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羊只90

    我小時候就跟父母在鹽城的翻身港做海蜇,說實話風吹日曬挺苦的!

    海蜇漁業有悠久的歷史,最高年產量可達5.8萬噸。但是,由於迄今尚不完全瞭解的原因,其資源量年變動極大,有時多得來不及加工處理、任其躺在海灘上,有時卻無影無蹤無覓處。 海蜇的人工養殖技術 池塘的選擇 選擇離海邊比較近,進排水方便(最好是小潮也能換水)的池塘。 池塘附近最好能有淡水資源以便調整水的鹽度。 池塘的大小在20畝以上為宜,越大越好。 水深在1米以上,1.5~3米為最宜。 岸邊的坡度應該是越陡越好,如坡度太緩應該在岸邊水深0.5米處加圍網或塑膠布,以防海蜇搶灘死亡,所以要注意了。 池塘的進排水 進水口應該有圍網,防止雜魚、雜蝦等敵害生物的進入,圍網的網目應該在40~60目左右。池塘的排水口也應該設有圍網,網目應該和入水口的網目相同,防止排水時跑苗,圍網的面積應該大一些,依據具體池塘大小而定。網目的大小可以隨著海蜇的生長而逐漸增大,排水時水流盡量緩一些,防止海蜇苗粘在排水網上而發生死亡。 進水10天以後方可放苗,進水後根據情況可適當肥水,保證浮游動物有一定的數量。 放苗前的準備工作 對水質進行檢測,主要是水溫、鹽度、pH值等。此項工作應該由技術人員來完成,可求助於育苗廠家,一定要準確,這關係到放苗後的成活率。 將養殖池塘的水溫、鹽度在放苗前告知育苗廠家,看室內外池塘的水質條件差別大小才能斷定是否能放苗。適宜海蜇養殖的水溫範圍是15~35℃,最適是22~28℃;鹽度的適宜範圍是8‰~36‰,最適範圍是18‰~30‰。 岸邊坡度太緩的池子應該在放苗前在岸邊0.5米水深處加圍網或塑膠布。 放苗 放苗時間應該選擇在天氣較好的早晨或傍晚,最好是無風、無Sunny直射的天氣。 放苗的密度應該嚴格控制在300只/畝以下。密度過大會造成缺氧、生長緩慢、長不大等現象。具體的放苗密度應該和池塘的大小、水深、水質情況及換水條件等相聯絡,條件好的密度可以大一些,條件差的一定不能多放,否則可能導致養殖失敗。 蜇苗運輸時應充氧、遮光、加冰、以防升溫。 放苗時把苗倒進一個比較大的容器中,加一些池塘內的水,讓苗適應一段時間(10~20分鐘)後再放入池中。 最好將苗直接運到池塘中間,均勻、緩慢的潑灑入池內,操作不可急躁,以防傷苗。

  • 2 # 泉鄉師師

      養殖管理

      1、放苗後如果天氣正常,水質條件正常,7天之內不需換水,7天之後可少量換水(每次不超過20%)

      2、海蜇養殖前期(10~20天)換水條件好的池塘可每天換水,應該遵循少換、勤換的原則。進、排水最好不要大排大灌,那樣會對苗產生傷害(如苗粘在網上而導致死亡),尤其是在海蜇的傘徑長到5釐米之前。

      3、遇到壞天氣如大風、大雨,最好不要換水,以免環境變化太大而對海蜇的生長帶來不利的影響。

      4、換水前應該對所要換的新水的溫度及鹽度進行測量,和池子內的差別不能太大,鹽度變化幅度不能超過10‰,超過這個數量不能換水。

      5、池水的鹽度最好能保持在20‰~30‰之間,對於那些附近有淡水資源的池塘,應該充分利用淡水調整池水的鹽度。在適宜的區間內保持相對比較低的鹽度對海蜇的生長是很有利的。但淡水的注入要均勻,不能因為區域性鹽度過低而造成海蜇的死亡。

