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景明獵奇

    司馬懿的確是軍人但是同時他也是一位陰謀家!如果司馬懿硬闖進城,也肯定不會全軍覆沒,因為畢竟司馬懿帶了15萬兵馬,而這時諸葛亮已經失去街亭,兵力縮減,就算城中真的有伏兵,那也不會有多少兵馬,所以司馬懿帶兵進城一定有所收穫,但是司馬懿想的很多,可能孔明使的空城計就是給自己的臺階,因為當時蜀漢北伐,曹魏前期的大將都紛紛戰死或病死,能與諸葛亮抗衡的只有司馬懿一人,其他人不可能是諸葛亮的對手,如果司馬懿進城擒殺諸葛亮,那麼司馬懿回到曹魏肯定會功高蓋主,而且曹丕與曹操很像,疑心極重,如果諸葛亮死了,那麼再看司馬懿就是養寇自重了。所以司馬懿不能殺諸葛亮。

    司馬懿善於隱忍。司馬懿老丁諸葛亮跟平生謹慎,但司馬懿也是用兵謹慎之人,就算當時自己不進城,也損失不了什麼,回去覆命就說城中有重兵埋伏,頂多落一個處分。而之後就跟諸葛亮耗就行了,反正曹魏地處中原,兵馬糧草的供應必定比諸葛亮所治理的蜀漢要搶的多,跟你耗一年不行就兩年,一直耗到你打不成為止,所以當時不進城是最好的決定。

    司馬懿有私心。現在既然是你們曹家做天下,那麼我們司馬家為什麼不可以,所以他的最終目標不是擒殺諸葛亮,他的最終目標是曹魏天下取而代之。所以殺了諸葛亮,曹家就真的稱霸天下了,那時候司馬懿再想取而代之就比現在要難的多,所以為了以後長遠打算,在司馬懿撤兵不進城。

    歷史上只知道諸葛亮用計嚇走了司馬懿,但是卻不知道這場賭注司馬懿才是最大的贏家。最終不但耗死了諸葛亮,也促使整個司馬家族最後取曹魏的天下而代之。

  • 2 # 瘋趣樂園

    司馬懿不撤軍,他全家就死定了!

    為何司馬懿識破了空城計,卻還選擇撤軍?

    縱觀歷史上那些非常出名的謀士,他們都有一個神奇的特點,那就是多疑。

    在三國時期,有兩個謀士非常的厲害,分別是蜀漢的諸葛亮和曹魏的司馬懿。

    這兩個人每次交手,都是神仙打架。

    其中最經典的一場便是空城計。

    空城計,在大部分人眼中,空城計都是諸葛亮智謀更高一點,利用了司馬懿多疑的性格,故佈疑陣,讓司馬懿產生懷疑,最終錯失了大好時機。

    不管是影視劇中還是文學作品中,都是對諸葛亮此計,非常的讚歎。就連大文豪魯迅,也感慨:“其智近乎妖”。也因此,民間都非常推崇諸葛亮。

    但是,司馬懿就真的不如諸葛亮嗎?

    在很多廣為流傳的說法中,司馬懿是不如諸葛亮的,因為諸葛亮代表的是正義,而司馬懿代表的是邪惡。不過,歷史將這兩個人放在了對立面上,而且結果是司馬懿贏了,不僅贏了戰爭,還最終贏得了天下。

    司馬懿真的弱嗎?不,他並不弱,反之,他非常強大。

    近些年,關於司馬懿的文學影視作品逐漸增多,大家對司馬懿這個歷史人物的評價也變得非常高了。他雖然一直活在諸葛亮的光芒之下,但他卻是笑到最後的人。基於對司馬懿的重視,就有人開始重新探討空城計了。

    司馬懿這麼厲害,為什麼不能識破空城計?至少選擇用小股部隊去騷擾一下,就能探明虛實,為何直接跑路呢?

