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根樹花正孤
-
2 #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魏國是戰國初期政治比較先進、經濟比較發達的封建國家。它的西面同秦國相鄰。魏文侯時(公元前445—前396年在位),曾任用李悝、吳起等人進行社會改革。
李悝又名李克(約公元前455—前395年),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曾任魏相。在政治上,李悝主張挑選並任用有功勞、有能力的新興地主,讓他們參與國家政權,同時剝奪那些無功受祿的舊貴族的政治特權,廢除舊的世卿世祿制度,以建立新的封建官僚制度。在經濟上,李悝主張“盡地力”,以鼓勵個體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發揮土地潛力,增加封建國家的收入。李悝還創造了“平糴法”,也就是平衡糧價。在好年成,國家以平價買進糧食;在壞年成,國家以平價賣出。這樣,就可以做到“取有餘以補不足”,雖然遇到水旱災荒,仍舊可以做到米不漲價,民不離散,有利於封建經濟的發展。
顯然,李悝的“盡地力”措施,是維護封建剝削制度的。他鼓勵增加生產,實際上是為了增加封建國家的收入;他防止農民破產,實際上是為了把農民固定在地主的土地上,長期受地主階級的剝削。在封建制的剝削下,農民除了要交田稅以外,還要交軍賦,並擔負各種徭役。因此,即使在正常年景,農民也是難於溫飽的。如果遇到生老病死、水旱災荒,農民仍然難免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是剝削制度的必然結果。但是,同奴隸制比較起來,變法後,個體農民有了自己的生產條件,有了一定的安排生產的自由。所以,上述改革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曾起過一定作用。李悝還把當時各國的法律加以整理、編撰,寫成了法經六篇,包括《盜法》,《賊法》、《四法》、《捕法》、《雜法》和《具法》法經開宗明義就提出了防止和懲辦“盜賊”,以建立封建的土會秩序,保護封建私有制,防止人民起來反抗,也有著防止舊貴族損害地主階級利益的作用,從而把封建制度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李悝的法經不僅集當時各國法律之大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封建法典,而且也是秦、漢以後歷代封建法律的藍本。
李悝的變法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使魏國國力增強。在對外戰爭中,魏國也節節勝利。當時魏國不僅聯合南韓和趙國,打敗了齊國和楚國,而且還多次攻城略地,威脅秦國,成為戰國初期的一個強國。
公元前413年(魏文侯三十三年),魏軍在鄭(今陝西華縣)大敗秦軍;第二年又包圍並佔領了黃河邊上的繁龐(今陝西韓城東),趕走了秦國的居民。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三十七年),魏文侯派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吳起再次伐秦。由於吳起富有軍事才能,又關心士卒,與部下同甘共苦,所以很有威望。魏軍在兩年內就先後攻佔了秦國的臨晉(今陝西大荔東)元裡(今陝西澄城南)、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北)以及郃陽(今陝西合陽東南)等地。
這樣,秦國的河西之地(在今陝西黃河以西洛水以北)全部喪失,秦軍被迫退守北洛水,在重泉(今陝西蒲城東南)築城防禦。接著,魏國設定了河西郡(又名西河郡),任命吳起做郡守。吳起在駐守河西期間,鼓勵開墾荒地,重視農業生產,屯糧積穀,充實國庫。
魏文侯在位四十多年間,重用法家,勵精圖治,很快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頭等強國。從魏文侯時起,到商鞅在秦國變法時止,魏國稱霸中原近百年之久
-
3 # 物語情歸
魏文侯和魏武侯時,魏國國力強盛。魏文侯是魏國統治者,姬姓,名斯,公元前445年繼位,後被封為諸侯。
1.魏文侯禮賢下士,任人為賢
魏文侯是一個開明的君主,他非常謙虛好學,經常向一些賢能之士請教,比如孔孑的弟孑孑夏等請教,摒棄世襲制,先後任用魏成孑,李悝等賢能之士為相。
2.魏國率先實行變法和改革,經濟發展
魏文侯任用李悝進行改革,即歷史上著名的李悝變法,變法的主要內容有廢除世襲制,經濟方面鼓勵農民辛勤勞作,廢除井田制,促進封建農業發展,鞏固國家經濟,實行平糴法,按年成好壞,年成好時,官府按年成等級買進一定數量的糧食,遇上壞年成時,官府按年成等級出售糧食。這種政策打擊商人投機倒賣糧食,保護了地主階級利益。
3.頒佈《法經》,人人遵守法律
在法律上,魏國頒佈了《法經》,讓百姓都依法行事,國王魏文侯帶頭遵守,上至國君,下至百姓,人人遵守法律,社會秩序井然有序。
李悝變法促進了當時新興地主階級利益,打擊了舊勢力,開闢了封建社會快速發展的道路,魏國經濟得到迅速發展。
4.軍事上,改革軍事制度
魏文侯讓李悝對軍隊計程車兵考核,獎勵優秀者,按照軍功大小,給予獎勵,出現著名的戰將吳起,吳起輔佐魏文侯變法並討伐諸侯國,開拓中原。
