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上善若水W

    一代梟雄曹操最大的優點,大概就是他有一顆愛才之心。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對人才有著不一樣的見解,他不僅侷限於傳統意義上才德兼備之人。在曹操看來,只要能為他所用,對他的大業有幫助,那麼就是人才。至於他之前有什麼前科,只要不觸犯他的利益,完全可以既往不咎。

    雖然這樣的三觀令當時不少人一時難以接受,但不得不承認,正因為這特殊的用人標註,曹操還真為自己招攬了不少能幹之人。不過,素有愛才美稱的曹操,在遇到才華橫溢的孔融的時候,卻並沒有一味的慣著他,最終還是一刀了結了他的性命。

    關於孔融有很多的故事,他也是自小就是非常的聰慧,被人熟知,但是偏偏曹操,這個喜歡有勇有謀的人忍不下他,而且是以不孝的罪名來討厭他,但是孔融在印象裡一直是乖巧懂事,智慧過人的,但是為何曹操會如此容不下孔融。

    孔融是一個深明大義有著大智謀的人,教了非常多的學生,自己的後代也是一直品德良好的。孔融自小也是名氣在外,被大家所喜愛,從小閱讀了許多的史書,兵書,對於帶兵打仗也是非常的厲害,曾經擔任北軍中候,到處帶兵作戰。但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非常的自負,可能是因為從小受到的讚揚太多了,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認為自己非常的有才華,心高氣傲,從不聽信別人的建議,也是因此吃了很多的苦頭。

    其實孔融的死也是自己造成的。孔融是曹操的一員將領,但是曹操是君王,他自然是要聽從曹操的命令,但是他卻老是違背曹操,對於曹操命令下來的事情他自己總是有一套想法,所以曹操對他也是不滿很久了。曹操有一個地方特別的出色就是他會謀略,他把君子和大臣看的很明確,他認為君子就是君子呢,大臣也就是大臣,兩者之間不能跨越,有這階級的鴻溝。但是曹操念在他也是一個有功的將領,不好責罰他,於是一直隱忍。但是這忍也是有限度的,再怎麼說曹操也是一代君主,不可能任他擺佈,所以最終你給了他這樣一個罪名將他殺死了。

    孔融經常對曹操說一些很難聽以下犯上的話,曹操一次次的容忍,但是後來有一次曹操攻下了鄴城,也想接著這個機會給兒子娶個老婆。但是孔融知道這件事之後就給曹操寫了封書信,認為曹操是給兒子送去了一個蠱惑軍心的人,給曹操講了一個故事,但是曹操曾沒有聽過這個故事,所以曹操心中就認為他是故意他諷刺自己和自己的兒子,於是心中非常的不滿。

    曹操這個人,胸懷大志,非常的有抱負,一心想要同一全國,有著大的志向,曹操有一個地方特別的出色就是他會謀略,想要建功立業但是首先就要攏獲人心,所以曹操一直以來是以孝來治理,但是沒想到孔融卻對外大肆宣揚沒有什麼父母可敬的道理。到處去傳播這樣的訊息,這樣讓曹操非常的不滿,曹操認為他在和自己對著幹,而且他到處去傳播這樣的話很容易讓老百姓認為這話是他說的,非常不利於拉攏人心,所以曹操非常的不高興,認為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形象會讓他給毀掉,是曹操便想著藉著這個原因殺掉孔融,將孔融以不孝的罪名殺死了他們全家。

    後來傳聞,當時曹操要讓他倆趕緊逃跑,說你的父親已經被曹操殺死了你們兩個也趕緊逃命吧,但是這二人聽到後沒有什麼反應。於是那人問他們,你們的父親已經死了,難道你們不害怕不傷心嗎?沒想到這個孩子說,我們家的巢穴都已經被破壞掉了,我們兩個又怎麼能夠活下來呢。小小年紀就說出了這樣大道理的話,也不愧是孔子的後代了。平靜地面對死亡的到來。孔融的自負,導致了這樣的一個局面,不僅自己丟了性命,還連累了妻子兒女與他一起送命。都是孔融太過看不起別人,仗著自己有才華,便瞧不起他人。而且沒有認清楚自己的身份,縱使曹操再是一個賢臣將士的人也不可能允許你有以下犯上的。

