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炒米視角

    歷史有歷史的不得已啊。實際上人到了高處是被逼著一步一步往前走的。

    武則天從十幾歲到了李世民的後宮,雖然有著天仙般的容貌,但只是一個才人而已,李世民再喜歡她,身體也逐步允許了。

    更何況後宮充斥著世家大族的女人,朝廷內各種門閥各種勢力。大家彼此表面一團和氣,但實際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而根本沒有太大家族背景的武則天,在深宮之中惟能依靠自己。如何生存下來?如何取得發展?這些都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可以說李治是武則天仕途的重要領路人。李世民一死,武則天雖然年紀輕輕,但理論上她原本應該是和其他後宮女人一樣,被歷史遺忘的。

    武則天應該是像小說演義裡那樣,對李治使了很多手段的,否則她沒有任何機會。一開始的李治在政治上應該是相當不成熟,且急於擺脫關隴門閥對自己的控制的。

    所以武則天才有了機會,而武則天強大的政治敏銳性和強大而冷酷的性格,使得她總是絕處逢生,抓住最關鍵的機遇。

    特別是到了後期,李治的眼疾,給了武則天從參與政務到獨斷政務機會,這個時期對於武則天后來能夠成為一代女皇,是非常重要的。

    在武則天處理政務期間,她的殺伐決斷要遠遠強於懦弱隱忍的李治的。特別是藉助科舉挖掘寒族、庶族參與朝政,迅捷而精準地徹底搞掉了禍亂中原三百餘年的門閥政治。

    而這個過程,一方面武則天穩固了自己手裡的權力,同時也樹立了很多敵人,得到了很多的擁護者。

    所以在這巨大的權利場上,即便武則天想放手,也會有很多人不允許她放手,這就和當初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一樣。

    一個新的政治勢力在崛起,一箇舊的政治勢力在消亡。此消彼長的過程中,武則天就是那個攪弄風雲的“主謀”。這個遊戲沒有退出機制,除非死亡,武則天才可能主動撒手。

    武則天不是沒有有能力的兒子,只是在關鍵期,武則天也不能允許比她更有“前途”的人挖自己牆角,所以最終死的死,被流放的被流放。

    李隆基的母親是怎麼死的?就是因為年幼的李隆基說了一句“唐朝是我們李家的天下。”所以可以想見當時的政治環境是有多麼殘酷。

    武則天掌握改朝做了皇帝之後,也是一心打壓擁護李唐的各種勢力,重用武氏外戚。恨不能把兒子改姓武。

    但是這些最終又有什麼意義?最終還是在80多歲的時候,透過神龍政變,被自己的親兒子李顯趕下了臺。

    武則天回望一生,有無數輝煌創舉,也有無數陰謀詭計,有驕傲,有羞愧,無法給自己一個合適的總結,留下了一塊巨大的無字碑。

  • 2 # 故紙匯

    強勢母親一般都有不中用的兒子。

    要是說,從進宮那時候武則天就有野心當皇帝,那就是瞎說了。

    進宮的時候,武則天才14歲,陪著李世民這個半大老頭子。武則天有智慧、有容貌、還有志向,又處於世界上最黑暗的宮廷,當然就要為自己打算了。

    嫁給了唐高宗,一方面唐高宗確實能力不行,另一方面武則天確實有權力慾,結果就是武則天掌了權。

    高宗死後,武則天的兩個兒子李顯和李旦先後成了皇帝。

    這兩個兒子不能說混庸,但真的很無能。

    李顯的老婆給他帶綠帽子,他都知道了,居然還氣定神仙的和人家打牌,幫人家抹牌。不光是皇帝,男人的臉都被他丟盡了。

    李旦前半輩子就是在躲,躲皇位。幾次當皇帝都推來推去不肯,最後嫌麻煩退位當太上皇去了。

    這樣兩個不中用的兒子是要斷送老孃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哪?

