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臨石觀海

    宋徽宗是個優秀的藝術家,為何算不上是個稱職的皇帝?俗話說一心不能二用,宋徽宗在藝術方面有如此成就,也不難想象他的皇帝當的有多糟糕了。搞藝術是他的主業,而皇帝只是他的兼職。

    宋徽宗原是一位逍遙王爺,整日讀書寫字,本來也就這樣過完無憂無慮的一生,然而他哥哲宗患上重病,他的心思就開始活泛起來了,因為哲宗無子,繼承人只會在兄弟幾個中產生,而帝王的無上權利對於任何人都有致命的吸引力,於是他有意的向最具聲望的向太后靠攏,最後成功上位,成為大宋第八位皇帝。

    那麼我們分別從藝術和政治上來看下宋徽宗到底是怎麼樣一個人。

    藝術造詣

    宋徽宗是一位不世出的藝術天才,加之他後天的努力,藝術成就蜚聲宇內。他獨創的“瘦金體”,和他的花鳥魚蟲工筆畫等都具有極高的藝術成就,流傳下來的墨寶都是稀世珍品,而他設立畫學,納入科舉考試,推動了中國繪畫的發展。如果他是書畫協會會長,前途當不可限量。

    政治缺陷

    宋徽宗初登大位時,也曾中規中矩的當過兩年全職皇帝,但極具藝術氣息的他馬上就不甘寂寞了,他重用以蔡京為首的“六賊”,禍亂朝綱,而他自己也被帶壞了,在吃喝玩樂,奢靡享受這條不歸路上越走越遠,而朝政對他來說也變成了負擔,那麼後果可想而知。

    總結:宋徽宗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前半生奢靡,後半生悲慘,從九五之尊到階下之囚,可謂嚐盡人生至樂至苦,他藝術成就高絕,政治才能平庸,他最大的錯誤就是不該當這個皇帝,而正因為他的昏庸,直接導致了大宋變南宋,改變了歷史格局,他昏君之名實至名歸。

  • 2 # 鯤九

    趙佶的開場

    對於宋徽宗趙佶來說,他的人生就像是上天開的一個玩笑,宋朝尚文,這正稱了他的意兒,生於帝王家,一身的才華,本可以做個閒散王爺做著自己的事情這就麼過瀟灑一生,本來怎麼說也輪不上自己坐的龍椅,但是事有不巧。可是趙佶偏偏生在帝王家,又偏偏得了向太后的青睞坐上了帝王的椅子上。

    這便開啟了趙佶喜劇開場、悲劇落幕的一生。

    趙佶是個才子,宋朝是個全天下才子最喜歡的朝代,這裡的才子可以憑藉才學一展宏圖,若是李白、杜甫生在這個朝代,或許就不用發出這樣的悲憤“行路難,行路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從他的成長經歷和人物脾性決定了他不適合做皇帝。但是不只是他優渥輕佻的生活環境,還有一些外部因素。

    趙佶從出生便是生活肆意輕佻,隨心所欲,不辨忠奸。

    其一、局勢混亂。或許剛開始的趙佶是有一展拳腳的想法,但是這種雄圖大志很快就淹沒在向太后強勢的把權執政中。當時王安石變法,朝堂分為新舊派的混亂局面。初是向太后把權,然後是蔡京權勢坐大,左右朝堂。而此時的趙佶正被高俅、蔡京擁著蹴鞠、鬥鳥,逛青樓。

    電視劇《一腳定江山》裡面就是以逆臣高俅為原型。而被炒得最火的名妓李師師只是與趙佶有交集眾多名妓的其中一個,所以趙佶還有一個民間雅稱“青樓天子”。

    其二、趙佶打壓忠臣,親小人,遠賢臣。以章惇為例,他曾言“趙佶不可為君”甚至在趙佶即位後,又請太后”權同分軍國事”,章惇是誰?是先帝寵臣,朝堂上能說能懟能無畏諫言(慣是有些殘忍),朝堂外能率軍殺敵西夏和遼,收復失地。但是趙佶容不下這裡沙子,再經過身邊的人攛掇幾句,就以“對先皇不敬”的名義將其知罪。後又經蔡京打壓異己,而此時的朝堂之上基本已經沒有可用之人。