    雖然說曹操對於人才一直都是隻要你有才華我就會收納你,但是他不管人品的好壞,就算你之前幹了非常多的壞事,我也不會放在心上,只要你能好好的給我謀劃,我能得到發展,那你也不會少了好處,但是像孔融這樣多次冒犯自己的人,再怎麼賢能曹操也不會留著他。曹操是一個將君君臣臣分的非常清晰的人,他下達的命令就是軍令,是不允許有人挑釁的,而且他可以容忍別人背叛他,但是他不能容忍,他的臣子以一個驕傲的面孔來對待他。但是孔融不僅僅不聽曹操的命令,更是隨便散佈不孝順的謠言,這樣非常的不利於曹操控制民心,曹操用不孝順這個罪名殺了他,同時也是讓天下人看看自己對於不服從自己的人是怎樣的處置。

    可能孔融也認為自己多次和曹操作對,曹操也沒有為難自己,越發的肆無忌憚。居然開始抨擊曹操頒佈的政策。當時天下饑荒,曹操頒佈了禁酒令。而孔融認為這沒有必要,上書反對,而且非常傲慢無禮。甚至,還建議曹操效仿古時的京師體制,千里以內,不封建諸侯。

    這已經是觸摸了曹操的底線,這是曹操無法容忍的。更何況你孔融名氣這高,一個名望這麼高的人和自己不是一路人,這令曹操感到恐懼。曹操懷疑孔融四處傳揚這些事情。孔融在士人心中威望這麼高,能夠做到一呼百應。如果天下士人都認同孔融,而和孔融一樣處處和曹操作對,加上天下還沒有統一,這後果不堪設想。

    歷史從來不缺投機主義者。山陽的郗慮就看到了機會,開始收集材料誣陷孔融。曹操知道這個事情之後大喜過望,正愁沒有機會,真是瞌睡了送來枕頭。於是曹操推波助瀾讓人枉奏孔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將孔融下獄處死。

    識時務者為俊傑,孔融作為天下名士,認不清天下大勢,處處和朝廷的實際掌控者作對,甚至質疑抨擊曹操的制度。最後招來殺身之禍,是非常可惜。

  • 2 # 歷史微聲悟

    首先說,我們小時候受到的教育是被選擇,被剪下過的。一個孔融讓梨的故事,好像給大家的印象是孔融溫良恭儉讓,是個謙謙君子。其實這和孔融的真實形象有著巨大的反差。

    先看一下孔融的簡歷,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要說這建安七子,還是曹丕首先提出來的,儘管是曹丕的老爸砍了孔融的頭,但曹丕並沒有否定孔融的才華。曹丕寫的《典論·論文》中說:“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曹丕也是當時的大文豪啊,被曹丕表揚也是很有面兒的事兒。建安七子都投奔了曹操,唯獨孔融被殺,到底是為啥呢?

    綜合史料看,孔融之死的根本原因是和曹操政見不合,主要誘因是孔融剛直不阿和口無遮攔的性格。

    孔融四歲讓梨,在宗親家族中傳為佳話;13歲因孝而聞名;14歲的時候,因捨命救助名張遷而名聲大振;對漢室更是忠心耿耿,一直抱著匡扶漢室的終極使命。因此,孔融成為當時儒家在亂世的典型代表。孔融看透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手段,卻不懂得明哲保身,而是大事小事,處處與曹操作對,怎能不招來殺身之禍。

    其一、曹操攻下鄴城之後,燒殺搶掠。兒子曹丕還私納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看不慣,就給曹操寫了封信,信裡提到"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之事。曹操有些不明白,回家翻書也沒找到這件事兒的出處。便問孔融,孔融回答說,我是看著曹丕的事兒,瞎編的。把曹操氣的夠嗆。

    其二、曹操認為,管理天下要以嚴刑為主,提出恢復“肉刑”,就是砍手看腳之類的刑罰。孔融馬上從“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說起,提交了一篇洋洋灑灑的論文,說明為什麼不能再恢復肉刑。當然,最終讓曹操收回了命令。表面上,曹操對孔融表示佩服,心裡十分不爽。

