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國角色
-
2 # 赤足星座智慧谷
任何一位漢武帝的兒子繼位,西漢同樣強大
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幾代人共同建立的,皇子從小又經歷過嚴格的教育,從小就受到王者的培訓,漢武帝任何一位皇子都有具備承載帝位的能力,即便資質平庸,漢武帝建立的政權機制完全能夠支撐到下一任明君的繼位,西漢的強大不是劉據的強大,而是整個西漢國家機制的支撐,西漢一任皇帝是敗不了家的!
西漢的女人都比較強大,一任接一任,一任勝一任!
-
3 # 抱影無眠夜歸人
從戾太子劉據處理巫蠱之禍的手段來看,並不高明。如果他來繼承皇位不一定比昭帝和宣帝強。以為他即位西漢會強大,就像大多數人認為如果扶蘇即位,秦就不會二世而亡一樣。
漢中宗漢宣帝,是繼漢武帝之後,西漢的一位具有雄才偉略地中興之主。他也是漢朝少有的四位有廟號的皇帝之一,在漢代時,廟號的使用還是比較嚴格的,他們是:打敗項羽,開啟西漢二百一十年的開國皇帝漢太祖高帝劉邦,開啟文景之治與民休養生息,使漢朝富強起來的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恆,與秦始皇齊名屢次遠征匈奴,通西域開絲綢之路的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設定西域都護府,讓匈奴稱臣入貢,將西域納入大漢版圖的漢中宗孝宣皇帝劉詢。
漢宣帝這位英主出生後受“巫蠱之禍”牽連,命運多舛,生長於監獄中,多次差點夭折,萬幸有丙吉這樣一位救命恩人,當時丙吉身為廷尉監,奉命審理巫蠱案。被誣陷,逼於無奈的衛太子劉據謀反,兵敗自殺。
巫蠱案發生時,劉詢剛出生幾個月,因受爺爺衛太子劉據連坐,這個可憐的孩子被捕入獄,成為了歷史上唯一在掖庭中長大的皇帝。丙吉深知皇曾太孫的無辜被牽連,於是安排了辦事嚴謹、為人厚道的女囚犯,讓他們保護撫養劉詢。丙吉審理巫蠱已經歷經了一直沒有結案,後元二年(公元前88年),晚年迷信的漢武帝生病後,術士向漢武帝進言道,長安監獄中有天子之氣瀰漫。漢武帝下詔不論罪行輕重,一律誅殺。
內謁者令郭穰連夜趕往郡邸獄,被丙吉拒之門外,丙吉隔著門對郭穰說:“皇曾孫在這裡,別人無辜往死都不可以,何況皇帝的親曾孫呢?”雙方對峙了一夜,丙吉仍然不開門,郭穰沒辦法只得回宮向漢武帝彈劾丙吉。醒悟後的漢武帝說:“也許這就是天意吧。”於是,大赦天下。郡邸獄的犯人們也因為丙吉的堅持而逃過一劫。
巫蠱事連歲不決。至後元二年,武帝疾,往來長楊、五柞宮,望氣者言長安獄中有天子氣,上遣使者分條中都官獄系者,輕、重皆殺之。內謁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獄,吉拒閉,使者不得入,曾孫賴吉得全。
皇曾孫體弱生病,有幾次差點小命不保,丙吉讓照顧劉詢的乳母悉心照料他,併為他尋醫問藥,劉詢平時的生活費用都由丙吉自己負擔,這些恩情丙吉都不想提起,是一個真正的施恩不望報之人。
丙吉薦宣帝漢武帝駕崩後,年僅八歲的漢昭帝劉弗陵即位,漢武帝送“周公輔成王圖”給霍光進行託孤。霍光很看重丙吉,將他從車騎將軍軍事令升遷為將軍長史,之後升為光祿大夫給事中。漢昭帝在位十三年後駕崩,享年僅二十一歲。年輕的昭帝沒有子嗣。大將軍霍光等人商議後,決定擁立漢武帝的孫子昌邑王劉賀,丙吉作為使者前往迎接。根據史書的記載,劉賀的的某些行為惹怒了霍光,二十七天後,還沒把皇帝寶座坐熱乎,劉賀就被霍光給廢掉了。
