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號你到底會不會彈琴
-
2 # 小川讀歷史
隨著不斷擴張的步伐,清朝的統治者逐步的透過下面的幾種方式來管理廣袤的領土。
行省制。在1644年入關之前,清朝只擁有遼東等地並不大的領土,還可以透過八旗等制度來有效的把控。但是在入關之後,面對廣闊的中原大地,原有的八旗制度漸漸的凸顯出諸多的弊端。特別是在1662年清軍徹底消滅南明殘餘勢力之後,整個原明朝所屬的兩京十三布政使司之地都被納入了清朝的統治之下。為了更好的去管理這些領土,清朝的統治者決定承襲明朝原有的制度,並在此基礎上加以細化,把之前的十三布政使司變更成關內十八省,在省之下透過道-府(州)-縣三級分化,任命巡撫為一省之長官。
將軍轄區制。在清軍入關之後,為了更好的穩固關外原有的領土,設定了五大將軍轄區:
盛京將軍,轄區是現在的遼寧省大部,主要的職責是留守盛京(今瀋陽),穩定清朝的根據地。
吉林將軍,轄區是現在的吉林省中東部地區,主要負責東北地區水軍的建設。
黑龍江將軍,轄區包括現在內蒙古東部、黑龍江大部以及外興安嶺等地,主要是開發東北地區以及抵禦俄羅斯帝國的侵略。
烏里雅蘇臺將軍,轄區大致是現在的蒙古國,當時稱為外蒙古,主要是穩定漠北蒙古王公等地方勢力。
伊犁將軍,轄區大致是現在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平定準噶爾之後,乾隆皇帝設定伊犁將軍來穩定當地局勢。
土司制度。在雲貴川及康藏地區,清朝仍舊沿襲之前所施行的土司制度。任命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為地方官員,從而更好的管轄地方少數民族。
辦事大臣制度。在西藏、青海等地,透過設立參贊大臣及辦事大臣等職務,與當地的宗教領袖合作,更好的穩定當地的局勢。
-
3 # 北疆同心聊歷史
清朝疆域空前廣闊,統治者對於如何妥善管理如此廣闊的領土,也是絞盡腦汁、費盡了心力的。概括起來,不外乎是:汲取以前歷代王朝的成敗教訓、利弊得失,而完善了統治制度與秩序而己。淺見如下。
①在官制上實行:因地制宜,因人設官的制度——對原明朝統治區和新收復的臺灣地區,實行“督撫”制度。官體設定大體上一如前明;對蒙古地區、新疆地區東北地區設定將軍,轄之;對西藏地區設定辦事大臣,監督西藏地方勢力,加強對其統治。
②在軍事上實行,八旗軍隊分駐京師與重要城防要塞的制度。以加強京師的防衛,並對漢軍綠營兵加以震懾。此舉頗有成效——在清初的三藩之亂被平定後,在以後的百餘年間,再未發生過類似平西王吳三桂那樣,率領綠營兵造反的事。
③清廷大力加強對那些知識份子的控制:以八股取士相誘,以文字之獄相脅!達到了鉗制思想,消除不滿,強化震懾力的目的——此舉固然是統一了思想,鞏固了統一。但付出的代價,卻是沉重的!這種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作法,是導致清未外辱不絕,國力日衰的根源!
