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名心理諮詢師
-
2 # 21號康復治療師
自閉症又叫做孤獨症,其基本特徵是社會人際交往、語言和非語言交流、興趣與活動功能及各種複雜行為的異常。其中有幾個明顯的臨床特點:
1、發病特點一般在30-36個月內起病。多數患兒在嬰幼兒時期表現出早期症狀,12-30個月症狀最明顯。
2、社會交往能力缺陷:社會交往能力缺陷是孤獨症的核心特徵。如果孩子不會說話,但是可以跟家長互動,或者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那麼基本可以排除。
3、溝通和交流障礙是大多數孤獨症兒童就診的主要原因。主要有語言發育遲緩或不發育;語言內容、形式的異常,重複刻版與模仿性語言較多,非語言性交流障礙,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不是或者需要。
4、侷限的興趣還行為。興趣狹窄和不同和不尋常的依戀行為,不願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儀式性或強迫性行為。
5、智慧和認知障礙: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孤獨症兒童智力落後,百分之二十在正常範圍,約百分之十的智力超常。
6、感覺異常:表現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或者發生過分敏感。大多數患兒存在感覺異常,包括對某些聲音特別恐懼,或者喜好聽覺怪異。不喜歡被別人擁抱,感痛覺遲鈍。
7、還有是多動和注意力分散較為明顯,另外可見發脾氣攻擊智商等行為。
你家孩子。2歲半還不會說話,習慣聽指令,有沒有表達需求,如果能發爸爸等音,會聽指令,能互動,能表達需求,那麼優先考慮語言發育遲緩。建議去專業的康復科做個評估,確定具體問題。
-
3 # 蒲公英育兒分享
有的家長也會帶著孩子去醫療機構問診,但是因為孩子可能症狀相對輕一點,表現不明顯,所以,很容易漏診或誤診。比如有一些輕微自閉的孩子很容易診斷成感統失調,多動症等等。那在我們這麼長時間給孩子進行情商訓練的過程中發現,孩子需要被關注和教育的地方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處理。
我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千萬別讓孩子錯過了最佳的自閉症干預時期。
其實孩子年齡越小,我們的干預效果會越好。現在有很多家長為了多瞭解自閉症會蒐集自閉症的相關資訊,而且自閉症的患病率也是呈現一個上升的趨勢,尤其是男孩更容易發病。
父母雙方在面對這個問題時也會一個相對敏感一點,一個相對遲鈍一點,比如說媽媽跟孩子相處的時間長的話,她就很容易發現孩子的問題,孩子與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為什麼孩子不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為什麼不像其他孩子一樣反應快,媽媽就會傾向於尋求專業的人員判斷孩子是否是自閉的問題!
爸爸的反應就會相對淡一點,會說他小時候也是那樣,反應比較慢,現在不好好的,就會用自己的經驗來判斷孩子的問題。所以這時雙方可能會有很多的爭執,但就我的經驗來看,夫妻雙方有一方發現孩子不對勁時,我們要以發現孩子問題的家長為準!
一般來說,家長不會無緣無故地擔心孩子是不是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看到孩子好的一面會比較多。而且發現孩子有自閉方面的問題時,千萬不要去迴避,越早發現,干預,對孩子的幫助會越大。畢竟孩子小的時候,他的大腦神經功能系統還不是的完善,所以可發展的空間會比較大,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時機。
啥是自閉症?
自閉症,這是過去的說法,現在叫自閉譜系障礙。自閉譜系障礙又分成低功能、高功能、阿斯伯格還有邊緣的自閉症。
在我的工作和研究當中發現,我們接觸到的一些低功能的自閉症可能是在一些專門的自閉症的機構裡,我們情商學院,接觸到的更多的是阿斯伯格、高功能自閉以及一些邊緣性的自閉症,就是說擁有自閉的一些表現,但學習和生活基本能跟得上,表現不是太突出。對於這些孩子我們進行情商訓練,所達到的效果會更好。
有的家長可能孩子到了五六年級之後因為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問題才會意識到孩子可能是自閉的問題,但是回顧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很多細小的問題已經可以說明孩子自閉的問題。我們發現來我們情商學院的很多家長,尤其是一些年輕父母們,越來越重視孩子這方面的問題。
咋識別自閉症?