      6、隨時觀察海蜇的活動及生長情況,監測水質變化及水中浮游動物的量。

  • 3 # 農民小六

    海蜇是大型食用水母,經濟價值較高,海蜇營養成份的獨特之處是脂肪含量極低,蛋白質和無機鹽類等含量豐富,近年海蜇養殖越來越多,海蜇池塘一般都與蟶子、蝦、蛤等水產動物混養,效益較為客觀,現將海蜇養殖流程及養殖過程中的常見問題介紹如下:

    一、海蜇養殖基礎知識:

    1、池塘選擇面積50畝以上,進排水方便,最好附近有淡水水源以便調控水體鹽度,池水水深在1.5-2.0m為宜,且應在岸邊水深0.5m處設定圍網,以防海蜇搶灘死亡。

    2、清塘消毒池塘經過徹底清淤後,冬春季乾池,曝曬。池塘消毒前經過2次浸泡,每次池塘進水7-10天后排幹。放苗前3O天清塘,用生石灰lOO-120kg/畝或漂白粉1O-20kg/畝,以殺滅殘留的致病因子。

    3、水質調控池塘進水應在放苗前10天結束,進、排水口應設定40-60目的圍網。解毒肥水,放苗前全池潑灑“綠水解毒安”每瓶3-5畝或“氨基酸解霸”每桶5-8畝,第二天使用“肥水膏”+“貝蜇樂”或“生物酵素肥”+“肥水精華素”每畝500-1000g,促進矽藻和小球藻繁殖,透明度維持在40-50cm,pH維持在8.0即可放苗。放苗前,要對水質進行檢測,主要是水溫、鹽度、pH值、浮游生物量等。海蜇養殖水溫的適應範圍是15-35℃,水溫的最適範圍是22-28℃;鹽度的適應範圍是8-38‰,最適範圍是18-25‰;pH適應範圍7.8-8.5,最適pH為7.9-8.3;水體透明度保持在50cm左右為宜;溶解氧4mg/L以上。

    4、放苗苗種選擇:苗種選擇體態較好、遊姿舒展、個體活躍、大小均勻的個體,傘經一般在1.5cm以上,最好5-8cm,活力強,色呈淺紅色或金黃色。放苗時間:應選擇在天氣較好的早晨或傍晚,以防止Sunny直射。苗種運輸到池塘邊時,開啟袋口,自然適應 10分鐘-20分鐘後慢慢將蜇苗放人池塘,切忌在大風天氣、下風口或岸邊淺水區投放,以避免幼苗衝上岸邊致死。放苗密度:傘經5-8cm的苗40-80只/畝,傘徑1.5-2cm以上的苗500-800只/畝。放苗後全池潑灑“低聚糖863”或“啟用”每袋2畝提高苗的成活率和活力,促使蜇苗快速生長。

    5、海蜇各階段養殖注意事項

    (1)幼蜇入池選擇規格在2cm左右、健康無畸形、活力好的幼蜇,在天氣晴朗、無風、水溫在19℃左右時人池,放苗後全池潑灑“低聚糖863”或“啟用”每袋2畝,這樣幼體適應環境快,存活有保證。

    (2)15天的海蜇形狀似雞蛋大小,傘徑在7-8cm,多在上風處聚集,在傍晚浮上水面。在水中游動時,觸鬚伸展,傘動頻率高,有力,不間斷攝食小型浮游生物,食量很大,體重在60g左右。在放苗15天內,定期潑灑“肥水膏”或“貝蜇樂”每畝500-1000g,水質不宜過肥,保證水中生物餌料充足。

    (3)30天的海蜇傘徑在15cm左右,基本上全池可見,此時是海蜇增重速度加快期,體重在1000g以上,體色有白色、深紅色、紫紅色3種。適當新增輔助餌料或自己發酵餌料(豆粕50斤,麥麩30斤,玉米粉10斤,“水產誘食酵母”5袋,“強效EM”2瓶,水40斤混合發酵三天,有酸香味即可)促進海蜇快速增長。定期使用“綠水解毒安”或“速調107”每瓶3-5畝穩定pH,定期使用“底巧”+“底生氧”或“底速安”配合“臭氧水安”每袋2-4畝改善底質,促進蟶子、對蝦健康生長。