總而言之,魏國在魏文侯魏武侯領導下,國力最強盛,這是與魏文侯任用賢能之人進行變法改革分不開的,在臣相李悝帶領下,進行了一系列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變法,加上軍事上吳起的相助,魏國超強的國力,使得魏國開拓中原大地,稱霸中原幾十年。
-
4 # 呂小汪
魏國崛起於三家分晉時期,其實一開始魏國深處的位置十分尷尬,土地被各國一分為二,還有許多飛地,
《國策地名考》曾引管同曰:“魏地兼有河東、河內、河西、河外,約言之,龍門以東,據汾為河東,今汾、蒲、吉、解諸府州是;龍門以西為河西,今同、等州是;太行之南,殷墟為河內,今彰德、衛輝、懷慶等府是;太華以東,虢略為河外,今陝州是。”總之一句話亂的要命,怎麼看也不像能成為大國的樣子,當時野心勃勃的魏王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成為了戰國時期最開始實行變法的人!
在政治上人任命子夏為師,把儒學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頗有點獨尊儒術的意思,成功完成收士之心的政治目標。
但魏文侯並沒有罷黜百家,並且先後任用法家的李悝、吳起進行變法圖強,在經濟上,,獎勵農業、修建水利、發展經濟
在軍事上任用吳起,實行軍事制度,選拔士兵進行訓練,建立了一支高度專業化的軍隊,也就是大名赫赫的魏武卒。據說魏國武卒鎧甲有三層厚,持有的弩重十二石(約738斤),最大射程800米。荀子曾評價說齊之技擊不如魏之武卒。魏武卒都是強悍的精兵,戰鬥力可以說是首屈一指,是當時世界上步兵最為精銳和彪悍的軍隊。
變法圖強發展國力之後,又透過戰爭及交換等一系列手段終於將魏國的土地都連在了一起
在這一期間,吳起憑藉著魏武卒,為大魏開疆擴土,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平十二,幾乎從未落敗,透過戰爭手段魏國得版圖面積急劇擴大,先是擊垮了中山國,隨後向西揍得秦國滿腦袋包,甚至囂張到直接到秦國門口建了一道長城,秦國還只敢看著,函谷關都不敢出,向北打得趙國眼冒金星,差點兒亡了國,領土直接膨脹成了一個陏圓形……
直到公元前344年,魏國在其都城附近的逢澤召集諸侯舉行 “逢澤之會”,“驅十二諸侯以朝天子於孟津”,其霸業達到頂峰。終成為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稱霸戰國六十年
-
5 # 造作的楚狂人
戰國初期,實際上並沒有一超多強的局面。當是時,秦國尚處於創業發展階段,齊、楚經歷了春秋末期的衰落,還未能重新振作,其他小國更無法產生太大能量。
魏國實際上是從春秋的晉國分裂下來的一塊。晉國地處北方,土地、人口、資源,都可以說是條件最好的,它本來就是一個超級大國。而魏國更是三家分晉中實力最強的一個,佔據了晉國最好的土地和資源。那時的中原地區開發程度遠比其他地區要好,生產力先進,製造業發達,鐵器製造水平領先(當時韓魏是天下冶金中心),再加上交通便利,經濟繁榮,所以它的底子原本就好。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魏國是戰國列強中,最早開始變法改革的。魏文侯當政時,任用李悝為相,進行變法改革。李悝在政治上主張廢止世襲貴族特權,選賢任能,賞罰嚴明。經濟上主要實行盡地力、平糴法。極大地促進了魏國農業生產的發展。李悝還著成《法經》一書,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護變法,固定封建法權。
在軍事上,更有吳起進行軍事改革,打造了一支在戰國前期幾乎無敵的魏武卒。史書記載,吳起率領的魏武卒,“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三十年來,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魏國不但資源好,而且文化昌盛,人才薈萃。前面提到的李悝、吳起,雖然吳起這哥們比較出名的是後來在楚國的變法。與吳起類似的,還有商鞅,這哥們在秦國變法,可他算是個魏華人。秦國的另外幾個名人:張儀、範睢,都是魏華人。除此之外,魏國還出了公孫衍、孫臏、龐涓這樣的名將。
由此可見,魏國實在是得天獨厚,強大是必然的。然而,也可能正是這樣的得天獨厚,使得魏國缺乏了一些艱苦創業的品質,到後來逐漸止步不前。如此多的人才在魏國不得志,到其他國家卻大受重用,這就為魏國的衰落埋下伏筆了。另外,魏國的位置也確實尷尬,四面皆敵,是一塊焦點之地。如果自己本身足夠強大,這塊地就是極大的資源,如果自身不強大,那麼就成為列強首先開刀的地方。
-
6 # 歷史縱橫帝
導讀:戰國時代的演變過程是從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後來七雄並立到最後秦國一家獨大成為超級大國。魏國是戰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由魏文侯開創一步一步的走向稱霸中原的時代。魏文侯其人
魏文侯是魏國第一代國君,也是強大魏國的開創者。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啟了戰國時代,也是中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換的標誌之一。在那個風雨激盪的歲月,魏文侯為魏國的強大耗費心血。終於以一個四戰之地稱霸中原幾十年。那麼作為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魏文侯採取了那些措施來強大魏國的呢?