    其三,宋徽宗的昏庸無道,使得百姓生活痛苦不堪,外有敵軍入侵,內有農民起義,一次次消磨和重創著北宋的元氣。

    趙佶這個帝王無比自私,且沒有血性的最終表現在於:國家危難和百姓水深火熱之中,他還能旁若無人地縱情玩樂。

    而此時的農民起義四起,《水滸傳》便是以此背景。

    而宋徽宗就在這種聲色犬馬的浪蕩生活中,自己以為遠離了煩惱,直到最後被抓獲折磨致死方才醒悟。

    宋徽宗雖身在其位,卻不謀其政,處處想著利用帝王的權勢,為自己的瀟灑勞心服務,置百姓與江山不顧,這樣一個沒有責任心和絲毫骨氣的人,怎麼也不適合坐在這個位置上。

    雖然趙佶不適合做皇帝,卻是個實打實的才子。

    自小愛好學習,丹青筆墨、琴棋書畫、騎射、蹴鞠無一不通,尤其在書法繪畫方面更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自創了“瘦金體”,繪畫方面更是開啟了帝王第一人,據說"寓物賦形,隨意以得,筆驅造化,發於毫端,萬物各得全其生理" ,代表作甚多,這裡不一一贅述。

    有人拿他和南唐後主比,兩人都是才子,都是被推上皇位。據說,趙佶出生時,宋神宗曾夢到李煜,後來果然生出一個才華橫溢的皇子。

    但是後主是亡國之君,他前面的幾個皇子一個個全死了,他才被推上皇位。他也曾致力於改變國情,但是那腐朽的南唐政權已然是他一個空有才華、一腔熱血卻無治國治軍才能的李煜可以扶得起來。

    趙佶的悲劇和北宋的滅亡跟趙佶有直接的關係。有人曾說,若不是趙佶登帝,或許北宋王朝還能數載,筆者是贊同這句話的。

    當然筆者更加認同趙佶只適合做個藝術家。

  • 3 # 陽泉52920771

    趙佶在位26年,在太上皇位1年零2個月,趙佶善書畫。他自創一種書法字型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被後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在位時重用蔡京、童貫、王黼等奸臣,使北宋走向滅亡的道路,編寫《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說如果當初章惇的意見被採納,北宋也許是另一種結局。並還說如“宋不立徽宗,金雖強,何釁以伐宋哉”。

    趙佶生於元豐五年(1082年)農曆五月五日(公曆6月7日,後因五月生人不祥改為農曆十月十日),自幼養尊處優,逐漸養成了輕佻浪蕩的性格。據說在他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書省觀看收藏的南唐後主李煜的畫像,“見其人物儼雅,再三嘆訝”,隨後就生下了徽宗,“生時夢李主來謁,所以文采風流,過李主百倍”。這種李煜託生的傳說固然不足為信,但在趙佶身上,的確有李煜的影子。徽宗自幼愛好筆墨、丹青、騎馬、射箭、蹴鞠,對奇花異石、飛禽走獸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在書法繪畫方面,更是表現出非凡的天賦。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年僅25歲的宋哲宗病死,宰相章惇主張依禮、律,當立哲宗同母弟簡王趙似,否則當立長弟申王趙佖,但向太后(神宗皇后)以自己無子,神宗諸子皆庶子,排除患有目疾的趙佖後,主張立哲宗次弟端王趙佶,章惇指出趙佶“輕佻不可以君天下”,向太后以宋神宗語駁斥章惇:“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立。”最終向太后在曾布、蔡卞、許將等執政的支援下,立趙佶為帝。

