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丿Top丶漣漪
-
2 # 文史走馬燈
首先,因為劉備擁有皇族血統,且是有志向之人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要不然的話,劉璋的手下法正和張松也不會選擇劉備作為效忠的物件。劉璋雖然也是皇室,但是其生性懦弱,行事猶豫不決,沒有雄心壯志,只想偏安一隅,不曾有過光復漢室的雄心壯志。其次,劉璋也不知人善用,放著法正這樣的能人志士去做一個小小的縣令,這令法正覺得非常的不爽。
同為皇室宗親,劉璋和劉備的差距一目瞭然,劉備是一個更吸引人的效忠物件。因此才又有了法正和張松等人為劉備設計奪取益州的機會,這都是劉備本身的仁德和志向吸引來的。
其次,法正和張松的鼎力相助張松和法正為了劉備入主益州的事情可謂是忙前忙後,張松甚至為謀劃此事而死,可以說是相當的忠心啊。
當然最最重要的那個人就是法正了。
法正是整個劉備奪取益州攻略當中最為核心的那個人。當劉璋委託劉備北伐張魯之後,劉備假意北伐而後殺了個回馬槍,直取益州。劉璋自然是非常的害怕,於是向手下的人求助計策。一個叫鄭度的人提出了“堅壁清野”的防守辦法,認為這樣可以耗死劉備這隻孤軍。聽到這個訊息之後,劉備十分的害怕,可法正卻笑著說不必害怕,說此辦法雖好,但是仁慈懦弱的劉璋必然不會採納。劉備聽後,寬心不少,後來果然如法正所說。
之後,劉備圍困益州長時間不下,法正透過他對劉璋的瞭解寫了一份《與劉璋箋》,其中陳述利害關係,曉之以理,使得劉璋最後終於開城投降,減少了兩軍不必要的人員損失,也為劉備後來入主蜀中贏取了一定的人心。
-
3 # 鄭火炎焱燚
劉備是一個梟雄,屢敗屢戰,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意志力的人。就這個品質就碾壓了無數人。佔領益州是劉備是在當時天時地利人和等眾多因素共同的結果。
天時,曹操赤壁新敗,西涼馬超反叛,劉璋闇弱,蜀中當地有識之士都在尋找有為之主為自己將來打算。如,張松,法正等。
地利,益州靠近荊州,曹操,孫權無法染指。
這些都是劉璋所不具備的,當然劉備拿下益州並非一帆風順。但是益州他勢在必得。
-
4 # 臨石觀海
劉備能夠佔領益州的根本原因是劉璋闇弱,無進取天下之大志,在這亂世中已經失去人心,而劉備則是名聲在外,又有逐鹿天下的雄心,因此人心所向,加上內有張松法正,外有大軍壓境,劉璋只能獻城投降。
我們來具體說說劉備能得益州的具體原因
劉備在益州有內應張松與法正,對益州形勢瞭如指掌張松原是益州牧手下別駕,長的醜陋,但才華橫溢,因見劉璋闇弱,成不了大事,所以一直想尋訪明主,本來張松意在曹操,但曹操看不上他,而當時傳聞曹操有意攻張魯,而漢中的歸屬對益州影響極大,於是張松與法正密謀借打張魯為由,引劉備入益州,而法正雖有才,但品德不佳,一直不受劉璋重用,而劉備是他心中明主的最佳人選,於是兩人一拍既合。
然後由於缺乏默契,張松沒有領會劉備意圖,被其兄張肅舉報賣主求榮,最後被劉璋所殺。但此時劉備已經得到張松進獻的益州地圖,加上還有法正為內應,對益州瞭如指掌。
益州別駕張松與正相善,忖璋不足與有為,常竊嘆息。後因璋聞曹公欲遣將徵張魯之有懼心也,松遂說璋宜迎先主,使之討魯。—《三國志》劉備策略得當,人心所向,大軍壓境,劉璋獻城投降劉備到達益州之後以借討張魯之名,屯兵蕸萌關,打點關係,收買人心。而劉璋還傻乎乎的撥了數萬兵馬及糧草物資給劉備。而張松敗露之後,雙方翻臉。於是劉備兵指益州,並令諸葛亮,張飛,趙雲同時從荊州出兵,攻打益州。而李嚴的投降更是使劉備實力大增,加快了奪取益州的步伐。
而就在劉備兵圍成都之時,馬超來降,劉備還怕馬超人不夠,私下派兵以壯其勢麼。這下馬超成了壓死劉璋的最後一根稻草,馬超威名遠播,再者當時馬超是在張魯麾下,馬超的到來使劉璋產生了劉備與張魯已經聯合的錯覺,於是無奈投降。