    回到空城計現場,諸葛亮在那天早上,把全部部隊都送出去了,城裡面只有兩千殘兵,而部隊走了沒多久,司馬懿就來了,跟著就是十五萬大軍。守城,是不可能守了,是跑是降一個準話吧。

    總之,諸葛亮再強,這個時候也沒兵可用啊。這個時候,諸葛亮讓手下開啟城門,把士兵全部遣散,讓他們成為普通人,該幹嘛幹嘛。而他自己,抱著古琴就上樓了,做什麼?演戲!為了演好這場戲,他還需要一個童男童女。

    諸葛亮這個架勢擺的很足了,留在司馬懿前面的就兩條路,要麼衝進去,可能會被埋伏,但若成功了,那就是擒殺諸葛亮,蜀漢覆滅。

    要麼就是走人,但是15萬大軍,來回排程,一無所獲,但凡是個用兵的將軍,都會兩手空空而歸。司馬懿眯著眼睛想了很久,聽完了一曲琴音,最終宣佈,撤軍!

    他兒子司馬昭不解,道:“兒臣願帶小股部隊一探虛實!”司馬懿面色鐵青,堅決不應,必須撤兵!為此,司馬昭不理解,認為父親老糊塗了,但軍令如山,他還是撤軍了。

    在小說中描述到,諸葛亮看到司馬懿撤軍之後,大鬆一口氣,感嘆道:“險計!”很多人都覺得這是諸葛亮在玩火。

    其實不然,後來諸葛亮自己也嘆到:“這是隻能對司馬懿用的計謀。”很多人都以為,這是因為司馬懿生性多疑,最終上當。其實不然,在這樣的一個局中,司馬懿非上當不可。

    在當時,司馬家族屬名門望族,家族勢力極其龐大,司馬懿之所以被重用,就是因為諸葛亮的存在,若是諸葛亮死了,司馬家族就再無重用的必要,而司馬家族也會由盛轉衰。甚至會有滅頂之災。

    曹操臨終前曾囑咐曹丕,“司馬懿此人,能用則用,不能用就殺!”

    可見曹氏從來沒有信任過司馬家族。

    這也是為什麼司馬懿要裝作中計,放過諸葛亮。

    他不放不行,因為他把諸葛亮打死了,他自己的地位就不保了。諸葛亮心思玲瓏,也是參透了其中的道理,若是讓司馬懿在攻城中放水,15萬打兩千落敗,太過明顯,兩人差距也沒有那麼大。

    乾脆,賭上兩個人秘而不宣的生存規則。也藉此,給司馬懿一個臺階下,雙方都下了臺階,也都能獲得共存。

    若是司馬懿強攻,那麼一損俱損,都沒有好下場。

    所以,司馬懿不撤軍的話,他就死定了。

    因此,司馬懿連小規模的試探都不敢,萬一真的沒有兵,萬一真的打下來了,他承擔不了這個後果,因此只能倉皇撤退,裝作中計。

    所以,空城計不是陰謀,而是陽謀。

    諸葛亮的疑陣,司馬懿只能中計。這就是三國時兩位頂尖謀士之間的較量,若是司馬懿的水平達不到這個高度,恐怕早就打進去了,不是嗎?

  • 3 # 葉飄刀

    空城計是三國演義中的記載,從三國演義的前後來分析,司馬懿識破了空城計或者這麼說更準確,諸葛亮有意擺出了一出空城計給司馬懿看,而司馬懿看懂了,也就心領神會按計而行。

    就如同你說的,軍人以消滅敵人為天職,這一點確實沒錯。但諸葛亮與司馬懿這兩個傢伙是純粹的軍人嗎?恐怕都不能算是,他們同時還時總覽大局的政治家,或者說他們是帶兵的文官更準確,和只知道打打殺殺的武將不同,諸葛亮和司馬懿有自己的大局考慮,而且他們自己都是掌控大局的。

    明白了這一點,再反過來看空城計的前後,會更加準確的把控住當時的情況。

    司馬懿之所以能在魏國復出,重掌兵權,原因就是魏國除了他,沒人能擋住諸葛亮,或者說正是因為有諸葛亮的存在,司馬懿才有用,而一旦諸葛亮不在呢,那麼司馬懿的作用也就消失了,這就是所謂的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這個道理,諸葛亮和司馬懿其實彼此心理都明白。

