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本人高哥

    漢高祖劉邦是中國古代最具傳奇性色彩的帝王之一,他以一介布衣出身,提三尺之劍,霸裂天下,亡秦滅楚,一統山河。劉邦的對手,要麼就是統一六國的秦帝國,要麼就是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劉邦與他們相比,完全沒有什麼優勢,但是在這場角逐賽事中,劉邦卻最終取勝,他所憑藉之一者,無非“聽人勸”這三個字!聽人勸可以讓他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猶如迷霧中的一盞明燈;聽人勸可以讓他規避風險,就像犯錯時的當頭棒喝;聽人勸即知人善任,他將最大的信任給了屬下,便收攏了人心,無人不為他賣死命……

    司馬遷批評劉邦“好酒及色”,世人也皆認為劉邦一身流氓秉性,然而他善於聽人勸誡,及時得避免了犯錯。當初劉邦率先攻入關中,入主秦宮。這裡的珍寶美女令人眼花繚亂、數不勝數,這種誘惑一般人都難以抗拒,更何況當時諸侯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按理說這一切都該屬於“關中王”劉邦了,劉邦最開始心裡也是這麼想的,於是他垂涎三尺,走不動路了。這時樊噲、張良來相勸劉邦,劉邦幡然醒悟,急忙退軍灞上,而且劉邦還約法三章,廢除了秦朝的嚴刑峻法。這一舉動令世人無不稱頌劉邦仁義,極大的收買到了民心,為將來劉邦能奪取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樊噲與張良地位崇高,劉邦聽他們的話也理所當然,但劉邦更可貴的是,哪怕是一個無名小卒,只要你的話有道理,劉邦就言聽計從。當初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還定三秦,自平陰津至洛陽,準備東擊項羽。這時,洛陽新城一個掌管教化的小官董公攔住了劉邦。他告誡劉邦:“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無名則事不成矣。”劉邦一聽覺得非常有道理,便按照董公的建議,以項羽殺害義帝楚懷王為名,號令三軍為義帝大舉發喪,並昭告天下,共同討伐項羽。這一舉動為劉邦取得了政治上的優勢,使他名正言順的成為了討逆的正義之師,最終果真集結了56萬諸侯聯軍,一舉攻破了楚國的首都彭城。

    人在面對自己所好的事情時,往往容易聽進人言;但是面對自己所惡的事情時,還能聽進人言者寥寥無幾,劉邦算一個。當時劉邦一統天下,登基為帝,可謂是功成名就,躊躇滿志。這時候,關於如何治理天下的問題,陸賈建議劉邦採用儒家學說,並引經據典,用《詩經》、《尚書》等典籍來說服劉邦。劉邦平生最討厭儒生,他甚至有過向儒生的帽子裡撒尿的侮辱性舉動。此時正是他志得意滿之時,所以劉邦馬上不耐煩的駁斥陸賈。陸賈不懼劉邦,他援引歷史,據理力爭,劉邦越聽越覺得陸賈說的有道理,便馬上向陸賈道歉,並請求陸賈著書立說。在劉邦的請求下,這才有了陸賈的《新語》。

    所謂“忠言逆耳”,一般來講,別人勸諫的話都不好聽,所以大部分人都難以接受;又或者部分人自以為是、剛愎自用,覺得他人的建議沒有自己所想的好,因此壓根聽不進去。無論哪種情況,總之是做不到“聽人勸”這三個字,希望大家可以借鑑劉邦從一介布衣成功逆襲的事蹟,多聽人言,做一個智者!

