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蟶子歷史
-
2 # 張細水
道光就是封建王朝的一個本份皇帝,他又沒出過國,哪裡真正知道洋人軍艦的厲害?
林則徐在嘉慶十九年(1814年)加入了宣南詩社,在詩社文化交流切磋期間認識魏源。
魏源於道光九年(1829年)沒考過高階幹部選拔的禮部會試,無奈花錢捐了個內閣中書舍人。(圖書管理員)魏源這個工作清閒,除了看書就是去宣南詩社搞文化交流。這小子現在書看的多,聊的東西就新穎。時間久了就傳到了林則徐的耳朵裡。
林則徐此時任江蘇和魏源書信交流提到與洋人交往的困難。魏源在一些外文書籍中翻了一些交往禮節、禮貌用語指導了一下林則徐。林則徐一試果然對症,從此更把魏源當成洋務導師。
道光十八年(1838年)道光見林則徐聊起來洋務頭頭是道,(反正確實聽著像很懂的樣子)就安排林則徐去虎門查鴉片。
林則徐和魏源商議,魏源說現在鴉片屢禁不絕,一是中國二道販子貪財謀利,二是英國商人倚仗洋人身份,官府不敢動他。林則徐問怎麼辦?魏源又說英國政府在書面檔案裡承諾了不向中國運鴉片。那你就直接抓人燒鴉片,沒得事,這叫國際法,燒了英國政府也沒脾氣。
林則徐果然到虎門一把火燒了鴉片,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過來爭吵。林則徐拿著英國政府的檔案直接懟道,你們政府承諾的不向我大清販賣鴉片,我燒就燒了你能咋滴?
義律拿林則徐沒轍,轉身回去找英國政府發火。我要撂挑子不幹了!哦,賣鴉片分錢,你們就把我們當兒子親;鴉片被人燒了,你們就翻臉不認人?現在損失是因為政府的檔案造成的,這得政府賠。不賠我們積極罷工,讓你們政府倒臺!
英國政府一看這怎麼辦?腰包是肯定不會掏的。但這白紙黑字也賴不了帳。真要打,大清人多未必打的過。要不然先派幾艘軍艦去嚇唬一下,嚇唬不住還能掉頭跑,反正大清沒有軍艦追。
這軍艦一到大清沿海剛放了沒幾炮,就打的清兵丟盔卸甲。英國政府接到報告一看,咳,有戲!一邊宣佈對大清開戰,一邊讓軍艦沿海邊一路往上轟,廣州、廈門、寧波都遭了泱。
林則徐趕緊問魏源,不是說讓英華人吃啞巴虧嗎?魏源也委屈,法克油,我哪知道這王八蛋政府不守國際法!這麼滴,老林,這次輸就輸了,你等我回家好好翻翻書,整理出來應對洋人的辦法來。
魏源辭了官,花了三年時間完成了《海國圖志》。
就是這兩個沒出過國的人,林則徐寫了西方歷史地理資料《四州志》,魏源寫了西方百科全書《海國圖志》。
道光帝錯就錯在了不該聽閉門造車的林則徐紙上談兵,林則徐就錯在聽了這個參謀不帶長放屁也不想的魏百事通的。
-
3 # 蕭蕭勁竹
道光帝在歷史上也算是一個很勤政的皇帝,個人生活也很簡樸。鴉片戰爭的失敗讓他的歷史地位一落千丈。
縱觀整個戰爭過程,他的過失主要體現在: 對世界局勢缺乏最基本的認識;羈縻政策導致在戰與和的決策上游移反覆;用人不當;戰後缺乏危機意識和圖強舉措。
一、對世界局勢缺乏最基本的認識
受地緣政治和傳統文化的影響,加之長期處於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清王朝已經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天朝觀念和體制。對化外之地向來視作藩邦夷國,自高自大,認識不到自己的落後。
