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甜寵小說大合集

    在讀另一種生活,一個人的一生只有一種可能,但是在小說的代入感下,你成了武功蓋世的大俠,能力超群的太子爺,看著男主一步步練級成長,彷彿是自己也在昇華,迫不及待等著主角成名稱霸, 小說也可以是生活的一種補充吧,在那麼一瞬間你不再是躺在床上拿著手機,而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少年。

  • 2 # 掂花微笑

    比如三國演義,軍事家看見謀略,政治家看見政治手段,文學家看見怎樣描寫人物,歷史學家看到了三國時期的歷史,我們平常人則看到了一個個的故事。舉例說明而己。舉一返三,以此類推,明白人不用細講。

  • 3 # 丁大曉的專欄

    讀小說到底在讀什麼?我認為不外乎讀人世間永珍,體會不同人生經歷。人生苦短,不能重複。好的小說,特別是那些經典傳世佳作,能讓你體驗不一樣的人生。好的小說,多為作者絞盡腦汁甚至是嘔心瀝血之作,讓人如身在其中,與書中人物共喜怒哀樂,感同身受。好的小說,如同教科書一樣,可以讓你學到許多做人的道理,獲得人生的經驗,從而少走彎路,不走錯路。

  • 4 # 日出林霏開

    從小到大,我們讀過很多書,印象最深、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應該是一些經典小說。書中的人物形象或者是我們崇拜的偶像,或者成為我們唾棄的敗類,或者是我們同情的不幸者,總之,小說中的人或事在我們內心激起千濤萬浪後,成為我們認識社會、探究人生的參照;深刻的體驗和深入的思考逐漸融入我們的血液,成為我們精神氣質的一部分。即便經年之後,那些人物和情節均已模糊,這些構成我們思想、影響我們性格的精華也都不會逝去。因為它們已化作我們身心的一部分,與我們同呼吸,共運動,密不可分。

    那麼,我們讀小說要讀些什麼呢?

    讀人物

    人物形象是小說三要素的核心,典型人物是小說的眼睛。透過一雙雙眼睛,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社會,乃至整個世界。每一部經典作品,都有典型的人物形象,比如《故鄉》中的閏土、楊二嫂,《金鎖記》中的曹七巧,《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每一個人物形象代表著現實社會中的一類人,他們的命運遭際、人生選擇,帶給我們深沉的思考和啟迪。如《故鄉》中的閏土,原本是“我”親密無間的兒時玩伴,中年再聚,他已蒼老不堪。再見兒時摯友,已然不能無所顧忌地脫口而出“迅哥兒”。封建經濟剝削摧殘了他的身體,封建思想壓迫摧殘了他的精神,使他變成了一個“木偶人”。楊二嫂,我少年圖景中的“豆腐西施”,“終日坐著的”安分守己的年輕婦人,再見“我”時已是尖酸刻薄、自私鄙俗,令人唯恐避之而不及。他們經歷了什麼,變成這個樣子?我們就要去看看辛亥革命後的廣大中國社會,農村經濟凋敝,城鎮生意慘淡,城市舉步唯艱,這樣的革命是不徹底的,廣大愛華人士並未找到真正救國救民的道路,後來者尚須繼續努力!

    讀生活

    小說中人物的生活是現實生活的縮影,從紙頁間可以看到古往今來,看到人生百態。比如從《金鎖記》中曹七巧所過的沒有尊重、沒有關切、沒有生機的婚姻生活中,我們看到買賣婚姻的可惡以及它對人性的毒害。曹七巧本是開麻油店人家的健康女孩,雖然潑辣、嘴碎,倒也不失為一個健康的女孩。嫁入姜家後,每日與先天患軟骨病的二爺一處,沒有夫妻間的關切、恩愛,沒有他人的尊重、理解,連小丫頭背地裡都敢說三道四、鄙薄有加。孃家哥哥先是貪圖姜家的彩禮將她送入這沒有光亮的所在,後來登門又順手牽羊做下不光彩的事,讓妹妹在姜家抬不起頭。重重苦難重重壓迫下,曹七巧日漸刻薄、狹隘、變態,甚至到後來親手毀了一雙兒女的幸福。曹七巧的生活,任何一個人看了都會驚懼不已,喚起人長久的思考,並引以為戒。

