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洪鐘財經
-
2 # 豫奮韓者
美國的中文名稱為什麼叫美國?看似簡單,實則背後有深意,它涉及語言學,文化學,也涉及到到國際關係實力的對比。
美國的國名是“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中文通常譯為“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
其實,這個譯名是在20世紀初才確定下來的。在此之前,由於中美兩國在語言和文化方面的重大差異,以及譯員自身的原因,導致他們在翻譯美國的國名時,竟然出現了十多種譯法。

1784年,美國獨立不久,中國還處在乾隆皇帝的統治下。一些美國商人漂洋過海,把商船開到了廣州,廣州人還不知道有這麼個國家,但對這個新國家的國旗和人參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他們把星條旗稱為“花旗”,然後呢,把美國稱為“花旗國”,把美國的人參稱為“花旗參”。
美華人水平可沒這麼高,他們的國名最初透過譯員傳達給中國官方時,留下的記錄是“咪唎堅國”。這顯然僅是對“America”的音譯,完全忽略了“United States”的部分。
19世紀初,也就是嘉慶時期,西方基督教傳教士陸續來中國傳教,他們同樣稱美國為“花旗國”。荷蘭傳道會的郭實臘(Charles Gutzlaff)在其主辦的《東西洋每月統紀傳》(1833-1838)中,將美國稱為“亞美利加兼合國”,這是我們見到的最早對“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全譯。

道光時期,林則徐睜開眼睛看世界,組織翻譯有關西方國家的資料,以增進華人對外部世界的瞭解。在這些譯作中,有一部《四洲志》,書中將美國稱為“彌利堅國,即育奈士迭國”,這顯然是對“America”和“United States”的音譯。
鴉片戰爭後,美華人跟進,中美簽訂《望廈條約》,“亞美理駕合眾國”成為清朝官方檔案中對美國的正式稱呼。
當然,這是美方的翻譯法,華人也有自己的觀點。
1844年,梁廷枏在裨治文《合省國志略》的基礎上著成《合省國說》,書中雖然將美國稱為“合省國”,但認為沿用廣東人的習稱“米利堅國”更為合適。
1848年,徐繼畲(yu)在其《瀛寰志略》中將美國國名譯為“米利堅合眾國”。徐先生乃晚清名臣、學者,《紐約時報》稱其為東方伽利略。
清末民初,革命潮流風起雲湧,不少介紹美國獨立革命的作品出現,其中包括譯書彙編社出版的《美國獨立史》(1902年)和作新社的《美國獨立戰史》(1904年)等。當時革命口號之一就是“要學那,美利堅,離英獨立”。隨著這些政治宣傳的深入人心,華人對美國的稱呼日趨簡捷,“美國”、“美利堅合眾國”逐漸成為美國國名的固定譯法。

民國成立後,1913年,中美重新建交,在外交檔案中,民國政府沒有沿用清朝的“亞美理駕合眾國”一詞,而代之以“美利堅合眾國”的新譯法。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沿用了民國時期關於美國國名的譯法,只是在書寫上將其由繁體字更換為簡化字。這樣,在新政府的規範下,“美利堅合眾國”一詞最終成為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十餘種中文譯名中的權威用語,並一直沿用至今。
以上,美國名字的由來的翻譯層面的考證。實際上,這裡面有重要的文化心理因素。
那個年代,中國積貧積弱,央視西方,而西方也有諸多通曉漢語者,知道中國稱其他周邊國家為蠻夷,因此拒絕這樣的稱呼,因此,列強對自己的名字很在意。君不見,當時的強國都有美好的譯名,如英國(英吉利王國)、美國(美利堅合眾國)、法國(法蘭西共和國)、德國(德意志共和國)。
其他幾個不那麼強的國家,就不行了,義大利,尚可;西班牙,葡萄牙就沒那麼幸運了,還有土耳其,也不是什麼好的翻譯。更好玩的是,1949年以後,莫三鼻克在中文譯名裡是莫三鼻給,對方給抗議,在周總理的親切關懷下,改成了莫三鼻克。
-
3 # 追求精彩影片