實際上清朝對外的貿易一直比較活躍,算不上閉關鎖國。但是由於統治階層的腐化墮落,他們只關心那些玩樂的西洋奢侈品,將工業製造視作奇技淫巧,更不用說有興趣去關心西方國家的國情政治了。鴉片戰爭前,英國經過工業革命,靠堅船利炮全球殖民,已經發展成為日不落帝國。
道光及一干大臣對此一無所知,因此在宏觀決策上依然想採取傳統的羈縻政策來處理同英國的關係,這就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二、羈縻政策導致在戰與和決策上游移反覆
羈縻政策是中國古代對附屬藩邦國的常用政策,羈原意是馬籠頭,縻原意是牽牛的繩子。主要是不控制附屬國的內政,但對其恩威並施,平常用恩惠利益攏絡,不服從則軍事處罰立威使其屈服。其最終追求是對方恭順,軍事壓迫只是手段。
1838年12月,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菸。1839年3月開始,以強硬手段收繳英華人鴉片。6月虎門銷煙。道光閱畢報告非常高興並譽“可稱大快人心事”。此後雙方糾結於“具結”問題,林則徐堅持日後有貿易鴉片者立即正法,英方不同意。道光指示“斷不敢輕率僨事,亦不致畏功無能”,羈縻之意彰顯。7月因英國水兵酗酒鬥毆打死中國村民引發林維喜案,林則徐於8月15日下令禁止一切貿易,並派兵進駐澳門,驅逐英華人出境,並停止供應英人食物,撤其買辦、傭人。隨後雙方爆發九龍之戰。奏摺上報後,道光批示他“既有此番舉動,若再示之以柔弱,則大不可,朕不慮卿等孟浪,但誡卿等不可畏葸,先威後德,控制之良法也,相機細心籌度,勉之慎之。”非常支援林則徐。
1840年4月,英國國會透過對華軍事行動提案。1840年6月義律率領英國艦船40餘艘及3000餘名海軍、4000餘名陸軍到達中國海面。封鎖廣州、廈門出海口,7月攻佔浙江定海,定海總兵、知縣先後殉國。8月抵達天津大沽口,向朝庭遞交《致中國宰相書》,提出罷戰條件,道光拒絕割地賠款,反而誤判英軍是為了“申焚燒鴉片之冤”,即“藉用羈縻之法”,以“折服其心”將林則徐褫職查辦。
1840年12月,琦善作為新的欽差大臣同義律在廣州開始談判。與此同時,道光開始戰爭動員,從各省調集兵力增援沿海。義律不滿拖延,發動進攻,攻佔了大角、沙角兩個炮臺,並提出《穿鼻草約》,要求割讓香港,賠償煙價600萬兩,恢復廣州貿易。琦善口頭應允上報。義律迫不及待單方面加以公佈,並強行佔領香港。道光接報大怒,將琦善撤職嚴辦,授奕山為靖逆將軍,對英宣戰。並令林則徐復出“協辦夷務”。
1841年5月,奕山到廣州後先發制人夜襲英艦。英軍反擊,清軍敗退,奕山畏敵如虎,將18000餘清軍收縮廣州城內不敢出戰,反而掛白旗乞降。最後交出600萬兩贖城費後雙方罷戰。奕山上奏中欺騙朝庭,稱襲擊英軍取勝,義律乞撫,求取通商並保證不賣鴉片,所以“付六百萬作為商欠完案”。道光深信不疑並體涼其“不得已之苦衷,準令通商”主導思想再次遊移,林則徐被遣戍新疆,並下令各省支援官兵撤回歸伍。閩浙總督顏伯燾揭露真相折上奏,道光只是要求詳奏而已。
英國政府不滿於《穿鼻條約》,將義律撤職,改派璞鼎查為全權公使,增加兵力擴大戰事。1841年8月攻佔廈門。道光接報後如夢方醒,重新調遣已被他下令撤回的各省援軍長途支援。10月,英軍攻陷定海、鎮海、寧波,朝野震動。道光授奕經為揚威將軍趕赴浙江,廣東巡撫怡良為欽差大臣馳驛福建辦理軍務。