十九年夏,雒城破,進圍成都數十日,璋出降。—《三國志》而拿下益州之後,使劉備真正成了割據一方的雄主,有了與曹操孫權對峙的資本,之後得以拿下漢中,成就了蜀漢政權的巔峰。
總結:綜上所述,由於劉璋闇弱,在亂世中失去人心,而劉備英明,人心所向,加之有張松法正為內應,各路大軍圍困成都,劉璋最終沒能頂住壓力,只得投降。而劉備取得益州,大幅提升了自己的實力,有了爭奪天下的根本,對之後的歷史程序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
5 # 叔孫無憂
劉備之所以能相對容易的佔據益州,主要在於益州內部的派系傾軋給了劉備機會。
劉焉時期益州官場就有兩派勢力,一派為本地豪強,一派是外來僑客。這兩派勢力各有不同的政治訴求,明爭暗鬥,這就導致了先後成為益州一把手的劉焉、劉璋這父子倆就面臨偏向哪一方的問題,不管偏向任何一方都會讓另一方不滿。
本地豪強不必多說,自然都是益州土著,包括張肅、張松、黃權、王累、嚴顏等人。
其中張松雖然為益州本地人,而且本地豪強素與外來勢力多有衝突,但張松在史書中“益州別駕張松與正善,自負其才,忖璋不足與有為”,而法正在益州的處境是“既不任用,又為其州邑俱僑客者所謗無行,志意不得。”與張松相善的法正在益州如此困頓,那張松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外來僑客是怎麼來的呢?這就要從漢末的動亂說起了。自黃巾之亂後,關中和南陽地區又經歷了董卓之亂和李傕、郭汜之亂,大批流民湧入益州,也包括一些世家大族如法正、孟達、費觀等人。劉焉治蜀時,把外來人口中不存在人身依附關係的強壯者編成軍隊,因為關中和南陽都在益州東面,所以命名為“東州軍”。
劉焉自己也是外來人,入蜀之初蜀地並不穩定,劉焉就靠著這支外來流民僑客組建的“東州軍”打壓地方豪強,壓制益州本土勢力,逐步控制了蜀中局勢。
劉焉死後,繼任的劉璋性情柔弱寬容,缺乏威信謀略,既難以在本土勢力和外來勢力中維持平衡,也無法以完全壓服任何一方,導致益州本地勢力和東州軍矛盾激化。在劉璋時代的蜀中官場,本土勢力逐漸得勢,而外來勢力則頗受壓制,導致外來勢力的強烈不滿,於是乎不滿的那一方想要重新擇主,原本想把益州獻給曹操,但張松與曹操溝通失敗,於是又把目光投向了劉備。
支援劉備入川或者主動投降劉備的人有:張松(蜀郡人)、法正(扶風人)、孟達(扶風人)、李嚴(南陽人)、費觀(江夏人)、吳懿(陳留人)。從以上支援和主動投降劉備人中就可以看出,除了張松這個吃裡扒外的反骨仔之外,支援和主動投降劉備的全是外來勢力,也就是東州軍一系。據史書中記載,法正第一次出使荊州回來就“為松稱說先主有雄略,密謀協規,願共戴奉,而未有緣。”顯然劉備、法正這對狗男女第一次見面就互相看對眼了,第二次法正、孟達在出使荊州時就已然投靠劉備了。
劉備入川與劉璋翻臉後,劉璋派李嚴抵禦劉備,李嚴一拿到東州軍的兵權便投降了劉備,費觀跟隨李嚴一同投降。吳懿也是率軍主動投降劉備,後來更是把妹妹嫁給劉備。最早投靠劉備的本土派反骨仔張松,則被他自己的親哥哥張肅告發,導致全家被殺。
反對劉備入川或者抵抗很堅決的人有:張肅(蜀郡人)、黃權(巴西人)、王累(廣漢人)、張任(蜀郡人)、嚴顏(巴郡人)。蜀郡、巴西、廣漢、巴郡均屬益州,這些堅決反對劉備入川和被俘以後才投降劉備的人,能查到籍貫的幾乎全部都是益州本地人。
《三國志》記載:“璋主簿黃權陳其利害,從事廣漢王累自倒縣於州門以諫,璋一無所納”。諫阻劉璋反對劉備入川的黃權、王累是本地豪強,即便後來歸順也是劉璋投降以後的事了。嚴顏是被張飛俘虜後才被迫投降的,張任為了抵禦劉備力戰至死都不曾投降,而張肅更是為了反對劉備入主更是出賣了自己親弟弟張松。
為何益州當地的人會如此支援一個外人當益州之主呢?主要原因是劉璋走了一條與父親劉焉截然不同的道路。強勢的劉焉是依靠東州軍等外來勢力打壓本土豪強,而弱勢的劉璋主政時期卻是依靠和縱容本土豪強的。《三國志》中記載:
