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船伕
-
2 # 七追風
真正的陶淵明有多慘,你不知道吧?先看看陶帥哥四十多歲的時候,寫了一首詩吐槽自己的兒子們。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這詩的大概意思是這樣的:我才四十多歲,頭髮都白了,面板也鬆弛了。(你們知道為啥不?)
有5個兒子,都不讓我滿意,不是讀書的料。
大兒子16歲了,懶到舉世無雙,無人能敵;二兒子快15歲了,和他哥一個德行,不愛讀書;老三老四13歲了,連十以內的數字都搞不清;最小的兒子9歲,讀書就不指望了,就是一個小吃貨,天天都是吃吃吃……
蒼天啊!大地啊!這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啊!這樣的話,算了,還是喝酒去吧……
不知道陶淵明有沒有動手削這幾個兒子?來來來,排排隊,一個一個挨巴掌,別搶!
除了兒子們不爭氣,家裡還特別窮。
正是陶淵明寫上面這首詩吐槽兒子們的時候,家裡出了一件大事:大火把房子全燒光了……
人都沒啥事兒,但是家當都沒搶救出來,本來就窮,只能全部擠到船上過日子,靠親朋好友接濟。
後來的日子也是越過越不好,看看他晚年所寫的《乞食》:
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主人解餘意,遺贈豈虛來。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大概就是說太餓了,家裡又沒吃的,能咋辦,只好出門找人幫幫忙。到朋友家裡,敲開了門,傻笑了半天也不知道怎麼開口。朋友非常理解,不僅拿了糧食出來,還拿出了酒。
陶淵明很感動啊,趕緊高高興興的和朋友喝起來,各種感謝……
此時的陶淵明其實是貧病交加,他一直都有痁疾,過著貧苦日子,和病魔奮鬥了十多年。幸好人家生性豁達,啥都看透了,才能寫出這麼多優秀的田園詩。
如果是個普通人,早就撐不下去了…… -
3 # 以史為鑑
三國時期有一個著名歷史事件可以說人盡皆知,這就是: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
一、劉備曹丕逼漢獻帝禪讓的訊息傳到劉備跟前的時候,已經成為曹丕殺了漢獻帝自立為帝。
於是群情激奮,大臣們紛紛上書表示,曹丕這個奸賊殺害了漢朝皇帝,簡直人鬼神都為之發怒,為了延續漢室,請劉備早日稱帝。
太傅許靖、安漢將軍糜竺、軍師將軍諸葛亮、太常賴恭、光祿勳黃權、少府王謀等上言:“曹丕篡弒,湮滅漢室,竊據神器,劫迫忠良,酷烈無道。人鬼忿毒,鹹思劉氏。今上無天子,海內惶惶,靡所式仰。劉備於是痛哭流涕,以漢中王的身份率領群臣穿戴孝服,為漢獻帝發喪。並以漢朝宗親的身份給了漢獻帝一個“孝愍皇帝”的諡號。
並且表示,我是怕如今劉氏宗親沒有一個靠譜的,漢阼即將要結束,先人享用不到後人的祭祀了,才不得不稱帝,延續漢代的合法統治。
或傳聞漢帝見害,先主乃發喪制服,追諡曰孝愍皇帝。謹擇元日,與百寮登壇,受皇帝璽綬。二、曹植曹植當時奪嫡失敗,就不被曹丕所喜歡,等到曹操死了曹丕剛成了魏王,曹植等其他兄弟就被遠遠打發到了封地。
曹丕成為魏王沒多久,就逼迫漢獻帝禪讓了。但是遠在諸侯國的曹植聽到的訊息也是曹丕殺了漢獻帝自立為天子。
曹植於是披頭散髮,服孝服痛哭。這事被曹丕知道後,又在小本本上記錄了一筆。
其實當時披髮服悲哭的還有當時的金城太守蘇則。但是曹丕不知道,有一次曹丕在洛陽故意問:我聽到漢朝禪讓與我的時候,有人在痛哭,這是啥原因呢?
