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林衍

    明朝宦官是皇帝拿來維持朱元璋體系的夜壺而已。既無家族支援,也無體系化的勢力,用完就扔,用的時候風光無限,扔的時候狗都不如。明朝宦官跟漢唐兩朝的玩法很不一樣,朱元璋已經把社會各階層都對付完了,並不需要像東漢皇帝和唐朝皇帝一樣,藉助宦官來對付誰。 從明宣宗開始,面對文官勢力的興盛,明朝皇帝就有意栽培太監讀書,將太監作為自己的工具來壓制文官。明宣宗喜歡玩樂,讓司禮監太監代替自己,用硃筆抄錄內閣意見,發到六部執行。這個演變的實質是皇帝不想理事的前提下,讓太監侵奪內閣一半的議政權,讓太監代表自己打壓內閣,以免內閣權力增長到宰相的程度。因為明朝的這些太監只是皇帝臨時使用的替代品,並沒有形成制度化的宦官勢力。所以皇帝不想理事時他們固然可以當代理皇帝,像劉瑾就被說成立皇帝(相對於坐皇帝正德帝)。但皇帝一旦不需要他們了或者不爽他們了,就可以像捏死一隻螞蟻一樣捏死他們。即便像劉瑾、魏忠賢這樣偶爾形成勢力的,對付起來也只不過是多費點周折罷了。 明朝太監就是皇帝的化身而已!

  • 2 # 西門吹松

    第一很多皇帝在小時候還是皇子時,身邊接觸最多的就是太監,魏忠賢就是服侍小天啟皇帝很多年,肯定是有感情的,對太監弄權沒有提防 第二明朝廢除宰相,皇帝權力大大加強,自宣宗開始設內書堂,太監開始讀書識字,後來出現司禮監掌印太監,秉筆太監,幫助皇帝處理內閣送來的奏章,太監就越來越容易接觸最高權力。

  • 3 # 打工皇帝2

    (一)生平簡介

    魏忠賢,原名李進忠,明末大宦官,出身於市井,喜好賭,由於欠人錢,只好進宮當太監,最初結交的朋友是太子宮裡的太監王安,明熹宗時出任司禮監秉筆太監,極受皇帝寵愛,被人稱為“九千歲”,為了排除異己,爭奪權利,搞垮東林黨,權傾朝野。

    天啟初年,大多大臣要麼被罷免,要麼被斥退,有許多有識之士想到肯定有人要造反,想要依附魏忠賢的人就向其獻媚,討好他,到魏忠賢黨羽形成勢力,借他之手幹掉東林黨。

    (二)內閣制度的建立以及運作方式

    皇帝要求內閣大臣的建議寫在一張紙上,貼在奏章上面,這叫做“票擬”。而皇帝用紅字做批示,稱為“批紅”。按照規定,皇帝僅僅批寫幾本,大多數的“批紅”由司禮監的太監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筆,這讓太監有了接觸朝廷事務的機會,以往按大明祖制,太監讀書識字是被嚴令禁止的。而大明宣宗不僅改了這個規矩,而且在他的鼓勵下,宮裡還成立了專門的太監學堂,其目的就是讓太監牽制內閣的權力,久而久之,一種奇怪的政治格局出現了,太監出現在朝廷的管理事務之中,而且權利愈來愈大,危機內閣。

    (三)“木匠皇帝”朱由校不理朝政,宦官干政。

    天啟皇帝朱由校繼位之後,喜好琢磨木匠之事,整天倒騰木頭,不理朝政,寒暑如一,當魏忠賢講奏摺讓他批閱時,也是敷衍了事,這讓朝廷大臣紛紛拉幫結派,擴充自己的勢力和權力,魏忠賢也一樣,增加自己實力,擴充拉攏宦官和東廠人,由於皇帝的寵愛,官越來越大,權利也隨之增大,慢慢的開始控制朝廷大臣,最後掌控朝廷。

  • 4 # 長安遺少白衫新

    魏忠賢一手遮天和客氏與皇帝熹宗的縱容有關。

    魏忠賢是明光宗時期入宮,先巴結太監魏朝。客氏是明熹宗的奶媽,客氏先與魏朝私通(太監叫對食),後來私通魏忠賢。光宗崩,熹宗立。特別寵愛客氏和魏忠賢,封客氏為奉聖夫人,魏忠賢升為秉筆太監。魏忠賢不識字,秉筆太監是因為客氏再三向皇帝要求才成的,秉筆太監是替皇帝批閱奏章,擬定聖旨,可見權力之大。