    (4)45天的海蜇傘徑在28cm以上,傘動頻率舒緩,體重約4000g,全池可見,上風處居多,驚動後快速下潛。這一階段除滿足前面的條件外,還應及時補充新鮮海水。管理人員巡池時,用長竿將觸網的海蜇輕輕推離網邊,以免海蜇磨傷傘頭,影響銷售。

    (5)60天的海蜇傘徑在35cm以上,傘動頻率緩慢,體重在8000g以上即收穫,或根據客戶要求規格及時收穫。

    二、海蜇養殖過程中常見問題:

    1、海蜇圈如何肥水?海蜇主要以水體中浮游動物、藻類和有機碎屑為食,這就需要透過肥水和投餵來維持水體中餌料生物量。海蜇圈肥水要求少施、勤施,透明度維持在40cm左右,這樣既保證了餌料數量,又保證了水質環境。前期肥水一般使用“肥水膏”配合“強效EM”菌能較好維持水色。

    2、前期海蜇圈水難肥如何處理?前期水難肥主要原因:

    (1)溫度低藻類繁殖慢。

    (2)清塘後水體藻種少。

    (3)消毒劑、農藥殘留。

    解決方案:首先使用“氨基酸解霸”每桶5-8畝全池潑灑解毒,第二天適當加註新水或補充藻種後使用“低溫矽藻生長素”每桶5-8畝+“水產誘食酵母”每袋2-4畝全池潑灑,促進藻類繁殖,三天後再用一次。

    3、海蜇圈使用何種肥水產品較好?常見肥料主要有有機肥、無機肥和生物肥料。有機肥,主要是指發酵雞糞、酒糟等,這種肥料雜菌較多,且容易汙染水質,造成池底腐爛發臭,不利於對蝦和蟶子生長,容易造成疾病,建議不用。無機肥,主要是指化肥、複合肥,該種肥料肥藻單一,容易造成甲藻、裸藻、金藻等有害藻類滋生,影響海蜇生長,建議不用或少用。蜢蝦漿和魚漿,營養較好且海蜇可以直接濾食,但容易汙染水質和臭底,建議使用“強效EM”發酵後使用,可有效避免汙染水質,定期使用“強效EM”每瓶3-5畝和“底巧”每包1-2畝改善水質、底質。生物肥,一般是指發酵氨基酸肥,定向培養有益藻類,不會汙染水質,“肥水膏”、“貝蜇樂”、“低溫矽藻生長素”、“肥水精華素”都屬於該種肥料。蜢蝦漿和生物肥交替使用較好。

    4、海蜇撞網是何原因,如何預防?撞網是海蜇養殖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各個階段都有發生,引起撞網的主要原因:

    (1)應激,由於環境變化(高溫、暴雨、大風、溫差、鹽差)大引起。

    (2)水清瘦,餌料缺乏,下風頭海蜇較多。

    (3)pH過高,伴隨水質過肥引起,海蜇一般在上風口。

    (4)投餵過多,導致水質惡化,底質發黑、發臭,四周上浮。

    (5)連續陰雨天,天氣悶熱、倒藻引起的缺氧和藻類毒素中毒。

    我們建議:

    (1)全池潑灑“低聚糖863”或“解毒抗應激靈”每包2畝。

    (2)全池潑灑“氨基酸肥水膏”每桶10-15畝配合“貝蜇樂”每桶5-8畝。

    (3)化學方法:“藻苔淨”每包1-2畝殺藻,第二天全池潑灑“綠水解毒安”每瓶2-3畝。生物方法:“速調107”或“強效EM”每瓶3畝配合2-3斤紅糖發酵後全池潑灑。(4)使用“底巧”配合“底生氧”每包2畝改底,使用“利生素”每包2畝分解殘餌。(5)全池潑灑“底速安”+“底生氧”每包2畝,或全池潑灑“高效降解靈”每包2畝。

