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貓員外

    雖然同是安徽人,但是本人中立的不為中堂洗地。

    中堂自稱裱糊匠,其實是拆東牆補西牆。維護大清有功勞,出賣國家利益他也不是沒幹過。

    中法戰爭,李永福的黑旗軍在越南把法華人死死摁在西貢以南,光緒在左宗棠張之洞的支援下,拍著桌子要和法華人幹到底。李鴻章呢?他認為“各省海防兵單餉匱,水師又未練成,未可與歐洲強國輕言戰事”。他自己跑去先與法國駐華公使寶海簽訂“李寶協議”,第二年又和法國代表福祿諾簽訂了《李福協定》。鎮南關之戰,老將馮子材更是把法軍摁在地上摩擦,重傷法軍東路軍統帥尼格里,總理儒爾·費裡引咎辭職。大好時機,是我們的中堂大人主動上書,要求見好就收,趕緊籤合同,把越南徹底賣給了法華人。

    賣完越南,中堂大人緊接著和日本人談《馬關條約》,把臺灣澎湖割了個乾淨。籤《中俄密約》,因為俄華人許了300萬盧布的好處,把俄華人提的要求盡數答應。可惜最後中間人吃回扣,中堂大人只到手30萬盧布,氣得差點把密約攪黃。

    甲午前,丁汝昌要60萬兩銀子買炮,中堂大人說海軍沒錢啦,翁同龢把錢扣光啦。結果甲午之後,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李中堂才把海軍小金庫交代了:“匯豐銀行存銀一百零七萬兩千九百兩;德華銀行存銀四十四萬兩;怡和洋行存銀五十五萬九千六百兩;開平礦務局領存五十二萬七千五百兩;總計二百六十萬兩。”

    籤《馬關》的時候,中堂大人才想起光緒來,“即遵前旨與之定約”。

    可你要說中堂大人忠於大清吧,也不好說。八國聯軍侵華,一路打到北京城,老佛爺一邊跑一邊發電報要求各地派兵勤王,中堂大人在廣州號召東南互保,召集張之洞等人密議“李鴻章大總統”方案:一旦北京不保,太后與皇上死於非命,到時就共同推舉李鴻章出任中國“總統”以主持大局。甚至一度準備在日本人的安排下和當時搞兩廣獨立的孫中山見面,共商大事。

    至於《辛丑》,我都不想說了。

    曾國藩搞洋務,立項江南製造局,榮閎辦事,李鴻章負責融資。最後造出來的武器李鴻章自己都不敢用。天津機器局,本來由崇厚辦理,李鴻章出錢和牽頭買機器,但李鴻章三番五日拖延,崇厚甚至專門寫信問他“何時能夠購齊”,李鴻章回信說“須到明年,可以有眉目”。隨後崇厚索性自己辦理天津機器局事務。還有輪船招商局等機構,最後全變成了李中堂貪汙受賄賺銀子的好專案。

    中堂大人造北洋水師,用三百萬兩白銀購買德國定遠、鎮遠時指使李鳳苞為其收八十萬兩白銀回扣,有人扒出來此事,李鳳苞只能解釋錢全給了李鴻章與其家人,並非自己所吞,傳為一時公案。

    北韓東學黨起義,袁世凱給中堂拍胸口保證日本人是好人,中堂夢遊一樣讓聶士成帶著1500人就入朝作戰去了。結果日本悍然出兵,光緒要求李鴻章增兵,李鴻章認為這是翁同龢等人為了逼迫他出戰損失淮軍,為了保住自己的嫡系不被戰爭摧殘,李鴻章與翁同龢激烈黨爭。甲午爆發。中堂寄希望列強調和,連備戰都不備,下令北洋水師避戰威海港,把整個黃海制海權拱手讓給日本。終於導致甲午一敗塗地。

    日本人登陸旅順,前後花了12天,12天啊,宋襄公都知道半渡而擊,中堂大人不許出戰。日本人將旅順幾乎殺成空城,倒是頗有中讓大人年輕時候搞屠城的風範呢。

    ---------------------------------------------------------------------------------

    最後說幾個中堂大人的小故事。

    幫助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愛國商人胡雪巖在與外國資本進行生絲戰爭時,李鴻章因為與左宗棠的黨爭,竟然指使各地錢莊拖延兌換胡雪巖的存款,胡雪巖因此破產,鬱鬱而終。

