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承宣書畫
-
2 # 瘋癲妍
在中國的史傳文學中,《左傳》是最擅長描寫戰爭的,可以說,其戰爭篇章皆具有雄偉而凝重的史詩感。
作者以高韜的歷史眼光和宏偉氣魄,把戰爭事件置入整個社會與歷史環境中加以審視,從而客觀地再現了那段風雲激盪的歷史風貌,揭示了戰爭事件所蘊含的社會意義。
作者不但展現了驚心動魄的古代戰爭場面,塑造了各具風姿的人物群像,而且形成了獨特的雄渾剛健的藝術風格,體現了雄奇壯美的美學特徵。
總體而論,《左傳》戰爭篇章的總體敘述風格統一,但作者根據自己對戰爭事件的認識和寫作意圖的需要,對每次戰役的描寫都有不同側重,在不同篇章裡又有著多樣化的表現形態,呈現為多種風格和特點。
我將結合具體的戰爭篇章,說說《左傳》的6個戰爭描寫藝術特點。
01 筆調莊重,態度嚴肅春秋時的一些大戰役,規模雄偉,人數眾多,對當時社會形勢有重大形響。交戰雙方都高度重視,全力以赴。作者記敘這些大戰態度嚴肅,筆調莊重,常常各國內政、外交、軍力情況入手,揭示勝負原因,議論戰爭得失。
刻畫人物時也從大處著眼,注重表現人物政治見解和思想品質,從本質方面展示人物的精神而貌。
這些篇章為戰爭本身的特點、性質以及作者敘事的傾向性所決定,形成了雄偉凝重風格,其中的《城濮之戰》、《柏舉之戰》和《崤之戰》就是此類代表。
城濮之戰是中原諸侯抗楚的第一次大戰,在春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作者詳細地描寫了晉楚雙方的政治外交和軍事鬥爭,揭示出晉軍戰勝楚軍的原因。
從晉軍方而看,記敘了“謀元帥”、晉侯以禮教民,伐原示信等事,反映出晉軍上下和睦,團結謙讓和政治安定的有利形勢,如:
“少長有禮,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這些作為勝利的先決條件是必不可少的。
還有對雙方的戰前謀畫、鬥智鬥勇到戰場上的短兵相接,都有較詳描寫。戰後對雙方的交待,進一步揭示了這場戰役的重要意義:
晉國一戰而霸,成為左右這個時期政治形勢的主要力量,而楚國的擴張則受到遏止。
作者對這次戰役重要性的揭示和對戰鬥過程的描繪,展現了古代戰爭的壯闊場景和雄偉氣勢,使文章表現出雄偉凝重的情調。
《崤之戰》寫秦軍襲鄭而被晉軍殲滅,反映的是秦晉爭霸的重大主題。作者詳寫秦軍為向東擴張而“勞師襲遠”的錯誤戰略行動,從戰爭指導思想方面揭示勝負原因,總結戰爭規律。
題材和主題的重要性質規定了這類文章的風格。作者以嚴肅的態度、凝重的筆調描寫對社會形勢有重大影響的戰役,表現出深刻的思想見解,能夠引起人們對歷史進行嚴肅的思考。
這類篇章的雄偉凝重風格,反映出戰爭的固有性質和特點。
02 插科打諢,莊中寓諧有些篇章在反映戰爭的殘酷激烈的矛盾衝突時,還插寫了一些小事件和細節,用以沖淡或減弱戰爭的緊張氣氛和情緒,於莊重之中透露出諧趣,在緊張之中表現出閒暇,展現了古代戰爭的多種場景和情調。
這些篇章既有雄渾豪壯的氣勢,又時常呈現出好整以暇的特點,從而形成了莊中寓諧風格。《邲之戰》、《鄢陵之戰》和《鞍之戰》都具有這種風格。
這幾次戰役規模較大,參戰人員較多,都是春秋時的重大戰役。作者以極廣闊的視野描寫了每次戰役的全過程,不但寫了關係戰爭勝負的大事件,而且在百忙之中而間出以閒筆,特意記敘了一些小事件。
如《邲之戰》寫楚樂伯到晉營挑戰的事情:
晉人逐之,左右角之。樂伯左射馬,而右射人,角不能進。矢一而已。麋興於前,射麋麗龜。晉鮑癸當其後,使攝叔奉麋獻焉,曰:“以歲之非時,獻禽之未至,敢膳諸從者。”鮑癸曰:“其左善射,其右有辭,君子也。”既免。
樂伯等人的射糜、獻糜與戰鬥中雙方車馳卒奔,兵將相撲的拼殺在氣勢上形成鮮明對比,於緊張沉悶戰爭的空氣中透露出輕鬆閒暇的情趣。
晉軍戰敗後,楚人對晉人的嘲諷,晉人的愚笨和出險後自我解嘲的言論,都反映出雙方對立情緒的緩和,使戰爭事件呈現出多種側面和多樣情調。
