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唐文苑
-
2 # 如是史社
楚懷王熊心,我覺得是個想要有所作為的人,但無奈形勢比人強,最後落得橫死的下場。
楚懷王熊心本是楚懷王熊槐之後,楚國被滅後,熊心作為一個牧羊人隱匿民間。陳勝吳廣舉起反秦大旗失敗後,范增找到秦貴族項梁,以陳吳之敗,吸取教訓,諫言要“師出有名”,遂找來熊心,立起“義楚”反秦大旗,名正言順之下,諸路義軍都願意歸附。
其實開始的時候,熊心還是有一幫老臣子追隨的,甚至還可以調兵遣將,名義上的“楚懷王”還是有著一些王權的。比如,熊心將項羽、呂臣二支軍隊合併一處由自己直接統帥,開始掌統南方各路反秦義軍。但是項梁戰死,項羽就成了熊心部隊裡最不可測的變數。
熊心對項羽是有防備的。所以才會和諸將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讓破格提拔的親信宋義,帶著項羽他們去北上救趙;把西行攻秦的差使交給了劉邦。這是明擺著要送一份厚禮給劉邦,來制約項羽。
誰知宋義被項羽矯昭殺死,項羽還贏得了震驚天下的鉅鹿之戰。但等項羽大破秦軍,擁兵40萬,浩浩蕩蕩進入關中時,劉邦早就跟關中老百姓“約法三章”,贏得民心了。
項羽向楚懷王“申請”,能不能封他為王。楚懷王不同意,堅持履行前約。這裡也能看的出來,熊心也是拼了,一把賭贏項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不會把他怎麼樣。畢竟天下未定,他還有象徵性的利用價值。就算一把賭輸了,自己最多也就是被架空。
不過他還是小看了項羽的“任性”。項羽不僅自己分封天下諸侯,還把他尊為“義帝”,架空他所有的權力。不僅如此,公元前206年四月,項羽把楚懷王趕出彭城,遷往郴城,十月楚懷王被殺。劉邦抓住此事,討伐項羽,楚漢相爭的序幕由此拉開。
所以,整體看來,我認為楚懷王熊心還是非常想要有作為的人。只是大勢已去,群雄並起,他的能力並不出眾,身份亦是把雙刃劍,難以逃脫被殺的命運罷了。
-
3 # 歷史有知社
楚懷王(義帝)熊心,當然是一位有雄心壯志的君王,其雖為項氏所立,可並不甘心淪為項氏的傀儡。從相關史籍記載來看,楚懷王與項氏(項羽)之間至少有三次重要的權力博弈。雖最終以楚懷王被弒為告終,但項羽也沒有得到好的下場。
劉邦討伐項羽,即以楚懷王為旗幟,史載:..以義帝(楚懷王)死故。漢王聞之,袒而大哭。遂為義帝發喪,臨三日。發使者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原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第一次博弈,項梁死後,楚懷王趁機收回軍權。據《史紀.項羽本紀》載:..楚兵已破於定陶(項梁兵敗身亡),懷王恐,從盱臺之彭城,並項羽、呂臣軍自將之。以呂臣為司徒,以其父呂青為令尹(楚國最高官銜,相當於丞相)。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
隨之,楚懷王趁秦朝主力在圍攻趙國,想派一支軍隊西向攻秦,並與眾將相約:先入關中者為王。這看似一場公平競爭,實則卻不然。而當項羽提出願意西向攻秦時,卻遭楚懷王君臣拒絕,而是改派了劉邦西向攻秦。這顯然不是因為項羽殘暴而劉邦仁厚等表面原因,而是楚懷王想壓制項羽。於是,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上救趙。北上救趙是與秦軍主力廝殺,凶多吉少,而西向攻秦卻是捷徑。再則,楚懷王的親信宋義為主將,項羽為次將,即便勝了,功勞也算不到項羽頭上。如此,楚懷王便可慢慢將權力收回到自己手中。
