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莊蝶入夢

    董卓代表的是袁紹這類人,甚至是這類人的最低端。看看十八路諸侯結盟討伐董卓時,袁紹對劉關張三人的態度就可以知道,這些權貴對於底層的人不怎麼看的起的。在劉關張沒有聲名鵲起之前,有多少人把他們成大才看呢,曹操看出來了,因為他不單以世家子弟 名流為大才,有能力的底層也破格任用。袁紹 董卓之流只想展覽有名氣的人,惜愛名聲之徒。

  • 2 # 歷史智慧之窗

    1、董卓本人性格問題,董卓奸詐、小氣,眼裡容不下比他強的人,也不懂知恩圖報。

    2、劉備三人告訴董卓他們三人沒有官位在身,所以董就瞧不起他三人。

    3、董卓自己出身名門,他認為劉備三人是低等人。而自己被低等人所救,會顯得自己還不如低等人。所以董對劉備三人不會起招攬之心。

  • 3 # 贏離陳

    首先,劉備救下董卓的時候還是剛開始創業階段,處於默默無名的狀態。其次,董卓在黃巾起義爆發後,已經被拜為東中郎將了。倆人之間的地位天差地別。最後,董卓其人,兇狠殘暴,氣量狹小,性情暴戾。而當時的社會大環境就是唯名是舉。也就是說一個人想要做官或者投靠他人是需要有一定的名氣的。劉備在救了董卓後,但董卓不道一聲謝,卻先問劉備:“現在當個什麼官啊?”劉備回答:“白身。”董卓一聽,十分輕蔑,鼻子一哼,不與賞賜。惹得張飛性起,要殺了董卓那廝。這大概就是原因吧。

  • 4 # 歷史遨遊

    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盡誅世上負心人。

    三國演義的開頭,董卓被張角殺敗,性命危機,這時候,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冒死救出了董卓。

    行無二日,忽聞山後喊聲大震。玄德引關、張縱馬上高岡望之,見漢軍大敗,後面漫山塞野,黃巾蓋地而來,旗上大書“天公將軍”。玄德曰:“此張角也,可速戰!”三人飛馬引軍而出。張角正殺敗董卓,乘勢趕來,忽遇三人衝殺,角軍大亂,敗走五十餘里。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問三人現居何職,玄德曰:“白身。”卓甚輕之,不為禮。玄德出,張飛大怒曰:“我等親赴血戰,救了這廝,他卻如此無禮!若不殺之,難消我氣!”便要提刀入帳來殺董卓。

    這是救命之恩。按理來說,對待救命恩人,董卓應該感恩圖報,不說結草銜環,薦劉備關羽張飛朝廷任職,平步青雲,也應該態度友好,好吃好喝款待。

    為什麼劉備救了董卓,董卓反而忘恩負義,輕視劉備呢?

    很多朋友說了,因為劉備沒有說自己是漢室宗親、皇室後裔。但是這就奇怪了,為什麼劉備一開始見劉焉就說了自己是漢室宗親、皇室後裔,反而了見了董卓不說了呢?還有,根據歷史記載,董卓是一個喜歡結交英雄豪傑的人,為什麼不結交劉備這個救了性命的大英雄呢?

    其實大家想一想,劉備是一個很有城府的人,他的忠厚仁德、思賢若渴,都是為了每一步的成功所做的,有時候需要抬高自己身份,才能辦成事,那就亮出自己漢室宗親、皇室後裔的身份;有時候不必亮出自己漢室宗親、皇室後裔的身份,就可以辦成事,他就不必亮這個身份了。劉備初見劉焉時候,是想受到重視,爭取建功立業的機會。劉備當時已經28歲了,這在古代絕對是大齡青年,靠織鞋販履為生,沒有任何社會地位,如果不說自己是漢室宗親,皇室後裔,怎麼會受到重視,得到立功的機會呢。他的漢室宗親、皇室後裔的身份是他唯一的籌碼。所以,他會攀親認劉焉為叔叔。

