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流liu西瓜

    謝桂子友邀。

    簡單聊幾句。

    歷史的演繹自有其內在發展規律。一個朝代腐朽了,另一朝代必將替而代之。

    王莽纂漢有幾個因素:其一,西漢末,外戚干政;王莽幾個叔伯任大司馬,餘萌於其。

    其二,王莽擅偽裝,盅感人心,無論輔佐平帝,還是身居於野。廣施仁政,或分封賞,或殺子以證公正,無不為圖謀帝位鋪路。

    其三,朝庭腐敗,平民起義不斷,民心思變。

    大致三點。不周處,望諒。

  • 2 # 上弦月A

    歷史大事件發生,往往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的規律。王莽能篡漢成功,絕非偶然。

    社會因素:激化的西漢需要英雄站出

    西漢後期,土地私有化,導致兼併嚴重,加上災荒,經濟如霜打的茄子。人心不安,階級矛盾激化,則社會動盪,人民起義此起彼伏。

    老百姓易安於現狀,除非逼的不得不變,因為不變必亡,變或亡或興。此時社會需要一個英雄一錘定江山。王莽就是利用了這種社會現狀和人心,才篡漢的。王莽稱”漢德已衰,新聖將興“,並以“新聖”自居,取得民眾擁護。

    外力因素:王政君不死,外戚強勢

    從漢武帝到東漢末,外戚干政現象常見。漢元帝皇后王政君,歷經四位皇帝,就是不死。所謂越老越妖,這勢必不斷增加了王家政權籌碼。

    王莽兄,王政君的侄子也,自家人。王政君以及王莽叔伯大爺掌握大權,便給王莽專權提供了各種有力保障,客觀上為王莽篡漢鋪了路。

    主觀因素:王莽智慧且奸詐、擅偽裝

    王氏家族獨攬大權,其子弟大多驕奢淫逸,唯王莽例外。莽兄為人恭儉儒雅、禮賢下士,簡直在王家鶴立雞群,於是人氣漸高,聲譽日隆。王莽推行惠政,籠絡人心,包括王室宗親、功臣後裔、貧民百姓,還為社會教育獻計出力,可謂德高能賢。

    所以,王莽太能裝了!以至於大家都巴不得燒香拜佛指望他拯救大漢。王莽完美地獲取了世人的信任。人民群眾,也只有人民群眾才能創造歷史,而於王莽兄,天下人民皆歸焉……

    從上層階級到民間,從自身、環境、社會等,都促成了王莽成功。但,王莽的夢想,是那種在遠方的詩一樣的夢想。他思維太超前了,忘了自己在西漢……一系列新政,全國懵逼中…很快就Over。

    王莽就像煙花,包裝的華麗無比,世人想看他綻放時的燦爛,他卻放了個響雷……

  • 3 # 滿月尋桂子

    大漢朝的皇帝大多短命,幼帝繼位多,導致了太后,不對,是太皇太皇當政的局面,且這幾個太皇太后都是高壽,掌權時間長,導致了外戚勢力根深蒂固、權勢熏天。從呂后,竇太后到王太后莫不如是。

    王莽:西漢王朝的終結者,就是這位王政君漢元王太后的侄兒。

    王政君父親王禁,母親李氏本是王禁正妻,王禁好色姬妾多,李氏好妒,與王禁離異,又嫁苟賓,生子苟參。李氏懷王政君時夢月入懷。王政君先許配一家,未過門時,未婚夫死了,東平王欲納王政君為妾,未過門,東平王又死了。王禁請人為王政君算了一卦,算的結果就是貴不可言。

    既然貴不可言,王禁就趕緊讓這個女兒習學各種才藝,送入宮中為家人子(太子妃的候選人)。

    劉奭是漢宣帝劉詢的太子,劉奭寵愛的司馬良娣病故,臨死時說是劉奭的其他姬妾詛咒她而死,太子遷怒眾姬妾,從此不與他們親近。漢宣帝非常著急,讓皇后在宮中這些家人子中挑選美女讓劉奭選中意的。當時皇后選了五個美女讓劉奭來看,劉奭並無熱情,只是說其中有一個可以,因當時王政君就坐在劉奭旁邊,皇后以為就是她,就把王政君送入太子府。