新成立的魏國處於四戰之地,周邊群雄環伺:西有秦韓,南有楚國,北有趙,東有齊,地處中央,易攻難守。周邊都是強敵,好在韓趙魏同出晉國還能保持鬆散的聯盟關係。但是楚國和秦國可是虎視眈眈。
殘酷的地緣環境和不甘於久居人下的性格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魏國在強烈的憂患意識情況下開始了在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各方面的改革,以期破開危急局面富國強兵。
不變法就是等死,因為別人比自己強大。變法失敗了也不會變的再壞,還不如奮起一搏。於是,魏文侯廣招賢士開啟了戰國時期第一次變法的時代。不少寒門子弟獲得了高位,進一步吸引了人才湧入魏國。魏文侯知人善任,並且不看眼前利益給予人才必要的尊重。各位大才的才華得以施展。文侯“師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幹木”;又有李悝、吳起、西門豹等名臣;吳起、樂羊制其兵;各司其職,文武相濟,魏國大治,開疆拓土,盛極一時。
主要變法措施如下:農業方面:用李悝教授法經,依法治國,推行盡地利之教的精耕細作原則,推廣農副業成功經驗,綜合利用魏國的田地和山川,提高魏國耕地的單位產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開創性使用了國家糧食儲備調節糧食價格,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
內政方面:魏國拜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軍事上拜樂羊、吳起等為將,與同是出自晉室的韓趙結盟,攻掠中山國、秦國、楚國。文化方面建立西河學派,成為儒家在中原的核心,儒家子弟很自然地選擇魏國為其效力的首選國家。這樣,西河學派為魏國吸引、培養了大批官員。各國計程車人對西河都很嚮往,魏國無形之中成了他們理想的效力國家。文化的滲透成為魏國崛起吸引人才的有一個殺手鐧。只要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加入,魏國才逐漸強大。
魏國也因此一躍而起,成為戰國時期200多年曆史上第一個稱霸的國家。魏文侯既是亂世梟雄也是一代明君,執政五十餘年,參與見證了三家分晉和魏國的崛起稱霸,是名副其實的強魏的奠基人和開創者。
繼位的魏武侯按照父親留下的政策繼續推行,為魏國的稱霸增加了助推劑。魏國在魏文侯和魏武侯時期走上了巔峰,“魏武卒”名震四方,睥睨天下,無人能敵。奠定了魏國稱霸中原幾十年的基礎。
小結:
魏國透過重視人才,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來嘗試第一個變法。完成了魏國稱霸中原的基礎。都說21世紀最重要的是人才,其實什麼時候人才都是非常重要和寶貴的。戰國中的其他國家都是看到了魏國變法圖強的先例,才逐漸學習吸收人才進行自己國內的改革。
-
7 # 江湖小曉生
戰國初年,魏國可謂是超級大國,他繼承了晉國最繁華的地段,以及大部分的人口。這是魏國得天獨厚的地方,晉國在春秋時期本身就是霸主級別的大國,所以魏國也就能夠展現出自己的實力了。
身處中原腹地,人口、經濟都冠絕諸侯。魏國最大的優勢就是繼承了晉國留給他的人口和地盤,因為他們身處中原腹地,這個地方是最早繁華起來的地區,所以人口眾多。人口多了,無論是打仗還是勞作都有了基本的資源。
在經濟上魏國一直領先諸國,他們擁有十分先進的冶金技術,四周都鄰國,方便貿易。所以魏國的經濟最早在魏文侯時期,就已經開始迅速發展。手裡有錢有糧食有人馬,稱霸諸侯是早晚的事情,那個年代秦國被魏國摁在地上摩擦,連一句怨言都不敢講。