有的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就表現的不哭不鬧,家長會覺得特別好帶。那這個時候,我們尤其需要多關注孩子,看他是否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在自閉症的病因學說裡,過去有一個流行很久的理論,就是自閉症是由於父母養育不當引起的,他們把自閉症的父母比作“冰箱父母”,父母對於孩子的反應是非常冷淡的,很少抱孩子或與孩子互動。
後來進一步的研究表明,自閉症是遺傳方面的疾病,是與生俱來的。那為什麼會出現“冰箱父母”,是因為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對父母的感情或行為沒有反饋,久而久之,父母會覺得孩子不需要我,父子或母子之前感情也不深,那慢慢的,父母就會減少與孩子的互動。
還有的孩子各方面都發育的挺好,就是隨了爸爸或者媽媽說話晚,到了三四歲才會說。這樣很可能會延誤孩子的最佳干預時期。
在美國,社群醫療檢查發展的比較完善,他們不僅會檢查孩子身體方面的問題,還會檢查孩子心理健康方面。所以他們可以很早就發現孩子是否有自閉方面的問題。
我們國家在社群檢查這塊還是要多完善。同時我們家長也需要多關注、多瞭解這方面的問題。最新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孩子從12個月到24個月再到36個月,也就是從一歲到三歲,表現異常的條目大概有40多條。
第一條,也是貫穿始終的就是孩子對他人的談話不感興趣,或者好像沒有聽見一樣,就是不愛搭理人。
孩子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成長任務,在一歲半之間就是需要與父母尤其是母親有更多的互動與交流,這是促進孩子安全感以及與外界溝通的能力。孩子不愛搭理人,尤其是他大一點,別人叫他名字他也沒有迴應。或者對於母親的面容以及眼神交流回避,不迴應母親的互動,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同時,這一條目在四五歲的孩子中佔到70%。當孩子進入集體時,他不僅對別人叫他名字沒有迴應,而且對聽指令也存在困難,當別人在外面做操或做遊戲時,他可能會在別的地方閒晃。這個一方面是他聽不懂規則,還有就是對於別人的聲音、呼喚不敏感。
孩子在一歲半的時候,他的症狀就比較明顯了。自閉症的核心症狀是與人交往障礙,興趣刻板,還有運動方面的障礙,尤其是與人進行情感交流的方面會比較困難,也就是分享、共情與表達情感會比較困難。
還有就是他們的語言發展會比同齡人晚,有的孩子可能不會,但是一般到了一歲半到兩歲,他的語言能力會有一個突然的退化。他的發音器官都沒有任何問題,但就是不說話。到了四歲之後,孩子的語言可能也會有一個緩慢的發展,但這只是他們一個交流的工具,並不是深入感情交流的方式,他們的語言也會十分簡單。
他們也不會與我們分享興趣和情感,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語言的匱乏,再有就是他們大腦裡情感的部分會比較少。
有的孩子可能智商很高,但是他的興趣範圍很窄,比如有的孩子記憶力超群,他會給你講很多地理的知識,或者機械的構造,科學的知識。但是他們不會與我們有感情上的交流,尤其是眼神的交流。他們也不喜歡與人接觸,尤其是不喜歡擁抱,可能會尖叫或逃跑。
孩子越大,問題可能會越多。
到了兩歲往後,有的孩子他們對音樂可能會非常敏感,能夠聽出大家都聽不出的音或者特別喜歡唱歌。孩子也不喜歡玩一些模仿類的遊戲,比如過家家。他們對於別人的面部表情也沒有什麼反應。
這個時候,正常孩子需要建立社會化交流或者與別人建立情感。所以如果孩子不合群一定要及時關注。這個階段也需要父母更多的陪伴孩子,與孩子多互動,也可以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
對於儘早發現孩子的問題上,有兩類表現比較極端的父母,過於逃避和過分焦慮,這都是非常不可取的,我們要正確看待這個問題。
孩子越大,問題會越豐富,比如有的孩子對聲音或者廣播特別敏感,他們不願意去人多的地方,一方面他們處理聲音資訊的能力弱,他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同時他們無法分辨聲音源,另一方面他們處理人的面部資訊的能力也比較弱,他們分辨不出別人的表情代表什麼。
所以他們在公共場合很容易大吵大鬧或者急速逃離,不願意去或者父母也不願意帶他們去人多而地方。
怎麼做?
