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白老師談健康

    睪丸炎(orchitis)是多種致病因素引起的睪丸炎性病變,可分為急性睪丸炎與慢性睪丸炎兩類,其中前者又分為細菌性睪丸炎和腮腺炎性睪丸炎。急性細菌性睪丸炎根據致病菌的不同還分為非特異性感染(一般化膿性感染)和特異性感染(淋球菌感染等)兩類。睪丸炎是男科的常見疾病,其發病率為12%~18%,臨床上以急性非特異性睪丸炎最為多見。

    急性化膿性睪丸炎的主要表現以發病較急,發熱惡寒,一側或雙側睪丸腫大、疼痛等為臨床特徵;腮腺炎性睪丸炎主要表現為睪丸腫脹疼痛、紅腫發熱,繼發於腮腺炎之後。前者多屬中醫學“子癰”範疇;後者多屬中醫學“卵子瘟”範疇。

    病因病機

    睪丸炎病因多為外感溼熱、瘟毒之邪,壅滯於下,結於腎子,而發此疾。熱盛肉腐成膿,日久耗氣傷及陰血,病情遷延,產生子痿(睪丸萎縮)之變。

    1.溼熱下注

    感受溼熱邪氣或飲食不節,恣食肥甘辛辣炙煿之品,內傷脾胃,溼熱內生,下注肝經,肝之疏洩失常,熱鬱絡阻,而生子癰之疾。

    2.瘟毒下注

    冬春季節,乍暖還寒,瘟疫之邪盛行。風溫之邪襲於上,而生痄腮之疾。腮為足少陽之絡,壅滯而不得解,循經下注,則殃及腎子,而成卵子瘟。

    3.氣滯血瘀

    七情所傷,肝氣鬱結不舒,阻滯肝經,氣滯血瘀,氣鬱化熱,復感溼邪,溼熱相合,或因大病久病,血行不暢,瘀血內停,阻於下焦,凝於腎子;或跌打損傷,腎子血絡受損,血瘀氣滯,復因溼熱侵襲而致子癰。

    4.痰氣鬱結

    肝鬱不舒,樞機失暢,影響脾胃運化,水溼聚而成痰,痰氣鬱結於少陽之絡,腎子腫硬。

    5.肝腎陰虛

    素體陰虛,或久病傷陰,致肝腎陰虛,絡脈空虛,痰溼之邪乘虛而入,凝滯於睪丸而發子癰。肝腎不足,腎子失滋,而成子痿之疾。

    發病機制及病理

    睪丸炎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多系細菌、病毒等感染所致,主要有大腸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綠膿桿菌及腮腺炎病毒等。多繼發於附睪炎、尿道炎、膀胱炎、精囊炎及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統感染;或繼發於其他部位的細菌感染,透過血行播散、淋巴播散及輸精管道蔓延而致。發生本病時,睪丸明顯腫大、充血、堅硬,有小膿腫形成。顯微鏡下可見結締組織增生、水腫及廣泛中性粒細胞浸潤,間質細胞無明顯病變。曲細精管可有不同程度退化、壞死、萎縮或纖維化。最後睪丸變小、變軟,導致不育。有時附睪亦有同樣病變。

    診斷與鑑別診斷

    1.診斷

    (1)發病前多有急性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精囊炎、流行性腮腺炎等感染的病史。

    (2)急性細菌性睪丸炎發病急驟,睪丸腫脹疼痛,觸痛明顯,痛引少腹、小腹,區域性色紅、灼熱,或伴高熱、頭痛、口渴、噁心等全身症狀;腮腺炎性睪丸炎多有腮腺炎病史,區域性腫脹疼痛,但紅、熱之象不明顯,也伴有明顯的全身症狀;慢性睪丸炎多由急性睪丸炎治療不徹底或遷延所致,睪丸腫硬,可捫及腫塊或結節,區域性紅、熱不明顯,睪丸以墜脹、痠痛為主,全身無明顯症狀。

