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左山

    晉文公是晉國曆史上最為偉大的君王之一,在短短九年的時間內就將晉國帶上了霸主之位,實在是另人敬佩不已,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風雲際會的大時代。在那個時期出現了無數戰無不勝的大將軍,運籌帷幄的謀臣智者,還有英明神武的帝王。而在那種環境下稱霸,可謂是難度極其之高。因為首先你要安穩國民,春秋戰國是個戰火紛飛的時代。

    民眾對於好好的生活已經成為了一種奢望。而一個國家,要是想成為強國,就要讓國家安定下來,要讓民心有所希望。其次,春秋時期的國家應試十分之複雜,周朝的各路諸侯紛紛成為了各大勢力。而在這種複雜的環境中,要是想稱霸,就只有兩條路。一條就是聯合各國,和各國結盟,在相對友好的條件下稱霸。另一條路就是最具困難性的,那就是用武力征服其他國家。用最強的實力打到你怕。打到你服。而重耳選擇的就是第二條路,這也是他能夠稱霸的原因。因為實力夠強,能力夠強。

    而年輕時候的重耳,就表現出了非凡的能力。具史書記載,他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重瞳”擁有者。而另一位鼎鼎大名的重瞳者,是西楚霸王項羽。有時候,天生強大之人的確會表現出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年輕時候的重耳十分仁義,而且還愛扶危濟困。在那個只要有了賢名就擁有了很多的時代。重耳無異於有了第一項成功要素。這也是後來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追隨重耳的重要原因。因為他足夠仁義,說白了,他是一個很講義氣的人。別人以仁義待我,我便以仁義待人。

    在那種仁義思想根深蒂固的春秋,重耳贏得了大量的民心。其次,重耳擁有一支十分優秀的團隊,他幾乎有著那個時期最優秀的文臣武將。文有狐偃,武有先軫。這兩位可不是一般的文臣和武將。狐偃是晉文公稱霸之路上最為重要的人才,而先軫則是歷史上第一位被封為元帥的人,尤其是這位先軫,在那個打仗還講究規則的時代,他敢為天下先,第一次提出“兵者,詭道也”的口號。除了這兩人,重耳還有很多著名的臣子。他們都對重耳忠心耿耿,而且在重耳的稱霸路上付出了自己的一切。重耳集團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韜光養晦”。

    他先是和諸侯國搞好關係,尤其是和當時的西戎霸主秦穆公。在這之後,他安國養民,發展國力。等到國力強盛之後,他制定了一條政策,那就是攻打楚國。因為當時,壓在晉國頭上的就是秦國和楚國。而秦國已經成為了自己的“朋

  • 2 # 阿輝看歷史

    重耳在國外顛沛流離了19年,輾轉了8個諸侯國,直至62歲才登基做國君。他即位後,勵精圖治,發展生產,晉國很快就強盛起來。後來又經過關鍵性的城濮之戰,晉文公重耳終於在花甲之年當上了中原的霸主。

    晉文公初為公子,謙虛而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驪姬之亂時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援下回晉殺晉懷公而立。晉文公在位期間任用狐偃、先軫、趙衰、賈佗、魏犨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

    對外聯合秦國和齊國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前632年於城濮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晉文公姬姓,名重耳,晉獻公之子。《左傳》記載他在做公子的時候遇到內亂逃到國外,在列國流亡十九年,而後在秦穆公的幫助下殺回晉國做了晉國的國君,是為晉文公。

    他在位僅九年(前636年—前628年),卻能任用賢能,對內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舉措,改革軍制,擴充軍備,使晉國國力大增。對外則合秦聯齊、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平定周室王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

    公元前632年,晉國於城濮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今河南原陽)會盟,成為春秋五霸中繼齊桓公之後的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當代史學家顧頡剛更認為,晉文公領導的城濮之戰遏制了楚國,使其不得向北發展,而他的兒子晉襄公憑藉父親奠定的基礎,於餚之役遏住了秦國,使他們不得向東發展。

    有了晉國這兩次大的勝利,春秋時期的中原諸國才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機會,諸子百家的燦爛文化才逐漸得以孕育、發展和繁榮。由此說來,晉文公的功業不僅在於強盛了當時的晉國,更在於影響了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可謂盛哉懿歟。

    其實晉文公通往最高權力的道路漫長曲折而充滿了各種艱難險阻。他本就不是國君的繼承者,太子申生才是原定的“儲君”。只是因為晉獻公的寵妃驪姬預謀自己的親生兒子奚齊做太子,設計陷害太子申生(所設之計太毒辣,這裡就不說了),申生被迫自殺了。

