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顏麗明844

    兒不嫌母醜,心高氣傲的探春討厭的是自己庶出的身份,由此她討厭給她帶來如此身份的親生母親。

    趙姨娘不討喜,為人小氣狹隘不尊愚昧無知。但這都不是精明能幹潑辣玫瑰探春不喜她的理由。相反平日裡她多有維護袒護趙姨娘的行為。探春與趙姨娘的關係並非一言可以說得清。比如寶黛在一起聊天,趙姨娘進來問候——“黛玉便知趙姨娘是自探春處來,順便的人情”。當時,正值冬日,而趙姨娘依然常去大觀園中看望探春,連黛玉這等不愛問俗事之人都明白,園中其他人自然更是皆知。

    雖然探春一直在強調她是賈家的三小姐,是主子,與趙姨娘沒有關係。不是她心狠,而是庶出的身份實在太尷尬“半主半奴”。偏偏她的一切前程命運都握在小妾們的死對頭——當家嫡母王夫人手裡。王夫人這個人愛念佛,可心性冷硬狠毒。想在她手裡面平平安安的長大,嫁個好人,為自己博一份體面有多難?

    生存哪有什麼容易的事,有個只會拖後腿的親媽,有個頑劣不懂事暴躁弟弟,萬事不管的親爹,加上特別優秀的姐姐妹妹,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自己命運的是個不好說話的嫡母。她能怎麼辦呢?還不允許自己對親媽又愛又恨,有些情緒嗎?

  • 2 # 畢筱柒

    在《紅樓夢》比較有意思的人物關係,探春和其生母肯定是算得上一個的。因為大家都不難看出來探春和自己的親生母親是有隔閡的,甚至好像有點互不待見。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探春不喜歡自己的母親的?首先可以注意下探春的判詞。“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在《紅樓夢》中有一點很像他的爸爸賈政。正直又有家族的責任感,志向高遠。

    第五十五回的時候,探春說了一句話:“我但凡我是個男人,可以出的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必有我一番道理。”

    在這句上體現尤為明顯,探春內心是希望自己能像個男兒一樣有一番作為的。另他又有極其強的家族責任感。看著自己家族沒落的時候,自己抄自己家的時候,她的表現又和其他姊妹大不相同:

    第七十四回,抄家抄到探春院內時,命眾丫鬟秉燭開門而待。命丫頭們把箱櫃一齊開啟,將鏡奩,妝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齊開啟,請鳳姐去抄閱。鳳姐陪笑道:“我不過是奉太太的命來,妹妹別錯怪我,何必生氣。”因命丫鬟們快快關上。平兒豐兒等忙著替待書等關的關,收的收。探春道:“我的東西倒許你們搜閱,要想搜我的丫頭,這卻不能。我原比眾人歹毒,凡丫頭所有的東西我都知道,都在我這裡間收著, 一針一線他們也沒的收藏,要搜所以只來搜我,你們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說我違背了太太, 該怎麼處治,我去自領。你們別忙,自然連你們抄的日子有呢!你們今日早起不曾議論甄家,自己家裡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們也漸漸的來了。可知這樣大族人家, 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在七十四回,這一場是我最喜歡也讀完頗覺意猶未盡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察言觀色,還去搜查,被探春一巴掌下去,說的那一段話看得人大快人心。探春身上的那種“任性”她與其他姊妹性格的大不相同,也使得她受人尊重。探春就是這樣一個胸懷報復,不怕事,愛憎分明正義的人。小說裡在描寫探春房間時用“素喜闊朗”,其實本人也是如此,她的性格也可以用“敞亮”來形容。

    那麼探春的身生母親身上卻看不到這樣的特質,我們大多在趙姨娘身上看到的是狹隘、嫉妒、愚昧的這麼一個女性形象。所以探春對自己的生母從來沒有親切的稱呼或在明面上有關心或者關照。探春對趙姨娘大多是恨鐵不成鋼,怒其不爭。因為在臺面上趙姨娘總是做一些有失體統之事,而對於探春來說,她是容忍不了這種有失秩序的事情發生,再者說趙姨娘自身所做的事情在當時的社會體系下也是不恰當的。所以綜合她們這兩個女性自身素質和性格來說,是難以“和平共處”的。

