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ove追劇

    武三思這個人屬於囂張跋扈型的,他曾多次勸說武則天把韓王、魯王兩人先解決掉,所以,武后對李家的屠戮,與武三思等人在一旁煽風點火也是有關係的。

    武三思是一個非常勢利的人。當初武則天寵幸薛懷義時,為了方便纏綿,她還讓薛懷義以和尚身份進出宮廷,薛懷義這個名字也是武后賜予他的。薛懷義仗著自己得寵,經常騎馬在大街上行走,還傷害過無辜的百姓。他每次出門,武三思都會在旁牽馬,嘴上還說著奉承的話,讓他小心一些,好像一個僕人一樣。後來薛懷義被殺掉後,武則天又收了新的男寵,即張昌宗和張易之兩兄弟,武三思看清苗頭後又來拍這兩人的馬屁,無非是為了在武則天面前邀功買好,其實他這樣的行為真的令人厭惡。

    武三思的惡劣之處不僅是勾連女皇的男寵,他還與多位后妃有染。在武則天時代,有個上官婉兒,因為其祖父犯了罪,所以被罰在宮裡作奴隸,她是一個很聰明的女孩,並且讀了很多詩書,成長為一名思維敏捷的才女。武則天注意到這個特別的女孩後,便讓她負責草擬宮中的檔案。後來李顯登位後,上官婉兒被納為妃子。李顯的皇后韋氏是個野心勃勃的女人,一直想發展自己的勢力。所以上官婉兒為了討好韋氏,就把武三思推薦給她。由於政事上的聯絡,這三個人逐漸勾結在一起,武三思不僅與上官婉兒發生了關係,還與韋皇后之間也發生了不正當的關係,他們之間的私生活可謂十分汙穢、混亂。

    諂媚、勢利可以說是武三思最大的特點,同時他也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為了得到更多的權勢,他還謀害朝廷中的大臣,凡事危害到他們利益的人,他都不會放過。就拿定安公主的丈夫王同皎來說,此人對李顯非常忠誠,他看到李顯的政務和後宮,被武三思搞的一團糟,就想殺掉武三思,可惜他卻被豬隊友告密,最終慘遭殺害。

    武三思如此做法,自然樹敵很多。最終使李顯立的太子李重俊聯合左羽林(近衛軍)大將軍李多祚和右羽林將軍李思衝等人,假傳皇帝李顯的旨意衝入武三思的府第,殺掉了武三思和武崇訓父子。武三思一輩子靠奉承的嘴臉向上爬,為了權力幹了很多害人的事。但凡事都有前因後果,最終他終究得到了自食其果的宿命,死在眾人的刀劍之下。李旦即位後,下令將武三思父子斫棺暴屍,並夷其墓,算是為其一生定下了最終的定論。

  • 2 # 柚子愛唱歌

    武三思是武則天異母兄長之子,武承嗣是武則天同母兄弟之子,他們倆都是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字奉先,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人。唐朝外戚大臣,武則天侄子。起家尚書奉御,遷秘書監,襲封周國公。光宅元年(684),授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垂拱元年(685),加同平章事,成為宰相,月餘罷免。載初元年(689),授納言。天授元年(690),進文昌左相。武周時期,大肆誅殺大唐皇室及大臣中不附者,建立武氏七廟,請求武則天立為太子,遭到狄仁傑等人反對。武三思,幷州文水(今屬山西)人,武周宰相,荊州都督武士彠之孫,女皇武則天的侄子。官右衛將軍累進至兵部、禮部尚書,並監修國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大封武氏宗族為王。武三思為梁王,賜實封一千戶。神龍三年(707年),謀廢太子李重俊,卻在景龍政變時被李重俊所殺,唐中宗李顯追贈他為太尉,諡曰宣,唐睿宗李旦廢其諡號並開棺戮屍,毀其墓。擴充套件資料:武則天作為一個女性,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王朝中能夠君臨天下,成就帝業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獨一份兒了。至於對她的評價,則隨著歷史的變遷發生過很多的變化。在唐朝時期,由於之後的統治者都是她的直系子孫,所以對她的評價都還比較正面,而事實上武則天也有著很強的政治才能,在她當朝的時候,重用了一大批賢能,而且還開創了科舉考試中的“殿試”。由於她治理國家的卓越才能使得當時的國家獲得了很好的發展,被後人讚許為有“貞觀遺風”,另外她也為李隆基“開元之治”奠定了基礎。而在唐朝之後,人們對她的評價就開始轉為負面,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就說她“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稱職責,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毛主席也曾對她發表過自己的看法:“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武三思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武承嗣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3 # 貪戀長安韻