再如《鄢陵之戰》記敘晉楚兩軍浴血奮戰的同時,又寫了雙方將帥互相聘問之事:郤至見楚子“免冑而趨風”,楚子使人問之以弓,欒鉞見子重之族,使人執榼承飲。
這些事件都與大戰役莊重嚴肅的情調不相同,表現出參戰者從容閒暇,彬彬有禮的一面。
這些描寫改變了單純反映雙方對立衝突和拼殺的寫法,使文章更富於波瀾和節奏。時而金戈鐵馬,電閃雷鳴,時而風光霽月,筆調變換,搖曳多姿,具有極佳的美學效果。
《鞍之戰》的描寫也是這樣。寫不見經傳的齊國女子,純真有禮,關心國家命運和戰後的喜悅心情,於齊軍慘敗的結局構成鮮明的氣氛對照,使沉悶壓抑的戰爭氣氛有所緩解,同時也給戰敗的齊國塗上一筆光亮的色彩。
作者在軍事情節的鏈條上插入瑣屑事件,把這些事件與戰鬥場面交織在一起,形成了笙簫夾鼓,琴瑟間鐘的結構畫面,使戰爭描寫滋趣橫生,饒有詩意,呈現出莊中寓諧的風格。
03 慷慨而歌,沉鬱悲壯在這類篇章中,作者描述戰爭給戰敗一方帶來的嚴重後果,突出了戰爭的殘酷性,同時還描寫了戰敗者對失敗和死亡的態度,揭示出歷史人物勇敢頑強,敢於鬥爭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品質。
透過對人物命運的敘述和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表現出嚴肅的倫理道德內容和震撼心靈的情感力量,《艾陵之戰》就是代表。
艾陵之戰是春秋末期吳、齊之間的一場惡戰。齊軍被吳軍擊敗,傷亡慘重。作者沒有正面描寫激烈殘酷的戰鬥場面,而是詳寫齊軍將士戰前的活動,從他們不尋常的表現中透露出這次戰役的殘酷性:
陳僖子謂其弟書:“爾死,我必得志。”宗子陽與閭丘明相厲也。桑掩胥御國子,公孫夏曰:“二子必死。”將戰,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陳子行命其徒具含玉。公孫揮命其徒曰:“人尋約,吳發短。”東郭書曰:“三戰必死,於此三矣。”使問弦多以琴,曰:“吾不復見子矣。”陳書曰:“此行也,吾聞鼓而已,不聞金矣。”
齊軍將帥深知齊軍將要戰敗,但他們不畏縮、不怕死,把為國殉身看成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對死亡的預感,而沒有對生還的希望。
這些人以死相勵,慷慨悲歌,造成了文章的悲壯氣氛,使人物的內在精神得到完美昇華。
悲劇人物一般都有非凡的力量、堅強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們常常代表某種力量和理想,並以超人的堅決和毅力把它們堅持到底。
作者雖沒有挑明齊軍抗吳的戰爭性質,但對齊軍將士在生死關頭表現出來的為國赴難的精神氣概,卻揭示了它的正義性。
艾陵之戰是由於齊軍攻魯,魯國藉助吳軍向齊報復而引起的。作者以深刻凝重的歷史眼光反映出春秋時期各國征戰不已的社會現象,在對齊軍將士的描繪中表現出沉鬱悲壯的色調。
04 英雄豪氣,縱橫決蕩在敘述戰爭經過時,詳寫戰鬥場面,作者懷著極大的熱情描繪勇士們在戰場上縱橫決蕩,刻畫參戰者雄姿勃發的形象,展現了歷史人物勇敢尚武的精神風貌。
那些英雄人物奮力拼殺,把緊張激烈的戰鬥事件描寫成為豪情奔放的壯麗詩篇,顯示出作者獨特的審美情趣和藝術追求。
這類篇章激盪著古代英雄主義的高尚情感,形成了雄壯豪宕的藝術風格。
比如,《逼陽之戰》描寫的魯軍攻城場面:
孟氏之臣秦堇父輦重如役。逼陽人啟門,諸侯之士門焉。縣門發,郰人紇抉之以出門者。狄虒彌建大車之輪而蒙之以甲以為櫓,左執之,右拔戟,以成一隊。孟獻子曰:「《詩》所謂『有力如虎』者也。」主人縣布,堇父登之,及堞而絕之。隊則又縣之,蘇而覆上者三。主人辭焉乃退,帶其斷以徇于軍三日。
作者繪聲繪色地描寫了魯軍攻城的雄壯場面,刻畫了三位氣慨非凡、武力超群的勇士,生動地展示出古代戰爭的特有風貌。
這些人物行為具有傳奇色彩,往往經過民眾理想化的加工和作者對英勇行為的高度讚賞,才道出了他們勇武的風姿,呈現出雄壯豪宕的文章風格。
05 諷刺譏嘲,極盡揶揄
