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D9122

    溼氣這個詞,被越來越多的人提起,那是因為體內有溼氣的人太多了,我身邊有好多人都中槍,用了好多辦法,但是依舊反反覆覆無法根治,你是否就是其中的一個,今天我就為你揭開溼氣的神秘面紗。

    看不見摸不著的溼氣是什麼呢?

    溼氣重是指溼為重濁有質之邪,屬陰,溼邪致病,常出現以沉重感為特徵的臨床表現。如頭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等。溼邪外襲肌表,困遏清陽,清陽不升,則頭重如裹。溼邪阻滯關節,陽氣不得布達,則可見肌膚不仁,關節疼痛重著。溼熱雖有外溼、內溼之分,但其為病則相互影響,為內外合邪。

    溼氣是怎麼來的呢?

    一個是因為外在的環境,也就是溼邪進入到了身體。

    比如長期呆在溼氣重的地方,比如淋了雨還不及時擦乾,比如晚上洗頭沒吹乾就睡覺,讓外界的溼氣進入到體內。溼氣進入身體後常常奔著脾胃去,導致脾的運化能力下降,而這又會容易導致體內生溼。

    另外一個就是飲食習慣差,導致脾運化能力下降而生溼。

    溼氣有哪些特點呢?

    1、笨重並且混濁

    溼氣依附在身體某些地方,和身邊的物體緊緊結合,難捨難離。物體溼的狀態時會比干燥的時候重很多,所以體內有溼氣的時候,我們往往覺得身體或頭部沉重;溼氣濁會導致身體氣血流通不暢,長期聚集身體又沒法整治它,導致有溼氣的地方髒亂差,滋生各種毒害。

    2、難纏粘人

    什麼東西被溼邪盯上,就好像被纏上了粘液,各種不爽,比如小便不暢,大便黏膩不爽等。此外它還很難去除,經常和你纏纏綿綿,病程較長,比如風溼病、溫溼病。

    3、阻遏氣機、損傷陽氣

    溼氣本質上屬於陰邪,靠著它黏膩難纏的勁頭,賴在臟腑經絡上不走,導致氣機升降無能,於是陽氣就沒法正常生髮了。所以一般被溼邪困住的人,陽氣都不太旺,會有臉色淡白,精力不濟的現象。

    體內溼氣太重有什麼特徵表現呢?

    首先可以觀察一下你的舌頭,這是看你是否溼氣過重的簡單方法,看看你的舌頭兩側是否殘留牙齒壓迫的痕跡,也就是俗稱的齒痕舌,這說明你體內的溼氣還是比較重的。

    其次,看看舌苔的顏色,如果是粉潤紅潤,那就是比較正常的,舌苔顏色過於發白發黃,且比較厚實的,體內溼氣都比較重。

    再次,看看你每天的大便狀態,注意觀察大便是否成型,是否黏膩在馬桶上多次沖洗不乾淨,是否每次大便都感覺便不乾淨,如果以上症狀都有,說明體內溼氣很嚴重。

    最後,看看自己每天的精神狀態,是否經常無精打采,怎麼睡都覺得不足夠,脾胃也很虛弱,如果具備以上幾點,可以100%確定你是個溼氣很重的人了。

    溼氣重不用怕,每天一杯茶輕鬆去溼氣!

    1、二花蜜茶

    做法:木棉花10克,槐花10克,蜂蜜適量。木棉花、槐花放入砂鍋,加清水800ml,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分鐘,去渣留汁,調入蜂蜜即成。

    功效:具有清熱祛溼,涼血止痢的功效。尤其適用於有痔瘡大便不暢或大便帶血的人群飲用。

    2、五花茶

    做法:金銀花、杭白菊、扁豆花、雞蛋花、木棉花各15克、鮮土茯苓、苡米50克。將上述材料洗淨後(鮮土茯苓宜斬成細塊狀),加入適量水,煎煮半小時即可飲用(根據口味可以加入適量冰糖調味)。

    功效:選用的均為清熱、解暑、利溼功效之花,使其功效不言而喻,再加入利溼、解毒、利關節的土茯苓,及健脾利水、清熱、舒筋的苡米,使得本茶利溼效果更強。

    3、辛涼飲

    做法:薏米30g、藿香3g、佩蘭3g、白豆蔻仁3g,因為薏米很難用沖泡的方法來提取有效成分,先要用熱水煎煮薏米半小時,然後用薏米湯來沖泡另外三種茶材即可。

    功效:這四種植物向來被認為是祛溼的上品,暑溼季節服用可以幫助脾胃化解體內的溼氣。同時,薏米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強脾胃抗溼的能力,避免溼氣再次侵犯。