    武三思在武則天時代是個呼風喚雨的得寵朝臣,隨後中宗繼位,又變皇親國戚和皇帝是親家。武三思利慾薰心,貪得無厭,驕奢淫逸。霍亂後宮,最終被太子李重俊誅殺。

    武三思的仕途之路

    武三思是武則天的親侄兒,說是親侄兒,其實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之子。起家右衛將軍,遷禮部尚書、監修國史。天授元年,武則天稱帝后,封為梁王。遷司空、同平章事。

    武則天登基前,武三思幫助武則天掃清登基前的障礙,韓王、魯王、起兵反武的越王李貞、琅邪王李衝等均被賜死,並盡殺其黨羽。

    武則天登基後,大封武氏一族,武三思被封梁王,受封千戶。武三思善於阿諛奉承,揣摩聖心。武則天男寵薛懷義、張昌宗、張易之都是他獻媚的物件,都是為了在武則天面前,偽裝成忠臣良將的面目。實則是為了討好武則天,以圖在仕途上更進一步。武三思為了討武則天的歡喜,稱頌她的功德,強迫來洛陽的使節、商人捐款百萬億,購買銅鐵,鑄造銅柱,名曰天樞,立於洛陽端門之外。由武三思撰文,極力稱頌武則天的功德,錈刻於柱,並刻百官及四方國君的姓名於其上,由武則天自書“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經過一年方鑄造完成。因消耗的銅鐵量大,所募之錢購之不及,遂在民間強行搜刮,把農民的農具、器皿均無償徵調,害得無數農民家破人亡。此後,類似種種獻媚之舉,數不勝數。

    武三思悲慘結局

    聖曆元年698年,武則天曾經想讓武三思當皇太子,曾詢問朝中大臣的建議。狄仁傑說:“我看天下人都還思念唐朝,若立太子,非廬陵王不可。”武則天大怒。後來狄仁傑用配享宗廟的理由說服了武則天,武則天醒悟,派人到房州迎接廬陵王李顯。

    神龍元年,張柬之等發動神龍政變,誅殺二張,逼迫武則天退位,扶李顯登基,李唐復辟。武三思全靠武則天起家,武則天喪失帝位後,按理說武三思的日子會不好過,但是反而更加得寵,因為武三思成了新皇帝的親家公。李顯被武則天廢去帝號,貶為廬陵王時,妻子韋后在於途中生下一女。起名叫李裹兒。後裹兒十六歲時,由武則天作主嫁給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李顯復位後,裹兒被封為安樂公主,武崇訓就成了駙馬。武三思與新皇帝就成了兒女親家,加之李顯昏庸,對武三思過去種種都忘之腦後,使武三思很快就成為皇宮的常客。

    隨後武三思恃寵而驕,囂張跋扈,又與韋皇后,上官婉兒糾葛不清,淫亂宮闈。因李顯昏庸又聽信武三思讒言,殺害了很多忠良之臣,王同皎、張仲之、張柬之、敬暉都先後慘遭毒手。

    武三思本來就有政治野心,武則天在位時就想被立為太子,與韋后勾搭上後還想篡位奪權,後來相用計廢了太子李重俊,沒想到太子先下手為強發動了神龍政變。武三思反被太子所殺。後來李旦繼位,武三思被開棺鞭屍,結局悽慘。

