的殘酷性,以及對國民經濟的傷害性。

    “凡爾登絞肉機”短短几天內就有幾十萬人死亡。如果研究一次世界大戰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在戰爭僵持階段,雙方已經到了筋疲力盡的時候,美國的參戰導致協約國的勝利!所以說一次世界大戰,歐洲幾個大國的損失十分嚴重!

    由於現代化國家戰爭動員能力比較強,英法這兩個老牌資本主義列強,在一戰中,人口經濟損失比較嚴重。特別是法國,幾次比較著名的戰役都是在法國本土進行的。所以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英法兩國的綏靖政策行為是可以得到理解的,並在國家層面和民眾中得到巨大的支援。

    本來根據《凡爾賽條約》,德國不僅需要賠付鉅額的戰爭賠款,而且限制軍事力量和軍事工業!在德法之間的萊茵地區,還禁止駐軍。

    希特勒的一次次的表演,一次次的擴張,欺騙與偷襲。簡直拿國家信譽兒戲!與此同時,英法兩國的行為讓人大跌眼球!外交麻木,軍事遲緩!

    德國經過希特勒的一系列擴張,實力不僅恢復,而且增強。在西方世介面臨“大蕭條”的時候,德國經濟一枝獨秀。

    所以說在戰爭初期德國軍隊突然性,盟軍的麻木性!

    法國說的上,就是消極抵抗!企圖構築馬奇諾防線,被德國利用有新技術構成的新戰術產生的戰車閃電戰迂迴包抄,徹底擊垮了法國的抵抗決心。英法聯軍陸戰的失利被迫撤退!這才產生了”英倫大轟炸”

    從深層上的分析:德國有發動二戰的理由動機。而法國由於一戰造成的人員財產的損失,已經經不起再次大戰的波瀾!英國經過一戰的“洗禮”,它的財政和國民經濟也岌岌可危!當然,也有大蕭條的影響!

    從科學技術方面來說: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在德國美國都影響更大!由此產生的工業能力和新技術導致的戰術能力相較於之前的世界,有更大的提升!

    現代國家,軍事政治經濟均建立在技術之上。每一次的技術進步,國家實力就會有一個更大的提升!在二戰中表現搶眼的就三個國家:美國德國蘇聯。它們的工業技術實力,相較於老牌列強來說,無論是爆發力還是影響世界走向來說都是無可比擬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薛寶釵很不錯,但賈母卻不向薛姨媽提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