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白老師談健康

    癲癇又稱為癲疾、癇證、“羊癇風”,是一種發作性神志異常的病證。發作時以突然僕 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喉中發出異聲,片刻即醒,復如常人為 臨床特點。本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生,尤以4歲以上年長兒較多見。本病發作間期可無異 常,但易反覆發作。且發病年齡愈小,預後愈差,持續發作者預後尤差。長期反覆發作, 可影響精神和智力發育。

    中醫對本病認識較早,《素問·奇病論》 記載嬰兒生後得癲疾,是由於孕母有所大驚, 氣上而不下,精氣並居而發。《靈樞·寒熱病》 也對癇證進行了簡單描述,如 “暴攣癇眩 足不任身”。《諸病源候論》 按發病原因把癇證分為風癇、驚癇和食癇。宋代以前驚證、 癇證混稱,宋以後驚證、癇證始有區分。元代 《活幼心書》 有 “驚風三發便成癇” 之說, 不僅認為驚風、癇證是不同的疾病,而且指出驚風發作多次可以轉變成癇證。“癲癇” 的 病名首見於 《醫學綱目》,如 “癲癇證者孔竅不通”。在治療方面,古人多采用治風、治 痰、治火等攻邪方法,清代 《幼幼整合·癇證》 始提出扶正為主的治療方法,為癲癇的治 療開闢了新途徑,如運用健脾補中的 “整合定癇丸” 和補益肝腎的 “河車八味丸” 等治 療癲癇療效良好。

    【病因病機】

    一、病因

    1. 外因 多與感受六淫之邪、聲光刺激、緊張疲倦、情志過極、情志失調等因素 有關。

    2. 內因 與先天元陰不足,胎中受驚等有關。

    二、病機

    1.基本病機 神氣逆亂。

    2. 常證病機

    (1) 驚癇 嬰兒胎稟元陰不足,神氣怯弱,突受驚恐,神氣逆亂,血並於上,心神不 安,發作驚癇,出現四肢抽搐,並伴見驚叫,急啼,驚惕不安,吐舌,如人將捕狀,神志 恍惚等症狀。

    (2) 風癇 若嬰兒胎稟不足,肝氣偏亢,有所感觸,肝氣乖張,神氣逆亂,發作風 癇,可見手指抽動或屈伸,頸項強直,兩目竄視或斜視等肝風內動之象。

    (3) 痰癇 小兒脾運不健,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氣血,凝聚為痰,痰在膈間,阻塞經 絡,上逆竅道,臟腑氣機升降失常,神氣逆亂,陰陽不相順接,一時清陽矇蔽而發作痰 癇。可見喉間痰鳴,口角流涎,瞪目直視,仆倒於地,手足抽搐等症狀,常伴有神志恍 惚,驟發驟止等特點。

    (4) 瘀血癇 若小兒產時手術損傷,或跌僕後腦部受傷,血絡受損,瘀血停積,筋脈 失養,神氣逆亂,出現抽搐而發病。血滯腦絡,心神失養,則元神失守,神志昏亂,不省 人事,發作瘀癇。

    (5) 脾虛痰盛 患兒素體脾胃虛弱,氣血虧虛,精神失養,神氣逆亂則神疲乏力,眩 暈納呆,面色無華,食慾欠佳,大便稀薄。脾虛生痰,痰隨氣逆,故痰多泛惡,時發 癲癇。

    (6) 脾腎兩虛 患兒癲癇發病年久,多由於脾腎兩虛。脾虛氣弱,神氣逆亂,故神疲 乏力,少食懶言。腰為腎府,腎虛則腰膝痠軟。腎主腦髓,腦髓失養,故智力遲鈍。陰血 虧虛,屢發不止,則眩暈時作,睡眠不寧。

    【臨床表現】

    典型的癲癇大發作表現為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兩目直視,四肢抽搐,驚 掣啼叫,喉中發出異聲,片刻即醒,醒後一如常人。不典型的癲癇發作可表現為反覆頭 痛、腹痛、凝視、單側肢體抽動等。