    熹宗皇帝喜歡木工,天天在宮做木匠活。給魏忠賢和客氏鑽營的機會。熹宗皇帝很信任魏忠賢和客氏,皇帝做木工活時候,魏忠賢伺候奏事,皇帝煩了,說我知道了你看著辦。魏忠賢就可以恣意妄為。魏忠賢勸皇帝建立內操,就是東廠。召集了一萬多人,在宮中披甲出入,氣焰囂張。御史周宗建,侍郎陳幫瞻等人諫言,皇帝不聽。熹宗三年,魏忠賢兼任掌東事。東廠行事,非常霸道。用剝皮、拔舌等酷刑嚇唬官吏。隨後,魏忠賢連升三級,任都督同事。由於皇帝放縱,魏忠賢經常假傳聖旨,剷除異己。浙江巡撫潘如楨奏請為魏忠賢建生祠。其它人都不敢他言,魏忠賢生祠遍地開花。魏忠賢實際已經大權在握,內宮有王體乾、王朝輔,孫進等三十多人為左右擁護,文臣崔呈秀,田吉、吳淳夫、李夔龍、倪文煥等智囊團,稱作“五虎”,武臣有田爾耕、許顯純、孫運鶴、崔應元、楊環等殺手,稱作“五彪”,還有“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爪牙,權力通天,人呼“九千歲”。熹宗七年,袁崇煥報寧遠大捷,魏忠賢冒領功勞。爪牙紛紛升官,封從子良棟為東安侯,加良卿太師,鵬翼少師,良棟太子太保。當時鵬翼、良棟皆在襁褓中,不會走路。良卿至代天子饗南北郊,祭祀於太廟。魏忠賢已經和皇帝差不多了。

  • 5 # 歷史爆破手

    魏忠賢之所以成為朝中一手遮天的宦官,被人稱為九千歲,甚至各地都紛紛給他建廟立祠。這種現象既有歷史遺留原因,也有當時皇帝昏庸的因素。

    朱棣開啟任用宦官的先例

    朱元璋當初立下規定,宦官如果敢幹預政事,立馬便要被砍頭。可是到了朱棣時期,因為宦官在靖難期間給他通風報信,朱棣偷偷摸摸地便把這個規定給改掉了。許多宦官被委任為監軍、礦監,開啟了任用宦官參與政事很壞的一個示範。

    此後的君主,對此也不醒悟。發生了土木堡之變,被敵人擄走的明英宗,後來回來之後,對於造成此變的王振不僅不埋怨,還刻了一個木人懷念他,可以說至死不悟。明朝中後期之後,這股宦官專權的風氣,便一直蔓延至明朝滅亡。

    嘉靖、萬曆荒政

    因為大禮議之爭以及後期追求長生不老,嘉靖甚至幾十年沒有上朝理政。這就給了奸臣、宦官把持朝政的機會,也給後面的皇帝做了一個很壞的榜樣,使得許多後世的皇帝也開始有樣學樣。萬曆前期有張居正輔佐,還算一個合格的皇帝。等到張居正去世之後,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而且開始與民爭利。這些皇帝不能勵精圖治,反而是積壓下大量問題未能解決,給後世子孫做出了極壞的榜樣。使得天啟皇帝心安理得地做自己的木工活,魏忠賢也便有了大肆攬權的機會。

    朋黨與宦官交相為禍

    萬曆時期,朋黨漸起。初期朋黨只不過是為了把持朝局,後來便蔓延到邊疆戰事。而且,為了爭奪朝堂上的話語權,朋黨除了與其他黨派的人相爭之外,還要與宦官集團或爭奪或聯合,這樣就使得宦官和朋黨交相為害。而皇帝為了制約文官的朋黨勢力,又不得不借助於宦官集團。如此一來,便形成了惡性迴圈。一直到明末,這種格局其實都未能改變。各種問題交纏在一起,這也給了魏忠賢順勢而起的機會。