-
4 # 戰神蚩尤
靠著一大幫子漢奸、文字獄、閉關鎖國、奴化愚民以及大屠殺恐嚇來勉強維持統治,滿清時期沒有一天是沒人起義的,天理教打進北京火燒紫禁城,直到今天箭頭還在太和殿上。
-
5 # 蔣南強讀歷史
謝邀。清朝統治者主要透過“四個加強”來管理偌大的帝國。即加強中央集權君主專制國家制度的建設管理、加強官方意識形態儒家思想體系的建設管理,加強科舉制度建設管理以教育穩定人心,加強國家財稅制度管理改革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當然,大清統治階層團結有序和治理能力是保證偌大的帝國管理正常運轉的最重要原因。
偌大的帝國的概況: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箇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王朝,共傳十二帝 。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開始,國祚276年。 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起,總計296年。
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滿清在中國的統治長達268年。清朝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 包括50多個民族,國家空前統一。
清朝統治者統一蒙古諸部 ,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乾隆年間,中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國的格局最終確定。
極盛時期的清朝,西抵蔥嶺和巴爾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烏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亞,東到太平洋(包括庫頁島),南達南沙群島。總面積可達1316萬平方公里 ,至晚清1908年縮水至1135萬平方公里 。
大清帝國將中國的中央集權專制主義也推向了最高峰。 清朝前期農業和商業發達,江南出現了密集的商業城市,並在全國出現了大商幫。在此基礎上,人口突破四億大關,佔當時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一、堅持實行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制度並不斷完善達到該制度實行2000多年的頂峰
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Autocratic centralization system )是一種國家政權的制度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以國家職權統一於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為標誌的政治制度。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君主掌握國家最高權力,並透過軍政官僚機關管理、控制國家的政體。包括皇帝制、官像政治和中央集權等方面,其基本特徵是皇權至高無上和不可分割,皇權不可轉讓,皇位實行世襲,君尊臣卑等。專制主義體現的是君臣關係;而中央集權處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君主專制必然實行中央集權,但中央集權不一定要實行君主專制。在封建社會一般實行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
中央集權的產生最早由中國戰國時期思想派系之一的法家系統提出君主專制形式所衍生出的一種政治結構。法家代表之一的韓非子在他的論著中認為:在現有社會局勢混亂,割據勢力強大的情況下,需要君王統一國內一切力量來維護統治, 這便需要有一個權力集中的政府來輔助君王統治國家,擴大領土。同時在當時社會中農業自然經濟需要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發展,同時作為社會中主要生產資料的佔有者地主而言,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鎮壓農民的反抗,來維護自己對土地的所有權。
3、秦成為第一個將中央集權付諸實施的國家。
公元前3世紀秦國商鞅推行的變法初步確立了中央集權的雛形:將地方一級官員的委任權劃歸中央,並統一了部分物資的流通。這為日後秦有能力統一六國,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當秦帝國正式建立的時候,李斯利用已有的經驗建立郡縣制,並統一地方文字、財經、度量衡,建立了一個實際意義上的中央集權國家。
