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說別鬧你偏鬧
-
2 # 歷史人物話志
大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統一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它以“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等強硬形象吸了很多粉,例如當年明月石悅先生就是明粉一枚。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大明王朝的繼承者南明在繼承了大明半壁江山的情況之下,卻沒有像南宋、劉宋那樣偏安一隅,而是短時間之內就灰飛煙滅。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皇位繼承人的不合法,導致分裂。南明有三個著名的皇帝,分別是弘光帝、隆武帝和永曆皇帝。為什麼說繼位不合法呢?在崇禎皇帝吊死煤山之後,他的三個兒子均被李自成俘獲,這就導致了大明宗室人人都有了繼位的野心,而地方的軍閥和實力派等出於對自己的政治前途的考量,也就立了不同的人當皇帝。結果,當然也就導致了在強大的外敵面前不但不能同仇敵愾,反而互相掣肘,被各個擊破。而我們的趙老九,由於自己的兄弟子侄被金人一網打盡,自己是徽宗唯一逃出生天的兒子,他繼承皇位自然名正言順,南宋上下一心抗敵也就不奇怪了。
第二是士大夫階層骨子裡的軟弱性。毛主席說過,大地主階級是最反動的,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士大夫階層由於自己擁有大量的土地財產,所以不僅反動,為了保住自己的財產,他們還認賊作父,充當外敵入侵中國的急先鋒,完全把氣節骨氣等拋諸腦後,不僅自己跪,也要拖人下水。洪承疇、吳三桂、錢益謙這些狗漢奸就是這樣的人。所以,當代社會也要注意這些人,比如說那些公知,別看一個個義憤填膺,罵這罵那,什麼中國的觀眾都是垃圾。表面上,美其名曰說是為了國家好,實則道貌岸然。當國難臨頭的時候,他們雖然一個個吃的肥頭大耳,但是最先跪下去的就是他們,最可靠的還是我們廣大勞動人民。
第三是用人不明。崇禎皇帝眾所周知脾氣很古怪,疑心很重。但是奇怪的是,他對兩個人出奇的好,一個是洪承疇,一個是左良玉,而這兩個人就是大明王朝的掘墓人,這可能就是所謂天意吧。洪承疇自不必多言,連他的主子的後代乾隆皇帝都瞧不起的人,其人品可想而知。左良玉雖說氣節有,但是氣量格局太小,在國難臨頭之際,手握重兵的他居然還醉心於窩裡鬥,也是奇怪了。另外,史可法這個悲情英雄,雖然氣節可嘉,但是平心而論,他的能力實在是一般,與岳飛、韓世忠、劉裕等人不在一個檔次。此外,大明最後的將星李定國雖然有才,但是也對孫可望這樣的豬隊友無可奈何。
所以,大明王朝的滅亡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但是它的亡因值得我們深思。史可法、李定國這樣的悲情英雄值得我們景仰,而洪承疇、吳三桂、錢益謙等漢奸值得我們唾棄和警惕。
-
3 # 昨日光
為什麼東晉和南宋能延續百年,而南明不可以呢?我認為有三點原因。