    天啟皇帝自身的原因

    天啟皇帝也跟自己的祖宗學會了,不喜歡上朝,一心躲在後宮做木工。而且天啟皇帝更矇昧的是,對於乳母客氏過於寵信。他每想到客氏的時候就要流涕,看不到她就吃不下飯。如此這般,簡直是一個黃毛小兒。但悲哀的是,他的身份是大明皇帝。魏忠賢討得客氏歡心之後,自然牢牢掌控了天啟皇帝。甚至逼迫先皇妃子自盡,悄悄打掉皇后的孩子。天啟皇帝被矇蔽到這種程度,魏忠賢大肆操縱權勢,自然也是輕車熟路了。這也與魏忠賢潑皮無賴的身份有關,機謀巧詐,層出不窮。而且和客氏兩惡相濟,危害更大。

    綜上所述,魏忠賢之所以能一手遮天,其實和延續下來的政治環境密切相關。宦官不得參政的桎梏被打破,皇帝多年不上朝的壞榜樣多次樹立,為了平衡文官集團,宦官勢力自然被啟用。再加上當時的天啟皇帝昏庸無知,被狡猾的魏忠賢操弄於股掌之上,魏忠賢從皇權那裡分得極大的權力。雖然魏忠賢號稱九千歲,權勢滔天於一時,但是他的權勢都是依附皇權而存在的。等到崇禎一上臺,即使毫無根基,也能迅速剷除魏忠賢。

  • 6 # 醉在江南茶香時

    魏忠賢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大太監,雖然史書對他評價不高,但是不可否認在他身上還是存有非常多的閃光點。他能從大字不識的一介平民一躍成為權傾朝野的九千歲,絕對不僅僅只靠溜鬚拍馬這唯一手段,還有其它偶然、甚至必然的因素讓他能夠一飛沖天,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就很能說明問題:

    精於算計,善於鑽營

    魏忠賢屬於半路出家,在未進宮之前已經娶妻生女,由於生性好賭,在某一次輸光了錢之後便一氣之下進宮當了太監。他先是從最底層的太監做起,由於為人勤快,做事圓滑,很快就被大太監孫暹欣賞,隨後就被孫暹安排進了甲字型檔。甲字型檔在明朝宮中屬於油水比較多的部門,然而魏忠賢並沒有安於現狀,他做了一件非常大膽的事,他請求安排自己做皇長孫朱由校母親王才人的典膳。不要以為魏忠賢是為了攀上高枝,須不知此時朱由校一家過得非常的落魄,因為朱由校的父親明光宗朱常洛是宮女所生,從小不得神宗喜愛,雖說是皇太子,但是他的太子之位直到神宗去世之時都很不穩固。由於不被看好,一家人平時過得戰戰兢兢,即便是宮女和太監都敢對他們呼呼喝喝。然而,魏忠賢從來沒有看不起他們,他和朱由校的乳母客氏一直都把朱由校當做親生兒子一樣照料,而且這一照料就是十幾年。直到神宗去世,這一家才是守的雲開見月明,先是光宗朱常洛繼位,不到一個月病逝。而後朱由校登基。朱由校當上皇帝之後開始對魏忠賢和乳母客氏大加賞賜,他是發自內心的尊敬和寵愛他們。由此不得不佩服魏忠賢當時的眼光和魄力。

    對皇帝忠心耿耿,是皇帝最信任的人

    朱由校是由魏忠賢一手帶大的,無論在他當皇太孫落魄之時,還是在他當上皇帝走上人生巔峰之後,魏忠賢都對他言聽計從,就像他肚子裡的蛔蟲一樣能投其所好,有求必應。可以說離開魏忠賢,朱由校每一天都會過得不順心不快樂。而且魏忠賢對朱由校的感情也是非常真摯,從某一次他奮不顧身救朱由校的行為就能看出。有一次,朱由校乘船遊玩,到湖心之中船不怎麼回事就翻了,此時魏忠賢二話不說直接跳進湖中把朱由校救起,可是他渾然不知自己也不會游泳,最後反而差點把自己給淹死了。事後朱由校非常的感動,因此對他更加寵愛了。