4、秦始皇創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以後就著手建立和健全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以鞏固其對全國的統治,此後,這種政治體制在中國延續了2000多年。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繼承了商鞅變法的成果並實踐了韓非子的理論,創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它既包括皇帝對中央百官的控制,又包括對地方及各級官吏及百姓的控制,從而把專制主義的決策方式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 正式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這對戰國前的分封制來說是一大進步;對於鞏固國家統一、維護封建統治基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國家制度從秦朝建立、西漢鞏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強、元朝新發展、明清達到頂峰。
5、清朝加強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國家制度過程
議政王大臣會議。是“議政王”與“議政大臣”集議諸事的一種議政形式, 在清朝前期相當長的時間裡,為皇帝指揮下議處軍國大政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與八旗制度及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密切相聯的。在清初權力很大,一旦決定事物連皇帝也不能改變,故而隨著皇權的集中被逐步削弱。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月二十四日,乾隆帝下諭將其撤銷。
內閣。1631年,皇太極仿明制始設內三院。1644年五月初三,多爾袞進入北京後,諭“令在京內閣、六部、都察院等衙門官員,俱以原官與滿官一體辦事”。這樣,清廷定鼎燕京伊始,便全部承襲了明內閣等中央機構,原明官員也留任,與滿官一體辦事,中央政權機構迅速運轉起來。軍機處設立後,內閣的地位開始下降。
南書房。1677年,康熙帝設立南書房,起初是為了與翰林院詞臣們研討學問,吟詩作畫而設。由於南書房“非崇班貴檁、上所親信者不得入” [76] ,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嚴密控制的一個核心機要機構,隨時承旨出詔行令,這使南書房“權勢日崇” 。南書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帝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同時將外朝內閣的某些職能移歸內廷,實施高度集權的重要步驟 。
軍機處。1729年,雍正帝為及時處理西北軍報始設軍機房,1732年改稱軍機處 。乾隆帝即位後安排數位“總理事務王大臣”進入軍機處,故改名總理事務處。1737年,乾隆服滿親政,總理事務王大臣等自請罷職,恢復軍機處名稱,自此遂成定製,軍機處成為直接對皇帝負責的核心權力機構,滿洲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地位更被削弱至幾乎可忽略不計,政治權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成為清代中央集權制度的頂峰。直至1911年四月初十清廷宣佈成立“責任內閣”,軍機處廢止。
上圖是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二、清朝繼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康熙以儒治國,並在為政實踐中形成了一套以儒學尤其是程朱理學為理論基礎的政治思想體系
1、儒家思想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實施統治所需要的理論基礎
據《漢書》記載,劉邦所分同姓諸侯的封國,佔據了國土的大部分,齊楚吳三國甚至“分天下半”。這些諸侯王始封時還由於羽翼未豐,沒能造成什麼威脅,按時隨著勢力的膨脹,最終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發生了一系列諸侯王反叛事件,導致了王國問題的出現,最為著名的就是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面臨嚴峻的挑戰。
為解決王國問題,漢景帝在削藩的基礎上,平定西漢七國之亂,收回王國官吏任免權。漢武帝時,又頒佈了推恩令及其他舉措,解除了王國的威脅。武帝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終於找到了一種最適合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論基礎。從此,封建政治制度的政體基本定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制度得以鞏固。
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單一而嚴密的儒家思想體系與專制皇權相配套,儒家思想就是中國曆朝歷代的官方意識形態。
儒家思想的主體理論是等級制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倫理綱常,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就是施仁政即使用仁義禮智信的治國安邦之方法論。
儒學的倫理道德和三綱五常維繫了封建等級秩序,加強了中央集權,儒家思想比較適應封建王朝的統治與中央集權制度的維持與穩定。
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如此穩固,其原因在於,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社會,儒家思想追求道德,而輕視甚至否定利益,重視倫理綱常,而無視競爭和效率,因此也最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