作者對某些戰爭事件持否定看法,在描寫這類戰役時,常常以諷刺筆調和譏嘲的態度揭露這些戰役的不合理性,批判某些參戰者的行為,從而表現出自己的思想傾向。這些篇章呈現著諷刺譏嘲的風格。
《鐵之戰》描寫了晉趙鞅攔截齊國給晉範氏運糧的車隊、與護送糧車的鄭軍交戰的經過,反映出晉國公卿內部之間激烈的矛盾衝突。
作者對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之爭持否定態度,在他看來,這次戰役的目的就是應當譴責的。
所以,他以諷刺的筆調描繪了趙鞍一夥人的行為:
衛太子蒯聵見鄭軍人多,嚇得“自投於車下”,被人嘲笑為“婦人”,戰前他禱告祖先保佑,祈求“無絕筋、無折骨、無面傷以集大事”,流露出膽怯怕死心理,晉大夫趙羅沒等交戰就嚇得癱成一團,只好讓人用繩子把他綁在車上,還詭稱發了瘧疾,成為一個可笑的怕死鬼形象。
這次戰役,晉軍偶然獲勝。作者又描寫了趙鞅等人誇勇爭功的場面:
趙簡子曰:“我伏弢嘔血,鼓音不衰,今日我上也。”太子曰:“吾救主於車,退敵於下,我,右之上也。”郵良曰:“我兩靷(古代拴在車軸上拉著車前進的皮帶)將絕,吾能止之,我御之上也。”駕而乘材,兩靷皆絕。
作者以客觀的描寫,不動聲色地活現出趙鞍等人的醜惡嘴臉,把他們在戰前的懦弱表現和戰後誇功的行為加以對照,形成強烈的諷刺意味。
作者寫他們怕死、僥倖取勝和爭功,無不含蘊著揶揄之情,於客觀的描寫中體現出諷刺譏嘲的色彩。
這種風格與作者的態度有政治密切關係。作者對春秋末期諸侯衰落,公卿專權的政治形勢持反對態度,因而在描寫春秋末期的一些戰役時常常流露出批判諷刺的情調。
06 生動有趣,輕鬆詼諧有些篇章,作者不是用莊嚴凝重的筆調描寫戰爭中殘酷激烈的拼殺搏鬥,也不是記敘戰役的完整經過,而是以戰爭事件為背景,集中描繪戰役中的一、二件事,表現人物在戰爭中的矛盾糾葛。
這種矛盾糾葛,無關戰局勝負,多半具有喜劇性意昧,與戰爭事件固有的沉重壓抑氣氛迥然而異,因而體現出輕鬆寫意的風格。《棘澤之役》是這種風格的代表作。
此篇記敘了晉張骼、輔躒在求御、致師活動中同鄭國宛射犬的戲劇性衝突。作者以輕鬆的筆調描寫了三人致師活動:
使御廣車而行,己皆乘乘車。將及楚師,而後從之乘,皆踞轉而鼓琴。近,不告而馳之。皆取胄於櫜而胄,入壘,皆下,搏人以投,收禽挾囚。弗待而出。皆超乘,抽弓而射。既免,復踞轉而鼓琴,曰:“公孫!同乘,兄弟也。胡再不謀?”對曰:“曩者志入而已,今則怯也。”皆笑,曰:“公孫之亟也。”
作者把三人之間的矛盾寫得波瀾多姿,生動有趣。宛屢次射犬而不理虧,兩次出賣張、輔二人,表現出善於報復和狡黯狹隘的性格。
作者寫張、輔二人,最有風采,他們既有勇士的威猛,又有儒者的瀟灑。他們致師時英勇拼殺與鼓琴時的消閒安逸,在他們身上和諧地統一起來,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作者寫二人與宛射犬的對話,也充滿了恢諧情趣,把極嚴重的事情用極輕鬆的語氣道出,而以“公孫之亟也”的斷語,結束了這場衝突。
無限意味,盡含於不言之中。這場頗具喜劇色彩的事件,正是在嚴酷的戰爭背景下展開的,然而卻沒有緊張沉悶的氣氛和令人壓抑的情調,英風飄逸,妙趣迭生,使文章呈現出輕鬆清麗的風格特徵。
作者把一次小事件寫得如此曲折生動,在古代史書中是不多見的。文章色調明朗,文字清麗,與大戰役篇章渾厚凝重風格有著明顯差異,顯示了戰爭篇章藝術風格的多樣性。
由此看出,《左傳》在戰爭篇章總體上雄渾剛健的獨特風格統攝下,又有不同的風格。
總體來說,戰爭篇章多樣化風格形態中剛柔相濟、依存交融的情況,但《左傳》戰爭篇章的藝術風格,不僅僅是作者個人審美情趣、藝術才能的反映,在很大程度上,它還代一著春秋戰國之際的社會審美傾向,體現著當時人們對戰爭事件的特有認識和感受。
要認識那些戰爭篇章的藝術價值,也必須正確地設想他們所屬時代的精神和風俗概況,看到戰爭篇章藝術風格所蘊含著的豐富的社會歷史內容。
-
3 # 漢邦古中醫
《左轉》是如何描述戰爭的?有哪些藝術特點?
