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鹹魚談歷史
-
2 # 陸柏熺
李建成玩不過李世民,即使是李建成當了皇帝,李世民仍然還會當皇帝的。主要原因是李建成個人才能比不上李世民,而且心胸狹隘,如果是他當了皇帝,為了鞏固帝位肯定會把李世民王死裡整。
而李世民是什麼人,怎麼可能任由他人擺佈,況且首先謀臣猛將如雲,即使李世民逆來順受他的手下也不幹啊,玄武門之變是李建成逃不掉的命運,只不過時間早點的晚點。如果李建成當了皇帝之後可以大氣點放過他的弟弟,也許李世民不會有機會,但是這是不可能的,一個人的性格是無法改變的。
-
3 # 有個人說
我覺得如果李建成繼承了皇位,李世民應該早就已經死了或者被囚禁直至鬱鬱而終,不太可能還會當皇帝。
首先,我們假設李建成真的成功繼承了皇位。有這麼幾種可能: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被暗殺成功。據史料記載,天下安定後,李世民的聲望日益增長,勢力強大,已經威脅到太子李建成的位置。李元吉主持過多次對李世民的刺殺行動,最後全都功虧一簣。失敗的原因並不是李世民運氣太好,而是李建成一次又一次的阻撓。原因是李建成覺得這個叫李世民的令人討厭的對手是自己的親弟弟,還遠遠沒有到殺死他的那一步。這就是李建成與李世民的區別。如果李建成不曾阻止刺殺,或許歷史就是另外一種版本。李世民玄武門之外那一箭沒有射中。如果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沒有成功殺掉哥哥弟弟,而是失敗被囚,這種情況下李淵和李建成肯定不會再給李世民任何帶兵的機會,很難想象李世民會在囚禁中任由自己的野心被時間消磨殆盡,估計李世民會在悲憤中自殺。至於說李世民不提前發起政變,坐等李建成繼承皇位之後再起兵反抗,我覺得不太可能。原因如下:
李世民的野心等不了。李淵晉陽起兵是李世民建議的,而且李淵承諾事成之後讓李世民做太子。哪知辛辛苦苦打下江山,上位的卻是自己的哥哥。這對李世民這樣一個野心家來說無疑是無比煎熬的。如果說殺兄殺弟尚且算是自保的話,那我們從他之後殺光自己的10個侄子就知道,親情在李世民心中遠沒有皇位重要。
李世民的部下等不了。李世民和李建成為了太子之位已經勢如水火,李世民的部下如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等人等不了李建成繼承皇位。畢竟李建成可能不會殺掉李世民,對他的部下可就不一定了,誰也不敢拿自己的命來賭別人的仁慈。
李建成並不是個草包。唐朝能平定天下,靠的不僅是一個李世民,李淵其他的兒子女兒也出力不少。李建成廣納賢才,從太原起兵到高祖稱帝,功業不下於李世民。做了太子後,政事上的表現也可圈可點。他歷史上那些不堪的評價是李世民授意更改的。而且他沒有李世民那麼愛殺人,我認為這樣一個人做了皇帝后不太可能會弄得天怒人怨,讓李世民再有起兵的機會。
溫大雅:太子及王俱稟聖略,傾財賑施,卑身下士。逮乎鬻繒博徒,監門廝養,一技可稱,一藝可取,與之抗禮,未嘗雲倦。故得士庶之心,無不至者。陳寅恪:然高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即與太宗各領一軍。及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珪、魏徵之流即後來佐成貞觀之治的名臣,可知李建成亦為才智之人。黃永年:其實從第一手文獻《大唐創業起居注》來看,從太原起兵到高祖進入長安稱帝建唐,建成的功業並不亞於李世民;至於政事上,《舊唐書.建成傳》說建成當了皇太子後,“高祖憂其不嫻政書,每令習時事,自非軍國大務,悉委決之”,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讓建成主持日常工作,學習做皇帝。而史書即使按太宗李世民定的調子多作改竄,也找不到建成此時在政事上弄得如何糟的話。相反,倒可以知道建成在這方面的經驗至少要比李世民豐富得多。” -
4 # 蟈蟈的文史原創
如果李建成繼承了皇位,李世民是否還會當皇帝的問題,我就想起來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的歷史。當最終胤禛登上皇位之後,也就是雍正帝即位後,他對眾多兄弟所採取的措施我們就都知道。
同樣,如果太子李建成順利繼承了皇位,他對李世民的態度只有一個,那就是打壓,而且要打壓堅決徹底,直至李世民毫無反對之力,或者李世民的死亡。