    而董卓就不同了,劉備剛剛救了董卓的命,按照常理,董卓應該十分感激他才對,那麼劉備沒有必要再拿出漢室宗親,皇室後裔的身份,再來壓董卓一頭。更何況董卓接替了盧植的職位,劉備還想在董卓手下任職。後面張飛說“若不殺這斯,反要在他部下聽命,其實不甘”, 說明劉備本來想要作董卓部下的。

    而董卓的反應也十分奇怪,不感謝救命恩人劉備,反而輕視劉備。歷史記載,董卓為人十分豪爽狹義,喜歡結交羌胡地區的部落首領,而且武功高強,能夠騎快馬左右開弓,百發百中,羌胡地區的人都十分害怕他。

    但這次為什麼對劉備這樣呢,原因很簡單,董卓是個勢利的小人,做事要馬上見實效。他結交羌胡地區的豪強,是為了和上層打好關係,他後來賄賂十常侍,也是這個原因;他分給部下賞賜,是為部下替他打仗,為他賣命。

    按照董卓的邏輯,劉備既不是豪強,是自己上升的階梯;也不是自己的部下,替自己打仗賣命。所以,董卓認為不必重視劉備,至多給點賞賜就好了。

  • 5 # 崧哥說歷史

    三國演義記載董卓被張角擊敗之時,剛好遇到劉關張三兄弟,劉備等奮力殺退黃巾軍,救下了董卓,董卓不但沒有招攬三人,反而嫌棄三人是“白身”而甚輕之,不為禮。

    董卓是個野心勃勃的人,從公元188年(中平五年)朝廷徵董卓為不掌實權的少府,讓他把兵權交給皇甫嵩時,他拒不交出兵權就可以看出,那麼這樣一個野心勃勃想要擁兵自重的人,為什麼放著劉備三人這樣的為將良才而不招募呢?

    一、沒有必要招募

    董卓是朝廷任命的征討黃巾軍的三個中郎將之一(前期是皇甫嵩、朱儁、盧植,後因盧植不肯賄賂左豐被免,朝廷徵調董卓頂替盧植),而劉備是自己組織的義兵參與剿匪的,從法理上來說本來就統屬董卓管轄,劉備剿匪過程中先從盧植,後又跟隨朱儁,都可以看出董卓是可以指揮劉備的。所以根本沒必要招募劉備他們。

    二、董卓心眼小

    有一句話叫做“恩大成仇”,這種情況往往最愛出現在心眼小的人的身上。而董卓恰恰就是一個心眼小的人。公元185年朝廷派皇甫嵩和董卓一起去解陳倉之圍,董卓是副將,以皇甫嵩為主將。董卓兩次向皇甫嵩提用兵建議,兩次被皇甫嵩拒絕,但是兩次都證明皇甫嵩是對的,董卓是錯的,但是董卓並不認為自己錯反而還厭恨上了皇甫嵩,可見董卓是一個心眼多麼小的人。這樣的人你讓他把三個是“白身”的救命恩人放在身邊可能嗎?

    三、劉備的身份

    劉備師從盧植,這是在正史中有記載的,而董卓恰好是頂替盧植之人。試想一下董卓頂替了盧植的身份,滿懷建功立業的信心而來,誰知道迎接他的是一場敗仗,偏偏救他的還是盧植的徒弟,這讓驕傲的董卓情何以堪?如果這樣還把劉備他們招募在身邊不是間接的承認自己不如盧植嗎??

  • 6 # YouMISSmi

    董卓為人見色忘利,勢利眼!當時劉備三人還沒有什麼威望,在他眼中也是無名小卒,沒有得到重用!但是記載著好像董卓安排劉備做了個縣官,張飛還吵吵著發牢騷!之後劉備看不了官府的腐敗,三人共同離開了!