    小說中人物的生活或者為我們敲響警鐘,或者喚起希望,或者激起鬥志,無不成為指導我們人生的老師。所以說讀小說,其實也就是讀生活,讀未來。

    讀內涵

    一部優秀的小說,就是一部思想鉅著,一部生活的百科全書。它所蘊含的知識、規律、哲理光彩熠熠,照耀千古。任何一部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必然經過時間的檢驗,萬眾的認可。“橫看成嶺側成峰”,無論哪個人,從哪個角度去看,都能夠欣賞到絕美的風光。如《紅樓夢》,年輕人可以透過它品咂愛情的苦樂,成年人可以透過它解讀婚姻的密碼,詩詞家可以透過它感受文化的魅力,收藏家可以透過它研究藏品的價值,變革家可以透過它探求社會發展的規律……幾百年來這部著作長盛不衰,就因為它具有豐富的內涵,深刻的哲理,尚未探明的空白,等待一代又一代的紅樓愛好者去解讀。

    總之,我們讀小說,不是為了單純的消遣,不是為了看看熱鬧。歸根結底,是透過讀過往而指導現在,以至未來;是透過讀他人來認識社會,思考人生。至於寫作者透過學習不同小說的寫作技巧、感受不同語言文字的魅力來豐富自己,用於寫作實踐,就更需用心細細地體味、揣摩了。

  • 5 # 湖畔悠悠心

    讀小說的最高審美境界應該是讀出詩意美來

    一.重溫朱光潛先生《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一文的重要觀點很有必要

    著名的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朱光潛先生在《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中說:“一切純文學都要有詩的特質。據我的教書經驗來說,一般青年都歡喜聽故事而不歡喜讀詩。記得從前在中學裡教英文,講一篇小說時常有別班的學生來旁聽;但是遇著講詩時,旁聽者總是瞟著機會逃出去。從此一點,我們可以看出現在一般青年對於文學的趣味還是很低。

    一個人不歡喜詩,何以文學趣味就低下呢?因為一切純文學都要有詩的特質。一部好小說或是一部好戲劇都要當作一首詩看。

    詩比別類文學較謹嚴,較純粹,較精緻。如果對於詩沒有興趣,對於小說戲劇散文學等等的佳妙處也終不免有些隔膜。不愛好詩而愛好小說戲劇的人們,大半在小說和戲劇中只能見到最粗淺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所以他們看小說和戲劇,不問他們的藝術技巧,只求它們裡面有有趣的故事。他們最愛讀的小說不是描寫內心生活或者社會真相的作品,而是《福爾摩斯偵探案》之類的東西。

    愛好故事本來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賞文學,我們一定要超過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過對於《福爾摩斯偵探案》的愛好,去求藝術家對於人生的深刻的觀照以及他們傳達這種觀照的技巧。

    第一流小說家不盡是會講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說中的故事大半隻像枯樹搭成的花架,用處只在撐扶住一園錦繡燦爛生氣蓬勃的葛藤花卉。這些故事以外的東西就是小說中的詩。讀小說只見到故事而沒有見到它的詩,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記架上的花。”

    二.舉例分析讀小說的最高審美境界應該是讀出詩意來。從而關照人生,關照作者的技巧得到美的享受。

    朱光潛先生告訴我們:看小說,能品味出詩意來,才是審美的最高境界。

    好吧!我們就從大家公認的“一流作家”的著作中去品味一下他們不僅會講故事,又是如何看出:“這些故事以外的東西就是小說中的詩”來的。

    讓我們我們一起來品味一番巴金的名著《家》中詩意吧!

    我們從小說的三要素,全面品味從小說中體味詩意美。

    (一)從《家》中的環境描寫看出詩意美

    翻開《家》的第一頁那開頭的一段“風雪”的景物描寫,你看出詩意來了嗎?