    武則天只好親自上了。

    當時的唐朝很開放,女皇女王什麼的,也聽說過世界上有不少。最後嫌麻煩,武則天直接稱帝了事。

  • 3 # 書史煙雲

    武則天,中國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成長之路頗為坎坷,年紀輕輕便被送入宮中侍奉已經行將就木的李世民,沒過多久,李世民就一命嗚呼了,她也被送入了感業寺中作尼姑守活寡。好不容易高宗李治把她給弄回宮中冊封為昭儀,卻因為出身低微和二手貨的尷尬身份,備受臣民非議。

    武則天在後宮中因為深受李治寵愛,所以宮中嬪妃處處針對她,甚至想致她於死地,武則天為了自保,不得不以強硬姿態絕地反擊,利用自身的才智和能力戰勝了一切對手,順利成為了一國之母。武則天所經歷的一切讓她從一個懵懂的丫頭漸漸地成長為一個女強人,野心也一天天的在滋長著。

    武則天做了皇后之後,與丈夫李治站在同一陣線,打擊世閥貴族,重用寒門子弟,使朝堂風氣煥然一新,培養了一批對皇帝忠心耿耿的大臣,這些人也因為武則天提拔的緣故,全都成為她日後稱帝的堅定支持者。

    李治死後,武則天垂簾聽政,因為幾個兒子的平庸,她乾脆廢掉他們,自己稱帝,向世界證明女人不比男人差。

  • 4 # 希望星晨58298869

    兩方面兼而有之:

    武則天當政:重視延攬人才,勸課農桑,首創科舉的“殿試”制度,嚴懲貪官汙吏,與高宗的“二聖臨朝”,個人“天后”專政,後來君臨天下,都顯示了自己的政治能力與手腕,她上承太宗的貞觀之治,下啟玄宗的開元盛世,發揚光大了貞觀遺風,拋開性別成見,確實是有能耐的一代帝王。

    武則天與高宗李治有四個兒子,長子李弘、次子李賢、三子李顯、四子李旦;如實而言,要秉承貞觀遺風確實難!

    長子李弘,根據立嫡立長傳統法理,四歲時就被立為太子,而且品格優良,治學嚴謹,在太子位置上有“仁德”著稱;但自幼體弱多病,後來對監國政務力不從心,多為東宮官員代為處理,公元675年四月,李弘隨高宗李治出行東都洛陽,猝然離世,李弘無子嗣(後楚王李隆基過繼為其嗣子)。

    李弘英年早逝後,帝后擁立老二李賢為太子,在位期間,展現了一定的執政能力,注意群眾基礎,也懂體恤民情;備受大臣們稱讚,然而與母后武則天關係緊張,又沒尋找機會改變母子關係,武則天苦心孤詣地送他《少陽政範》和《孝子傳》,暗示他不懂得為人之子的擔當與孝順;此時深得高宗和武后信賴術士嚴崇儼,認為英王李顯貌類太宗,相王李賢相最貴,引起了李賢失警覺與厭惡;明崇儼被人暗殺後,遲遲抓不到兇手,武后疑是李賢所為,後來製造了謀反憑證,被逼自殺。

    唐高宗病死後,三子李顯繼位,李顯是寬厚仁慈的主,在自己的皇后韋氏的蠱惑下,開始重用外戚,把皇后的父親提拔為豫州刺史,旋即又欲升為侍中(相當於宰相職),遭輔政丈臣裴炎的堅決反對。老實人唐中宗突然大發雷霆:

    “我以天下與韋玄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

    確缺帝王素質!武后以此廢掉了他,貶封為廬陵王,後有復辟皇位,這是後話!

    武則天最後一個兒子就是相王李旦,也就是後來的唐睿宗,與三哥李顯一樣,也是前後兩次登基,累積在位時間長達8年多,但真正執政僅有兩年,他淡泊名利,無心政治,不習慣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武則天於684年廢李顯後,擁立他當了皇帝,實則為傀儡,當沒有任何作為。

    武則天從後臺走向政治中心就不足為奇了!