李建成登上大寶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也許就是要處置自己的弟弟李世民。據史書的記載,自李建成被立為太子後,李建成對李世民的態度一直是打壓,甚至在很多不同場合想致李世民的死地。如他在父親面前誣陷過李世民,在請李世民喝酒的時候在酒裡下過毒,甚至是賄賂父親的後宮妃嬪,以便讓她們在李淵枕邊吹枕邊風說李世民的壞話等等。如此不對付的兩個人,一旦李建成當上皇帝之後,必然會首先處理李世民。
其次,李世民的文韜武略對其政權是一個潛在的威脅。李世民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李建成與之相比還要稍遜一籌。在父親當政期間,一旦國家遭遇非常急迫的危機,李淵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李世民。所以說,李世民的文韜武略是非常高的,如果李建成當上皇帝后,繼續重用李世民的話,李世民會在重用中逐漸發展和壯大,最終形成自己的強大勢力,況且李世民手下還有自己一套比較強大的班子,文臣武將都有,這些都是對李建成的威脅。
第三,如果李建成當上皇帝后,李世民已經不具備發動政變的機遇和條件。歷史上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採取的是速戰速決和突然襲擊,在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沒有絲毫準備的情況下,採取突然襲擊,“關門打狗”的方式將李建成和李元吉殺死。而一旦李建成當上皇帝后,李世民會是重點的監督物件,而且還有李元吉幫著李建成,可以說李世民的一舉一動都在李建成的掌控之中。
另外,李建成當上皇帝后,屬於正統正位,一國之君,天下所有的臣子和軍隊都要聽從他的旨意。雖然李世民也許會交際一些有權勢的人來擴大自己的勢力,但在皇權面前,這些人還是要聽從李建成的旨意,介時李世民會受背腹受敵、孤軍奮戰的狀況,沒有實力與皇帝對抗,結局必然是殘敗或者死亡。
所以說,如果李建成當上皇帝后,我認為李世民是沒有機會再東山再起,推翻李建成而當上皇帝的。
-
5 # Jeanch
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後來的史書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寫的沉湎酒色、頑劣不堪,甚至把李淵也寫的碌碌為為胸無大志。 其實細想一下,這樣的說法是靠不住的,史料中對三人刻意的醜化了,尤其是李淵,其實也是位雄才大略的有為之君。
但在創業階段李建成主要在防禦突厥,而李世民因戰勝竇建德和王世充聲名斐然,功勞平心而論李世民大一些。
我們來看一下,李世民一黨和李建成一黨開國後的力量對比。第一階段,李世民開府洛陽。這一階段是李世民追趕李建成的階段,這時李世民受封天策上將,位在王公之上。李世民還開設文學館與秦王府相結合,儼然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小政府。這時李建成已經感受到李世民的威脅,招募了兩千名少壯組成長林兵駐紮東宮,以增強自己的力量。
第二階段,李建成反擊。因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勢力主要還是在都城,而且還得到了後宮嬪妃的支援,李世民鞭長莫及。在太子一黨不斷的蠱惑下,李世民的力量不斷被削弱。但在這時,原任東宮侍衛的楊文幹謀反,據說此人曾勸太子謀反。而此時,李淵在離宮而太子留守京城,不得不讓人產生聯想。但最後太子趕到離宮請求李淵寬恕,李淵的策略是各打五十大板,李世民和李建成都因此事有隨從被懲罰。
第三階段,李世民絕殺。奪門之變李淵是要負很大責任的,他本人也在建成和世民間搖擺不定,導致兩人都在暗中積攢力量,而他眼睜睜看著兩黨做大而無動於衷。他所做的只是彌補二人關係,於事無補。由於李淵得知李世民與楊文幹之事有牽連,他把李世民召入宮中明確表示他不支援李世民。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房玄齡和杜如晦也因太子一黨的陰謀被革職。此時突厥來襲,李建成建議李元吉出征突厥,而李元吉順手又召走了李世民手下的將軍和士兵。二人又賄賂李世民陣營中的關鍵人物,李淵的態度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最後,李世民在送李元吉出征時動手了。
