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朝文社
-
2 # 漢武大弟31371151
平遠號作為大清從無到有的第一艘自造鐵甲艦,作為試驗品實力怎麼樣想想就行了,肯定趕不上西方列強的鐵甲艦,但是清政府目光短淺,沒有趁熱打鐵,總結經驗研製更新的鐵甲艦實在是令人遺憾。
-
3 # 宇澤歷史
甲午戰爭之前,晚清政府展開洋務運動,而後在李鴻章的提議下加強海防構建海軍,同時從德國購進了兩艘鐵甲鉅艦,定遠和鎮遠艦。相反,國內的江南製造總局和福建馬尾船政局在造軍艦這方面上也沒有停歇,像平遠、操江、廣丙、揚武等艦都是清國自產自造的。
平遠艦的真實實力到底如何?個人認為平遠艦在黃海海戰中的表現也不亞於那些德國、英國製造的來遠、濟遠以及超勇和揚威艦,畢竟平遠艦是十九世紀末中國造船工業的登峰之作,造價高達52萬兩白銀,航速可達到10.5節。
當然,在一個擁有定遠、鎮遠兩艘鐵甲鉅艦的北洋水師裡,平遠一個完全是中國產製造的裝甲炮艦當然不被北洋水師看好。可就是這樣一個被北洋水師輕視而且原本是福建水師的艦船在黃海海戰中的表現卻令北洋水師讚歎不已,在黃海海戰雙方混戰之中,平遠艦管帶李和率艦勇敢衝入敵陣將一枚炮彈射入日旗艦松島船艙內爆炸,中央魚雷室及左舷發射管部位各擊中一彈,炸斃兩人,隨後平遠艦又用機關炮接連命中松島的中央魚雷發射室和桅杆,眾多日本魚雷兵受重傷,松島艦魚雷管發射電路也被打斷。此戰過後,原本不被北洋水師重視的中國產軍艦平遠便一戰成名。
平遠艦於1895年在威海衛保衛戰中被日軍俘獲,並編入日本艦隊,而且還參加了1904年的日俄戰爭,所以相對來說平遠艦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畢竟也裝備了260毫米的主炮。
-
4 # 北洋水兵
平遠艦,全名中華帝國皇帝陛下的軍艦平遠,英文艦命His Majesty Imperial Chinese Ship Ping Yuen,原名龍威,由馬尾船政局設計建造。參加了大東溝海戰,最後同鎮遠等艦一道被日本擄走。
一般人們人為平遠艦屬於巡洋艦,但是平遠艦屬於一款岸防鐵甲艦,原型是法國海軍黃泉級岸防鐵甲艦,由華人自行設計,鋼材進口自法國,大量的艦上裝置都由馬尾船政局鑄造。雖然平遠艦是一艘大號的蚊子船,但是這是中國造船人第一次接觸鐵甲艦的設計建造工作併成功建造,對於中國海軍、造船業的發展有不可估量的意義,象徵著當時中國造船業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國造船人的驕傲。截圖來自於《北洋海軍艦船志》
龍威在建造時並沒有安裝武器,編入北洋海軍並更名平遠之後才裝備主炮、副炮以及其他各類小口徑速射炮。所以平遠也就很有意思,一艘法國風格的軍艦,裝備德系克虜伯武器,看來法德在平遠上達成了一致。但是因為平遠的先天不足,她只能作為一艘岸防鐵甲艦在近海作戰,而不能出海在大洋上廝殺。截圖同樣來自於《北洋海軍艦船志》
在大東溝海戰當中,平遠雖然加入戰場時間較晚,但是平遠不顧敵強我弱,在管帶李和的指揮下衝向敵軍旗艦松島,奮力作戰,並重創了松島。而且平遠的主炮在海戰中有如神助,總共開火十次,命中三發,如此命中率在當時是誰也打不出來的。北洋海軍在海戰中大口徑主炮命中率約為5%,即便是英國海軍也只能在演習中打出這個資料,而平遠一門炮的命中率就達到了30%,可見中國第一代海軍將士們的軍事素質。而且,平遠艦管帶李和的表現,和滿海亂竄的黃鼠狼、茫茫如喪家之犬的方伯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截圖來自於《碧血千秋——北洋海軍甲午戰史》