    好運命貴的王政君一幸而孕,為劉奭生下兒子,宣帝非常高興,親自給皇孫起名劉驁。兩年後宣帝崩,劉奭即位就是漢元帝,立劉驁為太子,王政君為皇后。

    漢元帝本來也不是多喜歡王政君,生下劉驁後就漸受冷落,後來寵愛傅昭儀,生子劉康封為定陶王。劉驁小時寬博謹慎,長大後卻喜好宴飲玩樂,元帝一度想廢劉驁立劉康為太子,後來在大臣勸諫下,且考慮到劉鷙是宣帝生前所喜愛的皇孫,才未廢劉驁。

    元帝崩,劉驁即位就是漢成帝,王政君為皇太后。封兄長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追封父親王禁為頃侯,由王鳳承嗣侯位,封同母弟王崇為安成侯。幾年之後,又把王政君在世的其他兄弟在一日之內全部封侯:王譚平阿侯,王商成都侯,王立紅陽侯,王根曲陽侯,王逢時高平侯。此時,王氐一族已有七侯。本來皇帝劉驁的許皇后之父許嘉為大司馬車騎將軍,王政君多方打壓,攛掇劉驁廢了許皇后,罷免了許嘉。至此,朝野上下,權貴皆王氏一族!

    王鳳掌權十一年,病,生病期間侄兒王莽,王音(王禁弟弟王弘之子)服侍在側,王鳳不喜他的幾個兄弟,臨終向皇帝推薦王音代替,重用王莽。王鳳死後,王音為大司馬車騎將軍,總攬政局,封安陽侯。王音當政四年死,劉驁的七舅王根上位為大司馬驃騎將軍。

    因為漢成帝沒有子嗣,定陶王劉康也巳去世,傅昭儀賄賂王根,希望立孫子劉欣(劉康子)為太子。王根保舉劉欣為太子。

    成帝末年,在王政君的要求下,又封王家一侯,封王政君死去的哥哥王曼為新都侯,由王莽襲侯。與王莽同時被封侯的還有王政君姐姐的兒子淳于長。至此,王氏親眷十侯,顯赫榮寵可謂空前絕後。

    王莽,自幼喪父,哥哥也早喪,留下寡嫂幼子。王莽孤貧守節,勤苦好學,養育兄子,尊儒家守孝悌之禮,外結英豪,內事各家叔伯。王鳳病重時,王莽侍疾,衣不解帶,親自嘗藥,恭謹孝順,勝過親子。王鳳臨終,向太后和皇帝託付王莽,立刻提拔為黃門郎。王莽清苦自恃,高標獨行的行為在朝野上下博得賢德之名。此時,王根老邁,王莽的時代就要來了。

    與王莽同時封侯的那個老表淳于長其實比王莽先上位。因為淳于長幫助漢成帝喜歡的趙飛燕上位為後。

    淳于長深得漢成帝信任,很快升為衛尉,王根退休後,淳于長任大司馬,後淳于長遭誣告,被貶歸家,王莽任大司馬。

    不久,漢成帝猝死趙合德宮中。劉欣即位就是漢哀帝,王政君為太皇太后。哀帝著手排擠王氏勢力,強化皇權,拔高祖母傅太后與母親丁氏勢力,藉機將王根逐出京師,並把王氏舉薦的官員悉數罷免。王莽因反對皇帝加傅太后尊號與王政君等同,被貶回新都,王莽在新都閉門三年,有幾百人上書皇帝為王莽鳴不平!

    哀帝好男風,專寵董賢,王莽走後,封董賢為大司馬,掌軍政大權。荒淫短命的漢哀帝二十六歲就死了。王政君迅速移駕未央宮,問董賢哀帝的喪禮如何治理,年輕無能的董賢無法應答,王政君就說成帝的喪事是王莽辦理的,有經驗,還讓他來幫你辦吧,王莽從新都回京師,並趁機奪回軍政大權。董賢、傅太后及丁太后皆被誅殺。

    哀帝無子,迎年幼的劉衎即帝位,就是漢平帝,劉衎是元帝劉奭的孫子(中山孝王劉興之子)。王政君為太皇太后,垂簾聽政,王莽為大司馬操持國政。王莽的時代來了!

