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替對粘韻”是衡量律絕與古體詩體裁分類的平仄標準。
4
回覆列表
  • 1 # 言說心志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有兩首,都是標準的律絕。

    判斷標準:首先,平仄合乎粘對規則,所有單句平仄符合律詩格式要求;第二,押韻符合近體詩押平聲韻要求。

    先看平仄:

    我把每個字的平仄都標註出來了了,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兩首詩所有字都嚴格按照律詩要求填的。如下。

    其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注意:看,在唐宋詩詞裡是平仄通用字,用在不同位置讀法不同,“草色遙看近卻無”,這裡就必須讀陰平聲,讀作刊,而在其二這首詩也有“看”字,“憑君先到江頭看”,這裡就要讀去聲,讀作瞰。雖然兩處“看”字意思相同,但讀法卻必須區分對待,其中原因在於,古人寫律詩時比較變通,這種用字方法可以理解為“借聲”,即遇上多音字時,為了合律而借用“錯誤”的那種讀音。

    “絕勝煙柳滿皇都”,“勝”字在這裡正確發音是陰平,讀作生。很多人誤認為“勝”在這裡讀音是勝利的勝,其實這都是現代人的誤解。例如:我們常說“不勝酒力”,勝在這裡也應該讀平聲。類似的詩句還有很多,如: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在這裡也應該讀平聲。

    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注意:“既無年少逐春心”中的逐字古時屬於入聲字,仄聲。

    再說韻腳:

    兩首詩都是押平聲韻,並且查平水韻可以發現完全符合律詩押韻規範。

    綜上,這兩首詩都是很標準律絕無誤。

  • 2 # 練功堂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是唐代文學家 韓愈創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前一首透過細緻入微的觀察,描寫了長安初春小雨的優美景色,寫景清麗,表達了對春天來臨時生機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發的欣悅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門,去感受早春的資訊;後一首重在抒情,引逗好友走出家門,去感受早春的資訊。

    全詩如下: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唐代: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首先來分析,七言律詩是律詩的一種。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因其格律嚴密,故名。

    其次七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於近體詩範疇。絕句是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還有很少見的六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絕句即是七言絕句。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實這首詩有八句,只是上半部,廣為流傳,並非只有四句。故而此詩是七言律絕。

  • 3 # 詩享家園

    格律詩的評判不外乎平仄,粘對,對仗(律詩)和韻腳。

    對照七言律詩的四個格律規範,符合要求,是七言律詩體例。

  • 4 # 碧水青松隨筆

    “替對粘韻”是至今為止,較完善的格律詩平仄押韻基本規則,是格律詩與古體詩體裁的分水嶺。

    馬蹄韻平仄“兩兩交替”是格律詩用字組句基本原理,簡稱為“替”。

    格律詩上下句平仄相反,簡稱為“對”。

    上聯第二句與下聯第一句平仄相同,簡稱為“粘”。

    格律詩押平聲韻,且一韻到底,不能鄰韻通押,即只能押同一韻部的平聲韻字,規避“撞韻”、“擠韻”、“連韻”等常見詩病,簡稱為“韻”。 失替、失對、失粘、違韻的是古體詩,而不是格律詩。

    古代詩作平仄押韻標準是“欽定”的古聲韻系統,宜用平水韻為平仄押韻依據,以確定古詩平仄押韻是否合韻律。合韻律者,體裁歸類為格律詩,反之為古體詩。 平水韻以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其餘為“平”;新韻以陰平、陽平為“平”,上聲、去聲為“仄”(古入聲字及其相應方言,已規範到現代漢語拼音方案四聲系統中了),這就是古今格律詩聲韻系統的四聲“二元化”。

    律詩中間兩聯上下句平仄相反,詞性與句式結構相同,稱之為“對仗”。上下句詞性與句式結構相同,平仄不相反者不是對仗,而是對偶。格律詩規避非對仗重複用字。

    在理清上述格律詩基本常識基礎上,就可依據相應的平仄押韻規則,分析判斷古詩作的體裁分類了。 今閱讀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分析如下供友好探討交流,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其一)

