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043717378825元

    周瑜才氣輸於孔明的致命弱點是本位主義,一切為了吳國,所以他力盡所能要清除對吳國不利的人和事,這就顯的狹隘,這一點正是被人擊敗的致命傷,被人三氣而終。

  • 2 # 歷史名將錄

    三國裡面的周瑜,是一位智商不次於諸葛的人,雖然比不上諸葛,但也不會差很多,畢竟是孫權手下第一謀士。但是周瑜死的有點不明不白,說是諸葛三氣周瑜,把周瑜氣死的,但有資料表示並不是這樣。

    能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他的心胸會小麼。這個世界無論做什麼,心胸狹窄的人永遠走不遠。周瑜的才能是大家都知道的,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周瑜也想到了用火攻的方法去攻打曹操,但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那時候周瑜就因為缺少東風而發愁,因此落下了鬱鬱寡歡的頑疾,集鬱成疾。但後來諸葛把東風借來了打敗了曹操,這時候周瑜更加的發愁了,因為有諸葛這個聰明人在,吳國想要統一天下會更加的難,周瑜憂心吳國,使自己的身體更加的不好了。周瑜一直想要整死諸葛,但一直都整不死,身體也越來越不好。

    還有第二個使周瑜心力憔悴的原因就是孫權的不信任,有個詞叫做功高蓋主,周瑜手握暴病而死的時候手握重兵。周瑜在回江陵的途中死的,在死之前周瑜曾經給孫權寫過一封信,信裡面說了自己將要死去。大家不妨自己做一個假設,假設孫權知道周瑜有病,然後還讓周瑜到處征戰,最後周瑜因為心力交瘁而死。這個假設是成立的,孫權一定知道周瑜的身體欠佳,也曾經勸告過周瑜要好好養身體,讓周瑜交出兵權,但那時候周瑜一心為吳國,所以才繼續征戰,然後死在了回江陵的途中,臨死的時候還在想如何把諸葛整死,死前說的既生瑜何生亮,說的是吳國有我了,為什麼蜀國還有出來個諸葛亮,兩個人在一起必定有一個人死。

    周瑜的死不是因為他的心胸狹窄,而是為國為民,他是吳國的英雄。周瑜被諸葛氣了三次,然後因為身體實在受不了而離開人世。他的身體之所以這麼不好,就是因為他一心都在為自己的國家奮鬥,為自己的子民付出了全部,導致都沒有時間治療自己的身體了。周瑜如果不理會國家大事,陪著小喬遊山玩水,那麼會很快樂得過玩這一生,周瑜享年三十六歲,十分年輕就死了,他的人生應該很長,但卻如此的短暫。一個人的生命不在於他的長度,而在於他的寬度,周瑜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保持了十幾年的和平。

  • 3 # 四川達州人

    周瑜,雅量高致,才能非凡。

    作為孫策的高階謀士(戰略可比荀彧),孫權的合格軍師(戰役可比荀攸),極其優秀的方面軍統帥(戰術可比曹操),周瑜個人能力之強,整個三國時期無人能夠比肩。

    所謂外事不決問周瑜,已囊括了軍隊建設、作戰、外交等多個方面。尤其赤壁大戰之後,周瑜準確控制住劉備的命脈,有效將劉備壓制為同盟小兄弟,這樣精確判斷控制局勢的才能絕對令魯肅汗顏不止。

    事實上,周瑜是與劉備一個輩分的,是參與群雄逐鹿的高階將領,有必要嫉妒(呵呵)晚輩的諸葛亮?

  • 4 # 知無為而有益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段描寫周瑜是何等瀟灑。當時人們把周瑜稱作周郎,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周帥哥,那可不是僅僅長得好,《三國志》中這樣評價周瑜.

    瑜長壯有姿貌。 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以瑜恩信著於廬江,出備牛渚,後領春谷長。 頃之,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導江夏太守,從攻皖,拔之。 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而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

    周瑜心胸開闊,以德服人,跟後世小說家虛構的那位截然不同。應該說,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程普曾一度和周瑜關係不好。程普認為自己年齡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卻始終折節容下,從不跟他一般計較。程普後來特別佩服周瑜,曾對人說:“與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飲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

    至於後人說周瑜氣量狹小,忌賢妒能,被人氣死,則純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

  • 5 # 路遙lgy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擼灰飛湮滅”。

    說起周瑜就會想起這句千古名句。在《三國演義》裡,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智慧形象,周瑜成了陪襯,周瑜的成了嫉賢妒能,心胸狹窄的人。這其實都是誤解。