    所以司馬懿不能讓諸葛亮死,只有諸葛亮的存在,才能保證自己的地位,或者說至少在自己地位穩固之前,諸葛亮是必須存在的。但司馬懿又不能公然放走諸葛亮,否則結局比諸葛亮被他殺了更慘。也就是說,諸葛亮必須活著,但又不能公然放,這一點其實諸葛亮和司馬懿彼此也都明白,所以諸葛亮需要給一個司馬懿撤兵的藉口,空城計不是擺給司馬懿看的,而是給其他人看的,他不是想騙司馬懿,而是怕司馬懿根本看不懂。

    我們再來看看,司馬懿在空城計的前後,有沒有他真正看出空城計的跡象:

    我們看看司馬懿在空城計整個前後的表現:

    1. 司馬懿得到諸葛亮坐在城頭彈琴的訊息,首先是笑而不信。如果真是不信的話,司馬懿在當時完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下令進攻,至少試探性進攻是可以的,不要說怕中埋伏之類的,前鋒本來就是有試探進攻探明埋伏之類的功效。但司馬懿說是不信,卻立馬要求停止前進。

    2.司馬懿親自上前,確認諸葛亮是否就是在城頭上。

    3.司馬懿在確認了諸葛亮確實在之後,立刻後軍變前軍,退兵了。

    也就是說,前前後後司馬懿得到訊息後,就確認了一件事,也就是諸葛亮是不是真的在。

    司馬懿肯定不是說諸葛亮在,就不敢打仗了,否則那根本就不用打,那為何他一定要撤軍呢。而一生謹慎的諸葛亮,擺個空城計開個城門就行,為何一定要自己冒險坐城頭上呢?

    原因很簡單,諸葛亮就是讓司馬懿看我沒辦法了,我就在這,而且怕司馬懿不信,自己還做城頭上,畢竟當時兩軍形式沒人比他們雙方主帥更清楚。而司馬懿一看就明白了諸葛亮的意思,其他的蜀國軍隊可以滅,但諸葛亮不能滅,滅了諸葛亮就是坑了自己。

    所以司馬懿在得到訊息後,什麼試探都沒有做,沒有試探進攻,也沒有做其他的,就做了一件事,確認了諸葛亮本人是否在,在就撤兵。

    最後連兩者對空城計給旁人的解釋都幾乎相同,不得不說最瞭解你的恐怕永遠都是你的敵人。

  • 4 # 河邊散步的小豬

    對於空城計,現在網路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種是司馬懿沒有看出空城計,而被諸葛亮騙過,另一種是司馬懿識破了空城計,而為了自身的利益,將計就計。其實對於兩種看法,我更贊同第二種,第一種看法,我不多做解釋,主要是談談第二鍾看法。

    這種看法很早就有人提出來了,加之司馬家取代曹魏,很多人都贊同這種看法。軍人以執行命令為天職,如果說司馬懿是一個單純、沒有野心 的軍師,他必定會看破這個計謀。然而司馬懿是跟曹操一樣的亂世梟雄,心中藏著更大的野心。

    不妨假設,司馬懿識破了空城計,帶兵殺入城內,其結果就是活捉諸葛亮,大敗蜀國,沒有諸葛亮的蜀國不是司馬懿的對手,司馬懿很快就能消滅蜀國。但禍福相依,雖然立下大功,但功高震主,必定會引來曹家勢力的擔憂和針對,當時司馬懿的實力根本不可能是他們的對手,其結果只能是狡兔死,走狗烹。

    司馬懿作為亂世之梟雄,他不是一個純粹的軍人,所以他明白這一點,諸葛亮也明白這一點,空城計能成功,是兩人爭鬥多年之間的默契。

  • 5 # 耕讀醬酒公社

    這個問題我來試答一下。

    這個空城計,是三國演義裡面講的,真實歷史上是沒有空城計的,三國演義這本書,描述一個風雲激盪的年代中的各種奇謀妙計,空城計這種“多智而近妖”的事情,自然是很有魅力的一種情節安排了。