  • 2 # 夢中晴雨

    這個問題我好像在很小的時候聽過這故事,是真是假,我也沒涉及過這個事件的史藉。就從故事開始簡述幾句。在當時秦築長城這件事上,始皇本初為了加強防禦外敵,護我中華國土,出於愛國心,是前無前例的壯舉,可歌可泣,值得稱讚!但統治階級內部為掠取利益,彼此矛盾重重,爾虞我詐,貪髒枉法,民怨天下。司法不公,民情失察,使民眾怨聲載道,民心盡失。夢姜女哭長城,哭開了長城垛口,掘出了鍾情朗君屍首。這下更哭散了天下築長城民夫大眾的心。劉邦當時一位築管民夫築長城的領導者,民夫的怨聲和不滿當然心知肚明。有一天下工後回家,看見路途中很多人圍觀,感到稀奇,便去看個究竟。當走到人群中細看,原來很多人聽一個人講什麼東西,人人聽得入局入迷。聽到後來,劉邦聽得這人談吐不凡,很有胸蹈武略,頭頭是道,條條是理,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當時就對身邊的人員們說:我今願和先生浪跡天涯,辭官為庶,願從者留下,願回家著回家,我不再管著你們,各自求生去吧!然而大部分人一聽說有這等好事,一鬨而散,但有一百零八人不願回家,就是死也要和劉邦大哥一起,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話又說回來,這位雄才便是誰呢?大家回許知道,是後來成就漢室江山的劉邦賢臣張良[公]。劉邦其實屬於歷史成功的農民起義的領袖,此時正值各地農民紛紛起來的背景,社會人心思亂的環境,是劉邦成功的前衛條件,有良相的謀略,有忠誠的兄弟良將,也有民心的所向。天時地利人和,萬事大吉,振臂一呼,萬眾齊心。造成了秦滅漢興的必然。所以古人早以告誡後人,水能載舟,亦能履舟;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人為鏡,以人為鑑。故事完畢,藉此感恩我的父親為我很小時候講故事!感恩父親!願您永遠安好吉祥!謝謝!

  • 3 # 春榮2091

    時勢造英雄!如果秦沒有一條苛律,劉邦不會因遞解勞役而勞役逃逸而孤注一擲,此其一,秦暴政不得民心,反秦勢力開始崛起,其揭杆正得其時,天時、地利、人和已得其二。還有一個原因,生平有大志為人大度,能廣攬人才。他的成功除了機變關鍵還是善用人才。他的政敵項羽之失敗就是輸在這一招,親力獨為,將士無立功酬業機會,其中不能不說是天意也!

  • 4 # 旋風騎士長

    去聽聽王立群老師的課就知道了,我認為劉邦還不是平民天子,朱元璋才是,人家才是憑自己的本事打天下的,劉邦靠人太多了

  • 5 # 一季繁華落盡

    秦朝後期,二世繼位以後生活不檢點殘害忠良,百姓度日艱難,各地首領先後起義進攻。最後經過多年的爭鬥,劉邦和項羽,這兩支軍隊從眾多軍隊中嶄露頭角。兩個人的戰鬥十分精彩,劉邦是平凡人家,帶領的也是農民隊伍,項羽是貴族之後,帶領的是江東英才。楚漢兩軍殊死搏鬥,劉邦與項羽的故事也廣為流傳。項羽最終在兩個部隊的鬥爭中,敗下陣來,宣告失敗。天下大勢都集中在劉邦手中,他建立一個嶄新的,對中國封建社會意義深遠的大漢王朝。從農民開始,當皇帝結束。他向大家呈現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人生。從平民最後升為皇帝,這裡面也許有幸運的成分。但裡面更多的是劉邦自身有著強悍的能力。要知道以他本來的身份,一個混混,是根本不可能打敗項羽的。項羽的戰力超群,他英勇的威名傳揚四方,擁有著極強的號召力。一個出身草莽,在村子裡做個不起眼的亭長,沒有幾個人看得起。如此大的身份差異,不免讓大家對最後的結局產生好奇,項羽怎麼會輸?小編現在就為大家解答疑惑,劉邦的成功秘訣。

