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琴簧汗舞
-
2 # 狂喜淡墨a
文人風骨
節操高,品味雅,也乃文人追求的風骨。氣節雖未萬千,而在大是大非面前,依然選擇真道理。不去阿諛逢迎。
一如魯迅的文章,雖有嬉笑怒罵,皆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愛憎分明。
而今文章皆有走向市場經濟,給錢就有可能成為昧著良心寫文。充當吹鼓手。這就是標準的失去了自己的風骨,為三鬥米而折腰。
李白有氣節,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都是文人的風骨。
自古文人窮困潦倒,蘇軾就是一例,雖是貧窮潦倒,而寫的詩詞文章彪炳千古。
杜甫,雖然窮困潦倒,依然具憂國憂民,關心: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之感嘆。
最有氣節的還是屈原,《離騷》,道盡了愛國情懷。
-
3 # 真相很簡單
文人?
誰是文人?
簡而言之,他們是華人在人類發展中認識到的,人類社會從黑暗走向光明所必須的群體,人類希望的文明之火就靠他們守候。
所以,中國古代提到文人,提到文化,就會充滿敬畏。一個目不識丁的土匪,對於文人都會客客氣氣,而那些皇帝,就是最嚴苛的文字獄,都會給文人一線空間。
而為了自身的使命——文人知道自己的生命不是自己的,所以,需要犧牲的時候毫不猶豫。人生自古誰無死……為什麼?就因為他們是文人。
所謂風骨,風是風格,也是對社會風尚的引領。骨,就是脊樑,是支撐,有支撐自己的信念,也是整個社會的脊樑。
-
4 # 江湖夜雨92
文人風骨,指讀書人有志氣,有骨氣,有氣節,凡是我認為符合道義的,我就堅持去做,不管外部環境多麼惡劣,我也不會屈服。孟子曾經闡述過這種文人風骨,也就是大丈夫氣概。
什麼是大丈夫氣概呢?孟子認為: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裡的大丈夫思想包括三層內涵。
第一層是核心素養,住進天下最廣大的房子裡,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走在天下最寬闊的大路上。這裡是比喻的說法,分別喻指守仁德,講禮法,做事要合乎道義。守仁德,就是要有人文情懷,要有對人類不可遏制的同情。講禮法,就相當於現在的遵守法律法規。再說說做事要合乎道義。孔子也曾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做事合乎道義,道路才能越走越寬。所以說,孟子很厲害,他用一句,行天下之大道,就涵蓋了做人做事的終極智慧,一定要合乎道義。你看,長生假疫苗案,康美中醫藥公司報假賬,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終害了自己。
第二層是補充,如果你實現了自己的志向,那就帶著百姓一同前行,過安定,快樂的生活。如果你不能實現,那就要堅守自己的大道。正如孟子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第三層講的是特殊情況,富貴不能使我迷惑,貧賤不能使我動搖,威武不能使我屈服。後來歷代都有這種凜然有風骨的志士。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去留肝膽兩崑崙,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到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釗,都詮釋了什麼叫文人的凜凜風骨。這也正是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文脈沒有斷絕的原因。
-
5 # 紅塵彌勒
大凡一個文人,我說的是真正的文人,一定是一個具有風骨的人。
這裡的風骨,一方面是說這個人具有一部文人墨客普遍具備的文學養量,富於才情,著書立說,以文折眾;另一方面是說這個人本身具備了正直文士的骨氣,不趣顏不諂媚,不投其所好,不奴顏婢膝,幹得堂堂皇皇,行得端端正正。
當然這是真正的文士才具備的骨氣。
也不排除一些忝佔高位的文人騷客一副尖酸刻薄的嘴臉,對上司、對高位低眉順眼、盡皆稱是,對下屬對同儕卻踩高拉低,極力排擠,一事無成,壞事做絕,頂風臭十里,罵名千載。比如沈銓期、宋之問之流。
而更多的正直的文人,還是會抱守初心,不改己志,將正直和良心放在合理的位置,不做泯滅良知、草菅人命的壞事,儘可能獨善其身,潔身自好,不與魑魅魍魎同流合汙,已然是上上人選。
更有那極少數的貞烈之士,鐵骨錚錚,正氣凜凜,誓死不與腌臢小人沆瀣一氣,敢於直視艱難困苦,敢於面對帶血的刺刀,真正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是一個真正的勇士,也是時代的嬌子,文化的棟樑。
我欽佩那些錚錚鐵骨的硬漢,也希望自己能有機會和他們一起站成鐵壁銅牆,一起阻擋和遏制來自陰險狡詐、波詭雲譎的伎倆,讓文學的天空始終Sunny燦爛,讓文學的初心始終抱持如一,讓人文的空間始終澄明凝練。
我也願意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更希望有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攜手並肩,勇往直前。
-
6 # 亦有所思
世界上最沒風骨的群體就是文人!