    韓愈(唐)

    天街小雨潤如酥,

    平平仄仄仄平平①

    草色遙看近卻無。

    仄仄平平仄仄平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仄平平仄仄平平④

    格律詩,無論平、仄,一旦白腳與韻腳的韻母相同,都屬“撞韻”。詩中出現這種情況,整首詩的字韻就缺少了豐富的變化,讀起來澀口。韓愈此詩中,“處”有“撞韻”之嫌,但有“活韻可將撞韻化於無形”之說,不過什麼是活韻,多是有例而無明確定義的泛泛之談。究竟是“句讀重點”,抑或聲母開口度,或者主韻母開口度;究竟是在鄰句做“活”,或是在本句做“活”,不了了之;似乎只要“做成活韻,一活皆活,撞韻和擠韻的韻律之傷都消於無形”,又說“非文字駕馭高手,永遠不能明白”,“缺少音韻感的詩論家永遠無法破解”,似乎除此類言論者自己之外,其餘人都無法做“活韻”,也永遠不能理解“明白”。一言以蔽之,在這些人自己眼裡,只有名人大家犯“撞韻”和“擠韻”,橫豎都合這些人的“音韻感”!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古人也是人,不是神仙,他們的詩作,也不是沒有時代發展的侷限而無瑕可擊。無論撞韻和擠韻,無論古今明星或草民之作,都是違韻之作,應該一視同仁,犯不上以各種說辭搞“明星專利”。 “看”、“勝”在古韻中屬於平聲字,無可厚非。

    “替”即詩句 兩平兩仄交替向兩端無限延伸,啟功先生的《詩文聲律論稿》中稱之為平仄“長杆”,簡稱為“平仄杆”。

    格律詩各句平仄押韻正格,都可按相應字數從“平仄杆”上擷取。依據韓愈此詩首句第二字和末字平仄及字數,可知首句平仄格式型別屬於“七絕平起,首句入韻”。

    “平仄杆”截句佐證“馬蹄韻”兩平兩仄”用字組句原理如下供探討交流: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再依據格律詩“粘對”規則,補寫出後面三句的正格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我們把“平仄杆”上截取出來的,符合“兩平兩仄交替”的平仄格式,稱之為“正格”。

    綜上所述,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是有“撞韻”之嫌的平水韻“寬格”七絕詩。

    古為今用,在體裁形式上是否可以用新韻正格更加完美一些呢?

    詩貴真情實感。今人儘可能保留古詩作精華,以新韻改進“撞韻”瑕疵及“寬格”平仄不盡完美之處,使之更符合平仄押韻規則要求,步韻創新意境,表達真情實感,也不是不可能的。

    新韻正格步韻

    七絕·十四姑(中華新韻)

    故鄉微雨潤如酥,

    仄平平仄仄平平

    草色遙觀近卻無。

    仄仄平平仄仄平

    山寨好年春醒早,

    平仄仄平平仄仄

    更超煙柳滿京都。

    仄平平仄仄平平

  • 5 # 老街味道

    問題: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七言律絕還是七言古絕呢?理由是什麼?

    “替對粘韻”是衡量律絕與古體詩體裁分類的平仄標準。前言

    題主說:“替對粘韻”是衡量律絕與古體詩體裁分類的平仄標準。 不過要明白的是,絕句不必一定要對仗, 但上下句如果分別是仄收與平收的句式,平仄是需要相對的。例如韓愈的這兩首絕句。

    一、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其一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表示可平可仄。這是一首平起平收的七言律絕句。

    黏連,是指第二句的第2字與第三句第2字平仄要一致,例如:色、是都是仄聲字。

    這首絕句是沒有對仗的句子的。

    這首詩1、2、3三個韻腳押【虞】韻: 酥、無、都。

    二、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其二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這是一首仄起仄收的七言律絕句。【無】、【君】黏連無誤,都是平聲。