霍光與車騎將軍張安世商議擁立新君,商量來商量去,都沒有合適的人選,就在此時,丙吉上疏奏霍光道:“大將軍受孝武帝囑託,扶保新君,可是孝昭皇帝早亡又無子嗣,天下憂懼,都希望早點見到新君,大將軍在先帝發喪之日以大誼立新君,但是所立之人不爭氣,又以大誼廢之,天下沒有不服的。孝武帝的曾孫劉病已養在掖庭外百姓家中,現今已經十八、九歲了,通曉經術,品行皆優。希望大將軍先讓他入侍太后,昭告天下後再立為帝”
霍光看到丙吉的奏疏後,派主管宗室的宗正劉德前往掖庭迎接劉病已,登帝位後的劉病已改名劉詢,即漢宣帝,丙吉被賜封關內侯。
光覽其議,遂尊立皇曾孫,遣宗正劉德與吉迎曾孫於掖庭。宣帝初即位,賜吉爵關內侯。丙吉為人厚道,對當年的救助漢宣帝的善舉從來不提,所以朝廷也不知道他過往的功勞。
地節三年(公元前67年)劉奭被立為皇太子(即後來的漢元帝),丙吉成為太子太傅,數月後,升遷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漢宣帝時期,是西漢最後一個輝煌的年代。這與漢宣帝少年時期的成長經歷也有關係,他遊歷三輔,知道民間的疾苦,也正是這段經歷,使他的施政用人方面,與成長於深宮的其他皇帝不同。在漢宣帝執政期間,出現了一大批能臣循吏,在《漢書》的《循吏傳》中列有六名循吏,,漢宣帝時期就佔了四席。
漢宣帝還是一個開疆拓土的君王,西域都護府的設立,使西域地區納入大漢版圖。呼韓邪單于的來朝,也標誌著大漢在抗擊匈奴的戰場上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大漢的國力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
丙吉是一個寬於律人的治世宰相,從他臨死前推薦的人來看,他的眼光還是非常獨到的。也正是有了這些能臣,才造就了漢宣帝這位明君。
-
4 # 史海小白丁
想再現漢武帝巔峰時期的西漢估計比較困難,但是作為一個守城之君應該還是可以的。
在漢武帝長達54年的帝王生涯中,經過多年的戰爭,改變了漢初70餘年的漢匈態勢,使得“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但是戰爭的勝利是靠著錢財堆出來的。到漢武帝末年,西漢經濟出現了大衰退的局面,前期的積蓄被揮霍殆盡。
因此,在漢武帝晚年,他釋出了著名的輪臺之詔,宣佈不再窮兵黷武。為挽救經濟,漢武帝在位期間曾採取一系列政策,將鑄幣、鹽鐵收歸中央管理,加強農業生產,實行和糴法,開鑿白渠,並創立均輸、平準政策穩定物價,加強對經濟的控制。
公元前87年,漢武帝駕崩,如果沒有無巫蠱之禍,由劉據繼承皇位。按照歷史發展軌跡,漢武帝留下了一大批可用之才,如上官桀、金日磾、田千秋、桑弘羊和霍光等人,如果此時由劉據繼位,由於劉據已經年長,此五人不會再充當輔政的角色,但是依然會在相對於的位子上發揮自身的能力和貢獻。鑑於劉據與衛青、霍去病等名將的關係,此五人將不會對劉據有二心,只會精心盡力。因此,劉據作為一個守成之君是必然的,他大機率會繼續沿著漢武帝晚年的各項政策和沿用當時的人才。
但是,根據歷史記載,劉據是一個性格相對柔軟之人,對於帝王而言只能算一箇中庸之君,守成有餘,開拓不足,漢武帝達到的高度是一般帝王難以企及的。因此,對於劉據而言,如果能安穩的繼承帝位,按照漢武帝的佈置繼續走下去就行。
-
5 # 歷史縱橫帝