第二次博弈,項羽矯命殺宋義,奪回項氏軍權。項羽與宋義表明上是救趙的戰略之爭,實則上是項羽與楚懷王的軍權之爭。項羽不矯命殺宋義,項氏遲早被楚懷王邊緣化,故而,項羽欲奪回軍隊的領導權,就不得不矯命殺宋義。而項羽殺宋義之後,軍中都擁護項羽,楚懷王已不得不預設事實。然而,項羽欲鞏固軍權,也必須與章邯決一死戰。否則,矯命殺重臣又無功而返,那項羽的下場也不會美妙,這也是項羽破釜沉舟的深層原因所在。
第三次博弈,項羽破秦主力,並率諸侯盟軍進入關中。項羽率諸侯盟軍進入關中之後,使人致命懷王以欲王關中。按理說,楚懷王已徹底淪為傀儡,應該順著項羽的意。但楚懷王卻回覆,如舊約。這是項羽與楚懷王的最後一次博弈,楚懷王回覆,如舊約,一方面固然是信守之前的承諾。另一方面主要還是源於其對項羽的痛恨,不甘任項羽擺佈。於是,項羽對楚懷王也徹底失望,便架空了楚懷王,尊其為“義帝”,而自主封王。
其實,即便楚懷王答應項羽,讓其王於關中,項羽也坐不穩關中王。欲王關中地,必先得秦人之心。而項羽及諸侯盟軍於鉅鹿之戰後的不久即坑殺了二十餘萬秦降卒,而此二十餘萬降卒皆為秦人之兄弟子侄,試想以秦地百姓對項羽的痛恨程度,項羽這關中王又怎麼能坐得心安。所以,項羽必歸楚地,而歸楚地又與楚懷王產生更為直接的衝突,不得不讓楚懷王搬家,而楚懷王君臣不樂意(戰國後期至楚漢之際,楚人的主體族群已遷至江淮之地)。
於是,項羽陰令人殺掉楚懷王。史載:..項王出之國,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趣(催)義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
-
4 # 南方鵬
有的,至少有過三次努力。秦統六國,楚國被滅師出無名,有傳言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時,也把國號定為“張楚”,有意沾光,倡義失敗,義軍遍地繼起,項梁項羽叔侄江東起師,進入山東,沿路收容義軍,遇到七十歲的范增,范增對項梁闡述了楚國的重要性和人心向背,要項梁立楚王后裔以便號召天下成就大業,項梁聽從了,在民間尋找到正在給人家放羊的楚懷王孫子熊心,把他立為楚懷王,建都盱眙。史書雖沒有記載熊心當時多少歲,但既能替人家牧羊,年歲應該不小了,不然誰敢放心讓他牧羊?
熊心沒有認輸,與項氏權臣的鬥爭繼續著,劉邦趁著項羽與河北義軍咬住秦軍主力的機會,一路衝鋒,摸爬滾打,真的被他攻下了咸陽,那時志得意滿,閉關自守不納諸侯,被盛怒的項羽破關而入,經鴻門宴撿回一條性命,至此天下粗安,要分人分地分封諸侯,項羽見關中險要,也想自己當王,便請示懷王,熊心用了第三招,不同意分封項羽說“如約”,即是先入關中的才可封王,要用劉邦制衡項羽。項羽打敗秦軍主力卻不能封王,憤怒之下尊楚懷王熊心為義帝,自己與各路義軍商議,進行分封宰割天下,後又遷徙熊心至長沙,中途派人殺掉。至此,熊心的努力全部失敗。劉邦的興起,無心插柳成蔭,也算為他報仇了。
-
5 # 鐵錘文史
先說答案:楚懷王熊心雖然被後人貼上了傀儡的標籤,實際上熊心有一顆火熱的雄心,而且頗具政治手腕,只是因為時運不佳,沒有成就大事。
縱觀熊心短暫的舞臺表演,至少可以分成三幕。