    “風颳得很緊,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樣在空中飛舞……

    街上有行人和兩人抬的轎子。他們鬥不過風雪,顯出了畏縮的樣子……

    風玩弄著傘,把它吹得向四面偏倒,有一兩次甚至吹得它離開了行人的手。風在空中怒吼,聲音淒厲,跟雪地上的腳步聲混合在一起,成了一種古怪的音樂,這音樂刺痛行人的耳朵,好像在警告他們:風雪會長久地管治著世界,明媚的春天不會回來了。”

    《家》這場戲開幕了。這“家”中的各色人物,就是在這樣的冰冷無情的世界中掙扎,抗爭!而風雪在“怒吼”,聲音“淒厲”,是“古怪的音樂”,“刺痛 行人的耳朵,好像在警告他們:風雪會長久地管治著世界,明媚的春天不會回來了。”巴金哪裡是在寫風雪?實在是在這裡介紹《家》中的人物生活的大背景。在這個大世界裡,封建的家族統治,依然頑固地存在著。“明媚的春天在哪裡?”巴金在吶喊 ,在追尋。這是一首憤憤不平,追求自由解放的詩。

    我們再看下面巴金對街道的描寫

    :

    街燈已經燃起來了,方形的玻璃罩子裡,清油燈的光在寒風中顯得更孤寂,燈柱的影子淡淡地躺在雪地上。街中寥寥的幾個行人匆忙地走著:留了一些腳印在雪上,就默默地消失了。深深的腳跡疲倦地睡在那裡,也不想動一動,直到新的腳來壓在它們的身上,它們才發出一陣低微的嘆聲,被壓碎成了奇怪的形狀,於是在這一白無際的長街上,不再有清清楚楚的腳印了,在那裡只有大的和小的黑洞。”

    你能體味這“雪夜的街景”圖的意境內涵嗎?這段街景描寫,多處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那“孤寂”的在寒風中的燈光;那燈柱的影子“淡淡地躺在雪地上”;那

    深深的腳跡“疲倦地睡在那裡,也不想動一動,直到新的腳來壓在它們的身上,它們才發出一陣低微的嘆聲”。由這些擬人的句子所展現的一個個意象,構成一個完整的意境。在這個意境中我們應該體察到巴金對舊思想,舊勢力對舊制度的思考:這些舊的東西,不會輕易地離開歷史舞臺。只有“新的腳來壓在它們的身上”他們“才發出一陣低微的嘆聲”。或許這“低微的嘆息”是在影射覺新這個深受封建思想毒害,不能從舊的思想觀念掙脫出來而害了自己也害了“梅表姐”的悲劇人物吧。

    我們再看下面巴金對“家”的住宅外觀的細節描寫更是有著象徵意義:

    “有著黑漆大門的公館靜寂地並排立在寒風裡。兩個永遠沉默的石獅子蹲在門口。門開著,好像一隻怪獸的大口。裡面是一個黑洞,這裡面有什麼東西,誰也望不見。每個公館都經過了相當長的年代,或是更換了幾個姓。每一個公館都有它自己的秘密。大門上的黑漆脫落了,又塗上新的,雖然經過了這些改變,可是它們的秘密依舊不讓外面的人知道。走到了這條街的中段,在一所更大的公館的門前,弟兄兩個站住了。他們把皮鞋在石階上擦了幾下,抖了抖身上的雪水,便提著傘大步走了進去。他們的腳步聲很快地消失在黑洞裡面。門前又恢復了先前的靜寂。這所公館和別的公館一樣,門口也有一對石獅子,屋簷下也掛著一對大的紅紙燈籠,只是門前臺階下多一對長方形大石缸,門牆上掛著一副木對聯,紅漆底子上現出八個隸書黑字:‘國恩家慶,人壽年豐。’兩扇大門開在裡面,門上各站了一位手執大刀的頂天立地的彩色門神。”