早先魏國任用吳起作為戰將,發展強大軍力魏武卒。在魏文侯時期,任用吳起作為大將,開始發展軍事力量。在吳起的變革之下,魏國軍隊訓練成了一支強大的魏武卒。這支力量所向披靡,帶領大軍橫掃天下。當時的秦國跟魏國緊鄰,所以魏武卒便拿秦國開刀,一路掃蕩整個河西地區五百多里土地,範圍之內的城池全都成為魏國領地。
吳起在此地設立河西郡,正是成立武卒制度,常年鎮守在此地。這一軍事變革使得魏國軍力強力提升,此後,秦惠公帶領五十萬人前來攻打河西,被吳起手下五萬沒有上過戰場的魏武卒擊敗。隨後吳起帶領魏武卒縱橫天下,討伐強大的齊國,佔領齊國領地。
魏國任用李悝為相國,主持變法,商鞅就是跟他學的。李悝是個非常厲害的人才,師從子夏,學問高深。他在經濟上採用了“盡地力”和“善平糴”這兩種政策,支援農民們將土地的利用率發揮到最大,使得每畝地的產量得到提高。在糧食價格方面,一旦取得大豐收的年景,國家就出面以平價收購老百姓手裡的餘糧。等到了荒年的時候,國家再以平價將糧食賣給老百姓。
此外在政治上,他是法家代表人,廢除了貴族世襲制度,只要對國家有功勞的人,那都可以拜將封侯。這些變革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幾十年以後,商鞅從魏國逃到了秦國,開始在秦孝公的支援下發展變法事業,其實靈感就來自於李悝的變法。而李悝變法則比商鞅變法早了50年左右。
因為魏國第一個變法,所以魏華人才薈萃。其實魏國在魏文侯和魏武侯時期,人才非常多。比如說著名的吳起,不僅是優秀的軍事將領,後來到了楚國以後主張變法,使得楚國國富民強,是一個出將入相的大人物。此外後來還陸續出現了張儀、範睢、公孫衍這些人才,就連商鞅其實也算是從魏國出去的,所以魏國簡直就是一個人才彙集的地方。
因為魏國第一個變法,所以這些人才覺得在這裡可以人盡其才,一個個躍躍欲試。可是為什麼後來魏國還是沒落了呢?其實主要是因為魏國第三代,魏惠王這個人不懂得任用人才,讓魏國這個強大的人才產地,變成了人才輸出強國。自己家裡培養出來的人才,全都到了其他國家擔任重要職務,魏惠王真的牛。
總結:富不過三代,魏文侯和魏武侯打下的堅實基礎,被魏惠王毀於一旦。魏文侯和魏武侯無疑都是雄主,他們大膽任用賢人開始變革。
在軍事上任用吳起,打造出了一支強大的魏武卒軍隊。他們任用李悝作為相國,實施變法革新,著手於農業經濟的發展,隨後延伸到了政治制度上的改革。這一系列的改革政策讓魏國吸引了不少人才,所以當時大多數人才都在魏國,魏國不強大才怪。可惜到了魏惠王時期,親手趕走了一個個人才,讓這些人跑到其他國家實行變法革新,讓其他國家也都富強了起來,魏國自然也就沒落了。 -
8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公元前45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葬送了智瑤恢復晉國公室,再次圖霸中原的努力,智氏身死而族滅。在滅智過程中,趙襄子出力最多,因此趙氏瓜分了最多的智氏土地,並且還做了晉國的正卿。魏氏只分到了晉西南的運城一帶的土地,國土西邊和南邊都被黃河阻隔,土地侷促狹小。
公元前425年,趙襄子去世,魏斯繼任晉國末代正卿,這就是後來的魏文侯。
魏文侯充分利用正卿的身份,不斷地跟趙國、南韓做思想工作,說大家三晉一體,榮辱與共,不應挖自家牆角,而是要統一對外。魏文侯年紀既長,威望又高,地位也高,折服了趙、韓兩國。
(三家滅智後魏國土地)
穩住了趙國、南韓之後,魏文侯開始了兩項工作:改革政治和引進賢才。
戰國初期,分封制的發展,使得很多的王子王孫成為了士的階層。這些人失去了財富和地位,唯一擁有的就是當年“學在王官”的知識。他們胸懷抱負,可是貴族世襲制度壟斷了國家公器,作為平民階層的他們根本沒有施展才華的空間。同時,由於長時間的衣食無憂,那些原來的貴族,也逐漸學會了頑劣紈絝習氣,成為了被士人看不起的“肉食者”。
這樣一來,賢才懷才不遇,老貴族尸位素餐,國家怎麼能發展呢?