    5、水體發紅危害及引起的原因,如何解決?水體發紅處理不及時,很容易造成海蜇大量死亡,主要原因:

    (1)裸甲藻、原甲藻、強壯前溝藻等甲藻大量繁殖引起發紅。

    (2)藻類大量老化死亡引起發紅。

    處理方案:(1)有條件的話大量換水,不能換水的話,區域性使用“藻苔淨”或其它殺藻劑殺死有害甲藻,藻類死亡後全池潑灑“綠水解毒安”每瓶2-3畝,連用2-3次,兩天後使用“貝蜇樂”或“肥水精華素”每桶5-8畝重新培養有益藻類。(2)使用“綠水解毒安”或“速調107”每瓶2-3畝全池潑灑解毒,潑灑“底巧”配合“底生氧”每包2畝分解池底死亡藻類,兩天後使用“貝蜇樂”或“肥水精華素”每桶5-8畝重新培養有益藻類。

    6、水色發黑,泡沫較多,水質發粘,如何處理?解決方案:少量換水後全池潑灑“強效EM”+“活性芽孢乳”每瓶3畝,第二天使用“底速安”+“底生氧”每包2-4畝改良底質。

    7、水體發黃,渾濁,透明度低,水質不通透原因及解決方案?

    分析原因:(1)藻相老化或者金藻等不良藻類居多。(2)大量投餵蜢蝦、魚漿引起的水體有機質過多。(3)新挖池塘,底質鬆散,浮泥多,一般底部渾濁。

    解決方案:(1)全池潑灑“強效EM”或“速調107”每瓶3-4畝配合“利生素”每包2畝。(2)全池潑灑“強效EM”每瓶3-4畝配合“利生素”每包2畝,配合使用“海蜇底改”每包10-15畝。(3)定期潑灑“強效EM”或“速調107”每瓶3-4畝。

    8、海蜇圈pH過高如何處理?

    主要原因:(1)池底為鹽鹼地,養殖中後期pH居高不下。(2)藻類過度繁殖,水體過肥。

    預防措施:一般pH達到8.5時即應該引起重視。(1)清塘避免使用生石灰,放苗後定期使用“速調107”或“強效EM”+2斤紅糖發酵後每瓶3-4畝。(2)使用粉劑二氧化氯或者“藻苔淨”每包1-2畝區域性殺藻1-2次,在全池潑灑“綠水解毒安”每瓶2畝,pH降到安全值後使用“速調107”或“強效EM”每瓶3-4畝穩定pH。

    9、養殖中後期經常出現海蜇頭部穿孔(打眼),是何原因,如何預防?分析原因:(1)機械損傷。(2)水質惡化,大量病原菌(弧菌、氣單胞菌)滋生感染海蜇。

    解決方案:(1)全池潑灑“特力滅”或“聚維酮碘”每瓶3-5畝連用1-2次,同時使用“爽底安”或“底生氧”每包2畝改善池底。(2)如果出現大規模海蜇穿孔,建議及早銷售。

    10、海蜇大量縮水或者變小是何原因,如何處理?

    分析原因:(1)水體藻類過多,pH高於8.7。(2)水質、底質惡化,有害因子大量滋生。(3)長時間餌料缺乏,營養不良,狀態差,易出現該種情況。(4)大量使用藥物引起中毒。

    解決方案:(1)使用“藻苔淨”每包1-2畝,然後使用“綠水解毒安”每瓶2-3畝。(2)使用“速調107”每瓶3-4畝調水解毒,同時使用“海蜇底改”每袋10-15畝+“底生氧”每包2畝。(3)全池潑灑發酵餌料(按前面配方),或全池潑灑“肥水膏”每桶10-15畝配合“貝蜇樂”每桶5-8畝。(4)使用“綠水解毒安”每瓶2-3畝全池潑灑解毒或使用“速調107”每瓶2-3畝全池潑灑。

    11、海蜇養殖過程中經常出現聚堆、活力差、長時間漂浮水面,嚴重時出現浮頭、縮水現象如何預防?

