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研習社
-
2 # 柳氏異聞錄
孔子的後代在漢代,被劉邦封一個奉祀君。到了漢元帝的時候,升級做了褒成侯。
之後,孔子的後人在歷史地位都還可以,雖然爵封上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一定的變化。但是,尊儒的大環境之下,孔子後人的社會地位還是很高的。他們的社會地位高,因為有一定封爵,只是一部分因素,更多還是在先人的名望和家學傳承上。說到家學傳承,不得不說一下,孔子之後,在戰國時期,他的孫子孔伋字子思,是一位名儒。子思一派的儒學在戰國時代是很有聲望。戰國時代,出了孟子、荀子這兩個儒家的新聖人。
不過,孔子後世孫也不少當世名流。東漢末有孔融,他是孔子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然後,晉代有孔坦,唐朝有孔穎達等等。那都是很有名的人物。儒家三聖人,他們的後人在後面的朝代基本都有不少顯名之人。孔子家族更悠悠爾長一些。
-
3 # 巫女阿滿
《陶庵夢憶》裡有一段記載,孔家人自稱,天下只有三家人家:江西張家、鳳陽朱家、孔家。
孔家還對此進行了點評:江西張家,道士氣;鳳陽朱家,暴發戶氣。
也就是說,只有孔家,才是真正的尊貴人家啊。
到了明代,還是這個自我認知,你說孔家後人歷代地位高不高?
可以說,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孔子的後人地位都非常之崇高,哪怕在此之前,雖然沒有達到“素王”這個程度,但地位也是不低的。
孔子後人的地位高,是與孔子的地位被不斷推高息息相關的。西漢平帝時追諡孔子為宣尼公,北齊時被封為素王,意思表明雖然在政治地位上並不是王者,但是他的成就功績絕對是王者級的。
在唐朝,孔子先後被封為先聖、宣父、文宣王等非常尊貴身份,到了宋朝,又被封為了至聖文宣王,哪怕是在元朝這樣異族統治的時代,孔子也被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
在嘉靖年間,孔子又被封為了至聖先師,這也是我們熟知的一個稱號。
與此同時,孔子嫡系後裔也被不斷加封,奉祀君、褒成君、宗聖候、文宣公等等封號數不勝數,到了宋代仁宗年間,定為了“衍聖公”,從此以後衍聖公世代相襲,到1935年才中止,改為奉祀官。據我所知,當代奉祀是在衢州孔家。
從漢高祖開始,有數十位黃帝親去曲阜祭孔,不管是出於什麼地位,可見孔子地位之尊貴,其後人也受其餘蔭,始終處在社會最上層。
-
4 # pku小動物
我只講金元的情況。
歷史研習社的答案裡提到了。北宋至和二年之後把孔子後人封為衍聖公,北宋滅亡之後,第四十八代衍聖公孔端友南渡,他的地位得到了南宋政府的承認,而他的弟弟孔端操留在曲阜,劉䂊統治的齊政權將其封為衍聖公,這樣衍聖公就有了南北兩支。
齊國被廢之後,孔端操的兒子孔璠襲封衍聖公,之後是他的兒子孔拯,從孔拯襲封衍聖公開始,金朝政府免除了孔子後裔的賦役,並且修復孔廟。
