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麥田守望者說

    如果樓主想要閱讀一本很厚的書,我猜測首先樓主肯定對這本書陳述的內容有非常強烈的閱讀需要,這種需要可能來源於興趣,可能來源於外界誘因(比如考試)。總之,樓主已經解決了興趣的問題。強烈的興趣勢必讓動機也變得強烈,那麼堅持下來難度就不那麼的大了。

    接下來需要樓主做的動作就是給書定性。它是實用性書還是理論性書,注意你對於書籍分類的界定非常重要,因為這決定了你看待這本書將會給你帶來什麼。如果書上有的和你想要的吻合,那麼你的動機很更加強烈,你離目標又更近了一步。定性的線索從哪裡來呢,從網路上書籍的介紹或者是序言上來,尤其是序言,這很重要。

    再接下來你需要透視這本書:就是做結構與規劃,敘述整本書的大意。駕馭複雜的內容:為一本書擬大綱的技巧,發現作者的意圖。

    然後才是一章一章的看,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閱讀之後找出主旨:找出關鍵句、找出主旨、找出論述、找出解答、分析閱讀。

    用這樣的方法讀完每一章之後再對於這本書做一個評判。判斷作者的論點是否正確,判斷作者論述的完整性。總之需要給書就你的理解做一個總結陳詞。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讀書筆記是必不可少的,讀書筆記更像是你在書中遨遊的航海日誌與海圖,會讓你的探險過程越發的明確,有趣。是手寫筆記好還是電子筆記好就看你自己的平時習慣嘍。

  • 2 # 芹夢軒

    《紅樓夢》應該算是一本比較厚的書了,下面,我就自己閱讀《紅樓夢》的體會,和大家分享一下。

    最近,網傳有個調研得出了《紅樓夢》排死活讀不下去的首榜,這給廣大的紅迷朋友帶來了極大的刺激。

    眾所周知,《紅樓夢》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是偉大的小說。不同的人都能從中讀到自己喜歡的、需要的東西。

    初讀者之所以覺得 《紅樓夢》難讀、難懂,一方面是因為個人的知識儲備不夠,另一方面是受現在快餐文化的影響。

    一本厚的書,閱讀《紅樓夢》,可以從尋求故事情節開始,也可以從片段閱讀開始,可以從書中的詩詞欣賞開始,還可以從研讀其中的酒令開始。如果是小朋友,還可以從講故事開始,或者是從87版電視劇《紅樓夢》開始。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對於如何引導兒童閱讀《紅樓夢》有一些自己的做法,簡單介紹一下。

    首先,從《紅樓夢》中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如美食、美景、美文,或者研讀書中某個自己喜歡的人物,吸引學生和老師、和同學一起閱讀《紅樓夢》。

    其次,要讓學生勇於分享,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介紹給同學。

    另外,可以帶著孩子去參觀與《紅樓夢》有關的遺蹟、景觀,品嚐紅樓美食。

    像《紅樓夢》這樣一本厚厚的書,研究了兩百多年,還在研究,還會研究下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讀懂讀透的。這就需要不間斷地讀,不同時期閱讀這本著作,都會帶來不同的感受。

    一輩子很長,也很短,必須讀懂讀透一本書,然後才談得上廣泛閱讀。

    (認出圖中的侯長榮和陳劍月了嗎)

  • 3 # 大飛fanny

    學習一本厚書,對我個人來說,非常困難,自從離開學校,大塊的可以用來學習的時間非常少,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小影片非常多,手機遊戲也非常好玩,隨隨便便一兩個小時,就在刷手機的時候過去了。

    如果要想靜下心來閱讀學習一本厚書,一定要下定決心,給自己定下目標。預計自己花幾天時間可以讀完一遍,每天花多少時間?定下目標之後認真執行。

    那麼開始閱讀,先要略讀一遍,整體翻閱,看到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來。

    提相關問題,作為學習的書,最後有些配套的小測評,也可以自己先提問,透過閱讀回答。這樣可以加深記憶。

    閱讀一遍之後,重新閱讀書中重點內容,並整理讀書筆記,這個步驟一定要有。加入自己的思考,內化書中的知識。

    最後,如果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艱澀難懂,建議先閱讀同類型的比較簡單的書籍,或同時閱讀基本相關型別的書籍,做到主題閱讀,更容易加深對書中內容的理解。