  • 7 # 小義老師扯歷史

    三國演義中董卓人設是禍亂天下的大惡人,羅貫中這麼安排,既能印證董卓的壞,沒有慧眼和容人之量,又能保護劉備,假如董卓邀請劉備入夥,劉備成為董卓的手下,對劉備光輝形象不利,後面劇情也都得大改。即使劉備沒答應董卓入夥,劉備與董卓有救命之恩,對劉備也是減分項。

    救了董卓,董卓甚輕視之,劇情這樣安排最好,表現出董卓無能落敗,又表現出董卓不知恩不識英雄,又能很好的保持劉備的光輝形象。

  • 8 # 魁哥說歷史

    公元184年,黃巾軍肆虐,董卓軍隊被張角殺敗,四散奔逃。此時,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恰巧碰到,於是殺退張角軍隊,拼死救出了董卓。而董卓卻對劉備三人不聞不問,沒有招攬他們三人,那麼他是如何考慮的?

    個人認為董卓出於以下三方面考慮,因此沒有重用劉備三人,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

    其一,董卓看不上劉關張三人“白身”身份。

    當時,劉備看到朝廷皇榜,為剿滅黃巾軍,招募士兵。他感慨之時,先後遇到了張飛、關羽二人,氣味相投,於是在桃園結為異姓兄弟,相約投軍。劉關張三人結義後,自籌資金打造兵器,並招兵買馬。此時,劉備沒有得到東漢朝廷的任命,自然是“白身”一個。因此,他救了董卓後,被其問起“現居何職”,劉備不好意思說謊,只能老老實實回到道:“白身”。“白身”就是平頭老百姓的意思,沒有一官半職,只是一個普通人。

    劉備回答的也是很無奈的,雖然他是漢室宗親之後,可是由於“推恩令”,到了他這一代,只能以賣草鞋為生。但凡劉備有個一官半職,也比白身強啊,偏偏他就沒有。此時的劉備心裡不知道是啥滋味,估計酸甜苦辣都有吧。後來在汜水關,關羽也受到盟主袁紹的輕視,認為派出一個“馬弓手”戰華雄,丟人。

    其二,董卓可能探知劉備是盧植的學生,自然不敢招攬重用。

    熹平四年(公元175年),這一年,劉備十五歲時,他與劉德然、公孫瓚等人一起拜同郡人盧植為師。劉備是盧植的學生,他也正要前去投奔負責圍剿黃巾軍的盧植。可是在半路,劉備聽到了盧植“圍剿不力”,被朝廷免職,換成了西涼董卓。《三國志》中記載如下:

    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植。

    董卓是新任中郎將,可能打探到劉備是自己的前任盧植的學生,是來投奔盧植的,而自己是取代盧植。雖然這是朝廷決議,可是自己畢竟取代了盧植的位置。一個單位,現任領導一般是不會重用前任領導的親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班底,優先重用自己的嫡系,這樣得心應手。很明顯,劉備屬於盧植的人,董卓考慮到很難收為己用,乾脆不用了。如果劉備三人所救之人使盧植,就皆大歡喜了,多半受到重用,建功立業了。

    其三,董卓即使招攬劉備三人,也不會委以重任的。

    劉備救董卓,屬於對董卓個人的恩情,而董卓任用將領屬於國家公務。公私不能混為一談,董卓不能因為劉備三人救了自己一命,任人唯親,任命劉備等人官職。這一點,董卓做得很好,值得誇讚。報恩的辦法千千萬,如給金銀珠寶,舉薦給朝廷,總之不能因公廢私。

    即使董卓招攬劉備三人到自己麾下,也不會委以重任的。如趙雲曾救國公孫瓚,同時投奔到公孫瓚的麾下。趙雲對公孫瓚有救命之恩,還武功高強,剛剛出道就能和河北上將文丑戰成平手。於情於理,公孫瓚也應該重用趙雲的,然而,公孫瓚只是將趙雲作為普通將領使用,對其戒心很重,沒有物盡其用。後趙雲在公孫瓚手下很憋屈,找了個理由,離開了。