  • 3 # 易烊千璽紅海猖狂

    討厭是很正常的,在那樣一個光鮮亮麗、名門淑女雲集的地方,要強的探春她只會想要更好,萬不會把自己滑落下去,而趙姨娘給人的形象則是與大觀園格格不入甚至是代表著不堪,對於探春來說是她的汙點,是她想極力擺脫的事情。

    在那樣一個封建社會,等級制度森嚴,無論趙姨娘生了多麼出色的兒女,姨娘就是小妾說白了就是奴才,而探春則是千金是主子,探春不可能明面與趙姨娘親近,身份在那兒擺著那。

    再者,趙姨娘也是自己不爭氣,無才無德,還到處惹是生非,讓眾人從主子到奴才沒有不討厭的,探春當然也不例外,不僅如此還蠢的給探春找麻煩,時時刻刻用自己親生的來諷刺探春,在探春最注重的身份上不斷給她以提醒,無論探春多麼出色,有這樣的親孃是她的不堪,是她難以啟齒的弱點,也是她一輩子也洗脫不掉的,她當然討厭趙姨娘。

  • 4 # 瀟紛紛

    個人覺得三姑娘賈探春,並沒有討厭自己的生母趙姨娘,她每每的說出狠心的話,也覺得是像趙姨娘這樣人,不說狠一點,她就不痛不癢,一點不思悔改。

    大家可看這處趙姨娘鬧事的場面。

    紅樓夢第五十五回——辱親女愚妾爭閒氣、欺幼主刁奴蓄險心

    ——剛吃茶,只見吳新登的媳婦進來回說:“趙姨娘的兄弟趙國基昨日死了。昨日回過太太,太太說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來。”說畢,便垂手旁侍,再不言語。

    這段話大有乾坤。

    吳新登先是昨天回過王夫人了。王夫人如果怕探春管家為難,想替她著想,自然就會說多給點錢,但是,她說她知道了,讓來找探春,這就有看庶女探春如何處理這事的意思。怎麼處理,絕對有奴才狗顛兒似的去告訴王夫人。

    接著看下文——彼時來歸話者不少,都打聽她二人辦事如何:若辦的妥當,大家則按個畏懼之心,若少有嫌疑不當之處,不但不畏伏,出二門還要編出許多笑話來取笑。

    然後,趙姨娘事就鬧出來了。

    李紈老好人一個,說襲人媽死了,賞了四十兩,趙國基死了也給四十兩吧。

    探春是要以身作則的,襲人馬上王夫人給的特例,便不答應。

    原文——忽見趙姨娘進來,李紈探春忙讓坐,趙姨娘開口炒說道:“這屋裡的人都踩下我的頭去還罷了。姑娘你也想一想,該替我出氣才是。”一面說,一面眼淚鼻涕哭起來。

    探春忙道:“姨娘這話說誰?我竟不解。誰踩姨娘的頭?說出來我替姨娘出氣。”

    趙姨娘道:“姑娘先踩我,告訴誰去。”探春聽說,忙站起來,說道:“我並不敢。”李紈也站起來勸。

    可憐賈探春對趙姨娘,十分的敬重了,絲毫沒有在趙姨娘跟前拿出小姐主子的架子來。趙姨娘來鬧事,絮絮叨叨說襲人如何如何,得四十兩。

    弄得賈探春下不來臺不說,她這是公然叫她徇私,王夫人那邊肯定過不去,她也丟臉。於是才說出了另她形象詬病的話來。

    “……太太滿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幾次寒心……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務,還沒有做出一件好事,姨娘倒先來作踐我……”