魏文侯先從貴族世襲制度上入手,雖然當時沒有考試製度,但是魏文侯依然慧眼識英才的提拔了很多原本平民階層的人進入政府擔任高官。魏文侯年間的文臣武將,如李悝、吳起、西門豹等人都是平民出身。
為什麼這些人會樂意為魏文侯所用呢?
魏文侯很有營銷思維,他發現這些士人往往追慕名士。當時天下名聲最大的是孔子的一名叫做子夏的弟子,當時已經十分年老了,眼睛也瞎了。可是魏文侯就是把他請回來,恭恭敬敬地請他做老師。
(孔子的學生子夏)
魏文侯好歹也是一國之君,這待遇那可是“帝王師”啊!這是儒者最大的榮耀,連孔子在世時都沒有達到這樣的成就和待遇。
子夏的到來,帶動了魏國的學術的發展,尤其是魏文侯竟然把當時的幾個文化大家都請來了,如公羊高、穀梁赤、段幹木、田子方等。他們的到來,使得魏國學風大盛,天下士子爭相歸來,形成了一個大學派——西河學派。
(魏文侯揮劍決浮雲)
後來的燕昭王透過“千金買馬骨”的政治秀,也成功網羅到了不少人才,樂毅就是其中一個,難說不是因為燕昭王受到了魏文侯的影響。
內政穩固,能人眾多,魏文侯一朝,魏華人才濟濟,而且還有數量龐大的後續梯隊,使得魏國能夠長期維持興盛。魏國有了這樣的文化高地後,開始不惜成本訓練魏武卒。在與秦國開戰十多年後,終於奪回了河西之地,將秦國壓制在華山以西80多年不得東出,而魏國得以憑地利之便,大發橫財。
隨著魏國的逐漸強大,逐漸超過了趙、韓兩國的實力,以魏國為主體的三晉聯盟才真正建立起來。此時,魏文侯派遣軍隊進攻中山,前後苦戰三年,終於越境打下了中山國。
此時的魏國,已達到鼎盛。
回覆列表
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正是中華文明形成的關鍵時期。然而,在從春秋過渡到戰國的關鍵時期,晉國這個稱霸中原已久的大國卻被韓,趙,魏三國瓜分,在原有的晉國土地上形成了三家鼎立的局面。而其中產與瓜分的魏國,在那個一超多強的戰國時代,為什麼能夠稱霸中原60年呢?
李悝變法,強大國家經濟實力。
魏文侯篳路藍縷的開創了魏國基業,他並沒有躺在帝王的寶座上安享富貴,而是積極尋找使國家長治久安的辦法,後來的李悝與他的相遇開展了這次號稱是戰國變法史上的先河。李悝在經濟上大力鼓勵工商業發展,在農業上實行平糴法,平糴法就是豐收的時候用高價買進老百姓的糧食,然後再在災荒的時候以平價賣給老百姓,讓他們度過饑荒,這樣不僅打擊了商人囤積居奇的想法,更保障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極大的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使得社會趨於穩固。
在政治上面主張廢除世襲貴族特權,以對國家做出的貢獻來給予地位和金錢上的待遇,在整個魏國選拔人才。使得魏國在戰國時代形成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吏治風氣。
吳起強兵,魏武卒所向披靡。
有提三萬之卒而無敵於天下者,孫武也;有提七萬之卒而無敵於天下者,吳起也;在當時的人們就已經把吳起和兵家始祖孫武相提並論,這和吳起所帶領的魏武卒是離不開的。吳起率領的魏武卒一生大小七十二戰,從無敗戰,而且在吳起的手中幫魏國從秦國哪裡奪回了河西之地。使得魏國實力大增,為後來的稱霸事業奠定了基礎。
魏國有李悝變法為之強國,有吳起改革為之強軍,再地勢形勝,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佔盡,這才有了魏國稱霸中原60年之久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