2、大清確定儒家思想為官方意識形態的過程
清朝是滿族貴族建立起來的政權,為了統御數十倍於己的漢人,他們在盡力維護本民族傳統的同時,注重學習中原文化,政治上沿襲明朝制度,對儒學也採取尊崇的態度。
早在入關以前,他們就曾派遣官員祭奠孔子,翻譯儒家經典。剛入關後的順治元年(1644年),即封孔子第65代孫孔允直為"衍聖公"。第二年,又為孔子加上"大成至聖文宣先師"的封號,並舉行隆重的祭孔典禮。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御書"萬世師表"匾額,懸掛於各地孔廟大成殿,並於次年親自到曲阜祭孔。清朝統治者推崇程朱理學,召集理學大臣編纂《朱子全書》。清朝尊孔崇儒,緩和了民族的矛盾,也加強了清王朝在思想上的統治。
上圖是45歲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皇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清朝繼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康熙以儒治國,並在為政實踐中形成了一套以儒學尤其是程朱理學為理論基礎的政治思想體系。比如他認為:“臣為邦本,必使家給人樂,安生樂業,方可稱太平之治。”故其反覆向群臣宣諭“愛民”、“重民”、“安民”、“惜民”的道理,要求他們奉公守法,恪盡職守,清正廉明;還採取了一系列諸如減免賦稅、懲治貪官的有利於民生安樂、社會穩定的措施;並本著程朱理學之旨要人們“存天理,去人慾”,透過所謂“閒邪存誠”、“省察克治”的功夫,達到“辨明天理,決去人慾”的目的。
康熙的這一政治思想體系,不僅對清初療治多年戰爭的創傷,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使社會穩定、民生安樂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還深刻影響了其子其孫,為雍正和乾隆所繼承和發揚,為康乾盛世的興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清朝的統治奠定了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
上圖是清朝科舉
三、科舉制度是聯絡中國傳統的社會動力和政治動力的紐帶
科舉制度是制度化儒家的核心部分。科舉制度是聯絡中國傳統的社會動力和政治動力的紐帶,是維護儒家學說在中國的正統地位的有效手段,構成了中國社會思想的模式。
因為進入權力階層的科舉考試以儒家為基本內容,所以儒家和權力的關聯是透過科舉來實現的;科舉對於從事儒業的人來說是一條“利祿之途”,如果科舉制度被破壞,也就是切斷了儒家和權力之間的內在聯絡。那麼儒業之無人問津也就自然而然了。那麼,清王朝以儒家思想構建的統治體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整個社會喪失了制度體系運轉的基石。
清朝繼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滿清一入關迅速地重開了科舉考試。當時的大臣范文程曾說:“治天下再得民心,士為秀民,士心得,則民心得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治理天下的關鍵在於民心,想要治理好天下就要得民心,讀書人是優秀的百姓,得到讀書人的支援,就相當於得到民心,科舉也被當時的朝中大臣稱之為“不勞兵之法”。
對於清政府來說,重開科舉考試,既幫他們選拔了優秀的人才,同時也有利的解決了滿漢之間的矛盾,對穩固滿族的統治至關重要,可謂是一舉兩得。
清代規定的八種作官資格中,進士和舉人排在前兩位。而且屢開特科,網羅士人。
如康熙十七年(1678年)特設博學鴻儒科,錄取50人,都授予翰林院官職。這些籠絡政策的確很有效果,士人以學有專長受到朝廷重用為榮。
縱觀兩千多年來儒家之所以能獨領風騷,一方面是因其思想核心即哲學上的天人觀念、倫理上以“仁”為核心的“三綱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統主張,在根本上都有適應了封建專制統治需要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儒家思想是以修身齊家開始理想與抱負的實現道路與途徑,儒家弟子如果不能夠金榜題名、一朝為官,就難以治國平天下。所以,如果儒家弟子不依附中央集權與等級制官僚體制機制是難以實現自己的治國平天下理想與抱負。
儒家思想與儒家弟子是以自覺與不自覺維護中央集權的皇帝權威而去實現自己的理想與人生抱負的。
四、大清廢除人頭稅實行攤丁入畝的稅制改革,緩和社會矛盾、釋放社會活力、促進生產發展
清初的稅收制度沿襲明朝,除了收取按照土地多少收取的地銀外,還要收取按照人口多少計算的丁銀,丁銀的大致意思就是不管你是窮人富人,家裡有幾口人,就交幾份錢,按人頭多寡來收稅。這種人頭稅無疑加大了社會的不平等,富人養8個孩子的代價能和窮人一樣嗎?富人交了8個人的人頭稅,不過是九牛一毛,無傷大雅。而窮人交了這8份錢,可真是要活不下去了。
攤丁入畝,即將稅賦中按人丁收取的丁銀攤派到土地負擔中的地銀去,大大減輕了貧苦農民的負擔。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從直隸巡撫李維鈞之請,實行丁銀攤入田賦一併徵收的原則,改變過去按人丁、地畝雙重徵收標準,減輕了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負擔。到乾隆時,這一政策推廣到了全國。