    洋務要員容閎在洋務運動中多次受到李鴻章掣肘,導致自己一腔熱血要拯救國家,卻被此等貪官汙吏將洋務運動破壞為結黨營私之運動。容閎調查認為李鴻章在洋務運動中至少賺取四千萬兩白銀。

    李鴻章高祖時“勤儉成家,有田二頃”,至李鴻章死後家族田地高達257萬畝。

    合肥的李鴻章故居中,李府佔地2500平方米,不到原來的十二分之一。

    中堂大人富甲天下啊。

  • 2 # 鳶飛九天2018

    首先,李鴻章簽訂的數個不平等條約,並非完全身不由己,這本身也有他自己的意見在內。例如1883年爆發的中法戰爭,左宗棠主張一戰到底,決不妥協,而李鴻章則想乘勝求和。

    因此導致“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中法新約》,則是李鴻章的一力堅持下籤訂的。李鴻章在清廷內,對外交事務本身就有很重的話語權,所以李鴻章也就不存在無辜和身不由己的說法。

    其次,李鴻章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是否是慈禧太后的命令呢?當然是。自辛酉政變,慈禧太后上臺主政以來,尤其是慈安太后突然去世後,憑藉著高超的手腕,慈禧太后掌握了清廷大權,開始了對中國近半個世紀的統治。

    包括李鴻章在內的滿漢大臣,都只能俯首聽命於慈禧太后。清末簽訂的大部分不平等條約,都是在慈禧統治時期內簽訂的,慈禧太后作為滿清實際統治者,當然難辭其咎,負有最大的責任。

    明知道是不平等條約,明知道會遺臭萬年,為什麼李鴻章還要簽訂不平等條約呢?這就要牽扯到中國數千年來,儒家文化所倡導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忠君”思想了。不得不說,滿清奴化教育是極為成功的,他們成功的將滿清與中國畫上了等號。

    優秀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依然無法逃脫忠於滿清的窠臼。攻破太平天國後,掌握數十萬大軍的曾國藩,最終沒有造反,很大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秉承著“忠君愛國”的思想,不願意做“叛逆”、“不忠不孝”之人。

    李鴻章也是如此,雖然李鴻章對一切都洞若觀火,但是忠君的思想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他。“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況簽訂幾個不平等條約呢。

    最後,我們說為什麼李鴻章不辭官?這麼問純粹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了。

    第一,李鴻章也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而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必然要有一個舞臺,對於李鴻章而言,這個舞臺也只能是清廷。

    第二,李鴻章並非孤家寡人一個。依附於他的有一個龐大的集團。李鴻章不可能,也不應該因為自己不願意籤不平等條約,就任性的放棄了依附於自己的團體於不顧。

    第三,辭官也於事無補。最終落到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地步,是由於清朝與列強的鬥爭中完全失敗,是在弱肉強食的社會中技不如人的必然結果。無論李鴻章辭不辭官,不平等條約都要簽訂的。而李鴻章出於對滿清的忠誠,懷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悲壯使命感,最終簽訂了諸多不平等條約。

  • 3 # 是我非我

    首先要說明下,李鴻章是辭過官的,而且不是一次,當然這個辭官不是回家當老百姓,而是辭去一些權利和主管事物。

    那為什麼辭官了,很簡單,不論怎麼給李鴻章洗白,簽署那麼多的條約,每一條都是恥辱,雖然說主責不在他身上,可作為國家高階領導他要擔負一定的責任,而且也不很精明,不懂國際事物,甲午之戰後,中國敗了,可日本也到了破產邊緣,日本比中國更渴望喝需要結束戰爭。但是老李不清楚這點,在伊藤博文的恐嚇和欺騙下,惶惶簽訂了馬關條約,還自認為已鞠躬盡瘁……至此,日本騰飛,而中國清政府也失去了最後的一絲崛起希望。

    李鴻章的幾次辭官,有不被慈禧同意的,因為總要有人去處理問題,老李雖然能力和當時國際人物比要差點,但是好歹混了個臉熟,政府其他有資歷的基本全是飯桶,所以少不了老李。也有辭了以後又被複用的,老李可不是一個人,他是一個政治集團利益的代言人,辭官也只不過以退為進的政治手段。大概的事件是這樣的,哎呀,政治對手又在罵我簽了賠錢的合同,他們只知道我們虧了,卻不知道是透過我努力讓合同少虧了點,老百姓不懂也罵我,這幫孫子自己不會幹活,就知道挑毛病,行,說我爛,那讓你們來,我就等著看下戲,反正最後還是要靠我……。

  • 4 # 青言論史

    李鴻章確實不是完人,也確實愛錢愛權,但是他兩次代表清廷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後,都很快就被擼掉了,哪裡是李鴻章不辭官?