1842年3月,奕經不顧實情分路進攻英軍,在英軍的反擊下大敗,不但未能收復三鎮,反而丟了慈溪。奕經敗退杭州後龜縮不戰。朝庭妥協悲觀論調開始佔據上風。浙江巡撫劉韻珂奏摺中不但認為沒有取勝希望,而且內患已現,多地出現匪徒聚眾搶劫滋事,擔心“不逞之徒,乘機而起”。道光的思想在戰和之間動搖不定,派耆英署理杭州將軍,並起用琦善等妥協派。隨後又讓耆英改任廣州將軍,聽到英國為敵國所破的傳言後,又令其“乘機進取,明攻暗襲,收復香港,以伸國威。”
1842年6月,英軍攻陷吳淞、寶山、上海。耆英乞和遭拒,英軍揚言“先到楊子江,後到天津”,道光至此,徹底倒向妥協求和,接受了奕經“將辦理羈縻事宜專委耆英等商辦”的建議,諭令耆英與英方交涉,如果即刻罷兵許以“將香港一處賞給爾國堆積貨物,與中國正常貿易”。而此時英軍攻城掠地,於7月佔領鎮江,兵臨南京城下,1842年8月29日,耆英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而羈縻政策至此徹底破產,在此過程中出現的和與戰的多次反覆,造成了戰不能下定決心焦土抵抗,和又放不下顏面抓不住有利時機及時妥協減少損失。
三、用人不當
從上述梗概可以看出,道光對大臣的任免是很草率的,達不到他心中的預期即行罷免,而因為清王朝屬於少數民族政權,祖制對漢人領軍是非常限制的。他所用的琦善、奕山、奕經、耆英等一幫滿族親信,沒有多少軍事才能,更沒有同英軍交戰的經驗。如果一直重用林則徐,則局面亦可能改變。
林則徐囿於封閉體制,剛開始也嚴重輕敵,處理銷煙後期事務,確有猛浪生硬之處,以致局勢滑向戰端。但戰爭開啟後能沉著應對,除加強防務外,還積極學習。在廣州禁菸期間,為了解西事,將英商主辦的《廣州週報》派人譯成《澳門新聞報》;組織翻譯了英華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編為《四洲志》;為了適應涉外工作,還著人編譯了《國際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841年6月,被道光免職去鎮海前線“戴罪立功”期間,他和龔振麟等參考廣州帶來的《焦氏炮書》和天一閣查閱的資料,試製成功了重達8000斤全國最大最先進的大炮。為了解決大炮移動問題,又根據實際改進英式炮車,試製成功可360度旋轉的“四輪樞機磨盤炮架”,均用於鎮海防務。
可惜這樣的人才得不到重用,反而遠遣邊疆,最後重新啟用時,已近暮年,留下大呼“星斗南”這一無解之謎而遺憾離世了。
四、戰後未圖強
戰後十年的道光帝,並沒有知恥後勇,發憤圖強。鴉片戰爭中已經暴露出了清王朝在體制軍事科技各方面的落後,特別是軍隊的腐化敗落,這些都沒有得到改進解決,給咸豐留下了更大的隱患。
反倒是日本,震驚於戰爭的結局,有識之士編著《鴉片始末》,傳播魏源的《海國圖志》,幕府改變了閉關鎖國的策略,開始對歐美船舶提供燃料補給,逐漸走向開放。
如果道光在鴉片戰爭後能有危機意識,並使洋務運動提早幾十年,那歷史恐怕就是另一種結局了。
-
4 # 七個名字真不容易
道光要是真的想禁菸,直接在北京搞就行了,至於去廣州嗎,鴉片這玩意基本都是旗人大爺們吸食的,只要嚴懲了他們,全國上下那誰不知道你的決心啊,捨近求遠去廣州無非是想撿軟柿子捏,結果踢到鐵板上了。
-