平遠在大東溝海戰當中也身負重傷,戰後曾經回旅順緊急搶修,修復了被打斷的桅杆,但是並沒有恢復桅盤。後來平遠也參加了威海衛保衛戰,但是隨著威海衛的陷落,平遠也被日本擄走,被編入日本海軍。仍然保留平遠艦命以及艏尾的龍紋。此處說一句題外話,在甲午戰敗以後,慈禧曾經對臣僚表示:此仇何能一日忘記,但總須慢慢自強起來,斷不是殺一人燒一屋就算報了仇的。1904年平遠參加了日俄戰爭,並參與對旅順軍港的圍困,最終在鐵島以西1.5海里處(北緯38度57分,東經120度56分)觸雷沉沒,結束了她光榮而又屈辱的一生。
整個甲午海戰中,中國第一代海軍將士們不畏強敵、拼死作戰以及高超的軍事素質連他們的敵人都肅然起敬。然而,在21世紀,卻有一群雜種侮辱北洋海軍海軍旗,糟蹋先烈的英靈,疏為可恥。而且,這幫雜碎居然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它們當的起東亞病夫這四個字。
最後,向浴血海疆的北洋海軍將士們致敬!
-
5 # 海事先鋒
平遠是一艘清末中國產鐵甲艦,排水量大概2400多噸,他的原名叫做龍威,是中國在清末時期第一艘近代化自產鐵甲艦,但是他和定遠、鎮遠那樣的鐵甲艦不同,他屬於一艘近海防禦鐵甲艦,他的建造傾盡了洋務派大量的心血,但是他的效能表現卻很一般,要論實力只能算做是中等偏下。
中國第一艘近代化中國產軍艦,平遠,他雖然不算先進,但是能夠生產2400噸,主炮為260毫米的鐵甲蒸汽動力軍艦,已經讓清末中國造艦水平進入了世界前10。
鐵甲艦可以看作是清末時期的戰列艦,是最主力的軍艦,用現代海軍來類比,那就是航空母艦,當時的海軍編成是按照鐵甲艦為主坐鎮,巡洋艦分居兩側護衛的形式,鐵甲艦在西方是較早使用BattleShip名字的軍艦,是近代戰列艦的前身。作為在鴉片戰爭後遭到列強多次侵略的清末時期,當時能夠中國產一艘鐵甲艦是李鴻章等洋務派非常重視的事情,將之看作是洋務救國的重要一步,但是平遠的類別選擇卻出了錯誤。
圖為平遠級CG模型。
平遠級的幹舷很低,僅裝備有一門大口徑火炮,也就是一門260毫米火炮,採用後膛裝彈模式,其次還有3門中等口徑火炮。其主炮沒有采用復進式炮架,因此射速極慢,火炮移動困難,需要軍艦自己調整方向來幫助火炮對準敵艦,屬於一種比較落後的艦炮結構。他的設計基本參考了法國的黃泉級近海防禦鐵甲艦,看上去和一艘大型蚊炮船一樣,在日本海軍中也有類似的武備,那就是三景艦,松島、嚴島、橋立三艘艦,這一類的軍艦在後來的甲午海戰都表現的乏善可陳,沒有任何優勢。
圖為日本海軍嚴島號巡洋艦,他的主要作用類似於平遠級,但是艦體是巡洋艦艦體,航速稍快。
他們的主要問題出在航速慢、主炮射速慢上,笨重的軍艦並不適合出遠海作戰,平遠的航速僅僅有10.5節,嚴重拖累了整個北洋海軍大艦隊的航速,但是這些軍艦的防護能力比較好,包括平遠和日本的三景艦都在甲午海戰中攻擊不足,防禦有餘,堪稱是真正的“鐵烏龜”。但是根據現在的史料來看,清末時期選擇建造這樣一艘鐵甲艦也有他的道理。
圖為甲午海戰中英勇奮戰的平遠艦。
清末時期的造船業雖然在亞洲首屈一指,但是比起世界先進水平差距極大,能夠用上的只有福州船政局和江南製造局等,這些機器製造局的水平較差,建造工藝也比較落後,因此清政府要建造鐵甲艦就必須從簡單的型號開始,而不是從複雜的型號上手。建造平遠級,可以快速積累建造近代蒸汽動力鐵甲戰艦的經驗,還能有效規避建造失敗的風險,可以鍛煉出一批熟練的技術人才,為今後上更強的型號做準備。
圖為平遠級鐵甲艦線圖。
但是甲午海戰的爆發結束了這一過程,北洋海軍最終折戟沉沙,主力艦非沉即俘,徹底成為了歷史。
-
6 # 薩沙
怎麼說了,如果以自產軍艦的標準來看,平遠號已經相當不錯了。
但如果按照從英德花錢購買軍艦來看,平遠號效能就還是有明顯差距。
所謂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平遠號和從德國購買濟遠號都是2000多噸的排水量,然而效能卻有一定差距。