    驪姬又轉頭來收拾晉獻公的另外兩個兒子,必欲除之而後快,一個是夷吾,一個就是重耳。兩人分頭逃到自己的封地,又逃出國去。重耳先是逃到狄,接著逃到衛,然後是在齊、曹、宋、楚各國流亡,最後到了秦。他所到之國,有的對他客氣一些,有的對他簡直就是戲弄和侮辱。

    他在流亡路上餓過肚子,向村人要一點吃的,結果村人給了他一個土塊;他也有過消沉和萎靡,齊國對他好一點,送給他馬車,又送給他美女。

    他就被眼前一時的安逸所軟化,想終生在齊國做寓公了,只是在他的“從亡之臣”的軟硬兼施之下,他才又踏上了等待時機、尋找支援的流亡之路。如此這般,在列國之間流浪了十九年。

  • 3 # 奇趣講史

    首先來說下晉文公的生平事蹟吧!晉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晉獻公之子,母親為狐姬。

    晉文公初為公子,謙虛而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驪姬之亂時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援下回晉殺晉懷公而立。晉文公在位期間任用狐偃、先軫、趙衰、賈佗、魏犨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對外聯合秦國和齊國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公元前632年於城濮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為政措施:

    推舉賢良,任用有才能的人。

    宣揚德教,以培養百姓的純樸德性,撥亂反正。

    減免賦稅,佈施恩惠,捨棄禁令,分財給寡少的人,救濟貧困,資助沒有財產的人。減輕關稅,修治道路,便利通商,寬免農民的勞役。鼓勵發展農業,提倡互相幫助,節省費用來使資財充足。在生產上,號召改進工具,施惠百姓,獎勵墾殖;在貿易方面,降低稅收,積極爭取鄰商入晉。

    人物評價

    甯莊子:“夫禮,國之紀也;親,民之結也;善,德之建也。國無紀不可以終,民無結不可以固,德無建不可以立。此三者,君之所慎也。今君棄之,無乃不可乎!晉公子善人也,而衛親也,君不禮焉,棄三德矣。臣故云君其圖之。康叔,文之昭也。唐叔,武之穆也。周之大功在武,天祚將在武族。苟姬未絕周室,而俾守天聚者,必武族也。武族唯晉實昌,晉胤公子實德。晉仍無道,天祚有德,晉之守祀,必公子也。若復而修其德,鎮撫其民,必獲諸侯,以討無禮。君弗蚤圖,衛而在討。小人是懼,敢不盡心。”

    公孫固:“晉公子亡,長幼矣,而好善不厭,父事狐偃,師事趙衰,而長事賈佗。狐偃其舅也,而惠以有謀。趙衰其先君之戎御,趙夙之弟也,而文以忠貞。賈佗公族也,而多識以恭敬。此三人者,實左右之。公子居則下之,動則諮焉,成幼而不倦,殆有禮矣。樹於有禮,必有艾。《商頌》曰:‘湯降不遲,聖敬日躋。’降,有禮之謂也。君其圖之。”

    楚成王:“晉公子廣而儉,文而有禮。

    晉文公是一個古代明君,為政清廉,促進了晉國富足強大,為晉國百年大業做出了貢獻,在位期間,百姓富足安康,社會和諧發展,經濟實力增強,是一個了不起的君主。

  • 4 # 雅典的夢韻

    晉文公名重耳(公元前697-公元前628),春私五霸之一,並稱“齊桓晉文”,晉獻公兒子。

    主要事蹟有:選賢強晉,結秦晉之好,護宋國制衡鄭國,勤王打敗楚國,稱一霸當世,開創了晉國百年基業。

    留傳於世的與晉文公有關的成語有:

    退避三舍、志在四方、貪天之功、

    竭澤而漁、師直為壯、人莫嚴毒、

    行將就木、艱難險阻、兵不厭詐、

    危如累卵、渭陽之情

  • 5 # 一匹茅草

    晉文公。他的成就,拔擢賢能,強大晉國,聯秦合齊,保宋制鄭,勤王敗楚,平定周室子帶之亂,稱霸春秋。

    說起他,不得不說他是春秋時期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大人物。春秋五霸他就排行第二位,他的一生也可以說是一個傳奇。驪姬之亂的時候被迫流亡在外長達19年之久,在流亡期間隨時面臨著被珠滅的可能。