州大吏趙韙等貪璋溫仁,共上璋為益州刺史。而趙韙是巴西人,正是益州本地豪強,由此可見,劉璋這樣所謂“闇弱”的主公才是本地豪強所喜歡的。
本土勢力在劉璋時期得勢,外來勢力則在劉璋的在位後逐漸被邊緣化了,所以就導致了以法正、孟達、李嚴等東州軍系的強烈不滿。這也是本地豪強不遺餘力的支援“闇弱”之主劉璋,反對“英武”之主劉備的根本原因。
而且“英武”的劉備入川后對本地豪強的壓制是的確十分酷烈,可參見諸葛亮《答法正書》:
劉璋闇弱,自焉以來有累世之恩,文法羈縻,互相承奉,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蜀土人士,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以陵替;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實由於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恩榮並濟,上下有節。為治之要,於斯而著矣。從諸葛亮《答法正書》中可以看出,在劉璋主政時,益州官場基本都是“蜀土人士,專權自恣”。所以劉備入主後“威之以法、限之以爵”。
同樣,法正在劉備入川后一得勢便即作威作福,《三國志》中對法正的記載:
以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一餐之德,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也可以想象在劉備入主西川后法正的驕橫,甚至都有人去諸葛亮面前告發法正,而諸葛亮卻容忍了。而諸葛亮的這種容忍來源於劉備對法正的寵信,由此也可以看出劉備還真不是《三國演義》中所說的那般“仁德”。
綜上所述,劉備主要是從益州官場內部的分裂找到了吞併益州的契機,而絕非是如《三國演義》中所說的依靠所謂“寬厚仁德”的美名。
-
6 # 文藝青年Right
劉備能夠佔領益州,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荊州雖好,但此地乃腹背受敵、兵力必爭之地,北有曹操蠢蠢欲動,側翼有東吳虎視眈眈,所以長居荊州不是權宜之策,而且荊州世代歸屬東吳管轄,劉備長期借居於此並不能服眾,而且劉備想和曹操和孫權這兩個梟雄對抗,一定需要有自己的地盤,所以益州是無論如何必須都要取得的。三顧茅廬時,劉備和諸葛亮商討天下局勢和未來發展時就已經說過,第一步就是先取得荊州聯合東吳一起抵抗曹操,第二步就是攻取益州,第三步就是效仿漢高祖劉邦,居高臨下,一統天下。所以攻取益州是計劃之內的事。而且軍師龐統也曾獻計攻蜀。
三,劉備取寡婦吳氏,實為拉攏人心,想取得益州勢力支援。《三國志》記載:“瑁死,後寡居。先主既定益州,而孫夫人還吳,群下勸先主聘後。……於是納後為夫人。建安二十四年,立為漢中王后。章武元年夏五月,策曰:‘朕承天命,奉至尊,臨萬國。今以後為皇后。……’建興元年,後主即位,尊後為皇太后。”也就是說,劉備進入益州後,取了一個寡婦——吳氏,那麼劉備乃三軍之主,擁有益州、荊州等地,就算劉備喜愛美女,那麼為何他偏偏要取一個寡婦呢?而且吳氏乃劉璋兄弟劉瑁之妻,取一個敵人頭目老婆為妻,實在有點讓天下人取笑啊。實則不然,吳氏本來就是一位大美女,而且算命先生算過,說她有旺福之相。還有一個最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吳氏身份非常特殊——她的兄長是原屬劉璋的大將吳壹,而且她早逝的父親,與劉焉是故交;她自己又曾是劉焉的兒媳婦,所以,劉備取她為妻,實是給了益州百姓及權貴人士一個大大臺的階和後盾,劉備取吳氏是為了讓益州百姓明白,我劉備現也算半個益州人了,大家有什麼讓我幫助的儘量說啊。這也是給了益州人吃了一顆定心丸,也是拉攏益州人心的重要措施。
-
