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蓑煙雨gg

    在我看來,清朝不是不重視火器,他們將注意力更多地投注於運用,但在研發和改進上,卻並不是太注意。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還是因為清朝周邊的對手太弱,不值得清朝在武器的改進上下功夫。然而當西方帶著先進火炮闖入國門時,以往的利器也就無可奈何的過時了。

    早在清朝建立之初,滿洲貴族就十分重視火器的運用和製造。努爾哈赤憑十三付鎧甲起兵,統一了女真各部,遂開始了對明朝的一系列戰爭。由於明軍早已嚴重腐敗,野戰根本不是女真軍隊的對手,故而屢戰屢敗。雖然明軍擁有火器,但是器械不精,根本沒法阻止女真軍攻城略地。不出幾年,遼東之地幾乎盡喪敵手。早在1621年,後金軍就已經擁有了火炮,並用它們攻打了遼陽城。1622(天命7年)已經開始自制火炮,火炮裝備有了具體規定:管四千人的漢官准備大炮十門,長炮八十門,管三千人的準備大炮八門,長炮五十四門;管二千人的準備大炮五門,長炮四十門。1623年(天命8年)出征蒙古昂阿貝勒,炮隊已經完備,可以隨隊出征,可見炮架問題已經解決。自遼陽戰後,明軍火炮優勢已經全無,明軍能造的所有型別火器,後金已經全部可以掌握自制。當時明朝的火炮並不先進,還擁有大量的佛郎機火炮。

    佛郎機火炮早在15世紀時就已經被西方所淘汰,被戲稱為“水手的玩具”,不僅射程短,而且容易炸膛。在女真人攻城時,這些火炮起不到任何作用。然而1626年,在寧遠,明軍獲得了紅衣大炮。紅衣大炮是16世紀英國所製造的前裝重型加農炮,具有威力大、射程遠的優勢,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強力火炮,比佛郎機要強許多。在寧遠之戰中,袁崇煥獲得了12門紅衣火炮。在戰鬥中,火炮輪番轟擊,將攻城的後金軍人打得血肉橫飛,就連努爾哈赤自己也中炮受傷。1627年(天聰元年),皇太極再打寧遠,依然失敗,原因還是因為紅衣火炮。

    然而到了1630年,形勢又發生了逆轉,一門紅衣火炮竟被海潮推上了岸。皇太極聽聞此訊息,高興得忘乎所以,遂張貼布告,懸重金尋找能造此炮者。佈告一出,前後徵得17名鑄炮能手,各施手段參照海中潮出的那門紅夷大炮進行仿製,其中漢軍旗王天相與金世祥的製造方案被採用,尤其是正黃旗漢軍王天相發明的工藝,成功的把以前用於製作小銅器的失蠟法轉用於紅衣大炮的製造,並且透過對火炮不同位置的退火處理,製出的火炮是鋼炮,比當時的銅炮鐵炮優越的多,在1631年(天聰5年)正月初八用其工藝所製出的第1門紅衣大炮問世,被命名為“天佑助威大將軍”。此時,後金火炮不僅能自造,製作工藝也超越了明朝。

    1633年,後金又迎來一個大禮包。孔有德率領明朝精銳火炮部隊造反於登州,並率部來降。皇太極大喜過望,立即封孔有德為將軍。至此,後金又白得了明朝最精銳的火器部隊,實力大增,為其入關定天下奠定了堅實基礎。

    清朝統一中原後,遂發動了對蒙古、西藏、新疆地區的征服戰爭,其武功之盛,令人稱道,其中火器的作用功不可沒。

    在康熙時期,清軍火器的研發頗有亮點。火器專家戴梓發明了“連珠火銃”,能夠連發28枚子彈。雖然該武器未必具有實用性,但是至少也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其後,戴梓又研製出子母炮,該炮是一種輕型火炮,適合在野戰中使用。子母炮能發射實心彈、散彈,到了1717年又能發射爆炸彈。在征討準格爾的戰爭中,子母炮起到了很大作用。

    此外,清軍還大量裝備有火槍。起初,清軍火槍兵比例並不高,相對於火槍,清軍更重視火炮,主力軍仍是肉搏兵種。在與準格爾軍的烏蘭布通戰役中,火槍隊的數量還不及敵軍。十萬清軍大部分使用冷兵器,炮兵和鳥槍兵約有五千人。噶爾丹的部隊則裝備了大量的俄製火槍。