    他是一個品行高尚,非常謙虛好學,待人真誠,善於結交的人。就是他這種真誠,謙虛得到了別人的幫助,才屢屢得以脫險。

    流亡的時候,途經衛國,齊國,曹國,宋國,鄭國,楚國,秦國。在此落魄期間有幫助過他的,有真誠待他的,也有羞辱諷刺他的。

    他能成為晉國國君,這裡還得提起一位秦國史上非常有魄力的一位國君,秦穆公。

    在秦穆公的幫助與支援下,他才得以回到晉國。然後殺掉晉環公,並且成功的擔任晉國的第22任國君。

    他能成為五霸之一,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這就能看得出來他善於結識用那些各路才華橫溢的人,來治理這個國家。他實行的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務政策,是非常有效的。

    他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明君主。

    晉國在他的帶領下,日漸強盛,軍事上,隨著國力的不斷強大。顯得有些膨脹,政治的需要,他一直不斷的在改革軍事。

    他非常愛民,他一直以來都是,救急貧困,減免賦稅。鼓勵農民大力發展農業,施惠百姓,獎勵墾殖,提倡人民要相互的幫助。在國與國之間,他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外交家,積極的爭取鄰國的商人入晉。

  • 6 # A闌干拍遍A

    晉文公重耳是一個怎樣的人?

    首先他是一個好色之徒。在翟國娶美女叔隗,初到齊國“齊桓公擇宗女中之美者,納於重耳”,後又娶美女齊姜。及將要返國,又得秦國美女懷嬴。你說一流浪漢,到處被人追砍,吃了上頓沒下頓,娶這麼多媳婦,是不是好色?

    其次他就是一普通人。重耳一行君臣逃難路過衛國,衛公不納,討食于田夫,田夫辱之,“重耳大怒,將加鞭撲”。都餓得不行了脾氣還不小。幸虧後來介子推“割股肉以飽公子之腹”才度過難關,可這公子哥人肉吃得蠻香,就自己吃,也不分給難兄難弟一點,也真夠自私的。

    到了齊國重耳算是開了葷了,美女宮室僕役一應俱全,這算是真正享受到人生了,就這麼一住七年,什麼家國情懷什麼前妻子女統統都忘得是一乾二淨!這時候老婆臣子勸其回國爭位,可把這公子惹煩了,竟“勃然變色”!有沒有點眼熟?像不像劉備與孫尚香江東成親的故事?

    你看重耳喜好美色、貪圖享受、胸無大志、隨遇而安,和我們有什麼不一樣嘛?!就是一有血有肉有性格的街坊大哥嘛!如果真的僅僅就是這些,他也會真和我們一樣默默無聞了,中國歷史上也就沒有這春秋一霸了,那豈不是太可惜了?幸好重耳還有別的特點,而且是很了不起的特點!“晉文公初為公子,謙虛而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看到沒?有錢有勢卻禮賢下士,還愛看書學習,能容人、能聽取意見、會用人、能識賢才,最主要的,還是人家有當君主的資格,這就不得了了,你胸無大志不要緊,底下一大幫子人呢,逼著抬著也得把你抬到君位上去,你不想幹那都不行!重耳在齊國醉生夢死,後來被心狠手辣有大決斷的老婆齊姜灌醉,然後被趙衰一幫子有理想、有夢想、貪圖高官厚祿的一幫子人強制帶離齊國就強有力地證明了這個問題。

    另外,重耳雖然多舛,但老天真是待他不薄,手下盡是充滿幹勁的能臣良將不說,所娶的這幾個老婆卻也都是明事理懂大義的人,憑這一點天下幾人能做到?!單說齊姜殺使女遣夫這一節,就由不得你不服!有了這些人才鼎力相助,重耳成就一代霸主,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後來重耳奪位成功,是為晉文公,他文治武功卓著,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執政期間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對外聯合秦國和齊國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公元前632年於城濮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 7 # 正月三草

    晉文公(公元前697年 -公元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晉獻公之子,母親為狐姬。 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司馬遷評價:

    "晉文公,謙而好學,善交賢能智士。”

    "晉文公,古所謂明君也"

    ”重耳不得意,乃能成霸。"

    晉文公初為公子,謙虛而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驪姬之亂時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援下回晉殺晉懷公而立。

    晉文公重耳自幼喜好結交士人,到十七歲時,已有五個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朋友: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犨。