  • 5 # 文史今安在

    野心不會是空穴來風,與武則天的家庭出身、生活經歷息息相關,伴隨著權力地位的變化一天天滋長,重要的是要有利於野心生長的肥沃土壤,她的丈夫、兒子們為此貢獻良多。

    在武則天(624~705年)以66歲高齡登基稱帝后,民間流傳著許多傳說,有幼年時即被袁天罡看相得出龍睛鳳頸、天下之主的預言;有李世民晚年時宮內宮外流傳“女主武王”的流言。這些傳說有多少是武則天為自己稱帝造的聲勢無法考證,不過她能站上權力頂峰從她的原生家庭可以發現蛛絲馬跡。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577-635年)本是一木材商人出身,暴富之後又想要尊貴身份,就跑到隋軍裡謀個隊正的位置,好巧不巧地遇到李淵討伐反叛路過,他是好酒好飯的熱情招待,畢竟銀子已不是他的追求,地位才是。結果武士彠一路押對了寶,先被李淵提拔成司鎧參軍,然後為李淵的反隋出錢出人,李唐建立,武家也水漲船高,武士彠的兩位哥哥身具要職,自己因擅長管理財貨官至工部尚書。而真正讓他家改換門庭的是李淵為中年喪妻的他牽線搭橋,娶了隋朝宗室、隋宰相楊達的女兒。這是一位不愛女紅愛讀書的女子,出身高貴又飽讀詩書,女兒耳濡目染,視野心胸不同於一般的閨閣女兒。

    如果武則天一帆風順的長大,或許她的父親捨不得送她進宮,畢竟“一入宮門深似海”,作為李淵的嫡系,即使是女兒的青春也難以換來李世民的重用。可是天有不測風雲,635年,李淵去世,不久後,武士彠也在任上病故,那年武則天11歲。沒有兒子傍身的楊氏母女三人很快就體會世態炎涼,受到兩位繼兄及堂兄的薄待。

    三年艱難的內宅時光,足以讓一位處於青春期的少女積攢隱忍、仇恨、渴望出人頭地的野心和手段;女兒的美貌和智慧也讓楊氏燃起了後宮鬥志和希望,她透過自己的貴女圈讓而女兒的美貌得聞於,武則天要進宮作才人了。

    十四歲的武則天被賜名“媚娘”,有了觸及權力頂峰的機會。為討李世民的歡心,武媚娘刻苦研習書法,可當她直言不諱說出要用鐵鞭、鐵錘、匕首對付無法馴服的寶馬獅子驄時,十幾歲少女的心思令李世民感到心寒。十二年,同期入宮的才女徐惠由才人晉位到賢妃,而她還是才人。

    不過太宗的冷落沒讓武媚娘心灰意冷,她繼續拓展自己的人脈,與小她4歲的李治結下少年時期的情分。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吳王李恪三人激烈的爭位,導致三敗俱傷,反倒讓性格仁懦嫡三子李治成為太子,於是武則天徹底傍上了未來的大唐天子。

    憑著感業寺與高宗李治再相遇後舊情復燃,借王皇后想讓她分寵蕭淑妃的心思,武媚娘使出種種手段一步步走到舞臺中央。配合高宗藉著“廢王立武”剷除了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元老重臣的勢力,連生四子二女鞏固了自己後宮之主的地位,李治多情並且多病,武則天開始把持朝政,最後形成二聖臨朝的局面。

    武則天佔據著正宮皇后的有利地勢,連兒子們也無法與之抗衡。長子李弘、次子李賢仁孝、受朝臣擁戴,曾先後被封為太子,又先後被害身亡、被廢、被逼自盡。武則天還位與李唐,但三子中宗李顯、四子睿宗李旦的能力、膽略與兩位哥哥頗有差距。

    在武則天稱帝的道路上,父母給予她最初的資本,丈夫們給予登頂的機會,兒子們有競爭潛力的被無情掃除,餘下的令她保全了最後的聲與名。

  • 6 # 熊沾沾

    武則天當皇帝,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登上後位之後,武則天代替唐高宗李治處理朝政已經有近三十年的時間。

