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99874689743

    我們醫院幾十年堅持純中藥治療此類疾病,有一套精準的用藥方法,患者愈後反饋效果較好,如果感興趣可登入洛陽風溼病醫院官網諮詢問診。

  • 2 # 白老師談健康

    風溼性關節炎是風溼病的一種臨床表現形式,也是民間的一句通俗用語,一些新編醫學書籍已經不把它作為一個單獨的疾病來看待,而只稱其為“風溼熱”,而且只是風溼熱中的一種疾病。本書因為是一本通俗性科普讀物,為照顧廣大中老年讀者,才單獨把它從風溼熱中挑選出來加以介紹,所以繼續用其原病名。

    所謂風溼熱,可包括由各種不同原因而引起的骨、關節、肌肉、腱鞘、滑囊、筋膜及與此相關聯的軟組織病變等多種疾病,至少有13種之多,風溼性關節炎是其中的一種。

    風溼性關節炎屬於中醫學的“三痺”範疇,與中醫學中的“痛痺”、“著痺”意義相近,與“行痺”、“熱痺”和“尪痺”也都有一定的聯絡,但又有較大的區別。現代中西醫學認為上述諸症的發生與發展均與寒冷、潮溼有關,還可與遺傳、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初發多在兒童或少年時期,3~ 5年後復發。由於本病的發病率較高,因而備受醫學界關注。

    一、主要表現

    (1)發病早期有中度發熱、多汗和脈率加快等症狀。

    (2)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多發性關節炎,是風溼熱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其特徵是急性遊走性不對稱性或對稱性多關節炎症。病人常有兩個以上的關節呈紅、腫、熱、痛,有遊走性疼痛和活動受限,常累及大關節,特別是膝、肘、腕及踝關節等,有時候在關節附近的皮下可觸及到風溼結節。一般於2~ 4周內炎症消失,不留後遺症,但會反覆發作。

    (3)多次反覆發病者因氣血不通,會引起肌肉、筋骨和關節疼痛、酸楚、麻木、灼熱及屈伸不利。

    二、檢查驗證

    (1)根據上述症狀表現加以診斷。

    (2)風溼性關節炎在突然發生遊走性關節疼痛之前,往往有上呼吸道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史,所以驗血時可發現抗“O”在500U以上,抗鏈球菌激酶在80U以上,抗透明質酸酶在128U以上。這是確診風溼性關節炎症最主要的一項測定。

    (3)在咽喉部取標本培養A族鏈球菌,僅有少數急性患者可呈陽性。此外有一定數量的正常兒童,在他們的上呼吸道亦可培養出A族鏈球菌。因此,A族鏈球菌的培養測定對確診此病的意義有限。

    三、服藥治療

    (一)非處方藥選

    1.西藥

    阿司匹林片 成人每次0.3~ 0.6克,若症狀不緩解,可間隔4~ 6小時重複用藥1次,24小時內不超過2克。本品具有解熱鎮痛之功效,可用於緩解輕、中度疼痛,如風溼性關節炎、神經痛、肌肉痛等,也可減輕感冒引起的發熱。

    2.中成藥

    薯蕷丸 成人每次2丸,日服2次。本品具有調理脾胃、益氣和營之功效,可用於氣血兩虛、脾肺不足所致之虛勞,對身體虛弱之人所患的氣血兩虛型三痺證(風溼性關節炎)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服用時不宜飲茶和食蘿蔔,以免影響藥效。

    (二)普通處方藥選

    1.西藥

    (1)貝諾酯(撲炎痛) 成人每次0.5~ 1毫克,日服3次。本品是一種新型抗炎、鎮痛、解熱及治療風溼病的藥物。

    (2)吲哚美辛(消炎痛) 成人每次25毫克,日服2~ 3次,必要時可增至每日100~ 150毫克,分3~ 4次服用。飯時或飯後服用。本品具有明顯的消炎、解熱、鎮痛作用。由於其不良反應發生率高,所以一般不宜長期服用。老年、腎功能損害、出血性疾病、癲癇、精神病患者慎用,孕婦、哺乳期婦女、14歲以下兒童、消化道潰瘍及對阿司匹林過敏者禁用。