    歷史上周瑜,可不是隻打了一次赤壁之戰,少年時他與孫策定江東,是孫吳開國的關鍵人物。攻破黃祖,孫策上表朝廷,周瑜是功勞第一,“江夏太守,行健威中郎將周瑜”。孫策去世,周瑜“將兵赴傷,隧留吳,以中護軍與長吏張昭共掌眾事”。

    劉邵《人物誌》裡英雄的定義為“聰明秀出之英,膽略過人為之雄”。三國時期,能稱得上英雄的也只有周瑜,諸葛亮等幾人而已。

    周瑜“性度恢弘”,眾將誠服,舉薦賢能魯肅。少年為東吳開國立下汗馬功勞,赤壁之戰力挽狂瀾,江陵之戰,大戰曹仁,使曹軍退回北岸。

    周瑜被時人評價“文武韜略萬人之英”,“年少有美才”。包括劉備和曹操在赤壁之戰後,也酸酸的想離間周瑜孫權的關係,“瑜威聲遠箸故曹公劉備鹹欲疑僭之”。周瑜是出名的儒將,人長得帥,“雅量高致”,“曲有誤周郎顧”,可見他的風流倜儻。

    歷史上周瑜與諸葛亮並沒有多少的交集,也談不上像小說裡演義的那樣“智鬥”。周瑜在江陵之戰後,給孫權提“西取益州,北進襄樊”的戰略,只可惜病逝了。

    或許,正是周瑜的早逝,成就了他人生的完美,完美的毫無瑕疵,完美的讓人嫉妒。如果周瑜不病逝,他的戰略宏圖裡,應該不會答應劉備借南郡,以他的智謀與指揮能力,取益州該比劉備輕鬆些點吧?那劉備會怎樣呢?不得不說,周瑜早亡,也是一種遺憾。

  • 6 # 歷史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中,把周瑜塑造成了一個氣量狹小之輩,實際上恰恰相反,周瑜是個氣量恢弘的大丈夫。

    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

    除了程普倚老賣老,其他人都很佩服周瑜。而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周瑜對程普十分尊敬,面對程普的為難,年輕的周瑜主動放低身段,所以,最後程普也被周瑜的氣度折服。

    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由此,可以看出周瑜的氣量,絕對不是個斤斤計較的狹小之輩。

    歷史上的周瑜,是個妙人:氣量恢弘,深得人心;精通音律,風流倜儻;赫赫戰功,名垂青史。真可謂“修身治國平天下”,唯一可惜的,就是壽命太短啊!

  • 7 # 歷史百年

    關於周瑜先生,大多數人都知道他在《三國演義》被黑的很嚴重。但我認真負責地告訴你,《三國演義》裡的周瑜也沒有那麼不堪。

    一般大多數人都認為他在《演義》中很妒忌諸葛亮的才能。我的看法是:胡編亂造,純屬民間謠傳。

    毛綸毛宗崗在《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批註道:周瑜非忌孔明也,忌玄德也。孔明為玄德所有則忌之,使孔明而為東吳所有,則不忌也,觀其使諸葛瑾招之之意可見矣;非若龐涓之忌孫臏,同事一君而必欲殺之而後快也。一則在異國而招之使入中國,一則在中國而驅之使入異國。試以龐涓較周瑜,則周瑜真愛孔明之至耳。

    他們二位的評價沒人敢反對吧,當然他提到的派諸葛瑾招降在原文中有:瑜請諸葛瑾,謂曰:“令弟孔明有王佐之才,如何屈身事劉備?今幸至江東,欲煩先生不惜齒牙餘論,使令弟棄劉備而事東吳,則主公既得良輔,而先生兄弟又得相見,豈不美哉?先生幸即一行。

    《演義》中後來周瑜動了殺心是因為諸葛亮不投降,周瑜恐怕他成後患。

    看見沒,即是是《三國演義》,周瑜也不心胸狹隘。

    下面講講歷史上周瑜的人品:

    程普常常以自己年長侮辱周瑜,可週瑜一直寬容大度不和他計較,於是後來程普很敬佩他,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江表傳》)

    赤壁之戰之後,曹操派蔣幹招降周瑜(足以見周瑜的才能),可週瑜說:“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江表傳》)