    懂得強強聯合,雙劍合璧,天下無敵

    朱由校生命中有一男一女兩個最重要的人,男的就是魏忠賢,女的就是他的乳母客氏。客氏也跟魏忠賢一樣在朱由校最落魄的時候依然對他不離不棄,所以朱由校對客氏非常的依戀,直到十五六歲的時候還經常跟客氏睡在一起。客氏本來是和太監魏朝對食的,後來魏朝升任要職,公務纏身,就和客氏聚少離多。魏忠賢瞅準時機就去接近客氏,慢慢的就和客氏好上了。有一次兩人在屋子裡打情罵俏被魏朝看見了,魏朝怒不可遏,就和魏忠賢打了起來,最後打到朱由校那裡。朱由校寵愛客氏,就問客氏想法,此時客氏的心已經在魏忠賢的身上了,於是便大膽的說了出來,最後朱由校就敲定讓魏忠賢專管客氏之事,說白了就是同意他們倆對食。由於客氏也深受皇上寵愛,魏忠賢搭上了客氏,有客氏做內應,自然是無往而不利了。

    有政治才能,能替皇帝分憂

    朱由校從小不受待見,他爺爺神宗也沒安排人好好的教他,基本上也可以算是個文盲吧。朱由校當上皇帝之後整天對著那些枯燥的國家大事感到非常的無聊,他覺得木工活比國家大事有趣的多。於是他就把國家大事交給他最信任的魏忠賢去處理,雖然魏忠賢也是大字不識,但他自有他的一套處理方法,有時還把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在他把持朝政的那一段時間內,他直接或者間接的也給國家做了一些實事的。首先,他大力壓制東林黨,其實到了明朝後期東林黨對朝廷的危害非常的大,這些人整天不幹正事,只打嘴炮。魏忠賢打擊東林黨也許是出於私心,但不可否認對國家來說是有好處的。其次,他大力提高礦產稅和商業稅,為國庫充盈資金。雖說魏忠賢大力征稅,但他並沒有提高老百姓的稅收,只是讓那些有錢人多交稅,所以國家的穩定性還是得以保住。然而等魏忠賢一死,東林黨立即要求崇禎帝廢除魏忠賢的稅收政策,使得國家再也不能從有錢人手上拿到錢,最後只好對老百姓徵稅,官逼民反,老百姓活不下去就起來造反了。第三,發展軍事,重用有才華的將領。在朱由校時期,明朝在遼東對後金的對抗是處於上風的,原因在於魏忠賢重用袁崇煥、孫承宗一大批有才能的將領,由此把後金一直壓在關外。而且他透過徵稅充盈國庫,有力的保障了前方戰場上的後勤補給。所以才有了“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的說法。

    忠於皇帝,善於鑽營,眼光獨到,能力突出,政治天賦也非常的不錯,再加上他用自己的真心換來皇帝待他如同父親般的情誼,這就是魏忠賢能夠在朝中一手遮天的原因。如果換成其他皇帝,再讓魏忠賢一步步的從底層往上爬,即使達不到朱由校時期的高度,身處高位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他這個人用不好就是個禍害,用的好絕對是個能人。總的來說,魏忠賢就是一個專為官場而生的人。

  • 7 # 歷史在記錄

    當時東林黨人士吏部尚書趙南星,在朝廷中排斥反對派,於是非東林派憤而結交魏忠賢。1624年,魏忠賢遭到楊漣的彈劾,但逃過一劫,於是開始大規模迫害鎮壓東林黨人士,並收集東林黨名錄,製作《點將錄》《天鑑錄》。天啟五年(1625年),東林黨的左光斗、楊漣、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等東林六君子因熊廷弼事件一案遭到彈劾,魏忠賢趁機大肆搜捕東林黨人。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出於熹宗的授意,而非魏忠賢矯旨[9]。天啟六年,魏忠賢又逼死了高攀龍、殺害了周宗建、黃尊素、李應升等東林七賢,東林書院被全部拆毀,講學亦告中止。東林黨在北京朝廷中顯露了的勢力幾乎被消滅,時東林“累累相接,駢首就誅”,但東林黨根基深厚,在北京未露面的勢力仍然遠遠超過反對者的力量,並且東林黨南方的力量幾乎未被觸動,這也是日後崇禎登基後東林黨反撲的力量來源。