第一幕:項梁時代,熊心是象徵意義的元首;
第二幕:項梁剛死的時候,熊心執掌了大部分實權;
第三幕:項羽斬首宋義之後,熊心無奈再次淪為傀儡,最終死於項羽之手。
下面細說三幕劇。
第一幕:項梁時代,熊心是象徵意義的元首;華人打仗,最討厭師出無名,項梁從民間找到熊心的時候,他已經是淪為一個放羊的少年,可是人家終究是楚國根紅苗正的王孫。項梁集團找到了熊心,就擁有了起義的合法性。
而且,楚懷王熊心的確擁有不俗的影響力,他這面大旗樹立起來之後,多路諸侯投奔到楚國麾下。
但是,在鐵腕強勢的項梁籠罩下,熊心只是一個傀儡。
第二幕:項梁剛死的時候,熊心執掌了大部分實權;位高權重的項梁死後,熊心找到了反擊的機會,顯示了過人的政治手腕,很快奪回了政治集團的領導權,項羽被排擠的相當憋屈。熊心打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手下封賞項梁手下大將項羽和呂臣沒有實權的高官名分,將軍權收歸自己手下;遷都彭城;調整軍隊領導班子,把宋義提拔成上將軍,把項羽安排到二把手次將軍的位置。
實際上宋義還是很有政治智慧和工作能力的人選,這從他預言項梁失敗的故事中就可見一斑。此處暫且不表。
第三幕:項羽斬首宋義之後,熊心無奈再次淪為傀儡,最終死於項羽之手。項羽被熊心玩的團團轉,成了光桿司令。這對於把腦袋別到褲腰帶上面打江山的項羽來說是不可接受的,這隻困獸在等待反擊的機會。
機會就在宋義身上。
宋義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但是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在錯誤的時間,到一個錯誤的地方,幹了一件錯誤的事兒。
秦朝末代戰神章邯幹掉項梁楚軍之後,揮師北上要滅趙國義軍,義軍向楚懷王熊心求援。熊心派遣宋義,項羽北上救趙,宋義是一把手。可是部隊開拔到黃河南岸之後,宋義按兵不動46天之久,項羽多次催促出兵卻別宋義置之不理。暴脾氣的項羽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就在這時,宋義幹了件沙雕之事。他送自己的兒子宋襄去齊國當丞相,增加自己的政治資源,這本來不算錯,錯就錯在,他竟然離開軍營500裡,給兒子大擺宴席踐行。
這個時候,黃河岸邊的楚軍正面臨著糧草斷絕,飢寒交迫,大雨連綿的困境。項羽乘機在軍中造勢:我們在這裡忍飢挨餓,丫宋義跟兒子在500裡之外喝大酒吃大餐。我們在黃河這邊按兵不動,等章邯滅掉趙國,回頭就把我們吃掉。楚懷王任命宋義這樣的人,也是一個昏君。就這樣,宋義還在返回軍營路上,部隊已經被項羽統戰成功,宋義進了軍營,項羽二話不說就砍下了宋義的腦袋。
項羽這個武夫在殺人的時候從來不手軟,唯獨對劉邦手軟過一次。有時候,一次就足夠送命了。
隨後,項羽自命代上將軍,後來又自稱西楚霸王,給了熊心一個義帝的虛名,攆到郴縣,後來熊心又被英布殺死。
但是即便如此,熊心還是給項羽造成了巨大的麻煩,因為項羽叔侄是以幫助楚國復國的名義聚集了天下英雄,現在殺死楚懷王,就給別人留下了話柄。後來劉邦就是用這件事做文章,佔據了道德的制高點,贏得了輿論的主動權。可以說,活的熊心和死的熊心,都是項羽的大麻煩。
如果宋義不犯下遠離軍營的錯誤,熊心的命運真的很難說。可是歷史不會重演,只能為這個有能力的傀儡皇帝嘆息一聲而已。
-
6 # 歷史漫談君
熊心本是楚國王族,為楚懷王之孫。楚國被秦滅後,熊心流落鄉間,以牧羊為生。