7 # 張小生讀史
劉備能夠佔領益州的根本原因就是,劉璋的個人能力不行,使益州集團的人對他產生了質疑,從而導致人心分離,各懷鬼胎。
益州就好比是一塊掛在樹上的肥肉,在那個狼多肉少的時代,劉璋雖然擁有它,卻吃不掉它。這樣就會引來其他猛獸的垂涎,最終的結果就是人、肉皆無。這也是必然結果,因為人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所謂懷璧其罪就是這個道理,雖然你沒有錯,但是你身上有“玉璧”就是你的錯了。
當時孫劉聯盟,在赤壁大敗曹操,曹操北歸後無暇顧及劉備,使劉備有了難得的可乘之機。加上此時又得到了龐統作為軍師,讓諸葛亮駐守荊州,所以劉備才能夠分身全力謀取益州。
由於益州集團的人心渙散,自然會有不如意者或為求自保者,法正、張松就是如此。法正藉著出使的緣由,暗中與劉備互通有無,秘密進行著謀取益州的陰謀。恰好張魯作亂,劉璋深為憂患,不顧忠臣勸諫,聽取了張松迎接劉備的建議,自己被人賣了還不知道,還美美的想著別人會為自己攘除內患呢。結果是引狼入室,俗話說的好,請佛容易送佛難啊,經過一番無力的抵抗,白白將土地送給了劉備。
-
8 # 韶華傾夢
在赤壁之戰後,劉備集團趁機搶佔了荊州南部四郡。但隨後,迫於江東的壓力,以及自身的發展原因,劉備集團馬不停蹄的開始爭取漢中和益州。而劉備集團能夠佔領益州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劉璋的軟弱無能;二是劉備的武力佔領;三是劉備的民心攻佔。
劉璋的小聰明,最終還是害人害己益州的第一代益州牧,是劉璋的父親劉焉。劉焉是漢室宗親,曾任宗正和太常等職。因為看到天下將不太平,便向皇帝要求增設州牧一職,以便東漢皇朝更好的管理天下。
於是,在聽到侍中董扶說益州有天子之氣後,便向皇帝請求改兗州牧為益州牧。當時因為益州刺史郤儉聚斂錢財,皇帝便允許了劉焉的請求。畢竟,皇帝對於漢室宗親的信任起碼比外人強。
到了益州後,劉焉派張魯盤踞漢中。也許是張魯暗中得到了劉焉的交代,張魯派人截斷交通,斬殺漢使,使得益州與中原的道路不通。劉焉進一步對內打擊地方豪強,鞏固自身勢力,益州因而處於半獨立的狀態。
但是不久之後,劉焉便得病去世了。自此,益州的第二任州牧便成為了劉璋。可是,劉璋和劉焉不同,劉焉畢竟是經歷過戰場,且還是有膽略和謀略的人。所以,劉焉能夠壓得住益州的本土世家豪強,以及服得了張魯等人。
而劉璋卻不同,劉璋就是“溫室的花朵”。雖然也經過一些戰爭的波及,但更多的還是由劉焉等人在外撐著。在成為益州牧後,劉璋的表現令世家豪強很不滿。所以,在戰爭的不斷擴張後,益州的一些世家便開始起了異心,劉璋麾下的文臣武將也開始謀求出路。
在張魯叛劉璋而投曹操,以及張松等人暗中勾結劉備時,劉璋還未完全的認清現狀。所以,在張松等人的建議下,便請了劉備入川。但是,這並不代表劉璋愚笨。其實劉璋和江東的動機都一樣,讓劉備入川就是把他當炮灰。如果劉備打下來了漢中,劉璋就會把漢中給了他,讓劉備鎮守益州的北大門,看住曹操。但若是打不下來也沒有關係,就讓劉備在前線待著,把張魯給防守住就好。
只不過,劉璋的出發點很好,卻沒有完全的人情自己的實力。所以,當他截住劉備回荊州的那一刻起,劉備和劉璋二人就已經撕破臉面了。
劉備的武力佔據,拳頭就是硬道理雖然劉備流浪了大半生,居無定所,實力總體上也不強。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劉備的實力就很弱。相反的,劉備麾下的文臣武將都是一頂一的存在。
關羽因為要鎮守荊州,所以入川的第一階段就帶了武將魏延,黃忠等人,文臣也帶了有鳳雛之稱的龐統。在第二階段,還有著張飛、趙雲、諸葛亮等一大批核心成員。
這些文臣武將都是久經沙場的能人,獨擋一面也綽綽有餘。所以,在與劉璋撕破臉後,劉備馬上開始武力反擊,調遣荊州計程車兵進入益州,分兵攻佔了益州各地,最後劉璋舉全城百姓投降。