    想要學習而不是簡單的娛樂閱讀,還是需要一定的自律。

  • 4 # 情感小白白

    如何閱讀一本厚書,我覺得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方法,畢竟每個人的閱讀習慣都是不一樣的,這裡我說說自己的看法吧,我這個人對一些雞湯類文章不太感興趣,尤其喜歡看一些邏輯嚴密的推理小說,或者推理類的故事。

    要閱讀學習一本書籍,首先你的對這本書籍有興趣這是最好的,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強迫自己去看完整本書,你就只能是閱讀而不是學習,在書中你也不會感到快樂,只會感到疲倦。

    有了興趣還不夠你還得要有計劃才行,看書是讓人來放鬆心情的,時間不宜太久,就我個人而言,在看書的時候一般都是半個小時,現在外面的誘惑太多了,太久了我堅持不下來,看書的時候我習慣把手機調靜音,這樣可以讓我更容易靜下心看書。

    規定好每天的看書時間,然後一天接著一天的堅持下去,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在看書的時候可以拿著筆在書上畫一下你自認為對你有用的知識,這樣可以在看書的時候學到一些東西。

    我在看書的時候,特別是推理小說我都喜歡拿著筆把出場的人物用線路圖連線起來,然後將人物背景寫下來,寫上人物的因果關係,這樣可以讓我在看書的時候可以跟著作者的思路一起去推理,享受推理的樂趣。

    有了興趣,計劃,時間那麼看完一整本的厚書也就是時間的問題,如果想要學到多的東西就要儘可能咬文嚼字,體會作者的意思,拿筆記錄下自己的閱讀感悟,然後將作者的文采都學到自己的手中。如果僅僅只是為了樂趣所在,那麼怎麼開心怎麼來,你就算是一目十行都沒有問題,畢竟想要的只是放鬆一下。

  • 5 # 歲月靜好

    個人認為要分什麼書,有哲學類社會科學 , 政治法律軍事科學 ,財經管理歷史地理 ,文化教育;有青春校園 、 愛情小說,藝術動漫,幽默娛樂時尚類書籍,旅遊地圖、地理等。一本書所描寫的或者所闡述的內容其實是已經瞭解的或者猜到的,那就沒必要浪費時間去看,所以要先看看它的文字簡介及目錄,這樣有助於大致瞭解本書大概講的是什麼,再根據自己需要和想學習的看目錄後面的頁數,再根據頁數細讀及深度理解。

  • 6 # 戚老師說

    厚書,意味著書的體量較大,內容較多。在當前快閱讀、碎片閱讀的時代,厚書顯得不招人喜歡,似乎令人望而卻步。

    如何閱讀(學習)一本厚書?

    首先要讀進去,——摒棄干擾,專心致志,養成習慣。讀進去,才會有收穫。有的書情節曲折語言生動自帶吸引力,很容易就能讀進去,比如當初上學時假期讀《平凡的世界》,一下子被吸引,幾乎是不食不眠不休地看了三天,一口氣看完為止。有的書思想深沉,費腦子,比如《魯迅雜文全集》,需要邊讀邊檢視註釋,瞭解相關的事件背景,仔細體會作者表達的意思,讀得很費力,比磚頭還厚的一本書前後一年多才讀完,但真讀進去了,感覺是在向深處開掘,思想的深邃之美又是一種不同的吸引。

    其次,要學會過濾、提煉、濃縮、總結,抓住重點,去粗存精,把厚書讀薄。比如閱讀教育理論性的書籍,可以每讀一章,列出一個提綱來總結要點,讀完一本書,也就理出了這本書的內容要點和知識框架。

