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嗯,不鬧
-
2 # 小和天下影視庫
公元前228年,秦國的大將王翦率領大軍攻破了趙國的都城邯鄲,並且俘虜了趙國的國君。嬴政親自駕臨邯鄲城,殺掉了所有和他母親趙姬有仇怨的人。至此,戰國之中,唯一能和秦國較量的趙國亡了。我們回看歷史,會發現趙國的實力還是非常強大的,至少在將領層面上還是可以和秦國相提並論的。但是為什麼這樣強大的趙國還是打不過秦國,最終會被滅掉呢?
趙國內部政局動盪不穩,趙國內部一直不團結不和諧,這在當時戰國之中是出了名的。在趙國建國的175年的時間裡,十位君王中有五位經歷過政亂。而在這五次政亂中,當數公元前295年發生的沙丘宮變,危害最大。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趙武靈王,就是在那一次戰亂中死亡的。趙武靈王的去世,也給趙國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趙國最強盛時期就是在趙武靈王的中期還有後期。那個時候的趙國,因為經過趙武靈王的改革,軍隊的戰鬥力空前強大,趙武靈王憑著趙國強大的軍隊,不僅打得胡人不敢肆虐,就連燕國和秦國的王位繼承人,都是他一手扶持的。但是趙武靈王的改革並不全面,和秦國的商鞅改革比起來,有著明顯的差距和深深的不足。
商鞅的改革是從基層開始到王公大臣,每一個層面都進行了改革,而趙武靈王的革新,僅僅是表現在軍事方面。所以趙國的強盛其實只是軍事的強盛,並不能像秦國那樣國力真正的強盛起來。正是因為趙國的底蘊不足,所以它只能夠強盛一時,在長平之戰戰敗以後,趙國的國力就呈直線下滑。趙國之所以會戰敗,就是因為趙國的國力並不比秦國強。趙國的國君其實也深知這一點,所以他才會想到要快點結束這場戰役,因此他才用年輕的將領趙括換下老將廉頗。也正是因為國力不強,糧草都得向齊國借,就這樣還讓趙括斷糧了46天。
還有就是趙國重文輕武,一個國家要想做到真正的強大,必須要文武並重。我們看一下歷史上的那些強大的國家,還有它們的盛世。哪一個不是文臣和武將都出類拔萃的,就說戰國時候的國家,魏國的魏文侯時期,文臣就有李悝,翟璜這些能人,武將方面更是有樂羊、吳起。再來看看秦國,文臣武將更是數不勝數。文臣中有商鞅,張儀,李斯這些人,武將中還有被稱為戰神的白起,以及王翦、王賁父子。其實趙國的民風強悍,能徵善將的武將也不在少數,除了我們熟知的廉頗還有李牧以外,更有趙奢、司馬尚這樣的名將。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除了秦國的白起,還有王翦以外,剩下的就是趙國的廉頗和李牧了。從這裡可以看出,如果光論武將層面的話,趙國是不比秦國差的。
趙國輸就是輸在文臣方面,趙國的名臣都有誰呢?我想大家除了對一個藺相如比較熟悉以外,就沒有聽說過其他人的名字吧。其實不是我們孤陋寡聞,那是因為趙國的這些文臣比秦國的來說,實在是差得太遠了。趙國重文輕武造成的結果非常的嚴重,武將們普遍非常的自傲,有的人甚至都不聽君主的號令。
就算是廉頗和李牧這樣有名的將軍,也發生過違抗王命的事情。比如在公元前245年,趙悼襄王想要讓樂乘接替廉頗的職位,結果廉頗因為不願意,居然直接領兵造反了,樂乘見勢不妙逃往其他國家,廉頗也因為害怕受到趙王的懲罰,跑到了魏國。後來趙王又命令趙蔥,還有顏聚接替李牧、司馬尚的職位,結果李牧不願意,還想要學廉頗一樣起兵造反,結果被趙王給處死了。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趙國的君王大多數都比較昏庸,趙國的十位君王中,真正稱得上有能力的,也就只有趙武靈王和趙惠文王這兩父子了。但是趙武靈王其實也算不上一位明君,他在年壯的時候就退位了,並且還廢長立幼,結果導致趙國發生了內亂,自己也因此身死。在趙惠文王之後,趙國的國君就一代不如一代了,趙國最後一任國君趙遷,更是昏庸無能,甚至都沒有腦子。
國君沒有腦子,自然就會讓那些有腦子的奸臣趁勢崛起。比如我們熟知的臭名昭著的奸臣之一郭開,就是在趙國末期崛起的。趙王之所以會棄用李牧和司馬尚,其實就是郭開的主意。試問這樣腐朽的趙國,怎麼可能不會覆滅呢?