    武三思是一個奸佞權臣,阿諛奉承,野心極大。但又其拙略的政治手段支援不起自己的政治野心。最後註定落得悲慘下場。註定遺臭萬年。

  • 4 # 重岐真好

    武三思(649年-707年),幷州文水(今屬山西)人,荊州都督武士彠之孫,女皇武則天異母兄武元慶之子,即為武則天的侄子。

    武三思因為是武則天的侄子而獲武則天起用,由右衛將軍累進至兵部、禮部尚書,並監修國史。等到公元690年的時候,武則天登基稱帝,大封武姓宗族為王,武三思被封為梁王,賜實封一千戶。

    武則天時期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死,中宗李顯繼位,武則天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掌握著唐朝實權。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和自己當皇帝,便大力起用武氏親屬,因此,武三思由右衛將軍累進夏官(兵部)、春官(禮部)尚書,並監修國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唐為周,史稱武周。為尊崇武氏,武則天追封其先世祖先為皇帝,大封其侄及侄孫們為王。武三思為梁王,賜實封一千戶。 武三思性乖巧,善揣人意,善阿諛奉承,所以特受武則天信任。早在光宅元年(684年),武三思與其堂兄武承嗣,就屢勸武則天先殺掉“屈尊位重”的韓王李元嘉和魯王李靈夔等。

    垂拱四年(688年),以韓王、魯王等和起兵反武的越王李貞、琅武三思邪王李衝等通謀,迫令他們自殺,並盡殺其黨羽,為武則天稱帝掃清道路。垂拱元年(685年)以後,武則天先後寵信薛懷義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武三思、武承嗣對薛懷義“皆執僮僕之禮以事之”,“懷義欲乘馬,承嗣、三思必為之執轡。”對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他們皆“爭執鞭轡,謂易之為五郎,昌宗為六郎”。武三思還“贈昌宗詩,盛稱昌宗才貌是王子晉後身,仍令朝士遙相屈和”。為了討好武則天,延載元年(694年)八月,武三思帥四夷首長請鑄銅鐵為天樞,藉以“黜唐頌周”。“諸胡聚錢百萬億,買銅鐵不能足,賦民間農器以足之。”武則天晚年,年邁體衰,厭居宮中,武三思遂建立三陽宮於嵩山,興泰宮於萬壽山,供武則天每歲巡遊。“工役鉅萬萬,百姓愁嘆。” 武三思討好武則天及其寵臣,有其個人目的,他曾數使人勸說武則天:“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謀求當天子。

    聖曆元年(698年),武則天雖在宰相狄仁傑、吉項等人的勸說下,決定立子不立侄,並召回其被廢20餘年的兒子李顯,立為太子,但並不怪罪武三思,仍繼續信任重用,聖歷二年(699年)以武三思為內史(中書令),讓他擔任宰相要職。 武則天晚年,體弱多病,武三思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掌握著朝廷大權。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中臺(尚書省)右丞敬暉、司農少卿桓彥範、相王府司馬袁恕己等發動軍事政變,殺死二張及其同黨,逼武則天傳位中宗,但對武三思的能量和反撲,完全喪失警惕。

    唐中宗時期

    中宗是個昏庸無能之人,復位後,朝廷實權掌握在皇后韋氏、上官婉兒、安樂公主手裡。而武三思與韋后,上官婉兒私通,安樂公主又是武三思之子武崇訓之妻。因此,中宗復位僅兩個月,武三思就透過上官婉兒、韋后的關係,重登宰相高位。張柬之、敬暉等—看形勢不妙,遂數勸中宗殺掉武三思,中宗不聽;要求“抑損其祿位”,中宗也不聽。張柬之等知大勢已去,除了憤慨悔恨,已無可奈何! 武三思掌權以後,積極網羅親信,迫害異己。他把打擊矛頭首先對準他最痛恨的幫助中宗復位的新任宰相敬暉、張柬之、桓彥範、袁恕己、崔玄暐等5人。神龍元年五月,中宗給敬暉等5人進爵為王,但卻罷了他們的宰相職務。表面看來是尊寵功臣,其實是削奪他們的實權。