美國的英文全稱是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翻譯過來是美利堅合眾國,這裡的“美利堅”就是America的音譯(你可以把它讀出來,就是這個發音,第一個字母A的發音較輕,省略了),所以從理論上說,你寫成“美麗堅”也是可以的,但是從國家用語的正式化來說,還是寫成“美利堅”好些.然後“合眾國”是從the United States意譯過來,“合眾”是United的意譯,United本來是“聯合的”意思,對國家的書面語言而言,譯成合眾更具大氣,這裡我們得佩服最早翻譯它的華人的語文功底.接下來“國”自然就對應State的意譯了,States加了s只是複數的原因,好理解,前面加the是英文語法的規則,都知道.所以整個翻譯過來是“美利堅合眾國”------最後簡稱美國,取其頭一個字而來,這是國際慣例
-
4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英文寫作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這其中United States是合眾國的意思,中國在翻譯的時候採取的是意譯的方式;而America則音譯為美利堅。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美國國名的英文全稱,而簡稱則一般寫作USA或America。事實上在英文中America一詞不僅可以指美國,也可以指美洲。更確切的說法是America一詞是先被用來稱呼美洲,然後才被用來稱呼美國。我們知道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在漫長的古代歷史時期如今美國這片土地上儘管生活著眾多的印第安部落,但他們並不是今天美國主體民族的直系祖先,美國的歷史只能從獨立戰爭算起,迄今不過兩百餘年。而在美國誕生之前America一詞就已被用來稱呼美洲了。
關於America一詞的起源得從哥倫布遠航美洲新大陸說起:自從馬可·波羅從中國遊歷返回歐洲以後歐洲人就開始痴迷於中國、印度、日本等東方國家的富庶,然而公元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征服了有著千年國運的拜占庭帝國,之後強大的奧斯曼帝國橫亙在傳統的東西方商路之上,不僅使歐洲與東方的貿易幾乎完全斷絕,甚至也威脅到了歐洲國家的安全。歐洲國家開始嘗試開闢與東方貿易的新航路,與此同時也試圖透過與東方國家的聯合實現夾擊奧斯曼帝國的遠交近攻之策。在對新航路的探索中葡萄牙佔據了先機:1434年葡萄牙船隊越過了位於之前歐洲人所繪製的世界地圖最南端的博哈多爾角;1488年葡萄牙人迪亞士到達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葡萄牙在海權擴張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了鄰國西班牙的嫉妒,於是在1492年西班牙王室授權熱那亞Nautilus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探索一條通往中國、印度等地的新航路。當時地圓學說已在歐洲具有相當的市場,而哥倫布恰恰就是地圓說的信奉者之一,因此他沒走傳統的向東的航線,而是打算向西繞地球一週穿越到東方,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已在東方航線上佔據先發優勢的葡萄牙。哥倫布船隊在經過34個日日夜夜的艱苦航行後於1492年10月12日凌晨到達了巴哈馬群島東南方的薩馬納島。哥倫布認為自己所到之地就是印度,當地居民因此得到了一個和自己本來沒半毛錢關係的名稱”印第安人“,而他們所生活的地區則被歐洲人稱為西印度群島。哥倫布一直以為自己到達的地方就是印度,而完全沒意識到事實上他發現了一塊此前歐洲人根本不知道的新大陸。然而當哥倫布返回西班牙後佛羅倫薩的Nautilus阿美利哥·維斯普西沿著哥倫布的路線進行了多次探險,不過和哥倫布不同的是他認為哥倫布所到達的地方時一塊此前歐洲人所不知曉的全新大陸。這在當時的歐洲引起了巨大的爭議:當時絕大多數歐洲人對阿美利哥的說法持否定意見,然而最終事實證明阿美利哥所說的是正確的,因此歐洲人就用阿美利哥(Americ)的名字將新發現的大陸命名為America,中國將其翻譯為阿美利加洲或亞美利加洲,簡稱美洲。