當時天下大亂,各地豪傑紛紛起兵反秦。楚國名將項燕之後項梁、項羽叔侄起兵於會稽。項梁採納范增的建議,在民間尋找到楚懷王的孫子熊心,擁立他為楚懷王,以順從百姓的願望。項梁則自號為武信君。
之後項梁因為輕敵被章邯打敗而喪命。劉邦、項羽為穩定軍心,保衛懷王,抵禦秦軍,急移師東歸,章邯隨後也改變了攻擊目標。正面軍事壓力暫時消退,熊心開始著手整頓楚國政局,並親理楚國軍政事務,積極策劃伐秦滅秦總的戰略佈置。看來熊心確有一定的執政能力,而不僅僅是個“花瓶”。
之後,熊心將項羽、呂臣二支軍隊合併一處由自己直接統帥,掌統南方各路反秦義軍,初步掌握了軍權。
熊心破格提拔宋義為卿子冠軍,使自己親信掌握兵權,率項羽、范增等北上救趙。同時與諸將約定先破秦入咸陽者為王,並讓劉邦西進攻秦。這招可是極高明,雙管齊下,既能解決趙地被圍,還直接攻擊秦朝的心臟,咸陽,給秦朝極大的威脅。最終沛公劉邦攻破咸陽,秦朝滅亡,同時,項羽於鉅鹿大破秦軍主力後繼劉邦之後入關。可以說,對秦戰爭的勝利是與熊心的積極謀劃分不開的。
雖然熊心能力不錯,但不懂政治。他不知道自己只是一個木偶,牽著他的是項家。熊心多次惹著項羽:救趙的時候宋義是主將,項羽是副將,項羽就感到很不滿意。項羽想跟劉邦一起西進咸陽,又被熊心拒絕。滅秦後項羽希望熊心封他為關中王,但熊心的答覆是“如約”,還是讓劉邦來當。
項羽這下完全火了,不願繼續聽命於熊心,於是項羽尊熊心為“義帝”,隨後自行分封天下諸侯,劉邦被封為漢王,項羽則自立為“西楚霸王”。當時懷王已被項羽架空,無力阻止項羽分封。
之後項羽派遣將士迫熊心遷到郴,並暗令義帝途經之地的三王(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將義帝擊殺於途中。於是熊心就這樣被項羽幹掉了。
用東坡居士的評價結尾吧。
“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關,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於稠人之中,而擢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 -
7 # 千古名將英雄夢
在很多書籍影視中,楚懷王羋心都被描寫為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甚至十幾歲的小孩。事實上,羋心的年紀甚或比項梁還大——羋心是楚懷王羋槐的孫子,而羋槐乃公元前328年即位楚王。這麼算羋槐如果活到此時(公元前208年),至少應超過120歲了,而羋心作為他的孫子,無論如何也該有五六十歲了,反正絕無可能是個少年人——所以,這是一個歷經風雲且很有可能在楚末當過幾十年高官的落魄貴族,當然不可能甘心情願做傀儡做狗熊,事實上,他相當有雄心壯志。
所以,當項梁戰死後,楚懷王很快親臨彭城,奪回兵權,命令項羽的項氏軍和呂臣的陳勝舊部統統交出兵權,統一由自己指揮。
於是,楚懷王抓住機會,成了貨真價實的楚國之主。他第二步要做的,就是想辦法幹掉項羽,徹徹底底掃清項氏的陰霾,那就再也沒有人能威脅到他的權力了。
楚懷王接著下令,封呂臣為司徒,呂臣之父呂青為令尹(國家總理),劉邦為碭郡郡守、武安侯,碭郡內所有楚軍,均歸劉邦指揮。
多狠的一招,呂臣是陳勝時期的老將,兵敗後投奔項氏集團。可以說呂氏家族就是項氏集團的忠實盟友、張楚殘餘力量的總代言人。懷王奪了呂氏的軍權,又封呂氏高官,牢牢的將這股力量控制在了自己手中,有效的分化了本就不十分鞏固的項氏集團,此舉可謂高明。