    這段住宅的外觀細節描寫都隱含著深意。他和前面我們列舉的那些段落一樣都融入了作者強烈的感情色彩:

    那“漆黑的大門”;那“個永遠沉默的石獅子蹲在門口”;那“門開著,好像一隻怪獸的大口。裡面是一個黑洞,這裡面有什麼東西,誰也望不見。”;那“大門上的黑漆脫落了,又塗上新的,雖然經過了這些改變,可是它們的秘密依舊不讓外面的人知道”;還有那“兩扇大門開在裡面,門上各站了一位手執大刀的頂天立地的彩色門神。”

    這哪裡是追求自由的人們所生活的地方?簡直是牢籠,地獄!這正是巴金提筆寫出這些細節的真正用意。

    劉勰談品讀詩文說:“隱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獨拔者也。隱以複意為工,秀以卓絕為巧。” (《文心雕龍·隱秀》)

    范文瀾 注:“重旨者,辭約而義富,含味無窮。”

    我覺得讀巴金的《家》中環境描寫應品味出具有深含詩意的“文外重旨”來——這就是看小說應該看到的地方。

    (二)從故事情節方面品味出詩意來

    我以為《家》中有許多精彩之筆。最精彩的是對於梅表姐與覺新的故事情節發展安排上。巴金有意讓梅表姐長時間不出場,對這一人物採用側面描寫的方法,透過別人的對話,介紹了梅表姐的人生經歷以及性格特點,又透過覺新對她的思念之情烘托出梅表姐的美麗可愛,惋惜她的不幸命運。我們為她的命運擔憂。梅表姐這一人物像是拿在巴金手中的一根線一直牽動著讀者的心。

    不僅側面描寫在中國詩歌中是經常運用的手法,覺新的“月夜吹簫”這一側面描寫的意境更具有中國古典的詩意美。請大家和我一起品讀在一個月夜,覺慧與覺民的對話吧:

    覺慧並沒有看哥哥的臉,但是他覺得哥哥那隻抓住他的右臂的手在顫抖,連聲音也跟尋常不同,他知道哥哥激動得厲害,便用左手把哥哥的手背輕輕拍了兩下,微笑地說:“你應當勇敢點。我希望你成功。……我愛琴姐,好像她是我的親姐姐一樣。我更願意她做我的嫂嫂。……”

    覺民不做聲了。他抬頭把月亮望了半晌,才低下頭對覺慧說:“你真是我的好弟弟!……你會笑我嗎?”

    “不,二哥,我不笑你,”覺慧誠懇地說。“我是真心同情你……”說到這裡他忽然改變了語調說,“你聽,什麼聲音?”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送來一絲一絲的哭泣,聲音很低,似乎被什麼東西壓住了,卻瀰漫在空氣裡,到處都是,甚至滲透了整個月夜。這不是人的聲音,也不是蟲鳥的哀鳴,它們比較那些都更輕得多,清得多。有時候幾聲比較高亢一點,似乎是直接從心靈深處發出來的婉轉的哀訴,接著又慢慢地低下去,差不多低到沒有了,就好像一陣微風吹過一樣,但是人確實覺得有什麼東西在空中震盪,把空氣也攪動了,使得空氣裡也充滿了悲哀。(這段簫的描寫何其傳神,把我們帶入覺新及其他的弟弟們所生活的境遇中去。讓我們關照人生。這就是“月夜吹簫”的詩意美的內涵所在)

    “什麼聲音?”覺慧驚疑地問。

    “大哥在吹簫,他這幾晚上都是這樣晏地吹著,這幾晚上我都聽見的,”覺民解釋說。

    “他有什麼心事?他以前並不是這樣!簫聲多悽慘!”覺慧的驚疑增加了。

    如果你再一次讀《家》時,按著我的品讀思路,再仔細體味一下梅表姐如何一步步出場,你就不得不佩服巴金這位文學大師的故事情節的安排是何等的高超。同時你會體會巴金深受中國古典詩歌的薰陶,他靈活地運用中國傳統的詩歌藝術手法而將其移植到小說創作中來,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