    接下來趙姨娘一口一個:“你只顧討太太疼”“你舅舅死了,你多給二三十兩銀子,難道太太不依你?”“明兒等你出了閣,我還想你額外照顧趙家呢。”……

    越說越難聽。賈探春也哭的臉白氣喘。

    說出狠話來:“誰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檢點,哪裡又跑出一個舅舅來,我煩素習按理尊敬,越發敬出這些親戚來了。”

    賈探春說的明白,平時都是尊敬的,結果趙姨娘等越發上臉拿大了,賈家幾輩子家生子,跟正經姑娘攀上親了。

    她如果認了趙國基做舅舅,王夫人顏面哪裡放?再說有舅舅了,不得有舅媽表姐弟外婆各種,問起來,這個賈母那邊掃院子的,那個後門上夜的,再那個林姑娘院裡端茶的等等。親戚可真多,她哪裡還是小姐,她也該去廚房洗個菜才是他們這些人的親戚?

    這裡也是她急忙表明立場,說了王子騰才是舅舅的話來!

    其實趙姨娘糊塗是糊塗,除了鬧出了這些難堪,平時也是走動的。書裡一次寫到寶黛二人說燕窩的事,趙姨娘來了。

    原文有證,趙姨娘走了來瞧黛玉,問姑娘這兩日好了。黛玉知她從探春處來,從門前過,順路的人情。黛玉忙陪笑讓座:“難得姨娘想著,怪冷的,親身走來。”又忙命倒茶。

    清高如林黛玉,也是禮遇趙姨娘的,一開始鬧起來時候,李紈也十分客氣勸解,趙姨娘在賈家,其實日子不錯。

    後抄檢大觀園,探春秋爽齋先一步得到訊息,門戶大開,燈火通明,嚴陣以待,個人就覺得是趙姨娘通的訊息。

    書裡明確有寫,趙姨娘原是好察聽這些事的,且素日又與管事的女人們板厚互相聯絡,好做收尾。

    所以說,其實賈探春和生母趙姨娘的關係,沒我們想的那樣糟,她也並不討厭趙姨娘。

  • 5 # 使用者69152465481

    說探春討厭自己的生母趙姨娘,也是不確切的。正因為探春是趙姨娘所生,而趙姨娘在賈府是半主半奴的地位,且她自身又著三不著倆地遭人嫌,探春為了顯示自己的主子地位,就特別要和趙姨娘劃請界限。這是封建宗法制度造成的扭曲現象,不是她二人所能扭轉的。人們常說在封建社會,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實際上是一夫多妾制。一個男人可以有多個女人,但其中只能有一個是正妻,其他的都是妾。有的連妾也算不上,如賈璉跟前的平兒,就是通房大丫頭,地位比妾還低。賈政的正室當然是王夫人。一般官宦人家正式聯姻,多半是政治婚姻。王夫人就是金陵四大家族,九省都統制王子騰的妹妹。孃家有錢有勢,在婆家肯定吃得開。賈政的兩個妾是周姨娘和趙姨娘。她們出身低微,要麼是丫環升遷,要麼是賈政花錢買來的。她們雖有半個主子的身份,但在真正的主子跟前仍然是奴才。你看書中描寫的很清楚,王夫人來了,他們得掀門簾。王夫人坐下,她們得端茶送水的伺候著。特別不平等的是,不管正室生沒生孩子,所有的妾生的孩子都得算作正室的孩子。妾是半主半奴,但她們生的孩子卻全是主子身份。正因為探春是姨娘所生,她為了顯示自己的主子身份,更要與趙姨娘拉開距離。當然書中也描述了趙姨娘的許多可嫌之處。如果用現在的觀點來衡量,也可以看成是一種不平的抗爭。這種抗爭,更使探春處於尷尬的地位。她也只能站在主子的地位上對趙姨娘進行打壓。對探春來說是無可奈何,對趙姨娘來說肯定憤憤不平。所以形成兩人之間的特別扭曲的關係。

  • 6 # 一起聊世界

    探春所做一切都是想得到王夫人的認可和信任,她可能覺得自己是妾生之女,有點恥辱感覺,所以想劃清與生母的界線,靠近王夫人,為自己正名,提高自已在府上地位!