    【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要點

    診斷小兒癲癇時,醫生必須詳細詢問病史、全面查體,並做必要的輔助檢查,從而確 定發作型別以及病因等。

    1. 詳細的病史 病史包括癲癇發作的詳細經過、治療情況,圍生期等既往情況,家 族史等相關問題。

    2.體格檢查 詳細的神經系統檢查有助於病灶定位,小兒智力發育、社會適應能力 等檢查對判斷病情有一定的意義。

    3. 輔助檢查

    (1) 腦電圖 腦電圖是診斷癲癇的重要客觀手段之一。如果出現棘波、尖波、棘慢 波、尖慢波、多棘慢波或陣發性的高幅慢波,對癲癇的診斷有重要意義。但是癲癇發作間 期患兒腦電圖近40%正常,因此1次腦電圖正常並不能排除癲癇,必要時可做24小時長 程腦電圖或錄影腦電圖。

    (2) 影像學檢查 CT和MRI可發現腦結構異常。凡有局灶性症狀體徵、抗癲癇治療 效果不好或進行性惡化,或有顱內壓增高者均應及時做CT或MRI檢查,以明確病因。單 光子發射斷層掃描 (SPECT) 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 (PET) 可檢測腦血流量和代謝率, 有利於確定癲癇病灶。

    (3) 其他實驗室檢查 根據需要可做遺傳代謝病篩查、基因分析、染色體檢查、血生 化檢查、腦脊液檢查等。

    二、鑑別診斷

    1. 暈厥 常見於年長兒,易發生在站立時,大多有暈厥家族史。發作前常有精神刺激等 誘因,發作時先有面色蒼白、出汗,然後肌肉無力,跌倒於地,可有摔傷,嚴重時可伴四肢抽 動。一般無遺尿,數秒鐘或數分鐘後恢復。神經系統檢查正常,腦電圖檢查無異常。

    2.癔病性發作 無先兆發作,但有明顯的精神刺激,發作時意識不完全喪失,慢慢 倒下,無摔傷,抽搐動作雜亂無規律,面色正常,無神經系統陽性體徵,腦電圖正常。

    3. 嬰兒手足搐搦症 多見於1歲以內嬰兒,抽搐多突然發作,持續數秒或十餘分鐘不 等,發作頻繁。腦電圖檢查正常。血鈣降低,血磷正常或略高。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 辨輕重

    (1) 輕證 僅有眨眼、點頭、愣神、凝視、咀嚼等動作,而無叫聲、吐涎沫,瞬息發 作即可恢復,事後對發作情況全然不知。

    (2) 重證 起病急驟,猝然仆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神志不清,喉中異聲,二便 自遺,數分鐘或十餘分鐘方可恢復,發作後乏力嗜睡。

    (3) 癲癇持續狀態 反覆發作不止,或抽搐後昏睡未醒,又接著發生下一次抽搐,連 續超過30分鐘,應及時搶救。

    2. 辨常證 癲癇常證有驚癇、風癇、痰癇和瘀血癇,應根據病史、發病誘因、症狀 特點以及腦電圖、腦CT檢查區別之。

    (1) 驚癇 發病前常有驚嚇史,發作時常伴驚叫、恐懼等精神症狀。

    (2) 風癇 多由外感發熱所誘發,發作時抽搐明顯,或伴發熱等症。

    (3) 痰癇 發作以神識異常為主,常有一過性失神、摔倒,手中持物墜落及智力低 下、痴呆等。

    (4) 瘀血癇 通常有明顯的顱腦外傷史,頭部疼痛位置較為固定。

    二、治療原則

    1. 基本治則 安神定癇。

    2.具體治法 發作期宜祛邪治標,驚癇則鎮驚安神,順氣定癇; 風癇則解表息風, 順氣定癇; 痰癇則豁痰開竅,順氣定癇; 瘀血癇則化瘀通竅,順氣定癇。癲癇持續狀態應 用中西藥配合搶救。發作間期宜扶正治本,脾虛痰盛則健脾化痰,順氣定癇; 脾腎兩虛則 健脾補腎,順氣定癇。反覆發作者,可中藥配合針灸等綜合治療。本病治療週期較長,癲 癇發作基本控制後,仍應堅持治療2~3年。可將湯劑改為丸劑或散劑,便於長期服用。 切忌驟停抗癲癇藥物,以防引起反跳,加重癲癇發作。