-
3 # 齊君
其實咱們最瞭解趙國的名戰,長平之戰一戰秦軍殲滅了四十多萬趙軍,趙國雖然敗了,但是從數字上看趙國是多麼的強悍。在長平之戰之前,趙國的君王勵精圖治,使趙國一躍而起成為和秦國爭天下的大國,咱們秦國的強大就不用說了,可謂是名揚天下。但是趙國這個後起之秀差點讓秦國吃了大虧。據史料中記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教化百姓,這個就很向日本的明治維新,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同時這個時代的趙國學習匈奴人大大的提升了國家戰鬥力。培養了以騎兵為主力的部隊,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就是陸戰之王。可惜的是趙國要和秦國抗衡可不是隻看這一點的。趙武靈王此時是意氣風發,滅了中山國、趕走了匈奴、北擊燕國。風頭直逼秦軍,趙國的軍事力量的確強大了起來,但是各方面還是不足秦軍,咱們不提神奇將領,咱們就說國家制度,保證秦軍戰無不勝是一個傳奇的變法,是《商鞅變法》。《商鞅變法》徹底的改變了秦國國策,採用了當時時代最先進的國策方針,比如最經典就是奴隸為國爭光照樣可以成為自由人,一樣能和秦國貴族一樣享有權利。而此時的趙國則是恰恰相反,並且有了《商鞅變法》以後,秦華人天天想著為國建功、為國生產勞動力、種田、打造兵器、練武、經商。使的秦國擁有了強大的物質基礎以及對外戰爭能力。所以與此同時趙國的胡服騎射只能短暫的讓趙軍戰鬥能力加強,國內的老百姓沒有先進的獎罰制度,是苦不堪言。所以在最後秦國和趙國的長平之戰撤下廉頗換上了趙括就是因為尋求速戰速決。因為趙國國力已經拼不過秦國了。
備註:我所說的都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如果我有說的不對的地方,我積極改正、學習。
-
4 # 老20
首先,秦國能戰勝其他六國,統一全國,自然在綜合實力上要比其他國家要強,趙國當然是要弱於秦國,我們可以透過以下方面分析:
1.經濟:秦國經商鞅變法後,行阡陌,開封疆,獎勵耕作,抑制商業,由此可見秦國的經濟基礎基本上正在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轉型,並且秦國重視農田水利的修建,鄭國渠和都江堰的建設使得關中和成都平原成為最富饒的地方。秦國一系列的改革使秦國的生產力和經濟實力大大增強。而趙國,其一疆域沒有秦國遼闊,在農耕社會下,國土面積的大小直接影響了國家的經濟總體實力;其二趙國變法改革不徹底,在國家的生產關係上變革不大,封建土地制並未完全建立,這對趙國的經濟的影響是重大的。
2.政治:秦國受法家思想的影響很深,所以秦國的政治體制都是從維護和鞏固君權的立場去建設的,比如地方上的行郡縣,廢分封,中央集權。同時編民什伍,加強對百姓的控制。此外招攬各華人才對秦國的強大有著重大意義。趙國的政治改革同樣也不徹底,趙國還保留了封國制,封國的存在其實對國家的危害很大,它不利於國家的穩定。
3.軍事:秦國的軍法嚴酷,賞罰分明,有軍功者可按功授爵,所以秦國軍隊的戰鬥力是七國中最強的,秦兵重軍功而輕生死。秦兵戰鬥力強其實也和關陝地區的人尚武有關,直至唐朝關陝的人不怕死都是全國有名的,杜甫的詩裡寫“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無異犬與雞”。趙國的軍隊戰鬥力是僅次於秦軍的,趙國軍法的賞罰並沒有秦國分明,而且趙國的傑出的將領也不如秦國多。若論武器裝備,秦趙兩國實力相差無幾的,秦國只是弩弓較強,但趙國也不弱,趙國的弩弓射程和秦國相當,因為兩國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匈奴,在與匈奴的作戰中,兩國都建立了強大的騎兵,並且配備了先進的弓弩。
國家的綜合實力秦國比趙國要強的多,我們從秦趙長平之戰可以看出來,秦國比趙國有優勢的地方就是經濟和全國動員力。秦國能在短短的時間內調集和徵用計程車兵達50萬之眾,而且全國的經濟都能調整過來為戰爭服務,往前線運送物資的民眾能徵調百萬!面對這樣的秦國,趙國真的是弱者。