    4、木棉砂仁飲

    做法:木棉花10克,春砂仁3克。上2味一同放入杯中,衝入沸水,加蓋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具有健脾祛溼的功效。適用於春夏季感受暑溼後出現腹脹、不思飲食、四肢困重的人群保健飲用。

    祛除溼氣的最佳方法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膏滋劑型是目前祛除溼氣最好吸收的劑型,它目的就是要以食物的自然本性對身體進行調理,而拒絕藥物的毒性。肖家流傳百年的——肖淑之夫陽清溼飲,含有薏苡仁、芡實、茯苓、赤小豆等二十四味藥材,網上就可以找到的,它採用的是古方膏滋的劑型,形如蜂蜜,沖水即可,口感甘醇,使用的時候膏滋走到身體哪裡,就會從哪裡吸收,所以祛溼的效果特別好,復發的情況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遏止。

    甄選上等食材,才能熬出上品的膏滋,才能夠得到膏滋“一拉成絲,滴水成珠”的效果。比湯藥濃稠,在人體停留的時間更長,不會隨尿液排出,從而對人體的滋養更持久;不含有雌激素。

    防止溼氣入侵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哪些事項?

    1、多做運動,慢性有氧運動,如游泳、瑜伽、慢跑、肌群訓練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每天運動後出出汗,是個很不錯的方式。

    2、注意攝入去溼氣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溫熱性質的蔬菜、水果,少吃冰涼寒性的食物。

    3、寒冷天氣要多穿衣服,多注意保暖。

  • 2 # 營養師春暉

    中醫把導致疾病的因素分為四類,外因、內因、病理產物、和其它病因。外因,就是中醫中的外感六淫,即風、寒、署、溼、燥、火。其中溼與脾的關係最為密切。這也就說明我們在祛溼的同時,必須調理脾胃,健脾,二者同時進行,才可以。

    有一句話這麼說的:“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也就說明了溼氣非常難去。溼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山打牛。

    人們常說的紅豆薏米粥可以祛溼,這裡說的紅豆為“赤小豆”,要注意別弄錯了。還需要堅持。建議人們在吃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健脾。

    溼氣的積累為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那麼祛除也是需要時間的,並不是吃一頓兩頓就能感覺那麼明顯。畢竟食物不屬於藥物調理,我們沒有醫生的配方,沒有藥物那麼明顯的作用,所以需要堅持長久才可以。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需要有好的作息、飲食習慣,避免傷身體更多。

    祛溼方法很多,比如:紅豆薏米粥、相關的茶飲、拔罐等等,相信很多人也都瞭解,重點是適合自己的,能夠讓自己堅持下去的才是最好、最適合自己的。

  • 3 # 男兒志在四方9857

    最好用的祛溼方法,就兩味藥,淫羊藿加菊花,淫羊藿的藥用價值很高可在百度收看,但有點上火,所以加幾朵菊花一起泡開水就可以那,淫羊藿一次就抓一小把泡開水喝一天,連喝幾天精神好幾倍,什麼溼氣都沒那。以前紅豆薏米吃半年,還當不了菊花淫羊藿泡開水喝三天。

  • 4 # 健康小達人963

    北京中醫醫院李國鋒教授

    現在已經進入春季,天氣冷暖多變,晝夜溫度相差十多度,有的地區春雨連綿,溼氣漸漸加重,正所謂“一場春雨一場溼”。

    在這樣的環境裡,人們會發現自己極易出現肌膚乾燥、身體重、關節痠疼、大便黏膩、渾身無力、精神疲憊等感覺。

    我們為什麼會有溼氣呢?

    溼氣也有內溼和外溼之分,下面簡單給大家做一個介紹。

    1、內溼為自內而生,每因先天脾胃不足,或它病致脾胃虧虛,或過食肥甘,或恣啖酒酪,一者脾氣虛弱則運化無力,二者脾荷過重而難以履職,這樣就使水溼無法盡排,留存體內。這一過程說明,內溼是絕對與相對脾虛的病理產物。