蘇則以為曹丕在譴責自己,想著反正要死了,乾脆擼袖子上去和曹丕說道說道。還好旁邊站的侍中傅巽是個大好人。趕緊偷偷掐了蘇則一把,悄悄說:沒說你。蘇則也反應過來了,趕緊站好。於是啥事沒有。
初,則及臨菑侯植聞魏氏代漢,皆發服悲哭,文帝聞植如此,而不聞則也。帝在洛陽,嘗從容言曰:“吾應天受禪,而聞有哭者,何也?”則謂為見問,鬚髯悉張,欲正論以對。侍中傅巽掐則曰:“不謂卿也。”於是乃止。--三國志蘇則傳當然,漢獻帝雖然成為了漢朝最後一個皇帝,但在中國歷史上也算是最幸福的亡國之君了。畢竟歷經董卓、曹操、曹丕這樣的梟雄還能正常活到魏明帝曹叡時期,以皇帝之禮下葬,實在是太難得了。
也難怪當時不論是曹丕的敵對方劉備,還是曹家自己人曹植都認為曹丕是殺了漢獻帝才能稱天子。
-
4 # 史學達人
漢朝名將周亞夫,他是開國功臣周勃的兒子。因平叛吳楚七國之亂被漢景帝封為了條侯,最富貴的時候,還把他給拜為了大漢的宰相。
如此功勞大的一個人,大家知道他的結局嗎?
說實話,他的結局一點都不好,連處死他的理由也很雷人。下面我們就講一下漢景帝是找了一個什麼理由,以怎樣的方式處死周亞夫的?
先說漢景帝為何不喜歡周亞夫?
周亞夫是個很耿直的人,在他做宰相的時候,每每遇到大事,他的意見都是和漢景帝向左的。漢朝的時候,宰相的權利是很大的,若是想辦一件事,只有皇帝和宰相兩個人同意才能做。
可見,宰相就相當於半個皇帝呀。
我們看看漢景帝和周亞夫在哪些事上發生過沖突?
漢景帝想立皇后王娡的弟弟(漢武帝的舅舅)為侯,周亞夫不同意,因為王娡的弟弟沒有功勞,按照漢朝的規定,沒有功勞的人,是不能封為侯的。
這件事周亞夫沒給面子,漢景帝很惱火。
漢景帝又想廢除太子劉榮,立劉彘(漢武帝)為太子。
周亞夫不同意,因為太子沒有犯錯,不是你一句話說廢就能廢掉的。再說了太子的廢立關係到國家的安危,不是你想廢就能廢的。
漢景帝又開始罵娘了,這是什麼破宰相,處處和自己作對。自己好歹也是一個皇帝,他竟然一點面子都不給自己。
這件事漢景帝找周亞夫商議,周亞夫說不行。你若是封他們為侯,就是鼓勵自己的手下對自己不忠,所以,這件事我不答應。
漢景帝的忍耐性達到了極點,去你大爺的。我不用你了還不行嗎,漢景帝把周亞夫給趕回了家。
周亞夫被閒置了,這一失業就是很多年的光景。
到了漢景帝晚年,他又想起了周亞夫。畢竟周亞夫也是個人才,他想試探試探,看看周亞夫能不能幫他輔佐太子。
因為試探失敗,周亞夫就被漢景帝劃在了死亡名單上。
正好這時候周亞夫的兒子惹了一個事,這件事牽連到了周亞夫,對於漢景帝來說,這是處死周亞夫的機會。
原來周亞夫的兒子為了孝道,給自己的父親打造了一些兵器,目的就是想等周亞夫百年之後,給他當做陪葬品。
周亞夫堂堂一個條侯,一生戎馬,要說死後陪葬一些兵器也無可厚非。
可是,這件事壞就壞在周亞夫的兒子摳門這件事上。
他讓民工把打造好的兵器,搬到自己家的時候,剋扣了人家民工的工資。
民工不幹,就把這件事給捅到了官員那裡。
當漢景帝知道後,他就派了一個人來審理這件事。
因為這個事件牽涉到了周亞夫,所以,周亞夫被抓了。
獄吏在監獄裡審判周亞夫,你知罪嗎?
周亞夫說道,我沒有罪。
獄吏說道,沒有罪,你家的武器是幹什麼的,私藏這麼多武器莫不是要造反了?
要知道漢朝私人是不能打造武器的,一旦查到就會被處死。雖說周亞夫的確實是陪葬品,可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周亞夫說,那是我的陪葬品。
獄吏說道,那還是要造反了,這說明你活著不敢反,想死後在帶著兵器去造反。
周亞夫聽完,一口老血吐在了地上。
他知道這是皇帝要治他於死地了,所以,再也沒有說過任何話,直到絕食而亡。
這就是鐵骨錚錚的周亞夫。
-
5 # 菲李
前幾年一部日劇《朝九晚五》讓很多人瞭解到,原來日本的和尚可以不戒色,甚至還能娶妻生子,生下來的孩子長大後還能繼承寺院成為下一屆住持,真滴有點毀三觀呀。
但是其實這種情況,小時候的一部動畫片就已經在偷偷暗示我們啦,那就是《聰明的一休》這部動畫,其中一休和小葉子青梅竹馬,據說本身就是一對小CP哦。
而歷史上真的有一休哥這個人存在,和動畫片裡一樣,一休哥從小就聰明伶俐,天賦過人,自小被稱為神童,法名一休宗純。
但是長大後的一休哥畫風就比較辣眼睛了,雖然依舊聰明,但是卻經常出入妓院等風月場所,還在80歲的時候和一個盲女談起了戀愛。(一休哥你是不是忘記你的小葉子了?)