    第三,要學習從不同側面進行研究性閱讀,去發現新的東西。比如《紅樓夢》,讀一遍顯然是讀不透的,時不時讀一讀,這次重點研究一下黛玉,下次著重看看對湘雲的描寫,這樣往往會有一些新的發現。慢慢會發現,內容、主題、情感、不同人物、寫作筆法、詩詞、服飾、器物、飲食......書中值得研究的東西太多了。

    總之,不管是讀薄書還是厚書,用心讀,才會有收穫。

  • 7 # 大牛挺你

    首先你點讀這本書的內容,要想辦法領悟書中講述的故事,故事是連載的,你自然想把故事看完,最重要的是每天在空餘時間讀幾頁,保持住,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如果你老了 有了孩子 你也會讓你孩子讀書的你自己都不愛讀書 還有何顏面 讓孩子好好讀書因為 你是不讀書的失敗者。

  • 8 # 劍客談教育

    閱讀是有章可循的。讀或學一本厚書更需要遵從一定的章法,採取相關的方式和步驟。

    閱讀的基本步驟大致有九步:通讀——回憶——追問——分解——尋讀——複述——運用——輸出——重溫。這幾個步驟的單獨或組合使用就構成了不同的閱讀方式,主要有:

    一、概覽式閱讀

    突出整體,不區分虛構類和非虛構類文字。其主要作用是粗線條瞭解文字,判斷有沒有繼續深入閱讀(學習)的必要。其基本方法是看序言、目錄、章節標題、尾記、致謝和參考文獻,看推薦和簡要書評,選擇最感興趣的章節閱讀兩三個段落,如符合心意,確有可讀之處就讀下去,否則,就先放開,換一本來讀。

    二、批註式閱讀

    分析區域性,同樣適用於各類書,但適用要求不同。虛構類的書比如長篇小說重在人物分析、主題探究、情感認同、章法佈局和語言賞鑑,非虛構類的書比如說理的書重在道理評析、意義認同,要在邏輯關係、推理論證等方面仔細揣摩,理性公允地評判作者的觀點、理由、論證。

    基本方法是作批註,在知道了什麼(澄清錯誤、新增未知、補充片面);學到了什麼(即作者的說法、作者的用法);被什麼難倒(知識缺口、能力短板)等處寫下批註意見。

    三、結構式閱讀

    綜合式閱讀,不區分書的型別。以釐清書的層次結構並進而理解作者的構思框架為主要目標。按照“段落——部分——全文”的順序,繪製文字結構圖。

    可以用在閱讀初始、中段、結束等各階段,理解了書的結構,好比安裝了導航,陌生的地方一樣能去得。

    四、摘要式閱讀

    以我為主的閱讀,絕不是尋章摘句大段抄錄。遵循淘金式思維,對於閱讀內容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從不照單全收。透過刪減繁冗——改寫粗漏——摘取精要等流程重新評價書本價值,批判接受書本精髓。

    五、感悟式閱讀

    突出個人心得,眼光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作者身上。不僅僅滿足於能用自己的話來解釋文字,更在於能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地展開聯絡拓展。感悟點不作統一要求,畢竟“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主題立意、行文技巧、論證結構、精妙論斷、奇思妙想甚至是荒誕不經處、大謬不然處形成自己的思考和體驗。

    六、分享式閱讀

    教是最好的學。有所思有所感就及時分享出來,摒棄藏私的封閉心態。

    要突出重點,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也不能貪心,試圖在一篇文章中把一本書的精華都分享出來,既不現實也無可能。分享時,儘可能做淺顯的解理,說得簡明扼要,才是真懂。勤奮的,還可以改寫原文。

    七、行動式閱讀

    致用的閱讀,主要用於非虛構類文字,尤其是問題解決和技能學習類書籍。讀這類書時要帶著明確目的,知道自己為什麼讀,讀來的知識用在哪裡,怎麼用?

    譬如看到生字去查字典,目的就是要認識這個字,並進而瞭解這個字的用法?這是為解釋疑惑而讀。再比如家中的電腦突然不顯示了,搜尋檢查維修簡明教程,按照步驟逐項排查,發現是顯示卡鬆動了,這是為了解決困難而讀。二者都是行動式閱讀,一個側重認知,一個偏重行為。

    在閱讀時,每讀到(學到)一個知識之後都要及時加以運用,用過之後最好還要追問一句“還能用在哪裡”,“我從中總結出了什麼?”