    (3)吡羅昔康(炎痛喜康,吡氧噻嗪) 成人每次20毫克,日服1次。本品具有鎮痛、抗炎及解熱作用,還具有促尿酸排洩作用,適用於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及急性痛風等。注意長期服用後可引起胃潰瘍及大出血。

    (4)雙氯芬酸(雙氯滅痛,雙氯高滅酸鈉) 成人每次25毫克,日服3次,飯後服用。本品是一種新型強效消炎、鎮痛、解熱及抗風溼藥物,對能耐受水楊酸鈉製劑的患者比較適宜。

    (5)醋酸潑尼松(強的松,去氫可的松) 成人每日5~ 60毫克,劑量及療程應遵醫囑。本品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三線用藥)。冠心病、胃潰瘍、腎功能不全、虛脫及休克病人禁用。

    (6)麥粒通 成人每次4粒,日服1次。本品的止痛效果好,但退熱效果差。

    (7)奇諾力 成人每次1片,日服2次。本品止痛效果較好。

    2.中成藥

    (1)關節止痛片 成人每次2~ 4片,日服3次。本品具有祛風散寒、消腫止痛之功效,主治偏風寒型的三痺證(風溼性關節炎)。

    (2)七釐散 成人每次1~ 1.5克,日服1~ 3次,黃酒或溫開水送服。傳統醫學認為,本品具有舒筋活血、散瘀止痛之功效。現代藥理與臨床研究發現,此藥有較好的抗炎和消腫作用,能改善區域性組織血液迴圈,減少血運障礙,促進機能恢復。孕婦忌服。

    (3)溼熱痺沖劑 成人每次服10~ 20克,日服2~ 3次。適用於骨關節痠痛,區域性灼熱紅腫,痛不可禁,得冷則舒,伴有發熱、口渴、煩悶不安,舌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患者服用。

    (4)寒熱痺沖劑 成人每次10~ 20毫克,日服2~ 3次。其作用是溫經除溼,散風清熱,涼血通絡。主治肌肉關節疼痛、觸之發熱、喜暖怕寒、或肌肉關節紅腫、觸之不熱、但自覺有熱的風寒型三痺證(風溼性關節炎)。

    (5)寒溼痺沖劑 成人每次服10~ 20克,日服2~ 3次。本品具有溫陽散寒、通絡止痛、強壯筋骨之作用,主治肢體冷痛、沉重或腫脹,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舌淡,苔白膩或白滑,脈弦緊或沉遲等風寒型三痺證(風溼性關節炎)。

    (6)瘀血痺沖劑、膠囊 沖劑:成人每次1~ 2袋,日服2~ 3次;膠囊:成人每次6顆,日服2~ 3次。本品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功效,主治肌肉關節刺痛,或痛處不定,拒按,或區域性腫脹,有硬結或瘀斑,或面色晦暗,肌膚乾燥,舌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細澀等風寒型三痺證(風溼性關節炎)。

    (7)追風活絡丸 成人每次1丸,日服2次。主治有肢體關節疼痛較劇、痛有定處、但皮色不紅不熱、得熱痛減等症狀的風寒型三痺證(風溼性關節炎)。

    (8)風溼骨痛片 成人每次2~ 4片,日服2次。本品主治有肢體關節疼痛、四肢麻木、筋骨無力等症狀的風寒型三痺證(風溼性關節炎)。

    (9)獨活寄生丸 成人每次1丸,日服1次,空腹用溫開水加黃酒送服。本品主治有腰膝痠軟而痛楚、屈伸不利、喜暖惡寒、肢體欠溫或麻木、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等症狀的風寒型三痺證(風溼性關節炎)。

    (10)祛風止痛片 成人每次6片,日服2次。本品具有散寒除溼、祛風止痛、補益肝腎、強壯筋骨之功效,主治有關節疼痛沉重或麻木、遇寒痛增、伴有腰膝痠軟、頭暈耳鳴等症狀的風寒型三痺證(風溼性關節炎)。