首先,濟遠號最大航速為16.5節,雖趕不上吉野號的23節,也算可以了。然而,平遠號最大航速只有10節。這種速度太慢,根本無法適應現代化海戰。要知道,當時日本20年前購買的老軍艦扶桑號,航速也有13節。而北洋水師的自產軍艦廣甲艦雖爛,好歹航速還有14節。
如果將平遠號編入北洋水師主力艦隊,那麼整個艦隊速度就會大為減慢。
所以,平遠號只適合獨立編組用於防禦作戰,不能進行遠洋進攻作戰,用處也就不大了。
其次,平遠號武器佈局有問題。
當年任何大型軍艦,都必然有首炮和尾炮。濟遠號首炮為雙聯裝210mm克虜伯前主炮1座,尾炮為克虜伯150mm後主炮。
就是這門150毫米尾炮,在豐島海戰中撤退時,將吉野號擊傷,才使得濟遠號突圍成功。
然而,平遠號武器為:260毫米‘克虜伯’前主炮1門,位於軍艦前部的露炮臺內;150毫米‘克虜伯’副炮2門,位於艦體中部兩側的耳臺之上,並沒有設定尾炮。
即便中間的2門150毫米火炮可以向後開火,但視野是有限的,無法起到尾炮的作用。
也就是說,平遠號的火力是有死角的。
最後,本末倒置,過於強調防禦。
作為排水量僅有2000多噸的軍艦,無論如何設計,裝甲不能很強。然而,平遠號過多突出了防禦能力:環繞全艦擁有水線裝甲帶,首部厚5英寸(127毫米)、高7英尺(2.1336m),中部厚8英寸(203.2毫米)、高5英尺(1.524m),尾部厚6英寸(152.4毫米)、高4英尺2英寸(1.27m);另外其甲板也是厚達2英寸(50.8mm)的裝甲甲板,另外還擁有5英寸(127mm)厚的裝甲司令塔。
防禦強的代價是,火炮弱了,航速慢了。
而即便這樣的裝甲,仍然不足以抵抗敵方150毫米以上的火炮。
所以,平遠號是一種落後的軍艦,並非武器和防禦落後,而是設計理念落後。
實戰中,平遠號表現的還不錯。
資料寫道:黃海海戰中,防護能力較強的“平遠”則在管帶李和指揮下,於彈雨中拼死衝向“松島”,下午2時34分,雙方距離逐漸接近至2200米,“松島”舷側的速射炮瘋狂地向“平遠”傾洩彈雨,“在無數發炮彈的轟擊下,已使其舷側出現洞穴,從艦內冒出濃煙,艦內也出現火焰”,而幾乎與此同時,“平遠”艦艦首260毫米主炮發射的一顆鋼彈擊中“松島”,炮彈從“松島”左舷中部下甲板的醫療室斜穿而入, 擊穿1英寸厚的鋼鐵牆壁,穿過中央魚雷發射室,擊中“松島”320毫米主炮塔下的機關,引起爆炸,頓時使得320火炮炮罩粉碎,火炮無法旋轉。這顆炮彈在穿越中央魚雷發射室時,“使艦內各室發生猛烈震動,硝煙瀰漫,人近咫尺難以辨認,令人窒息”,4名日本魚雷兵因此窒息死亡。
下午3時20分、3時30分,“松島”的姊妹艦“嚴島”又接連被“平遠”命中,被擊斃4人。
可以說平遠號火力還是不錯的。
然而,而“松島”等艦也發炮還擊,“平遠”前主炮被命中無法操作,且燃起大火,被迫於下午4時16分退出戰鬥,駛向大鹿島附近的淺水區,滅火自救。
可見,精心設計的裝甲也是沒什麼用處的。
另外,因為平遠號不是主力艦,日軍並沒有對它進行追擊。如果日軍追擊的話,平遠號的航速是絕對無法逃走的,必然會被擊沉。
說白了,平遠號是撿漏突然衝出來打了一陣,然後受傷後又僥倖逃走。
但是,以當時的中國來說,能造這種軍艦哪怕是組裝,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
7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清朝末年,朝政腐敗,滿清皇族既不能摒棄列強而使國泰,也不能平定內亂而使民安。朝廷四面楚歌,百姓苦不堪言,真真是中華歷史上最為黑暗的時代。然而就在這個時代,聰明的中國工人卻造出了當世一流的鐵甲艦!這是真的嗎?但是是肯定的,這艘戰艦就是平遠號鐵甲艦!