    接著,武三思令韋皇后、安樂公主進讒於內,讓走狗侍御史鄭怡構誣於外,很快就一步一步地把敬暉等5人貶官、流放,直至殘酷地殺害。殺害了敬暉等五王之後,大權盡歸武三思,“凡不附武氏者斥之,為五王所逐者復之。”駙馬都尉王同皎也是殺二張、幫助中宗復位的功臣,他非常痛恨“武三思及韋后所為,每與所親言之,輒切齒”。武三思接到告密,即令黨羽冉祖雍等,上書誣告王同皎與洛陽人張忡之,祖延慶等,“潛結壯士,謀殺三思,因勒兵詣闕,廢皇后。”同皎等全部被殺。中書舍人岑羲因曾為敬瑋等五王起草請削武氏諸王表,“語甚激切。”中書舍人偃師構當值,宣讀此表,“辭色明厲。”武三思則貶岑羲官,出偃師構為潤州刺史。朝官韋月將、高軫等曾上疏揭露武三思父子罪惡,有司秉承武三思的旨意,表奏“月將當棄市,軫配流嶺外”。黃門侍郎宋璟堅持“月將所犯,不合至死”,大理卿尹思貞也藉故要求推延刑期,武三思遂出尹思貞為青州刺史、宋璟為貝州刺史。武三思在排斥異己的同時,對阿附於他的兵部尚書宗楚客、御史中丞周利用等,大力提拔重用,作為自己的“羽翼”和“耳目”。時人把周利用、冉祖雍等斥之為武三思“五狗”。武三思常對人講:“我不知代間何者謂之善人,何者謂之惡人,但於我善者則為善人,於我惡者則為惡人耳。”真可謂以我劃線,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典型。

    中宗的太子李重俊,非韋后所生,韋后、武三思都很厭惡他。安樂公主,武崇訓夫妻也經常侮辱太子,甚至呼太子為奴。武崇訓又唆使安樂公主請求中宗廢掉太子,立自己為皇太女。太子李重俊氣憤之極,於景龍元年(707年)七月,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發羽林千騎兵300餘人,殺武三思、武崇訓及其親黨10餘人。武三思死

  • 5 # 時光隧道2019

    從武則天開創了“女皇”的先河之後,自此唐朝便熱鬧了起來。這讓太平公主、安樂公主甚至韋皇后,都有了稱帝的心思。

    武則天殺死自己的兩個兒子之後,把最後一個兒子李顯,流放到房陵。在武則天執政的十五年間,李顯和韋皇后,時刻生活在恐懼之中,生怕那天被武則天干掉。

    張柬之聯絡朝中大臣,在太平公主的幫助下,成功的逼武則天退位,迎回李顯,扶植他當上皇帝,也就是唐中宗。隨後李顯就加封他的老婆韋氏為皇后,女兒為安樂公主。由於流放期間都遭受了很大的苦難,登基之後,就對她們十分的寵愛。

    此時韋皇后的野心就開始暴露出來。唐中宗繼位不久,全國發生了大瘟疫,弄的民不聊生。雖然武則天退位,但是武氏一族的勢力,還是非常的強大,朝廷政局很不穩定。但是韋皇后還在這種情況之下,慫恿唐中宗在宮中享樂,不問朝政。各種跡象都表明,韋后有架空唐中宗,自己把持朝政,伺機奪權的野心。

    由於當時的武氏家族的勢力很龐大,於是韋皇后慫恿皇帝,把女兒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隨後武三思又和韋皇后曖昧起來。暗地裡相當於武三思夫子娶了韋皇后母子,這讓安樂公主夫妻兩人更加的肆無忌憚。韋皇后和武三思是怎麼在一起的呢,這裡不得不說一下——上官婉兒。

    韋皇后為了自己能夠掌握權力,他慫恿唐中宗及時享樂,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武三思經常在宮中住宿,上官婉兒就和武三思搭上線了。但是唐中宗登基之後,把上官婉兒也給收了,封他為昭儀。韋皇后,寂寞難耐,上官婉兒就把武三思介紹給她。