《左傳》在戰爭描寫中,注重描述戰爭的來龍去脈,揭示戰爭勝負的內外因素。作者不僅僅把戰爭看做是刀光劍影的搏鬥,而是將它視為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加以全面敘述,因而著重描寫戰爭的起因,展示雙方的戰前準備、戰略戰術的運用、將帥的個人素質,突出戰爭的發展過程,揭示出戰爭勝敗的原因,並帶有明顯的思想傾向性。
《左傳》的戰爭描寫,還注意刻畫人物,表現細節。透過對人物的刻畫描寫,既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也展示了人物性格在情節發展中的作用。而細節描寫既刻畫了人物,對戰爭的宏闊場景又是一個重要的補充和映襯。
藝術特點:
《左傳》是先秦散文“敘事之最”,標誌著中國敘事散文的成熟。該書以《春秋》的記事為綱,增加了大量的歷史事實和傳說,敘述了豐富多彩的歷史事件,描寫了形形色色的歷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簡短記事, 展成為完整的敘事散文。在敘述複雜歷史事件時,真實生動,委婉周詳,頭緒清楚,注意伏線,照應,重點突出。其敘事方法,也多種多樣,有正敘、順敘、倒敘、補敘等二十餘種,奇妙無比。
-
4 # 弄墨人3476384831199
《左傳》是戰爭題材描寫得最好、最有特點的一篇文章,它詳略得當,而且都有聲有色。如《曹劌論戰》以“肉食者鄙”即當官的見識淺薄、不能周全為理論基礎,而曹劌深謀遠慮的出發點是魯莊公能否以百姓利益為重,所以他並不看重魯莊公對侍從施捨小恩惠和祭神的誠實,而非常注重魯莊公以民情審判大大小小的案件,認為這是取信於民的表現。如此,可以一戰!本文著重表現曹劌的“遠謀”,故緊緊圍繞“論戰”來選取材料。第一段的重點寫曹劌求見莊公的原因,和曹劌要魯莊公作好戰前的政治準備。第二段描述曹劌指揮魯國軍隊進行反攻並追擊和最後取得勝利的過程,顯示曹劌的軍事指揮才能。如文中精彩對話“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末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第三段重點描寫曹劌論述贏得戰役勝利的原因,突出曹劌善於抓住戰機,謹慎而又果斷的戰術思想。文中:“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本文透過讚揚曹劌的遠謀,說明了戰爭中如何正確運用戰略防禦原則——只有“取信於民”,實行“敵疲我打”的正確方針,選擇反攻和追擊的有利時機,才能以小勝大,以弱勝強。全文敘事清楚,詳略得當,人物對話準確生動,是《左傳》描寫戰爭的名篇。
-
5 # 小崔讀書說事
記得上中學時學到過《左傳》裡的一篇《曹劌論戰》,這篇古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文如下: 曹劌論戰
先秦:左丘明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遍 同:徧)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從文學角度看,這又是一篇記述戰爭的佳作。作者取材精到,構思落筆立意高遠,既於敘事中撮取歷史經驗,又於行文中生動刻畫人物形象。曹劌是作者著意刻畫的主要人物。他具有卓越的軍事智謀和指揮才能,能在瞬息萬變的戰爭中沉著、冷靜、果斷地號令軍隊,曹劌就是長勺勝戰的權威和統帥。
-
6 # 全峰山
幾次大規模的戰爭,如″齊魯長勺之戰″、″晉楚城濮之戰″、″秦晉殽之戰″、″齊晉鞌之戰″、″晉楚邲之戰″等,都寫得非常出色,對事件中的前因後果和交戰各方的活動,都敘述得有條不紊,筆調靈活多變,並對故事加以詳盡的描述,使故事首尾完整,曲折有致。