第一,在南明之前無論是東晉之前,還是南宋之前,漢人的政權都沒有全部被滅過,而南明之前的南宋已經被人滅過了。所以以前沒滅,他們的心裡也會相信這一次也不會被滅,如果被滅過了,那麼他們就已經有了再次被滅的心理預期,進而不會再有拼盡全力的決心。人類最大的恐怖來自於未知,以前沒被滅過,大家很難想象被人滅國後的恐怖,越不能想象,越恐怖,所以大家即使同歸於盡也不會讓這種未知的恐怖降臨,而南宋已經有過一次了,雖然很悲慘,但他已經不恐怖了,所以也就沒有了最大的恐懼,大家同歸於盡的心思就沒有了。
第二,從他們面臨的敵人可以看出他們抵抗的決心。
東晉的敵人主要就是五胡,看他們怎麼對待漢人的。公元304年當時還在八王之亂,幽州刺史王浚引來慕容鮮卑對付成都王穎,慕容鮮卑趁機大掠中原,並擄掠了數萬漢族少女,回師途中大肆姦淫,並把這些少女充作軍糧,宰殺烹飪,走到河北易水時就剩八千,王浚發現後要他們留下少女,他們一時吃不掉,又不願意放走,就把她們全部淹死在易水河裡。
這還只是鮮卑,羯族簡直就可以稱之為食人惡魔了。史載他們行軍作戰沒有糧草,擄掠漢族女子作為軍糧,羯族稱漢族女子為雙腳羊。夜間姦淫。白天則宰殺烹食。羯族對漢族的血債實在太多,在他們所建立的後趙政權中,漢族幾乎到了滅族的邊緣。
而南宋的敵人金人呢?這裡只看看宗弼。
公元1130年五月,宗弼在建康(現在的南京)“縱火大掠”,約一半的成年男子被驅擄,另外四成被殺害,老幼則“悉殺之”,而且是大肆虐殺,“城中頭顱、手、足相枕藉,血流通道,傷殘宛轉於煨燼之間,猶有數日而後絕者。”之後,南宋朝廷收屍,得到完整的屍骨“四千六百八十有七”,殘毀的屍骨“七、八萬”件。
在追擊趙構的“搜山檢海”中,宗弼一路燒殺,臨安府:“大肆焚戮”;“縱兵大掠”、“縱火、三日夜煙焰不絕”;明州(寧波):“遍州之境,深山窮谷,平時人跡不到處,皆為金人搜剔殺掠,不可勝數”;平江:“擄掠金帛、子女既盡,乃縱火燔城,煙焰見百餘里,火五日乃滅”;
再看南明的敵人滿清。我也只舉例皇太極。
公元 1629 年四月,皇太極設立文館。皇太極將盡可能多的知識分子選入文館,並予以充分的信任。繼位不久,皇太極就起用了漢官范文程,幾乎啥事都要問問這位高參,後來範為清軍入關出謀劃策,起了很大作用。文館諸人作為圍繞在皇太極身邊的新生親信儒臣勢力,漸漸顯示出其不容忽視的力量。因為皇太極的信任和使用,他們逐漸呈現出與以滿洲貴族為核心的軍功集團相抗衡的態勢。
公元1631年,圍大淩河得明降將數十人,皇太極如獲珍寶,他設盛宴招待,並下令各貝勒轉流招待宴請,在待遇上,原來是什麼官在大金照樣當什麼官。明將張春戰敗被俘,寧死不降,他不但不殺,還以禮待之。祖大壽先降後叛,皇太極並未歧視他在金國的子侄們,相反委之以重任。十年後祖大壽再次投降,皇太極照樣接納了他,祖大壽後來立下汗馬功勞。洪承疇被俘後,皇太極下了很大的氣力進行勸降,洪承疇後來成為一張滿洲征服中原的活地圖。
從上面的一些記錄可以看出,雖然這些異族在對待漢人時都異常的殘暴,不把漢人當人看(滿清也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但是滿清還是有主動漢化,有繼續重用漢人大官的意思,並且沒有把漢人滅族的打算。所以漢人的內部無論是上層的官吏,還是下層的百姓都沒有拼死的意義。
但是五胡幾乎是要滅絕漢人,金人一開始也不容納漢人,所以東晉和南宋只能死拼了。