孔拯無子,他的弟弟孔聰襲封。金世宗命孔聰兼任曲阜令,從此金朝的衍聖公全都兼任曲阜縣令。金章宗時期,下令進士的名字都必須避聖人諱。
孔聰之後是他的兒子孔元措襲封。由於衍聖公的爵位為四品,而曲阜縣令的品級是七品,相應授予的散官也是七品,金章宗認為爵位品級和官階品級不相稱,於是下令衍聖公的擔任曲阜令的同時,可以授予正五品的中議大夫散官,並且給予四品俸祿,而且從制度上規定衍聖公可以世襲曲阜令,並且賜予其世襲領地。
宣宗南渡之後,蒙古人燒了孔廟,孔元措也跟著金朝政府前往汴京,擔任太常博士,散官升到了從三品的中奉大夫,之後他的官職不斷升遷,到金朝臨近滅亡之前已經擔任從三品太常卿。蒙古大軍包圍汴京時,耶律楚材指名索要一批名士,其中就有孔元措。蒙古政府命孔元措回到曲阜襲封衍聖公,繼續主持祭祀孔廟事宜。
孔元措在汴京任職的二十來年中,曲阜孔廟祭祀之事是他的堂弟孔元用在主持。因為控制山東的軍閥李全一度歸附南宋,因此南宋皇帝還授予孔元用通直郎。但山東很快又回到了蒙古軍隊的控制之下,孔元用立刻投降蒙古,蒙古大帥也很給面子地封他為衍聖公,讓他繼續世襲曲阜縣令。孔元用知恩圖報,隨蒙軍出征死在了戰場上。他的兒子孔之全襲封衍聖公。
搞笑的事情發生了,孔元措回到山東之後,跟孔之全為了衍聖公的名頭吵了起來。孔之全在當地經營已久,但孔元措則有大汗的聖旨,雙方相持不下,吵到了控制當地的軍閥嚴實面前。最後嚴實把衍聖公的爵位給了孔元措,但是孔之全世襲縣令,這樣雙方各退一步,平分利益。雖然一時間堅決了問題,但其實埋下了矛盾的種子。
孔元措在蒙哥汗統治時期死去,他沒有子嗣,他的侄孫孔湞承襲了爵位。孔湞是庶出,他的生母曾經被正妻趕走,配給一個姓李的奴隸為妻,孔湞也一度姓李,戶口是落在奴籍之中。後來孔元措沒有子嗣,才把他接了回來。孔湞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一旦發跡,每天養鷹鬥狗,不務正業,於是孔之全一系就攻擊他,指責他不是孔子後裔,矛盾越鬧越大,一直鬧到了管理漠南漢地軍國事的忽必烈面前。忽必烈表示,瞎吵吵什麼,爵位先奪了,至於封給誰,我再考察考察。他派去考察的姚樞回來彙報說:這些先聖大賢的後裔,不通詩書禮樂,跟普通老百姓沒啥區別。這樣衍聖公的爵位就一直空缺。只有孔之全繼續當曲阜令,他死後,他的兒子孔治繼任曲阜令,可是還是未能承襲爵位。
轉眼之間,忽必烈當了皇帝,再轉個眼,南宋也滅了。這下子孔氏南宗孔洙迴歸,呼聲很高,不少人提議讓他襲封衍聖公。但是孔洙是比較聰明的,他沒有去蹚渾水,力辭不就,只是當了國子祭酒,而且還是在江浙地區管理當地學校。
總的來說,就是孔子的子孫吵架,互相攻擊這件事,讓忽必烈很看不上孔氏後裔。以至於阿合馬上臺之後,把前朝撥給孔氏的一百戶灑掃戶收了回來,去擔任國家賦役,阿合馬說:反正孔子的子子孫孫是多的,不需要這麼多灑掃戶,讓他們自己動手就行。
忽必烈死後,他的孫子即位,為元成宗。這時孔治才重新得到了衍聖公的稱號。期間衍聖公空缺四十多年。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呢?第一,別管裡子怎麼著,面子得撐住。第二,無論如何還是得好好唸書呀!