5 # 司馬談史君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漸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過渡的一個重要標誌事件。滿清王朝經過乾隆這敗家子折騰幾十年,到了道光一朝,實際上已經國庫空虛,外加軍備廢弛。小農經濟和小手工業為主的模式支撐著整個帝國的經濟,使得清朝經濟發展非常緩慢。閉關鎖國的政策蒙弊了統治者和老百姓的眼睛,世界上經過工業革命發展起來的新霸主已經出現,整個滿清王朝還始終以天朝上國自居,滿清王朝猶不知自己就像一個長期不運動,躺在病床上的虛胖病人,只需一個精壯的勇士拿一支矛刺破它的肚皮,他絲毫沒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更要命的是,清朝大量對外出口茶葉、絲綢、瓷器等產品,導致的貿易順差嚴重,而英法等工業化的國家,工業產量急劇上升,國家內部消化不了,急需擴大海外市場,這與中國的貿易順差針鋒相對,形成一個對立的局面。你大清朝把產品賣給人家,自己不買別人產品,這個就很不厚道了。清朝皇帝的理由是華人所需要的東西中國都有了,不需要英國的產品。再者清朝出口貿易是以銀兩作為結算貨幣,為了購買中國的產品,英國就需要從其他歐洲國家大量購買白銀實現與清朝的貿易,而清朝從英國進口的為數不多的產品還得抽取高額的進口關稅,這樣一來,長期積累下來跟清政府之間完全在作賠本買賣。
為了扭轉這種不利局面,英國下了狠手,決定向中國輸入鴉片這種可以讓人上癮的東西,要從中國把大量賺回去的白銀給賺回來,再借此開啟中國這個古老而廣大的且尚未開發的超級市場。
吸食鴉片
鴉片這東西,不僅可以讓人上癮,而且長期吸食會抽乾整個人,讓人變得萎靡不振。權貴階層除了提籠遛鳥,整天雲裡霧裡。而普通老百姓吸食這東西不僅幹不了體力活,甚至弄得家破人亡。清廷也意識到了,如果不禁止鴉片那麼整個國家到最後連個打戰的兵士都沒有了。但是有另外一種說法是清政府關心的是自己國家的白銀。自從鴉片輸入中國之後,從之前每年有盈餘的貿易順差立馬轉為逆差,最多時一年逆差竟達到一千萬兩白銀,國內白銀大量流出,很短時間內銀價上升了一倍。
林則徐在1847年任陝西巡撫時,在寫給他的學生——江西撫州“署知府”文海的信中,居然提出要在中國種植鴉片的想法,信中是這樣說的:“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阿芙蓉,指鴉片),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這封信的內容向我們後世暴露了清廷關心的根本不是老百姓的所謂健康,心疼的是清廷的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向英國。這或許也是道光禁菸的一個主要的原因之一。
那麼道光在鴉片戰爭中的失誤到底有哪一些呢?總結起來說有一些是大臣造成的重大失誤,有一些則是道光自己的決策失誤,另一些則是一些滿人大臣的瞞報軍情造成了最後的局勢一發不可收拾。
林則徐
一、林則徐讓銷煙從內部禁菸運動升級為外交事件