    內溼產生後,又因於臟腑的寒熱不同而呈現寒溼及溼熱兩種狀態,並常留居於中、下二焦,可散見於胃痛、洩痢、腹痛、脅痛、黃疸、臌脹、淋濁、帶下等病證中。

    受內環境的影響,內溼在形態上還可發生從無形到有形的改變,如凝而成痰,留而成飲,聚而成水。

    2、外溼為自外而來,多因於氣候潮溼,或居處陰涼,或淋雨涉水,或汗出沾衣,在溼氣瀰漫或浸漬的情況下,侵擾人體而發病。

    在這一過程中,溼邪致病要有一個前提條件,即存在著機體正氣的相對或絕對不足,且多呈現為複合狀態,即與其他邪氣相合致病,常見有風溼、寒溼、溼熱、暑溼、風寒溼、風溼熱等組合方式,臨床可導致感冒、洩痢、黃疸、痺證、溼溫等病證。

    而這幾種病理產物在其形成之初,都具有溼的一些基本特徵,如痰溼、水溼等,而一旦形成則又有各自的致病特點,如痰可隨氣機升降而無處不到,致病具有廣泛性與複雜性,可致咳嗽、哮病、喘證、胸痺、癇病、頭痛、眩暈、中風等;

    溼往往以陽虛為病理基礎,形成後常停留於胸肺、胸脅、胃腸等某一區域性,可致咳嗽、喘證、心悸、嘔吐等;水則常責之於肺、脾、腎功能失職,形成後常泛溢肌膚,甚或停於胸、腹,可致水腫、臌脹等。

    常按摩這4個祛溼穴位,溼氣一掃而光!

    中醫專家指出,按摩是一種很好的祛溼方法,每天按摩身體這4大祛溼穴位,長期堅持具有很好的祛溼效果。

    1、豐隆穴

    功效:通調脾胃氣機、祛溼化痰。

    2、足三里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調理脾胃、疏風化溼功能,還能補中益氣、扶正祛邪,有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

    3、中脘穴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適用於溼滯、胃脘飽脹、噯氣者。

    4、曲池穴

    功效:可洩大腸溼熱,用於肛門灼熱、大便黃爛、排不盡者,亦可治療溼疹等面板病症。

    快速祛溼療法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按摩穴位的治療方法僅僅用於緩解溼氣症狀,但並不能完全清除患者體內的溼氣,對於溼氣嚴重的患者而言,為避免溼氣引發其他更加嚴重的疾病,祛溼迫在眉睫,建議及時採用專業祛溼療法來治療溼氣。

    祖國對正統的傳統醫學是大力推廣的。無數的中醫瑰寶被授予各種各樣的認證稱號。比如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旦獲得這樣的稱號,就代表是國家和口碑的雙重保證,可以放心的去用來康復調理。對於溼氣來說,也有這樣的存在,比如《夫陽 清溼飲,肖淑之》是中原地區肖氏家族世代相傳的良方,距今已經有200餘年了,效果享譽全國。

    它含有薏苡仁、茯苓、赤小豆、雞內金、芡實等二十四味上等藥材,經過“三煎三榨”後再慢火熬製,最後以蜂蜜收膏製作而成,上等膏滋有“滴水成珠”的效果,膏方64倍濃縮且保留藥材精華,比普通茶飲更易吸收,食用方便,口感潤滑。

    很多溼氣患者服用兩三天就有明顯的效果,排便順暢,精神氣色也逐漸好轉,此膏滋已在國家食藥監局備案,對於國內的患者而言足不出戶就可以收到,但對於國外的患者來說,郵寄有些困難。

    祛除溼氣要注意以下4點

    1、穿衣應以透氣性好、棉製、淺色衣服為好。這樣,既可防止吸熱過多又可透氣防溼氣不散。

    2、生活中,不要淋雨,儘量避開潮溼的環境,避免外感溼邪,這樣可避免腳氣、溼疹、下肢潰瘍等病症的發生。

    3、注意飲食調養,以清淡為主,常吃具有清熱健脾利溼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蓮子、山藥等。忌食海腥魚類、羊狗肉、冷飲等。因為這些飲食易生溼、傷脾,而中醫認為脾是主管消化吸收和水液代謝的,所以,脾虛水液代謝異常,從而加重面板病。平時可多喝粥以調理脾胃,如綠豆粥,荷葉粥,赤小豆粥等,以方便體內溼熱的排洩。

    4、避免勞累過度,加班熬夜,以防因過勞而致免疫功能下降。

  • 5 # 獸醫新同學

    您好,作為一箇中醫資深愛好者,同時也是一個長期受脾胃問題困擾的女孩,想給大家分享我自己的經驗。溼氣重導致腹脹腹瀉,身體浮腫,月經不調等,很多朋友問:服了很多紅豆薏米還是不管用呢,其實去溼的訣竅是要把氣補上來,氣足了,身體自然有足夠的力量把溼氣排除去了。所以喝薏米紅豆粥水去溼時,加點黃芪補氣,則效果更佳。