是不是覺得不能接受呢?小時候天真可愛的一休哥長大後竟然成了花花公子,而且他是個和尚呀,作為得道高僧,不是應該禁慾系麼?日本的和尚們都不管管麼?
實際情況是,日本和尚真的不管,我們也知道這種情況在日本太正常了,和尚談戀愛結婚什麼的,都是很常見的情況。
那麼,為什麼明明拜的是同一個佛祖,學的是同一篇經文,日本和尚的行事風格和中國和尚差那麼多呢?為什麼他們可以結婚呢?
在公元6世紀的時候,佛教剛剛傳入日本,而恰巧那時候日本正在經歷“大化改新”的改革時期,推出了名為“班田收授法”的稅收制度。
新政策的施行並沒有一帆風順,相反讓很多百姓叫苦不堪,沒有辦法呀,那時候的日本生產力怎麼能夠跟當時的唐朝相比?
國力跟不上,制度還要照搬,日本百姓表示打死我也交不上稅呀!還不如出家當和尚算啦。
於是當時日本的出家風潮簡直不要太火,基本上出現了“僧尼半天下”的情況。
可以想象的是,這裡面至少有一大半人是被迫成為和尚的,就不可能真心遵守和尚的清規戒條,於是經常出現和尚在寺院裡喝酒吃肉,和尚和尼姑談戀愛生孩子。
簡單說就是剃了個光頭逃稅,小日子還是一樣過。
甚至有些貴族為了逃避責任,也會選擇出家,或者將自己的子女送到寺院出家,我們熟悉的一休哥,相傳就是貴族之後哦。
對於這樣的歪風邪氣,日本天皇當然是不開心,也採取了不少手段整頓風氣,傳說鑑真法師東渡日本,就是來正一正日本和尚的風氣,這也是為什麼鑑真法師在後來如此受到日本尤其是日本僧侶的尊敬。幾乎可以說,鑑真法師是拯救了日本的佛教呢。
而在日本佛教的發展中,逐漸衍生出一個分支,那就是由日本貴族親鸞上人創立的“淨土真宗”,就是這門派系,允許和尚娶妻生子。
在當時這個派系算是異端,也一度遭到幕府的打壓,直到後來幕府垮臺,日本透過明治維新成立了新政府,或許是想表現出和舊時代不同的理念,竟然宣佈“僧人今後無論蓄髮、娶妻、生子、食酒肉,皆聽從自便”,而和尚的孩子將來可以繼承寺院也是那時候出現的規定。
就這樣,日本和尚們可以自己選擇修性道路,有的選擇了苦行僧的生活,有的選擇在寺院娶妻生子。
-
6 # 風和時間的翅膀
1.東晉名將祖逖死後被滅族
2.被魯迅嚴厲批評的楊蔭榆在南京大屠殺中因保護女學生死在日軍的屠刀下
3.西周滅亡後周朝有兩個天子
4.衛武公就是共伯和,虢石父就是虢公虎
5.蜀國望帝杜宇失國後,新的開明王朝滅了巴國,一度兵臨秦國
6.滅宋的張弘範和南宋三傑的張世傑據說是堂兄弟,這是一部狗血的家族慘案……
7.其實刑天是炎帝的樂師
8.其實孔子又高又壯,文武雙全,在回答對待父母之仇時曾說:“寢苫枕幹,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意思是見到仇人就砍……
9.其實張飛是個美男子,還是曹操的親戚…
-
7 # 潛水狗
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少年天才,七歲時,不僅能背誦《左氏春秋》,還能講明白書的要意;並且做出了“砸缸救友”這一件震動京洛的事。
司馬光二十歲時,他參加了會試,一舉高中進士甲科,從此步入仕途。
二十九歲時,貝州農民王則起義,攻佔貝州城,號稱“東平郡王”。司馬光寫了《上龐樞密論貝州事宜書》,為儘快平息起義給龐籍獻計獻策。
龐籍十分賞識司馬光,和司馬光成為忘年之交。
貴人賞識司馬光隨龐籍在河東路任職期間,司馬光認為絕市和修建堡壘的辦法有利於保護邊界地區安寧,於是一面禁絕邊民和西夏互市,一面決定修堡。
誰知道郭恩喝醉後私自出兵攻打大夏,結果大敗而歸,自己不得已而自殺。朝廷御史審理此案,龐籍一人承擔了責任,事後龐籍被解除了節度使之職,貶謫知青州事,司馬光向皇帝連奏三狀奏明龐籍是聽了他的意見才決定修堡的,說明龐籍完全是出於“欲為國家保固疆圉”的本心,“發於忠赤,不顧身謀”,因為“過聽臣言,以至於此”,應當“獨臣罪,以至典刑”。而龐籍得知司馬光要為自己辯解時,就又上奏章,引咎自歸,請求免除司馬光之罪,使司馬光沒有受到任何責罰。
新舊黨政,王安石的死對頭神宗趙頊即位以後,年輕年盛,朝氣蓬勃,決心振興祖業。於是在熙寧二年,起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主持變法。在改革思想上王安石主張開源,司馬光主張節流。司馬光和王安石因政見不同,互相仇視。
宣仁太后掌權後,集合反對變法的力量,重用司馬光、文彥博等人。