第三,西晉和北宋滅亡後,他們的秩序還在,但是明朝滅亡後,整個國家的秩序已經崩潰。西晉的滅亡是由八王之亂造成的,雖然他的影響也十分劇烈,給百姓也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是他的破壞只能如同一個房子的房頂被掀開罷了。而北宋的滅亡更是直接由外部造成的,他是由金人直接摧毀的,並不涉及整個國家的問題,他只能算是房子的一面牆被人從外部暴力拆除了。可是明朝呢?明朝的滅亡,滿清只能算是推手,真正滅亡明朝的是流民,是李自成,是被飢餓驅使,不搶劫、不造反就得餓死的流民造成的,整個國家的秩序已經壓迫的他們不造反就得死的境界,所以這個秩序必定得崩潰,這就如同一個房子從地基就開始崩潰一樣。
再看東晉、南宋和南明的內部結構。
東晉,
晉元帝司馬睿建立東晉,儘管得國不正,但司馬王室宗親要麼死於八王之亂,要麼死於五胡南下。司馬睿有晉愍帝封的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陝東諸軍事的稱號,利於穩定局面對抗北朝。
而且東晉是門閥士族政治,東晉內部的矛盾也主要是本地士族和北方外來士族之間的矛盾,雖然很尖銳但不致命,而且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也就是五胡,所以他們會在危急關頭握手言和,五胡那裡可沒有他們的位置,有的可能只是被吃掉。而且從軍事上來說,東晉有著南下的流民和南北士族武裝,他們組成了有名的北府軍。而且由於五胡的大肆殺戮,漢人計程車紳和平民大量南逃,他們也支撐了東晉。最後東晉還掌握了不少地盤,幷州、幽州、涼州和漢中等,而且胡人不統一,他們有好多部落和國家,進入中原和關中後就開始內耗不斷,根本無力滅東晉。
南宋,
趙構和司馬睿類似,北宋宗親被金兵擄走,他本人有欽宗封的天下兵馬大元帥的稱號,趙構即位合乎法統。而且南宋內部也沒有大的矛盾,即使文人和武將的矛盾,但是由於文臣實力太強,武將根本無力和他們抗衡,所以根本就激化不起來。而且由於北宋是從外部摧毀的,所以他們對於外部敵人的仇恨更強烈,因為畢竟他們在北宋生活還可以,所以沒有仇恨。
而且南宋有退入四川的陝西六路軍,趙構召集的大量勤王軍隊,以及宗澤留下的東京留守司,自保是綽綽有餘的,並且南宋建立時,金國內部對於滅宋存在爭議,給了南宋喘息的機會。西夏的崛起、西遼和北方漢人的不穩定,使金國最終放棄了滅南宋。
南明,
明朝亡國後有東晉和南宋的先例,按理說更容易出現割據半壁江山。但明朝亡的突然,崇禎自縊前甚至沒有指定繼承人。朱由校和朱由檢都沒有兒子或者離奇失蹤,南京的機構十分健全,但就是差一個正統有號召力的皇帝人選。南方各地藩王不少,但卻誰都不服誰,導致南明內部始終無法像東晉、南宋一樣凝聚起來。
而且南明面對敵人的情況也完全不同,李自成、張獻忠雖然有實力,卻沒有建立有效的統治。清朝則與蒙古達成聯盟,並降服了北韓,徹底解除了後顧之憂。清軍漢化的速度遠超北魏、金、蒙,入關之後打出“天下取自於賊,而非明”的口號,李自成滅了明朝,清朝滅了李自成奪取天下,以此宣告明朝已亡,不承認南明的合法性。這樣就削弱了南明朝廷的凝聚力以及北方文人和軍人的南向力度,減少了抵抗力量,從輿論心理上佔了優勢。
接著看下南明的軍事,明軍主力盧象升、孫傳庭戰死,袁崇煥早就被殺,關寧鐵騎跟隨吳三桂降清。其他如大順、大西的殘部多是烏合之眾,南明指揮不了的江南四鎮,將領如高傑、左良玉等,大多志大才疏、擁兵自重,難以形成有效的抵抗。