    如果董卓招攬劉備三人到麾下,多半也是這樣的結局。董卓是不敢給予劉備三人過多兵權的,萬一被劉備反咬一口,就得不償失了。董卓的擔憂不是毫無道理的,如董卓非常信任呂布,還收其為“義子”,有啥好事都想著他,沒想到呂布反手就將董卓斬殺。

    總結:正是由於董卓有以上三個顧慮,他才沒有招攬重用對自己有救命之恩的劉關張三人。雖然關羽和張飛武功高強,可是當時還沒出名啊,董卓也不知道他們兩位是“萬人敵”。如果讓董卓知道虎牢關劉關張三英戰呂布,他估計後悔為啥自己沒有招攬這三位大英雄啊。

  • 9 # 智者無疆風清揚

    這個故事是《三國演義》第一回合:“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劉備三人剛開始白手起家搞創業,東奔西跑的幫助官軍打黃巾軍,剛好遇見了董卓被黃巾軍張角打敗,狼狽逃串,被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截住張角一陣猛殺,救了董卓一同回寨,董卓問三人現居何職,一聽說劉備等三人是平民出生,馬上擺出一副不屑的樣子,很看不起劉備等三人。張飛大怒,要拔刀殺董卓,被劉備拉開。

    這只是《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歷史上的董卓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本事的人,《三國志》記載:少好俠,卓有才武,旅力少比,雙帶兩箭,左右馳射。因有戰功,被拜為郎中,後又被升遷為廣武縣令,以後又被免職。不久又被任命為幷州刺史,討伐黃巾軍,因為軍敗被撤職。

    也就是說劉備救董卓的時候,董卓是幷州刺史。

    董卓在官場几上幾下,對官場的規則肯定有著深刻的感悟。當知道劉備等三人是平民身份時馬上就驕橫一時,擺出自己的身份派頭,根本看不起劉備等三人,這應該在情理之中。

    其次,東漢末年雖然是亂世,但天下還沒有混亂,軍閥還沒有爭霸,作為幷州刺史的董卓自然也不會收留劉備等三人。

    董卓進京以後,廢黜少帝弘農王,立陳留王(漢獻帝),自己任為相國,正是董卓的倒行逆施,朝廷才開始混亂起來,各路諸侯才開始討伐董卓,從此以後,東漢進入一個群雄逐鹿的亂世。

    董卓有勇有謀,看到執金吾丁原有很多軍隊,引誘丁原的部將呂布殺了丁原,吞併了他的軍隊。

    其實董卓是喜歡招攬人才的,《三國演義》中就有很好的描寫,如:董卓看見呂布勇猛,為了招降呂布,給呂布送赤兔馬、金甲、大量的金銀珠寶等等,只是董卓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沒有想到諸侯會聯合起來討伐自己,更沒有想到劉備、關羽、張飛等人都是萬人敵的猛將。

    關羽斬了董卓的勇將華雄,劉備等三人又亂拳打敗了呂布,估計董卓腸子都悔青了,這麼好的人才居然從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以董卓的為人,如果知道有這麼一個群雄爭霸的亂世,就是知道劉備等三人沒有官階,也會用另外的一匹赤兔馬去招攬劉備等三人。

    可惜的是,世界上的事沒有早知道,董卓被滅也是預料中的事。

  • 10 # 泠朔

    三國時代和漢朝一樣,是實行察舉制,也就是所謂的出身門第。而不是像所有人想當然的認為是科舉制。察舉制那個年代和科舉制一樣深入人心。你出身低微,自然被瞧不起。所以董卓一聽說劉備是白身,恐怕不止是董卓,換成其他袁紹,袁術估計也會不屑。哪怕劉備都是根深蒂固的思想。我們常說的趙雲不被重用,也是有出身問題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京奧運會女足亞洲區預選賽附加賽,第一球引爭議,最終進球判到楊曼身上,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