家長尤其是在孩子三歲之前,要與孩子多一些親密互動,才能發現孩子是否有我們之前提到的那些問題。第二方面是觀察孩子語言發展的情況,再有就是觀察孩子的興趣愛好,往往更多的自閉症的孩子會更喜歡小汽車的輪子,對旋轉的東西會有非常大的興趣。
當覺得孩子有這方面的問題時,家長一定要及時帶著孩子去醫療機構或者一些專業的自閉症機構診斷,確診後,家長也一定要及時調節自己的情緒。之後需要積極面對,比如可以帶著孩子去一些專門的干預機構進行治療,對孩子的一些能力進行訓練,尤其是社會情感方面,多一些社會化的交流。
第三面就是要讓孩子多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做一些協調性的發展。可以參加一些相對自由一點的活動或者是戶外活動比較多一些,而且是跟人交流互動多點的,比如扔沙包。在這個過程中,引導他多關注周圍環境。
真實問答
問題:自閉症經過干預可以和普通人一樣嗎?
答:這個要看孩子的具體情況,有一些方面決定著這個家長所提的問題,一個是他自閉的嚴重程度,再有就是開始干預的年齡。越小干預,尤其是幼兒階段開始,效果會越好,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父母的大量配合,為孩子進入學校可以提前做更多的準備工作。如果孩子發現的比較晚,孩子可能會合並更多的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干預起來會相對的比較困難。還有就是自閉的嚴重程度,目前來看,阿斯伯格或者是邊緣性自閉症,經過很好的干預之後,是可以接近正常或者是能夠達到正常的。對於高功能自閉症的孩子我們的目標是能夠接近正常,就是讓他能夠適應學校的生活,能夠正常的建立起友誼,雖然可能不如其他人那樣深刻。
問題:孩子兩歲五個月多,哪裡能夠做診斷?咱這邊可以做嗎?
答:我們這裡是可以做的,兩歲五個月就可以的,像在社群裡做篩查,是一歲到一歲半就可以做的。
問題:孩子兩歲多,剛確診,需要吃藥嗎?
答:這麼小不建議吃藥,現在對於自閉症並沒有特效藥,治療抑鬱症有專門的藥物,但是自閉症沒有,主要是針對一些能力做專門的訓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情商能力的培養。有很多能力,是可以透過訓練得到的。
問題:我們想報個培訓班學習一下,孩子怎麼治自閉症。
答:這個還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家長了解的多了,可能會很混亂,對於孩子而言也會是
一個相對負面的影響。但是有的家長會說我找不到好的機構,只能自學成才,那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人際能力,與人交往的培養,而不是隻是機械的訓練某一項的能力。
問題:孩子確診了自閉症,而且語言方面比較低下,會不會長長就好。
答:低功能自閉症一般會合並智力低下或者唐氏綜合徵,但不管怎樣,一定要對於孩子的語言方面進行訓練。長長就好這是拿孩子的未來開玩笑。
問題:自閉症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答:一個是遺傳因素,比如說父親或母親至少一方有阿斯伯格或者其他的遺傳,再有就是生育年齡偏大,尤其是父親的年齡偏大。還有就是環境因素。
-
4 # SUM電影
一般情況下,孩子到了兩歲半都能夠說一些簡單的短語或者是不完整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了,孩子不會說話,確實比一般孩子語言要落後一些;不配合指令,僅僅憑藉這兩點是不能推斷出孩子是否是自閉症的論斷了。
隨著現在視聽產品的影響,很多孩子都有語言發育遲緩的現象出現,有的孩子三歲還不會說話。關於這個問題,也未必就一定是自閉症導致的,因為如果聽力方面,腦發育方面有問題,孩子也是不會說話的,所以,先確定下孩子這兩方面有沒有問題。
如果這兩方面沒有問題,那有可能是孩子的語言發育遲緩。語言發育遲緩分為感受性語言發育遲緩和表達性語言發育遲緩;前者主要是孩子對語言的感知,理解和表達都有遲緩的現象;而後者則主要是孩子的表達性問題,說到訓練的話,前者主要訓練孩子對語言的感知,記憶以及理解;後者主要訓練孩子的語言模仿能力。
建議在生活中,加大對孩子語言的刺激方面,提供給孩子良好的語言環境,比如家人經常在一起交談和互動的聲音等等。另外,孩子習慣聽指令,這是一個好事,說明孩子的指令配合能力和注意力還是不錯的。
所以,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自閉症的標籤。如果孩子除了“不說話”之外,還有類似行為刻板和社交障礙等方面的問題,那麼儘快帶孩子診斷,萬不可大意了。
-
5 # 巧妙媽育兒