    (3)急性細菌性睪丸炎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可明顯升高;而腮腺炎性睪丸炎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比例正常或見降低,嗜酸性粒細胞比例及總數可顯著升高。經尿道感染的睪丸炎可見到尿液常規的異常,可見膿細胞、白細胞及紅細胞。對於伴有附睪炎或膿腫形成不確定時,B超檢查有助於診斷。

    2.鑑別診斷

    本病發生於右側者,應與嵌頓性腹股溝斜疝、急性闌尾炎相鑑別。

    辨證施治

    1.溼熱壅盛證

    證候:多見於急性細菌性睪丸炎患者。睪丸腫脹疼痛,痛引少腹,陰囊紅腫,捫之灼熱,惡寒發熱,小便黃赤,大便秘結,口乾口苦,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分析:溼熱內蘊,循肝經下注下焦,鬱阻肝絡,故睪丸腫痛、陰囊紅腫、捫之灼熱;氣機不暢,故腫痛連及少腹;正邪交爭,故惡寒發熱;溼熱之邪下注,膀胱受擾,則小便赤澀;熱盛傷津,則口苦、大便秘結;溼熱之邪阻於少陽,則口苦;舌紅苔黃膩,脈滑數乃溼熱下注之象。

    基本治法:清利溼熱,疏洩厥陰。

    方藥運用:龍膽瀉肝東加減。方中龍膽草、黃芩、生山梔、柴胡清肝膽溼熱,暢肝經氣機;木通、澤瀉、車前子清熱利溼,使邪從下而去;赤芍、生地黃、牡丹皮涼血解毒,顧護肝陰:碧玉散清肝利溼。諸藥合用,共奏清瀉肝經溼熱,暢達厥陰氣機之功。

    中成藥:四妙丸,每次5g,每日3次。

    2.瘟毒下注證

    證候:多見於腮腺炎性睪丸炎患者。腮腺腫痛,並見睪丸腫脹疼痛,陰囊皮色紅,捫之灼熱,並伴高熱寒戰,舌淡紅苔薄,脈浮數。

    分析:瘟疫之毒,本犯於上,腮腺腫痛;因少陽與厥陰相表裡,循經下注,故見睪丸腫痛;瘟毒之邪,非火熱之所能比,故陰囊皮色紅,捫之灼熱、高熱寒戰;舌淡紅苔薄,脈象浮數皆為瘟毒犯上,循經下注之徵。

    基本治法:清瘟敗毒,消腫散結。

    方藥運用:普濟消毒飲加減。方中柴胡、黃芩疏肝清熱,燮理陰陽;板藍根、連翹、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玄參、炒牛蒡子、殭蠶、炙升麻疏風,清瘟敗毒;青皮疏肝理氣,並行引經之職;炙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疏風、清瘟、敗毒、消腫、散結之效。

    中成藥:①銀翹解毒丸,每次9g,每日2~3次,鮮蘆根煎湯或溫開水送服;②牛黃解毒片,每次3~4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3.氣滯血瘀證

    證候:多有跌撲、騎跨等睪丸外傷史。睪丸腫痛,捫之堅硬,陰囊面板青紫、瘀斑,痛引少腹,繼則睪丸疼痛加重;伴寒熱,小便赤澀,大便秘結,口乾苦,舌質暗紅,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澀。

    分析:外傷導致睪丸脈絡受損,氣滯血瘀,故見睪丸腫痛、陰囊面板或見青紫;瘀血阻滯,經氣不通,故疼痛而痛引少腹;氣血瘀阻於上,復因溼熱、熱毒之邪侵襲,則睪丸疼痛、紅腫並現,兼見寒熱;熱壅於內,則口乾而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質暗紅,或有瘀斑、瘀點,脈弦澀,皆為氣滯血瘀之象。

    基本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方藥運用:復元活血東加減。方中柴胡、枳殼疏肝理氣;桃仁、紅花、炮山甲、當歸、牛膝活血化瘀,消腫散結;延胡索、白芍柔肝緩急止痛;黃柏、車前子、白茅根清熱利溼;炙甘草緩急並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活血行氣止痛之功。