    一、知人善用

    相對於項羽高貴的出身,開闊的眼界,劉邦沒有任何優點。雖然不能對自己的出身以及生長環境進行改變,但是可以透過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對於自己的出身,劉邦有千萬的不滿,可是他也沒有更改的能力。有一次,他自己坦白說,他沒有張良的計謀,沒有蕭何的管理,沒有韓信的會打仗。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劉邦,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閃光點,其他人都沒有。其實就是劉邦最擅長使用的,即:對人才能夠合理利用。對於人才劉邦從不挑肥揀瘦,無論出身如何,他都肯虛心接納。劉邦手下的人才,甚至還有殺豬的,劉邦還對他特別好。不僅如此,劉邦特別會安排人才,懂得欣賞,也懂得讓他們人盡其用。比如韓信和蕭何,就各有優勢,一個善武做將軍,一個能文做丞相。看似烏合之眾的劉邦軍隊,能人輩出,軍隊的任何位置都不缺少人才。再說項羽,雖然武官非常多,但是沒有一個頭腦機智的謀士。好不容易有個范增,還被度量小,難容人的項羽氣走了。這樣下來,項羽這邊在文上,就是徹底的比不上劉邦那邊的雄厚班底了。項羽囿於出身,用人重門第,劉邦長於草野,不拘一格降人才。雖然這只不過是件小事,但卻最終決定了兩人未來的成就。項羽最後前功盡棄,劉邦則取得勝利。

    二、誰更心狠

    高處不勝寒啊,帝王身居高位,自然比常人更加果決和無情。想要做大事,尤其是皇帝,肯定是不能猶豫不決婦人之仁,項羽卻就是這樣的人。項羽太仁慈了,劉邦才足夠心狠。比如當年項羽就錯失了除掉劉邦的機會,幾次機會都讓項羽錯失,比如圍困住劉邦之後而不消滅他。那時的項羽實力早就可以碾壓劉邦了,而且范增也多次進言要除掉劉邦。劉邦這次赴宴絕對是卑微到極點,各種伏低做小。看著如此懦弱無能的劉邦,項羽竟然飄飄然了,他覺得劉邦不過如此。劉邦趁機逃走,項羽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失去的是成功。劉邦與項羽完全不同,只要讓劉邦抓住機會,他絲毫不會手軟,心狠手辣是他的特點。形勢逆轉,項羽成了砧板之魚,劉邦把楚軍包圍在垓下,項羽岌岌可危。所用計謀也都非常狠毒,四面楚歌,渙散軍心,設下重賞,用來求取項羽的人頭。這把項羽逼得無路可走,自負的項羽接受不了自己的失敗,在烏江選擇自刎。劉邦經此一戰,奪得天下。

    三、眼光遠大

    圖一時的勝負,是戰鬥,謀長久的輸贏,是戰爭。從楚漢戰爭中就可以看出,最開始劉邦處於劣勢,屢戰屢敗。在楚漢戰爭中,很多戰鬥,劉邦都被打得落花流水,連連慘敗。對打仗方面,劉邦對戰鬥處理比較到位。他的戰鬥方式很多樣,這也是他取得最後勝利的原因。楚軍早先被劉邦的漢軍包圍,相當疲憊。當項羽稍微一出現頹勢,立即全軍出擊,趁勢拿下主動權。後來則以追逐擊打的方式,將楚軍給徹底打敗了,最終看到了勝利的曙光。這種更高層次看問題的角度,項羽沒有這個能力。這一點與劉邦截然不同,項羽自認為很了不起,做什麼事都會按照自己的意思來進行。小時候,范增教他兵法,三分鐘熱度,很快就棄之不學了。在戰爭中,他只注重於武力,對於謀略不屑一顧,這讓楚軍陷於被動。政治上,項羽放走了敵人,軍事上,他還不會謀略佈陣,只知道衝鋒陷陣。這就看得出來,項羽和劉邦在眼界上的差距了。讓自己前方跟後方都受到攻擊,最終自己也走向了滅亡,讓自己孤立得不到援救,讓自己死得很慘。完美的全域性觀,加上對於人才的運用,讓劉邦最後登上了帝王的寶座。

    這種戲劇性的結局,是我們大家所沒有想到的。出身於楚國上流社會,身為江東北子的首領人物,雖然自己豪氣在世人無人能抵的西楚霸王,最終卻輸給一個農民出身的無賴,什麼背景也沒有的地皮手中。小編認為,項羽的性格缺陷可能來自於他幼時富裕的生活條件,他的性格太過於兒女情長,他本人嫉賢妒能,不容人的特點,也很突出。英雄都是正值仗義熱情的,項羽也確實合適,但帝王不合適。劉邦完成了從平民到帝王的轉變,傳奇一樣的人生,給我們一個很好的例子,那就是性格決定命運。