    2、4句押【 侵】 韻,同樣也沒有對仗的句子。

    看,這個字在兩首詩中都有出現,一首作為仄聲,一首作為平聲,這是平仄兩用意思相同的字。

    結束語

    仔細觀察唐宋時期的絕句會發現,七絕大多是律絕句,極少見到古絕句。

    比較有名的古體七絕,如《洛橋晚望 》唐朝 孟郊 (仄韻)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榆柳蕭疏樓閣閒,月明直見嵩山雪。

    李白也有幾首,《結襪子》 三平調:

    燕南壯士吳門豪,築中置鉛魚隱刀。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

    《登廬山五老峰》三平調

  • 6 # 梧桐樹邊羽

    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組詩,總共有兩首。

    我們比較熟悉的是第一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之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這時韓愈剛剛升任禮部侍郎,學問名聲正如日中天,一切都是剛剛好的年紀。正逢上早春微雨,心情大好,約水部員外郎張籍出去踏春,估計張籍並不想陪他,推說自己老了,韓愈便寫了這兩首詩,來勾搭張籍陪他出去遊玩。

    韓愈是中唐詩人,承盛唐餘韻,這詩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看似平淡,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范陽》)。他的“平淡”是費心而得的。

    內容簡單,就不解了。我門來回答題主的問題,看這首“之一”到底是律絕還是古絕。

    一首詩是否格律詩,肯定得從格律詩的要求來對應。出律就不是律絕,而是古絕。

    而格律詩中的絕句格式要求無非兩點:平仄格式(替對粘),押韻。

    平仄格式

    絕句的平仄格式,是從首句格式來辨別。“天街小雨潤如酥”,平仄為“平平仄仄仄平平”,首句第二字為平,尾字為平,這是一個平起平收的律句。根據平仄格律“對”、“黏”的規則,那麼第二句的平仄要和第一句相對,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但是格律詩必須以平音押韻結尾,所以這裡平仄不能死對,而是進行變化,得出第二句實際平仄為“仄仄平平仄仄平”,我們看詩的第二句:“草色遙看近卻無”,完全符合變化後仄起平收的律句格式。

    根據“黏”的規則,第三句的平仄關係要和第二句相同,但是我們知道第三句是不押韻,而且是仄聲收尾斷句,所以平仄不能和“仄仄平平仄仄平”完全相同,要發生一點變化,“仄仄平平平仄仄”,倒是和第一句完美相對了,這樣和第二句也是相黏的。我們看詩的第三句:“最是一年春好處”,“仄仄中平平仄仄”,除了第三字可平可仄之外,其他字的平仄嚴和。

    第四句要和第三句相對,那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了。“絕勝煙柳滿皇都”,首字“絕”為入聲字,但是首字平仄不論,所以這句平仄是“中平仄仄仄平平”。“勝”字為多音字,在這裡發“升”音,不勝酒力的“勝”,是平聲。第四句也是合律的。

    整首詩除了偶有一、三位置(可平可仄)之外,嚴格符合平起平收的七絕平仄格式。這首詩的平仄是沒有一點問題的。

    押韻

    整首詩的韻腳“酥”、“無”、“都”三字都屬於平水韻“七虞”部,皆是平聲。

    所以這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之一就是一首律絕,而且是一首寫得非常好的律絕。

    我們再來看“之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

    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這首詩的意思也簡單:別說忙,也別說年紀大了,你就是沒有少年般愛春之心。先去江邊看看,柳色深了沒?

    同樣根據首句“莫道官忙身老大”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得出整首詩的平仄格式為仄起仄收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大家可以一一對應,這裡就不做詳細分析了,除了“一、三、五不論”位置上的平仄變化,整首詩是合律的。

    韻腳“心”、“深”押平水韻“十二侵”部,沒有問題。

    所以,《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之二也是一首律絕。

    其實到了中唐,格律詩已經完全成熟,像韓愈這種文學大家,基本上在作絕句和律詩的時候都不會出律,即便是寫歌行體,古風,單個句子也會自然地遵守律句格式。

    這是音韻和詩歌發展的必然趨勢。

  • 7 # 酌詞習格律

    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七言律絕或七言古絕?理由是什麼?