    周瑜那麼高尚,《演義》裡也不小氣。那些肆意抹黑他的好好反省吧。

  • 8 # 海納百川233699882

    看過《三國演義》和京戲《諸葛亮三氣周瑜》的觀眾們都知道周瑜此人氣量小,嫉妒諸葛亮的才能和智謀,一次三番要還諸葛亮的命。因為心胸狹隘,竟然被諸葛亮氣死了,在臨死前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可是迴歸歷史,周瑜真的那麼小氣嗎?讓我們看看正史是怎樣評價: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安徽省合肥市舒縣)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字,塘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少餘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209年),周瑜率郡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基礎。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從史料是來看周瑜在宋朝之前都是正面形象沒有負面影響,為什麼到了元末明初,在那些街頭,茶館說書,賣唱的藝人口中,周瑜就變成了嫉妒諸葛亮的小氣鬼,臨死還有說上:“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言呢?主要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問題,朱元璋滅了蒙元王朝做了大明開國皇帝,是漢族人統治天下。劉備,劉皇叔是代表蜀漢,他畢生的理想恢復漢室江山,蜀漢就是代表漢室。明朝有一個軍師劉伯溫在明朝的建立立下奇功。民間常把劉伯溫比喻為三國諸葛亮在世。藝人們可以無限制的吹捧諸葛亮。而周瑜再有智慧也比不上諸葛亮,周瑜雖然有赤壁之功,但是這些都是因為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借東風”妙計助了周瑜一臂之力。

    藝人們這樣說,朝廷是不會干涉他們的,藝人們為“票房”進一步編成周瑜氣量小,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情節。史料記載,周瑜在一次奪城之戰中,周瑜中了曹操的計,身中毒箭,雖然命是就回來了,卻不能生氣。這是符合醫學道理,因為生氣會攻心,而致人死地。諸葛亮知道了這個事情,他要治周瑜與死地,產出東吳對蜀國的威脅。諸葛亮使計謀一氣周瑜是劉備不費力氣連奪三城,而生氣,二氣是周瑜本想利用孫權的妹妹來報復劉備,卻沒想到計謀沒有成功,還讓孫權的妹妹真的嫁給了劉備,周瑜第二次生氣,三氣周瑜是因為本想趁劉備慰問士兵到時候,攻入城內,卻沒想到再次中計,周瑜想到自己在三次計謀中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所以怒氣攻心,毒法身亡,死時說“老天啊,老天!既生瑜,何生亮。”接著一連大叫幾聲,就死了,死時年僅36歲。

    羅貫中是施耐庵的徒弟,老師在寫《水滸傳》要發表時遭到明朝廷的新聞官的禁止發行。原因是《水滸傳》鼓吹反朝廷。這些羅貫中是知道得,為了避免遭朝廷禁止,所以羅貫中就收集了所有說書賣唱人的有關周瑜的演義版本,進一步加工整理在演義,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三國演義》版本,周瑜就變成了“小氣”鬼。

    雖然羅貫中偏離了史料,這點羅貫中是心知肚明的,但是在那種環境下,作者做了違心的事,我們可以理解。就像現代也有不少的作家被形式所迫也寫了一些違心的作品一樣。

    儘管如此,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不愧為中國四大歷史名著之一,流放千古。

  • 9 # 吃不起肉的學者

    從中國隋唐開始,就出現了正統之爭,所謂正統之爭就是漢朝時劉邦打下的天下,所以就必須姓劉,劉備姓劉,所以他建立的蜀漢就是正統,而曹操和孫權都是亂臣,所以是不被人們認可的,因此在《三國演義》之中除了劉備,其他人都是遭到貶斥的。

    周瑜作為東吳最為出色的將領,他也是被人們貶斥的一類人,即便他是一個非常出色的人。但是也許是因為周瑜太出色了,所以羅貫中也不能完全說他不好,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只是安排了他氣量狹小的弱點。

    但可能是因為周瑜太過優秀,導致天妒英才,周瑜在36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周瑜是因病去世的,和諸葛亮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我們不要被誤導了。

    周瑜之才被三國末年的陳壽所推崇,陳壽是《三國志》的作者,也是中國著名的史學家,被公認為是一個嚴謹的人,綜合他的年代和他的為人來看,他的著作真實性非常高,所以《三國志》才被認為是研究三國曆史的最重要著作。

    在這部著作中,陳壽使用了大量的讚美之詞來形容周瑜,說周瑜具有“具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也說“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還說周瑜“文武籌略,萬人之英、說周瑜器量廣大,按照陳壽的說法,周瑜的心胸絕對的開闊,那麼為什麼會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被描述成一個氣量狹小的人?這和羅貫中所處的年代和思想限制有很大的關係。

  • 10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小說《三國演義》裡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把周瑜完全臉譜化為了嫉賢妒能的小人!因為嫉妒諸葛亮的才能,周瑜處處設伏,想要算計諸葛亮,卻每每為諸葛亮所破,最後落得個“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的下場!