導讀:這個問題我來說說自己的理解,其實殊途同歸。歷史上雖然衛太子劉據因巫蠱之禍被殺,但是漢昭帝劉弗陵之後依然是劉據的孫子劉詢登基史稱漢宣帝。在漢武帝之後,劉弗陵和劉詢接連行使休養生息的政策極大緩和了漢武帝對完征戰所帶來的的國力損耗。昭宣中興是自漢武帝以後西漢王朝國力的再次復興,國力已經超過了漢武帝時期。如果說衛太子劉據直接繼位的話也未必有昭宣二帝做的好,因為劉據繼位的話就輪不到漢宣帝劉詢當皇上了。沒有這位第六位第七位明君,依照衛太子劉據生前表現出來的才能西漢經濟恢復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能否讓西漢更強大我看夠嗆。
歷史大勢浩浩湯湯,兩漢是中國歷史上國祚最長的王朝。而劉秀能夠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重新以劉漢宗室的身份再次統一建立東漢,絕對和漢朝深入身心有很大的關係。那麼扣除昏君以外,從劉邦開始到漢宣帝劉詢的連續七代明君的作為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來看一下漢武帝之前有文景之治,後面有昭宣中興。所以昭宣中興給西漢的再次興盛奠定了推進器的作用。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如果衛太子劉詢能夠繼位的話,西漢能否再次比歷史上的西漢更加強大?個人認為這個恐怕很難。
按照本來歷史的程序推斷衛太子劉據繼位後的情況首先在巫蠱之案發生後,太子一黨被清洗。雖然事後武帝幡然悔悟,但是大錯已經鑄成。漢武帝臨死前立鉤弋夫人的兒子劉弗陵為太子,霍光為輔政大臣。這裡我們要說一下霍光,霍光本來只是小官。但是他還有一個身份是冠軍侯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弟弟,霍去病的母親是衛子夫的妹妹衛少兒。所以霍光的母親不姓衛,只是名義上是衛太子劉據有表親一點血緣關係都沒有。而霍光也是在霍去病臨終推薦下才獲得了升職。
(霍光劇照)
霍光在昭宣兩朝有巨大的影響力,漢宣帝劉詢(衛太子劉據的孫子)也是霍光擁立的。雖然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霍光起在巫蠱案中做了什麼,但是本著誰受益最大誰有嫌疑的方法推斷至少霍光沒有起什麼好作用。所以即使太子劉據真正繼位,霍光也不會成為其得力助手。霍光也是不錯的人才,可惜即使劉據當政也不會成為其助手。
根據歷史記載,漢武帝對衛太子寄予厚望。不但派大儒盡心教導,而且在劉據成年以後,漢武帝專程為太子在長安城南修建博望苑讓劉據交往賓客之用。劉據得以在這裡結交了很多不問出身的人才。太子劉據性格仁慈寬厚、溫和謹慎,這點和武帝的殺伐果斷有很大差異。但是武帝依然對劉據非常信任,如果不是後來的巫蠱案這一對父子屬於典型的父慈子孝的典範。
(衛太子劉據劇照)
那麼假若劉據能順利登上皇位,按照仁慈寬厚的性格推斷也是一位守成之君。應該比昭宣兩位帝王不會強到那裡去。隨著頻發戰爭的結束,經濟依然會復甦。但是李廣利、劉屈氂、商丘成、張富昌和李壽等歷史上參與誣告太子劉據的人依然和劉據有矛盾,不會對劉據的新皇朝起到什麼好作用。如同《雍正王朝》中八爺黨類似,新皇登基他們也不服暗中搞破壞。這些人可手握大權,很容易對劉據形成威脅。如果劉據進行清洗,也會對新朝形成動盪。
(劉屈氂劇照)
那麼假若劉據客服了種種困難理順了王朝內部,那麼劉據百年之後應該是皇長子劉進繼位。但是劉進因巫蠱案被殺的時候才24歲,所以他的品性如何我們因為史料缺失無法推斷是否賢明。即使賢明,他也不會把皇位傳位後來的漢宣帝劉詢。因為劉詢不是嫡長子,如果漢宣帝劉詢不能順利繼位那麼接下來誰敢保證繼位的是明君。那麼西漢歷史上可能明君不足七位,國力能超過昭宣中興時期的西漢?這個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所以即使漢武帝和衛子夫的兒子劉據當皇帝,西漢也不一定更強大。