最後分析一下南明的內部矛盾,首先是南明的政權是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明朝殘餘的南京朝廷,另一個是流民建立起來的各方勢力,如李自成殘部、張獻忠之類。要知道這兩部剛剛可是還在打呢!接著在看南京朝廷的內部,首先是文人和武將的矛盾,按理來說武將根本沒有實力和文人對抗,可是別忘了武將們已經隨著流民的壯大,早就擴充了自己,流民有多強大,他們就有多強大,武將內部有招降的流民將軍和正規將軍,文人內部有東林和閹黨的矛盾,而且文人也有立誰為皇帝的矛盾,流民的各方勢力也是矛盾重重,所以南明就是一個沒有組織,沒有秩序,各方矛盾重重,還各懷心思的一盤散沙,就連軍隊也都因為軍官們的剝削而十不存一。
其實說到底,南明的崩潰是必然的,因為明朝已經從底層開始腐爛了,整個國家機器都用來壓迫農民,官員士紳不交稅,商人買通官員不交稅(有的稅收很少,但只要把產業掛靠到讀書人身上,也不用交稅),皇親國戚不交稅(還侵吞農民土地),掛靠農民不交稅(只要把土地掛靠給讀書人就可以不交稅),最後所有的稅收都落到那些沒有能力掛靠的農民身上,等到一發生天災,也就是明末的小冰河,無數農民破產,組成了無盡的流民大軍,其實明朝的滅亡是從底部開始崩潰的,誰來都沒用。
其實所有整體的崩潰,都是因為內部結構的失衡造成的,一個良好的系統都有自我最佳化的能力,而當這個系統表現出某個外部功能極端強大的時候,就已經說明他的內部結構開始朝著某個方向構建,如果這種構建破壞了某個關鍵的點,那麼整個系統會轟的一下爆裂開來。
所以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外部敵人上,甚至是自身的結構上,南明都沒有能力如同東晉和南宋那樣支撐百年。
-
4 # 曉偉8944
1.官僚系統崩壞。
2.明末黨爭導致上下離心離德。
3.明末中央財政崩塌,朝廷無糧無餉任由江北四鎮就地籌餉導致軍閥產生。
4.皇帝無能,沒有有效的統治手段及能力。
-
5 # 娛小喵兒ya
因為滿清的八旗制度很厲害!
縱觀歷史,中原王朝面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抵抗不住時,一般都會選擇向南跑,然後還能堅持個一二百年,比如西晉的永嘉南渡,在建康建立東晉;還有北宋的靖康南渡,在臨安建立南宋。
那麼,為什麼同樣的事情,放在南明身上就不行了呢?南明為什麼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清朝給滅了呢?(只有幾十年)
有人說,一是南明軍隊的戰力不行,清朝軍隊太厲害(不是國軍不努力,只因太君太無敵);二是士大夫階層軟骨頭多,多無恥之徒;三是戰將裡邊漢奸多(什麼洪承疇、吳三桂…)。
這些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太蒼白,有點片面。
那麼,為什麼南明就沒抗住呢?
我覺得主要原因,是南明與清朝之間的人員組織力相差太大。
要知道,在古代戰爭中,戰爭的打就是錢與人。錢的方面,南明按理說是不缺的,因為明朝時期,江南就是朝廷賦稅的主要繳納區,所以是不愁錢的;
再說人,清朝兵力總計也就20萬人左右,但是南明有的是人啊,比如後期,鄭成功北伐時,一下還能輕易動員十多萬人,所以也不缺人的。
那麼,問題只能出在組織力上。先看清朝這邊,是什麼組織結構呢?八旗!八旗是個什麼組織結構呢?