從問題中看出寶媽的焦慮,說實話看到這些問題心中湧動一絲擔憂。擔憂的是,真正有問題的孩子,沒有正確的診斷,錯過關鍵期,耽誤孩子治療;正常的孩子卻被貼上錯誤的標籤,家長潛意識中把想法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就表現出你的想法。
所以,如果發現孩子發育與同齡孩子相差太大,應該去正規醫院向醫生諮詢,透過科學的方法來評估判斷,而不是求助網路。有問題就接納,積極去幫助孩子,沒問題就放下擔憂,相信孩子。
孩子的發育都有個體差異,沒親眼看到孩子,即使專業醫生也不能給你肯定的答案,意見太多,焦慮感更強。
大家分享的經驗和觀點,只能是作為你教育孩子的借鑑,讓你避開一些坑,少走彎路。
語遲不代表有問題,語遲也不只體現在自閉患兒身上。
-
6 # 家有小七初長成
多跟他說話!多誇誇他!多親親他!多抱抱他!你家孩子愛笑嗎?如果是,可能就是語言發育慢一點,但是就算是單純的語言發育遲緩,大人也要適當引導訓練這個能力了。如果真是自閉症,不是也能治癒嗎,給他多多的愛吧,減少吵罵孩子
-
7 # 暖爸萌媽育兒記
我家大寶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她也是很晚才學會說話。不過,我現在覺得沒什麼不正常哦。
還有另一個不太正常的就是,寶寶長牙比一般人更早。也不知道是不是補鈣的原因。不過,我們似乎也並沒有過於刻意去對她進行補鈣。只是在懷孕期間吃了很多豬肚包雞和燉排骨,不知道有效果沒?
但是老人家的話似乎應驗了。據說,早長牙的人,往往都是晚說話。我也不知道有沒有科學道理,反正我家寶寶是真的那樣了。
寶寶三歲時,我送她上幼兒園。可這時候她還不會說話!每天送她去的時候,都是呼天搶地的,那場景也實在是可憐。可是我們沒有遲疑,狠下心堅持住了。
還好寶寶的適應能力不錯,一個多星期之後,她便對幼兒園不再排斥。後來反而很樂意去了,甚至在假日時顯現出一絲失落的神色。
而她在學說話方面,似乎也是進步神速,很快就學會了很多詞彙和簡單的語句。這些,也不知道是否因為年紀到了,量變產生了質變?還是因為幼兒園的環境所致?
至於題主提到的所謂“自閉症”,在我家寶寶身上沒有出現過絲毫的跡象。一直以來,她都是相當的活潑好動。頭腦也好使,在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情況下,她會用其他方式來表達。所以跟別人的溝通並不存在障礙。
事實上,一個人的發育並不是絕對精準的,有人早,也有人晚。作為大人,我們更需要的是耐心。
當然了,如果真的有了自閉症的傾向,那還是及早治療吧。建議找專業機構,找專業人員去觀察檢查。而結果沒出來之前,萬不可輕易地對孩子下定論,那樣對孩子肯定會有消極的影響。如果,結論真是那樣,剩下的便是儘快治療了。
-
8 # 昕悅飛揚
感謝邀請,能聽指令,說明1.聽力沒問題,無聽障;2.如果他能聽懂指令,說明理解力也沒問題。那麼就無法確定為自閉症。至於不會說話,可能是發育晚也可能是口肌問題,去醫院排查一下。另外看看孩子其他方面的情況,比如動作是否笨拙,站、坐、臥、走姿勢是否正確。因為粗大運動的障礙以及感統上的不協調也是引發語言發育遲緩和自閉症的原因。當然,也可以到專業的兒童康復機構進行全向的評估。
回覆列表
不一定,瞭解疾病
獲取精準內容推薦,戳這裡註冊 立即註冊
孤獨症
趙振海副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心理門診
概述
孤獨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主要特徵是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一般在3歲以前就會表現出來。
是否醫保
是
就診科室
精神科、心理科
別名
自閉症、孤獨性障礙
流行病學
國內調查0~6歲兒童孤獨症及孤獨症譜系障礙患病率1.53‰。
病因
病因還不完全清楚,可能與遺傳、感染與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這些危險因素相關。
臨床症狀
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智力低下及認知功能特點。
危害
有些患者成年後無法獨立生活,需要終生照顧和養護。
檢查
腦磁共振,心理測評;ABC、CARS、CABS量表測定。
診斷
根據病史、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複的臨床表現,結合磁共振、精神心理評估量表測定可診斷。
飲食建議
合理搭配膳食。
治療原則
早發現,早治療。採用綜合性教育和訓練,輔以藥物及心理治療。
治癒性
為慢性病程,預後較差,經治療可改善預後。
典型症狀