江湖前輩早有鄭重宣告:“負心總是讀書人”,中華民族三千年來,外亂大多因為武將,但內鬥永遠是文人。
歷史書中的風骨文人永遠是少數,而正因為其數量稀少,所以必須要成為榜樣。
尤其在君主眼裡,天下的文人以偽君子居多。齊王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在魯國略施美人計,逼走了孔子。伍子胥也發現了這一事實,不過卻是以全家的性命為代價。
戰國時期,猛將如雲,可是隨便找出一個奔向別國的猛將,十有八九是因為被人陷害或誤解,而這種誤解的背後,我們都會發現某些人的影子。
可是文人呢?隨便找一個離開故國的文人,有許多隻是為了實現抱負,或者推廣自己的學說,他們對祖國沒有責任心,也談不上歸屬感。後世人稱他們為縱橫家。
秦始皇也發現了這個事實,於是在李斯和尉繚的建議下,一方面派大軍壓境保持軍事高壓,另一方面拿出大量金銀美女,賄賂六國的高官,而這個高官基本上都是文臣。
漢朝也不例外,隨便找一個讀書人,要麼是高高地張良,陳平,蕭何,可是這三個人都不以風骨著名,然後文帝的賈誼,景帝的晁錯,還有武帝的那些大臣,同樣不是錚錚鐵骨,因為皇帝也不是。漢末更是如此,三國時期那些頂級謀士,哪怕是被後世人稱讚的諸葛孔明,之所以投靠劉備,不是因為劉備最好,而是因為劉備是唯一。
明朝文人據說很硬氣,可是這種硬氣的本意卻值得深思。因為後期每個人都知道皇帝中會打他們板子,卻不一定會要他們的命,卻可以成就自己的名。這個風險是值得冒的!
歷史上我們所看到聽到的文人風骨,有80%都是不底頭而已,可風骨不是不低頭,風骨不是寫詩罵權貴,風骨是寧死不屈!
風骨,是知道自己有死亡的可能!
如果中國古代文人的總數是100名,試問有風骨者幾人?君子者幾人?聖人者幾人?
這麼低的機率,怎麼能算有風骨?
再說,寫文章表達風骨,誰不會?
-
7 # 東山減肥哥
淺談一二
我心目的文人風骨,那必須有風還有骨。
清風徐來,風輕雲淡,春風送暖,狂風暴雨,秋風蕭瑟,北風捲地,即使所有的風也無法代表文人的所有風情。文人的風是呼吸,是吟誦,是高歌,是悲鳴,是隨風起舞,是風月無邊。
而骨頭是要守的,是梅花的傲雪殘枝,是嶙峋的竹節,是巍峨的青山,是雄渾的大地,是永遠的春夏秋冬,是不死的天地歲月。
文人沒有風骨,就是刀筆吏,就是記賬先生,就是一個工具。文人有了風骨,妙筆才可以生花,天馬才可以行空,天地萬物才可以色彩斑斕生機勃勃,這世上所有的精靈才可以歡歌起舞變幻無窮……
-
8 # 釀酒麴
首先說一下我對“風骨”的理解:
“風”是自然界空氣流動的現象,春風起而萬物復甦,風吹而草動,所以,“風”是力量的象徵。引申到文學上就有“春風得意”、“仙風道骨”、“高風亮節”等等,這裡的“風”也是一種力量,是在一個人身上散發出來的具有感染力的品格,如高山仰止,令人如沐春風。“骨”是人與動物身上的骨骼,具有一種支撐的作用,無骨則不能站立。引申為一種堅韌不拔、寧折不彎的品質,如王安石的詠竹詩中說:“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人愛竹,因為竹生而有骨有節,挺立剛強。
所以,“文人風骨”就是文人身上具有的堅韌、不屈的品格,他們有崇高的理想,有堅定的信念,有百折不撓的勇氣,有敢於獻身的精神,當他們這些品格以文學的形式流傳下來時,就會感染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後人。
唐朝初期,當格律詩從南朝延續而來並逐步走向成熟時,文壇上詩人醉心於格律詩的創作,過於重視辭藻、聲律,而忽略了詩歌內容。到了陳子昂提出復古改革,提倡詩歌創作應該“復歸風雅”,學習“建安風骨”。
建安風骨是建安時代文人與文學創作特徵的高度概括。這裡有文人對建功立業的追求,對人生短暫的嘆息,也有壯志難酬的悲鳴。
一、激昂的政治熱情