    趙佶即位的第二年,向太后去世,改年號為“建中靖國”。這是趙佶統治政權的開始,在位共二十六年。

    腐朽統治

    徽宗即位後,向太后“權同處分軍國事”。太后在神宗時即是守舊派,當政後隨即任命守舊派、韓琦長子韓忠彥為執政,不久又升任右相,左相章惇、執政蔡卞等相繼受攻擊,蔡卞首先被貶任知府;同時恢復被貶逐的守舊派官員的名位,守舊派官員接著相繼上臺。當年七月,向太后還政後不久,反對立徽宗為帝的左相章惇被罷相,韓忠彥升任左相,曾布升任右相。當時守舊派與變法派的鬥爭日趨激化,也有官員認為元祐、紹聖均有失誤,應該消除偏見,調和矛盾。於是改次年為建中靖國,以示“本中和而立政”,“昭示朕志,永綏斯民”。但是新舊黨爭不僅沒有停止而是愈演愈烈。

    建中靖國元年(1101)十一月,鄧洵武首創徽宗應紹述神宗之說,攻擊左相韓忠彥並推薦蔡京為相,得到執政溫益的支援,為徽宗所採納,首先於同月末決定改明年為崇寧元年,明確宣示放棄調和政策,改為崇法熙寧變法。

    宋徽宗像

    蔡京是個政治投機者,王安石變法時擁護變法改革,元祐初又附和司馬光積極推翻新法,紹聖初又積極附和新法,徽宗即位後不久受守舊派攻擊而被奪職提舉宮觀閒居杭州(今屬浙江),結交赴杭收集書畫的宦官童貫,蔡京以擅長書法逐漸受到可以稱之為畫家、書法家的宋徽宗的賞識,鄧洵武、溫益知道徽宗必將重用蔡京,在進呈紹述新法意見時都力薦蔡京,認為徽宗“必欲繼志述事,非用蔡京不可”。[1]

    崇寧元年(1102年)五月,左相韓忠彥首先被貶任知府,蔡京升任執政。隨後右相曾布也被貶任知州,蔡京升任右相,不久又升為左相,獨相達三年之久。其後雖曾二次罷相,但又復相或以太師控制朝政,位在首相(徽宗改左僕射為太宰作首相,右僕射改稱少宰為次相)之上。徽宗末年,致仕已多年的蔡京還以太師領三省事掌握朝政。徽宗時期始終是蔡京及其黨羽的天下,他們打著紹述神宗改革的旗號,作為排斥異己打擊反對者的幌子。

    蔡京等打著紹述新法的旗號,無惡不作,賄賂公行,賣官鬻爵,“三千索(“索”意與貫同),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巧立名目,增稅加賦,搜刮民財。又如徵收所謂經制錢,是“取量添酒錢及增一分稅錢,頭子、賣契等錢,斂之於細,而積之甚眾”[2]。苛捐雜稅,積累了大量財富,“今泉幣所積贏五千萬”,“於是鑄九鼎,建明堂,修方澤,立道觀”,[3]大興土木,不僅在宮城之北建築稍小於宮城的延福宮和規模更大的艮嶽,還乘機利用搜刮的民財大修各自的豪華宅第。為了阻止其他官員的議論,詔書也不依中書省草擬、門下省複核、上奏後頒行的正規途徑,而是請徽宗親書後即頒行,稱為“御筆手詔”,甚至請宦官楊球代書,號稱“書楊”,以達到他們任意胡作非為的目的。

    徽宗初年,宦官楊戩先設“稻田務”,開始在汝州(今屬河南)立法,可以種稻的田土,收索民戶田契,輾轉追尋,直至無契可證,將超出原始田契的土地稱為公田,種植戶即作為佃戶,須交納公田錢,繼而推廣至黃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瀰漫數百里的梁山濼(泊),是濟州(今山東鉅野)、鄆州(今東平)數縣沿湖漁民賴以生存之所,也被按船隻強行收取賦稅,逃稅者按盜匪處罪。在李彥及其黨羽的摧殘之下,北方也是民不聊生,小規模起義不斷髮生。

    起義不斷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起義於河北路,同年十二月已發展為有一定規模的農民起義軍,被稱為“河北劇賊”,北宋朝廷曾下詔進行招降。但宋江未受招安,而是於次年轉戰南下京東路,被稱為“京東賊”,活動於青、濟、鄆、濮(今山東鄄城北)諸州境內。這時南方的方臘舉行起義,發展迅猛,亳州(今屬安徽)知州、前執政侯蒙上書稱:“(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4]”其後宋江移軍南下,沂州(今山東臨沂)知州蔣圓假作同意起義軍借道而襲擊南下的宋江起義軍,起義軍遭受較大損失後,“北走龜蒙間”。