-
5 # 無宇倫比cy
一看就是網上檔的,大家都聽過胡服騎射吧?就是趙武靈王穿胡服,練騎射。按照當時胡人的生活方式練兵,效果十分明顯。但錯就錯在任用趙括為上將軍與秦國博弈,結果可想而知,紙上談兵就是這樣來的。趙括熟讀兵書,精通百家,奈何只是紙上談兵哉!其實那個戰國時代,能真正和秦國匹敵的幾乎沒有,因為秦國經歷了秦孝公時代的商鞅變法,到秦惠文王時代的維持變法,直到秦朝滅亡一直在堅持著法度。彼時的秦國已經形成了高度中央集權的法度社會,而反觀山東六國仍然是墨守陳規,以王法治天下。在那個大爭之世不變法圖強就要任人宰割,秦滅六國就是最好的註釋!而趙國雖然短暫的武力雄厚,但只是曇花一現,翻不起大的波瀾!優勝略汰的生存法則留在今天同樣適用。
-
6 # 南宮外史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分別為諸侯,與晉候分庭抗禮。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公室,史稱三家分晉。
這時候趙國在北方佔有代地,南邊併吞了知氏,比韓、魏強大。魏國吞併了中山國,實力稍次於趙國。
魏國在魏文侯的領導下,任用李悝實行改革,國力逐步強盛,又任用名將吳起,奪佔了秦國西河,國土進一步擴大,一度達到了稱霸的程度。
這時期的秦國在秦獻公的領導之下,國力一般,與趙國的戰爭互有勝負。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繼位,任用商鞅,實行變法,開阡陌,獎耕戰,定刑法,制爵賞,從此國力日益強盛,逐漸稱霸諸侯。
公元前325趙武靈王即位。公元前316年南韓、魏國一起進攻秦國,秦國打敗了三國軍隊,斬殺了八萬人。公元前315年,秦軍奪取趙國的中都和西陽。前313年,秦軍攻下趙國的藺城,俘虜了將軍趙莊。可見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國家實力已經很強大,趙國的實力已經明顯處於劣勢。
到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意識到趙國的不足,也開始改變趙國風俗,穿戴胡人服裝,招募胡人士兵,練習騎馬和射箭,史稱胡服騎射。又出兵消滅中山國,使趙國的國土南接漳水、滏(fǔ,府)水,北至燕、代一帶,西至雲中、九原。趙國的軍事力量達到鼎盛。這時兩國的綜合實力基本不相上下。
到公元前289年,秦國自稱為西帝。這時,秦國綜合實力天下第一,趙國綜合實力天下第二,兩國聯兵打敗齊國,趙國單獨也多次戰勝齊國。趙國有名的領兵將領先後有趙梁、董叔,韓徐、廉頗、樂毅、趙奢等。秦王與趙王兩次會見,基本處於相當的政治地位。
待到孝成王元年即公元前265年,秦國進攻趙國,攻下了三座城,趙王以長安君為人質換取齊國救援,秦國才退兵。以此事件為起點,顯示趙國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已經沒有能力單獨與秦國相抗衡了。
到孝成王四年即公元前262年,趙國接受南韓上黨郡的歸順,引起公元前260年的秦趙長平之戰,趙國損失將士45萬。自此,秦趙兩國實力懸殊,趙國更沒有單獨抗衡秦國的實力和資本了。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公元前244年趙悼襄王即位。秦王政勵精圖治。
趙悼襄王即位後就廢掉大將廉頗,廉頗逃亡到魏國,趙國可依賴的將軍只剩下李牧。公元前235年趙幽繆王趙遷即位,六年後聽信讒言,處死大將李牧,趙國最後一根頂樑柱折斷,數月後秦國滅亡趙國,趙王遷投降。
-
7 # 南宮雁門
先簡單的介紹一下趙國。趙國,戰國七雄之一,與秦國接壤。瓜分晉國而獨立的國家。立國近兩百年。
趙國在整個戰國的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獨特的一筆。國內文武全才不缺。戰爭實力比秦國也沒有差的太多。在長平之戰之後的衛國戰爭還能殲滅十萬秦軍,給與了秦國滅六國戰爭中少有的重創,在這裡不得不佩服趙國這強大的實力。但是他最後還是被秦國給消滅了,沒能統一天下。
迴歸正題,趙國能單獨對抗秦國嗎??