    中成藥:五瘕丸,口服,每次6g,每日2次。

    4.痰氣交阻證

    證候:多見於病變初期或慢性睪丸炎的患者。睪丸腫脹疼痛,陰囊有下墜感,捫及腫塊或硬結,壓痛明顯,痛引同側少腹及大腿根部,舌淡紅苔薄,脈弦澀。

    分析:痰氣交阻,留滯少陽之絡,則見睪丸腫痛;痰屬有形,故見腫塊或硬結;痰氣交阻,經氣不利,不通則痛,則痛引同側少腹及大腿根部;舌淡紅苔薄,脈弦澀乃痰氣交阻之象。

    基本治法:化痰行氣,消腫散結。

    方藥運用:枸橘東加減。方中全枸橘、川楝子、延胡索、柴胡、青皮、陳皮疏肝行氣止痛;澤瀉、車前子清熱利溼;海藻、昆布、海帶軟堅散結;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化痰行氣、消腫散結之功。

    中成藥:橘核丸,每次10g,每日2次。

    5.肝腎不足證

    證候:見於急性睪丸炎的後期,尤以腮腺炎性睪丸炎多見。睪丸日漸萎縮,其質鬆軟,偶有隱痛,口乾溲黃,腰痠乏力,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舌紅苔少,脈細數。

    分析:熱毒之邪,最易耗傷陰精,導致肝腎精血不足,腎子失於濡養,日漸萎縮,其質鬆軟,偶有隱痛;肝腎之精血不足,則腰痠乏力、口乾溲黃;虛陽上亢,則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舌紅苔少,脈細數乃虛熱之象。

    基本治法:補益肝腎。

    方藥運用:六味地黃東加減。生地黃、熟地黃、山茱萸、懷山藥、白芍、紫河車、制首烏、枸杞子滋補肝腎之陰血;澤瀉、茯苓、牡丹皮可以利溼、健脾、清虛火,使補而不膩。諸藥合用,共奏滋補肝腎之功。

    中成藥:大補陰丸,每次9g,每日2~3次。

    其他治療

    1.急性期

    (1)托起陰囊,區域性熱敷。

    (2)陰囊紅腫處外敷青敷膏或金黃膏,或馬鞭草葉搗爛和蜜糖適量調勻外敷,日換1次。

    (3)如已化膿,可穿刺排膿或切開排膿;潰後膿多時,用五五丹,膿少用九一丹,膿盡後用生肌玉紅膏。

    2.慢性期

    (1)以小茴香60g,大青葉120g,炒熱,置於布袋內熱敷患處。

    (2)橘葉15g,紅花10g,煎湯待溫坐浴,每日3次,每次15分鐘。

    轉歸及預後

    經辨證治療大多預後較好,少數患者可以誘發嚴重疾病,如精索靜脈曲張、靜索炎、前列腺炎、內分泌疾病、腎炎等腎臟疾病、泌尿系感染疾病、惡性腫瘤等;導致男性性功能下降,甚至完全喪失性功能;導致死精、無精、喪失生育能力,並且將炎性病菌傳染給配偶,造成婦科疾病。

    預防與調護

    1.急性期應臥床休息,用布帶或陰囊託將陰囊托起。

    2.急性期可以冷敷,減輕充血水腫;慢性期可作熱敷。

    3.飲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膩食物,戒菸、酒,以防加重病情。

    4.加強鍛鍊,增強體質。

    5.禁房事,保持外陰部清潔衛生,以防再次感染。

    臨證經驗

    睪丸及附睪,在解剖學上緊密相連,發病學上互為影響,有時為單個器官,有時則二者同時受累。由於兩個器官炎症累及程度的多寡而分為附睪炎、睪丸炎或附睪睪丸炎。中醫對二病的病名、病因、治療防護及預後等基本雷同,故有時將兩者合併介紹。