    宣和三年(1121年)初,宋江起義軍南下淮陽軍(今江蘇邳縣南),朝廷派官軍追擊,起義軍繼續南下,進入淮南路楚州(今淮安)地區,又被稱為“淮南盜”。起義軍轉而北上,途經沭陽時,遭到縣尉王師心邀擊,略有損失。二月,在海州(今連雲港市區西南部)為知州張叔夜“伏兵乘之,擒其副賊,(宋)江乃降”[5]。

    北宋末年農民起義中規模最大的是方臘起義。方臘是兩浙路睦州(今浙江建德東北)青溪(今淳安西)西部山區的幫源洞(通峒,指山谷地區)漆園主(一作傭工),屢遭“造作局”酷取,他利用包括明教(摩尼教)等各種秘密宗教組織起義,為里正發覺,遂殺里正而於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起義,次月即建立政權,首先攻佔青溪縣城。深受“花石綱”之害的兩浙人民紛紛響應,起義軍隨即攻佔睦州、歙州,訊息傳到首都開封,徽宗立即派親信宦官、知樞密院事(最高軍事長官)童貫統率數十萬原準備攻遼的大軍,迅速南下,而起義軍差不多與此同時,已攻佔兩浙路首府杭州(今屬浙江),方臘拒絕部屬關於北上搶佔江寧,控扼長江天險抗擊官軍渡江的建議,而是主力南下,先後攻佔婺州、衢州、處州(今麗水西)等地。

    北宋官軍於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受命首先搶佔江寧、潤州。當正月下旬,北上的東路起義軍圍攻秀州(今浙江嘉興)之際,東路官軍也到達秀州,起義軍在官軍的內外夾擊下退往杭州,二月中旬官軍攻佔杭州。北上的西路起義軍,先後受挫於旌德、寧國、歙州。三、四月之際,官軍又攻佔衢州、婺州等地。四月中旬,方臘放棄青溪,退回西部山區幫源洞,幫源洞在東西兩路官軍的夾擊下,激戰數日後起義軍戰敗,二十六日,方臘為官軍小軍官韓世忠所俘,起義失敗。起義軍的餘部轉戰於浙東地區,至八月間,才最後失敗。方臘被俘後被解往首都開封,於八月下旬被殺害。北宋朝廷雖然鎮壓了方臘起義,但並沒有吸取教訓,革新政局,而是更為黑暗腐敗,其時距北宋被金滅掉不過5年左右。

    聯金擊遼

    政和元年(1111年),鄭允中、童貫使遼,遼人馬植夜謁童貫獻滅遼之策,受到童貫的重視,遂約馬植歸來,馬植到宋首都開封童貫家後,上書給徽宗,獻計宋派遣使臣自登州(今山東蓬萊)、萊州(今屬山東)渡海到遼東與女真結盟,共滅遼朝,可以奪取五代後晉割給遼朝的燕雲十六州。深受徽宗賞識,賜馬植姓名為李良嗣,後又賜姓趙。金朝建立後宋曾遣使渡海,但未能登陸而回。重和元年(1118年)馬政使金口頭表達宋金聯合攻遼及燕、雲地區歸來,金遣散覩等人使宋商議結盟事務。宣和二年(1120年)宋遣趙良嗣、馬政先後使金,金亦數次遣使來宋,雙方議定夾攻遼朝,遼燕京由宋軍攻取,金軍進攻遼中京大定府(今遼寧寧城西)等地,遼亡後燕雲地區歸宋朝,宋將原納給遼朝的歲幣轉給金朝,史稱“海上之盟”。