    王莽當政時,遇上災荒之年,廣濟災民,減免賦稅。對劉姓貴族極盡拉攏之能事。總之朝野上下歡呼擁戴王莽。群臣上奏大司馬德比周公,王昭君下令封王莽安漢公。

    平帝立五年病逝(一說平帝乃王莽鴆毒而亡)。王莽從漢宣帝的玄孫裡挑了一位最年幼的劉嬰立為太子。然後就有人為的什麼大白石,上書八個血紅大字: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王莽指使群臣稟告太皇太后王政君,王政君此時才看明白王莽篡奪皇位的野心,氣憤至極給予嚴厲斥責。這時王姓叔伯,子侄兄弟都向著王莽說話。王政君無法,下詔令安漢公居攝踐祚。

    居攝踐祚就是皇帝年幼不能親政,由大臣代居其位,服天子之服,用天子儀仗,稱作假皇帝,立劉嬰為太子,號曰:孺子。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奇聞,假皇帝與真太子不同族不同姓。

    王莽立太子後,立即引起劉姓漢室宗族的強烈不滿,也識破了王莽假仁假義的面具。各地紛紛起義,在王莽的鎮壓下,起義軍失敗。王莽以為是天命所歸,躊躇滿志,一改昔日謙恭有禮的儒者風範,以一個軍事強人的姿態出現在大小臣工面前,各地各種祥瑞符命紛紛出現,王莽就把“攝”字去掉,居攝三年改為初始元年。

    初始元年,梓潼袁章制了個銅匣子,內裝兩條書簡,一條上書:天帝行璽金匱圖。一條上書:赤帝行璽某傳予皇帝金策書。圖、書中都寫了王莽應做真天子。

    袁章將銅匣獻給王莽,王莽立即拜受,表示聽從天命,接受禪位,即真皇帝位,改國號為:新。至此,210年的西漢帝國被王莽篡奪!

    王莽篡漢雖然是各種因由造成的,究其根源,還是王政君。雖然王莽最後要玉璽之時,王政君怒罵其篡漢之罪行,並以玉璽砸地,但這些對於西漢王朝的覆滅於事無補!

    王政君一生歷經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孺子嬰,新朝王莽,做了五任皇帝的太后。可是她都幹了些什麼,除了別人奏請削弱王家勢力時會在皇帝面前撒沷打滾,無休無止地為王家爭權奪勢外,實在沒幹什麼對大漢王朝有利的政事。

    漢成帝二十歲繼位,四十六歲死亡,在位二十六年,卻無子嗣,做母親的在幹嘛?趙飛燕趙合德姊妹淫亂後宮,做為母后為何不加勸諫?妃嬪、宮女有了皇帝子嗣卻任由趙氏姊妹戕害,你做為大漢朝最有實權者,卻沒有保護好自己的皇孫,以至國本不固,造成以後更為混亂,外戚當政的局面。總之,王莽篡漢,西漢王朝的終結,王政君難辭其咎!其罪當誅!

  • 4 # 君山話史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王莽能竊取西漢大權,有幾個原因:第一,早年積累的好名聲是其政治資本;第二,雄厚的外戚家族背景;第三,高超的權謀手腕。下面我詳細說說。

    1、早年王莽不可挑剔的完美形象

    西漢末期,王氏外戚權傾朝野,貫穿於王氏家族興衰的人物是王政君。她是漢元帝的皇后,漢成帝時,她是皇太后,漢哀帝時,她是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八個兄弟,七人封侯,惟一沒有受封的是王曼,因為他死得早。王莽就是王曼的兒子,父親死的時候,他還在孃胎裡。

    與叔伯兄弟相比,王莽一家顯得很寒酸。七個叔伯都是侯爵,堂兄弟也都身居高位,過慣了奢侈糜爛的生活。王莽並沒有因此感到自卑,他發憤圖強,精於學業,研究儒學。他雖然家貧,好歹有那麼多強勢的親戚,總不致於很落魄。但他還是選擇了儉樸的生活,把時間花在學習上,廣泛涉獵群書,成為王門中的佼佼者。