    感覺一說起除溼氣,對應的就是紅豆薏米粥,可以其實很多人不知道,薏米其實性寒,特別是孕婦是絕對不可以碰的。但是我覺得像我們普通人,本身有些就脾胃虛寒,這個粥一喝就得不償失了。

    方子是好方子,不代表人人都適合哦。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對方子進行一些加減法,就能對症治療啦。有的人體質偏寒,可以加一點溫補的食物,比如桂圓,大棗。有的人失眠,就可以加一點蓮子,百合。有的人女性朋友痛經,可以去掉薏米,就熬點紅豆湯,加入生薑,大棗,紅糖。有的人腎虛,可以在薏米紅豆粥里加入一些黑豆,因為黑色入腎,黑豆又像腎形,以形補形。

    在我自己看來,凡事都需要變通,如果單純地聽信他人建議,可能不是最適合自己的哦~

  • 6 # 劇有料醬君

    紅豆薏米除溼沒有效果?肯定是方法不對,比如說紅豆要選用赤小豆,薏米也要炒薏米,甚至要先泡後煮,如果感興趣可以檢視分享這篇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RyMgQngQwFQ1YCNKOESTlw

  • 7 # 營養百事通

    紅豆薏米粥確實有祛溼作用,但是畢竟屬於食物不可能像藥物一樣,況且你一次食用的量也有限,當然也不會有什麼太大感覺。

    中醫講脾主運化水溼,我們體內一切的水液問題都與其密切相關,所以祛除水溼就得健脾。

    再有現代人少動、多吃、熬夜、壓力大,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謝失調,也是總受溼邪困擾的一個重大原因。

    怎麼祛除溼氣呢?你得這樣做:

    1. 運動:每天至少6000步以上,加速溼氣排出體外,還可以選擇快走,游泳,體操等。

    2.飲食:減少酒、過油、過甜,過冷食物攝入,容易造成脾胃負擔,保護脾胃功能,水液代謝才能正常。

    3.環境:保持居住環境乾燥,勤通風;勤晾曬被褥,保持汗出通暢, 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避免室內空調溫度太低。

    4.做菜稍放白蔻仁、砂仁、花椒等辛香調料燥溼暖胃。

    5.晚上用川椒十幾粒,熬水泡腳,燥溼溫陽。

    6.還可以用花旗參、荷葉、白朮、茯苓、薏苡仁、白茅根等其中的任一種,泡茶代水飲用。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執業中藥師

    九維健康學院一級講師

  • 8 # 註冊營養師姜丹

    祛溼是一個極具中國特色的事物,也是近幾年流行的食物調理身體的一個典型例子,但是把食物上升到藥物的層次有點過了。

    許多人都會被人告知,你身上有溼氣,還很嚴重!可是拜託,能不能先告訴我什麼是溼氣,在哪裡,有什麼症狀?這些答案有很多,但是糟糕的是並不統一,而且溼氣是一個大籮筐,什麼都能裝,你說讓我怎麼信?

    紅豆薏米粥不妨當做簡單的一份雜糧粥來吃,那就有道理多了。首先這是粗糧,升糖速度不會太快,不僅是血糖有點高的人,即便普通人也應該這樣子飲食。其次,營養密度高,農產品加工程度越高,營養損失越大,澱粉含量越高,而整粒的穀物和豆類才會有更多的B族維生素、膳食纖維和礦物質。

    當然,上述的兩點,基本人也不會有什麼特殊的感覺,只不過道理上是有益健康的。我們的健康問題,一定是這一個兩個不起眼,或者做與不做沒什麼明顯感覺的小事,積少成多影響的。

  • 9 #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1.紅豆不對

    紅豆能療飢,但不利水祛溼,吃多了會敗血。赤小豆才有利水祛溼的功效,所以要用赤小豆而不是紅豆。

    2.薏米不對

    薏米是有祛溼的作用,但是它是屬於寒性的食物,煮過之後直接食用,對脾胃是不好的,可以在煮之前把薏米煮一下,薏米的寒性就會有所降低了

    3.煮法不對

    我們一般在煮紅豆薏米的時候,都是直接就煮了,應該先用水浸泡一個小時左右,這樣營養才會全部揮發出來。

  • 10 # 小蘭子呀

    是藥三分毒,藥物多使用了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抑制細胞的新陳代謝,殺死有害菌,但同時也會殺死有益菌,損害生命源動力。