    本病最大的危害是急性化膿期出現敗血症、毒血癥、膿毒血癥而危及生命。常見的是晚期睪丸萎縮、生精障礙,或附睪結節、精道阻塞,導致無精不育。所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尤為重要。

    子癰皆為實證。按“實則瀉之”的原則,以清洩肝經溼火為要務,龍膽瀉肝湯為醫者所習用。唯《外科全生集》枸橘湯,有時可補龍膽瀉肝湯之不足,初始知之者甚少,本人在繼承許履和老教授外科學術經驗基礎上,在男科界大力推廣,獲益者甚眾。

    驗案舉例

    案一 李某,32歲。1964年8月2日初診。

    患者半月前因勞累引起左睪丸腫痛。某醫院診斷為“左側睪丸、附睪、精索炎”。注射青鏈黴素、普魯卡因封閉,症狀未得控制。前天飲酒後腫痛加劇,伴發寒熱而入院。

    入院時,左側睪丸腫大如雞蛋,疼痛較甚,陰囊色紅腫脹,觸痛明顯,痛引同側少腹;伴有形寒發熱,頭痛微咳,口乾不欲飲,大便秘,小便黃等;苔薄白,脈弦數。血常規:白細胞總數12.7×109/L,中性粒細胞82%,淋巴細胞18%;體溫38.2℃。此為溼熱下注肝經,氣血壅滯而生子癰。治宜疏洩厥陰,分利溼熱;用枸橘東加味。

    處方:川楝子、赤芍、澤瀉、延胡索各10g,全枸橘15g,青皮、陳皮、防風、黃芩各4.5g,赤茯苓、豬苓各6g,柴胡、生草各3g。

    金黃膏,敷左側陰囊,每日換1次。

    針刺三陰交,每日1次,每次留針半小時。

    治療經過:針藥並治1周,寒熱頭痛告退,左睪丸腫消痛定,唯觸痛尚明顯,停外敷及針刺,內服藥去防風。繼服4劑,觸痛大減,複查白細胞總數7×109/L,中性粒細胞72%,淋巴細胞28%。原方繼服4劑,以善其後。

    按:枸橘湯系王洪緒方。方中枸橘李又名全枸橘,球形似睪,入肝經,為疏洩厥陰、理氣開鬱之主藥,為君;川楝子、延胡索、青皮、陳皮疏肝理氣,化痰消滯為臣;澤瀉、赤茯苓、豬苓利小便、清溼熱為佐;赤芍、甘草解毒消腫,緩急止痛,引諸藥入肝經為使。全方共奏疏肝理氣,清熱利溼,消腫止痛之功。本方適用於慢性子癰;急性子癰表證未解,全身寒熱交作,加柴芩荊防風、馬鞭草亦效。

    案二 楊某,29歲。1997年5月16日初診。

    5月上旬患者因嫖宿數日後見尿頻、尿急、尿痛,尿道口紅腫、刺癢、流膿。在我院泌尿外科檢查後診斷為“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應用氟嗪酸口服治療後痊癒。但不久出現右側睪丸腫脹疼痛,稍活動則痛甚,診為“急性睪丸炎”,應用頭孢三嗪肌注治療,並採取區域性冷敷等措施,未見明顯效果。現陰部睪丸疼痛劇烈,潮熱,口渴喜飲,汗出較多,心中煩躁不安,大便三日未行,小便黃赤。查陰囊紅腫,右側睪丸、附睪明顯腫脹,與左側相比,體積增大2倍以上。觸控有熱燙感,壓痛顯著。鞘膜無明顯積液。左側睪丸、附睪無明顯腫脹及壓痛。體溫37.3℃,血白細胞8.5×109/L,中性粒細胞75%,淋巴細胞23%。舌質紅,苔黃燥,脈弦滑數。證屬肝胃火盛,大腸熱結。治宜清肝瀉火,通腑洩熱。方用枸橘湯合龍膽瀉肝東加味。