    (三)中草藥處方藥選

    【藥方1】甘草5克,木通10克,黃芪、忍冬草各12克,桑枝、赤茯苓各15克,滑石、薏苡仁各30克。

    【適應證】急性寒痺型(痛痺)三痺證(風溼性關節炎)。主要證候是發病早期有中度發熱、多汗和脈率加快,關節疼痛。

    【制用法】每天1劑,水煎服,早晚各1次。氣弱、滑精、尿頻者及孕婦慎服。

    【藥方2】細辛5~ 10克(先煎),生草烏(另包)10克,防風、麻黃、南星片、生川烏(另包)各12克,白朮、桂枝各14克,當歸、威靈仙各18克,黃芪60克。

    【適應證】寒痺型(痛痺)三痺證(風溼性關節炎)。主要證候是寒邪偏勝,關節疼痛較劇,痛有定處,得暖則減,遇寒加重,關節屈伸不利,區域性面板不紅,觸之不熱。舌苔薄白,脈緊弦。

    【制用法】先將生川烏、生草烏水煎30分鐘,再加入其他藥共煎,每天1劑,分3次服用。連服2劑為1個療程。患有各種嚴重慢性病者慎服。

    【藥方3】白薇、豨薟草各12克,雞血藤、老鸛草各15克,忍冬藤30克。

    【適應證】寒痺型(痛痺)三痺證(風溼性關節炎)。主要證候同上方。

    【制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每日1劑。

    【藥方4】川烏、草烏、生大黃各10克,羌活15克,桂枝20克。

    【適應證】以寒痺型(著痺)為主的三痺證(風溼性關節炎)。主要證候是關節疼痛較劇,得暖則減,遇寒加重,痛處不紅,觸之不熱;或者遇陰天加重,痛處固定,肌膚麻木或有腫脹;或者溼邪偏勝,關節疼痛或發酸。舌淡,苔白膩,脈緊弦或濡。

    【制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每日1劑。連服2劑為1個療程。腎病患者慎服。

    【藥方5】防風1克,川芎、麻黃、桂枝、川烏(先煎)、木防己各10克,當歸、獨活、蒼朮、羌活各15克,薏苡仁30克。關節腫脹者,加萆薢、木通、薑黃各適量;肌膚麻木者,加豨薟草、海桐皮各適量。

    【適應證】溼痺型(著痺)三痺證(風溼性關節炎)。主要證候同上方。

    【制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患有各種嚴重慢性病者及孕婦慎服。

    【藥方6】蜈蚣2條,木瓜、桂枝、附片(先煎)、甘草、細辛(先煎)、川芎、烏梢蛇、黃松節各10克,獨活、防風、秦艽、川牛膝、千年健各12克,羌活、伸筋草、尋骨風、徐長卿各15克,當歸20克,白芍、生地、威靈仙各30克,虎杖、雞血藤各40克。關節部位發熱者,加漢防己10克,去桂枝、附片。

    【適應證】風寒溼邪型三痺證(急性紅腫性風溼性關節炎)。主要證候是膝、肩、肘、踝等大關節部位有遊走性的紅、腫、熱、痛,有時候在關節附近的皮下可觸及到風溼結節,關節部位的疼痛症狀在陰雨天會加劇。

    【制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一般連服10劑可收到良效。高血壓、心律失常及腎病患者慎服,孕婦忌服。

    【藥方7】防風、桂枝、當歸、制川烏各9克,海風藤12克,薏苡仁15克。血瘀者,加乳香、沒藥各6克,紅花9克;體虛者,加熟地12克,黃氏15克;寒甚者,加乾薑、附子(先煎)各9克;溼甚者,加木瓜9克,蒼朮10克;腰背痛者,加杜仲、桑寄生各9克;上肢疼痛為主者,加薑黃9克;下肢疼痛為主者,加牛膝9克。

    【適應證】風寒溼邪型(行痺)三痺證(慢性非紅腫性風溼性關節炎)。主要證候是肢體關節疼痛,面板不紅不腫,關節屈伸不利,經久不愈,冬天和陰雨天易發作,腰腿痠軟,疲乏易累,面目黃白,遇寒冷痛增,得熱痛減。舌淡,苔白,脈弦細。

    【制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心律失常及腎病患者慎服,孕婦忌服。

    【藥方8】甘草、薄荷各10克,地龍、黃柏、乳香、沒藥、秦艽、桑枝、威靈仙各15克,蒼朮、牛膝各20克,白茅根25克。

    【適應證】風溼熱痺型(熱痺)三痺證(風溼性關節炎)。主要證候是關節紅腫疼痛,區域性灼手,得冷稍舒,病及一個或多個關節,小腿常可見散在的紫紅結節,觸痛明顯。多兼有發熱、噁心、口渴、面色淡紅及煩悶不安等全身症狀。苔黃燥,脈滑數。