    其三、曹操考慮到釀酒會過多的浪費糧食,又下了“禁酒令”,孔融又站出來,說從古至今,喝酒有怎樣怎樣的好處,喝酒的人才能建立豐功偉績之類的。這次,禁酒令還是實行了,曹操看著不斷挑釁的孔融,還是忍了。

    其四、曹操建議攻打劉表,讓漢獻帝下詔書。孔融專門上書說,劉表替漢室守護一方,並無過失,沒有理由征討,據理力諫。其實,孔融和漢獻帝都明白,劉表存在多少還可以對曹操起到牽制作用,曹操的用意十分明顯。曹操當然聽得出孔融想表達的是什麼,殺機早起。

    其五、曹操帶兵攻打烏桓,孔融冷嘲熱諷地說,大將軍這麼遠去打一個小小的烏桓,這和跑到蘇武牧羊的地方去偷了幾頭牛羊差不多啊!像這樣的冷嘲熱諷成了孔融和曹操的主要對話,曹操多次暗示孔融,不要干涉朝政,孔融表面上答應,過後,還是我行我素。

    其六、孔融廣交賓客,身邊集合了一批清談清議之士,曹操感到不安。而這個時候,郗慮落井下石,羅織了孔融幾大罪名,曹操這才把孔融關進大牢,制了死罪。

    孔融之死,看似狂生不容於曹操,其實是,孔融成了曹操政治上的絆腳石,必須除之而後快。在屢次提醒無效的情況下,曹操終於下決心,冒著屠殺名士的罪名,斬了孔融,連他的兩個小兒子也沒有放過。

  • 3 # 無塵的歷史小知識

    一個是孔融年少成名 名門之後 看不起曹操

    二個是孔融是儒家思想的代言人 與曹操三觀不合

    三個是孔融和禰衡是哥們 禰衡一再羞辱曹操

    結局可知

  • 4 # 一個人的歷史

    曹操求賢若渴不假,但孔融的這個名士之名卻是要打上引號的,作為孔氏傳人,如果說孔融是當時的大儒,我倒是不反對,但如果說他是能臣幹吏的話,我卻不會認同。孔融並不是曹操主動招攬的,而是和楊修之父楊彪一樣主動投靠的曹操手下的,原因是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袁紹要殺了他們,他們為了保命只好逃到了曹操手下尋求庇護。對於曹操來講,楊彪和孔融都是燙手的山芋,殺了會揹負天下的罵名,不殺則會帶來潛在的隱患。正所謂儒者以文亂法,楊彪、孔融就是當時的世家大族楊家、孔家的代表人物。作為世家大族代表的袁紹,本來以儒者領袖自居,為什麼會殺楊彪和孔融呢?這裡只談下孔融,孔融是以東漢王朝捍衛者自居的,因此對於袁紹這個自封的儒者領袖很不以為然,他的傲慢觸怒了袁紹,因此袁紹派兵攻伐孔融,孔融為了保命丟棄妻兒,逃到曹操處尋求庇護。因為當時袁紹在北方的勢力極大,只有曹操敢於同袁紹抗衡。曹操本來並不想接納孔融這樣的人,因為這樣的人除了能添亂並沒有什麼益處,但是礙於他名士和世家大族的身份,因此把他收在身邊並不重用。孔融便又犯了自己的老毛病,持財傲物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地道。總是站在道德的高度,去抨擊曹操的政策,去抨擊曹丕的為人。因為他是名士,具備極強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為曹操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官渡之戰時,孔融表示,袁紹兵精糧足,手下謀士如雲,猛將眾多,其鋒不可與之爭,不如降之。如果聽了這位老兄的話,估計曹操早就成為了袁紹的刀下之鬼了,還好曹操聽從了荀彧的建議,依靠自己的百折不撓和非凡的軍事才能,在官渡之戰中一舉擊敗了袁紹,從而確立了自己在北方的霸主地位。北方大局已定,像孔融這種名義上跟隨在自己左右,實際上反對自己的世家大族,曹操自然不會心慈手軟。曹操用一種近乎羞辱的方式,以不孝之名將孔融滿門抄斬,推崇法家法治的曹操,消滅了以儒者自居的孔融,二者的矛盾並非僅僅是個人的恩怨,而是階級的對抗,是曹操反抗世家大族對自己威脅,所採取的非常手段。