    三、分證論治

    (一) 發作期

    1. 驚癇

    證候表現: 常因受驚嚇而發,表現為四肢抽搐,伴見驚叫,急啼,驚惕不安,吐舌, 如人將捕狀,神志恍惚,面色時紅時白,大便黏稠,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滑。

    證候分析: 心者神之舍,智意之源,安靜則精神內守。小兒神氣怯弱,若突遭驚嚇, 以致精神損傷,神氣憒亂,則驚叫急啼,驚惕不安,神志恍惚,面色時紅時白; 舌為心之 苗,心經有熱則吐舌。

    治法: 寧心鎮驚,安神定癇。

    方劑: 鎮驚丸 (《證治準繩》) 加減。

    方解: 茯神、酸棗仁、珍珠、硃砂寧心安神; 石菖蒲、遠志芳香開竅; 鉤藤息風定 癇; 膽南星、天竺黃滌痰鎮驚; 水牛角、牛黃、麥冬、黃連清火解毒; 甘草調和諸藥。

    加減: 四肢抽搐者,加全蠍、蜈蚣、殭蠶息風止痙; 心神不寧者,加磁石、琥珀鎮驚 安神; 痰多胸悶者,加川貝母、砂仁化痰寬胸; 頭痛甚者,加天麻、菊花、白芍平肝潛 陽; 口乾舌紅者,加生地、龜板養陰清熱。

    2. 風癇

    證候表現: 手指抽動,屈伸如數物狀,頸項強直,兩目竄視或斜視,伴有神志昏迷, 面色紅赤,苔白膩,脈弦滑。

    證候分析: 肝風內動,走竄筋脈,故手指搐搦,頸項強直,兩目竄視; 肝風內動,心 神被蒙,故神志昏迷; 肝火熾盛,故面色紅赤; 風痰上壅,故脈弦滑,苔白膩。

    治法: 平肝息風,安神定癇。

    方劑: 定癇丸 (《醫學心悟》) 加減。

    方解: 天麻、全蠍息風止痙; 石菖蒲、遠志芳香開竅; 竹瀝、川貝母清熱豁痰; 膽南 星、薑汁、半夏祛風滌痰; 陳皮、茯苓健脾燥溼; 茯神、硃砂、琥珀鎮心安神; 麥冬、丹 參清熱活血; 甘草調和諸藥。

    加減: 表證明顯者,酌加解表祛風之品。心火偏旺而煩躁不安者,加黃連、山梔、竹 葉清心降火; 肝火偏旺,頭痛劇烈者,加龍膽草、菊花清肝瀉火; 頻繁抽搐者,加蜈蚣、 殭蠶搜風鎮痙; 頸項強直者,加鉤藤、石決明平肝息風。

    3. 痰癇

    證候表現: 喉間痰鳴,口角流涎,瞪目直視,仆倒於地,手足抽搐,神志恍惚,驟發 驟止,或伴頭痛、腹痛、嘔吐、肢體疼痛,舌苔白膩,脈弦滑。

    證候分析: 脾為生痰之源,脾虛則停溼成痰; 肝風夾痰,則喉間痰鳴; 肝開竅於目, 肝風上竄,則瞪目直視; 氣鬱痰結,阻閉心竅,則神識模糊; 苔白膩,脈弦滑,亦是痰溼 內盛之象。

    治法: 豁痰開竅,安神定癇。

    方劑: 滌痰湯 (《嚴氏簡易歸一方》) 加減。

    方解: 橘紅、半夏、膽南星化痰利氣; 石菖蒲滌痰開竅; 枳實豁痰寬胸; 竹茹清化痰 熱; 人參、茯苓、甘草健脾益氣和中。

    加減: 抽搐頻繁者,加全蠍、蜈蚣息風止痙; 痰涎壅盛者,加白金丸祛痰解鬱; 納 呆、腹脹者,加神曲、萊菔子消食導滯。

    4. 瘀血癇

    證候表現: 有外傷史或產傷史,可見四肢抽搐,抽搐部位及動態較為固定,伴頭暈眩 僕,神昏頭痛,大便乾硬如羊屎,舌紅或有瘀點,少苔,脈澀。

    證候分析: 外傷或產傷後絡脈受損,肝風上擾,則突然眩僕,四肢抽搐; 瘀停腦內, 心神失養,則神昏,頭暈頭痛; 血瘀不行,腸失潤澤,故大便堅如羊屎; 舌有瘀斑,脈澀 亦是瘀血內停之象。