    (三)從場景中的詩情畫意中,從人物的塑造中,看出詩意美來

    《家》中有許多場景是富於詩意美的。我們選一段和大家一起品味:

    “覺新跟長輩們談了幾句話,看見大家都在注意地打牌,便走了出去。

    覺新走出水閣,一個人在玉蘭樹下立了一會兒,覺得無聊。他好像渴望著一件東西,這件東西就在他的眼前,但是他知道他不會得到它。他感到空虛,感到人生的缺陷。他痴痴地靠著樹幹,望著眼前的一片新綠出神。樹上起了鳥的叫聲。兩隻畫眉在枝上相撲,雪白的玉蘭花片直往他的身上落,但是過了片刻又停止了。他看見兩隻鳥向右邊飛去,他的心裡充滿了強烈的渴望。他恨不得自己也變作小鳥跟它們飛到廣闊的天空中去。他俯下頭看他的身上。幾片花瓣從他的頭上、肩上落下來,胸前還貼了一片,他使用兩個指頭拈起它,輕輕地放下去,讓它無力地飄落在地上。

    前面假山背後轉出來一個人影,是一個女子。她低著頭慢慢地走著,手裡拿了一枝柳條。她猛然抬起頭,看見覺新立在樹下,站住了,嘴唇微微動一下,像要說話,但是她並不說什麼,就轉過身默默地走了。淡青湖縐的夾衫上罩了一件玄青緞子的背心,她分明是梅。”

    從覺新“他痴痴地靠著樹幹,望著眼前的一片新綠出神。”到“幾片花瓣從他的頭上、肩上落下來,胸前還貼了一片,他使用兩個指頭拈起它,輕輕地放下去,讓它無力地飄落在地上。”

    親愛的讀者,你難道不應仔細地好好品味這一段場景描寫嗎?你能從中看出什麼來呢?

    鄙人認為這是一幅畫,畫中有失意之人,他屈服於專橫封建的家長制,斷送了自己青梅竹馬的真摯愛情,害了自己,也害了梅表姐,他愧疚,他自責。常年處於痛苦當中。畫中有景,他看到那兩隻畫眉相撲,這是他的夢想,他恨不得也變成一隻小鳥“跟它們飛到廣闊的天空中去”這說明他渴望自由。然而“只是當時已惘然”。他認為和梅表姐已經不可能

    。那“幾片花瓣從他的頭上、肩上落下來,胸前還貼了一片,他使用兩個指頭拈起它,輕輕地放下去,讓它無力地飄落在地上。”

    這絕妙的的細節描寫反映了他的悽苦、無奈、懦弱。

    這是一幅畫,又是一首詩,一首悽美的愛情詩。

    魯迅說:“悲劇是將美好的事物撕碎了給人看”。

    悽美的愛情故事最感人。這是我從小說中看到的詩意美,並從中關照人生。

    (四)怎樣才能做到從小說中品味出詩意美來呢?

    朱光潛先生說:“要養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我們最好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他種類文學。”

    那麼我們又怎樣鑑賞詩歌呢?

    1.我以為詩歌分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在現代詩歌找一些有意境的去欣賞。我傾向於多多鑑賞古典詩歌。這是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2.鑑賞古典詩歌需要掌握必備的中國詩學理論知識。

    我以為鑑賞中國古典詩歌一是要熟讀多讀;二是邊讀邊結合所讀的每一首詩積累一些詩學知識。

    比如大多數詩中都有景物描寫。那麼這些景物描寫有何用意?詩學中有“一切景語皆情語。”其實這一條是鑑賞一切文學作品中“景語”的一把鑰匙。

    3.體驗生活,深刻理解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

    (五)從文學作品中讀出詩意美的意義是什麼?