由此可見,在後期李淵是明顯偏向太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形式也會是越來越有利於太子的。但李世民有洛陽這個避風港和後備基地,也不至於束手就擒,還是有對抗的實力的。若李建成繼位李世民再採取行動,這就是造反了,和同為皇子間的較量性質不同。縱然李世民有洛陽作為基地,也對抗不了王師,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兵馬未見而已輸一頭。歷史藩王造反成功僅朱棣一例,而李建成不是朱允文,怎麼說也是經歷過腥風血雨的,而朝廷良將仍在,李世民造反成功機率渺茫。
-
6 # 蘇愚公子
如果李建成繼承了皇位,李世民是否還會當皇帝?
歷史就是如此,如果有如果的話,李建成一定不會讓李自成先下手為強的。自古皇位的爭奪就是充滿血腥。隋朝的歷史清楚地告訴李建成,皇位爭奪本來就無兄弟之情,是血腥殘忍的,太子楊勇就是被楊廣挫敗,不僅失去了皇位還失去了性命。李建成並非一些史書裡記載的那樣荒淫無度,親小人遠賢臣。那是因為後世史書皆由勝者李世民授意撰寫,有點成王敗寇的意味,對李建成的刻意貶低多為反襯李世民的英明神武。出身太子李建成,也是飽讀詩書,文武雙全,在大唐建立的過程中做出的貢獻並不比李世民差。只是在與李世民爭奪帝位的過程中,輸就輸在對李世民的低估和對李淵的高度依賴,從而在“玄武門”事變中被李世民先發制人地幹掉了。所以以史為鑑,如果李建成當了皇帝,李世民絕無再當皇帝的可能。
首先,一山難容二虎。如果李建成繼承皇位,絕不會讓功績比自己卓越的李世民對自己造成任何實質性威脅。首先必定會想方設法解除李世民的兵權,瓦解李世民的勢力集團。很有可能會如李世民一樣,冷血的對自己的手足大動刀戈,手起刀落,人頭落地,李世民及其後世子嗣一個也不會留在世上,這就是帝王家的血腥,正如曲昌春寫的《唐史並不如煙》,唐史並不如煙。
其次,李建成登地位之時,李世民就已錯過最佳爭奪機會。作為皇位合法的繼承人,李建成也是有準備人,也曾計劃過 “烈馬事件”和“楊文幹事件”,只不過最終還是忌憚李淵怨他不念及手足之情以及自己不夠狠,未能實現殺死李世民。之後遲遲未動手,是在等李世民犯錯,只可惜心狠手辣的李世民的那個錯犯的太大,直接將李建成和李元吉送上西天。李建成從晉陽起兵,至唐朝建立,在他指揮的西河之戰、霍邑之戰、潼關之戰、長安之戰都充分表現出了較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貴為太子的他,為朝中多數大臣支援。所以,李建成登上帝位之後,對帝位有野心的李世民絕不會心慈手軟的。李建成登上帝位後,李世民就錯過了絕好的機會,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向著他。
有時一念之間歷史就被定格在那裡。
-
7 # 立殘陽
這難道還用想?難道李建成當上皇帝后會留著李世民繼承他的皇位,李建成原本就對李世民忌憚重重,如果繼承皇位以後絕對要殺了李世民已絕後患,李世民也清楚這一點所以才發動玄武門之變,率先殺死李建成。
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只能活一個,那麼你是李建成,為什麼會失敗?他真的像人們一般說的那麼昏庸,普通嗎?其實真相就是李建成有才,但李世民比他更強,甚至比李淵都強,玄武門之變之所以能成功都是因為李世民得人心他手下有可以依靠的人,而且都是有大才智。
最後想說一下,古代皇位之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是非常少的,除非皇帝本身沒有子嗣。否則是根本不可能的。至於李建成當了皇帝之後,迎接李世民的就是死。這是正常,如果念及兄弟情誼,反而可能會釀成大禍。
-
8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答案:李建成如果繼承了皇位,李世民有可能當皇帝,但是不一定能夠當皇帝。
兄弟二人早晚有一戰其實大家只是看到了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對於李建成的諸多暗殺,以及對於李建成和李元吉他們背後的勢力的全方位屠戮。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矛盾,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矛盾?是不死不休的矛盾,還是李世民單純的鑽了空子?