    治法: 化瘀通竅,安神定癇。

    方劑: 通竅活血湯 (《醫林改錯》) 加減。

    方解: 桃仁、紅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 老蔥、麝香通關宣竅; 生薑、紅棗調和營 衛; 黃酒溫中活血。

    加減: 抽搐較重者,加全蠍、地龍息風通絡止痙; 血瘀較重者,加當歸、三七、丹參 活血散瘀; 頻發不止者,加失笑散行瘀散結。瘀血傷陰者加生地、玄參、白芍、當歸。

    (二) 休止期

    1. 脾虛痰盛

    證候表現: 癲癇發作日久,面色萎黃,神疲乏力,時作眩暈,痰多泛惡,食慾欠佳, 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脈細軟。

    證候分析: 脾胃虛弱,水谷無以化生氣血,故神疲乏力,眩暈納呆,面色無華,大便 稀薄; 脾虛生痰,痰隨氣逆,故痰多泛惡,時發癲癇。

    治法: 健脾化痰,安神定癇。

    方劑: 六君子湯 (《婦人良方》) 加減。

    方解: 方中人參益氣健脾; 白朮苦溫,健脾燥溼; 茯苓甘淡,健脾化痰; 陳皮、半夏 理氣燥溼化痰; 甘草調和諸藥。

    加減: 大便稀薄者,加山藥、扁豆健脾益氣; 眩暈,舌淡者,加黃芪、龍眼肉、大棗 補益氣血; 為防止癲癇時作,加鉤藤、天麻、天竺黃、膽南星平肝息風,化痰定癇。

    2. 脾腎兩虛

    證候表現: 發病年久,屢發不止,時有眩暈,智力低下,腰膝痠軟,神疲乏力,少食 懶言,四肢不溫,睡眠不寧,大便稀溏,舌淡紅,苔白,脈沉細無力。

    證候分析: 脾虛氣弱,故神疲乏力,少食懶言; 腰為腎府,腎虛則腰膝痠軟; 腎主腦 髓,腦髓失養,故智力低下; 陰血虧虛,故眩暈時作,睡眠不寧; 脾運失健,故大便 稀溏。

    治法: 健脾補腎,安神定癇。

    方劑: 河車八味丸 (《幼幼整合》) 加減。

    方解: 紫河車培補腎元; 生地、大棗、茯苓、山藥、澤瀉補氣健脾利溼; 五味子、麥 冬、丹皮清熱養陰生津; 肉桂、附片、鹿茸溫補腎陽。

    加減: 時作眩暈者,加當歸、白芍滋養陰血; 睡眠不寧者,加夜交藤、合歡皮養心安 神; 智力低下者,加人參、石菖蒲補氣開竅; 大便稀溏者,加扁豆、炮姜溫中健脾。

    四、其他療法

    1. 中成藥

    (1) 醫癇丸 散風化痰,安神定搐,適用於經絡蘊熱、痰涎壅盛之癲癇。

    (2) 羊癇風丸 豁痰開竅,息風定癇。適用於痰熱內蘊、引動肝風之癲癇。

    (3) 牛黃鎮驚丸 祛風化痰,鎮驚安神。適用於心火熾盛、風邪閉竅者。

    (4) 金黃抱龍丸 清熱鎮驚,化痰寧心。適用於痰熱壅盛、上蒙清竅之癲癇。

    2. 針灸療法

    (1) 體針 發作期取人中、合谷、十宣、內關、湧泉針刺,用瀉法; 休止期取大椎、 神門、心俞、合谷、豐隆針刺,平補平瀉法,隔日1次。百會、足三里、手三里灸治,各 3壯,隔日1次。