  • 6 # 有個人說

    大秦帝國的沒落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把眼光首先投到前210年,秦始皇去世的那一年。這個男人英雄了一輩子,幹了好多可以影響幾千年的大事,卻終於是英雄遲暮,死在了東巡的路上。其實按說臨死前秦始皇已經選定了個接班人叫扶蘇,高富帥萌萌噠又聽話。可惜要嚥氣的時候,扶蘇因為之前惹了他生氣被髮配到北邊修長城了。於是寫了詔書給扶蘇,喊他回來弔喪並當皇帝。

    誰知剛寫完秦始皇就掛了,這個時候一個叫趙高的人登場。他早就和另外一個坑爹的公子胡亥勾勾搭搭,這倆貨逮到機會偽造遺囑,逼扶蘇自殺,胡亥接班。扶蘇收到訊息,尋思著要聽爸爸的話,就自殺了。劇情之狗血,瓊瑤阿姨都編不出來。

    胡亥就這麼當上了皇帝,稱秦二世。這個二貨登基之後放飛自我,和趙高很快就把大秦帝國玩壞了,百姓叫苦不堪,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沒過幾天,出事了。兩個小隊長領著一群農民工趕去邊疆,因為沒有天氣預報,路上遇到大雨耽擱了。秦朝遲到不是扣錢,是要砍頭的。哥倆一尋思,反正都是死,不如就反他孃的。這倆人一個叫陳勝,一個叫吳廣。凡事就怕有人帶頭,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搞得全國都炸了鍋。

    項羽和劉邦的革命

    正亂的時候有兩個人也跟著一起起鬨,一個叫項羽,一個叫劉邦。

    項羽呢,爺爺以前就是楚國名將,從小就志向遠大,見到秦始皇的時候就對叔父說我能取代他。陳勝吳廣起義之後,項羽終於看到了希望,和叔父項梁殺死太守,帶領八千吳中男兒起義反秦。

    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起義之後,有個人帶著小弟來投奔項梁,他叫劉邦。劉邦是沛縣扛把子,據說早年是個小混混,在家鄉風評很差。但是人格魅力強大,跟老丈人喝酒的時候靠臉娶了個老婆。有一天喝醉酒在路上斬過大蛇,這條大蛇是白帝之子,象徵著大秦朝,因此冥冥之中註定劉邦就是秦朝終結者。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告之,嫗因忽不見。

    這一天,有個叫范增的建議項梁說我們得找一個根紅苗正血統純正的哥們當老大,這個時代炒作才有流量。項梁一聽有道理,找到了楚懷王的孫子,讓他來當龍頭大哥,為了流量就還叫楚懷王。至此,項羽和劉邦一起在楚懷王手下打工。

    後來,秦將章邯在山東定陶打敗並殺死了項梁。楚懷王和眾人商議,分兵兩路。一路由劉邦帶領,西征直接攻秦,另一路由宋義、項羽帶領北上救趙。約定誰先到關中,誰是關中王。項羽因為老叔死了,要跟著劉邦一起去滅秦,奈何其他人不同意。兩個人就此分開走向了他們各自的革命道路。

    項羽基因裡就帶了“打仗很牛”的標籤,鉅鹿之戰打的幾十萬秦軍舉手投降,成為實力派偶像。在向咸陽進發的過程中卻聽說劉邦早就過去了,頓時火冒三丈,準備過去就幹掉他。而劉邦這邊到了咸陽,接受秦王子嬰投降,陳軍灞上,和當地的人約法三章,準備猥瑣發育的時候接到了鴻門宴的邀請函。

    楚漢之爭

    鴻門宴上,范增眼睛都眨酸了,還叫來項莊舞劍,伺機殺掉劉邦。項羽這邊卻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他們之前一起跟人火拼時的革命感情,死活下不了殺手。最後劉邦尿遁逃回軍營,保留了革命火種。而項羽這個殺秦國降卒20萬人不眨眼的著名狠人,偏偏沒有殺掉自己最該殺的人。