    分析原因:(1)水質長期惡化,導致海蜇免疫下降,體質弱,易被風吹到下風頭聚堆。(2)長期不進行改底,底部發黑髮臭,海蜇長時間漂浮水面。(3)餌料缺乏(潑灑餌料後海蜇散開即可判斷)。

    解決方案:(1)使用“強效EM”每瓶3-5畝配合“利生素”每包2畝改善水質,連用1-2次,隔天后全池潑灑“低聚糖863”或“啟用”每包2畝提高海蜇活力和狀態。(2)使用“爽底安”+“底生氧”每包2畝改善底質,殺滅底部有害菌。(3)投餵海蜇餌料,全池潑灑“肥水膏”每桶10-15畝,使用“貝蜇樂”每桶5-8畝,定期使用。

  • 4 # AA00四季

    海蜇一般都生活在水裡面,人工飼養時要給它們搭建一個好一點的池塘,最好離海邊近一點,日常換水會非常方便。附近要有充足的淡水資源,要是海水裡面的鹽度過大的話,可以用淡水稀釋一下,海蜇就能更好的生長。

    海蜇的身體比較軟,不過它們需要一個大一點的池塘活動,空間過於擁擠的話,它們的生長就會受到限制,對海蜇長大有很大的影響。海蜇非常活躍,容易到一些危險的地方,一定要將池塘裡面的水深一些,至少要有一米半,靠近岸邊的話,要陡一些它們就不會爬上岸邊了,灘死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

    海蜇對外來物種非常害怕,放養時要小心一點,不能讓雜魚或者一些危害海蜇的生物進來,這些外來物會將海蜇給吃掉,嚴重危害它們的健康,換水時一定要保證池塘裡面的水是清淨的,沒有任何外來物種才行。所以換水或者引進來一些乾淨的河水時,儘量用大大的漁網網一下,將那些外來生物擋在外面,只讓新鮮的水流進來,海蜇就能避免受到它們的危害能很好的生長。

    要投放一些健康的海蜇苗,保證所有的海蜇都是健康的,才能長出來一些健壯的海蜇。海蜇苗非常弱小,避免在晴朗天氣的中午放養,最好在早上或者太陽下山的時候放養,它們就不會受到太陽的照射,受到的刺激就會減少很多。為了避免海蜇缺氧,要在不同的地方均勻投放,它們才能呼吸到更多的養分,會長得更加健康。

    海蜇一般不吃生物,它們攝取的養分都在水裡面,所以要做好換水工作,水質養分充足了,海蜇就能吸收到足夠的養分,會長得更加肥厚。換水時要控制好水流,儘量小水流放就不會傷害到海蜇了,水速過大的話,就會將海蜇衝到漁網上,會有大量的海蜇死亡。合理換水它們就不會受到傷害,吸收養分以後會長得更大。

  • 5 # 王定隆

    海蜇是大型食用水母,經濟價值較高,海蜇營養成份的獨特之處是脂肪含量極低,蛋白質和無機鹽類等含量豐富,近年海蜇養殖越來越多,海蜇池塘一般都與蟶子、蝦、蛤等水產動物混養,效益較為客觀,現將海蜇養殖流程及養殖過程中的常見問題介紹如下:

    一、海蜇養殖基礎知識:

    1、池塘選擇

    面積50畝以上,進排水方便,最好附近有淡水水源以便調控水體鹽度,池水水深在1.5-2.0m為宜,且應在岸邊水深0.5m處設定圍網,以防海蜇搶灘死亡。

    2、清塘消毒

    池塘經過徹底清淤後,冬春季乾池,曝曬。池塘消毒前經過2次浸泡,每次池塘進水7-10天后排幹。放苗前3O天清塘,用生石灰lOO-120kg/畝或漂白粉1O-20kg/畝,以殺滅殘留的致病因子。