-
5 # 小黑侃大山
保羅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中把中國及其周邊的國家定位為儒教影響的國家,這個比較客觀的,雖然佛教和道教在中國影響很大,但是由於中央政府的極力推崇,儒教在中國的影響一直經久不衰。
孔子是從東周時期就受到追諡的,周敬王四十一年,魯哀公追諡孔子為“尼父”。 元始元年,漢平帝追諡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孔子由此升格為”公“。貞觀二年,唐太宗追諡孔子為”先聖“。這次追諡標誌著歷代尊孔的肇始,因為之前的先聖都是周公,孔子取代了周公以後,也標誌著儒家思想對歷代影響更加巨大。還是在唐代,開元二十七年,唐玄宗追諡孔子為” 文宣王“,這是孔子身份的又一次上升,人慶三年,西夏仁宗追諡孔子為”文宣帝“這是歷代對孔子的最高諡號。直到明朝時期,張璁認為孔子稱王名不正言不順,明世宗依其意見,去王號及大成文宣之稱。
-
6 # 朱八戒CC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作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作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是一顆璀璨奪目的巨星。孔子的後人,家丁興旺,枝繁葉茂,延續至今83代,人口300萬,遍佈海內外。孔子後人在歷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名流學者,人才輩出。
孔子的兒子孔鯉,終年四十九歲,沒有什麼成就,後被宋徽宗封為“泗水公”。孔子的孫子孔伋是一代儒家大師,他編寫的著作《中庸》是四書之一,成為儒家經典,後被宋徽宗封為“述聖公。”
第十代孫被封為的孔蓼侯,隨漢高祖征戰四方,屢建奇功。他的兒子在漢文帝時期位列九卿。此後漢朝最有名的是孔融,孔融讓犁的典故由他而來。
北宋時期的宋仁宗,對孔子的後人有一個特殊的封號,那就是“衍聖公”。歷代“衍聖公”因孔子而榮耀,他們無論走到哪裡,都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可見他們在歷朝歷代的地位,是那樣地顯赫尊貴。
75代孫孔祥熙,民國政府的財政部長,掌管國家財政大權,民國四大家族之一。
75代孫孔從洲,華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他的兒子孔令華,娶毛澤東的女兒李敏。76代孫孔令輝,成為世界乒壇名將,為中國乒乓球的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77代孫孔德成,成為末代“衍聖公”,首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曲阜孔氏家族歷代受帝王追封賜禮,譜系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井然有序,世受封爵。成為中國歷史上世代騰黃,地位高貴的特殊公爵,成就了孔府的天下第一家,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令人歎為觀止。
-
7 # 讀一世界