    魏忠賢與皇帝乳母客氏結成政治同盟,從而極受皇帝寵信,人稱“九千歲”(意謂在號稱千歲的親王之上,近於號稱萬歲的皇帝),有些人乾脆叫他“九千九百歲”“舉朝阿諛順指者但拜為幹父,行五拜三叩頭禮,口呼九千九百歲爺爺。”自己也在民間養了不少義子,如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自內閣、六部至四方總督、巡撫,遍置死黨,在其全盛時期,各地官吏阿諛奉承,紛紛為他設立生祠,薊遼總督閻鳴泰建生祠於薊州、密雲、昌平、通州、涿州、河間、保定,宣大總督張樸建生祠於宣府、大同。天啟五年(1625年)賜魏忠賢“顧命元臣”印。魏廣微、顧秉謙、劉志選、曹欽程、王紹徽、霍維華、閻鳴泰、賈繼春、田爾耕、許顯純等大臣,將政權拱手相讓,甘心淪為幫兇,道德與氣節淪喪,時人譏為“門生宰相”、“魏家閣老”。天啟六年十月,袁崇煥疏頌魏忠賢;天啟七年四月七日,袁崇煥請立生祠。魏忠賢六十大壽,“天下督撫、總鎮競投密獻、異寶、諛詞。廷臣自三公、九卿……稱觴者,衣紫拖金,填街塞戶。金卮玉斝,鐫姓雕名,錦屏繡障,稱功頌德”,第一位提出建生祠的是浙江巡撫潘汝禎。

  • 8 # 焚劍煮酒

    魏忠賢能夠一手遮天無非是在於“皇帝的不理政事、文官集團的內鬥和魏忠賢本身有一定的小聰明”,正是這三點才構成魏忠賢在朝中一手遮天的因素。

    明熹宗的放縱。

    “明熹宗朱由校”是明朝的第十五任帝王,16歲時即位皇帝,可以說“他的放縱是魏忠賢有機會獨掌大權的根本原因。”

    朱由校不愛江山,偏愛木工,放到現代,他肯定可以拿木工工藝比賽的冠軍,據說朱由校製作出來的東西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而且觀賞性極強,朱由校本人也曾派內侍拿去市場上賣著試一試,沒想到最貴的竟然賣出了萬兩銀子。在木工工藝方面的朱由校是無人能比的,但不理政事的他也被後世稱為木匠皇帝,是出了名的昏庸。

    那我為什麼說是因為朱由校的放縱是根本原因呢?

    在我看來,朱由校放縱的不是魏忠賢,而是放縱的他自己。正因為少年天子一心想中興大明,即位初期也曾幹出過許多政績,但朝內的黨爭之烈卻讓這位少年天子心力交瘁,從此便無心辦理朝政,後來更是迷戀上木工手藝,這才讓魏忠賢有機可逞。

    文官集團的內鬥。

    有人說“明實亡於黨爭”這句話在我看來是沒有多大問題的。在東林黨之前,文官內部中雖也有爭鬥,但那都只是派系之間的爭鬥,或為內閣首輔一派、或依附內庭宦官一派、或者皇親貴戚一派,雖常有爭鬥,但最後也不傷朝政之根本。事實也證明,有一個強而有力的首輔,如楊廷和、張居正,自然上達天子、下通萬民,而朝廷政令自然暢通無阻。

    但是到了東林黨崛起後,黨內成員大多奉行“非我黨人,不管對錯,先給你弄下馬再說”,而這一內耗行為讓魏忠賢趁勢而起,將被東林黨打壓的楚黨、浙黨等全部收攏到了麾下,並組成了閹黨。

    試問一個東林黨怎能抵擋得住半朝文武和內庭勢力?所以魏忠賢藉助各種機會打壓東林黨成員,又大興冤獄,使東林黨徒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從此再無機會與閹黨鬥爭,魏忠賢終於得以獨掌大權,從此便一手遮天,禍亂朝政。

    魏忠賢的聰明之處。

    魏忠賢本就是一個流氓無賴、常年混跡於市井之中,是一個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人,在沒有實力前的魏忠賢一直隱藏著,且魏忠賢擅於抓住機會,並慢慢的強大自己,到了關鍵時刻再使出絕招,以求達到一擊必殺的效果。那些自詡為君子的東林黨人怎能鬥得過魏忠賢?