1607年至1733年大英帝國在美洲北部大西洋沿岸和阿巴拉契亞山脈之間建立了特拉華、賓夕法尼亞、紐澤西、佐治亞、康涅狄格、馬薩諸塞灣、馬里蘭、南卡羅來納、新罕布什爾、弗吉尼亞、紐約、北卡羅來納和羅德島十三個殖民地。英國在介入海外殖民擴張之初無論在財力上或是軍力上都無力與法國和西班牙抗衡:當時法國佔據著廣袤的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西班牙則佔據著拉丁美洲絕大部分地區,而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卻侷促於大西洋沿岸和阿巴拉契亞山脈之間的狹小地帶。實力有限的英國對北美殖民地採取的是一種所謂“善意忽視”的政策:只要北美殖民地在名義上服從英國的宗主權並幫助分擔來自法國和西班牙的戰略壓力,那麼英國對殖民地的內部事務基本上是不予干涉的。在英國這種“善意忽視”政策下北美殖民地實際上形成了相對自主獨立的自治體。然而隨著英國在與法國和西班牙的殖民爭奪中勝出後英國開始試圖強化自己對北美殖民地的控制力度,這就引起了與殖民地居民之間的矛盾。北美殖民地居民展開了一場關於自我身份認同的大辯論:有人認為自己是英華人,有人認為自己是美洲人,也有人認為自己既是英華人又是美洲人,然而隨著雙方矛盾的與日俱增就使美洲殖民地的居民不得不在兩種身份認同之間進行選擇。主張從英國獨立的政治派別自然會強調自己作為美洲人的身份認同,而主張效忠英王的政治勢力則逐漸式微。1775年4月19日萊剋星頓的槍聲揭開了北美獨立戰爭的序幕,至此美洲人的身份認同在十三個殖民地開始佔據絕對主流,而主張效忠英王的政治勢力被迫遠走加拿大。1776年7月4日由十三個北美殖民地組成的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托馬斯·傑斐遜執筆起草的《獨立宣言》,由此宣告了一個獨立國家的誕生。
這個新生國家的國名被確立為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如果我們僅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美洲合眾國。所謂合眾國是指由若干相對獨立的政治實體聯合組成的聯邦制國家:在美國獨立之初就是由建國十三州組成的聯邦制國家,如今的美利堅合眾國已發展成為囊括五十個州的聯邦制國家。在美國獨立之初美洲合眾國這一稱呼可謂是實至名歸——美國是美洲最早獨立的國家,當時美洲其他地區都還是歐洲國家的殖民地,整個偌大的美洲只有美國一個獨立國家,自稱美洲合眾國並無不妥。然而隨著拉美各國的相繼獨立就使美洲合眾國這一稱號顯得並不妥當了——試想美國自稱美洲合眾國,那麼置其他美洲國家於何地呢?當然在歷史上美國曾長期視整個美洲自家後院——美國的門羅主義就玩了這招偷換概念:先是聲稱美國不打算干預歐洲事務,接著提出要求歐洲列強也不得干預美洲事務。這裡美華人實際上玩了一個文字遊戲:America一詞在英文既代表美國也代表美洲,美國恰恰利用一語雙關的辦法向歐洲國家指出美洲是自己的勢力範圍。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美洲合眾國這一稱呼已具有一定的霸權侵略意味,因此中國在翻譯時對其進行了一定處理:America一詞作國名使用時翻譯為美利堅,而在作為洲名使用時翻譯為亞美利加,以此進行一定的區分,其實在英文中都是同一個單詞。不過中國對美國國名的翻譯也並非從一開始就將其翻譯為美利堅的,事實這其中還經歷了相對比較漫長複雜的過程。
事實上人名、地名的翻譯在早期是憑習慣,後來則逐漸形成一套約定俗成的標準。我舉個例子:俾斯麥為什麼不翻譯成畢士麥呢?按說人名反正都是音譯,我就樂意翻譯成畢士麥不行嗎?如果非要這麼說也不能說是翻譯錯了。不過語言文字這種東西畢竟是用來交流溝通的。我們可以設想如果大家都約定俗成使用俾斯麥這個名字,結果您這兒非得標新立異來一個畢士麥,結果人家不知道說的是誰。然而統一的翻譯標準是有一個約定俗成的過程的:如今諸如像新華社這些中國的官方媒體對翻譯翻譯外國的人名、地名是有一套標準的,然而在剛開始和外華人接觸的晚清時代是沒有統一的官方標準的,所以一般都是翻譯者用漢語中讀音相近的字眼對外國的人名、地名進行翻譯,這就造成不同的翻譯者用不同的漢字翻譯外國的人名、地名。比如當時在翻譯俄羅斯的國名時就有鄂羅斯、斡羅斯等不同的翻譯方法;法蘭西有時也被翻譯為佛蘭西;義大利則翻譯為義大利......具體到美國而言:中美之間的第一次交往是1784年美國派出的”中國皇后號“商船造訪廣州,當時與之貿易的中國商人根據商船上的美國國旗星條旗將其稱為花旗國,而中國官方則稱其為咪唎堅國——這是對“America”的音譯,至於“United States”這一部分則完全被當時的廣州官府忽視了。到了林則徐的《四洲志》中則將美國的國名翻譯為彌利堅國。在徐繼畲的《瀛寰志略》中則留下了這樣的記載”米利堅合眾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至於清朝的官方檔案中自《中美望廈條約》以來則將美國國名翻譯為亞美理駕合眾國。作為中國鄰國的日本在剛接觸西方文明時受中國傳入的《海國圖志》和《瀛寰志略》兩本書影響較大,因此也將美國的國名翻譯為米利堅合眾國(簡稱米國),日文中”米利堅“這一翻譯一直延續至今。中國在民國以後多將米利堅合眾國翻譯為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新中國成立後仍沿用了這種譯法。