我認為不能。因為秦國的立國時間比趙國要早許多。早在春秋時期,秦穆公就在帶領著秦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此時秦國有東征西討為自己的後世打下了許多的土地,而趙國這時還在晉國的娘肚子裡沒生出來呢。
在這之後,秦國還在繼續擴大自己的土地來增強自身的實力。終於在公元前404年,韓趙魏三家瓜分了晉國成為了新的霸主。趙國這才誕生了。
趙國誕生後不久武力值一般。也沒太多拿得出手的戰績。甚至還被魏國大將龐涓給帶兵攻打了,最後不得不向齊國求救。齊國發兵攻打魏國首都大梁,龐涓這才撤兵了。趙國這才緩過神來。由此可見,當時趙國的戰鬥力也就是一般。別說單獨對抗秦國,就是單獨對抗別的國家也有點吃不消。戰鬥力屬於中下級的。
本來這時趙國戰鬥力就不怎麼樣。此時的秦國秦孝公還重用商鞅開始變法了。變法之後的秦國變得更加的強大了。把趙國越甩越遠了。趙國心裡苦啊!這尼瑪還怎麼玩??照這樣下去早晚都要被秦國按在地上摩擦!這可咋辦??
趙國的苦還不止這些。趙國在諸侯國中也很靠北。不止要對諸侯國作戰,還要經常面臨胡人的侵擾。胡人是搶完就跑,來之前也不跟你打個招呼。讓你防不勝防。這真是讓趙國苦不堪言。
這個時候,趙國也出了一個能人,並且還是一個王。那就是鼎鼎大名的趙武靈王。趙武靈王比較重視武備。他就觀察胡人的戰法,發現胡人的戰法與中原地區的戰法不一樣。胡人只騎著馬能快速機動,不像中原地區的戰車那樣笨重。他們也不需要穿笨重的盔甲,他們的服飾十分輕便,這樣使他們的作戰就十分靈活。而且他們的武器不是刀劍,而是弓箭。這樣就能在遠距離殺傷敵人。效果十分的好。看到胡人的這些優點,趙武靈王決定仿效胡人改革軍隊。脫下鎧甲,使用弓箭,騎上馬。這就是著名的胡服騎射。經過胡服騎射改革後的趙國軍隊的戰鬥力大增。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誰都能欺負的小朋友了。
在趙武靈王看到胡服騎射改革成功軍隊戰鬥力大增以後。他甚至有了滅掉秦國的打算。他不是狂妄,而是他真有那個實力。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實現,讓我們沒有機會目睹巔峰時期的趙軍和虎狼之師一般的秦軍之間的精彩戰鬥了。相信當時的趙國也不會比秦國差到哪裡去。
在趙武靈王死後,胡服騎射慢慢的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趙國軍隊的戰鬥力沒有就此下降。而是保持住了。這時的趙國有了和秦國正面硬鋼的資本。