    處方:枸橘李、龍膽草各10g,丹皮、赤芍、生山梔、生大黃(後下)、知母、桃仁、枳實、厚朴各10g,生石膏(打碎先煎)30g。

    每日1劑,水煎3次,每次取汁150ml,混勻備用。每日上午9時、下午3時各口服150ml。晚間9時,肛門保留灌腸150ml。第1劑口服及灌腸後,瀉下大量深黑色糞便3次,臭穢異常。自覺精神好轉,睪丸疼痛減輕。

    服7劑後,陰囊紅腫完全消退,右側睪丸、附睪無腫脹疼痛,大小與左側相同。其餘口渴、潮熱、汗出等症亦均消失,唯覺肢體乏力、食慾欠佳、大便變溏,舌質淡紅,苔白膩,脈弦細數。證屬脾胃氣虛,餘邪未清。治宜健脾益氣,盪滌餘邪。

    處方:黨參15g,薏苡仁、金銀花、蒲公英各30g,茯苓15g,黃柏5g,炒蒼朮、生杭芍、煨木香各10g,淡乾薑3g,炙甘草5g。連服7劑後,諸症全消而康復。

    按:本例先染淋病,繼則右睪腫脹劇痛,脈弦滑數,此溼熱實火蘊結三焦、下注肝經而成子癰重症。故用龍膽瀉肝湯瀉肝膽實火、清三焦溼熱。所慮者,患者身熱口渴,心煩汗多,大便秘結三日未解,舌紅苔黃糙,證已溼熱化火,熱灼津傷,陽明熱結,腑氣不通,故又合入大承氣湯意,通腑洩熱,急下存陰。1劑而腑氣得通,7劑而溼熱告退,再以健脾益氣,清解餘邪收功。

    現代研究進展

    1.周利軍用龍膽瀉肝湯治療急性睪丸炎

    盧某,25歲,左側睪丸紅腫墜脹作痛已4天,伴發熱頭痛,下腹痛,小便短黃。行動時褲碰陰囊亦疼痛難忍,站立時要托起陰囊方可。曾在當地用抗生素治療3天,效果不佳。於1995年10月來本院就診。診見左側睪丸如鴨蛋大,陰囊紅腫,區域性灼熱感,明顯觸痛,舌質瘀紅,苔黃膩,脈滑數。遂用方藥:龍膽草10g,梔子10g,車前子、澤瀉、木通各10g,當歸8g,桃仁、紅花各12g,甘草6g,每日1劑,分2次服。連服本方3劑後,複診訴症狀好轉,陰囊腫消,但有輕度觸壓痛,再予前方加赤芍、黃柏2劑,第3次診時痊癒。

    體會:急性睪丸炎多為肝經溼熱下注,溼、熱、毒鬱滯陰囊所致。治療上以清利肝經溼熱、佐以活血祛瘀。所以本方用龍膽瀉肝東加桃仁、紅花以活血祛瘀、通經止痛。如伴有胸脅脹悶者加瓜蔞皮;大便有黏液者加扁豆花、土薏米;腹痛明顯者加赤芍、枳殼。

    2.赫鋒以水調散外敷治療急性附睪睪丸炎

    水調散系由黃柏、煅石膏組成,比例為5 ∶4,共為細面,過100目篩,混合均勻而成。用時用涼開水調和,塗於細紗布上,厚0.2~0.3cm,超出腫脹範圍1.0cm,幹則更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瘀,止痛之功效。同時根據病情,合理辨證用藥,口服湯藥,每日1劑,隨症加減。

    結果:本組42例,治癒36例,佔85.71%;基本治癒6例,佔14.29%;總有效率為100%。治癒療程最短者4天,最長者15天,平均9天。外用水調散1~3天,區域性腫痛均有不同程度緩解。