    晉獻公還是太子的時候,重耳就已長大成年。晉武公三十九年(前677年),晉武公去世,晉文公的父親晉獻公繼位,晉文公重耳已二十一歲。

    晉獻公十一年(前666年,《史記》作十二年、十三年 ),驪姬受到寵愛,想讓自己的兒子成為嗣君,於是派人勸說獻公讓申生、重耳等離開國都。當年夏天,獻公讓太子住在曲沃,重耳住在蒲地,夷吾住在屈地,而驪姬和她妹妹的兒子奚齊、卓子仍在國都。

    晉獻公二十一年(前656年),驪姬進一步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自盡。驪姬又開始誣陷晉獻公另外的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得知訊息後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

    晉獻公二十二年(前655年),春秋時期晉國君主。公元前651年,在秦國的幫助下繼位晉獻公因重耳與夷吾兩位公子不辭而別而大怒,認定他們有陰謀,於是就派公使勃鞮去討伐蒲城。重耳說:"君父的命令不能違抗。"於是他通告眾人說:"違抗君命的人就是我的仇敵。"重耳翻牆逃走,勃鞮追上他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逃到了母親的故國翟國(又作"狄國")。

    公元前651年,在秦國的幫助下繼位的

    晉文公之弟晉惠公薨逝,太子圉繼位,是為晉懷公。 晉懷公即位後害怕秦國討伐,就下令跟隨重耳逃亡的人都必須按期歸晉,逾期者殺死整個家族,因為重耳的舅舅狐偃與狐毛都跟隨著重耳沒有回國,晉懷公殺死了重耳的外公狐突。 十一月,晉國葬了晉惠公。

    十二月,晉國大夫欒枝、郤谷等人聽說重耳在秦國,都暗中來勸重耳、趙衰等人回晉國,作內應的人很多。於是秦穆公就派軍隊護送重耳回晉國。晉懷公聽說秦軍來了就派出軍隊抵拒,可是民眾知道了重耳要回來都不願意抵抗,只有晉惠公的舊大臣呂省、郤芮不願讓重耳即位,後來這兩人被秦穆公派人殺了掉。

    晉文公重耳流亡外國19年之久,遍覽各國局勢,這在其霸業建立過程中都是無形的資本。更為重要的是,重耳在諸國包括楚都受到厚待,這說明春秋時期的周禮至此仍然有約束作用,道德的感召力仍然是各國十分看重的內容。晉文公如果沒有透過勤王取信天下,必然不會有城濮一戰時各國的支援。但是也該看到,晉文公透過解決西秦之患,驅秦吞楚,強取鄭衛,這都是霸道的踐行。

    重耳謙虛好學,待人真誠,善於結交的人。就是他這種真誠,謙虛得到了別人的幫助,才屢屢得以脫險。

    流亡的時候,途經衛國,齊國,曹國,宋國,鄭國,楚國,秦國。在此落魄期間有幫助過他的,有真誠待他的,也有羞辱諷刺他的。

    他能成為晉國國君,為什麼獲得了成功?其根本在於大國對於他的扶持和他能夠抓住機遇展開城濮之戰,再就是他誠信寬厚的各人魅力以及他忠貞不渝的智囊團隊,與他顛沛流離各國而不失回國復國信念,不沉溺安樂,不會他國做傀儡的堅強意志。當然時機上從另一個角度上說正是因為楚國內部的不團結造成了城濮之戰幫助了重耳。

    晉文公重耳曾經在外逃亡十九年得到齊國楚國和秦國的幫助,等到他重新回到晉國開始統治晉國的時候,他又該如何處理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呢?

    晉國國力逐漸強盛,開始擴大晉國勢力範圍。韓非子指出雖然晉文公可能與曾經有恩於他的國家對戰,但是晉文公是一個非常誠實守信的人,一定會兌現許下的諾言,這樣的君主最後才能夠得到人心,稱霸中原。

    他能成為五霸之一,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這就能看得出來他善於結識用那些各路才華橫溢的人,來治理這個國家。他實行的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務政策,是非常有效的。

    同時他也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明君主。

    晉國在他的帶領下,日漸強盛,軍事上,隨著國力的不斷強大。顯得有些膨脹,政治的需要,他一直不斷的在改革軍事。

    他非常愛民,他一直以來都是,救急貧困,減免賦稅。鼓勵農民大力發展農業,施惠百姓,獎勵墾殖,提倡人民要相互的幫助。在國與國之間,他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外交家,積極的爭取鄰國的商人入晉。