民心的攻佔,世家的利益取捨劉備是一個善於營造自己名聲的諸侯,前期的時候,便一直以漢室宗親自居,吸引了一大批心向大漢的義士。而後,便開始廣施仁德,仁義寬和,在長期的刻意營造下,聚起了一大批“粉絲”。
可是,當時益州牧劉璋是漢室宗親,與劉備可以說是本家。如果劉備要強奪的話,必定會落下不好的名聲,會使人設崩掉。所以,劉備入川后,一直與劉璋交好,使得劉璋把兵權錢財都撥給了。與此同時,劉備去漢中時,卻遲遲不去攻打張魯,反而忙著在蜀地樹德收攏民心。
這件事情被劉璋知曉後,大怒,直接派人斷了劉備回荊州的路線。但是,劉璋的做法正和劉備之意,使得劉備有了“師出有名”。因此,在劉備採取武力攻佔益州後,益州的部分民心之前已被劉備所感。
同時,益州的世家為了自身的利益所考慮,不得不換取另一個主公,大多數人都倒向劉備,為劉備開路。
總而言之,劉備能夠入主益州,其實就是佔據了民心。同時,再加上手中的軍隊,使得劉備能夠很快的佔據了益州,並且能夠站穩。而劉璋,雖無大過,也無大功。但是,在亂世之中,守成就是無能,無進取之心就是大過。因此,益州世家為了避免損失,只好出賣劉璋而換取利益。
回覆列表
誰能想到劉備居然會做違背道義的事情。事實是,他確實做了,而且還是同室操戈的行為。在大多數人眼中劉備是仁義之人,靠人心起家的,他怎麼會做如此不厚道的行為呢?那他到底做了什麼呢?這件事情就是我們熟知的乘虛而入攻佔益州。
赤壁之戰過後,朝廷已經沒有力量南征,主動退回了北方,而此時的西邊還存在著關中、漢中、益州的割據勢力,東方的三家開始把目光投向西方。而對於南方聯盟的親家來說,益州是爭奪的焦點。
孫權提議聯合取蜀。北方的威脅一解除,孫吳就開始想著西擴,擴大戰爭收益。於是孫吳集團表達了荊州和江東一起進攻蜀地的意願,可是荊州是不會答應的。因為荊州處在益州和江東的中間位置,攻打蜀地,肯定是荊州當炮灰,不划算;如果打不下來的話,東吳的人在後面,我們就會被兩面夾擊,不可以。反正孫吳也不可能越過我們去進攻蜀地,所以劉備這邊是不答應。
法正獻出地圖。機會說來就來,孫權打消了念頭,益州的人卻送上了門。益州的使者出使朝廷卻被侮辱,於是決定為益州另謀出路,他想的辦法就是讓荊州插手。益州牧居然還真信了他的話,派法正去聯誼荊州,法正去了之後覺得投緣,是個能幹大事的人,二話不說把益州地圖獻了出來。所以這時候劉備取得了先機。
劉璋的結局大家也知道了,進入益州的劉備很快就顯露出他的真實面目。他利用自己內應被殺的機會主動和劉璋翻臉,調遣荊州計程車兵進入益州,分兵攻佔了益州各地,最後劉璋舉全城百姓投降。劉備的計劃成功了。
我們可能想不通,劉璋為什麼一定要把劉備請進來益州呢?其實他和孫吳的動機都一樣,讓劉備當炮灰。試想,劉備打下來了漢中那好,就給了他,讓他鎮守北大門,給我當馬前卒,看住朝廷。打不下來也沒有關係,就讓他在前線待著,給我看著張魯就可以了。可是算計來算計去,結果自己被算計了。
其實劉備是一個仁義之人。當初在剛進入益州時,大家都勸他可以在會面是直接殺掉益州牧,只要益州牧死了,他就可以做新的領導,這樣就可以一舉取得益州地盤。但是他認為 初入異地,沒有樹立仁德,人心不齊,沒有人會相信我們的話,也沒有人會跟著我們走,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於是他北上攻打漢中,並且在前線廣施仁德,樹立威望,很快就有人願意歸附他。
進入益州之前劉備猶豫過,是不是不應該這麼做呢?畢竟自己之前的所作所為都是和曹操相反才有了今天的名聲和成就,如果現在只是為了一個地盤卻欺負自家兄弟,好像不是很好,有違君子的做法。但是謀士卻告訴他,我們是為了大業,所以才不得已要他的地盤。我們又不是要他的命,益州攻下之後,我們可以給他更妥善的安排嘛。劉備這才同意了。和孫吳、益州的做法比起來,劉備的做法既保持了君子品格,還做到了仁義待人。所以千萬別打壞主意,做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