第一部分孔子是儒學的創立者,是儒家學派的宗師,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孔子和儒家的思想與中國社會結下了不解之緣。隨著孔子和儒學地位的提高,孔子的後裔也備受歷代封建統治者的“眷顧”和“優渥”,從某種意義上講,統治者對孔子後裔的優禮乃是尊崇孔子的具體化。這樣,孔子的嫡系後裔便成為中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貴族世家,以致於有“天下第一家”的稱譽。第二部分孔子去世後,魯哀公便命以孔子生前故居闢為祭祀孔子的廟宇,“歲時祭祀”。漢初,劉邦親至孔子故里曲阜祭祀孔子後,封孔子的九世孫孔騰為“奉祀君”,專主祭祀孔子之事。漢元帝永光元年(前43),詔以孔子十三世孫孔霸以所食邑祭祀孔子,並且爵位世襲以奉祀孔子。孔霸官至太師,元帝賜爵關內侯,食邑八百戶,號“褒成君”。元帝還賜給孔霸黃金、房宅,遷孔霸的戶籍到都城長安,而且欲以孔霸為丞相。漢平帝元始元年(1),在封孔子為“褒成宣尼公”的同時,漢平帝又封孔子的十六世孫孔均為“褒成侯”,爵由關內侯升為徹侯,由二十等爵的第十九等升為第二十等,食邑由八百戶升為二千戶。以後,隨著漢代政局的變動,孔子後裔的地位也相應地發生了一些變化。第三部分自三國到北魏,由於社會的劇烈動盪,孔子後裔的地位也不斷髮生變化。孔子故里曲阜所在之地,政權更迭不斷,孔子後裔所得到的封贈也有不同。據統計,孔子後裔所受封賞者,見於記載的也有10人左右,只是他們食邑不等,名號不一。南北朝時,魯地屬於北朝。鮮卑族所建立的北魏政權尊崇孔子,孝文帝曾到曲阜祭祀孔子,選孔氏四人為官,封孔子二十八代孫孔靈珍為崇聖侯,封食邑一百戶,以奉祀孔子。北周靜帝大象二年(580),孔子被追封為“鄒國公”,且“立後承襲”,孔子的三十一代孫亦稱“鄒國公”,食邑一千戶。第四部分隋唐時期,孔子後裔的封號有所改變。隋時稱“紹聖侯”,唐初稱“褒聖侯”。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追諡孔子為“文宣王”,孔子的三十五代孫孔璲之被改封為“文宣公”,食邑一千戶,子孫世襲,直至唐末。後來,孔子的四十二代孫孔光嗣於天祐二年(905)被任命為泗水主簿,失去了“文宣公”的爵位。第五部分宋朝以後,孔子和儒學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孔子的後裔也受到了歷代封建統治者的關注。宋朝建立的當年(建隆元年,960年),便封孔子的四十三世孫孔仁玉為“文宣公”。到孔子的四十六世孫孔宗願時,宋仁宗認為:“追諡孔子為文宣而尊以王爵,封其嗣褒聖侯為嗣文宣公,孔氏子孫去國名而襲諡號,禮之失也。”於至和二年(1055)改孔宗願為“衍聖公”。“衍聖公”這一封號除了宋元祐元年(1086)一度改為“奉聖公”,但不久又於崇寧三年(1104)復改為“衍聖公”外,一直沿襲至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將孔子的七十七代孫孔德成改封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衍聖公”的稱號在歷史上前後持續800多年,歷經宋、金、元、明、清、民國幾代,其子孫代代世襲。其傳承辦法嚴格按照宗法制度執行,父親死後傳給嫡長子,依次代代下傳。有時衍聖公因故被廢封,他的罪過也不累及子孫,其封號只是暫時由其弟代替,他的兒子仍是下一代衍聖公的人選。有時衍聖公無嗣,即無嫡子可傳,衍聖公的封號則傳與庶子;嫡庶子皆無,則在血緣關係最近的族人中選擇,一般是傳給弟弟的後代。在兩宋時期的政治變動中,還曾經出現過不只一位衍聖公並存的現象。北宋末年,女真貴族南下,孔子的四十八世孫衍聖公孔端友于建炎二年(1128)去揚州陪祀,家於衢州,不再北歸曲阜。其後代世襲衍聖公封號,是為孔氏家族史上的“南宗”。金兵入主中原後,建立了偽齊政權,為籠絡漢族士人,於阜昌二年(1131)封孔端友的同父弟弟孔端操之子孔璠為衍聖公,主持曲阜孔子廟的祭祀。偽齊政權垮臺後,金熙宗仍封孔璠為衍聖公,以後子孫世襲,是為孔氏家族史上的“北宗”。第六部分蒙古族興起於北方後,“北宗”的衍聖公孔元措隨同金朝政權遷往汴京,以其族兄孔元用暫且主持祭祀孔子之事。寶慶元年(1225),宋兵將要收復山東,遂以孔元用為衍聖公,次年改授其子孔之全為衍聖公。蒙古族佔領曲阜後,仍以孔之全為衍聖公。