東漢末年是一個動湯不安的時代,也是一個亂世出英雄的時代,這時期的文人雖然飽經顛沛流離之苦,但也飽含激昂的政治理想,渴望建功立業、揚名千古,所以在他們的詩歌中有慷慨激揚、梗概多氣的特點。如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植的《白馬篇》: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二、人生苦短的感慨
戰亂的時代是生靈塗炭的時代,人多短壽,或死於戰爭,或死於權謀,或死於疾病。而文人的心尤其敏感,況且人生理想尚未實現,所以建安時代文人常在詩歌中表達自己對歲月侷促的感嘆,如徐幹《室思》:人生一世間,忽若暮春草。時不可再得,何為自愁惱?也有英雄暮年猶有壯志的豪情,如曹操的《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三、壯志難酬的悲鳴
建安時代是一個不幸的時代,社會動盪,世風敗壞,儘管建安詩人有滿懷的理想,有直面苦難的勇氣,但人生的短暫,生命的脆弱,世事的易變,也使得他們常常感受到滿腔志意難以實現的痛苦和焦灼。如徐幹在《室思》裡說:輾轉不能寐,長夜何綿綿。躡履起出戶,仰觀三星連。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湧泉。
生處亂世而滿懷理想,有人生短暫和壯志難酬的悲嘆,但仍然積極進取、努力追求,這就是建安文人的“風骨”,這種“風骨”影響了世世代代的文人墨客。
除了建安風骨,歷代具有“風骨”的文人不勝列舉,如屈原之忠君愛國,為理想雖九死猶未悔;陶淵明之真淳質樸,結廬人境而能心遠地自偏;杜甫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蘇東坡之樂觀豁達,從容淡然,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
9 # 趙福
【文人風骨-文人之人格】
古人描述文人之風格一.《哭微之二首》
八月涼風吹白幕,寢門廊下哭微之。
妻孥朋友來相吊,唯道皇天無所知。
文章卓犖生無敵,風骨英靈歿有神。
哭送咸陽北原上,可能隨例作灰塵。
二.《虞美人-超然堂上閒賓主》
超然堂上閒賓主。不受人間暑。冰盤圍坐此州無。卻有一瓶和露、玉芙蕖。亭亭風骨涼生牖。消盡尊中酒。酒闌明月轉城西。照見紗巾藜杖、帶香歸。
文人之風格,深藏在詩詞中中國文人敢捨生就義,而且死不旋踵;且能苟且忍辱,成千古文章,這是屬於他們的矜持與自重,是他們一身之風骨,更是千百年後仍能為人稱是之高尚之品德。如:曹操之《龜雖壽》、陶淵明之《飲酒-其五》、柳永之《鶴沖天》等。
-
10 # 聞覺
缺少風骨便不成文人
風骨是文人賴以立世資本,沒有風骨就沒有脊樑,也就沒有真正的文人。那麼,什麼是風骨?
一、風骨就是直陳已見的勇氣。作為文人,如果缺少說真話、道實情的勇氣,就只能看風使舵,人云亦云,就不可能創作出有益於世的作品,也不可能以作品立世。
二、風骨就是肩負正義的責任感。文人肩上擔負著經國濟世的責任,如果一味以我為中心,麻木於眾生苦樂,這樣的識字者,不可能分清良莠正誤,也不會有心為真理和正義而抗爭與吶喊,這實在難以稱為文人。
三丶風骨就是勇於犧牲的情懷。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寫文章是騙不了人的。文人也不乏說假者,但即便刻意作假,也不可能一直騙人而不被識破,正所謂你可以騙人一時,但決不可能騙人一世。沒有為真理和大眾利益而犧牲個人名利的勇氣,絕對成不了令人敬佩的文人。
總之,文人不是以勢壓人的政客,他賴以立世的是文章而非權勢,文人不是唯利是圖的奸商,他賴以生存的是誠實的腦力勞動,而不是投機取巧的奸詐之舉。文人是具有較大格局的揚善祛惡的戰士,而不是隻圖蠅頭小利和蝸角虛名的碌碌之輩。正因如此,風骨對於文人才不可或缺。
回覆列表
謝雲夢澤邀答!
文人風骨在,
不為米折腰。
執念多誤事,
灑淚賦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