當我們回顧歷史的時候就不難發現:如果李建成當了皇帝之後,他也會對李世民展開屠戮,而與此同時,李世民也會進行積極的反抗,換句話來說,無論兩個人的身份地位出現多麼大的差距,只要兩個人都活著,那麼必然而然的就會有一番爭鬥。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對於這場爭論當中,只能有一個人活著的前提之下,無論是李建成活著還是李世民活著,雙方之間都只允許有一種選擇。相比較而言,我們更傾向於讓李世民活著,因為李世民比李建成更有能耐更有本事。
李建成的糊塗賬大家有沒有發現:李建成儘管非常懦弱,非常腐朽,而且腦子裡面好像有點空洞,但是李元吉非常願意跟隨著李建成,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李建成曾經給李元吉一個允諾,這個允諾就是一旦我當上皇帝之後,那麼在我當上皇帝並且去世的時候,直接把皇位傳給你,而不是傳給我的後代。也就是說咱們哥哥當完弟弟當,皇帝輪流來。
在李建成說完這句話的時候,就已經讓李元吉看到了希望。但凡透過這樣的方式去奪得皇位的話,一來皇位很不穩定,二來容易留下口舌之辯,看來也是更重要的,這樣的一個話題絕對不可以由未來的皇帝來說,因為他所牽扯到的問題太多、太嚴重了。
但甭管如何,李建成堂而皇之的說了出來,並且還準備允諾這樣的事情。這就足以看得到李建成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聰明,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凌厲。
李世民當皇帝有六成的機率我們會發現相比於李建成成而言,李世民能夠掌握更多的軍隊。古代,哪怕你掌握更多的政治話語權也不如掌握軍隊好,為什麼李世民能夠掌握更多的軍隊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在整個隋唐戰役當中,李世民所起到的作用幾乎達到了2/3,李世民所參與的戰役也幾乎達到了2/3。
既然如此,如果李建成和李世民進行真刀真槍的打鬥一番的話,李世民依然是有可能當上皇帝的。
但也僅僅是有可能而已,畢竟一旦李建成把皇位坐實了,並且採用無形的壓力給李世民施加壓力的話,李世民也很難耍得開。
-
9 # 一葉小舟168521774
皇位的繼承往往伴隨著血腥的殘殺,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政變不僅殺死了他的兩個兄弟,也殺害了他的十個小侄子。如果,沒有玄武門政變的發生,李建成成功登上皇位,李世民會有怎樣的結局呢?