所謂鐵甲艦,實際上就是在1900年前,對裝有裝甲的軍艦的統稱,當時能獨立建造鐵甲艦的國家並不多,除了英法德意奧等西方列強外,由此能力的只有明治維新後的日本以及清朝和奧斯曼兩個古老的帝國了。
而平遠艦正是大清建造的鐵甲艦之一。據《龍騰八閩——“平遠”級近海防禦鐵甲艦》考證,作為近海防護鐵甲艦,平遠艦隊是福州船政局在參看法國“柯襲德”、“士迪克十”軍艦基礎上,規劃製造出的中國第一艘全鋼甲軍艦,代表了其時中國造船工業的最高水平。此船1886年12月7日開工,1888年1月29日下水,1889年5月15日竣工,同年參與福建船政水師執役,命名為“龍威”,北洋水兵總查琅威理(LangWilliam M)對該艦檢視後甚為滿足,於1890年5月16日調歸北洋水兵,更名為“平遠”。
所以它的火力也是整個大清最為強大的。平遠艦長59.99米、寬12.19米、滿載排水量2650噸,動力速10.5節、裝甲甲板厚2寸、水線帶裝甲厚9.4寸、炮座及司令塔裝甲厚5寸、炮盾厚1.5寸,編制202人,裝備克虜伯260mm前主炮1門、克虜伯150mm副炮2門、57mm諾典費爾德炮2門、47mm單管哈乞開斯速射炮2門、37mm5管哈乞開斯機關炮4門、18寸魚雷發射管4具。1894年9月17日,平遠號大顯神威,精準的命中了日軍松島號的炮塔,成功幹掉了日軍的主力戰艦。所以說戰鬥力還是很不錯。
-
8 # 陳悅漫步海邊
有關近代中國海軍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解答。
“平遠”號是清末中國建造的最大的一艘裝甲軍艦(第一艘國造裝甲軍艦是江南製造局建造的裝甲蚊子船“金甌”),艦型模仿法國“黃泉”級炮艦,鋼甲、船殼板等主要艦材從法國地中海船廠訂製,1889年在船政建成,排水量2150噸,主要裝備1門260毫米克虜伯1880年式艦炮和2門150毫米克虜伯1880年式艦炮,軍艦帶有水線帶裝甲,艦體中部兩側的水線帶裝甲厚203毫米。
頂著“鐵甲艦”名號的“平遠”,實際上屬於19世紀鐵甲艦大家族中的一個分支,即近岸防禦鐵甲艦,用更通俗一點的話來說,就是岸防裝甲炮艦。其主要適用於近海淺水,類似淺水重炮艦的性質,是一種以防禦近岸為主要功能的軍艦。
這艘軍艦的航速緩慢(設計航速10.5節),適航性差,操控性也不好,並不適合參加海戰。所以1894年9月16日北洋海軍護航運兵船到達大東溝後,“平遠”被佈置在大東溝口的近岸處,而沒有被編入北洋海軍主力編隊。不過“平遠”的主炮實際上是北洋海軍中威力最大的艦炮(1880式35倍徑260毫米炮的威力超過了“定遠”級裝備的1880年前式25倍徑的305毫米炮),9月17日黃海海戰打響後,“平遠”從岸邊趕赴戰場,在下午2時過後進入海戰場,取得了先後擊傷多艘日艦的戰果。
由此可以做一個大概的評價:“平遠”是中國造船工業在清末建造的最大的裝甲軍艦,是北洋海軍中主炮威力最大的軍艦,適合於近岸防護、不適用於遠海編隊作戰。
-
9 # 歷史軍魂