    這些就是魏忠賢得以把控朝政,在朝中一手遮天的緣故。

  • 9 # 闡釋君

    一.宦官掌權的環境

    明朝自明英宗殺了于謙之後,明朝皇帝和文官之間的關係就變得十分為妙,或者說從朱元璋到朱棣,對待文官都是十分不客氣,東廠,錦衣衛都把業績指標,升官發財之路放在這些大臣身上,這就導致文官不得不或者說形式所致需要抱團取暖,畢竟一個人和一群人的分量是不一樣的,大樹下好乘涼,有時候還能保命,所以明中後期皇帝想要乾點什麼大臣們那是組團不同意,為的什麼不是說這個事情我們要管,而是為自己爭取話語權,透過祖制制約皇上,把朝局向著他們喜歡的方向發展,如果遇見懦弱沒有主見的皇帝還好,可明朝一朝十六帝就沒有那樣的。可是皇帝之接動手是不好看的,所以宦官的作用就體現出來。最好的槍和打手。還不用擔心宦官能夠造反,自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劉瑾,魏忠賢,可以說是應運之人,就算沒有劉瑾,也會有王瑾,李忠賢等等,因為皇帝需要。

    二.魏忠賢確實是人才

    魏忠賢並不像小說裡或者電視劇中那般,自幼入宮。從小在殘酷的宮內長大,他是半路出家,當太監前已經成人,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很多年,人情世故也瞭解透徹,瞭解大明朝最黑暗,最困苦的底層生活,因為賭博成癮,也是狠人就自己把自己送到宮裡當了太監,這裡當然沒那麼簡單,正常人誰當太監啊。所以魏忠賢的遭遇也是悽慘,但入宮後,他可以說是如魚得水,透過和皇帝的乳孃不可描述的巧妙關係迅速上位,並且他也知道皇帝所好,最重要的是魏忠賢屬於實幹行人才,當時的明朝缺乏實幹。

    明朝皇帝其實也是借用唐朝的辦法透過任用宦官來均衡其他勢力,只是唐朝皇帝玩託了,導致後期皇帝被太監處死好幾位,明朝沒有犯這樣的錯誤,因為在明朝太監之所以可以權勢遮天是因為他代表皇帝,他是皇帝的打手,加入皇帝不向著他,一個剛登基為帝不久毫無根基的崇禎都可以將魏忠賢處理

    包括劉瑾,魏忠賢這樣的大宦官都是因為擔任司禮掌印監太監,才能有權勢一手遮天,因為他可以代表皇帝審批奏摺,提交奏摺,就是說他覺得不好的奏摺就不遞給皇帝,或者像明熹宗那樣,做木匠活整高興哪,一些小事就難免會說就你替朕決定吧。別小看這一句話,因為這一句話就意味著很多人的生殺大權在這位太監手裡,這裡也有誤區就是東廠不是魏忠賢能直接說的算的,魏忠賢不等於東廠。

    所以當明朝缺錢的時候魏忠賢當然知道明朝真正有錢的是誰,明朝中後期,稅收問題極大,國家貧窮,民間商人,地主,宗室卻極為富裕,魏忠賢不敢政治宗室就增加了商業稅。這位袁崇煥遼東防線的建設提供了財力,所以說魏忠賢並不是一無是處,黃河也在當時得到了小規模的修整,受災百姓也有得到免稅和安撫。可見對於搞錢魏忠賢還是很有一手的

    三.魏忠賢心狠手辣對於絮絮叨叨的文臣他很有一手

    嘉靖和萬曆為何不上朝,因為說不過那些大臣們啊,大臣們口口聲聲為國為民其實大多是為了自己的黨派,不行自己就一死還能名留青史,所以皇帝對他們是頭疼無奈,可魏忠賢不怕他們,他是在市井混過的,對於這些打人都不會打的讀書人,有很多主意,不怕死的就誣陷其名譽,讓你全家都被上造反,給東林黨打壓的那是抬不起頭來。又無可奈何。所以當時太監是讓文臣一聽這名字就恨得牙癢癢,搞笑的是魏忠賢倒臺後,文臣到處懲戒太監,很多不長鬍子的年輕人不得不脫褲子一證清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已婚異性知己情話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