-
6 # 巴里坤
歷史沒有輪迴,歷史的車輪滾滾而去,留給後人多少是真,多少是假,我們現在知道的關於西漢歷史的答案可能只是一小部分。關於西漢如果漢武帝和衛子夫的兒子劉據當上皇帝,國家就一定強大之說,也未必。
在古代,國家如果強大,不受外欺,基本上重武輕文佔絕對優勢,古代和現代有區別,沒有什麼現代化科技,國家強大一定靠能征善戰,強悍勇武。宋朝為什麼會被金人滅,就是因為宋朝重文不重武,所以才導致駭人聽聞的靖康之恥,野蠻戰勝文明。所以,那時候,當皇上的一定要有野心,能征善戰,重武輕文,才具備優勢。而漢武帝就是一位有野心,有氣魄,會謀略,能征善戰的皇帝,所以當時的國家強大繁榮。而劉據呢?是不是和漢武帝一個風格呢?據記載“太子敦厚好靜,性寬厚溫和”和漢武帝性格不像。但是,太子劉據勤政愛民,寬容慈仁,富有進取心。漢武帝好多次外出出巡,都會把國家大事交給劉據去辦理,太子辦理的也很得漢武帝的認可和大臣們的支援。如果太子劉據當皇上應該也會是一個好皇帝。至少會是天下太平,繁榮昌盛。
-
7 # 古梁鏞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若無巫蠱之禍,漢武帝和衛子夫的兒子劉據當皇帝,西漢會更強大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更多的是猜測,所以結果必然是三種,分別是“劉據當皇帝西漢會更加強大”、劉據當皇帝取得的成果和劉弗陵當皇帝取得的成果一樣大、劉據當皇帝取得的成果沒有劉弗陵當皇帝取得的成果大。
在這三種結果中,小哥本人傾向於第三種,小哥認為假如劉據當皇帝,取得的成果不會高於劉弗陵當皇帝,下面,我們先分別對兩人做個簡單介紹。
漢武帝嫡長子劉據劉據是漢武帝的第一個兒子,在此之前,他還有兩個姐姐,劉據出生的時候,漢武帝已經29歲了,這在古代社會,29歲相當於現代的中老年人級別,因為古代人的壽命普遍比較短,漢武帝29歲時才有了第一個兒子,他非常開心,因此對劉據從小就嚴格要求,按照接班人的標準來培養。
劉據為人寬厚仁慈,成年後,就輔助漢武帝劉徹處理國家大事,並且平反了很多冤假錯案,深得民心,漢武帝外出狩獵的時候,朝廷一應行政事務由劉據全權處理,有些事情根本不用漢武帝過問,由此可見,劉據將來繼承皇位,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劉據處理國家事務的能力非常好。
在漢武帝時期,雄韜偉略的漢武帝重視法度,啟用了一些酷吏來維護國家正統,而劉據本人溫和寬厚,提倡仁義道德,因此和這些酷吏們的理念有衝突,最後,受江充“巫蠱案”牽連,被群臣勾結陷害,太子劉據無奈釋放囚徒起兵,但是最終不敵丞相劉屈氂率領的正規軍,劉據兵敗逃亡,最終在逃亡途中訊息走漏,官兵追殺而來,劉據為了不連累收留他的農戶,自殺身亡,該農戶也在和官兵的搏鬥中身亡。
劉據逃亡期間,陸續有人上奏漢武帝,深情描述了父親和兒子的關係,最後指明太子劉據起兵是因為江充等人阻斷了皇帝和太子之間的訊息,同時心懷不軌的大臣勾結陷害仁德的太子,最終太子為了自保起兵。漢武帝閱讀奏章後大為感動,但是沒有及時頒佈赦免太子的詔書,結果沒幾天,劉據去世的訊息傳來,漢武帝老年喪子,悲痛欲絕,他非常痛恨逼死太子的一撥人,重新恢復了自漢文帝時代便廢除的夷族之刑罰,將江充誅殺三族,劉屈氂、李廣利滿門抄斬,還有幾位牽扯此案的人都被滅族。
漢武帝修建了一座“歸來望思臺”,作為對兒子劉據的懷念和期盼。