    幾種方式、幾個步驟靈活運用,會有更好的效果。

  • 9 # 繪小潭讀書

    因為自己的個人經驗和知識水平,所以有的時候我們並不是能夠完全很好地瞭解一本書,尤其是當一本書又厚又難懂的時候,這個時候我會採取這樣四個經驗。

    1.過一遍全書的黑字部分

    這個方法是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裡學到的,這種方法被稱為“黑體字閱讀法。”用這個方法你可以快速地瞭解全書的內容。相當於在最少的時間掌握了全球最重要的那80%的內容。

    我自己曾經用過這種方法讀過一本書,效果不錯,我大概用了半個小時左右讀完了一本書。對書籍的全貌算是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2.篇頭篇尾閱讀法

    這個方法是在《這樣讀書就夠了》,書裡提議,我們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可以先去篇章的末尾去讀一下,因為結尾部分通常是總結性的語言,非常便於你把握章節的主體內容。在讀完了末尾以後再看前面的內容,思路就會清晰很多。

    我用這種方法讀完了《如何閱讀一本書》,然後一共用了一個多小時就讀完了。讀完的時候,能夠挑出書籍的邏輯主線,對於全書的知識脈絡變得非常清楚。這也算是學以致用的一次實踐吧。

    3.調取感興趣的章節閱讀

    因為書很厚,我們很難在短時間內把所有的知識內容都讀完,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先挑自己感興趣的章節進行閱讀。在《好好學習》這本書裡,成甲老師也分享了他的讀書經驗,他不再追求把一本書讀完,而是在追求把知識點打通。讀書的量不是問題,讀書的質才是關鍵。

    像我買了一本今年的熱銷書《原則》,這本書我很厚,而且需要消化的內容也很深刻,所以我就選取了一章和“痛苦”有關的章節進行閱讀。至於剩下的章節,自己可以先看一看涉及哪些內容,然後以後有需要的時候再拿來看就好了。不要因為書沒讀完,就給自己造成非常大的心理負擔。

    4.聽下說書平臺的音訊節目

    聽書平臺,是當下挺流行的知識獲取形式。我們透過花費少量的金錢就能夠在半個小時的時間獲取一本書的知識精華。對於我們讀不懂的書籍或讀起來理解有些困難的書籍,我們不妨就先去聽一聽這些大咖的解讀。這就相當於在一片黑暗中給自己照個“亮”,這樣就能確保自己不會走偏了。

    像之前我聽樊登老師講過一本書《反脆弱》,我聽的時候覺得非常收益,覺得觀點很新穎和獨特。後來,我就自己買了一本來讀,卻發現自己讀起來特別困難。如果之前沒有聽樊登老師的解讀,只是憑藉我自己的知識積累,我很難迅速Get到這本書的精華。所以,適當地向這些平臺“求助”,能夠節省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彌補我們知識積累的缺陷。

  • 10 # 雪俏梅豔

    記得讀小學時,有一次上作文公開課,題目是《我最喜歡的一本課外書》。剛從城裡來的語文老師不瞭解農村孩子的疾苦。她不知道我們除了語數主課本外,幾乎沒有課外閱讀書。當她在全校老師和全班同學的面要我說一說我最喜歡的課外書時,我真的想扒開那黑灰色的泥板鑽進去。

    大學畢業N年後,終於擁有了自己書房,於是每年都會盯著三大電商的促銷活動,大活動大買,小活動小買。每年都買上千元的書,在買買買後,最享受的其實只是拆快遞時那一瞬間。更多的是累贅。不但佔空間還要經常打掃衛生。有時看著高大的書櫃裡整整齊齊擺滿了許多至今沒有拆封的新書。心裡更多的是落寞,因為這上千冊的書並沒有一本書真正屬於我的。買書只是紙張上的擁有,不是智力上的擁有。