  • 5 # 筆下點史

    三國是歷史上較為出名的一個時期,也就是由《三國演義》讓世人明白了那個時代的熱血往事。

    曹操的求才若渴是出了名的,那麼在這麼愛才的曹操面前,為什麼面對極富才華的孔融,卻始終容不下?那麼我,們就來看一下:

    一、禁酒令引發的衝突。太祖曹操頒佈了禁酒令,而孔融上書譏諷說:“天上有酒旗之星,地下有酒泉之郡,人人都有喝美酒的願望,故堯不飲千鍾,無以成其聖。—《漢紀》

    曹操很有容人之量,對於自己喜歡的人才,萬般遷就都做的出來的,但是不要忘記了曹操是一個身處高位,就是位極人臣的人物,是經不起試探的。

    禁酒的願意是曹操看到天下大亂,飯都吃不飽了,更何嘗說喝酒享樂,所以就想要將酒禁絕,並且飲酒也確實誤事。

    曹操的禁酒令下來後,孔融第一個反對,都說槍打出頭鳥,孔融第一時間火急火燎的跳出來,這不是伸著脖子跟曹操說:“你來將我打殺了吧,我不想活了。”

    其實也就是孔融本質是貪酒之人,孔融是很喜歡喝酒的,所以直接就跳出來,並且寫信反駁曹操的決定。

    這一次曹操並沒有跟孔融過多的計較,畢竟敬你是“建安七子之一”,是當時文壇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孔融非但沒有收斂,反而在“作死”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二、曹丕迎娶袁熙妻子甄氏風波。“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孔融因為曹丕迎娶甄氏所寫信給曹操”

    《三國演義》之中,曹操打下鄴城,在鄴城之中屠殺鄴城的居民,確實是被袁紹激怒了,但是曹丕看上了袁熙的妻子甄氏,所以私下將甄氏給娶了。

    這娶甄氏可就真的讓孔融很不順眼了,直接就寫了一封信給曹操,意思是:“暗自諷刺曹丕娶妻甄氏,說其做的事情不仁義。”

    其實妲己賞賜給周公,這個事情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所以曹操找尋了很久都沒有找到記載,後還是耐不住想要知道,所以去請教了孔融。

    孔融只給了輕飄飄的八個字:“以今度之,想當然而。”這可就徹底的惹惱了曹操,直接一言不發就離開了。

    在這之後,曹操就更加的看不慣孔融的所作所為,並且透露出去不喜歡孔融胡說八道,歷史記載是郗慮得知後,以藐視國法為理由,罷免了孔融,將其仕途斷絕。

    其實孔融的本性是正的,就是看不起曹操,覺得曹操是奸臣,一點都不像是忠臣的樣子,並且對於曹操有著天然的感官差。

    曹操本身就是疑心重,不然為何會有“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名言,所以面對孔融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所幸就將其殺了。