雍正實行攤丁入畝的稅制改革,丁銀與田賦以田畝多少為徵收依據,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負擔。這樣的改革有助於緩和社會矛盾、釋放社會活力、促進生產發展。
雍正推出的攤丁入畝政策,極大的減輕了普通百姓的負擔。與此同時,那些地方鄉紳也需要交稅納糧,這觸及了地方豪強們的利益,社會財富得到一定的均衡。
攤丁入畝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賦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將歷代相沿的丁銀併入田賦徵收的一種賦稅制度,標誌著中國實行兩千多年人頭稅(丁稅)的廢除。這是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 雍正時期開始實行。這一制度的實行,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賦稅規則的簡化減少了官府打馬虎眼任意加稅的可能,勞動者有了較大的人生自由,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康熙皇帝去世那年,國庫中只有700多萬兩銀子。但是到了雍正皇帝去世的時候,國庫儲銀已經超過了5000萬兩。乾隆六年(公元1740年),華人口歷史上首次突破1億大關,以後人口增長的勢頭越來越猛,到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0年)突破3億。
攤丁入畝結束了地、戶、丁等賦役混亂的現象,完成了人頭稅併入財產稅的過程,徹底廢除了自西漢以來的人頭稅;由於徵稅的物件是土地,政府放鬆了對戶籍的控制,增加了大量可以自由流動的勞動力,對活躍商品經濟起來推動作用;無地少地的農民擺脫了丁役負擔,不再被強制束縛在土地上,進一步鬆弛了農民對封建國家的人身依附關係,對當時的社會經濟,特別是對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五、大清統治階層團結有序和治理能力是保證偌大的帝國管理正常運轉的最重要原因
偌大的帝國管理正常運轉離不開統治階層的團結有序。大清的統治階級很團結。在統治近300年間沒有發生皇位繼承的動亂和皇權削弱的現象,這個是歷代中國統治王朝所不具備的。原因很簡單,統治階級是少數民族把控,而統治的基礎是漢人等各民族百姓,人數百倍與自己,這群人在外部環境的壓迫下,自然而然的會選擇抱團,遵守規矩有序運轉。
偌大的帝國管理正常運轉離不開統治階層的治理能力。大清的統治者非常有能力。縱觀滿清近三百年的統治,大清的皇太極、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都是比較有為的君王。有時候會覺得老天太眷顧清朝了,一連出現好幾位有能力的皇帝,不光在治理國家方面做的井井有條,也不斷的進取,吸取明朝滅亡的教訓,出臺了很多有利於穩定清朝統治的政策,締造了大清的輝煌。
-
6 # 使用者8151415593687
滿清治國不同於漢人皇帝治國,另外不完全等同於蒙古人統治中原治國。漢人治國無論明君或昏君都得考慮民族感情,更得衡量自己所作所為後世歷史是怎樣評價的。滿清作為胡人無論什麼樣的帝王治國更看重怎樣穩定和長久的統治漢人,其他的都是次要考慮。弄清這些就不難理解滿人治國為什麼能長久穩定治理。首先收買奴化漢人精英並裝模作樣尊從儒家文化,被收買奴化的漢人精英可以很好的幫助滿清穩定治理漢人。其二愚化漢人草根百姓,同時長期推行文字獄並血腥鎮壓草根知識分子。其三變相隱性推行民族等級制度,勤勞又被愚化且人口眾多的漢人自始至終遭到無休止的剝削與最嚴格的限制,鉅額的漢人血汗換來的財富用來收買和打壓周邊少數民族割劇勢力。周邊形勢穩定後滿人與眾多少數民族勢力聯合在一起共同剝削和防備漢人草根民眾及草根知識分子。分析這三點之後就不難理解滿清為何能長久治理國家,胡人帝王不用顧忌歷史怎麼去對他所謂的人民。另一方面草根民眾有再大的仇恨只要漢人精英被奴化收買他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儘管清朝從始至終民族危機重重卻無法根本憾動不了這個政權就是這麼個道理。再說整個清朝沒有一個昏君,要不是西方列強強行開啟國門可以肯定的是清朝還能執政更久。都說漢人昏君多,特別是明朝後期更甚,要知道無論什麼樣的漢人皇帝治國不論真心或是假意都得視百姓如子民,再就是無論是忠貞大臣或是作秀的偽忠臣都對君王要求極為嚴格,動不動就死諫什麼的,漢人皇帝多多少少都有所顧忌,這是明朝為什麼昏君多,帝王也是正常人有誰能為他想一想,這些裝昏君的帝王只能一個接一個的亂殺,等到兒子繼位的只要能評反的就平反。反觀胡人帝王執政難找死諫之忠貞大臣,更別說群體性的死諫大臣。這麼看來胡人帝王執政自由度遠高於漢人帝王,胡人帝王做再混帳的事他們不怕也不怕歷史對他的負面評價。再看漢人君王有胡人君王這麼高的自由度嗎?同樣做胡人君王的臣子責任大小遠低於做漢人君王臣子,做胡人君王臣子做太好歷史評價再高高不過做漢人君王臣子,做胡人君王臣子做事再爛歷史評價再低也低不過做漢人君王臣子。這就是清朝治國為什麼比以前的漢人朝代治國較好並能長期相對穩定的原因。
回覆列表
清朝以八旗兵駐防帝國的各個地方 設立各省的巡撫、總督、將軍
各按專城設將軍 都統 副都統 城守尉 防守尉等官 統率所屬旗兵。
各地駐防官兵旗籍仍屬在京的原佐領 駐防事務則屬兵部 西藏 新疆 由理藩院管理 分工明確 最後在統一中央集權 個人認為 清朝只能說是個過度到民國的過渡期吧 由於清的對海外貿易的限制 不與時俱進 導致我們落後別人的科技 閉關鎖國 註定是個失敗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