在秦趙兩國磨刀霍霍想教育教育對方的時候,發生了戰國曆史上傷亡最大的戰鬥之一,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的起因是秦國打敗了南韓。南韓割地求和將上黨郡割給了秦國。而上黨郡的民眾不願歸附秦國,上黨郡的郡守也想替保住南韓的上黨郡。於是他就去趙國面見趙王,希望上黨郡能併入趙國。趙王一聽有人來送地了,這豈有不要的道理。於是他就不顧一些大臣的阻攔收下了上黨郡。結果秦國聽說上黨郡被趙國給接收後大怒。自己嘴邊的肉被別人搶去了,自己什麼時候受過這種侮辱。即刻發兵攻打趙國,趙國也不甘示弱,派兵抵擋秦軍的進攻。兩國就此打了起來。並且戰爭規模越來越大。
長平之戰後來發展成了決定秦趙兩國生死的大戰,可趙王卻在關鍵時候犯了糊塗,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年輕的趙括換掉了老將廉頗。而秦國則是用戰神白起換掉了之前的武將王齕。戰爭的結果就是趙軍大敗。四十五萬人被俘。除了二百多個不到十五歲的孩子外,其餘人全部被活埋了。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雖然趙國在長平之戰以後元氣大傷,但是在三個月後的邯鄲保衛戰還是讓秦軍沒能佔領趙國首都邯鄲。在秦軍久攻不下之時諸侯的援軍也到了。在他們的合力打擊下,秦軍最終被擊退了。
趙國在打退秦國的進攻以後也沒閒著,東邊的燕國此時覺得趙國國力衰弱,是欺負他的好時機便派兵攻打趙國。趙國打不過秦國,區區一個燕國還是不放在眼裡的。沒幾下就把燕國給打敗了。
然後趙國名將李牧在趙國北部邊境殲滅了十萬胡人騎兵。讓胡人十幾年不敢南下。
過了幾十年,始皇帝嬴政繼位,開始了六國的殲滅戰。南韓輕易的就被秦國給吞併了。接下來就輪到趙國了。
雖然長平之戰以後趙國元氣大傷,但是此時的趙國仍然是秦國不能輕易消滅的。李牧指揮趙軍全殲了十萬秦軍。迫使秦國換老將王翦出馬。王翦一時也不能戰勝李牧,最後秦國用反間計拿下了李牧的兵權。李牧擔心自己離開後趙國會亡國不肯交出兵權。結果趙王派人暗殺了李牧。在李牧死後,秦軍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一般的滅亡了趙國。
剛開始誕生的趙國像是一個弱小的嬰兒,實力不濟,戰力五渣。後來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造後趙國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猛男,武力值中上游。雖然不能戰勝秦國,但是放眼天下可以說除了秦國,趙國再不將任何國家放在眼裡了。
趙國為什麼這麼善戰??可能是周邊環境造就了趙國的善戰,他的四面都有鄰國,他時刻都需要防備鄰國對他的入侵。稍有不慎可能就會被滅掉。所以他只能善戰。如果他能像秦國一樣只兩面有敵人,那趙國的能力也許還會大增。到時趙國也許就更讓秦國難以收拾了!!