    3、水質調控

    池塘進水應在放苗前10天結束,進、排水口應設定40-60目的圍網。

    解毒肥水,放苗前全池潑灑“綠水解毒安”每瓶3-5畝或“氨基酸解霸”每桶5-8畝,第二天使用“肥水膏”+“貝蜇樂”或“生物酵素肥”+“肥水精華素”每畝500-1000g,促進矽藻和小球藻繁殖,透明度維持在40-50cm,pH維持在8.0即可放苗。

    放苗前,要對水質進行檢測,主要是水溫、鹽度、pH值、浮游生物量等。海蜇養殖水溫的適應範圍是15-35℃,水溫的最適範圍是22-28℃;鹽度的適應範圍是8-38‰,最適範圍是18-25‰;pH適應範圍7.8-8.5,最適pH為7.9-8.3;水體透明度保持在50cm左右為宜;溶解氧4mg/L以上。

    4、放苗

    苗種選擇:苗種選擇體態較好、遊姿舒展、個體活躍、大小均勻的個體,傘經一般在1.5cm以上,最好5-8cm,活力強,色呈淺紅色或金黃色。

    放苗時間:應選擇在天氣較好的早晨或傍晚,以防止Sunny直射。苗種運輸到池塘邊時,開啟袋口,自然適應 10分鐘-20分鐘後慢慢將蜇苗放人池塘,切忌在大風天氣、下風口或岸邊淺水區投放,以避免幼苗衝上岸邊致死。

    放苗密度:傘經5-8cm的苗40-80只/畝,傘徑1.5-2cm以上的苗500-800只/畝。

    放苗後全池潑灑“低聚糖863”或“啟用”每袋2畝提高苗的成活率和活力,促使蜇苗快速生長。

    5、海蜇各階段養殖注意事項

    (1)幼蜇入池選擇規格在2cm左右、健康無畸形、活力好的幼蜇,在天氣晴朗、無風、水溫在19℃左右時人池,放苗後全池潑灑“低聚糖863”或“啟用”每袋2畝,這樣幼體適應環境快,存

  • 6 # 川渝漁人阿兵

    海蜇我們大家都知道,也都吃過,海蜇作為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養殖產品,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海蜇養殖技術主要有放苗前的準備工作、苗種放養和日常管理等幾個方面。現將海蜇關鍵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一、養殖池條件

    1.水源

    養殖用水為無汙染、餌料生物豐富的自然海水。

    2.海蜇池

    養殖池為新開發的池塘,面積共計200畝,池深2. 5~3.0米,養殖水深2.0~2.5米,軟泥底質,池坡較陡,池塘兩端設有進、排水閘。

    二、放苗前的準備工作

    1.用漂白粉30~50微克/克進行全池潑灑消毒。

    2.注水池塘消毒後,在進、排水口各設定40~60目的圍網進行注水。

    三、苗種放養

    2.放苗條件 6月中旬傍晚進行放苗,天氣晴朗、無風,養殖池池水鹽度為25‰,水溫為18攝氏度。

    3.苗種放養放養傘徑為0.7~1.0釐米的海蜇苗19萬尾,平均放養密度為950尾/畝。

    四、養殖管理

    1.水質管理

    海蜇養殖與其他海珍品養殖有所不同,不需要進行人工投餵,而在放苗前要進行池塘肥水或施肥,以保持水體中適當的餌料生物量。池塘肥水後應穩定水體5天,待幼蜇逐漸適應環境時再開始加水,每次加水及後期換水保持在總水體的15%以內,並隨著個體的生長逐漸加大換水量,換水原則是少換、勤換。

    2.日常管理

    一是早晚各巡池1次,仔細觀察環境變化、水色及海蜇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二是強化檢測工作,從養殖池進水開始,每日測定水體的鹽度、pH值等,黎明及午後測定池水的最低與最高水溫,並做好記錄;三是隨時觀察海蜇生長情況,監測水質變化及水中浮游生物量,並做好相關資料的測定, 以確保生產順利進行。

    海蜇養殖過程中,水質管理是關鍵。海蜇的生長速度非常。需要大量的動物性餌料,而我們又不能大面積地投餵,所以換水量的大小決定著餌料生物的多少。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勤換水,以保持水質肥度和水環境穩定,為海蜇養殖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從而提高海蜇成活率,促進海蜇的快速成長,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 7 # 祖國愛我們