    韋后和武三思勾結起來,勢力大增,不久就把張柬之請出了朝廷。上官婉兒控制著朝廷的言論,韋后控制著後宮,武三思把持著朝廷,三個人結合起來把剛要穩定的大唐,攪的天翻地覆。公元706年七月六日,飽受屈辱的李重俊忍無可忍,率領御林軍三百餘人,衝進武三思的家裡,把他和他的兒子活活砍死。由於韋后、太平公主的阻攔,以失敗告終,被髮配西北,在路上,被韋后收買的隨從給殺了。

    唐中宗暴斃之後,韋皇后秘不發喪,等自己準備完備之後,才宣佈唐中宗死亡,還宣佈唐中宗的“遺詔”,讓韋后聽政。朝廷很多大臣,極力的反對。 此時李隆基看時機已經成熟,便聯合太平公主,帶領軍隊衝進皇宮,殺掉了韋皇后。李隆基繼位之後,滅了韋氏家族,又把武氏也徹底清除。太平公主想稱帝的野心也隨之破滅。

  • 6 # 經典守望者

    武三思在武則天時期確實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例子,簡單來說,他應該是武則天家族中最聰明的人,經常不聲不響的積累實力,悶聲發大財。在武則天稱帝初期,他的兄長武承嗣都被封為王。武承嗣是魏王,武三思是梁王,相較於武承嗣的飛揚跋扈,武三思明顯安分了許多。他一直跟隨在武承嗣的身後,扮演著附庸的角色。

    武周時期,武氏族人和李氏族人的鬥爭非常尖銳甚至可以說水火不容。但是武三思明面上為兄長武承嗣奪嫡爭儲搖旗吶喊,但是暗地裡卻和武后身邊的上官婉兒和廬陵王李顯之間暗通款曲,甚至和李顯的夫人韋氏曖昧不清。以至於武三思和李顯最後還成為兒女親家。武承嗣因為做太子的幻想徹底破滅,憂憤而死後,武三思基本接手了兄長的政治版圖,有上官婉兒和韋后相助,李顯很快就消除了和武三思之間的芥蒂,武三思再度為相,並且出入宮闈,威風八面。

    但是,獵犬終須山上亡。李顯的兒子太子李重俊聰明果斷。武三思對他最為忌恨。因重俊不是韋后所生,武三思指使他的兒子武崇訓利用安樂公主在李顯及韋后面前讒害李重俊,圖謀廢掉李重俊的太子封號。李重俊便聯絡一些對武三思不滿的官員,在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和右羽林將軍李思衝等人的支援下,假傳李顯聖旨,率領羽林軍及千騎兵三百人,衝入武三思的府第,殺掉了武三思及其子武崇訓。

  • 7 # 子由拍案驚奇

    武則天時代裡,武三思做為武則天的親侄子,可以說,是炙手可熱。後世之人,在描述武三思之時,多把他說成是一個惹是生非,飛揚跋扈的人,實際的情況確實與這些描述大相徑庭。

    那麼。“武則天時代,武三思扮演了什麼角色?其結局如何?”

    做為武則天的侄子,甚至被時人認為當時最有可能繼承武則天衣缽的武三思與唐中宗李顯的妃子有一些糾葛,而與韋皇后和上官婉兒的曖昧關係更是被時人所詬病,可是,他同時又兼有唐中宗李顯親家、安樂公主公公的特殊身份。