    年輕時的王莽行為很檢點,嚴格按照儒家的規範做事。他也時常要去拜會幾位叔伯,不卑不亢,進退有禮。有一回,伯父大將軍王鳳病倒,王莽前去服伺,每次端藥上來,總要先嚐嘗冷熱,照顧得很周全。王鳳臨死前,特地請求太后與皇帝關照王莽。漢成帝任命王莽為黃門郎,後遷為射聲校尉。

    在叔伯眼中,王莽是個好人,人品修養都好。他們並沒有意識到王莽內心深處,有著不可對人言的雄心壯志。入朝當官後,王莽結交一批朋友,都是當時很有名望的人士,包括傳奇英雄陳湯。王莽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溫文儒雅,學識淵博、謙恭有禮。

    公元前16年,王莽受封新都侯,出任騎都尉、光祿大夫兼侍中。這一年他二十九歲。他負責皇宮的值宿警衛,做事極謹慎,有條不紊。官職越大,他反而越發謙虛。他的內心世界不為外人所知。他以嚴格的儒家行為規範要求自己,砥礪操行。為施助他人,他把馬車、衣裘賣了,賙濟貧窮的賓客,家裡一點積蓄也沒有。

    其實,王莽很懂得心理學。身為顯貴外戚的一員,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很容易引來一片讚美聲。當人們看慣外戚的霸道專橫時,突然冒出一個慷慨好義、樂善好施又平易近人的人物,怎麼不令人眼前一亮呢?朝中官員舉薦他,在野名士吹捧他。很快,王莽身上便罩上一層光環,幾乎成為完美人格的楷模。

    2、雄厚的家族背景

    兩漢四百年政治史,外戚是政壇上一支重要的力量。西漢晚期的王氏外戚集團,顯赫程度無人可及,最終扮演了西漢王朝掘墓人的角色。

    王氏家族的興起,關鍵人物是王政君。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后、漢成帝的母親。公元前33年,王政君成了皇太后,哥哥王鳳被提拔為大司馬、大將軍,王氏當權的序幕由此拉開。

    王政君有八個兄弟,分別是王鳳、王崇、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王曼。除王曼死得早,其餘七人全部封侯。特別在公元前27年,王氏兄弟一日之內受封五侯,震動朝野。漢高祖劉邦曾立下規矩:無功者不侯。王氏兄弟並沒有為朝廷立功,就撈得爵位,有違祖訓。這引起一些官員的不滿,紛紛上書反對王氏封侯。

    漢成帝是個酒色皇帝,有名的昏君,在政治上他主要倚靠王氏外戚集團。有王氏外戚幫他打點朝政,他才能騰出時間風流快活。這樣,王氏外戚的權勢迅速膨脹起來。

    公元前22年,執掌大權達十一年之久的王鳳去世。臨終之前,他向皇帝推薦由王音出任大司馬。王音為人比較謹慎小心,而以王譚為首的王氏五侯(五兄弟同一天封侯,故稱五侯)則腐敗不堪。這五個兄弟是皇帝的親舅舅,無功受祿,卻不知檢點,相互攀比擺闊。

    公元前15年,王音去世,王商接任大司馬。三年後,王商病逝,由弟弟王根接任。朝廷權勢最重的大司馬一職,被王氏家族給壟斷了。

    王莽是王氏外戚的後起之秀,王鳳及其兄弟是第一代外戚,王莽則屬於第二代。王莽的躥起速度十分迅速,歷任黃門郎、射聲校尉,二十九歲受封新都侯,遷光祿大夫、侍中,成為外戚集團第二代領軍人物。

    公元前8年,大司馬王根因體弱多病,向漢成帝提出辭呈,推薦王莽為大司馬人選。王莽終於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一年他三十八歲。

    3、王莽的造神運動

    王莽已是位極人臣,但他並不滿足,以自己聖人般的修養,難道不應該像堯舜禹湯那樣成為一代明君嗎?他排除萬難,一步步逼近權力的巔峰,要去摘取那頂至尊的CROWN。

    在他精心策劃下,造神計劃在一片鑼鼓聲中隆重出籠。

    公元1年,西南一個蠻夷部落向朝廷進貢一隻白雉。一批善於阿諛奉承的拍馬分子紛紛站出,向王政君太后提議說:“大司馬的功德,可與周公相比。當時周公輔佐周成王獲得白雉,如今大司馬輔佐漢室,蠻夷獻上白稚,這乃祥兆。大司馬在穩定國家、安定漢室上實有莫大的功勞,臣等以為應該要賜封為安漢公。”