平遠號鐵甲艦原名叫“龍威”號,是福州船政局在法國“黃泉”級的基礎上略有改動而自行設計建造的一艘鋼殼巡洋艦,應該說該軍艦是清朝造船工業的最高水平。
龍威號巡洋艦於1888年下水,次年完工,耗費52.4萬兩白銀。該巡洋艦長60米、寬12米,吃水4.7米,排水量2150噸,動力為2臺煤蒸汽機、2400匹馬力,最高航速10.5節,其前裝甲厚127毫米、後裝甲厚152毫米、炮塔裝甲厚203毫米,主炮裝備260毫米克虜伯和120毫米各1門、側舷裝備2門120毫米火炮,另外還有4門速射炮,艦上編制145人。
1888年,北洋水師提督和聘請的英華人總教習琅威理一同航行測試了龍威號巡洋艦,二人對該艦的效能都非常滿意,1890年該軍艦被調往北洋艦隊,並將其更名為“平遠”號。在北洋艦隊中,“平遠”號屬於二線梯隊,他的管帶(艦長)李和的官階只是都司,作為主力艦的管帶(艦長)居然還不如訓練艦的管帶(艦長)。
黃海海戰時,“平遠”號剛開始和廣東艦隊的“廣丙”號負責外圍的警戒,戰爭打響之後,平遠和廣丙增援前線,並一同進攻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松島”號,“平遠”號迎著“松島”號的炮火向前開火,最終命中兩發炮彈,致使日軍的“松島”號主炮失靈、魚雷發射器失靈,擊斃數人。“平遠”號和日軍的“松島”號相比,畢竟是艘小艦,由於中彈較多,主炮燃起了大火,不得不撤離戰場。1895年,停泊的威海衛港口的“平遠”號連同其它軍艦向日軍投降,日本聯合艦隊將其作為了炮艦。
回覆列表
在跌跌撞撞的晚清洋務運動歷史上,清朝自造鐵甲艦“平遠號”的誕生,確實是件別緻的大事。
為什麼清王朝會建造這樣一艘軍艦,確切說,就是被一場慘敗“刺激”的:中法戰爭裡的馬尾海戰。其實,自從洋務運動開始後,建造近代中國產戰艦的呼聲也日漸高漲。洋務運動的風雲人物左宗棠,對此更是力挺。應運而生的福建船政局,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福建船政局已經有了四座船臺三千工人的生產規模,能獨立生產鐵木合構船,號稱“亞洲第一船廠”。沒想到一場中法馬尾海戰,分分鐘就被打花。面對法國艦隊的重炮轟擊,福建水師11艘戰艦(主要是馬尾船廠建造),不到三十分鐘,就全數被打沉了底。
如此恥辱一幕,也叫中法戰爭後,新任的福建船政局總理大臣裴蔭森,咬牙下定了決心:造“鐵木合構船”還不夠,必須要造代表當時世界最高水平的鐵甲艦。滿懷這決心的裴蔭森,火速為清政府上了《試造新式兵船疏》,字字句句,都是中國近代鐵甲艦生產,激動人心的發展藍圖。
誰知這宏偉理想,送到北京後,就招來了滿朝罵聲,在朝中那些短視的大臣眼裡,大清朝既然有白銀,西方國家又肯賣,缺鐵甲艦就去買好了,何須再自己造浪費錢?北洋水師的締造者李鴻章更是氣得眼噴火:造鐵甲艦就要花錢,用錢就要從北洋水師的經費裡刮,這豈不是動自己家底?於是各種罵聲洶湧撲來,差點就把裴蔭森淹沒。幸虧另一位重臣左宗棠力挺,總算勸得慈禧改了主意:那就先造一艘試試?