司馬光打著“以母改子”的旗號,反對新法。他把變法的責任都推給王安石,攻擊“王安石不達政體,專用私見,變亂舊章,誤先帝任使”;接著全盤否定了新法,誣衊新法“舍是取非,興害除利”,“名為愛民,其實病民,名為益國,其實傷國”。新法大部廢除,許多舊法,一一恢復。政令頻繁變更對社會危害極大。
對外妥協司馬光執政以後繼續執行妥協政策。
面對西夏的步步緊逼把已收復的安疆、葭蘆、浮圖、米脂四寨割讓給西夏,以偷安一時。
司馬光為政期間倒行逆施,激起社會上廣泛不滿。
-
8 # 覃仕勇說史
我來講一個“著名歷史事件鮮為人知的後續故事”。
虎門銷煙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歷史事件之一,該事件直接引發了鴉片戰爭。
而鴉片戰爭強行打開了中國國門,因而被史學界認定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主持虎門銷煙大局的,是晚清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林則徐。
說起林則徐,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並非在歷史書上,而是在鳳姐奉為臬寶級讀物的《故事會》上。
我剛上小學不久,認得點字,也愛讀這種通俗易懂、且頗有趣味性的讀物,尤其愛讀書前面幾頁收集的小笑話。
記得某期裡面收集有這樣一個小笑話:
小張和小李同住一個筒子樓。每次下班,小張都發現小李不敢回自己的家門,而在樓道逛悠、抽菸,就奇怪地問:“到了家門,咋不入去呢?”小張吐了個菸圈,無奈地說:“不行啊,家裡有個林則徐,女的。”
笑話就這麼百來字,我一點也不覺得好笑。
琢磨來琢磨去,覺得笑點就應該出在“女林則徐”上,於是去請教大人,這才知道,林則徐是禁菸的,家有“女林則徐”,那是說他家裡有個禁菸的老婆。
也從那時候起,林則徐禁菸,就牢牢地烙在我的腦海裡了。
後來學歷史,果然,林則徐禁菸,禁得轟轟烈烈,簡直捅破天了,長了華人的志氣,向世界昭示了中國禁菸的決心。
後來,《國際聯盟》曾經把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定位“國際禁菸日”。
而在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聯合國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了由138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名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大會,最後決定將每年的6月26日——也就是歷史上虎門銷煙完成的翌日定為“國際禁毒日”。
不用多說,林則徐太偉大了,疾惡如仇。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虎門銷煙之後,英國發起了鴉片戰爭,清廷戰敗,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因為林則徐則是點燃大戰的人,成了“替罪羊”,被道光皇帝流放到了新疆。在被貶的歲月中,林則徐經過痛苦的思考,最後作出了鼓勵華人自己種植鴉片的做法。
實際上,在虎門銷煙前一年,就有大臣許乃濟向道光皇帝提出:既然無法徹底禁絕吸毒,那不如鼓勵民眾種植鴉片,以中國產鴉片驅逐進口鴉片,是為“弛禁鴉片論”。
但林則徐和黃爵滋等禁菸派人士強烈反對和大力抨擊許乃濟,林則徐那一句“若猶洩洩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震耳發聵,致使道光皇帝站在了他這一邊。許乃濟最終在第二年鬱鬱而終。
經過鴉片戰爭的炮火洗禮,國門被開啟,鴉片進口被明確合法化,林則徐後悔莫及。
1847年,林則徐在回江西撫州署知府文海的信件中,明確提出了在應該在國內種植大煙的意見:“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
他是這樣解釋的:我不反對吸食鴉片,而是反對吸食進口鴉片,如果國內生產出的鴉片味道比進口鴉片好,價格又比進口鴉片低,那麼誰也不會去舍近圖遠了,最後來必定如紹興之美醍、湖廣之錠煙一樣在內地自相流通,正如人一身血脈貫注,有什麼障礙呢?