這時,宋、金、蒙古政權各有一位衍聖公,便出現了三位衍聖公並立的情形。1233年,蒙古兵攻下金都汴京,取得了金朝所封的衍聖公孔元措,仍命孔元措為衍聖公,而以孔之全為曲阜縣尹,子孫世襲,不再擔任衍聖公。元朝滅宋後,南宋原來所封的“南宗”衍聖公孔洙歸元。至元十九年(1282),元世祖忽必烈訪查孔子後裔中誰最適合襲封衍聖公,有人認為孔洙是大宗子,應當由他承襲。忽必烈把孔洙召至京師,孔洙則主動讓位於住在曲阜的“北宗”孔子子孫。對此,元世祖忽必烈大加讚賞,並任命孔洙為國子祭酒、承務郎兼提舉浙東學校事,並賜給護持林廟璽書,免去衍聖公封號。這樣,結束了100多年的南、北宗並存的局面。第七部分明朝建立後,承認了元朝所封的衍聖公;後來,清朝同樣也承認了明朝所封的衍聖公。“衍聖公”這一封號,自孔子的四十六代孫到七十七代孫,共傳32代,先後有41人承襲。從總體上講,孔子後裔的地位是逐漸提高的。明朝以前,孔子後裔不僅有爵位、封號,主持孔子祀事,而且同時兼任地方官或者京官,只是品秩不高。元朝統治山東時期,對衍聖公的封賞不斷增加,品秩也不斷提高。到元朝末年時,衍聖公孔克堅受到重用,他在京城任職,官至禮部尚書。元朝統治者為了使孔克堅更好地為官,而令孔克堅之子孔希學襲封衍聖公。明朝以來,衍聖公的政治經濟地位發生了更大的變化。孔希學在明朝建立之初不僅襲封衍聖公,而且品秩二品,晉階資善大夫,百官朝會時班列丞相之後。衍聖公以後“爵階相稱”,不再兼任地方官職,專主孔子祀事,但實際地位和權力卻更高、更大。洪武十七年(1384)孔子的五十七代孫孔訥襲封衍聖公時,朱元璋令衍聖公“爵公,勿事散官”,賜誥以織文玉軸,與一品同班,居文臣之首,改授衍聖公光祿大夫階,為正一品,給三臺銀印,文武百官朝見皇帝時,衍聖公站在最前面。明仁宗時,為便於衍聖公進京朝賀,還賜府第於東安門外。明英宗又賜與衍聖公一處更大的宅邸。明神宗還把衍聖公當作賓客,以顯示對衍聖公的優渥。天啟年間,衍聖公被授予太子太保銜,崇禎時又晉升為太子太保。第八部分清朝建立後,把衍聖公在明朝的全部特權都予以承認,而且在個別方面還有所提高。明清時期是衍聖公家族的鼎盛時期,他們生有榮典,死有哀榮,衍聖公或者衍聖公夫人去世,皇帝都要派官致祭。衍聖公除了祭祀孔子外,還有權管理族人,推薦或者任命官員。由於歷代皇朝的不斷封賞,衍聖公府還擁有大量的田產。為了更好地行使職權,加強管理,衍聖公又設立了官署和辦事機構。
回覆列表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以孔子學說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為了中國曆代王朝的統治思想,前後綿延兩千餘年。孔子後裔作為聖人之後,也因此深受歷代王朝優待,恩渥有加,即便千年其譜系依然整整有條,其後世歷受封爵。曲阜孔家,這個延續了兩千五百五十四年的古老家族,成為中國當之無愧的第一貴族之家。
孔子後人的地位,由其歷代封號的變更便可見一斑。孔子為孔氏家族始祖,其子孫七世單傳。至第八代孫孔謙時生三子,次子孔騰於西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被漢高祖劉邦封為“奉祀君”。這是孔氏家族祀事封號之始。
自漢高祖始,孔氏後裔在歷代不斷被封賞。漢元帝即位後,賜封孔子第十三代孫孔霸為關內侯,號“褒成君”。漢平帝元始元年,賜封孔子第十六代孫孔均為“褒成侯”。東漢和帝永元四年,徙封孔子第十八代孫孔損為“褒亭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孔子後裔封號名目繁多,計有奉聖亭侯、崇聖侯、褒聖侯、紹聖侯等等。