    總結:孔融作為一個臣子,非但不隱藏起自己的情緒,反而一直在刺激曹操,在這種背景之下,曹操無奈只能設計圈套將孔融殺害。

    不是曹操容不下孔融,是在是孔融眼裡容不得曹操,兩虎相爭必有一死,作為足智多謀的曹操,孔融的必死就成了板上釘釘的事情。

  • 6 # 路之意

    孔融讓梨 孔融是個什麼樣的人?一提到他,就想起典故“孔融讓梨”,4歲就知道把大個兒的梨子讓給別人,客人笑稱他為神童。 是夠神的,保不齊大個兒的梨子有蟲,所以讓給你。 孔融吃過虧嗎?他吃虧大了。也是因為有才,愛顯擺。這一點從他寫文章以議論為主可以看出來。孔融文章的內容大多為伸張教化,宣揚仁政,薦賢舉能,評論人物,多針對時政直抒己見,頗露鋒芒,個性鮮明。 可是,在曹操手下當差,顯擺才華的下場基本都不好,孔融算一個,楊修算一個,禰衡不算,那是玩半裸秀打嘴仗的,見到禰衡您就算看到不要臉本人了。瞧人徐庶多機靈,一言不發,透著沉默是金。 實際上,孔融也是個義士。怎麼呢?在他16歲的時候,為了挽救被朝廷宦官迫害的張儉,與哥哥孔褒爭相犧牲生命。這一事件,使孔融天下聞名。 《後漢書•孔融傳》記載,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劉備舉薦42歲的孔融為青州刺史。 時隔一年,也就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紹之子袁譚攻打青州,孔融逃出青州。 後來,孔融輾轉到曹操手下。曹操這人比較複雜,既愛才又妒才,既君子又小人,是個矛盾綜合體。他知道孔融有才,讓孔融到許昌做了將作大臣。將作大臣這個官職,相當於現在的部長級,就是主管工程、建設。 孔部長上任以來,幹得不錯,常常在朝廷的御前會議中,表達自己的真知灼見。曹操一直都很重視他。 可是,公元197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這件事讓孔融給自己埋下了禍根。 這一年天下不太平,袁術大言不慚地在壽春稱帝,曹操很生氣,想滅袁術一時又滅不了,一腔怒火無處發洩,便遷怒於太尉楊彪。因為楊彪曾經和袁術聯姻。殺不了遠的,搞個近的。 曹操便誣陷楊彪,說他企圖廢黜天子,上奏書請求收捕下獄,判楊彪大逆不道之罪。 孔融聽說了這事兒,朝服都來不及穿,就跑到曹操跟前講道理。他對曹操說:“楊公有四代的清明大德,全華人民都欽佩。《周書》上說,父子兄弟,有罪都不能連及,怎麼能把袁術的罪歸於楊公呢?” 曹操這時正在氣頭上,你提什麼《周書》啊,這才華賣弄得忒不是時候了。可孔融的話又無懈可擊合情合理,意思很明確——如果你曹操這樣濫殺無辜,必定大失天下人心,以後誰還願意輔佐你呢? 可曹操還是不肯放過楊彪,他讓許昌令滿寵去審理楊彪的案子。孔融沒辦法,只得暗中活動,他請尚書令荀彧託付滿寵,說審理楊彪時,請只錄口供,不要拷打。 滿寵心頭有數,說是審理楊彪,結果一句也不問,上來就按照法令拷打楊彪。幾天後,滿寵告訴曹操,說這楊彪經過拷打,一個字也沒說,這個人在海內有名氣,如果不把他的罪過搞清楚,就不能服眾,就會失去民心,這對您非常不好。 曹操沒辦法,當天就把楊彪放了。 一開始,孔融和荀彧聽說滿寵拷打楊彪,還心生怨恨。這下才知道是滿寵的計策,為的就是讓曹操放了楊彪。 楊彪領教了曹操的厲害,如今漢室衰弱,政權都在曹家,惹不起躲得起,他謊稱雙腿筋肉萎縮,連續十幾年不能行走。最終逃離了曹操的魔掌。