一,第一種結局。直接殺了李世民。
李建成登上皇位後,對於這個有著百戰軍功,神機莫測的二弟一定不會掉以輕心。
畢競,李世民的智慧,謀略,在某種程度上講,要比李建成計高一籌。雖然,要讓李建成承認這一點,是很痛苦的,但是,他又必須承認確實如此。
那個差一點把李世民掀下太子之位的楊文幹謀反事件,讓李建成什麼時候想起來,都心有餘悸,後脊樑發冷。其選擇時間的精妙,發動的突然性,環環相扣的策化,即便是作為對手的李建成也心服口服,自嘆不如。
因此,留著李世民無疑於臥榻旁躺著一隻猛虎,不僅讓人心神不寧,長此以往無疑於自掘墳墓。因為,你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它會對你張開血盆大口。
所以,為長遠計必須除掉他。
二,第二種結局。軟禁李世民讓他慢慢死去。
這一種,是李世民最溫柔的結局。但是,也是最不可能發生的。首先,齊王李元吉這一關就過不去。
以李建成寬厚仁和的個性,他有可能會不殺李世民,給他留一條失去自由的生命。畢競,他己經大權在握了。況且,李世民手下的尉遲敬德,候君集,程知節,秦瓊,房玄齡,杜如晦等一眾文臣武將都已被剪除乾淨了(這個是必須的,李元吉不會留下他們),一個失去羽翼的英雄,只是孤家寡人一個,不足為慮了。
但是,李建成會把李世民交給李元吉看管,在李元吉凶殘的目光下,李世民將生不如死。
三,第三種結局。這種結局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充滿了變數。
這種結局必須是李建成兌現諾言,封李元吉為皇太弟。
如果,李元吉和李建成相安無事,和睦共處。李世民就只有以上兩條路可走了,別無選擇。
如果,李元吉不安份守已,一種可能是,李元吉在鬥不過李建成的話,劍走偏鋒聯合李世民,共同對付李建成。一但成功,李世民再鬥李元吉,成功了,榮登大位。失敗了,被李元吉殺掉。
另一種可能,李元吉單挑李建成,在無暇顧及李世民的情況下,李世民逃出長安,在洛陽東山再起,榮登皇位。
所以,這種結局變數太大,太複雜,所需要的不僅是智慧和謀略,更多情況下是看運氣了。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這個理。
沒有發生的事,只能依靠分析推理,但是事情的發生發展,單靠分析和推理是不能窮盡的。你認為呢?
-
10 # 盛夏一抹清涼
感謝提問。
如果李建成繼承了皇位,李世民當不了皇帝。最多無非就是李世民造反,謀求成為割據勢力。
李世民給世人的誤解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這句話到哪都沒錯。李淵正室所生的幾個兒子當中,除了李元霸早夭,剩下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是很有能力的。毫不客氣的說,即便是李建成當了皇帝,一樣會有大唐盛世,甚至會更好也不一定。
然而,一場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登上了帝位。為了掩蓋自己弒兄的罪行,李世民篡改了歷史。李建成有多優秀,他就將其刻畫的有多無能,甚至是勾引母妃的情節也套到了李建成的身上,並且把自己描畫的很無辜,是迫不得已才發動的玄武門之變。
雖然唐史是後世修訂的,但是因年代久遠,相關史料也是根據唐代的記載,因此李建成的過往是根據李世民的記載的,也就是說這部分的歷史不一定準。
李建成的實力李建成也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無能,李淵起兵時,就是由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別帶兵進入的長安。唐朝建國後,因為李建成是嫡長子,因此被立為太子,並開始隱居幕後,不再親自上戰場。
而李建成作為太子,麾下的力量不可小覷。他的正室是滎陽鄭氏的嫡女,關中的大多數士族都是他的支持者。而在軍隊方面,李建成也有屬於自己的力量,只是相比較李世民,力量偏弱而已。
因此在朝廷和軍隊的對此中,李建成的實力相對李世民來說是要強上一籌的。
若是李建成登基為帝,那就意味著朝廷之中的中立派系會支援李建成,李世民的相對力量會更弱。而且李世民將會喪失玄武門之變的機會,畢竟李建成登基了還要發動政變,與造反沒有什麼區別。
而李世民如果一定要當皇帝,只能是散佈李建成的不利訊息,率領麾下成為割據勢力。
回覆列表
自古皇權的爭鬥都伴隨著流血事件,如果李建成繼承了皇位,那麼李世民生命都難以保障,又談和做皇帝。
再者假設李世民沒有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當不當皇帝都會置其與死地,以當時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爭鬥的情況看來,不論是哪一方,只要有機會都會毫不留情處死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