至隋唐時期,孔子後裔的封號漸漸固定下來。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在追諡孔子為“文宣王”的同時,晉封孔子第三十九代孫孔遂之為“文宣公”。宋朝延續了唐朝封孔子後裔為文宣公之制。北宋仁宗至和元年,集賢院太常博士祖無擇上奏皇帝,他認為以“文宣”本為孔子諡號,將其作為孔子後裔的封號,於禮不合,因此於次年正式改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
北宋仁宗朝在確立“衍聖公”封號的同時,也規定了“衍聖公”的職責所在,即“令孔子後襲封者,專主奉祀睦族,不領他職。”歷代衍聖公自此便專心於四項職責,一為代表國家祭祀孔廟;二是保護孔廟和孔墓;三是管理聖賢后裔;四是管理孔氏族人。其中最為重要的職責,便是祭祀孔子。孔氏家族族長和國家祭典主持這兩重身份,構成了衍聖公。
宋建炎元年(公元1128年),北宋破亡,孔子第四十八代孫衍聖公孔端友率部分族人,追隨宋高宗南渡,至浙江衢州避難,並受皇帝賞賜封地,建立家廟,世襲“衍聖公”,史稱孔氏“南宗”。由於浙江在南,山東在北,故稱曲阜孔氏族人為“北宗”。南宗共傳六代,元世祖忽必烈滅南宋後,欲承宋制,襲用南宗第六代“衍聖公”孔洙。但孔洙以“曲阜子孫守護先塋有功於祖”為由,讓爵於北宗。自此衍聖公一脈繼續由曲阜孔家承續。
到了明清時期,出於思想控制及道統合法性的需要,孔子的地位被不斷抬高。作為聖系,“衍聖公”的重要性也水漲船高。衍聖公在明清時期為正一品官階,列為文臣之首。衍聖公一家,亦被稱之為“天下第一家”。
衍聖公的地位在清朝達到了巔峰。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承認衍聖公在明代享受的全部特權,孔子第六十四代孫孔衍植仍任衍聖公加太子太傅。乾隆帝也多次到曲阜,頒御書“與天地參”、“時中立極”、“化成悠久”等匾額,重建欞星門,易木為石。
乾隆時期,有“向遇國家慶典,衍聖公及五經博士俱有來京朝賀之例”。即便衍聖公正在守孝,也要先完成皇帝的指令。乾隆曾下旨曰“朕於明年仲春臨雍講學,巨典攸關。衍聖公孔憲培現雖持服,但系伊繼高祖母之事,彼時早至百日,自應仍令赴京,祇候陪祀。”
除此之外,清廷遣官致祭闕里孔廟時,也需要衍聖公陪祀。清帝有意凸顯衍聖公的陪祀地位,是想以其作為一個文化符號,進而達到“治統”與“道統”合一的目的。正如乾隆帝在賜給衍聖公孔昭煥的詩文中寫道“豈為卿家榮幸獨,崇儒雅化示寰瀛。”
及至晚清,清廷更加意扶持衍聖公,以期鼓舞人心,挽救危局。光緒帝曾對少年衍聖公孔令貽說:“生為聖裔,承襲世爵,允宜讀書砥行,勉承先澤”。他還特命山東巡撫張曜為孔令貽延請名師,講論經史實學。
但隨著清朝的覆滅,民國創立,衍聖公的優渥地位不再。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如浪潮般衝擊著獨佔思想鰲頭兩年餘年的孔學。在急劇變化的社會思潮和政治局勢下,1935年,南京國民政府改封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前後延續八百八十年的“衍聖公”退出了歷史舞臺。
“衍聖公”雖然消逝不再,但孔子後人作為“聖系”,在當下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孔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和精神符號,代表著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歸屬。有著這些優勢條件,孔子後人在對外推廣中華傳統文化、溝通兩岸關係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並日益發揮出其獨特作用。
參考資料
1.九、孔廟內的孔氏家族文化[J].南方文物,2002(04):76-82.
2.孔勇.末代衍聖公的歷史命運[J].讀書,2016(10):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