    孔融 而孔融不知趣,阻止了曹操加害楊彪,他反而有點得意忘形,常常以諷刺、挖苦的方式和曹操唱反調。在絕對權力的統治空間裡,擺不正自己的位置,時時處處恃才傲物,說怪話講酸話,是歷史上不少自命清高之士的嗜好。彷彿不這樣,就顯示不出自己有智商,就顯示不出自己卓爾不群。 諷刺挖苦倒在其次,否定重大決策更是對當權者的反叛和打擊。譬如曹操頒佈了一條禁酒令,說酒會亡國,必須嚴禁。其實,曹操的本意是為了節約糧食,非要說這也是利國利民之策。可孔融不幹了,跳出來高談闊論,說自古以來,亡國的還有女人,怎麼不把女人一起禁了?曹操無言以對。 反對一回就算了,可孔融回回都反對,這就讓曹操極度惱火,記恨在心。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七月,曹操要發兵南攻荊州劉表。他知道孔融和劉備的關係一向親密。這傢伙平時就一貫唱反調,關鍵時難保他不會下爛藥。於是曹操決定,幹掉孔融。但孔融是一個名士,不能說殺就殺,一方面,曹操可不想揹負濫殺無辜的罪名;另一方面,如滿寵所言,要服眾,不要失去民心。 那麼,妥當的方式就是謀殺。 謀殺的要領在於周密、嚴謹的部署和策劃。曹操精細盤算,認為給孔融羅織罪名最為妥當。這罪名還不能是一個,要多個。 於是,謀殺行動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步:這年的八月二十四,曹操派光祿勳山陽人郗慮出任御史大夫。為什麼要讓郗慮做御史大夫呢?因為曹操很清楚,此人素與孔融不合。 第二步:郗慮一上任,曹操就馬上指使他蒐羅孔融的過錯。郗慮既樂意又賣力,搞別人興致差點,搞孔融他來勁了啊。 很快,郗慮就蒐羅到給孔融定罪的證據——孔融曾經揚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體的“劉”字。這就是謀反的論調。而且,從前孔融在北海的時候,看到王室不安寧,招集徒眾,要想圖謀不軌,後來和孫權的使臣談話時,又毀謗朝廷。 要說這罪名夠大了。可曹操認為,僅此一項罪名還不夠猛,命郗慮繼續秘密調查蒐羅。 於是,郗慮又收集到孔融的兩大不孝的言論。 一個是不尊重先哲。孔融曾和禰衡互相吹噓,禰衡贊孔融,說你是“仲尼不死”;孔融則回贊禰衡,說你是“顏回復生”。倆哥兒們臉皮確實夠厚的。 另一個不尊孝道,鬧饑荒的時候,孔融對別人說,“如果父親不好,寧肯把東西讓給別人吃,讓父親餓死”;對於母親,孔融認為,母親和兒子沒有什麼愛,就像一件東西暫時寄放在瓦罐裡,倒出來後雙方就毫無關係了。 得,兩大罪名,不忠不孝。一個鼻孔流血,只是火旺,兩個鼻孔一起流血,你死定了。實際上,一條謀反言論就足以幹掉孔融了。為什麼曹操偏偏要兩項罪名呢? 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處。 其一,漢朝是主張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曹操的精明和姦詐就在於,以不孝為罪名強加於孔融,不僅除了心頭之患,而且表明自己遵循孝道,維護漢室。無論從政治角度,還是籠絡人心的角度,都讓自己獲得利益,可謂是一箭雙鵰。 其二,以不孝定孔融的罪,可以充分掩蓋謀殺動機。在不孝的後面,再加上一條謀反的“副罪”,孔融便更加罪有應得了。 其三,將不孝罪放在謀反罪前面,作為“主罪”,也顯示自己的大度,你孔融通敵劉備,也可以不殺你,你也可以去投奔他,我曹操愛才,絕不濫殺人才,但你不孝,就必須處死,屬於“揮淚斬”。 其四,以言論治罪,也給恃才傲物或者沽名釣譽者一個警示,不許妄自尊大,不許講怪話,講怪話、諷刺、挖苦絕不是活躍政治空氣,而是作亂。在專制的政權裡,你們應該是沉默的大多數,沒有人權,更沒有話語權。 其五,這兩大罪名,可證明孔融人品有問題。肉體殺掉,還消滅你的名譽,讓你永世不得翻身,讓陳壽寫《三國志》也不敢給你立傳。這就叫踩死你,還踏上一萬腳。 因此,曹操在佈告上寫道:融違反天道,敗倫亂禮,雖肆市朝,猶恨其晚。 這個沒打紅鉤的佈告,充分表達出曹操的憤怒,“猶恨其晚”,殺你還殺晚了。 於是,此時已是太中大夫的孔融被處以死刑,不是祭旗,而是在街市上行刑,連同孔融的妻兒一起誅殺。 以前,京兆人脂習和孔融交好。脂習曾多次告誡孔融,不要過分剛直,長此下去,必定遭到禍害。這下,孔融真的死了,許昌沒有一個人敢去為他收屍。只有脂習去了,撫著孔融的屍體痛哭,說:“孔文舉捨棄我而死,我還怎麼能夠生存呢?” 曹操知道,立即下令搜捕脂習,本想殺掉他,後來又赦免了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醫生和營養師都特別推薦的膳食纖維對人體有什麼好處?什麼食物含量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