-
8 # 浮沉的歷史
在戰國中後期趙國的實力還是不錯的,趙國成為了唯一一個可以單獨擊敗秦軍的國家,在與秦軍數十年的戰爭中,趙國也並沒有處於頑強的劣勢。趙國擁憑藉著較強的實力,成為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最大障礙,但要說趙國可以與秦國單獨抗衡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秦國在多方面都是完全強過趙國的,下面我們就從國土、軍事和內政外交上來看看趙國與秦國的差距。
國土面積的對比下面我們就以長平之戰前,秦趙兩國所擁有的國土來進行對比。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憑藉國力的強大,不斷對外開疆拓土,到了長平之戰前,秦國的國土約佔天下三分之一。秦國此時已經擁有關中地區和巴蜀地區,秦國在江漢流域的勢力範圍已經到深入了原楚國的腹地,佔據了南郡和黔中郡,在南陽盆地還設立了一個南陽郡。在黃河流域,在與韓、魏的爭奪戰中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奪取了魏國的河西、河東和上郡三個郡,在原南韓的領土上設定了三川郡。以今天的版圖範圍看,大概是陝西、重慶和四川地區、山西南部和河南、湖北中西部地區。
趙國在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後,國力也蒸蒸日上,進入了對外擴張的高潮階段。在滅亡了中山國後和對北部地區的擴張後,趙國擁有邯鄲郡、代郡、雲中郡、雁門郡、太原郡和趙國上黨地區,另外在對齊和魏的戰爭中也獲得了大量土地。在今天的版圖範圍看,大概為山西北部、河北中南部和河南、山東、內蒙古一部分地區。
從國土面積的對不上不難看出秦國是遠大於趙國的,而且秦國擁有的關中、巴蜀和江漢三大平原,在糧食生產碾壓趙國,趙國僅有河北地區作為糧食主產區。另外秦國憑藉西高東地的地勢,可以依靠黃河順流而下運輸軍隊和物資,對進攻趙國起到了方便作用。
軍事實力長平之戰中,秦趙兩國都儘可能的動員了大量人員參加戰鬥,並且陷入了長期的對峙,最終在秦國依靠不斷的後勤補給,迫使趙國在缺糧的情況下發動反擊最喪失四十餘萬大軍。
在長平之戰後,秦軍對於趙軍優勢是十分明顯的,秦軍可以屢次入侵趙國,而趙軍卻只能防禦沒有反擊的力量。長平之戰後的秦軍對趙軍的戰績如下: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攻趙,取十餘縣,首虜九萬。秦莊襄王二年,使使蒙驁攻趙,定太原。秦莊襄王三年,攻趙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秦王政十一年,王翦、桓齮、楊端和攻鄴,取九城。秦王政十三年,桓齮攻趙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秦王政十五年,大興兵,一軍至鄴,一軍至太原,取狼孟。秦王政十八年,大興兵攻趙,王翦將上地,下井陘,端和將河內,羌瘣伐趙,端和圍邯鄲城。秦王政十九年,王翦、羌瘣盡定取趙地東陽,得趙王。
而趙國擊退秦軍的只有兩次,一次是肥之戰,還要一次是是番吾。
從以上戰績就可以明確看出秦國的軍事優勢是十分明顯的。
內政外交秦國的內政和外交在戰國時期一直是佼佼者,從秦孝公起到秦始皇止,秦國的內政外交人才濟濟。在法家商鞅的變法強秦後,秦國的內政一直延續法家的政治制度,使得秦國國富民強。在外交上前期採取談談打打的什麼方法蠶食他國國土,中期以連橫之策對戰合縱,後期以遠交近攻的方法對於六國各個擊破。
相交於秦國這方面的優勢,趙國是遠遠不趕不上的,趙國的失敗一定程度上是其糟糕內政外交的導致的。在長平之戰前,趙國在對外和對內決策上都沒有大的失誤,但到了長平之戰後形勢急轉直下。例如,趙王的寵臣先後導致名將廉頗的出走和李牧的被殺,尤其是李牧的被殺最終使得趙國滅亡。
趙國在外交上也是十分的低能,長平之戰後,秦國對燕國的外交策略使得趙國不僅要面對秦軍,還要回擊燕國的偷襲。而趙國居然沒有於燕國交好的意思,反而屢次三番的打燕國,使得趙國在長時間都沒有休養生息。
綜上所述,趙國不能與秦國相抗衡。
回覆列表
趙國,自趙武靈王推廣胡服騎射趙國戰鬥力有明顯的上漲!國力一度大漲!兵力能和秦國抗衡,國力沒有辦法和秦國抗衡!和變法後的秦國,還是沒有抗衡空間的(主要落差在經濟而不是戰鬥力)簡單分析長平之戰:秦國變法重農業,獎軍功,踢出了無所作為的老世族:前方征戰,奮勇殺敵,後方積極種田保證糧草,即使沒有長平之戰,也能把趙國拖死,趙國長平之戰,也是因為國庫空了,根本拿不出糧食供軍隊,而且外交也被秦國割斷,別國不願借兵借糧,不得已轉守為攻,導致全軍覆沒,元氣大傷,舉國上下十五歲以下的男子全部死於長平!自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