-
5 # 小黃當家
美利堅合眾國(美國),俗稱美國(美國或美國),美國或簡單地說,是一個由50個州、一個聯邦區、五個主要自治領土和各種財產組成的國家。以380萬平方英里(980萬平方公里)的總面積計算,它是世界第三或第四大國,略小於整個歐洲大陸。該國大部分地區位於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間的北美中部。據估計,美華人口超過3.28億,是第三大人口大國。首都是華盛頓特區,人口最多的城市是紐約市。至少在12,000年前,古印度人從西伯利亞遷徙到北美大陸。歐洲殖民始於16世紀。美國從沿東海岸建立的十三個英國殖民地中崛起。英國和殖民地之間的無數爭端導致了1775年到1783年之間的美國革命戰爭,導致了獨立。美國在整個19世紀開始在北美大力擴張,逐漸獲得新的領土,取代美洲原住民,並接納新的國家,直到1848年它跨越了美洲大陸。19世紀下半葉,美國內戰導致美國廢除了奴隸制。西班牙-美國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確認了該國作為全球軍事強國的地位。美國從二戰中崛起為全球超級大國。它是第一個發展核武器的國家,也是唯一一個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國家。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在太空競賽中競爭,1969年阿波羅11號飛行任務達到高潮,這是人類首次登陸月球的航天飛行。冷戰的結束和1991年蘇聯的崩潰使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美國很大很強但是你需要做出榜樣,愛好和平,如果你擾亂秩序世界將討伐你!
-
6 # 美國新生活之近看美國
美國是這個國家的簡稱,它的全稱叫美利堅合眾國,美利堅這個名字是來自於阿美利加,是一位義大利人,當初馬可波羅發現美洲大陸的時候,他以為他到了這個地方是印度,所以把當地人叫做印第安人,致死,馬可波羅都堅信他到的那個新大陸是印度啊,當時的義大利人阿美利哥經過認真的研究,在當時有限的地理知識和資料的基礎上,他認為哥倫布到的那個地方是一塊新大陸,由於他的這個發現和確認,使得後人把美洲大陸這塊地方就用阿美利哥(Amerigo)來命名,英文中的America就是從阿美利哥的義大利語翻譯過來的。美國13個殖民地經過獨立戰爭獲得獨立之後,也將這個新的國家命名美利堅合眾國,英文就是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美國。
-
7 # 炮手影視
美國的國名最初由一個叫做亞美利哥(Amerigo)的人民演變而來。
1451年商人亞美利哥生於佛羅倫薩,快到四十歲的那年,亞美利哥在西班牙獲得了正準備前往“新大陸”的奧傑達將軍的賞識準備一同前往新大陸。
1497年德國地理學家馬丁倡議稱新發現的美洲新大陸叫做亞美利加,這個地名就此定了下來。
18世紀前,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陸續建立了13個殖民地,當時稱為北美13州聯合殖民地。
1775年這些殖民地人民發動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
1776年7月4日,殖民地人民發表了獨立宣言,宣佈成立美利堅合眾國。美國一建國就想使自己在美洲居於統治地位,因此,把美洲的名稱作為自己的名稱。1787年在美國憲法中正式肯定了這一名稱。
-
8 # 冪冪情感生活
美國一建國就想使自己在美洲居於統治地位,因此,把美洲的名稱作為自己的名稱。1787年在美國憲法中正式肯定了這一名稱。
美國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簡稱。美利堅和亞美利加(美洲的英文名稱)在英語中是一個詞,只是漢譯不同。