    再加上她個性使然,想出風頭,想得到府上人尊重,所以處處不給生母留情面,以體現自己是公平公正,鐵面無私處事的!

    但無論如何,趙姨娘也是自已親生母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在討好,靠近王夫人同時,也應該孝敬生母。這樣對侍生母,反而會讓人覺得她是不好相處之人!

  • 7 # 淺淺水可

    探春有嫡庶的等級觀念,她一直看不起她的母親趙姨娘。

    再加上趙姨娘情商不高,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能不顧身份,不思自尊,能在大庭廣眾之下,鬧得雞打蛋飛。

    在教育賈環方面顯得很愚笨,不會引導孩子做個正直良善的人,帶著怨氣去教育賈環,把賈環培養成了一個雙商低下的自私自利的小人。

    在處理與賈寶玉的關係時,時常帶著嫉妒,生出一種怨氣和怒氣,她竟然能借助馬道婆的手,去陷害善良多情的寶玉,從這點上看,她有失長輩的良善。

    探春討厭她為老不尊,討厭她目光短淺,討厭她貪便宜失自尊的作派。

  • 8 # 半瓣花上閱乾坤

    在《紅樓夢》裡,賈探春絕對不是一個可以忽視的存在。儘管她是不受待見的妾室之女,卻“才自精明志自高”,更兼“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使人見之忘俗。

    本來,“俊眼修眉、顧盼神飛”都是可以從神態中看出來的。可“文彩精華”,究竟是指文章之彩,還是絢爛色彩之彩?既然初見,理論上該是從外在看出,也許是說探春的整體打扮給人一種華美、絢麗的感覺。但是,從“見之忘俗”來說,卻又似乎從整體上看更側重於精神方面給人的感覺。總之,即使從最不喜俗的瀟湘妃子眼中看去,這個姑娘依舊不一般。

    探春

    當然,就算從文章之“文彩”上來說,探春亦毫無疑問地高出三春。當寶玉上趕著為黛玉起名為“顰顰”的時候,探春卻笑著說:“只怕又是你的杜撰。”可見只有她最關心文學。骨子裡的雅趣,很自然就透過話語透露出來。所以後面就有了提議“結社”這一雅事。

    詩社活動

    趙姨娘和王夫人是死對頭,而她卻偏偏和寶玉關係比親兄弟還親。想來並不是因為賈寶玉是嫡出,而是因為她和寶玉有著共同的愛好,也更欣賞寶玉的人品性格。她悄悄地把自己攢下來的錢給賈寶玉,央他出去的時候帶一些字畫和輕巧玩意兒。

    寶玉說你給小廝五百錢,保證給你拉一車回來。她說,小廝們知道什麼,你只撿那“樸而不俗、直而不拙”者,多多替我帶了來。甚至以自己的精緻女工作為酬謝,答應替寶玉做一雙鞋子。

    賈寶玉

    也正因如此,她引起了親生母親趙姨娘的不滿:“正經兄弟,鞋搭拉襪搭拉的沒人看的見,且作這些東西!”在趙姨娘的眼中,寶玉並不是她的正經兄弟,她應該分清內外,而不應該耗費功夫給寶玉做鞋。

    可是探春不這麼看,她也很生氣,她本就不是該做鞋子的人,即使做鞋子也是憑自己高興,愛給誰給誰,隨的是自己的心。在她眼裡,“親不親”不在血緣,而在心。

    探春

    探春為什麼不聽從趙姨娘?僅僅因為趙姨娘是個妾嗎?其實並不是。或者說,不僅僅是。

    “做鞋”事件中她反駁寶玉:“連你也糊塗了!他那想頭自然是有的,不過是那陰微鄙賤的見識。他只管這麼想,我只管認得老爺、太太兩個人,別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姊妹弟兄跟前,誰和我好,我就和誰好,什麼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論理我不該說他,但忒昏憒的不象了!......”