    一開始,武則天處理朝政,是處於鞏固後位和助手的性質去的。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武則天提拔寒門士族的人,抵禦世家大族的勢力,比如北門學士,她就有了自己的勢力和代言人。

    北門學士表面上只是武則天聘請來修撰書籍的學習,實際上是武則天自己豢養的智囊班子。他們為武則天出主意,修改政令,分割宰相的權力。這部分權力,就漸漸集中到皇后武則天的手中。

    這部分人有一部分慢慢升遷,成為三四品的高官,有些人還直接成為宰相,成為武則天后期執政的重要權力。

    等到武則天的兒子成年,武則天有了新的敵人。這不是母親和兒子爭鬥權力,背後有兩層深意。

    一是上位者和待上位者的爭奪。自古皇帝最怕什麼?就是自己還沒有死的時候,兒子已經羽翼頗豐,成為皇帝都無法控制的力量。武則天的大兒子李弘和二兒子李賢就是這樣。李治身體不好,大權必然要落入兒子手中。兒子認為母親不應該成為自己掌權的阻礙,希望她到後宮養老,照顧李治。

    二是男權和女權的鬥爭。對於武則天當時最大的反對,在於她的女性身份。傳統道德勢力認為,武則天是一個皇后,是一個女人,責任在於相夫教子。而不在於做男人的事情,出來當家做主。

    但是一個人的視野和想法,會隨著成就漸漸增加。武則天掌管朝政,見效頗豐。她也更加自信自己的能力和手腕。這樣,母子的關係就演變成政敵的關係。勝利者成為皇帝,失敗者成為階下囚,丟掉了性命。

    如果把身份執意放在母子關係上,就會對武則天的行為有一些好奇和不解。不是說母愛大於天嘛?但是如果把武則天的身份放在當權者身上,這就問題就不難理解。唐明皇為了保住皇位,一日之內殺三子,雖然事後後悔,但背後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為了捍衛權力而已。而且古代中國的政治慣例上,讓出權力,就是讓出活著的權力。讓出權力不可怕,交上頭顱,那就不一樣了!

  • 7 # 傑哥000

    第一:她的兒子確實不配做一個帝王。

    第二:如果讓她兒子做帝王,她做輔證大唐帝國不會發展起來,只會平穩過渡。

    第三:每個人做皇帝都有一個野心,她是一步步走上去的。

    第四:她確實有帝王之才政治頭腦。

  • 8 # 遼北老代

    首先說,武則天她一個不平凡的女人,說她剛開始就有野心,就想做皇帝,就想改朝換代,那是不可能的。一個人的命運,機會,都是一步步走出來的。我想,哪個人生出來,就知道肯定當皇帝,當時皇帝世襲制,那麼多兒子,也不知道誰能當皇帝,這都是機遇和能力的一種巧合,但總體說能力還佔主要因素。

    有人說,時事造英雄,英雄造不了時事,當初,武則天嫁給了唐太宗李世民,那麼當時如果武則天有野心,為什麼不把李世民廢了,或者說她當太上皇,因為當時唐朝剛打下天下,民心所向,江山穩固。

    武則天,624年一一705年,山西文水人,14歲進宮,被唐太宗封為武才人,並賜號武媚娘,封昭儀,唐太宗李世民死後,太子李治繼位,把武媚娘從廟中接回,(李世民臨死前,怕武媚娘被別人佔有把武媚娘逐出宮,削髮為尼,也就是說武則天先後嫁給李世民,李治他們爺倆)並立為皇后參與朝政,李治駕崩後,唐中宗李顯登基繼位,武則天為皇太后,垂簾聽政,並在公元690年,廢唐中宗稱帝,國號為大周,在位時間,690年至705年共15年。

    在位期間她結黨營私,朝廷許多重要崗位,都利用武家人,並大量招入男寵入宮為她所用。大肆屠殺唐朝的開國元老及後代,造成開國後代的不滿,後來,薛剛領銜起兵造反,推倒了周朝,重新恢復了唐朝。