    即便從現代人的角度來重新結構武三思,我們也會不由自主的得出結論;這是一個謹慎、甚至有些低調的人。

    關心這一段歷史的人知道,武則天臨朝攝政、或登基做武周皇帝之時,都有男寵的影子出現,而最早寵幸的人就是和尚身份的馮懷義,也叫薛懷義。

    薛懷義依仗著武則天對他的寵幸,做了很多出格的事,所謂持寵而嬌。

    當時朝臣們對此都很有意見,都儘量遠離這個人,但是沒人奈何得了他。

    可是,每當薛懷義出宮上街的時候,武三思都和聲細語的招呼著,甚至為之牽馬墜蹬。

    武則天寵幸張昌宗與張易之兄弟之時,武三思同樣對這倆人也是關心備至,小心對待。

    武三思在當時的朝堂之上是有地位的人,而且,他是武則天最信任的親侄子,他本來用不著處心積慮的去討好武則天。

    那麼,之所以他這樣的自降身價,低姿態的去迎合一些人,無非是為了大力維護武則天的形象與統治。

    武三思知道去聯合大部分的人共同維繫武則天治下的和諧與興盛。

    所以,在武則天臨朝攝政其間,武三思蒐集各地上呈的祥瑞,鼎力宣傳武則天執政能力的特殊之處。這一切,都使得武則天登基稱帝、以周代唐能夠得以順利地進行。

    在當時,正是在武三思的策劃組織之下,東都洛陽很快的出現兩個巨大的通天銅柱,其名為天樞,銅柱上鐫刻字跡,書寫武則天的功德,把推戴武則天上位的文武百官的名字以及四方諸侯的名字都刻寫其上,昭告天下。

    武則天做為當時天下的實際領導人,看著武三思有序的做著這些為自己稱帝所做的鋪墊性工作,她對自己的親侄子一百個放心,一百個滿意。

    當然,闔朝上下,誰又敢碰武三思一根汗毛?

    武周聖曆元年,也就是公元698年,當時的則天皇帝是要把武三思立為皇太子的,但被當時的宰相們擋了一下,以至於其事未成。

    但是,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當時武三思的地位已經如日中天。

    武周神龍元年,即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殺掉了二張兄弟,逼著武則天退位。

    這對於武三思來說應該是塌天大禍災,可是,武三思照樣活了過來,而且活得有滋有味。

    因為早年間,武三思就與唐中宗李顯友善,甚至在李顯窮窘之時,多有接濟,再後來,又與李顯成了兒女親家。

    甚至唐中宗李顯幾天不見武三思的面,就要自己帶著皇后去武三思家去探望,這也說明,武三思情商有多高?一般的情況之下,想推倒他有多難?

    武則天被強迫退位,李唐又復辟如初,這對武三思來說,是一個心中的隱痛,但是,他無從說起,只能先從神龍政變的所謂四個功臣先行著手。

    武三思利用唐中宗李顯對自己的感情與信任,同時,張柬之等四人的居功自傲也促成了他們的倒黴開始。

    武三思竟然先是透過皇帝,先給張柬之等四人封王,實質上剝奪了這四人的實權,之後,再把他們調出京城。

    隨之,這些人除了張柬之先行死在新州貶所以外,其他幾人,都被處死。

    在提拔新人的時候,武三思極其注意,凡是被張柬之等人打壓的人,他都扶植使用,這樣的話,朝政的實施就有了自己穩固的基礎。

    但是,武三思可以處置朝廷重臣,但對於李唐宗室成員,他還是有著很大的顧忌,最終,他的擔心終被驗證。

    對武三思一直銜恨不已的太子李重俊就暗暗的下手了。

    太子李重俊一出手就是雷霆萬鈞。

    他秘密聯絡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李思衝,直接假傳唐中宗李顯旨意,以數百人的羽林軍強行攻入武三思府中,殺掉了武三思以及其子武崇訓。

    知道訊息之後的唐中宗李顯幾乎氣的背過氣去,但是,魯莽的太子李重俊的叛亂軍兵還在亂闖宮禁,試圖殺掉韋皇后,並且把唐中宗李顯圍在玄武門城樓之上。

    皇帝李顯在城樓傷對著叛軍喊話,直接就喊散了樓下的叛軍,下面開始響應皇帝的號召,殺掉為首的將官,紛紛倒戈。

    衝出城去的太子李重俊也被手下殺死,平復兵變之後的唐中宗李顯用太子李重俊的腦袋祭祀武三思父子,並且追封武三思梁王,諡號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王朝》雍正反逼宮設局,老十三所說的“耳目”到底指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