至於那個劉邦,出身低微且貪酒好色,動不動還滿嘴跑火車,怎麼看都是一個胸無大志的追名逐利之徒,懷王根本沒把他當成一個威脅,於是他提升了劉邦的官爵與兵力,目的就是為了離間項劉之間的關係,把一向忠於項氏的劉氏集團拉攏到自己陣營中,以削弱項羽的實力。
劉邦應該感謝楚懷王羋心的知遇之恩,如果不是羋心為了打壓項氏奪取權力,劉邦哪裡會有機會獨立發展壯大。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果不其然。
於是,在懷王的連環招下,項羽的忠實盟友與好兄弟一個個被提拔了,他們紛紛離開了項氏隊伍,自立山頭。項羽,一步步被孤立、削弱。死亡,好似一把利劍,已經高懸在了他的頭上。
接下來,楚懷王又找到了真正搞定項羽的機會。
公元前208年九月,秦帥章邯在斬殺楚帥項梁之後,很快率二十萬大軍渡過黃河,相繼攻破趙國故都邯鄲、新都信都(今河北邢臺),趙王趙歇與丞相張耳帶著殘兵敗將向北退守至鉅鹿(今河北省平鄉縣),向各路諸侯求救。
一時間,黃河以北戰雲密佈,在鉅鹿以南百里的棘原(今河北大名),有章邯率領的秦軍關中主力二十萬;在鉅鹿城下,有王離率領的秦軍長城兵團二十萬,兩路大軍總共四十餘萬,秦帝國大半軍事力量幾乎全上了,幾仗下來,趙軍食盡,人馬死者過半,趙國危在旦夕。
諸侯不救趙,趙必亡。
可是秦軍如此勢大,誰敢去惹,就連鼎鼎大名的項梁惹了他們都沒得好下場,誰還敢去強出頭。
當是時,天下諸侯唯楚齊趙三國最強,而齊國的主政田榮與趙國與楚國都有矛盾,再加上齊國自戰國後期起就有不救諸侯的光榮傳統,所以齊國一兵一卒都不肯發。
解釋一下,這會兒原齊東阿守將田榮已經另立齊王田市,自封為相國,原齊王田假與齊相田角分別逃到楚趙,田榮要人,楚趙不放,這直接造成齊與楚趙之間的累年矛盾。
所以如今能救趙的,就只有楚國了。
面對這個緊急情況,楚懷王立刻召開全體軍事會議,商量對策。
說是開會,其實楚懷王他的心腹宋義早與擬定了全盤作戰計劃,這個計劃若能成功,他不僅能能誅殺項羽,還能滅掉暴秦,甚至可以兼併趙地,使自己成為類似於從前西周天子那樣的名副其實的天下共主。
這個計劃就是:
第一,由沛公劉邦率碭郡的楚軍在南線(黃河以南)向西奪取土地,一路收集陳勝、項梁的散兵,最後由武關(關中東南門戶,位於今陝西丹風東南)攻入秦都咸陽。
同時,以宋義為主將,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領楚軍主力北上救趙,殲滅秦軍主力後由函谷關(關中西方門戶,位於今陝西潼關附近)攻入咸陽。楚懷王還特封宋義為“卿子冠軍”,卿子是尊稱,冠軍的意思是在諸軍之上,也就是說包括項羽劉邦在內的所有楚軍將領都歸宋義領導。宋義,儼然成了楚懷王的軍隊總代言人,可以說是大權在握,遇神殺神,遇佛殺佛。
很顯然,武關這條路好走多了,因為劉邦要對付的只是秦軍一些散兵遊勇,戰爭的主要壓力,在宋義的北路軍這邊。不過劉邦手下的兵顯然要比宋義少很多,他們倆誰能先攻入秦都咸陽,這就看誰的本事大運氣好了。
然後,楚懷王還和諸將約定:誰能先打敗秦軍,佔領關中,誰就是關中之王。
關中王!?好一塊誘人的蛋糕,卻也好一塊危險的蛋糕。
誰都知道,關中秦地沃野千里,農業發達,人煙稠密,民尚耕戰,四塞險固,易守難攻,山川環抱,氣勢團聚,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屆高屋之上建領水,絕對是稱霸天下的帝王之資。在古代,有用“百二秦關”來形容關中險要的說法,意思是以百萬之眾攻關中,二萬人足以拒之。