    但是,由於宋軍腐敗,缺乏戰鬥力,數十萬大軍兩次攻打遼南京(燕京),均被遼守軍打敗,遼南京還是由金軍攻佔。宋每年加付一百萬貫錢為代稅錢,隨同每年的“歲幣”交付給金朝,宣和五年(1123年)四月,金方將燕京及所屬九州中的西部六州歸宋。但燕京居民大部已被金俘往東北作奴隸,宋所得的只是“城市邱墟、狐狸穴處”殘破不堪的一座空城,宋設燕山府路統治新得的燕京地區。雲州(遼西京)地區,金太祖也表示在宋出犒軍費給金的條件下歸屬宋朝。五月,金已許將朔(今屬山西)、武(今山西神池)、蔚(今河北蔚縣)三州先歸宋,還沒有來得及執行,就因同年六月金太祖病死而中止。

    金太宗即位之初也是遵守盟約的。宣和六年(1124年),當時的主將宗翰、宗望都反對割山西地與宋,太宗還說:“是違先帝之命也,其速與之。[6]”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東、西兩路軍大舉南下,宋兵部尚書孫傅把希望放在士兵郭京身上,郭京謊稱身懷佛道二教之法術,妄以道門“六甲法”以及佛教“毗沙門天王法”破敵。但神兵大敗,金兵分四路乘機攻入城內,金軍攻佔了汴京。宋欽宗遣使臣何到金營請和,宗翰、宗望二帥不允。

    被擄北上

    宋徽宗瘦金體千字文

    靖康元年(1126年)閏十一月底,金兵再次南下。十二月十五日,東京之戰失利,金軍攻破汴京,金帝廢宋徽宗與子欽宗趙桓為庶人。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底, 金帝將徽、欽二帝,連同后妃、宗室,百官數千人,以及教坊樂工、技藝工匠、法駕、儀仗、冠服、禮器、天文儀器、珍寶玩物、皇家藏書、天下州府地圖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積蓄被擄掠一空,北宋滅亡。因此事發生在靖康年間,史稱“靖康之變”。 據說,宋徽宗聽到財寶等被擄掠毫不在乎,等聽到皇家藏書也被搶去,才仰天長嘆幾聲。

    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盡了凌辱。先是愛妃王婉容等被金將強行索去。接著,到金國都城後,被命令與趙桓一起穿著喪服,去謁見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廟宇,意為金帝向太祖獻俘。爾後,宋徽宗被金帝辱封為昏德公,關押於韓州(今遼寧省昌圖縣),後又被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囚禁。囚禁期間,宋徽宗受盡精神折磨,寫下了許多悔恨、哀怨、淒涼的詩句,如:“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山南無雁飛。”[7]靖康二年(1127年)七月,宋徽宗派臣子曹勳從金偷偷逃到南宋,行前交給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寫著“你快來援救父母。”宋徽宗將這幾個字出示給周圍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宋徽宗哭著叮嚀曹勳,切記要轉告康王趙構“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說著取出白紗手帕拭淚,爾後將手帕也交給曹勳說:“讓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國而哀痛淚下的情景。”[8]

    金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金朝又將二帝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城北舊古城)軟禁。到達五國城時,隨行男女僅140餘人。流放期間徽宗仍雅好寫詩,讀唐代李泌傳,感觸頗深。

  • 4 # 非非空

    是的!宋徽宗的確諸事皆能,惟做皇帝不能!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宋徽宗其人。

    趙佶,(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1100年,哲宗死,無子,皇太后向氏便與諸臣商議,在神宗諸子中選嗣即位。由於長於趙佶的十位兄長除九哥趙佖之外,皆亡故。而趙佖又有眼疾,失去機會,於是趙佶被向太后等立為帝,時年十八歲。

    1125年,金兵南下,趙佶驚慌失措,傳位趙桓,即宋欽宗,自己準備逃命。1127年,開封城破,微,欽二帝及數萬宗室,大臣被俘。在受盡百般羞辱和虐待中度過了八年,1135年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即位之初,趙佶也許是擺擺樣子,他生活上戒奢求儉,下詔求直言,政治上勵精圖治。可僅僅一年之後,就佷快露出了他的本性。