    (2) 耳針 選穴: 胃、皮質下、神門、枕、心。每次選用3~5穴,留針20~30分 鍾,間歇捻針。或埋針3~7天。

    (3) 穴位注射 選穴: 足三里、內關、大椎、風池。採用維生素B1注射液100mg或 維生素B12注射液0.5~1mg,每穴注射0.5mL,每次選用2~3穴。

    3.推拿療法 分陰陽,推三關,退六腑,推補脾土,推肺經,天門入虎口,運八卦, 赤風搖頭,揉中清,捏總筋,捏揉行間,掐揉崑崙。

    4. 外治法

    (1) 敷臍法 吳茱萸適量,研成細末,用時取少量填入患兒臍窩內,外用膠布固定, 5~8日換藥1次。適用於癲癇猝然抽搐,不省人事,發作頻繁者。

    (2) 敷穴法 熟附子9g,研為細末,用麵粉少許合成餅,把餅放在氣海穴上。並可 用艾絨團灸數次,適用於癲癇發作期。

    5. 急重症處理

    (1) 一般處理 保持呼吸道通暢,氧氣吸入,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避免外傷和咬 傷舌體。

    【預防與調護】

    一、預防

    1. 孕期保健 孕婦宜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刺激,注意營養,減少疾病,避免跌 僕或撞擊腹部,確保胎兒正常生長。

    2.慎防產傷、外傷 孕婦應定期進行產前檢查,臨產時注意保護胎兒,及時處理難 產,使用產鉗或胎頭吸引器時要特別慎重,避免窒息,注意防止顱腦外傷。

    3. 防受驚恐 禁止觀看恐怖性影視劇,避免受驚嚇。

    4.防治後遺症 對於急驚風、小兒暑溫、疫毒痢等病證的治療必須徹底,務必除盡 痰液,慎防留有痰溼阻絡擾心等後遺症。

    二、調護

    1.控制發作誘因,如高熱、驚嚇、緊張、勞累、情緒激動等。在發作期少讓患兒看 電視,禁止玩電子遊戲機等。

    2. 注意飲食的調攝,不可過食,忌食牛羊肉、無鱗魚及生冷油膩等。

    3. 囑咐患兒不要到水邊、火邊玩耍,或持用刀剪銳器,以免發生意外。

    4. 抽搐時,切勿強力制止,以免扭傷筋骨,應使患兒保持側臥位,用紗布包裹壓舌 板放在上下牙齒之間,保持呼吸通暢,使痰涎流出,以免咬傷舌頭或發生窒息。

    5. 抽搐後,往往疲乏昏睡,應保證患兒的休息,避免噪音,不宜急於呼叫,使其正 氣得以恢復。

  • 2 # 兒科醫生王東記

    這個問題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兒科主任王東記來回答,期待您的關注~

    小兒癲癇俗稱“羊兒瘋”,是兒童時間(0~18歲)時期常見的一種病因複雜的、反覆發作的、陣發性、暫時性腦功能紊亂所致神經系統綜合症。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兒童癲癇的病因多為圍生期缺血缺氧、皮質發育不良,低級別膠質瘤、腦炎、外傷等引起。

    怎麼樣預防小兒癲癇?

    1.做好孕期保健工作,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做到生活規律、營養豐富均衡,避免接觸各種有害物質。做到孕期定期體檢,防止流產、早產的發生,避免發育嚴重缺陷的出生。

    2.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分娩,出生新生兒要避免產傷、室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發生。

    3.孩子出生後要做新生兒篩查,避免各種腦炎和腦膜炎、腦外傷和煤氣中毒、高熱驚厥的發生。

    4.飲食上寶寶要忌高鹽、辛辣燥熱的食物,少食動物內臟,在飲食上可增加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的攝入以及多補充含鈣質的食物

    5.可以適當參加運動

    6.若寶寶患高熱驚厥、腦炎等,要及早診斷,正確治療,以減少癲癇的發生率。

    專家建議:只有做到了從根源上杜絕癲癇疾病的產生,才是最好的預防治療,最好祝願廣大癲癇病患者可以儘快擺脫疾病的困擾,過上健康幸福的新生活。

  • 3 # 癲癇公益諮詢

    病情分析: 你好,癲癇在飢餓、暴食、疲勞、感情衝動、代謝混亂等等誘因下可誘發! 指導意見: 建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疲勞等。飲食清淡富營養,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避免可樂、辛辣等興奮性飲料及食物。三餐規律,忌暴飲暴食!