漢昭帝劉弗陵劉弗陵是漢武帝最小的兒子,太子劉據去世後,漢武帝三子劉旦上書漢武帝,願意進京護衛皇帝,他想當太子的意圖非常明顯,這讓深陷喪子之痛的漢武帝非常惱怒,他狠狠的批評了劉旦,並且縮減了劉旦的封地。漢武帝的第四個兒子平時遊手好閒,不具備治理國家的才能。漢武帝的第五個兒子劉髆因為是李廣利的外甥,李廣利曾經勾結劉屈氂,陷害劉據,目的是輔助劉髆繼承皇位,劉據事件後,劉屈氂和李廣利均被滅族,因此劉髆也不具備當皇帝的資格。
劉弗陵為漢武帝的第六個兒子,是漢武帝寵妃鉤弋夫人,年僅6歲的時候,就非常聰明有見地,深得武帝喜歡。後來漢武帝傳位於劉弗陵,劉弗陵成為西漢第13位皇帝,號昭帝。
漢武帝託孤於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共同輔佐劉弗陵。
劉據、劉弗陵時代政治狀況分析劉據去世的時候,漢武帝已經年老,但是仍然大權在握,並且受漢武帝“酷吏治國”的影響,酷吏和太子劉據之間有著直接理念衝突,如果劉據當皇帝,那麼這些在漢武帝時代耀武揚威的酷吏,他們的身份地位必然會一落千丈,所以說,這類人勾結起來,對劉據形成很強的一股壓力,簡直是你死我活的地步。
劉據時代,漢武帝五子劉髆,他的支持者為丞相劉屈氂和大將軍李廣利,這方勢力也對劉據形成了非常大的壓力。
劉弗陵時代,漢武帝已經為他掃清了所有皇位爭奪潛在威脅,同時為劉弗陵選拔了最優秀人才來輔佐他,這也就是為什麼年僅8歲就繼位的劉弗陵,能夠鎮得住群臣的重要人物。後來在漢昭帝十二歲的時候,朝廷權臣矛盾激化,最後劉弗陵聯手霍光,將以)上官桀、燕王劉旦誅殺。
所以說,單單以兩人所面對的政治環境而言,劉據所面臨的政治環境遠比劉弗陵面對的政治環境要兇險,同時,劉弗陵時期發生的“鹽鐵會議”“減免賦稅”“罷免不急之官”等休養生息的政策,和皇帝安心放權、重臣忠於朝廷、辦事大公無私有關,如果把年幼的劉弗陵換成劉據,相信劉據並不會如劉弗陵一般,讓歷史出現“霍光專政”的情況。
皇帝不放權,臣子心懷各意,參考歷代帝王,成就如何,可想而知。
所以小哥認為,如果無巫蠱之禍,漢武帝和衛子夫的兒子劉據當皇帝,西漢不一定會更強大,最好的狀態就是減免賦稅、休養生息。
-
8 # 婉兮歷史
歷史其實沒有假設,但是作為漢武帝的長子兼嫡子又被稱為戾太子的劉據實在是死的太冤枉了,總是令人替他感覺到惋惜,如果劉據不死繼承了皇位,那麼西漢會如何發展呢?
其實漢武帝年輕的時候的確算是一代明君,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了中央集權,並且漢武帝剛登基的時候,竇太主還活著,外戚專權十分厲害漢武帝幾乎沒有什麼決策的權利,那時候的漢武帝著實憋著一口氣,熬了六年以後竇太主終於離世,這時候的漢武帝就跟解了禁足的鳥兒一樣,在宮裡廢黜了陳阿嬌的皇后之位,在朝政藉著田蚡的手除了竇太主的弟弟竇嬰,最後再殺田蚡直接平定了外戚,並且對外任用衛青霍去病攻打匈奴取得了很不錯的戰績,這時候的漢武帝還是一代明君的。
只可惜漢武帝到了晚年的時候就開始變得喜怒無常昏庸無道,任用酷吏,還好大喜功,並且因為漢武帝連年征戰國庫空虛,百姓得不到休養生息還需要負擔過重的賦稅,這時候的西漢其實已經有些動盪不安了,其實這時候如果漢武帝去世劉據繼位的話,也許西漢會多延續很多年,因為劉據跟漢武帝不一樣,劉據是一個很沉穩寬厚的太子,並且還常常勸誡漢武帝要與民休息,但可惜那時候的漢武帝已經聽不進去太子的良言,父子之間的嫌隙讓江充等小人臆測,這是太子最終被陷害自殺的導火索。
要知道江充等小人為了迎合漢武帝幾乎無所不用其極,並且與劉據有很大的嫌隙,最重要一點就是那時候漢武帝身邊還有一個美麗的鉤弋夫人,還生了皇子劉弗陵,其實這本沒有什麼,可偏偏這個劉弗陵是在鉤弋夫人肚子裡待了十四個月,跟歷史上堯的出生一樣,漢武帝還把鉤弋夫人的宮殿改成堯母門,這些做法都令人猜測漢武帝是不是想要改立太子,偏巧後來還發生了巫蠱之禍,這成為了太子被冤殺的主要原因。