《左傳》還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敘事委婉詳盡,情節富於故事性和戲劇性。描寫人物,形象生動,性格鮮明,善良正直和險邪僻,無不維妙維肖,宛如明鏡照物,妍媸畢露。書中的語言生動活潑,簡潔精妙,達到″著墨少而寓意繁的效果。這些都顯示了作者左邱明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左傳》對後世影響極大,不僅在歷史著作撰寫方面作出了光輝的榜樣,還為散文故事、議論和小說、戲劇的題材提供了豐富的養料。司馬遷作《史記》,很多地方釆用了《左傳》的舊文;劉知幾稱《左傳》為″著述罕聞,古今卓絕″。可見該書的可貴性。
☀
-
7 # 現實設繪
《左傳》是一部中國古代的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它和《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記錄了春秋時期200多年間的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的歷史史實。該書善於描寫戰事,注重敘述戰爭的起因和揭示決定戰爭勝負的各種因素。有一個很經典也很有意思的故事叫“曹劌論戰”,說的是一位出身很低微的魯華人曹劌,在長勺之戰中,主動請纓要求和魯莊公應戰齊國。儘管那些貴族官員已經在那裡謀劃,但是他不畏權貴,認為“做大官的人目光短淺,不能作長遠考慮”。名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即出自這場戰事中。當敵人三次擊鼓後,曹劌分析是三擊鼓勇氣已耗盡,這時魯軍擊鼓,進攻。齊軍車轍大亂,旗幟也倒了,曹劌分析是驚懼奔逃,不是詐敗誘敵,下令追擊,魯軍獲勝。當時的魯國是個小國,這次戰事就是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事案例。
還有一個有用外交手段解決戰事的案例,“燭之武退秦師”,也是很經典的。這些幾千年的典型戰爭案例,一直被後人傳頌著,並且很有教科書的意義。
《左傳》也是中國寶貴的古籍經典之一。書中的“詩筆”恰恰是對歷史事件即所謂“史筆”的必要補充。在“史筆”之餘,《左傳》對事件、人物、情節上以“詩筆”所作的歷史敘述,彌補了“史筆”缺少的心靈敘事,加強了“史筆”的批判力量,體現了春秋文學的歷史進步。在敘事功能上,“詩筆”的運用既調整了敘事節奏、延伸了敘述時間,又豐富了敘事內容、增強了敘事的詩意感。值得注意的是,“詩筆”並不是遊離於敘事主題之外的情感抒發,而是敘事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左傳》的“詩筆”或出現在敘事之中,或在事件結尾進行評價,製造出一種參差錯落的美學效果,在顯現深刻政治主題時又可以勾勒出詩意的世俗生活,同時,這種文學上的“詩筆”,深度挖掘了歷史人物的精神世界,看似詩意連綿,卻更具有揭示歷史本質的力量。
回覆列表
《左傳》寫戰爭,常常以總攬全域性的宏偉氣魄和貫通首尾的歷史眼光,高瞻遠矚地把戰爭放到整個社會與歷史環境的大背景中加以審視,作為春秋時期政治鬥爭的一個重要部分來表現。因而《左傳》中的每一個戰役,特別是影響較大的戰役,都是首先從各諸侯國之間的複雜關係寫起,把交戰雙方君臣的思想動態、精神面貌,把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次要因素,把影響戰爭程序的大大小小事件,一一交代清楚,然後寫戰爭經過,並交代戰爭結果或總結經驗教訓。
《左傳》在戰爭描寫中,注重描述戰爭的來龍去脈,揭示戰爭勝負的內外因素。作者不僅僅把戰爭看做是刀光劍影的搏鬥,而是將它視為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加以全面敘述,因而著重描寫戰爭的起因,展示雙方的戰前準備、戰略戰術的運用、將帥的個人素質,突出戰爭的發展過程,揭示出戰爭勝敗的原因,並帶有明顯的思想傾向性。
《左傳》的戰爭描寫,還注意刻畫人物,表現細節。透過對人物的刻畫描寫,既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也展示了人物性格在情節發展中的作用。而細節描寫既刻畫了人物,對戰爭的宏闊場景又是一個重要的補充和映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