    美學家、教育家朱光潛說:“一切純文學都要有詩的特質。讀詩的功用在於使人到處都可以覺到人生世相新鮮有趣,到處可以吸收維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因此能欣賞詩的人不但對於其他種種文學可有真確的瞭解,而且也決不會覺得人生是一件乾枯的東西。”

    我以為如果我們仔細揣摩這位教育家的這段話,應該震驚!何以見得?他在這裡實際上在講對“人的重塑”問題。中國古代是十分重視“詩教”的:

    《論語·季氏篇第十六》中有這樣的觀點: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朱光潛先生說如果能品出文學作品的詩意美來,當你關照人生時,你會:“到處都可以覺到人生世相新鮮有趣,到處可以吸收維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你

    “決不會覺得人生是一件乾枯的東西。”

    所以我說:讀詩對於“人的重塑”

    是何等重要。

    “和他在一起,我會感到沒有生活情趣。”

    “這生活情趣可以相互培養嘛”。

    “媽媽,培養?談何容易!人們常說婚姻之後的生活,夫妻倆,情投意合,夫唱婦隨。想那情投與意合是相輔相成的。

    情不投,則難以意相合;

    只有意相合,才能情更投。

    夫妻的唱和,要有心靈的溝通。

    最初:

    是西廂房的琴聲,才萌生了張生與崔鶯鶯的春心;

    是司馬相如的一曲鳳求凰,便迎來了卓文君投奔司馬相如的腳步。

    是蕭郎的一曲動人的簫樂,引來鳳凰,於是秦穆公之女,弄玉愛而嫁之。

    更有那,漢宮之流葉,蜀女之飄梧,崔護之詠花。

    都是將情詩寫在樹葉和門扉上。

    就成全了一樁好姻緣。

    倘若沒有一副欣賞音樂的耳朵。

    沒有品讀詩意的鑑賞能力:

    不識相思字,便成天下負心人。

    男女婚後的生活情趣,豈止欣賞音樂,吟詠詩賦。

    夫妻仰頭共賞秋月,應欣喜夫妻團圓廝守一生的幸福來之不易;

    夫妻靜聽蛩聲泣露,應同感時間荏苒,時不再來,更應十分珍惜當前的恩恩愛愛。

    夫妻同飲美酒,同品香茶,在這酒茶中感到的是夫妻的生活的美滿。

    然而有些人,他不具備這些審美的能力,沒有這種感知生活情景意蘊的體味。

    那麼,這樣一個人,就如同沒有了聽覺、味覺和觸覺一樣的麻木無知。

    和這樣的人朝夕相處,同床共枕。

    該是何等的苦惱。

    媽媽,找一個如意郎君,豈可只是人誠實,聰明,相貌可以,他也喜歡你,就可草草遷就了事的。”

    媽媽笑道:“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好男兒各有千秋,你不要總是和沛然相比較。這樣你怎會再翻開你人生新的篇章呢?”

    我默默無語。

    從我的長篇小說《情海遺書》中主人公嬌娜的這番話裡。說明具有鑑賞詩美在人生中是多麼的重要。

    我這裡想多說幾句:當今我們全社會愛讀書讀好書,已經蔚然成風。而提高讀書者的素養也迫在眉睫,任重而道遠。美學家朱光潛的《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一文很值得一讀,應該推薦給自己的子女,親朋好友及一切愛讀書的人。而且我還認為提高這種素養,應儘量從孩子小時候抓起。這是個慢工夫。有些人之所以“長大未成人”——我說是一個完美的人。就是在培養高標準的審美能力方面欠缺,而使他(她)的人生少了應有的快樂。這和人少了聽覺、視覺、味覺、觸覺一樣痛苦。只是我們沒有重視到這一點,所以未感到痛苦是麻木使然——如此而已,豈有它哉!

    人的“全面發展”需要高品味的審美境界和審美能力。

    我們呼籲純文學,因為她會帶給我們美的愉悅和美的人生。

    我們呼籲純文學,因為她會改變人的情商乃至心智。

    從這種角度講:各位家長乃至全社會,應高度重視高境界的審美能力的培養,這需要從孩子抓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出你心中周杰倫十大情歌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