    【制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下。孕婦忌服。

    【藥方9】大棗5枚,生薑10克,甘草、麻黃各15克,蒼朮40克,生石膏50克。服兩劑後去麻黃、生石膏,加桂枝20克,白芍50克,再服兩劑。

    【適應證】風溼熱痺型(熱痺)三痺證(風溼性關節炎)。主要證候是平時從事體力勞動時出汗多,原先有過關節疼痛,繼發時肩背痠楚,漸至腰膝及周身關節遊走性疼痛,坐立不安,夜間尤甚,不能入睡,次日高燒,同時怕冷,口乾似渴而飲少。血沉、抗“O”均正常。

    【制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劑。患有各種嚴重慢性病者慎服。

    【藥方10】大熟地125克,高質量的白酒1 000克。

    【適應證】氣血兩虛型三痺證(風溼性關節炎)。主要證候是病程日久,反覆不愈,關節疼痛,時輕時重,面色無華,心悸自汗,頭暈。舌淡,苔薄白,脈濡。

    【制用法】將熟地搗爛,浸入盛酒小壇中,用竹筷攪勻,隔水蒸。將盛酒小壇放於水中三日後取出,隨量飲用。

    【藥方11】細辛3克,甘草6克,肉桂、川芎、黨參各9克,當歸、雲茯苓各10克,獨活、秦艽、防風、杜仲、川牛膝各12克,薏苡仁、炒白芍各20克,桑寄生25克。

    【適應證】風寒型三痺證(風溼性關節炎)。主要證候是關節疼痛劇烈,麻木沉重,行步困難,陰雨天加重,遇熱則舒。舌淡,苔薄,脈細緩。

    【制用法】日服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一般服12~ 15劑。孕婦忌服,高血壓及腎病患者慎服。

    【藥方12】甘草6克,桂枝、防風、桑枝、天麻、當歸、威靈仙、制川烏、炮穿山甲各10克,忍冬草、絡石藤各15克,白芍、熟地黃各20克,雞血藤、地龍各40克。伴有氣虛者,加白參、黃芪各15克;溼甚者,加蒼朮10克,防己、薏苡仁各15克;肝腎虧虛者,加桑寄生25克;血瘀者,加川烏6克。

    【適應證】三痺證(風溼性關節炎)。主要證候是抗“O”、血沉均高於正常值。

    【制用法】水煎服,煮沸後改用文火久煎。每天1劑,10天為1個療程。藥用防己,腎病患者慎服。

    【藥方13】沒藥、乳香、羌活、附片(先煎)、天麻、炮穿山甲各3克,陳皮、防風、白芍、熟地、川芎各6克,甘草、丹參、當歸、桂枝、雞血藤各9克,高粱酒500克。

    【適應證】頑固性三痺證(風溼性關節炎)。其特點是經久不愈。

    【制用法】將藥浸泡在高粱酒中1周以上,成人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心律失常者慎服。

    四、其他治療

    1.肌注療法

    連續7~ 14天肌注青黴素G,可消除鏈球菌感染。

    2.外敷療法

    (1)將赤芍、獨活各18克,紫荊皮30克,共研為末,成人每次取15克,加蔥白20克搗爛攪拌如泥,烘熱攤在紗布上,敷貼患處。此方對老年頑固性關節疼痛有效。

    (2)將125克的蒲公英加水煮成藥液,用毛巾浸透,熱敷患處。

    (3)將秦艽200克,海桐皮200克,透骨草300克,混勻後裝入一布袋中,置於鍋內蒸煮,見冒煙後再蒸半小時,取出藥袋待溫度適宜時貼於患處,每日1次,成人每次30分鐘至1小時。連敷1周,以後每2天1次,再敷7次。此法對關節遊走性疼痛、麻木、腫脹,遇寒則增而遇熱則減的患者有治療效果。

    3.紅外線照射療法

    成人每次照射20~ 30分鐘,每日1~ 2次。此法適宜虛寒型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4.電磁療法