  • 9 # 達達令觀史

    權力這個東西就像毒品,一旦沾染上,知道了它的好處就很難戒掉,縱觀古代封建帝王,大部分都是到死的那一刻才會徹底把皇權交出去,其中的少數派生前就退居二線的,不是如李淵、李隆基那樣被迫退位的,就是像乾隆一樣,雖然讓嘉慶即位,自己做太上皇了,但是實際的權力還是牢牢的掌握在他自己手裡,要不然為什麼等乾隆死了嘉慶才敢動和珅。回到武則天身上,她在當皇后的時候基本上就已經大權在握了,精明如她,當然不會讓大權旁落,在權力的這個問題上,就不要再糾結什麼母子親情了。

    兒子能擔得起皇帝這個大任,那是不行的,你太能幹我這個母親豈不是成多餘的了,那你將來豈不是要架空我?兒子不能幹,那就是個廢物和擺設,趕緊讓開,別佔著茅坑不拉屎,朝政還是離了我玩不轉。所以不管你是能幹這個皇帝還是不能,在武則天的眼裡都不行,因為這個朝廷必須她自己說了算,誰都不能擋道,老公兒子都不行,我們透過他四個兒子的結局就能得出結果。

    一、李弘

    武則天和唐高宗的第一個兒子是李弘,四歲時就被立為太子,為人忠孝純良,仁德友善,深得父皇唐高宗的重視和寵愛,李治曾評價他“十分仁孝,接待大臣符合禮節,從不曾有過失”,對他寄予厚望。

    關於李弘的仁德有這麼幾件事可以為證。當時唐律規定,朝廷徵兵時那些逃亡或者沒有按時到達服役計程車兵要被處死,其家人也要被連坐充官。李弘為此專門上書高宗,陳明士兵中可能有一些人因病身負重傷,或遭遇土匪、渡河遇難導致無法按時到達,軍法卻要連坐他們的家人,實在不人性化,建議軍法應該結合實情,修訂律法,以後家中有士兵逃亡的,家屬可以免受連坐之罪。高宗聽後甚為欣慰,批准了他的請求。

    咸亨二年,高宗出行東都洛陽,命太子李弘監國,當時關中地區遭遇旱災,四處鬧饑荒,李弘親自巡視,發現有吃榆皮、蓬實充飢的百姓,就讓家僕給這些饑民發放糧食。如果僅僅是這些事倒也不足以觸怒武則天,真正讓母子離心的還是下面這件事。

    李弘有兩個異母姐姐,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她們的母親蕭淑妃因為得罪武則天而被廢黜殺害,她們兩位也受到牽連,一直被囚禁在宮中,年齡很大了也沒有出嫁。李弘知道後就向高宗請示,請求讓兩位姐姐出嫁,武則天雖然順水推舟的讓兩位公主嫁給了高宗的侍衛,但是內心因為這件事對李弘心生不滿。

    而李弘也因為體弱多病,年僅23歲就因病而亡了,高宗為此非常悲痛,破例追封死去的太子為“孝敬皇帝”,並以天子的規格將其葬於唐恭陵,讓百官服喪三十六日,可見高宗對李弘的重視。

    二、李賢

    李弘死了,高宗立馬又立了他和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李賢為太子,史書記載李賢容貌俊秀,舉止端莊,深得高宗的讚賞。李賢當太子監國期間,政務處理得當,得到了朝內外大臣的一致稱頌。此外,他還召集了當時的大學者張大安、劉納言、格希元、許叔牙等人,一起註釋了范曄的《後漢書》,書成之後呈送給高宗,高宗大為讚賞,隨之收藏與皇宮內閣。

    高宗曾誇獎李賢“皇太子自留守監國以來時間不長,但留心政務,撫愛百姓,非常盡心,對刑法所施也細審詳察。加之政務之餘,能夠專心精研聖人經典,領會深意。先王所藏書冊都能研討精華。好善正直,是國家的希望,深副我所懷。命賞賜絹帛五百段。