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東後,立馬查封英國等國鴉片販子的所有鴉片,還將英國商人在內的各國商人300多人全部關了禁閉。英國駐華商務總監(英國政府的代表)義律在三天之後決定有策略地向林則徐屈服。他以英國政府的名義,勸告英國商人把鴉片交給他,然後由他交給中國政府。3月27日上午,林則徐接到了義律的稟帖,表示願意交出鴉片。林則徐完全沒有意識到:從這份稟帖開始,他就掉入了戰爭的陷阱。這份稟帖改變了林則徐此行使命的性質:一場本來完全可以界定為中國內政的禁菸運動,從此升級成為了中英兩國之間的外交衝突。而恰恰是這個錯誤,給了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最基本的藉口。這是林則徐缺乏基本的國際事務知識所造成的嚴重後果。
二、紈絝子弟的不堪一擊
虎門銷煙這件事在英國國內引起政壇的大地震,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密切關注此事,在她的影響和操縱之下,英國國會透過對中國的軍事行動。1840年6月,懿律率領的英國艦船40餘艘及士兵4000人殺向中國。整個中國沿海地區,除了林則徐的廣東有稍作軍事準備外,其他軍事港口全部廢弛,英軍的到來令這些清軍猝不及防,使英軍一路直上直抵天津大沽口外,此前一直主戰的道光皇帝才知道事態的嚴重性,於是林則徐、鄧廷楨被革職。派出琦善署理兩廣總督,負責與英華人談判。自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不管是自做主張的琦善,還是那些指揮戰鬥的王公大臣,如奕山、奕經、耆英等全部是一堆草包。在本土作戰擁有數十萬大軍卻打不過區區的近萬人的英軍。有人要說英軍船堅炮利,武器先進。但是本人認為英國拉著數十艘戰艦,武器彈藥補給等後援線長達上萬公里,這是英軍最大的劣勢。可以說只要指揮得當,將士共同抗敵,擊敗英軍是不成問題的。
鴉片戰爭
三、道光皇帝的鼠目寸光
道光皇帝在對外交往和世界格局的發展變化的認識這一點上繼承了他爺爺乾隆皇帝,他老爹嘉慶皇帝的特點,始終認為清朝是全世界最牛的國家,其他諸如英國等國家只不過是個蕞爾小國。正是因為道光皇帝的鼠目寸光,導致在整場戰爭當中所作出的決策缺乏正確的指導。用人的失敗導致戰鬥失敗的滿人王公大臣對其欺瞞矇騙。其本人缺乏危機意識和厚積薄發的雄才大略,使整個國家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一敗再敗。
如上種種道光在鴉片戰爭中的失誤,使清廷再一次錯過了發展的機會,從此成為帝國主義鐵蹄賤踏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
6 # 辰晨木
搖擺不定的守成之君
一、守成之君
《清史稿》對道光帝的評價是“恭儉之德,寬仁之量,守成之令闢也”。其中有兩個詞最顯突出“儉”“守成”。
想必大家都知道道光帝為顯示勤儉的作風,他曾在上朝時穿著打補丁的衣服,他還曾為要不要吃雞蛋而猶豫糾結。所謂上行下效,朝堂上的臣子們也個個爭相響應主子的行為作派,響應到何種程度呢?朝臣們到處買破舊的官服,買不到的就把僱個乞丐什麼的穿著官服在地上打滾弄髒弄破。最後弄得朝堂上百官上朝頗有點“丐幫集會”的意思。其節儉被後也折射出了大清國庫的不足。
再說說他的守成。所謂守成,即恪守祖制,用祖宗們留下的方法照舊重建祖宗昔日的榮光。可是道光不知,時代已經不可逆轉的發生了根本變化,守成已不足以維持祖宗基業。再說與祖先對比,道光才華不如祖你乾隆帝,精明不如曾祖雍正帝,膽略武功不如高祖康熙帝,而資質平常且缺乏膽略的道光帝面對已經變化了的世界如何守呢?