18世紀前,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陸續建立了13個殖民地,當時稱為北美13州聯合殖民地。1775年這些殖民地人民發動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 1776年7月4日,殖民地人民發表了獨立宣言,宣佈成立美利堅合眾國。
美國一建國就想使自己在美洲居於統治地位,因此,把美洲的名稱作為自己的名稱。1
787年在美國憲法中正式肯定了這一名稱。
近代很多新詞彙包括國家名字的翻譯全都是照搬日本的翻譯,惟獨“美國” 沒有照搬日本翻譯成“米國”。
America 音譯 愛米瑞肯,所以日本翻譯成 “米國” 也很正常,為什麼中國翻譯家沒有按照慣例 翻譯成 “米國”呢?而且還給了取了個好聽的名字 “美國”。
答案就是:當時的翻譯家認為 America 是所有西方列強中對中國最好的。
我們的歷史總是說什麼美國來晚了所以要搞門戶開放利益均沾,其實當你懷疑一個人是小偷的時候怎麼看他的行為都是要偷東西的。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你見到過有狼把到口的肉吐出來的嗎?然而美國“吐”了些出來,清華大學就是美國退還辛丑條約的賠款修建的。而且美國還倡導別的國家也退還一部分,只有小日本一分不退。
美國的綽號叫“山姆大叔” 。傳說1912年英美戰爭期間,美國紐約特羅伊城商人山姆·威爾遜在供應軍隊牛肉的桶上寫有“u。s。”,表示這是美國的財產。這恰與他的暱稱“山姆大叔”(“uncle sam”)的縮寫(“u。s。”)相同,於是人們便戲稱這些帶有“u。s。”標記的物資都是“山姆大叔”的。後來,“山姆大叔”就逐漸成了美國的綽號。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的漫畫家又將“山姆大叔”畫成一個頭戴星條高帽、蓄著山羊鬍須的白髮瘦高老人。1961年美國國會透過決議,正式承認“山姆大叔”為美國的象徵。
回覆列表
大家都知道,美國的英文國號是“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翻譯成中文就是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
美國的稱呼並不是自他建國就有的。美利堅合眾國或者簡稱美國,是從民國開始的。民國成立後,1913年中美重新建交,在外交檔案中,民國政府沒有沿用清朝的“亞美理駕合眾國”一詞,而代之以“美利堅合眾國”的新譯法。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沿用了民國時期關於美國國名的譯法,只是在書寫上將其由繁體字更換為簡化字。
那麼之前是怎麼稱呼美國?
1784年,美國獨立不久,中國還處在乾隆皇帝的統治下。一些美國商人作者“中國皇后號”商船漂洋過海,把商船開到了廣州,廣州人還不知道有這麼個國家,但對這個新國家的國旗和人參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他們把星條旗稱為“花旗”,然後呢,把美國稱為“花旗國”,把美國的人參稱為“花旗參”。
美華人水平可沒這麼高,他們的國名最初透過譯員傳達給中國官方時,留下的記錄是“咪唎堅國”。這顯然僅是對“America”的音譯,完全忽略了“United States”的部分。
19世紀初,也就是嘉慶時期,西方基督教傳教士陸續來中國傳教,他們同樣稱美國為“花旗國”。
道光時期,林則徐睜開眼睛看世界,組織翻譯有關西方國家的資料,以增進華人對外部世界的瞭解。在這些譯作中,有一部《四洲志》,書中將美國稱為“彌利堅國,即育奈士迭國”,這顯然是對“America”和“United States”的音譯。
鴉片戰爭後,美華人跟進,中美簽訂《望廈條約》,“亞美理駕合眾國”成為清朝官方檔案中對美國的正式稱呼。
1844年,梁廷枏在裨治文《合省國志略》的基礎上著成《合省國說》,書中雖然將美國稱為“合省國”,但認為沿用廣東人的習稱“米利堅國”更為合適。
1848年,徐繼畲在其《瀛寰志略》中將美國國名譯為“米利堅合眾國”。
清末民初,革命潮流風起雲湧,不少介紹美國獨立革命的作品出現,其中包括譯書彙編社出版的《美國獨立史》和作新社的《美國獨立戰史》等。當時革命口號之一就是“要學那,美利堅,離英獨立”。隨著這些政治宣傳的深入人心,華人對美國的稱呼日趨簡捷,“美國”、“美利堅合眾國”逐漸成為美國國名的固定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