    既然是詩的體裁分類問題,就不得不涉及體裁分類標準,以及相應的聲韻系統四聲“二元化”平仄常識。

    古今格律詩,都有相應的聲韻系統做平仄押韻標準。

    現代格律詩創作審美,是與今人大眾對話,而不是與古人對話,宜倡導以當今國家頒佈的現代漢語拼音方案四聲系統為依據的新韻,為平仄押韻標準(古入聲字及相應方言已規範到現代漢語拼音方案四聲系統中了,初學者不再受入聲字的干擾);陽平、陽平歸類為“平”聲字,上聲、去聲歸類為“仄”聲字。

    古人詩作或今人標示為平水韻的詩作,宜以平水韻為平仄押韻標準;上聲、去聲和古入聲字歸類為“仄”,其餘為“平”。

    格律詩平仄押韻規則,不斷髮展完善至今,“替對粘韻”基本規則,成了律絕和律詩與古體詩體裁分類的統一標準。

    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稱之為“替”。

    上下句平仄相反,稱之為“對”。

    上聯第二句與下聯第一句平仄相同,稱之為“粘”。

    詩句末字為同一韻部的平聲字,且同一首詩一韻到底,不可換韻或用“鄰韻”,稱之為“韻”。

    因為,七言是在五言基礎上,前加兩個相反平仄而成的;所以,用五言圖示“替對粘韻”基本規則如下,供參考交流(中表示可平可仄,除三平首和三仄首是詩界認可的寬格平仄外,其餘都是正格平仄):古韻格律詩給普通老百姓的閱讀理解帶來一定的侷限性,故試以平水韻為標準,標示平仄,並具體分析如下供探討交流。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唐代

    天街小雨潤如酥,

    平平仄仄仄平平①

    草色遙看近卻無。

    仄仄平平仄仄平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仄平平仄仄平平④

    莫道官忙身老大,

    仄仄平平平仄仄⑤

    即無年少逐春心。

    仄平平仄仄平平⑥

    憑君先到江頭看,

    平平平仄平平仄⑦

    柳色如今深未深。

    若為七言八句一首詩,則第四、第五兩句失粘,且押“平仄存在13個問題”,押韻存在3個問題,具體來說,就是詩中“心”、“深”與“酥”、“無”、“都”不在平水韻同一韻部,再加之有“深”字為非對仗重複用字,因此不是七律詩,而是不拘平仄,可換韻,可自由重複用字的古體詩,例如張若虛“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古體詩不勝列舉!

    若為七言組詩兩首,則分其一、其二各一首。

    就格律詩體裁形式而言,其平仄押韻要求,發展至今的“替對粘韻”基本規則,應該較古代明確完善得多。啟功先生《詩文聲律論稿》“平仄杆”兩平兩仄交替向兩端無限延伸,其截句法較好地體現了馬蹄韻平仄“兩兩交替”的詩句用字組句原理,完全經得起詩詞網站平仄檢測工具的嚴格檢驗。從首句“天街小雨潤如酥”第二字平聲,稱之為“平起”,若是仄聲,就稱之為“仄起”。

    再從首句末字平聲,稱之為“入韻”,仄聲就稱之為“不入韻”。

    可以看出韓詩首句屬於“平起首句入韻”。從“平仄杆”上按字數和首句平仄型別,擷取的首句基本平仄如下:

    七絕·平起(首句入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按“替對粘韻”要求,從平仄杆上截取出來的基本平仄句式,稱之為“正格”平仄。在此基礎上,有效規避孤平、孤仄(前孤仄除外)、三平尾、三仄尾的前提條件下,依據“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潛規則所進行的變格,稱之為“寬格”平仄。例如前面標示的“平平仄仄仄平平”,稱之為“三仄中”,“仄仄仄平平仄仄”等是至今為止,詩界認可的“寬格”平仄。“平仄符合要求,請注意多音字!”