    項羽入咸陽,燒阿房宮,殺秦王子嬰,分封諸王,自稱西楚霸王。按理說關中這個地方,應該是帝王之氣滿的都要溢位來了,是個定都的絕世好地。可項羽覺得自己功成名就,怎麼也得回老家顯擺顯擺,把劉邦丟在關中旁邊的漢中,找來三個原來的秦將看著他,自己回江蘇老家去了。

    劉邦乘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先奪取關中,然後一路幹到項羽老巢彭城(今徐州),項羽聽說後急忙從山東鎮壓叛亂中抽身回去,給劉邦一頓爆錘,把他趕出去。劉邦也不是省油的燈,收拾力量和項羽再戰,兩軍對峙在河南滎陽鴻溝,一對就對了兩年。

    關鍵時刻,韓信和其他小夥伴加入戰局,把項羽趕到垓下,發生了著名的垓下之戰。四面楚歌一個合唱團徹底把霸王逼入絕路。霸王別姬,奈何奈何。而後烏江自刎,一代霸王就此落幕。

    公元前202年,劉邦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漢,後定都長安,取長治久安之意,史稱西漢。

  • 7 # 歷史飛凡觀

    劉邦能夠從一介平民成為皇帝,首先要感謝他趕上了一個好時代,什麼好時代呢?那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時代。

    劉邦生於東周末年,東周時期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諸侯之間互相爭戰,周王室分封的諸侯國也從一百多個變成了七個,它們分別是“秦、齊、楚、魏、趙、韓、燕”,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成功滅掉六國完成大一統,因為他自認“功蓋三皇、德過五帝”,所以自稱為“皇帝”。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去世,篡改遺詔的胡亥上位是為秦二世,可惜秦二世能力太過平庸,朝政完全掌控於趙高之手,秦帝國猶如脫韁的Mustang一樣開始慢慢失控,沒有像秦始皇這樣鐵血的人來主宰,一般人根本駕馭不了這樣龐大的帝國。

    反抗終於首先在大澤鄉發生了,被徵調前往漁陽戊守邊關的陳勝,率領他那些耽誤了行程的夥伴們發動了起義,他們喊出的口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它極大地鼓舞了那些因為出身不好而卻懷有雄才大略的人,各地的反秦運動相繼揭竿而起。

    劉邦就是其中之一,劉邦出身平民,他年青的時候連名字都沒有,因為在家中排行老三,所以大家都叫他劉季,用現在的話就是劉老三。

    劉邦年青時很崇拜信陵君魏無忌,想必是他也聽說過‘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吧,他曾經想到大梁去給信陵君當門客,可惜由於古代通迅不便他沒出發時不知道信陵君已經過世的訊息,所以他到大梁去撲了場空。

    劉邦曾經見到過秦始皇巡遊天下的軍隊,當時羨慕的說道:“大丈夫生當如此!”完全是個沒見過世面的小市民,項羽當時說的則是“彼可取而代之”,可見貴族與平民的眼光就是不一樣啊。

    但是劉邦很善於抓住機會,聽說了陳勝、吳廣的起義之後,劉邦就率人攻下了沛縣,並且自立為沛公,這也為他積累了政治資本,要不然後來投靠項羽的叔叔項梁時人家也不能夠封他為侯,再慢慢積累戰功直至漢王,要不是最後混到了漢王的位置,有了自己的根據地,劉邦也沒有實力與項羽叫板。

    然後就是劉邦擅長收納人才為己用,而且當時沛縣也確實出了一批人才如蕭何、曹參、陳平、樊噲等(後世的朱元璋也與之類似),並且還任用瞭如韓信、張良等當世傑出人才,而當時的主要競爭對手項羽則有些剛愎自用,這也是劉邦能夠取得楚漢之爭勝利的基礎。

    最後劉邦應該感謝自己的競爭對手項羽,因為項羽身上還有那種春秋時期殘留的貴族精神,有點類似於宋襄公的敵軍渡河而不擊,比如說項羽在鴻門宴就不想殺劉邦覺得勝之不武等等,以致於最後兵敗垓下烏江自刎。