    建中靖國元年,向太后病逝。解脫羈絆的趙佶完全沒有了顧慮,大奸臣蔡京很快被召入京供職。接著,善於逢迎拍馬,投機鑽營的高俅、楊戩等六賊齊聚趙佶左右。趙佶執政二十五年,蔡京就做了二十四年的事實宰相,可見,終徽宗一朝,政壇怎能不昏暗!徽宗曾說:太平無事歡樂多。為了追求自己的歡樂,趙佶無所不用其極。他喜歡奇山異石,遂命人從全國各地運來奇石,稱為“花石綱”。他篤通道教,迷戀成仙,自封道君皇帝。於是大興土木,在全國興建道觀,設二十多階官職給道人,併發放俸祿。

    另外,在他執政期間,廣修宮殿樓臺,以粉飾太平。由於他喜歡收藏,於是各級官員搜刮民脂民膏,竭力奉迎。由於他生性放浪,十分貪戀女色,乃命人廣羅天下美女,充實後宮。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徽宗的各種喜好放在普通人身上,至多傾家蕩產。而做為帝王,就成了社稷和百姓的災難!

    由於趙佶的荒淫頹廢,導致政治昏暗,經濟倒退,舉國上下怨聲載道。民變四起,各地暴發了以反貪官或推翻政權的農民起義。由於神宗,哲宗積累的財富到了徽宗手裡,已被揮霍一空,賑災無款,平叛無銀,國家積貧積弱到了微宗一朝達到了頂峰。

    屋漏偏逢連陰雨!內憂未解,外患又生。金國滅遼以後,就不滿足僅居北方荒涼之地,一步步對大宋疆土蠶食。做了二十多年太平天子的趙佶只會吟風弄月,賞花問柳,哪裡懂得戰事!更加上他所信任的六賊等權臣只會逢迎拍馬,搜刮民財,同樣不會也沒有心思為國抒難。終於,1125年,金兵來犯,徽宗及大臣束手無策,倉遑之中,徽宗讓位給兒子趙桓,準備隨時南逃。靖康二年,開封城破,徽、欽二帝及文武官員、宗親皇室等數萬人被俘。此事稱為靖康之恥或靖康之變。趙佶,也成為歷代皇帝中的奇葩,中原文明由此飽受摧殘,黃河流域文化擱淺,漢族民眾的自尊嚴重受挫,趙佶罪莫大焉!

    被俘後的趙佶等輾轉被押至五國城,在那裡受到了無盡的屈辱。國破家亡,身陷囹圄,此時的趙佶,應該對自己的過往經歷有所懊悔:

    徹夜西風撼破扉,

    蕭條孤館一燈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

    目斷山南無雁飛。

    家國往事,不堪回首。

    途經一寺院,趙佶題詩一首,深含悔恨與自責:

    九葉鴻基一旦休,

    猖狂不聽直臣謀,

    甘心萬里為降虜,

    故國悲涼玉殿秋。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 5 # GoodLuck6868

    宋徽宗把藝術從帝王之角度推向極致,宋徽宗把江山都主降給了實力小於自已國力的敵人,故歷代人稱其為極不稱職的皇帝,而稱其為卓越的藝術家是正確的,是符合客觀實際的。

    宋徽宗首先是中國獨有的傳統藝術書法推向極致。

    就憑趙佶這個在書壇創造了瘦金體的皇帝就值得大書一筆。他的瘦金體確屬空前絕後。

    拋筋露骨到了獨具特色的地步,一個日理萬機之皇帝能靜下心來獨創書體,獨創用於中國偉大的工筆畫的專利書體,真是難能可貴到了無以附加的藝術地步,更不用說創作了獨具風格的草書《千字文》了。皇帝書壇第一的稱號也毫不為過。

    畫壇更是開宗立派,標新立異了,宋代文人畫,趙佶的地位不亞於畫壇任何一個頂尖高手。趙佶在文人畫方面塔稱舉功至偉。

    然而一個跨領域的預尖藝術大師,讓他兼任皇帝一職,確實有點"大才小用"了。起碼是專業,天才不對口。

    任人唯賢最起碼要知人善任。由於專業不對口,才讓一個“偉人"脫變成了誤國失國的"罪人",讓他的專業沒有發揮好,兼職也失誤出了一個天大露洞。

    這能怪誰呢?

    (認同請關注,誠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心胸寬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