所以,很多人只知道林則徐禁菸、銷煙,大概不會想到林則徐也提倡種煙吧?!
-
9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其實很多歷史事件的背後藏著的都是血淋淋的真相,很多人也不像我們想的那麼好。畢竟我們都是人,不是神,沒有辦法真正意義上的克服自己的私慾。今天日航君就給大家講幾個歷史事件的後續。
一、寫《憫農》的李紳大家小時候都學過一首詩,那就是《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是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我小時候,很多餐廳裡面都貼著這幅詩,告訴大家要節約糧食,體恤農民的辛苦。我小時候看到了就想,寫這首詩的人一定是個傑出的人,憐憫百姓疾苦,體恤民情。後來真正瞭解到了李紳我才知道,你的《憫農》只是你的保護色。
首先要為李紳正名一下,網上很多人說李紳的劣跡之一是喜歡喝雞舌湯,每喝一次要用幾十條雞舌。喝雞舌湯確實有,但是不是李紳,而是宋代的呂蒙正。
李紳成了名,當了官之後成為了一名暴戾之人,熱衷於追名奪利,絲毫不顧及百姓感受。如李紳因為剝削太過嚴重而導致民眾紛紛背井離鄉,手下人向李紳報告後,李紳反而說:手捧麥子,被風吹走的都是秕糠,留下來的才是飽滿的麥子。以此來形容背井離鄉的百姓。
另外,李紳還熱衷於奢靡的生活,劉禹錫曾經寫過一首詩叫做《贈李司空妓》,看到詩名大家也清楚是什麼內容。裡面寫道:
“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由此可見,李紳對於這種奢靡的生活已經是司空見慣了,但是在蘇州刺史劉禹錫看來,那可以“斷腸”之事,也就是說是極其奢侈的事情了。
倒不是說不允許享受,但是曾經因為《憫農》被大家所記住的李紳居然是這樣的樣子,未免讓人感慨。
二、屢戰屢敗李景隆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為我們惟妙惟肖地描寫了一個“大明戰神”李景隆的形象。不得不說,李景隆打仗之爛實在是難以啟齒。為什麼打仗這麼爛的人會被舉薦為幾十萬的統帥?僅僅是因為他爹是李文忠嗎?
後面翻閱史書,發現當時齊泰、黃子澄等建文帝的近臣居然都是舉薦李景隆的人。後來我發現,李景隆的早年經歷。《明史》中記載:
“(李景隆)屢出練兵湖廣、陝西、河南。”我推測可能是因為李景隆練兵效果比較好,以至於給人一種錯覺就是他是善於將兵之人,因此派出李景隆外出作戰。軍中人都知道李景隆是個草包,但是朝中大臣都以為李景隆是個能人。
靖難之役後,似乎朱棣認為李景隆應該是首功(真是夠諷刺的),然後給李景隆加封高官,每次上朝,李景隆的位子都高於靖難諸臣,導致朝中功臣多有不平之意。不得不說,朱棣真的是一個非常幽默的人。
“燕王即帝位,授景隆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增歲祿千石。朝廷有大事,景隆猶以班首主議,諸功臣鹹不平。”
回覆列表
禪宗五祖弘忍傳衣缽於六祖慧能
根據“六祖壇經”裡“五祖弘忍傳慧能法衣”的故事。著名的禪宗五祖圓寂之前,考驗其兩個弟子,大弟子神秀,二弟子慧能,決定傳衣缽給誰。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慧能一首詩境界完勝其師兄,弘忍自然傳位於慧能,故事貌似就這樣結束了。
但真正的故事是,弘忍並未明確表態選誰,而是當天半夜將慧能叫到房中,將袈裟塞給他,表示雖然想選他做主持,但你大師兄是眾望所歸,你師父我也不能違背眾願,讓其連夜下山,另立門戶獨自闖蕩去吧!
不管兩首詩的真偽和傳位之爭,因為故事都是慧能一脈的徒子徒孫記錄並傳下來的,這裡不做平論。後來慧能之所以能夠發家,貌似是在政治鬥爭中壓對了後來成為千古女帝的武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