    在征討沙俄的雅克薩之戰中,清軍也少有火槍,主要是以火炮攻城。第一次作戰先後投入水陸大軍15000人,其中攻城部隊有 3000人,俄軍只有450人,裝備火槍300 支;第二次作戰投入2000人,而俄軍為826人。雅克薩的勝利主要由於清軍發揮了火炮的優勢。第一次攻城清軍投入野戰炮一百五十門攻城炮四十門,俄軍只有三門;俄軍的火繩槍只能打七八十米遠,在遠距離難以擊穿清軍的藤牌;儘管如此,面對這樣一支非正規的沙俄部隊,清軍打得仍不輕鬆,俄軍的槍炮仍不斷帶來傷亡。第二次攻城的2000名清軍只有火槍50支,面對俄軍的火槍和手榴彈只能採取圍困戰術,以火炮猛轟。可以說清軍以人數和火炮的絕對優勢贏得勝利,但火器總體上仍和俄軍有差距。

    然而到了康熙末年,清軍軍中的火槍比例直線上升,數十萬綠營軍逐漸裝備了鳥槍。雍正五年(1727年)議定:“官兵所用軍需內鳥槍一項, 能衝銳折堅, 最為便利。內陸省份, 地勢平坦, 利用弓矢;沿邊沿海各省份, 山深林密, 利用鳥槍。將內陸省份, 每兵千名, 設鳥槍三百杆; 沿邊沿海省份, 每兵千名,設鳥槍四百杆。”鳥槍在軍隊中成為了制式裝備,火槍兵所佔比例不斷提高。

    下列資料可以說明這一點:

    山東省:所用軍器大炮、鳥槍、弓箭、長槍、藤牌、大刀, 每兵百名, 分作十分,鳥槍五分, 弓箭三分, 藤牌一分, 長槍一分, 鳥槍兵佔二分之一。

    河南省:駐防八旗兵、督標左右營、河北鎮標九營、南陽鎮七營, 所設馬步弓箭兵、鳥槍兵、炮兵、長槍兵、藤牌兵等, 所用兵器仍照舊例。

    山西省:多崇山峻嶺, 地屬沿邊, 每兵百名, 分作十分, 以四分演習鳥槍, 六分演習弓箭, 另設炮兵、殺虎協原有藤牌兵三百名, 仍令演習, 其餘扁刀、長槍之類全部改為鳥槍、弓箭, 鳥槍兵佔五分之二。

    江南江西水師各營所用軍器槍炮弓箭, 毋需議改, 有設三眼銃的則改為鳥槍。

    福建省:陸路各營營: 每兵千名, 分為二十隊, 馬上弓箭兵四隊、步下弓箭兵二隊, 鳥槍兵十隊, 炮兵一隊、藤牌兵一隊、大刀兵一隊, 鳥槍兵佔二分之一。

    浙江省:每兵千名, 分作二十隊, 炮位為一隊, 長槍五十為一隊, 鳥槍百名為八隊, 弓箭三百副為六隊, 藤牌一百分二隊, 扁刀一百分二隊,鳥槍兵佔五分之二。

    陝西、四川各營兵丁除炮位、鳥槍、弓箭通行演習外, 馬上弓箭兵兼槍棒, 守兵兼習扁刂刀。

    廣東省: 每兵百名, 分弓箭兵二十名、鳥槍兵五十名, 藤牌兵十名, 挑刀十名, 炮兵十名, 鳥槍兵佔二分之一。

    滇黔二省各營: 每兵千名, 以一百名操演大炮, 六百名習鳥槍, 二百名習弓箭, 一百名習藤牌, 鳥槍兵佔五分之三。

    由此可見,清軍火槍手的比例是很高的,數量上已經超過了弓箭手。

    清軍火器化的代價是肉搏能力的急劇弱化

    清軍的火器化真的有好處嗎?其實答案是值得懷疑的!

    清軍大量裝備火器,恰恰說明了他們戰鬥力的急劇下降。

    在那個時代,無論東西方,火槍均成了戰場上的主流。但是肉搏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在那個時代,火器的威力並不能抵消肉搏戰的重要性。例如俄軍一直信奉刺刀才是解決問題的最終手段,他們往往會用大規模的刺刀衝鋒擊敗對手。英軍、法軍雖然射術頗佳,但是肉搏起來也是把好手,他們往往能用刺刀,擊潰持冷兵器的對手。

    清軍大量裝備火器後,肉搏戰和射箭能力急劇下降,滿清一向視為根本的騎射能力不斷衰退。練習火槍和練習騎馬、射箭、肉搏,在難度上不是一個等量級。火槍兵的訓練週期要遠短於弓箭手,而且弓箭的製造價格也遠高於火槍。這樣一來,火槍的大量使用,已經嚴重影響了清軍肉搏戰的能力。