    但是這些事卻引發了武則天的忌憚,當時高宗和武則天正信任方士明崇儼,明崇儼曾對武后進言“太子不堪重負,皇三子李顯和四子李旦貴不可言”,這件事引發了太子的記恨,也使得武后對李賢漸漸疏遠,甚至她還讓人給太子送去了《少陽政範》和《孝子傳》,暗示太子不懂得為人子和做太子之道,這些事讓李賢日夜不安。

    之後,武后又藉助明崇儼被刺殺一案,查出了幕後乃是太子李賢主使,隨即將他廢為庶人,流放巴州,最後被武后的酷吏逼殺而亡。

    三、李顯

    前邊兩個哥哥一死一廢,這下該輪到老三上場了,而這個李顯就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庸庸碌碌、懦弱無能。當時高宗眼看李唐江山被武則天篡取,前面兩個兒子結局慘淡,為了保證皇位的順利交接,高宗一直在為李顯保駕護航,甚至將李顯尚在襁褓中的兒子李重潤立為皇太孫。

    高宗駕崩後,李顯即位,然而這個“妻管嚴”沒一點主見,完全聽自己的皇后韋氏的擺佈,剛上臺就要封自己的岳父韋玄貞為侍中(宰相),輔政大臣裴炎表示不可,李顯卻一意孤行,大怒說道“我以天下給韋玄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這真是昏了頭了,轉身裴炎就將此事報告給了武則天,於是剛剛即位55天的李顯就被廢為廬陵王,逐出長安。

    神龍政變之後,李顯二度為帝,雖然此時武則天已經不在,但是他還是沒有話語權,仍然受韋后的擺佈,大力提拔韋氏族人,關鍵這個韋后野心膨脹,企圖當第二個武則天,不僅和武三思私通,還和女兒密謀毒殺了李顯,李顯的一生真是被女人操縱的一生,悲哀至極!

    四、李旦

    李旦是高宗和武則天的第四子,筆者認為他是武則天四個兒子裡最聰明,最懂得順應時勢、明哲保身的,四個兒子裡也就他活的時間最長,算是得以善終了。在李顯被廢廬陵王之後,武則天把李旦扶上了皇帝之位,可是李旦知道自己的這個母親霸道慣了,鑑於前面三個哥哥的前車之鑑,自己只能在母后面前做個小伏低,當個傀儡皇帝。

    當武承嗣把“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的白石獻給武則天時,李旦就明白了母親的稱帝之心,他立馬錶示自己願意禪讓皇位,並改姓以後隨母親姓武,此後就一直遷居東宮,還是皇太子的待遇。

    等武則天大限將至聽了狄仁傑的話準備把大權交還給李氏子孫時,為了之後便於操控她把貶黜在外的廬陵王李顯找了回來,神龍政變之後,李旦急流勇退不跟哥哥爭皇位,直接擁立李顯登基,然而好景不長,李顯被韋后毒殺,李旦的兒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又扳倒了韋后一黨,這樣李旦二次登基稱帝。

    然而就在登基後的第二年,李旦不滿朝廷中太平公主把持朝政,審時度勢把皇位禪讓給了兒子李隆基,這才有了之後的“開元盛世”。不得不承認,李旦的“三讓皇位”表現出了超凡的隱忍和韜光養晦,最終55歲病卒於百福殿,得以善終。

    小結

    綜上所述,李弘和他的父親李治很像,都是以仁德著天下,然而因為身體的原因英年早逝;李賢聰明能幹,卻沒有摸準武則天的心思,想要博得賢名培植自己的勢力,引起了武后的忌憚,那麼他註定不能走的長遠;李顯和他的老婆韋后一樣不自量力,企圖和成熟的政治家武則天相抗衡註定要一敗塗地;李旦審時度勢、韜光養晦,知道要避其鋒芒,雖然當了6年傀儡皇帝,真正掌實權也就2年,但是憑藉著自己的處事之道得以善終,並讓兒子隆基順利稱帝,這就是最大的成功。而對於武則天來說,支撐她走到最後的就是那份野心,她的那份膽識、魄力、才幹真的非一般人能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國新首相約翰遜上任第一天,就任命弟弟當大臣。這是舉賢不避親,還是得道後雞犬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