    所以在各種機緣巧合之下,劉邦才能夠從一介平民翻身做了皇帝,二千餘年帝制以來,唯一能勝過他的也只有乞丐皇帝朱元璋了,五胡亂華時的後趙皇帝石勒就曾經說過,如果他生在劉邦同一時代,他是萬萬不敢與之相爭的,就與韓信、英布等人一起為劉邦打工,劉邦的魅力可見一斑。

  • 8 # 阿布ssp

    劉邦,是中國第一個布衣皇帝,馬上得天下,在短短的七年從百姓到皇帝,後人對他成功的關鍵總結為會用人,那麼,總結以下兩個方面,一個是劉邦的為人,一個是劉邦的用人。

    劉邦做人的成功素質

    1、敢承當--到任何時候都敢當老大

    2、自信--從自始自終就沒懷疑過自己能勝利

    3、堅韌--屢敗屢戰,堅持到最後,終於打敗項羽。

    4、容人--用人不計前嫌,不計易主,不計出處

    5、分享--大封諸侯

    都說,時勢造英雄,毫無疑問,劉邦是時勢英雄,當時的時勢造了兩個英雄,一個是項羽,一個是劉邦,但為什麼項羽兵敗垓下,最終只是做了霸王,而劉邦卻打下了四百多年的了大漢王朝,直到現在華人還自稱是大漢民族。

    我認為,就像現在俗語說的“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對於劉邦來說,起兵已經四十多歲了,可能他早就等著這個機會,改變自己的人生和命運,所以,一旦他抓住了就不會放棄。

    但對於項羽來說,少年得志,他根本就沒想過自己的人生該怎麼度過,應該有什麼樣的目標。做了霸王,他已經很知足了,志得意滿。正因為他沒有更高的目標,所以他就更不可能為了這個目標去完善自己,他覺得自己很完美,所以,他不能任用人才,聽不進意見,最終走向了失敗。

    那麼自古就有“達則兼治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就是告訴我們,在時勢還沒有到來的時候,先把自己打造成英雄,即使不能成就大業,我相信在任何時代,任何環境都會有所作為的

  • 9 # 孝公渠梁

    劉邦為什麼能當皇帝?這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只是後來我們在他當了皇帝之後,我們才會去研究,才知道有他這麼個人。

    在歷史裡面記載劉邦是一個遊手好閒,好吃懶做,貪財好色的一個小人。最大的官當的是一個泗水亭長,相當於現在的一個村長。他為什麼能當了皇帝呢?時勢造英雄。

    我們回顧歷史,可以看到他當時所處的一個環境。按道理,劉邦只比秦始皇小兩歲,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刑法嚴苛,人民怨聲載道,苛捐雜稅,服徭役,加上常年戰爭,青壯年勞動力失去甚多。秦始皇去世後秦二世胡亥的腐敗昏庸,加速秦國的滅亡。當時天下紛亂,群雄逐鹿,陳勝,吳廣率先在大澤鄉起義,這是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

    雖然失敗了,但在歷史當中起了非常重大的一個作用,也重創了當時的秦朝,在各地起義軍的如火如荼的開展下。劉邦由於押送徭役去修宮殿,下大雨,無法按期到達,按律當斬索性放走所有徭役,進行造反。因為他身邊有很多的得力助手,雖然在當時都是很不起眼的,像樊噲一個殺狗的,夏侯嬰一個趕車的,周渤就是一個吹笛子的,這些可以說都是莽夫。當然還有一個厲害的就是蕭何,當時在縣衙裡面辦公,按理說比劉邦厲害的多,但蕭何願意跟在劉邦身後,可見劉邦的人格魅力巨大。

    正是因為她有這樣的大哥範,大哥氣質才能帶領這樣一幫小嘍羅,一步一步做大做強。還是要歸結於他自身,也有我們平時沒注意到的一些優點,雖然劉邦他有種種缺點,但是他有他的優點,他的優點是很多人說沒有的。他自身就自帶領袖氣質,領袖光芒。同時,最大的優點就是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最大程度去相信別人,讓周圍的人能最大化的發揮自己的長處。屬於他的手下有張良蕭何韓信,這樣的人不成功也很難,所以這些都是我們值得學習他的榜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茶寶塔詩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