    讀書二十餘年,我發現自己真正讀懂的書屈指可數,直到最近我讀了《如何閱讀一本書》,才發現自己讀不進去,讀不懂的根本原因在於不會閱讀和理解能力太差。培根說: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的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而我卻是不管什麼書拿來都是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經常讀著讀著就昏昏欲睡,讀了後面的就忘了前面的。讀得廣卻讀不通,好讀書卻讀不懂。作者把這樣的情況稱為“半瓶醋”。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作者是莫提默·J. 艾德勒,他是學者、教育家還是編輯。他因編輯《大英百科全書》聞名於世。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是為了那些想讀書又想增強理解力的人而寫的。讓那些初讀書,好讀書的人少走冤枉路。

    那到底怎樣才能真正擁有一本書做到高效有用的閱讀呢?什麼樣的閱讀者才算是優秀的呢?

    一,閱讀其實是讀者和作者之間的對話。一個優秀的閱讀者在看一本書的時候會提出問題,在看完全書後會去回答問題或者邊看邊尋找答案。

    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什麼? 假設自己是一個偵探,要想辦法找出這本書的主題,作者是如何依次發展這個主題的。如何逐步從核心主題分解出從屬的關鍵議題。

    2,作者細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找出主要的想法,宣告和論點。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 一個人必須要有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判斷能力,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想法,曾經我看書選書都是看大咖推薦的書單,有些書看過後發現根本不值得一讀,或者說不適合我。

    4,這本書和你有什麼關係? 閱讀一本書的目的就是從中獲得資訊和知識。但是不是任何資訊我們都要全盤接受,要學會問自己這些資訊對我來說有沒有意義,如果這本書不但提供了資訊還啟發了我,那我有沒有必須再找出其他相關的經驗建議等。

    二,閱讀是分層次漸進的。閱讀一共分為四層:基本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做檢視閱讀,也稱略讀,預讀。檢視閱讀才是真正進入閱讀的層次,為什麼要檢視閱讀,因為在有限的時間裡,你要判斷自己想不想讀,值不值得讀,就必須學會檢視閱讀。檢視閱讀雖然時間有限但是你會知道作者到底寫的是怎樣的一本書。 具體怎麼做呢?

    1,先看書名頁,如果有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錄頁,對這本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瞭解。就像旅遊要看地圖一樣。

    3,如果有索引,看一下索引並快速判斷本書的議題範圍。

    4,如果是包著書衣的新書,看看出版者的介紹。

    5,挑幾個和主題相關的篇章來看,這些通常在開頭或者結尾有摘要說明。

    6,把書開啟,東翻翻,西翻翻,把全書翻一遍並留意主題的基本動脈。 總結起來也就是我們要利用好書本的一切資訊來幫忙完成閱讀並消化,把所讀資訊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儲備。

    如果時間充足,我們就可以做分析閱讀,分析閱讀也是本書中的重點。

    1,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讀的是哪一類書?小說,喜劇,史詩,抒情詩,或者論說文等。

    2,使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者幾個句子來敘述整本書的內容。

    3,將書中的重要篇章列舉出來,說明它們如何安裝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

    4,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或者作者要解決的問題。

    5,找出關鍵詞,透過它們與作者達成共識。

    三,閱讀不同書籍的時候要運用適當的不同的速度,法國作家巴斯卡說:讀得太快或太慢,都一無所獲。本書還介紹了看不同的書,要採取不同的方法,比如:如何閱讀歷史書,如何閱讀哲學,數學等等。

    作為大英百科的編輯,作者在閱讀方面有豐滿的經驗,這本書可以說是他的多年的閱讀經驗積累,本書邏輯清晰,語言簡明並舉出很多實際例子來幫助讀者理解,具有很強的實操性。

    這本書的翻譯者郝明義說自己40多歲才發現這本書真的很遺憾,如果在青少年時期發現,那他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在我看了10來本關於閱讀的書裡,只有這本書讓我收穫最多。推薦給你看,希望你在閱讀路上也少走彎路,多讀好書。把讀過的書都變成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儲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能夠有效的避開渣男,尋找一個能以結婚為目的的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