鴉片戰爭中的道光的表現已經表明即使勤儉實幹但也無論如何守不住祖宗之業了。
二、搖擺不定的道光帝
1.在禁菸問題上的搖擺
面對走私日益猖獗的鴉片,以及由此引發的白銀大量外流、銀貴錢賤、經濟動盪、國庫虧空、民生困苦、官兵墮落、社會風氣急劇敗壞等一系列由鴉片引發的問題,統治集團內部面對這一問題的解決分化成了弛禁派和嚴禁派。而道光帝在這兩派的意見中久久不能決擇。一直要地方督撫將軍們複議、複議。終於等到鴻臚寺卿黃爵滋再次上書,再加上聽聞莊親王、鎮國公等皇室成員也浸染上煙毒,才下定決心“林則徐著來京陛見”。
2.剿、撫、再剿、和的四次抉擇
剿
道光帝給林則徐禁菸的最高指示是“鴉片務須杜絕,邊釁決不可開”。由此可見,道光初始是決不願開戰的。等到戰爭1840年6月打響,英軍抵達天津之前,道光對此的基本態度,是剿。這完全是出於天朝統治者對逆夷的本能反應。因為在傳統的御外攘夷的策略中,祖先已經繼守成的道光帝留下了或剿或撫兩套程式。
撫
但是當1840年8月英艦抵達天津威逼北京之後,道光帝的態度又慢慢地發生了轉變,這種轉變又與直隸總督琦善在目睹英軍的船舶堅炮利之後的轉變有關係。當8月19日,道光帝收到英國4000字的照會後,發現英國的照會內容多是對林則徐在廣東禁菸活動的指控,這讓道光帝產生了將領兵上門要挾的敵兇看作是在“告御狀”的負了委屈的外藩,是英夷在乞天朝皇帝天恩。於是道光帝自信地以天下共主的身份主持起了“正義”,安撫英夷必將嚴懲林則徐。在這時道光帝的敵制策略轉變為了“撫”,安撫的“撫”。當然這種轉變化背後還有道光帝節儉的作風的體現,因為國庫經不起戰爭的消耗。
再剿
但是當新任欽差大臣琦善在廣東與英變判遲遲不能取得進展,進而有英的軍事威脅之後,道光帝的態度又再次發生轉變。面對如此不能感知天恩的蠻夷,看來唯有打才能讓其屈服。於是在給處於前線的琦善的指示中下旨“乘機攻剿,毋得示弱”。
和
當把處置不當,有失國體,還有賣國嫌疑的琦善罷官抄家之後,又派上了自己的皇侄奕山,並命為靖逆大將軍,全權負責。又派歷任尚書、軍機大臣的隆文和以戰功卓越封為果勇侯的楊芳為參贊大臣。認為有了這個黃金搭檔,定能靖逆英夷。但是戰事的失利又血淋淋的現實告訴道光帝,逆賊靖不了,果勇侯也勇不下去,面對頻頻前線告急的奏摺,以及日漸拮据的國庫,道光帝為了避免兵連禍結遷延下去會危及大清的統治,不得不得轉向了和。
三、總結
通觀以上分析,可見道光帝在鴉片戰爭中的最大失誤,便是搖擺不定。這又與他閉塞的國體造成的思想的閉塞有關,不知英夷在何方,為何而來,對戰爭的長期性、艱鉅性估計不足,政策反覆不定,對前方主帥又是頻繁更換。這些都是他的決策失誤的表現。
當然,既使他沒有這些失誤,照當時的現實來講清軍此戰是必敗的。(詳見之前的回答:1.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朝有機會趕跑清軍嗎?2.如果中國讓林則徐主持鴉片戰爭,清朝會勝利嗎?)。
回覆列表
道光帝在這次鴉片戰爭中,最大的失誤便是虎頭蛇尾。至此大清朝開始了更為破落的發展。
道光朝,已經是大清朝走下坡路的開始了。雖然道光帝有心治理,但收效甚微。而且道光朝,鴉片猖獗。所以道光也是極力反對鴉片,所以派大臣林則徐去虎門進行硝煙,搞得也是風生水起。但是因為此次硝煙,涉及到英國法國的利息,因此發生了鴉片戰爭。
對於戰爭的發生,不是想著怎麼去對抗,確是去懲罰一個大臣,以祈求換取和平,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林則徐流放,鴉片戰爭依舊。假設道光帝依舊堅持禁菸,重用林則徐,或許鴉片戰爭的結果就不會如此。即便是敗了,也不會導致國力如此下滑,衰敗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