這個組織類似於秦朝的軍公爵制度,300個成年男子組成一個牛錄,5個牛錄組成一個甲喇,5個甲喇組成一個固山,一堆固山組成一個旗,一共有8個旗。只要把人編入一個牛錄,他這一輩子都離不開,都被一個佐領管著,不能調動;而且人與人之間既沒有血緣關係也沒有地域關係,所以就有很強的異地作戰能力。
八旗不僅具備嚴格的人身控制作用,還有很強的獎勵制度。八旗不只有滿洲八旗,還有蒙八旗與漢八旗,即使一個漢人,只要貢獻大,就能一步一步向上爬,也能當很大的官,獲得很大的利益。比如清朝的隆科多,其祖上就是漢人,因為軍功被“抬旗”。
所以,清朝跟明朝作戰的時候,先鋒大多是漢人,因為只要打得好,打下來的地盤和利益,清廷就跟他們分。比如吳三桂打到雲南,就把那封給了他。所以,八旗是很有戰鬥力的。
反觀南明這邊,是一個缺乏執政合法性的中心化組織。
從小福王開始,一直到最後的永曆朝,最關鍵的就是執政合法性,遭到質疑,這一點在東晉與南宋可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南明的很多皇帝,各派勢力就沒達成統一認同,比如一開始的福王,剛被擁立,就被東林黨人排斥,說這個王爺是假的,真的早就死了…就這樣,缺乏中心統一的南明,不敗是不可能的。
所以,對於一個組織而言,有戰鬥力的前提是捨得給衝鋒在一線的人以利益與未來,至少讓他們看得到未來。
-
6 # 浩然文史
歷史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也存在著許多的變局。少數民族在中原王朝弱勢之際,總是南下爭雄。東晉作為第一個被北方少數民族逼到南方的政權,成功在南方立國103年,之後南宋也立國152年,但南明卻迅速滅亡。歷史是複雜的,但是其中一個決定成敗的因素十分重要,就是政權內部的團結程度。
一、士族合作與東晉立國西晉司馬氏從曹魏手中竊取到了政權,晉武帝司馬炎深感曹魏沒有分封以至於國家危亡之際沒有宗室拱衛,特大量分封宗室為王。隨著傻瓜皇帝司馬衷登基與皇后賈南風的專權,東晉迅速進入了八王之亂的亂局,北方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乘機作亂,北方陷入無盡的亂局。八王最後一個掌權的東海王司馬越感於時勢,曾派琅琊王司馬睿經營南方。隨著匈奴攻破洛陽,北方覆滅,遠逃南方的司馬睿登基稱帝,史稱東晉。
東晉元帝司馬睿
司馬睿的祖父是司馬懿的曾孫,司馬睿不是西晉開創者司馬炎一系,其血緣較疏遠,加上吳亡並不久,且南方士人在西晉時因被視作亡國之餘飽受歧視,因此初到江南之際,江南士人是看不上司馬睿的。在東晉建立過程中,一個關鍵性的人物是王導。
初到南方之時,司馬睿這種“吳人不附,居月餘,士庶莫有至者”的處境讓與其同時南遷的王導十分焦慮,於是他想到一個好主意,在三月三上巳節的時候,他讓司馬睿坐轎走在前面,他跟他弟弟王敦以及來自北方的名流騎馬跟在轎子後面,吳人名士看到後,紛紛來歸附。自此,東晉有了立國的基礎。
電視劇《書聖王羲之》中的王導形象
東晉立國前,有這樣一個小插曲,在北方動亂之時,有一個叫陳敏的人想要效仿孫權,在南方建立霸業,但是南方高門士族瞧不起他低賤的出身,沒人追隨他。這是魏晉士族門閥心理在作祟,但是在胡馬窺江之際,他們放棄了對北人的偏見與以前敵國的仇恨,接納了北方士族與前敵國皇帝,與之聯手建立了東晉政權。元帝曾對南方士族代表顧榮說“我寄居在您的國土,十分慚愧啊!”顧榮回答說“臣聞王者以天下為家……願陛下勿有遷都之念。”至此,東晉在南北方計程車族支援下,得以立國。
二、軍隊整合與南宋立國北宋末年,宋徽宗沉迷於山水詩畫,政權委託於蔡京、童貫等六賊,更糊塗的是在北方金遼戰爭之際,宋廷為了一時的小利,與北方的金朝締結了海上之盟,共同攻遼。在共滅遼之後,又貪圖小利與金決裂,引來了金朝大規模的進攻。最終,金師南下,東京開封府陷落,徽欽二帝被俘虜,史稱“靖康之恥”,接著便是高宗泥馬渡江,在南方建立了南宋。
影視劇中的宋高宗