    也就是所說的陽氣,由此導致體質越來越弱,免疫系統越來越不好,反而越來越容易得病。漸漸就形成了惡性迴圈,人的體質越發差勁。

    溼氣之所以存在,是因為脾胃功能減弱,導致溼氣積存。

    想要根源上的調理溼氣,必先健脾,才能清熱,祛溼。

    調理可以分3種:

    第一種:不花錢的,免費的,沒有任何成本的就是運動。

    透過運動,汗水的排出一併把溼氣排出。

    第二種:

    泡腳,用中藥足浴泡泡腳,每天半小時,按療程3-5個月,一天只需要¥3.3(想進一步瞭解,調理方法的私下溝通❤。)

    第三種:

    花大錢,幾千幾萬。

    去理療店,比如美容院,瑜伽,什麼的,但是如果你是溼熱體質,就不建議你去汗蒸,因為汗蒸做多了會容易傷及氣血。

  • 11 # 醜女心安每一天

    首先要從辯證的思路考慮,不是所有的溼氣,都能用紅豆薏米粥祛溼的。中醫講究的是一症一方,不是所有的病症都可以用一個方子的。

  • 12 # 通德中醫

    這年頭,不祛溼都不好意思說自己養生。我們辦公室的妹子們,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自己體內溼氣重,有養生壺的幾乎人人都在煮紅豆薏米喝,有的妹紙甚至把煮完的紅豆薏米都一起吞下去,好吧,因為她認為只有把紅豆薏米全都吃掉那祛溼效果才會最好。

    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紅豆薏米真的 ‘=’祛溼嗎?好吧,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說說祛溼這個話題。

    溼從何而來?

    想要知道如何祛溼,我們先得搞明白一個問題,溼從哪裡來?中醫裡有這樣一句話,叫做“諸溼腫滿皆屬於脾”,意思是人體出現的溼從根上說都是脾出了問題。

    因為脾主要負責運化水飲,我們喝進肚子裡的所有水都需要化為精微物質才能被身體吸收利用,這個過程基本都是由脾來主導完成的。

    脾主化,水化為精微物質是脾負責的,脾負責運,精微物質輸送到該去的地方也是由脾來控制的。

    如果一個人脾的功能是正常的,那麼他的運化水液能力肯定也是正常的,這樣子是不會有溼氣的。而一個人的脾功能不行,那它運化水溼的能力肯定不行,這樣水溼就產生了。所以你說脾是不是很重要?想要把溼除掉,從根上來看,應該強健我們的脾,是不是?

    紅豆、薏米有什麼用?

    講完了祛溼的思路,我們再來看看紅豆薏米究竟有什麼作用吧。老規矩,我們先看看醫書是如何介紹它們的。

    【紅豆(中藥赤小豆)】

    【性味】甘、酸,平。

    【歸經】歸心、小腸經。

    【功能主治】

    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用於水腫脹滿,腳氣肢腫,黃疸尿赤,風溼熱痺,癰腫瘡毒,腸癰腹痛。

    ——《中國藥典》

    【薏苡仁】

    【性味】甘、淡,涼。

    【歸經】歸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健脾滲溼,除痺止瀉,清熱排膿。用於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溼痺拘攣,脾虛洩瀉,肺癰,腸癰;扁平疣。

    ——《中國藥典》

    看完我們就清楚啦,紅豆薏米主要都是利水消腫、滲溼的,它們主要的作用就是把水溼排出去,所以常用於水腫、小便不利

    這就好比你家裡的下水道堵了,大量的汙水排不出去,而紅豆、薏米它們可以把水抽出去。但是水抽出去了,根源沒有解決,所以還會繼續有新的汙水再進來。

    所以在祛溼上來看,紅豆薏米主要是治標的,並不治本。看完上面的介紹,我相信您肯定也明白了紅豆薏米祛溼的原理,它們主要是透過利尿來促進溼氣排出,所以主要適用於那些溼熱下注的人群來祛溼。不過即使是溼熱的人群也不要天天服用紅豆薏米,紅豆還好,本身是平的,但是薏苡仁就不一樣了,它很涼,而長時間服用大量寒涼的東西,對於脾也是一種傷害。

    想要祛溼該怎麼辦?

    我的觀點,想要祛溼,一定要從根上來解決,要呵護好我們的脾,脾強壯了,水溼代謝自然正常,溼氣慢慢就消失了,最後和大家分享幾條呵護脾的好習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早教究竟賦予孩子什麼?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