    趙姨娘

    她用了“陰微鄙賤”四個字,道盡趙姨娘的人品性格,那種小家子氣的侷促感撲面而來,後面也就不難理解趙姨娘為什麼會僱馬道婆來陷害鳳姐和寶玉,以及賈環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害寶玉了。

    從性格上來說,探春就像她佈置的屋子一樣——“素喜闊朗”。她做人的原則也是——誰和我好,我就和誰好,什麼偏的庶的,我也不管。

    賈探春

    前者可以說貫徹的很徹底,誰和我好,我就和誰好。寶哥哥和我好,我就和寶哥哥好。但是,她心中真的沒有“偏的庶的”之別嗎?

    當然不是。

    當王夫人因賈赦要娶鴛鴦一事無端受到賈母責備的時候,是她挺身而出:“這事與太太什麼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裡的人,小嬸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透過這件事,王夫人能不對她感恩戴德?這也給後來王夫人派她和李紈一起理家埋下了伏筆。

    探春

    本來,探春是個年輕小姐,那幫奴才自然一開始不把她放在眼裡。要不是探春精細,指出吳新登家的問題來,換了迎春,早被奴才治下去了。

    可最難纏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親媽——趙姨娘。趙姨娘嫌她不念親情:“我這屋裡熬油似的熬了這麼大年紀,又有你和你兄弟,這會子連襲人都不如了,我還有什麼臉?連你也沒臉面,別說我了!”

    趙姨娘

    而她也搬出禮法針鋒相對:“這是祖宗手裡舊規矩,人人都依著,偏我改了不成?......太太滿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幾次寒心。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兒家,一句多話也沒有我亂說的。太太滿心裡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務,還沒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來作踐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為難不叫我管,那才正經沒臉,連姨娘也真沒臉!”

    探春

    由此可見,探春也是個非常講禮法的人。封建制度下的嫡庶之別,她分得很清楚。她希望她的母親能夠識時務地配合她,在王夫人的信任下行事。而她的母親趙姨娘顯然不這麼想,在賈政這裡,趙姨娘得到的愛並不比王夫人少,所以,她想要更多。

    王夫人和趙姨娘

    於探春而言,嫡庶之分就是心中永遠難以拔掉的一顆刺,時時刻刻發作,讓她難忘。而趙姨娘的一次次無理取鬧,不過是加深了這種隱痛,讓她更加想遠離這個家。但在趙姨娘看來,她是她的,不應該向著外人,舅舅死了都不肯多給一分錢,所以她是白眼狼。

    賈探春

    可她內心壓根兒就不願意承認這個舅舅:“誰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檢點,那裡又跑出一個舅舅來?我倒素習按理尊敬,越發敬出這些親戚來了。既這麼說,環兒出去為什麼趙國基又站起來,又跟他上學?為什麼不拿出舅舅的款來?何苦來,誰不知道我是姨娘養的,必要過兩三個月尋出由頭來,徹底來翻騰一陣,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誰給誰沒臉?”

    這樣的話,雖然看似有理,卻很難解決她的錐心之痛。血緣關係,永遠是解不開的結。她可以不認趙國基,卻不能不認趙姨娘。這個理,是倫理之理,卻不是法理之理。這二者孰輕孰重?自古以來都是個問題。

    賈探春

  • 9 # 少讀紅樓

    《紅樓夢》中探春無疑是非常出色的,是三春中最出類拔萃的,不僅才華僅次於黛玉寶釵,理家的幾回更是體現了探春的精明能幹,可以說絲毫不輸鳳姐,但就這樣一個優秀的女子,對待親生母親趙姨娘的態度卻有些令人意外。

    從原文可知,探春在很多或大或小的場合中都明確表達了對趙姨娘的不滿甚至反感,比如理家一回,比如與寶玉私聊一回……不少人認為探春為了自己的體面,與生母劃清界限太無情,甚至是她一生的汙點。

    那麼,探春為什麼會如此疏遠甚至討厭自己的親生母親呢?