這抱著“試試看”態度上馬的戰艦,就是大清朝第一艘自造鐵甲艦:平遠號(起初叫龍威號)。雖說獲得了造船許可,但對於當時的裴蔭森和那一代軍工人員來說,造一艘鐵甲艦,條件簡直痴人說夢:清王朝的撥款,幾乎都是從北洋水師經費裡“摳”來的,只能勉強造一艘,一分錢都不能亂花。技術圖紙呢?也只有一張法國小型鐵甲艦的圖紙供參考。但就是這要啥沒啥的窘境下,裴蔭森帶著魏瀚、鄭清廉、李壽田等福建船政局出身的軍工人員們,硬是歷經三年艱難攻關,終於在1889年9月28日,成功令這艘鐵甲艦試航。
而在當時清朝文武官員眼中,這艘完全華人自己設計生產的鐵甲艦,風貌也是一新:長59點99米寬12點19米,排水量2150噸,以兩臺三脹往復式蒸汽機為動力,主機功率2400匹馬力,航速10點5節,全艦環繞水線帶全鋼裝甲,裝備輕重各種型別火炮,其中260毫米的克虜伯前主炮,威力更是巨大。這艘戰艦亮相試航的一刻,更見證了一個意義重大的事實:飽受西方堅船利炮欺凌的近代中國,已經可以自己製造鐵甲艦了。
但就在這“意義重大”的一刻後,對這艘戰艦乃至裴蔭森本人的攻擊,卻是甚囂塵上。特別是早就憋了好幾年氣的李鴻章,更是立刻給戰艦狂打差評,連呼這艘戰艦勞民傷財,戰鬥力卻半點不靠譜。關鍵時刻,北洋水師丁汝昌登上了這艘戰艦,連連稱讚其靠譜的戰鬥力,終於叫李鴻章改變了主意——1889年12月,這艘中國自己研發的鐵甲艦“龍威號”,正式編入北洋水師服役,更名為“平遠號”。
但“創造歷史”的大清朝,並未從此啟動本土鐵甲艦建造。清王朝的海軍建設,也就從此裹足不前。身在北洋水師的“平遠號”,地位也十分邊緣化,特別是甲午戰爭爆發,黃海大戰開戰前,“平遠號”也只是擔任外圍警戒任務。直到1894年9月17日,中日大東溝海戰打到白熱化時,北洋水師苦苦支撐時,素來低調的“平遠號”,終於大顯英雄本色:冒著日軍密集炮火,“平遠號”衝向日軍旗艦“松島號”,精準的射擊,命中了“松島號”的炮塔,引發“松島號”艦船大爆炸,連“松島號”的魚雷發射電路,也被“平遠號”打斷。直到日軍多艘戰艦圍攻,殺得艦體著火的“平遠號”,才撤出戰鬥。
雖然在當代好些北洋水師題材影視劇裡,“平遠號”這一番卓越表現,都被編劇們大筆一揮,安到了北洋水師其他幾艘主力艦身上。但“平遠號”這驚出日本艦隊一身冷汗的戰鬥力,不但見證了北洋水師官兵的戰鬥精神,更見證了一個事實:那些設計建造平遠號的近代中國軍工人員,沒有辜負國家的期許。
可是,頑強的“平遠號”,也未能挽救北洋水師的敗運。一直靠購買軍艦裝備維護的北洋水師,終在戰鬥裡嘗夠了軍工技術匱乏、戰艦“打沉一艘少一艘”的苦果。隨著甲午戰爭的落幕,“平遠號”也屈辱被俘,編入了日本艦隊,並在1904年9月18日,日俄戰爭的海戰上被俄軍擊沉,悲情沉沒於大連海域。
而當年力主建造鐵甲艦的裴蔭森,已在1890年時悽然辭職,並在1895年含恨去世。他那曾經滿懷理想的造船計劃,也隨著“平遠號”的被俘,最終成為絕唱。
參考資料:《裴光祿選集》《他山剩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