  • 4 # 兒科主任曲鳳媛

    夏季,如何預防小兒癲癇的發作!

    1、避免強烈的聲音刺激

    強烈的聲音刺激及噪聲是癲癇的誘發因素之一。受到強烈聲音刺激,癲癇患兒會出現心慌、煩躁不安、坐臥不寧、心跳加速等現象,精神高度緊張,神經過度興奮,都能直接誘發癲癇發作。因此,癲癇患兒聽音樂時最好不要戴耳麥,且聲音不宜過大。

    2、少玩電腦遊戲

    有關醫學資料表明,玩電子遊戲機或用電腦玩一些強光、強聲響的節目或遊戲,造成大腦高度緊張和疲勞,易對有癲癇病灶而未發作過的兒童產生強烈的刺激,導致癲癇發作。而對於有發作史的兒童,往往一玩遊戲機就會發病。

    3、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睡眠不足,過度疲勞是癲癇發作的一大誘因。很多學生往往放假後就生活無規律、熬夜、通宵上網。因此,家長應注意不要讓孩子處於疲勞狀態,控制玩耍時間,充分休息,保證足夠睡眠,不可因娛樂而過度疲勞。

    4、避免長時間用手機打電話

    長時間打手機可能誘發癲癇。因手機通話時會發出電磁波,而癲癇又是大腦細胞異常放電的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所以,癲癇患兒或有癲癇家族史的兒童,應減少手機使用的頻率和通話時間。

    5、儘量少看電視

    暑假期間,許多孩子都是在電視機前“歡度”假期。殊不知,常看電視特別是動畫片會引起小兒癲癇的發生。因為有一種癲癇就叫光敏性癲癇,只要被閃光刺激,就會引起神經元的興奮,從而引起癲癇發作。

    6、不過量運動

    癲癇患兒在一般情況下可以參加正常的體育運動,以增強自我價值感、提高身體素質和社會參與感,減少其精神心理障礙,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但不宜參加劇烈和大運動量的體育活動,如長跑。同時對大運動量的足球、籃球運動也應避免,跳水、游泳也不宜參加,因這些專案如果同時伴發癲癇會造成意外。

    總之,兒童癲癇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治好的,小兒的大腦在不斷髮育,重要的腦功能區也可以重塑,所以兒童癲癇手術的適應症也更寬泛。癲癇患兒家長一定要積極尋求治療。

  • 5 # 智慧化助手阿峰

    1、癲癇的需要一個很長的治療週期,癲癇患者應嚴格遵照醫囑,按時、按量服藥,進行較長時間的鞏固治療。在此期間不能隨意的減藥,停藥,更不能更換其他藥物。

    2、預防癲癇病的發作就要合理安排飲食起居。保持足夠睡眠,使生活有條有理,不過度勞累,不長期熬夜。多聽天氣預報,以防天氣突然變化而帶來的種種意外。寒冷和降溫天,大風和雨天時不外出,以減少氣象因素對發病的影響。

    3、加強心理疏導。保持穩定的情緒,培養活潑開朗、豁達樂觀的性格。與人為善,少參與激烈競爭,不爭勝好強,以避免不良刺激。有異常反應時,要早去看心理醫生。

    4、參加必要的社會活動。對基本好轉者應及早讓其接觸社會,參與單位的各種活動,多交友、多交談,以培養廣泛興趣,增強生活自信心。若閒散在家無所事事,反而容易使病人心裡空虛、消極悲觀,從而導致舊病復發。聽聽音樂或參加體育活動,保證足夠的睡眠。

    5、癲癇家屬要多關心。家人要多關心癲癇病患者,多留意他們平常的行為,帶他們定期上醫院檢查。情況嚴重的,及時送醫院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以色列要選擇巴勒斯坦地區作為自己的建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