    用800~ 1 500高斯的永磁片接電極置於關節區域性,用疏密波通電20~ 30分鐘,每日1次。

    5.藥浴療法

    取獨活、羌活、防風、當歸、五加皮各80克,煎水洗浴。水溫宜高一些,以能忍受為度。成人每次洗15分鐘,隔日1次。中醫認為這些藥物有祛風、散寒、除溼的作用,對風溼性關節炎有治療效果。

    6.按摩療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坐時小腿下垂。按摩者首先用手掌或五指揉拿股四頭肌、膝後半腱肌和半膜肌,再揉拿小腿後側肌群,點按內外膝眼、委中和承山穴。

    7.燻蒸療法

    取幹艾葉25克,水約2 000克,倒入盆中煮開,患者脫去衣褲後將兩腿架在盆上,再用小被子懸蓋雙腿。讓沸騰的艾葉水燻蒸患處,蒸至渾身冒汗、局部發癢、感受到輕鬆舒服為止。每晚1次,成人每次30分鐘,持續20天。

    五、飲食宜忌

    (1)寒性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可適當多吃一些溫性和平性食物,如高粱、西谷米、糯米、南瓜、韭菜、芥菜、洋蔥、大棗、杏子、佛手瓜、山楂、荔枝、金橘、楊梅、雞肉、雞肝、牛肚、狗肉、羊肉、蛇肉、鱔魚、鯇魚、鰱魚、帶魚、咖啡、人參、冬蟲夏草等。

    (2)熱性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可多吃一些平性和涼性食物,如小麥粉、大麥粉、蕎麥麵、綠豆、黃瓜、絲瓜、冬瓜、地瓜、慈姑、菠菜、莧菜、水芹菜、茄子、茭白、馬蘭頭、萵苣、金針菜、蘋果、橘子、梨、芒果、羅漢果、蛙肉、鴨肉、兔肉和馬乳等。

    (3)久病體虛者可適當服用一些具有補腎養血作用的食物,如花生、黃豆、大棗、桑葚、龍眼肉、葡萄、蓮藕、菠菜、莧菜、香菇、平菇、茼蒿、甜菜、牛奶、烏骨雞肉、牛肉、牛肝、羊肉、雞蛋、阿膠、烏賊魚、章魚、黨參、黃芪、人參、肉蓯蓉和蜂乳等。

    (4)風溼性關節炎患者與骨性關節炎、痛風患者一樣,應忌食高脂肪、高糖分食品,海腥發物以及寒性食物和熱性食物。

    (5)參考“骨性關節炎”的飲食宜忌範疇,尤其要多補充富含銅元素的食品。

    六、專家提醒

    (1)不要把“老寒腿”當成了風溼性關節炎或骨性關節炎症。“老寒腿”在中國北方和中部地區發病率較高,它是因工作或生活環境寒冷潮溼而引起的一種關節疼痛症狀,但並非是關節炎症。1985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把它正式命名為風溼寒性關節痛,簡稱“風關痛”。一般來說,此類患者只要脫離寒冷潮溼環境,關節痛即會逐漸消失,這是確診關節痛與關節炎或風溼性關節炎的一把尺子。由於“老寒腿”並無炎症存在,所以對此症也無需用抗生素類的藥物去治療,更不必用激素。

    (2)風溼性關節炎的型別複雜,在用中成藥或中草藥治療時一定要對症用藥,同時配合藥膳療法一邊預防一邊治療。

    (3)儘量不用激素治療,如使用,時間不宜過長,間隔時間不宜太短。

    (4)細辛是治療風溼性、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各種頑痺的一味重要藥物,它有擅通陽氣、散寒結、通竅止痛之奇效,對寒溼凝結或久病虛寒較重者有很好的療效。但是在臨床上常有一些服用細辛而中毒的報道,因此有人就提出“細辛不過錢”之說。其實,“細辛不過錢”是指散劑而不是指煎劑,東漢名醫張仲景所創的小青龍湯中就用“細辛三錢”,即現在的9克以上。另外,中藥之所以有奇效,其關鍵在於用量上。因此,在使用上述有關煎劑時,除了有腎病外,人們可以放心使用,但不能隨意增加,另外還要延長煎煮時間,以減少其毒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薩達姆在監獄三年過著怎樣的悲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