    事實也證明,這種情節安排很合讀者的口味,尤其是現在各種影視作品網路再演義的小說等,對空城計前後做了很多版本的解讀。解讀方向大概有:諸葛亮多智、司馬懿多疑、司馬懿需要養寇自重、諸葛司馬二人英雄相惜等。由於空城計本身就是虛構的事情,這些解讀也就無所謂真假了,我的看法是,空城計本身與現如今的各種解讀,其實講的都是創作者自己心裡的事兒,是作者基於自己生活經歷中的感受,做出自己的一種理解。

    作者講,軍人不都是以克敵制勝為第一要務,這種說法是對的,我想中外各國,古往今來,絕大多數軍人的使命都是這樣的,也在這麼做。但放在三國演義裡,放在司馬懿身上就不對了,因為不管是按照《三國演義》作者呢設定,還是真實歷史本身,司馬懿都不是單純的軍人,他是個政治家,他需要權衡的東西不僅僅是一時的勝敗,自身的地位穩固與長遠的戰略佈局,比一時的勝敗更重要。

    所以《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與後來的各種再演義版本,雖然都是虛構的,卻更真實的反應了人性的複雜面,不同的人帶入不同的生命體驗,從不同的角度,做出不同的角度。我想這就是三國演義與空城計,這種本來是足夠的事情,卻能幾百年來,一直被人津津樂道的根本原因吧。

  • 6 # 昊陽閒看歷史

    司馬懿與諸葛亮兩人打仗那叫一個精彩,兵來將往,妙計百出,常常能坑的對方叫苦連天。他兩都熟讀兵法,擅長排兵佈陣,不斷的給對方下套,令五次北伐,精彩紛呈。他們倆誰更強一點?嚴格來說,我覺得諸葛亮更勝一籌,只是司馬懿命更長,才笑到了最後。

    但司馬懿有沒有識破空城計?史書上沒有記載,我們也不能確定,而且這些都是後人的猜測。

    司馬懿在空城前的心理歷程

    司馬懿與諸葛亮交戰,吃過很多虧,經常中諸葛亮的計。他們倆打仗,大多是諸葛亮在引誘,司馬懿的防守,但就戰況來說,司馬懿中招更多,防得很辛苦。

    所以,司馬懿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在他的潛意識裡,覺得諸葛亮就是詭計多端,永遠都要防著諸葛亮的,這已經成為他的一個心結。

    諸葛亮知道司馬懿的這個弱點,即使在死後,還設計擺了司馬懿一道。

    懿大驚曰:“孔明尚在,吾輕入重地,墮其計矣!”急勒回馬便走。背後姜維大叫:“賊將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計也!”魏兵魂飛魄散,棄甲丟盔。拋戈撇戟,各逃性命,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當諸葛亮擺出一副閒情逸致坐在城樓彈琴的時候,司馬懿會懷疑他眼前所看到的一切。他深知諸葛亮的為人:謹慎、不肯冒險。現在諸葛亮就在他眼前,身邊無一兵一卒。

    如果你是司馬懿,你敢相信嗎?

    司馬懿過去無數次與諸葛亮交戰時,認為沒有埋伏時,都中了諸葛亮的埋伏。

    這個時候,在空城之前,司馬懿就不敢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他只會懷疑諸葛亮這麼做有什麼目的?這就是當時司馬懿的心理路程。

    所以他為了求穩,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寧願放棄眼前的勝利,保全全軍,也不敢冒險,免得再上諸葛亮一次當。這也體現了司馬懿的穩。

    為什麼有人會說司馬懿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呢?