    正格優於寬格,“平仄非常完美”優於“符合平仄要求”,這應該是不爭事實吧!

    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

    仄仄平平平仄仄

    即無年少逐春心。

    仄平平仄仄平平

    憑君先到江頭看,

    平平平仄平平仄

    柳色如今深未深。

    仄仄平平平仄平

    第三句是“中孤仄”,第四句是“後孤仄”,即其二的後兩句犯“孤仄”,啟功先生定義為“兩平夾一仄”。孤仄與孤平一樣有悖於兩平兩仄交替原理,破壞了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的整齊而鮮明的節奏感和聲律美,故而啟功先生在《詩文聲律論稿》中指出是“非律的”。

    第三句“先”字和第四句“深”字,當仄卻平,導致“孤仄”之嫌,特別是第四句“深”,距離句末最近,平仄要求更為嚴格,故檢測提示:“深”可平可仄,建議用仄。“可平可仄”,基於“一三五不論”而言;“建議用仄”,基於距離句末越近,要求越嚴格。這充分說明了,“一三五不論”的平仄變格,也是有前提條件的,即有效規避孤平、孤仄(前孤仄除外)、三平尾(三平首、三平中除外)三仄尾(三仄首、三仄中除外)的前提條件下,才可“不論”。因為,存在孤仄加非對仗重複用字之嫌;且首句“三平中”,第三句“三平首”;所以,其二充其量也只能是“寬格”與非對仗重複用字的格律詩,在體裁形式上也不是無瑕可擊的“標準律絕”典範!

    當然了,古人在摸索格律詩平仄押韻規則過程中,難免受時代發展局限而“嘗試突破”格律詩規則,不排除其特意做成七言八句古體詩的可能。即使視作組詩律絕兩首,今人也不能以較完善明確的平仄押韻規則去苛求古人,但也不能盲目追捧古人不盡完美的瑕疵吧?格律即有格有律,大家都學古人“突破”格律了,還算是格律詩嗎?意境好畢竟是思想內容的主觀精華,代替不了體裁形式的相對完美。如果,意境好而忽略相應的體裁形式基本規則;那麼,詩的體裁分類還有必要嗎?

    總之,格律詩意境是主觀標準,受“三觀”左右;格律詩“替對粘韻”基本規則是客觀標準,不受“三觀”左右。思想內容與體裁形式的完美統一,永遠都是評價文學作品的統一度量衡,對名人和百姓都一視同仁,豈能厚此薄彼,不加分析而盲目崇古諷今?今人宜與時俱進,取古精華,棄古糟粕,要不,難道大家學古人都穿古裝,坐馬車為時尚?

    綜上所述,唐代古聖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既非七律,也非“標準律絕”,而是有格律瑕疵的平水韻寬格七絕。

    毛主席說,洋為中用,古為今用。 今斗膽步韻,試以正格創新意境,儘可能規避原詩中的“撞韻”之嫌,力避“看”、“勝”等多音字及“絕”古入聲字給普通老百姓帶來的閱讀侷限,使格律詩創作審美通俗易懂,老少皆宜,追求大眾化。檢測結果截圖如下,供各位探討交流或創新意境賜玉添彩!

    早春

    七絕·七虞(平水韻)

    嶺頭微雨潤如酥,

    草色遙披近卻無。

    尤愛一年春早際,

    賽超煙柳滿城都。

    “城都”,即如今的大小城市。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古聖是人,不是神仙,而況今人?今人儘可能保留古詩精華,力避體裁形式上的瑕疵,滿腔熱忱,鼓勵各位步韻創新意境,追求形式完美,應該是無可厚非的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河湖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