    但是,無論小說《三國演義》和歷史事實都告訴我們,周瑜曾經想借助諸葛亮的胞兄諸葛瑾勸說諸葛亮投效孫吳。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周瑜嫉賢妒能、欲除諸葛亮而後快,他為什麼要延攬諸葛亮投效孫吳?此舉豈不是自相矛盾嗎? 諸葛亮投效孫吳,除了跟周瑜搶飯碗,還能幹什麼?周瑜敢讓諸葛瑾“策反”諸葛亮,就說明他有這個自信諸葛亮不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這件事恰恰說明了周瑜不是嫉賢妒能的小人,反倒是一位非常自信、一心為公的政治家,不是嗎?

    除了諸葛亮之外,魯肅這個人也是周瑜一手推薦的。真實歷史上的魯肅這個人也並不像小說《三國演義》裡那麼“老好人”,這個人還是頗有些能力的。能夠在周瑜去世後取代周瑜的位置,一個“老好人”是搞不定的,不是嗎?可這樣一個可以取代周瑜的人物,恰恰就是周瑜自己舉薦的!由此也足可見周瑜的度量,他絕不是嫉賢妒能之輩。

    周瑜為何針對諸葛亮

    前面已經說過了,周瑜這個人絕非氣量狹窄、嫉賢妒能之輩。那麼,他為何要針對諸葛亮呢?實際上,周瑜針對諸葛亮主要發生在赤壁之戰之後,在孫劉聯合對抗曹操之時,周瑜還是相當剋制的,並沒有破壞“統一戰線”。周瑜之所以針對諸葛亮,其實並不難理解,諸葛亮是和周瑜一樣的大才,既然不能為孫吳所用,將來必定是孫吳的大患!周瑜針對諸葛亮太正常不過了。

    毛宗崗批註《三國演義》時曾經提及:“周瑜非忌孔明,忌玄德也。”此言何意?周瑜忌憚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劉玄德。諸葛亮為劉玄德所用,必為孫吳大忌!如果諸葛瑾勸說諸葛亮投效孫吳,這一切也就不存在了。只可惜,諸葛瑾並沒能說動諸葛亮,因此周瑜才開始針對諸葛亮。

    赤壁之戰後,周瑜曾勸說孫權軟禁劉備,但孫權礙於形勢,暫時不想破壞孫劉聯盟,所以沒有采納周瑜的建議。換言之,周瑜並不是針對諸葛亮一人,他同樣針對劉備!但凡對孫吳有害者,他都針對,與嫉賢妒能沒有任何關係。

    周瑜之死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周瑜是被諸葛亮的“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給活活氣死的,但真實歷史上根本沒有這麼一回事。史載,建安十五年,孫權批准了周瑜征伐益州的方案,周瑜返回駐地江陵,行至巴丘,突然病卒。《三國志·周瑜傳》原文:“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換言之,周瑜是病死的,雖然史籍沒有交代具體病因,但周瑜是在孫吳境內病死的,並沒有與諸葛亮接觸,更加沒有開戰,何來被諸葛亮氣死之說?

    從史料記載來看,周瑜死得非常突然,不僅周瑜自己沒有準備,孫權也沒有。在去世前不久,周瑜還在與孫權商討進軍益州的事情,為此周瑜還親自跑到了孫權身邊請示彙報。在獲得孫權同意之後,周瑜回返駐地,準備具體徵伐益州的事情。從這段記載來看,彼時周瑜的身體還是可以的,從江陵(今荊州)到建業(今南京)雖然不算遠,但也不算近了!如果像小說《三國演義》所說,周瑜受了嚴重的箭傷,或者說彼時已經病重,恐怕這一趟很難成行,更別說是統兵征伐益州了。

    這段記載起碼說明,在回返江陵之前周瑜並沒有表現出什麼異常,否則彙報完工作立馬就讓往回趕,孫權似乎有些太為難病人了!不是嗎?可就在回返駐地江陵的路上,周瑜卻突然就去世了,年僅三十六歲。這種猝死,無外乎心源性猝死、心梗、腦卒中之類,在那個沒有現代急救技術的時代,死亡也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根本不是什麼被諸葛亮氣死的。

    綜上所述,真實歷史上的周瑜非但不是嫉賢妒能的小人,相反非常大度,他之所以針對諸葛亮、劉備,更多地還是從國家利益出發作出的考量,不涉及私人恩怨。關於周瑜之死,史籍記載相當簡略,並沒有交代死因。但是,聯絡前後發生的事情來看,箭傷復發死亡的可能性不大。個人更傾向於周瑜是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突發,長期高壓、不規律的生活使得周瑜一直處於亞健康狀態,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很可能早已存在,荊州、南京開回顛簸使得周瑜心腦血管疾病突發,年紀輕輕丟掉了性命,一切都可以說得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豆田裡有筆頭草用什麼除草劑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