    當時在魏國,司馬懿也不好混,曹氏家族都防著司馬懿。在諸葛亮北伐之前,魏帝曹睿中馬謖的反間計,令司馬懿削職回鄉,司馬懿只能在宛城閒居。

    睿依言,將司馬懿削職回鄉,命曹休總督雍、涼軍馬。曹睿駕回洛陽。

    司馬懿以為這輩子就要鬱鬱而終,很快因為諸葛亮北伐,魏軍大敗,朝中大將無人能招架諸葛亮的進攻,魏帝曹睿不得不再次啟用司馬懿,這時的諸葛亮就是司馬懿的恩人吶。

    後來世人之所以懷疑司馬懿識破空城計,是因為司馬懿再被啟用就是因為諸葛亮的北伐。正是因為他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才打算放諸葛亮一馬,退兵讓諸葛亮逃走。

    因若把諸葛亮殺了,他對於曹魏也就沒有利用價值了。到時狡兔死走狗烹,他在魏國也沒有立足之地。

    司馬懿到底有沒有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

    我個人傾向於司馬懿沒有識破空城計。

    司馬懿帶兵打仗一輩子,他知道諸葛亮是他的大敵,若能輕易的置敵人於死地,而且對方還是諸葛亮,我想司馬懿不會輕易放過這個機會,他也可以在軍事上被濃墨重彩記上幾筆。

    若他生擒諸葛亮,對於當時的魏國也是一件大功,可以提早幾十年收服蜀國,到時他功高震主,魏帝曹睿也拿他沒辦法。

    我的總結:司馬懿之所以中諸葛亮的空城計,就是因為兵不厭詐,諸葛亮用兵詭異,不按常理出牌,司馬懿不得不防他一手。司馬懿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將士在手,總有一天能收拾蜀國。

  • 7 # 平凡人讀史記

    這個問題最好是用司馬懿第一人稱來回答。

    司馬懿:首先來說,我不是軍人,我是政治家和軍事家,稱我為謀略家更好。

    關於空城計,我必須要中計。

    那年,我父子三人在街亭滅了諸葛亮的豬隊友先鋒馬謖的部隊,一直殺到了西城。奇怪的是,十幾萬大軍一路上竟然沒有收到任何阻攔,我心裡直犯嘀咕,這事不對啊。

    大軍列陣於西城前,我看到的是城門大開,幾個老弱病殘在門口灑水打掃。諸葛亮悠閒地坐在城樓上,點著香在彈琴,擺得譜兒挺大,兩個童子,一個抱著羽扇,一個抱著寶劍。

    那吱吱扭扭的琴聲,一點兒也不好聽。

    訓練有素的三軍整齊地列好陣型,兵臨城下,只等我下達命令。我目不轉睛地看著諸葛亮,諸葛亮卻始終沒看我一眼,專心地撥弄他的木琴。

    雙方對峙了片刻,昭兒畢竟年輕,終於按捺不住了,對我說:“諸葛亮城中沒兵,分明在裝,我們衝進去活捉了他”。

    我沒有理會他的話,只靜靜地聽著諸葛亮的琴聲,時而心靜音純,時而心燥而音亂,忽然間“錚”的一聲,似乎斷了一根琴絃。

    我一激靈,心中突然雪亮:城中無兵!於是,我毫不猶豫地下令:“馬上撤軍!”

    大軍絕塵而去,我再也沒回頭看諸葛亮一眼。

    昭兒不服,一路追問。我附耳對他說,城中無兵,大家都看出來了。如果諸葛亮今天被活捉或者死了,蜀國不再北伐,皇帝曹睿剩下就該對付我們父子了。常言道,以匪養兵,剿匪不能剿乾淨了,不然當兵吃什麼。

    昭兒不解:既然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不應該是能滅掉對手決不手軟嗎?

    諸葛亮懂我,我也懂他。他知道我多疑,我也知道他謹慎。

    在他的琴聲中,我聽出來兩個選擇:滅了他,功高震主,接下來就是兔死狗烹;撤軍班師,保全都督之位,繼續受曹魏重用。

    就在琴絃斷的那一刻,我心中雪亮了:有時候對手比東家更有用啊,我還真怕諸葛亮活不長呢,他要死了,我這平西都督也就做到頭了。

    為了避免諸將生疑,也為了給自己找個臺階下,我煞有其事地對他們說:“諸葛亮一生謹慎,城中必有伏兵”。

    人生如戲,有的當,必須要上。

  • 8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在這裡說明一下,正史裡沒有“空城計諸葛亮嚇退司馬懿”的記載,是羅貫中先生杜撰出來,以加強藝術效果。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殺敵、建功立業、報效國家是軍人的奮鬥目標。那麼題主所問的問題,就要好好思量一下了。如果有機會能消滅一生的勁敵,何樂而不為?那麼問題又來了,司馬懿識破了空城計嗎?他有機會消滅諸葛亮嗎?