    海蜇養殖技術

    池塘選擇

    1、選擇離海邊比較近,進排水方便(最好是小潮也能換水)的池塘。

    2、池塘附近最好能有淡水資源以便調整水的鹽度。

    3、池塘的大小在20畝以上為宜,越大越好。

    4、水深在1米以上,1.5~3米為最宜。

    5、岸邊的坡度應該是越陡越好,如坡度太緩應該在岸邊水深0.5米處加圍網或塑膠布,以防海蜇搶灘死亡,所以要注意了。

    海蜇養殖技術

    放苗前準備

    1、進水口應該有圍網,防止雜魚、雜蝦等敵害生物的進入,圍網的網目應該在40~60目左右。池塘的排水口也應該設有圍網,網目應該和入水口的網目相同,防止排水時跑苗,圍網的面積應該大一些,依據具體池塘大小而定。網目的大小可以隨著海蜇的生長而逐漸增大,排水時水流盡量緩一些,防止海蜇苗粘在排水網上而發生死亡。

    2、進水10天以後方可放苗,進水後根據情況可適當肥水,保證浮游動物有一定的數量。

    3、對水質進行檢測,主要是水溫、鹽度、pH值等。此項工作應該由技術人員來完成,可求助於育苗廠家,一定要準確,這關係到放苗後的成活率。

    4、將養殖池塘的水溫、鹽度在放苗前告知育苗廠家,看室內外池塘的水質條件差別大小才能斷定是否能放苗。適宜海蜇養殖的水溫範圍是15~35℃,最適是22~28℃,鹽度的適宜範圍是8‰~36‰,最適範圍是18‰~30‰。

    5、岸邊坡度太緩的池子應該在放苗前在岸邊0.5米水深處加圍網或塑膠布。

    海蜇養殖技術

    池塘放苗

    1、放苗時間應該選擇在天氣較好的早晨或傍晚,最好是無風、無Sunny直射的天氣。

    2、放苗的密度應該嚴格控制在300只/畝以下。密度過大會造成缺氧、生長緩慢、長不大等現象。具體的放苗密度應該和池塘的大小、水深、水質情況及換水條件等相聯絡,條件好的密度可以大一些,條件差的一定不能多放,否則可能導致養殖失敗。

    3、蜇苗運輸時應充氧、遮光、加冰、以防升溫。

    4、放苗時把苗倒進一個比較大的容器中,加一些池塘內的水,讓苗適應一段時間(10~20分鐘)後再放入池中。

    5、最好將苗直接運到池塘中間,均勻、緩慢的潑灑入池內,操作不可急躁,以防傷苗。

    養殖管理

    1、放苗後如果天氣正常,水質條件正常,7天之內不需換水,7天之後可少量換水(每次不超過20%)

    2、海蜇養殖前期(10~20天)換水條件好的池塘可每天換水,應該遵循少換、勤換的原則。進、排水最好不要大排大灌,那樣會對苗產生傷害(如苗粘在網上而導致死亡),尤其是在海蜇的傘徑長到5釐米之前。

    3、遇到壞天氣如大風、大雨,最好不要換水,以免環境變化太大而對海蜇的生長帶來不利的影響。

    4、換水前應該對所要換的新水的溫度及鹽度進行測量,和池子內的差別不能太大,鹽度變化幅度不能超過10‰,超過這個數量不能換水。

    5、池水的鹽度最好能保持在20‰~30‰之間,對於那些附近有淡水資源的池塘,應該充分利用淡水調整池水的鹽度。在適宜的區間內保持相對比較低的鹽度對海蜇的生長是很有利的。但淡水的注入要均勻,不能因為區域性鹽度過低而造成海蜇的死亡。

    6、隨時觀察海蜇的活動及生長情況,監測水質變化及水中浮游動物的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起學書法,草書之長卷、冊頁、中堂怎樣創作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