    在群臣的“固請”之下,王莽終於被封為“安漢公”,外加一個“太傅”的頭銜。

    進貢白雉一事為王莽撈取了不少好處,又提升他的聲望,從此王莽便不斷地造假,粉飾太平,製造萬邦來貢的假象,以彰顯自己的無量功德。

    公元2年,遠在南海的黃支國前來進貢犀牛,馬屁精們開始一同吹捧王莽威德遠播。過了不久,越嶲郡的官員上報,稱見到一條黃龍在長江中游動。太師孔光等吹捧說:“王莽的功德可以同周公相比了,應該祭告宗廟才是。”這簡真是赤裸裸的拍馬屁。

    由於皇帝年少,王政君臨朝聽政。王莽知道,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得要太皇太后的支援。他對王政君太后極盡吹捧,以博取歡心。當時,王政君已七十二歲,不願對政事過於操心,這讓王莽一步步地把大權掌控在手中。在一幫大臣的鼓動下,王政君太后將百官任免權交給王莽,只保留了封侯的決定權。這時,王莽的權力已經跟皇帝差不多了。

    無論王莽早年是真善還是虛偽,他總算沒有做什麼壞事。隨著權力趨於無限,他的野心急劇膨脹,打擊異己分子的手段也越加嚴厲。

    他一面殘殺異己,一面鼓動溜鬚拍馬之徒大造聲勢,製造民意效果。在古代專制社會,王莽堪稱最擅長利用所謂的“民意”,大搞個人崇拜,有不少人上當受騙。

    公元4年,又一場鬧劇開演。太保王舜帶著官員及民眾代表八千多人,集體強烈要求王政君太后將王莽尊為“宰衡”。為什麼叫“宰衡”呢?古代名臣伊尹曾為“阿衡”,周公曾為“太宰”,現在王莽功德蓋過伊尹、周公,便各取一字,稱為“宰衡”。根據溜鬚拍馬者的建議,宰衡地位在三公之上,甚至說,他已經不是在大臣之列,而是統治者了。

    除此之外,王莽又得到“加九錫”。所謂九錫,就是九賜,賜予九種封賞。後世的篡權者很多步王莽之後塵,在篡權之前,先搞加九錫這一套把戲。

    公元5年,王莽毒殺漢平帝,自己當“假皇帝”,即代理皇帝。四年後,王莽終於把“假”字輕輕撣去,成了真皇帝。漢的國號正式除去,改國號為“新”。

  • 5 # 叫我小佛爺

    因為王莽是穿越者啊!

    01.作為皇親國戚,前半生虛虛假假。

    王莽生於公元前45年,老爹叫王曼,姑姑叫王政君。

    在中國歷史上,她還是最長壽的皇后,她身歷兩朝六帝,終以84歲高齡辭世。在這個典型被后妃外戚把持的朝代,王政君作為操盤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王家先後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是西漢一代中最顯貴的家族。可以這麼說,如果她沒有嫁入皇家,西漢的歷史可能就會重寫。

    why?

    王莽少年時,他爹和弟先後去世,說他是穿越者,可能原本的王莽早都隨著父兄駕鶴西去。此後他跟隨叔父們王鳳(王政君哥哥)、王商一起生活。

    藉助王政君之力的族中之人多貴為將軍列侯,生活侈靡,聲色犬馬,互相攀比,簡直腐敗!

    我們的心機Boy王莽此時卻顯得極為收斂,眾人皆醉我獨醒裡,王莽獨守清淨,生活簡樸,為人謙恭。

    史料記載說他勤勞好學,拜了沛郡的陳參為師,學習《論語》。對內服侍母親及寡嫂,撫育兄長的遺子,行為嚴謹檢點。對外結交賢士,對內侍奉諸位叔伯,十分周到。

    簡而言之,王莽就是這個世家大族中的另類,幾乎都成為了當時的道德楷模,於是很快便聲名遠播。

    他為什麼要這麼做?而且還做的如此完美。考慮到漢朝的官員選舉很有特色,名為“舉孝廉”(孝廉是漢武帝時設立的察舉考試的一種科目,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被推薦為官的人一般是通曉經目的儒生。),這不明擺著嗎?