    3.王慶相中西醫結合治療睪丸炎

    136例患者分為三組:西藥組42例,給予氧哌嗪青黴素4g,加入0.9%生理鹽水250ml靜脈滴注,每日2次。中藥組46例,口服自擬四核東加減:橘核15g,荔枝核15g,小茴香15g,車前子(包煎)12g,黃柏12g,澤瀉12g,梔子12g,黃芩12g,龍膽草15g,桃仁12g,紅花12g,夏枯草20g,紫花地丁20g,蒲公英20g,大黃10g,丹參15g,赤芍12g。脹痛加柴胡15g,失笑散15g,川牛膝9g;發熱加柴胡15g。中西醫結合組48例,同時用以上兩種療法。結果:西藥組有效率66.7%;中藥組有效率78.3%;中西醫結合組有效率95.8%。統計結果顯示,中西醫結合組與前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中西醫結合組的效果最佳。

    小結

    睪丸炎是多種致病因素引起的睪丸炎性病變,多系細菌、病毒等感染所致。常繼發於附睪炎、尿道炎、膀胱炎、精囊炎及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統感染。中醫學認為乃外感溼熱、瘟毒之邪,壅滯於下。根據病史、體徵及血象檢查大多不難診斷。現代醫學多為抗生素治療,化膿時切開排膿。中醫辨證施治常見證型有:溼熱壅盛證、瘟毒下注證、氣滯血瘀證、痰氣交阻證、肝腎不足證。可以配合中醫外治法增強療效,及時控制病情,防止併發症的發生。

  • 2 # 京科小講堂

    在眾多的男性疾病當中,睪丸方面的疾病是最常見的。這類疾病一般治療起來也比較容易,只要在發病初期找到病因及時的對症治療很快就可以治癒。比如說附睪炎、睪丸炎等等。睪丸炎通常由細菌和病毒引起.睪丸本身很少發生細菌性感染,由於睪丸有豐富的血液和淋巴液供應,對細菌感染的抵抗力較強.細菌性睪丸炎大多數是由於鄰近的附睪發炎引起,所以又稱為附睪一睪丸炎。

    其實睪丸炎並不一定就是成年男性才會得的病,這個病一般都是因為病毒感染引起的,兒童中也有很多得這個病的,只是大家對這個病了解不多才會沒有常識,難麼兒童得了睪丸炎一般治療多長時間才會好呢?

    孩子的睪丸炎是可以治癒的,一般是由炎症引起的睪丸的腫脹或者疼痛,只要按照醫生的囑託,進行系統細緻的治療,是可以進行治癒的,不用過於擔心的。小孩的睪丸炎,有時候由於平時在玩耍時,不注意造成外部的損傷等也是可以導致的。一般的治療是透過注射消炎類的點滴或者口服消炎藥物就可以的。一般的炎症在經過細緻治療,3周左右時間基本會康復的。對於輕微的急性睪丸炎,臨床上主要以臥床休息,區域性熱敷及抬高陰囊等物理治療措施為主,男科專家指出,這樣的治療方法對患者來說簡單有效,而且可以防止抗生素濫用。

    兒童睪丸炎的主要症狀跟大人的差不多,都表現在睪丸腫脹發熱,小便困難頻繁有些還有疼痛的感覺,而且大多數的兒童都是因為流行性的腮腺炎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才引發了睪丸炎,還會有體溫升高的症狀。

    一般兒童得了睪丸炎只要用對藥物十天左右就可以徹底的恢復。需要服用抗病毒感染的藥物以及清熱解毒的藥物,同時還需要服用消炎藥控制病毒感染,治療期間應該讓孩子多吃清淡的飲食不能吃垃圾食品。

    兒童的身體免疫力以及抗病能力都沒有大人成熟,所以很容易感染各類的傳染疾病,平時最好是做好預防的工作,外出的時候儘量遠離人群或者是戴上口罩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加強鍛鍊提高體質。

    因為患者是兒童,在治療的時候難免會出現不聽話的時候,患者的家長一定要注意有大量的耐心來幫助孩子儘快的治癒病情。等孩子成年以後也需要多去醫院做複查,只要沒有什麼異常就可以了。平時一定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不能吃太多辛辣刺激容易上火的食物,油炸類的垃圾食品也不能吃太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祛除老年斑和黃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