    晉文公在位期間任用狐偃、先軫、趙衰、賈佗、魏犨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對外聯合秦國和齊國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 公元前632年於城濮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 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晉文公二年(前635年)春,秦穆公收到了周天子的告急文書便屯兵於黃河岸邊準備勤王。趙衰以一個政治家的嗅覺勸晉文公說:"爭奪霸權最好是擁護周天子,周王室與晉國同為姬姓,如果晉國不搶先護送周天子回京而落在秦國之後,就無法在天下發號施令,今天尊敬周王是晉國稱霸的資本。" 三月甲辰日,晉軍到了陽樊(今河南濟源西南)幷包圍了溫(今河南溫縣西),護送周襄王回到了周都洛邑。四月,殺死了王子帶。周襄王大為感動,把河內、陽樊兩地賜給了晉文公。

    個人的成功與他的群策群力的智囊團是分不開的。

    留意歷史上成功者他們身邊那群智囊團隊,如齊桓公團隊的管仲鮑叔牙,秦穆公團隊的百里奚、蹇叔,還有楚莊王身邊的鬥谷於菟,令尹子文等,都是成功者善於用人的必然因素。

    打天下猶如創業,獅子老虎再歷害也抵擋不住成群的牛羊。公元前655年,重耳的爹殺完太子後並打算斬草除根時,得知資訊的重耳兩兄弟拔腿就開跑,四方賢士聞之紛紛跟著重耳逃亡,至此開始十九年的流浪生活。

    這批人才為什麼要跟著重耳跑?而且這些人不乏晉國的文武百官,也不是單身狗,舍家立業毅然決然的選責跟著重耳。主要還是重耳自小就結交賢士,好學不倦,謙遜有禮。

    孔子曾說為君之人,有兩點是基於考慮的,才和德,如不幸只取之一,德要優於才,這點重耳遠在他弟弟夷吾之上,所以人生立業,有時我們不需要刻意去耍什麼心機手段,當客觀環境有利於自己時,那我們安份守紀,韜光養晦做好自己,成功之門自然會向你伸出命運之手,因為我們是生活在一個群眾的社會團體中。

    附:

    重耳隨行的一路核心人員:

    1、狐偃---重耳的小舅,股肱謀臣,洞察政治危機的他率先提出讓重耳出逃蒲城,後路逃衛國"五鹿"時,飢餓的這群人向農民討吃的,結果農民灑了一把土給重耳,受到怠慢和譏笑的重耳震怒,而思維敏捷的狐偃馬上轉移腦洞---土乃土神,為"社稷",得土得天下。在化解了大家的尷尬之餘又得到了精神上的鼓勵,當我們在創業看不見希望的迷茫中,就需要一些雞血,狐偃擁有高超的此計能。 在逃亡途中多次獻計於重耳,老謀深算的他成功幫重耳奪取霸業。

    2、狐毛---重耳的大舅,重要武將,城濮之戰中的主要指揮官。

    3、趙衰---股肱謀士家、戰略家、政治家,具備高超的道德修養,為人低調也不迂腐,是趙國始祖。在逃亡隊伍中掌管食物,曾有次和重耳走散,身揣著食物無論多飢餓也絕不吃一口;重耳一夥逃亡齊國時,一把年紀的重耳安於現狀並不想逃亡了,壯志凌雲的趙衰和狐偃用計把重耳灌醉,弄出齊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4、魏犨---晉國望族,其父曾是晉獻公滅國十七,降國三十八的重要功臣。魏犨又名魏武子,也是跟隨重耳的重要武將,智商線上的他偶爾也掉鏈子,曾違抗命令,擅自燒了僖負羈的家,這讓重耳很不爽,但在危機關頭,突出自己還有利用價值,才免於一死,以勇力聞世。

    5、先軫---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元帥頭銜的軍事家。按照周禮的約束,春秋打仗還是有許多禮節的框架限制著,而這位先軫不管,第一個敢走在時代的前端,提出一百年後孫子的"兵者,詭道也"的軍事謀略取得《城濮之戰》和《崤之戰》的軍功戰績,然而這樣的軍事理念卻不被當時人們認可,忠耿的他最終也是以悲壯的氣節選擇在戰場上以身殉國。[讀史時,每每讀到這類似英雄氣節的人物時不禁合上書抽根菸物懷人生。“我不抽菸,只是一種意境”]

    6、賈佗---晉國公族,見多識廣而謙恭有禮,也是隨行中獻計的謀臣。重耳像對待兄長一樣事奉他。

    7、胥臣---重耳的老師,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在齊國時,因政治需要,力勸重耳娶了秦穆公之女懷贏起了巨大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養狗需要有哪些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