南宋的建立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便是諸軍事勢力向中央靠攏。對於北方金朝的有效對抗,取決於南宋自己內部軍事力量的整合程度。在北宋滅亡之後,全國各地出現了各種不同勢力的軍事力量。在北宋神宗時期,最主要的軍事力量是95萬禁軍。在之後的平定宋江方臘起義與靖康之役的過程中,禁軍損失大半,而且北宋滅亡後大多成為散兵遊勇,變成了兵匪,流浪於江淮之間。除了這些禁軍,還有許多各地的勤王軍也全部被打散,流散在各地。所有這些流散的部隊,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便集結在一些強有力的將軍領導之下,形成了南宋初年有名的“家軍體制”,如岳飛的“岳家軍”,韓世忠的“韓家軍”。這些家軍都擁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各自為政,甚至相互攻伐,南宋要想立國,便得克服這個巨大的問題。
(黃曉明 飾岳飛)
宋高宗採取了一個最間接的方法,那便是招安。明代王夫之在其《宋論》中講“紹興諸大帥所用之兵,皆盜賊之降者也。”他在文臣士大夫如秦檜、張浚、趙鼎等人支援下,藉著諸家軍在與金人作戰之時,將這些軍隊名義上加以編組,賜予名號,隸屬在皇帝之下,此外,藉助這些軍隊討伐其他小的勢力,如岳飛討伐楊么。之後,便是以各種藉口剝奪將帥的兵權。收編過程中,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此時諸家軍對於宋皇權的認可以及對金人的仇恨。至紹興12年,收兵權工作得以完成,南宋完成了他的立國之舉。
三、黨爭不斷與南明速亡大明帝國在關外清人與農民起義的雙重攻擊下難以支撐,終於在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自盡,標誌著大明帝國的覆滅。北京城破,崇禎帝自盡的訊息傳到南京陪都之後,南京諸臣便開始務色新的皇帝人選。此時讓掌權人物史可法最難抉擇的是,到底立誰為皇帝,不比晉元帝、宋高宗隻身南渡,南明可供選擇的的宗室眾多。主要的競爭對手是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與桂王朱常瀛,福王與崇禎帝血緣最近,優先享有皇位的繼承權。但是東林黨士人卻因為其在前朝萬曆皇帝立皇子之時攻擊老福王朱常洵,怕新帝報復,堅決反對,要求“立賢”,立潞王為帝,但潞王與萬曆皇帝都無近親關係,血緣實在太遠。
史可法
執政者史可法取執中之法想立桂王。但是他在與朝臣馬士英商量立誰為帝之時,馬士英有了自己的打算,他私下聯絡大太監盧九德與武將高傑、黃得功、劉良佐等人,在鳳陽皇陵之前擁戴福王,因此福王在皇位之爭中勝出。
福王朱由崧
縱觀南明的皇位廢立,各派都想要政治投機,透過新皇帝獲得更大的政治資本。致使新皇帝即位之後,對於史可法和東林一派的黨人都心存芥蒂,重用閹黨士人。晚明的黨爭到了南明,反而變得更加激烈,南明在內耗中消耗了大量的實力,在清人鐵騎的踐踏之下,毫無抵擋之力,以至於迅速亡國。
文史君說:中國歷史上有三次衣冠南渡的現象,東晉、南宋都成功立國,儲存了華夏衣冠。而南明卻迅速被清人征服,斷髮易服。這其中有許多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政權內部的凝聚力因素。東晉士族的團結,南宋軍將的歸附都促使兩朝得以生存,而南明延續了晚明的黨爭,內部分崩離析的南明、人數眾多的中原王朝也只能被人數稀少的滿洲人征服。《詩經》講“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戰勝一切外來侵略啊!
參考文獻: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萬繩楠:《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貴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
[日]寺地遵著,劉靜貞、李今芸譯:《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稻禾出版社,1995年。
王曾瑜:《岳飛和南宋前期政治與軍事研究》,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
顧城:《南明史》,光明日報出版社,1997年。
回覆列表
第一,窩裡鬥,各方不和。
第二,皇帝只是個傀儡。
第三,清軍的強大。
第四,體制問起,重文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