    一、我覺得沒有,司馬懿多疑謹慎,又因為司馬懿和諸葛亮兩個人互相瞭解,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最瞭解自己的永遠是敵人。 諸葛亮一生用兵謹慎,司馬懿因為了解諸葛亮謹慎的性格,覺得諸葛亮應該不會冒險,所以聰明反被聰明誤,讓諸葛亮逃過一劫。

    二、至於網路上所講的司馬懿識破了空城計,只是大家的臆測,覺得司馬懿韜光養晦,不想過早的消滅諸葛亮,因為司馬懿知道兔死狗烹的道理,而且司馬家族的勢力未能控制魏廷,如果消滅了諸葛亮,那也就意味著自己以後只能卸甲歸田。顯然這是抬高了司馬懿,從諸葛亮死後就可得知,魏明帝曹叡只是削奪了司馬懿的軍權,並沒有把他往死裡整,只讓他在家養老。所以司馬懿未能識破空城計,他若識破,定不會放棄這樣的大好時機,畢竟如果消滅了諸葛亮,他自己至少可以揚名立萬了。在諸葛亮有生之年,司馬懿沒有這個能力消滅諸葛亮,同樣,因為有司馬懿在,諸葛亮到死也沒能北伐成功,遺憾終身。

    兩人都對對方甚是瞭解,個人謀略也在伯仲之間,不分上下,真的談不上誰能消滅誰。

  • 9 # 歷史守望者

    網路上傳言諸葛亮空城計被司馬懿識破,這種說法其實真假難辨。諸葛亮計謀迭出,司馬懿也是人中龍鳳,兩個人之間的較量真的難以猜測虛實。

    壹·司馬懿識破空城計

    可信指數95%

    理由: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良臣亡

    司馬懿,何許人也。字仲達,三國時期稍有的綜合型人才,其才能跨科目滿分型人物,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都是滴水不漏、無懈可擊、算無遺策。

    就是這麼一位優秀的軍事家,如果說不能識破空城計,未免顯得太低端。很多後世的三國粉絲經過模擬推測得出,司馬懿識破空城計,但又不能公攻破城池,最主要的原因是害怕自己的對手滅亡以後,自己在魏國也就沒有任何的存在價值。漢初三傑韓信“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良臣亡”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何況這才過去幾年呢。

    從這個角度分析,得出司馬懿識破空城計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貳·司馬懿疑心太重,沒有識破空城計

    可信指數97%

    理由:司馬懿疑心太重

    翻開司馬仲達的履歷,此人一生起起伏伏、抑鬱不得志。最初的時候,司馬懿看到天下大亂,無心入世為官,只想過著安安穩穩的田園生活,老死終生。可是曹操不同意,聽說他是個能人,就三番五次請他出來做官。司馬懿在曹操的威逼利誘下,只好答應出來做事。哪知曹操並不給予他實際的權力,總是讓他做一些邊邊角角的事情。

    司馬懿是個胸有大志的,除非不做,要做就要做好。於是,他陪伴在曹操身邊整天戰戰兢兢的過日子,生怕哪天曹操找個茬把自己宰了。

    正是這種履歷導致司馬懿疑心重重,凡事都不敢輕舉妄動,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從這一點來看,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司馬對於空城計也只是半信半疑,並沒有十足的把握識破其中的奧秘。

    個人觀點:《三國演義》、《三國志》描寫的漢末三國堪稱精彩絕倫,裡面人物勾心鬥角、鬥智鬥勇上演了一場又一場的精彩對決。同時,歷史都是開放的、包容的,我們讀歷史要懷著一種包容的心態,能接受任何一種觀點,才能把歷史讀的厚重寬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子蔥是趙偃的兒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