巫蠱之禍一開始發生的時候是這樣的,據說是漢武帝在皇宮裡面看見了一個佩劍的男子,當漢武帝發現了以後這個男子就扔下劍跑了,就這樣江充等人帶著人沸沸揚揚的足足找了一年的人,但是卻沒有一點線索,但到了年下的時候一個叫做朱世安的混混揭發宰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與漢武帝的女兒陽石公主通姦,並且還說公孫敬聲在皇帝御用的馳道下面埋了小人詛咒漢武帝,漢武帝不禁大怒在這場巫蠱之禍裡面宰相公孫賀和他的兒子死在了牢裡不算,衛氏家族和霍氏家族竟也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可見漢武帝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要知道漢武帝最痛恨外戚專權,這是他一輩子的陰影啊,所以他針對的以衛子夫為首的衛氏家族,可是事情發展到這裡已經不是漢武帝可以控制得了,這一天漢武帝說夢見了很多木頭小人擊打自己,懷疑有人用巫蠱詛咒自己,於是江充等人就開始大肆抓捕人,這時候朝中內外亂成一團,一些平時與人不睦的開始胡亂告發,互相詆譭,前前後後連累了幾萬人,這時候江充等人就開始了構陷太子,首先跟漢武帝說詛咒您的人有可能是在宮裡面,藉著這個由頭在太子的宮裡面搜出了木頭小人,太子劉據就這樣被陷害了。
太子劉據繼位西漢會不會更好其實也是有理可依的,漢武帝經常出巡,而太子則經常奉旨兼國並且做事毫無差池很得漢武帝的欣賞,在後來漢武帝認為太子劉據確實要謀反並且派兵鎮壓的時候,劉據在短時間裡面就聚集了大量的兵力與之抗衡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是太子劉據絕不是無能之輩,在太子劉據冤死以後,漢武帝在大臣的勸慰之下逐漸瞭解了太子被冤枉時候的無奈與心酸,漢武帝餘生都在悔恨當中度過,所以認為漢武帝早就想要廢黜太子改立劉弗陵的想法其實應該是猜測,因為太子已經被立了很多年了,有一定威望,那時候劉弗陵才幾歲而漢武帝已經老了,怎麼可能把江山託付給一個孩子呢?
其實漢武帝只是想除了衛氏家族,你看漢武帝晚年對太子的事很是懊悔但是卻沒有替衛子夫翻案,要知道衛子夫在這場巫蠱之禍裡面也自殺了,但是漢武帝卻隻字未提,可見漢武帝還是看中太子的,後來漢武帝不得已立了劉弗陵為太子但還是賜死了鉤弋夫人可見漢武帝一直都是想為自己的兒子解除隱患的,但是人算始終不如天算,劉弗陵繼位後沒多久病死了,少帝即位還成了霍光的傀儡,還是沒躲過外戚專權的怪圈。
其實劉據要是繼位了西漢也許會發展的很好,但是漢宣帝劉據未必會繼位,因為劉洵只是劉據的孫子不是兒子,而劉據的父親既不是長子也不是嫡子當太子機率很低,但是如果劉洵不繼位的話西漢就沒有了孝宣之治,可見歷史還是不要假設了,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沒發預測。
回覆列表
這個不一定,衛子夫的兒子劉柱性格敦厚,寬以待人,但不見得很會招攬人才,如果呀身邊有很得力的人才,不至於被江充的巫蠱之禍害,逼得起義。漢武帝能上位成功,除了他自身的比較聰明機敏,有機遇外,還有能人異士協助他,反觀太子劉柱似乎缺失這類現象!再就是拳夫人的兒子劉弗陵,年紀輕輕就能識人斷是非,要不是英牛早逝,他也會有一番成就。可見衛夫人的兒子當皇帝不一定就能興旺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