    一、殘酷的嫡庶尊卑制度,趙姨娘只是庶母

    趙姨娘雖說是賈政的妾室,但實際也只是“半個主子”,甚至仍然跟奴才沒有本質的區別,所以王熙鳳才會在趙姨娘訓斥賈環的時候,才會說“他現是主子,橫豎有教導他的人,與你什麼想幹”。

    趙姨娘半奴半主的的尷尬身份,決定了她很難收到他人尊重,尤其是得到敏感要強的探春的尊重。按照規矩,即便她是探春生母,也只能接受“姨娘”的稱呼,而王夫人這個主母才是所有子女的“嫡母”。

    姨娘的孩子不僅要認主母為母親,更要認主母的所有親戚為親戚。所以,趙姨娘對探春說趙國基是她舅舅的時候,探春脫口而出“誰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檢點,哪裡又跑出了一個舅舅來”。

    就連芳官都敢罵趙姨娘“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幾”……可見趙姨娘其實是沒有權利管教自己親生的兒女的,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探春也只能把王夫人認作母親,而趙姨娘這個生母只能是庶母,這也是別無選擇的事。

    二、趙姨娘為人愚蠢,讓人避之不及

    其實賈府上下除了賈政之外,沒有人不討厭趙姨娘的,因為趙姨娘做了許多讓人很瞧不起的事,愚蠢至極,且心腸歹毒。

    探春理家之時,她可以不顧探春的立場和感受,指責探春不關照她,進而逼迫探春不按照祖宗規矩辦事;她可以不顧自己的姨娘身份,和一群小戲子們打架,更是掃了探春的顏面;最可恨的是賈寶玉和鳳姐被害一回,正是趙姨娘買通馬道婆在寶玉和鳳姐枕頭下放了針扎的紙人兒,害得他們差點送了命……

    可以說,趙姨娘不僅不識大體,更是一個已經被仇恨吞噬了的人,而賈環正是受了她的影響,也漸漸變成了一個心腸狠毒的角色,不僅差點燙傷寶玉的眼睛,更是向賈政誣告寶玉,導致寶玉被打了個半死。這樣一個母親,又有誰敢和她過分親近呢?

    三、為了自己將來,探春只能靠近王夫人

    探春是個有大志向的人,她曾說過“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由此可見探春是個胸懷大志的人,她不甘平凡。

    可惜她身為女兒身,所以即便只是為了自己將來的命運,她也不可能一直與趙姨娘為伍,她要找到能施展自己才學抱負的機會和舞臺,所以她會更傾向於站在主母王夫人一邊。

    她表示“我只管認得老爺、太太兩個人,別人我一概不管。”“什麼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探春這麼說,卻正暴露了她內心對於嫡庶的敏感,她努力地靠近王夫人,正是為了擺脫趙姨娘帶給她的庶出的陰影。

    她的付出也獲得了一定的回報,鳳姐臥病之時,王夫人不僅讓李紈暫代,也讓探春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連鳳姐都認為王夫人其實心裡是很疼探春的,只是因為趙姨娘的因素所以才不方便表現出來。反觀趙姨娘卻只會在很多公眾場合叫探春難堪,表面上是想讓探春認她這個母親,本質上只不過是為了自己的那點蠅頭小利罷了。

    實際上探春在私下也是很照顧生母趙姨娘的,薛姨媽就是知道趙姨娘和賈環經常去叨擾,所以也不方便拜訪探春;連黛玉都知道趙姨娘來問候她是因為剛從探春那裡出來,順路的人情罷了。

    只可惜,趙姨娘早已被她自己那“陰微鄙賤”的見識衝昏了頭腦,只看得到自己的那點委屈,哪裡能感受得到探春的無奈和心酸呢?甚至世人也多認為探春疏遠生母太冷酷,還有人認為這是探春一生洗不掉的汙點,但原生家庭帶給這個女孩的痛,生母一而再再而三對親女的折辱,又有幾人能感同身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沒有聽過特別尷尬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