    清朝雍正時期,雍正皇帝清楚的看到,當時的八旗軍越來越火器化,但火器的效能卻絕對沒到可以讓戰鬥完全不需要肉搏戰的地步,所以曾對八旗軍有“以滿州夙重騎射,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有馬上槍箭熟習者,勉以優等”的指示,重新強調刀矛弓箭的作用。但雍正皇帝關於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的指示根本得不到遵守,除了駐京八旗與畿輔駐防八旗因需要參加秋季狩獵大典,而不得不勉強保留弓馬騎射訓練外,各地駐防八旗都成了鳥槍隊與小炮隊。乾隆時期以後,朝廷軍隊不但八旗軍,就是綠營軍也開始全面火器化。倒了嘉慶時期,實際上整個朝廷軍隊基本都接近完全失去肉搏戰能力,鬧出了不少笑話。

    到了鴉片戰爭中,清軍和英軍的交戰並非我們所想的冷兵器對火器的作戰,而是火器的相互對射。在對射中,清軍往往還能穩住陣腳,然而當英軍發動刺刀衝鋒時,清軍往往潰敗。

    清朝火器發展為何遲緩

    由上文我們可以看出,清軍並非不重視火器,而是忽視了火器的研製,並且也忽視了火器戰術的運用。

    清軍的火器研發之所以沒有大的進展,完全是因為沒有必要。在與準噶爾、緬甸、大小金川等軍隊戰鬥中,清軍的火器並不佔優勢,但卻往往能得勝。很顯然,清軍並不需要花力氣在火器上,即使兵器處於劣勢,清軍仍能獲得勝利。

    其次,清軍與他的敵人,在火器運用上仍處於落後階段。沒有發展出歐洲那樣,完備的戰術。忽視陣型,忽視肉搏,對於槍術的訓練也不加以重視。當歐洲人打上門來時,最終的結果也只有潰敗。

  • 2 # 素心不如雪

    其實對這個問題沒有任何專業知識!

    但這看起來就像個事實

    貌似閉關鎖國就是對這個朝代的普遍印象

    所以才讓中國在那個時候落後世界那麼遠,而且被捱打,而且是被人家用槍炮轟開的國門

    若是花了力氣研究火藥,也不至於買堆廢銅爛鐵回來,也不至於亡國

    畢竟從來都是槍桿子出政權,已經到了火藥槍炮時代基本是貨都不識,還談啥重不重視研究的呢

  • 3 # 懷古識今

    一個故步自封的王朝是沒有動力去研究這方面的東西的。當時的清朝自以為四海之內無敵手,天朝上國,物產豐富,都不用和外界做貿易往來,完全可以自給自足。這樣的王朝怎麼會去研究新式武器?

  • 4 # 小黑馬哥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明朝的火器種類繁多,有鳥銃,火銃,火輪槍,火箭,迅雷銃,神火飛鴉等。清朝期間,將一些多管火器淘汰掉,清軍裝備的火器變得規範化與制式化。清軍大多裝備鳥銃,紅衣大炮,虎蹲炮,三眼銃。

    在清軍與中西亞的民族展開大戰時,清軍的鳥銃往往處於劣勢。當時火器科研者便將銃管加長加粗,將鳥銃改成抬槍,藥量增加了,射速與威力提高了不少。前線作戰時清軍火器營也獲得了勝利。抬槍逐漸成為清軍的主力火器,一直到清末洋務運動時,鄂局等兵工廠仍然在生產。

    說起火器研發,就不得不提起一個火器專家――戴鋅。清康熙年間西洋傳教士南懷仁帶來了西方的先進火器。康熙讓南懷仁設法制造好運往雅克薩前線。可是南懷仁製造出來的大炮出現了問題,戴鋅成功製作出新式大炮。清軍成功換裝。之後,戴鋅又自己研發出了能夠接連瞄準發射的火器――二十八珠連環銃。

    清軍的火器發展其實一直被一個成本問題所影響。早期的火器過於簡陋,精度射速與安全不能得到保證,在雨天會出現使用問題。製作一支精良鳥銃需要工匠花費數個月的時間,花費的銀兩可以製作數個冷兵器,只能小規模地裝備。研發的經費更是貴,清朝普遍橫行的貪汙腐敗讓研發的經費不足也是一個問題。

  • 5 # 每天分享精品音樂

    1並不是沒有研究,初中歷史裡面有寫,有一個清朝官員自制出火槍,推薦給上級結果不被採取。後來清朝也是製造出火器!2清朝皇帝認為他們滿人是馬上的天下的不用火器3更重要的是怕我們炎黃子孫用火器來反抗他的統治!