如此蛋糕,可稱誘人矣。
然而,當時秦軍尚強,常乘勝逐北,咸陽那五萬秦軍精銳中尉軍,更加不是好惹的;所以除了為報叔父之仇而求戰心切的項羽,其他人基本把攻入關中,看做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何況即便攻入關中,這塊蛋糕也不那麼好啃,秦人被嬴氏統治了近六百年,他們能乖乖服從一個楚人的領導嗎?如用暴力手段壓制秦人,則容易激起民變,到時候恐怕會落得暴秦一樣的下場;如用懷柔手段籠絡秦人,則又容易引起諸侯不滿或者楚懷王的猜忌,以為你有覬覦天下之志,而聯合起來對付你,事情就糟糕了。另外還有秦國的府庫、珍寶、宗族、降兵,到底要如何處置,也都非常難辦。宗族、降兵,要殺?要留?府庫、珍寶,要獨吞?還是獻給懷王?或者分贈諸侯?總之問題一大堆,千頭萬緒,一個沒處理好,就得栽大跟頭。
如此蛋糕,可謂危險矣。沒有超強的政治能力與軍事能力作為金剛鑽,誰敢攬這個麻煩之極的瓷器活?
唯一敢攬的,也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項羽了。然而,懷王最不希望攬這活的人,恰恰就是項羽。他好不容易奪了項羽的軍權,怎麼可能再讓項羽有翻身的機會。於是在懷王的暗示下,宋義等人一句話就剝奪了項羽的攬活權力,他們說:“項羽為人僄悍猾賊,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阬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也。總之,項羽決不能獨當一面,只堪任援趙之副將,尚可羈縻。”
意思是說:項羽是奸詐匹夫,很兇很殘暴,不能派他往西入秦去專政秦國老百姓;劉邦是寬大長者,很好很仁厚,應該派他去,他能團結秦國老百姓,共創關中和諧社會。至於項羽嘛,讓他接受宋義的直接領導做個衝鋒陷陣的猛將兄就好了,這樣方是人盡其才。
其實劉邦同樣屠過城,也不是什麼“善類”,不過在懷王看來他威望能力都遠遜項氏,比較好控制罷了,即或真的讓他不小心攻入咸陽,懷王也有把握讓他吐出來。
這樣一來,項羽就沒辦法跟著好兄弟劉邦一起並肩戰鬥了,他被派往援救趙國,跟著宋義范增一起去找章邯拼命。
這又是懷王的一個詭計,宋義和范增都是擁立他的元老,宋義更是他的心腹,派他們一左一右夾住項羽,再覓機除掉項羽,那就再也沒有任何人能威脅懷王的權位了。
項羽是天下無敵的武林高手,派人暗殺不可能成功,只能利用軍法在軍營中將他明正典刑,這個方法雖然危險,但值得一試。
另外,懷王派宋義去援趙,也不是真的大義所趨,他的真實目的是坐山觀虎鬥,等秦滅掉趙國元氣大傷後,他再來個卞莊刺虎,聯合齊國消滅秦軍,與齊共分趙地。至於那個劉邦,就讓他跟秦二世鬥個兩敗俱傷罷,最後讓宋義再率大軍回頭收拾殘局就是。
如此,他的目標,就一一實現了,天下將迎來一個嶄新的後楚時代,他將像從前的西周天子一樣,主宰分封天下的權力,到時候熊氏子孫,將蜂擁而出,在天下各個角落建立他們的封國,從而讓熊氏的列祖列宗們,得到永遠的祭祀與奉享。
只可惜,楚懷王最後還是低估了項羽,高估了宋義,最終落得一個悲慘下場。
回覆列表
楚懷王熊心不過是項梁起兵反秦的政治工具,他既不是反抗暴秦的發起者,也不是具體組織者,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