1.社會交往障礙 該症患兒在社會交往方面存在質的缺陷。在嬰兒期,患兒迴避目光接觸,對人的聲音缺乏興趣和反應,沒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勢,或抱起時身體僵硬、不願與人貼近。在幼兒期,患兒仍迴避目光接觸,呼之常無反應,對父母不產生依戀,缺乏與同齡兒童交往或玩耍的興趣,不會以適當的方式與同齡兒童交往,不能與同齡兒童建立夥伴關係,不會與他人分享快樂,遇到不愉快或受到傷害時也不會向他人尋求安慰。學齡期後,隨著年齡增長及病情改善,患兒對父母、同胞可能變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顯缺乏主動與人交往的興趣和行為。成年後,患兒仍缺乏交往的興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戀愛關係和結婚。 2.交流障礙 (1)非言語交流障礙:該症患兒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們的不舒適或需要。稍大的患兒可能會拉著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東西,缺乏相應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顯得漠然。 (2)言語交流障礙:該症患兒言語交流方面存在明顯障礙,包括:①語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損;②言語發育遲緩或不發育,也有部分患兒2~3歲前曾有表達性言語,但以後逐漸減少,甚至完全消失;③言語形式及內容異常:患兒常常存在模仿言語、刻板重複言語,語法結構、人稱代詞常用錯,語調、語速、節律、重音等也存在異常;④言語運用能力受損:部分患兒雖然會背兒歌、背廣告詞,但卻很少用言語進行交流,且不會提出話題、維持話題或僅靠刻板重複的短語進行交談,糾纏於同一話題。
其他症狀
1.興趣狹窄及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該症患兒對一般兒童所喜愛的玩具和遊戲缺乏興趣,而對一些通常不作為玩具的物品卻特別感興趣,如車輪、瓶蓋等圓的可旋轉的東西。有些患兒還對塑膠瓶、木棍等非生命物體產生依戀行為。患兒行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種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門非要走同一條路線,長時間內只吃少數幾種食物等。並常會出現刻板重複的動作和奇特怪異的行為,如:重複蹦跳、將手放在眼前凝視、撲動或用腳尖走路等。2.智力低下及認知功能特點1/2的患兒的智慧處於中度和重度低下水平,1/4為輕度低下水平,1/4可能在正常範圍。患兒顏面認知和感知覺較差。3.其他自傷行為;進食行為異常;多半伴有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治療方針
早發現,早透過孤獨症特殊教育和訓練課程體系等干預治療方法可以改善預後。堅持以康復訓練為主,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為輔。
藥物治療
抗精神病藥物如利培酮等,可減輕多動、衝動、自語、自傷和刻板行為,穩定患兒情緒,使患兒活躍、言語量增多。抗抑鬱藥可改善該症的刻板重複行為,改善情緒,並緩解強迫症狀。中樞興奮藥適用於伴有注意障礙及多動症狀的患兒。
預後情況
該障礙為慢性病程,預後較差,約2/3患兒成年後無法獨立生活,需要終生照顧和養護。影響預後的因素主要包括:智商、5歲時有無交流性語言、教育訓練情況。如能早期進行有計劃的醫療和矯治教育並能長期堅持,有助於改善預後。
日常護理
注重自身調整注重培養多種有益的愛好,保持思維開闊、生活充實,從而淨化心靈、愉悅心情,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學會自我控制如果長時間心情不舒暢,要學會自我控制,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閱相關的精神衛生知識,對自己的症狀做簡單的判斷,然後積極地自我調節。適當進行心理治療找心理醫生做心理諮詢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心理醫生會針對每個人的情況給出各種解決方案,逐步引導人們重回快樂生活。
飲食調理
宜補充富含礦物質、卵磷脂豐富的食物,忌辛辣、黴變、油煎、肥膩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