  • 6 # 一代熊主

    明代火炮多是直接引進西方的技術鑄造,但是真正裝配於部隊時已經到了晚明,當時明政府財政窘迫,沒錢造很多大炮,多為官員捐資鑄造,大多數官員對來自夷人的“奇技淫巧”都是不屑的態度。

    與農民軍和清軍作戰的過程中,明政府倒是真製造了不少大炮,按現在的材料看,閩粵地區在從崇禎十年到明朝滅亡,大約有1000門的數量,但是這些大炮在戰場上表現不佳。一方面,當時“紅夷大炮”技術還不完善,非常不方便,擅長攻城和陣地戰,但是面對野戰很無力。另一方面,清軍繳獲了明軍大量的大炮,用於進攻明軍,明軍並沒有獲得很大的技術和數量優勢。

    清代初期還是很重視火器的,主要還是清初戰爭頻繁,中國古代最先進的火炮其實是1689年清廷鑄造之“永固大將軍”火炮。

    但是,清朝滅掉三番,平定邊疆後,就覺得放眼海內再無敵手,自然就不再重視火炮的鑄造和研發了,其後清廷更是實行了非常嚴格的武器控制。

  • 7 # 秋雨嘀嗒

    以八旗辮子軍貴族的能力,看得懂三國演義就足可以了,從建國之始,就開始奉行推行愚民政策,醜話明朝相關事物,所以不僅僅是火器不重視,但是可能影響統治的都打壓!

  • 8 # 風去了無痕D

    滿清以武勇自居,騎射立國,憑十萬八旗橫掃天下。。而火器這東西,一個絲毫不識武藝為何物的漢人農夫持之,教練一個時辰,便可輕易擊殺一個武藝嫻熟、身披二重鐵鎧,屢能陷陣突堅、斬將奪旗的精銳滿洲武士。而滿清八旗兵,又能有多少精銳武士?所以,對於火器,乃八旗之痛也,怎能放任其發展!

  • 9 # 朝史暮想
    第一,滿清以騎射入關

    滿清素有騎射傳統。他們引以為傲的八旗兵就是靠騎射之悍勇,一路南下。所以,對明軍的火器和其戰術,是有些不屑的。

    且滿清統治者,為了防止女真高層被徹底漢化,一直堅持和看重騎射之風。

    第二,火器的成本和危險性高

    對於從白山黑水裡走出來的女真人,入主中原後,面對這花花世界,面對漢家的奢靡享樂,眼睛都不夠用了。這個時候,哪有心思去思考研發新式火器,改進火器戰術,改善火器裝備,這些都是需要大把大把銀子的投入。

    且以當時的科技生產力,火器的研發和使用,都是伴有一定的危險性的。漢軍區域性用還是可以,但是讓滿八旗自己用那套,怎麼可能?!

    第三,滿清禁錮了人民的思想

    清之愚民,為歷代封建王朝之最。當時所有的思潮都被嚴密地監控,而封建王朝又以農耕為國民之本,對於所謂的奇淫巧技,是不被鼓勵和推崇的。在這樣的思想禁錮下,怎麼會有創新精神去研發火器?

    第四,對外交流的隔斷

    防颱灣鄭家,防倭寇,防走私,清代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這就使得其與外界的交流非常稀少。僅有的開放,做點生意都不夠用,更別說大規模的技術交流了。這點同樣制約了清代火器的發展。

  • 10 # 黑眼歷史觀

    因為對比西方,清朝的火器發展緩慢。

    清朝的火器,槍械類,除了火繩槍變大變長髮展出的抬槍以外,沒有什麼亮眼的槍支。【至於戴梓,只是用現代的思維去看古代記載的隻言片語,開腦洞猜測而已。而戴梓不是因為發明火器被流放,因為他的火器發明被清朝運用不少,而是因為黨爭失利。】

    火炮雖然也有點花樣,但是也就是子母炮、紅夷大炮,這種明末清初的火炮樣式為主。而明末清初,中國火器已經不如歐洲,商船用的紅夷大炮在當時都算先進,並且仿製成功率都不高。

    而西方進行科技升級,做出彈簧、更好的鋼鐵,製作出燧發槍等武器。大炮也變成威力更強大的加農炮,爆炸炮彈,等等。

    再耀眼的星星,也無法與皓月爭光。

    【其實這種發展緩慢,還是因為壓力不夠大的原因。清朝前期中期,就噶爾丹因為受到沙俄影響和扶持,也有歐洲火器,清朝火器才發展了一些,後面又停了下來。

    就像二戰時的日本,針對中國製作的武器,在中國現場挺威風的,但是到了太平洋戰場,被美軍半自動步槍和衝鋒槍等教做人後,日本的軍械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很多與當時美軍匹敵的槍械都做了出來,只是沒來得及大規模運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九九乘法口訣表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