    漢成帝陽朔三年(公元前22年),24歲的王莽入中樞開始做官。王政君早已貴為太后,此時叔父王鳳身居大司馬之位。

    所以,王政君一日不死,王莽的官路,只用他一直保持這這種虛虛假假的“孝”與“敬”,就可以安安穩穩,扶搖而上。

    事實證明,上天很眷顧這個穿越者。

    於是從公元前22年到公元8年,王莽以所謂的“沽名釣譽”式手段獲得了天下人的擁護。特別是漢哀帝掛了以後,王莽為了便於弄權,搞了一個小屁孩登基,也就是漢平帝,並在第二年改元,這一年的年號是:元始元年

    可是!

    就在這一年的公元紀年是:公元1年。

    東西方紀元就在這樣一個節點會合了!如此機緣巧合?

    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入高祖廟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改國號為“新”。

    在中國歷史上,通常以貴族革命和平民革命武裝奪取政權的正規路子裡,54歲的王莽換了種不流血的套路,打開了外戚篡奪(窩裡反)的先例,獲得了垂涎已久的地位,終於意味深長地開啟一個歷史新篇章。

    新朝疆域——轉自個人作品《疑似穿越者》

  • 6 # 歷史有知社

    提起漢朝的政治,人們通常會想起外戚與宦官。而外戚與宦官,其實是東漢政治的特徵。在西漢時期,宦官的勢力並不突出,而另有一支重要力量與外戚力量抗衡,這便是諸侯的勢力。西漢建立之初,實行的郡國並行制。

    郡國並行制,也即:朝廷直轄的地區,行郡縣制。而在邊遠之地,如齊、燕、趙、代、梁(魏)、楚、吳等地,行分封制。漢初的諸侯的封地,佔據了天下之半。在劉邦剪除異姓王之後(只有實力最弱,地處偏僻的長沙國,沒有被剪除,而長沙國吳氏原本就屬百越族首領),便與大臣們立下了“非劉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的盟約。

    在過去,中國一直都是宗法社會。尤其是中國早期的王朝,各方面制度都不太完善。君主最能信賴的人,往往只能是自己的血親與姻親。故西漢王朝的兩大政治支柱,便是諸侯(血親)集團與外戚(姻親)集團。劉氏宗支(血親)本身就有皇室的血脈,而有一定的皇位繼承名分,因而不能離皇帝太近,被放到地方為諸侯。

    外戚沒有皇位繼承名分,對皇權的威脅就相對較小。故而,朝廷的權力就由外戚來掌握。外戚與諸侯這兩大勢力,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所以,至呂后當政後,呂氏雖權勢熏天,盡掌朝廷軍政,並廢殺了幾位劉氏諸侯王,但仍無法從根本上動搖劉氏江山的根基。呂后一死,以齊王劉襄為首的劉氏諸侯就起兵討伐呂氏,並最終與漢室勳臣裡應外合,盡滅了呂氏。

    呂氏外戚雖被誅滅,卻仍改變不了西漢的外戚政治。文帝、景帝時期的竇氏,武帝、昭帝時期的衛氏、霍氏(霍光)等,都是外戚。漢武帝能用衛青、霍去病,也因寵幸衛子夫之故。其後,漢武帝寵幸了李夫人,又重用了其兄李廣利(貳師將軍)為將。

    漢武帝晚年,出了狠招,為免再次出現“呂氏當政”(外戚),而處死了嗣子(漢昭帝劉弗陵)之母趙鉤弋夫人,此即“立子殺母”。但是,幾世之後,漢室的江山還是被外戚王莽給篡奪了。

    王莽能以外戚篡得劉氏江山,並不在於王莽如何奸詐與得人心。而是西漢王朝的兩大政治支柱之一的諸侯力量,早就被朝廷給砍斷了。自文帝、景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就以各種“罪名”逐步削減諸侯封地,最終引起了吳楚七國之亂。再至武帝時期,透過“推恩令”的推行,而徹底解決了諸侯問題。諸侯(血親)被解決了,外戚(姻親)便失去了制衡力量,而正好為王莽篡位掃清了政治障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看到或聽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短故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