    甲午戰爭前夕,李鴻章是什麼職位?直隸總督、海軍大臣、內閣大學士,賞戴三眼花翎。從日本吃了一槍子回來以後呢?“七月,回京,入閣辦事。”

    什麼叫“入閣辦事?”李鴻章的直隸總督位子沒了,海軍也被日本人打沒了,而清朝的內閣大學士不過就是個空架子。所謂“入閣辦事”,就是在北京養老,甚至是軟禁而已!

    一代名臣,親眼看著自己畢生心血組建的艦隊一戰覆滅,已經足夠辛酸;在日本還要簽署如此喪權辱國條約,已經足夠屈辱;回國以後還要為慈禧背鍋,變相被褫奪了所有官爵!

    不過你以為,事情就完了嗎?不好意思,沒有,五年後還有一波。

    八國聯軍入寇以後,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被調回擔任直隸總督,但只是兼任,主要頭銜是“議和全權大臣”,在光緒二十七年七月才簽署完畢。而李鴻章也已經耗完了他生命的最後一絲精力,兩個月後,他嘔血不止而去世。

    “內政外交,常以一身當其衝,國家倚為重輕,名滿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為己任,忍辱負重,庶不愧社稷之臣!”這是編修《清史稿》的人給李鴻章的讚語,百年後再看,誠不我欺!

  • 5 # 傻愚翁

    這話說的,李鴻章要是能放下私利,為國為民做事,哪還有《馬關條約》?清王朝居危思安,貪生怕死,李鴻章善解主意,為了自己的家族利益,哪管國土倫桑,人民生靈塗炭?為討好慈禧,割讓土地,還算是條忠犬,沒想到他的子孫現在又甩鍋給清廷,在給他加個不忠的名頭,真是好玄孫!

  • 6 # 知行合一72767786

    辭官?他恨不得死了還想當官呢,當官多好啊,一幫人圍著身邊,溜鬚拍馬,吃香的喝辣的,有錢有勢,而且他害怕,一旦自己不當官,可能別人會報復的,到那時他卑無權無能的也就無能為力了。

  • 7 # 端木賜香

    如此提問,很有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嫌疑呀。

    李鴻章一生歷經道、鹹、同、光四朝,簽訂了數十個不平等條約,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數《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

    《馬關條約》是在大清向日本求和、日本要求恭親王或李鴻章赴日談判的情況下,李鴻章才不得不去的——這種丟人現眼的事恭親王實在不宜出面啊。老頭在馬關捱了槍子險些喪命,談判的所有條款也是經清廷最後核定同意的,可老頭回來除了受到舉國的唾罵和無情的政治打壓又得到了什麼呢?

    正如題主所言,受了這麼大的委屈,老頭為啥不辭職呢?

    還是身不由己唄。

    鴻章受了委屈,慈禧心裡也明鏡似的,只是在舉國情緒激昂的情況下政府必須要有個姿態有個交待,要有人出來背鍋。如果李鴻章提出辭職,不就是抱怨慈禧嗎?再者,李鴻章從小接受的是正統的儒家教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其人生的最高信條,在國難當頭之時,自己又怎能一辭了之?

    到了1900年,慈禧太后幻想利用義和團和洋人玩一票,面對慈禧的極端不理性,李鴻章等地方督撫在無可奈何之餘,只好實行東南互保,儘量減少損失。當完不了篇的慈禧讓李鴻章收拾殘局時,李鴻章也是萬分的不願,政府也知道他不願意,所以請他出山的電報裡都有了這樣的語句:“該大臣受恩深重,尤非諸大臣可比,豈能坐視大局艱危於不顧耶?著接奉此旨後,無論水陸,即刻起程,並將起程日期速行電奏。”

    打個比方,這會兒鴻章就跟唯一的醫生似的,人家病危了,你說你不去,你對得起誰呢?

    78歲的老頭聽海南知縣裴景福說外國領事對他的重新出山都額手稱慶時,拋下這麼四個字:“捨我其誰!”當斐景福探問鴻章大人對國事的看法時,老頭語帶哽咽,以杖觸地:“內亂如何得止?內亂如何得止?”當問到如何才能減少國家損失的時候,老頭已是淚流滿面,說:“不能預料!惟有竭力磋磨,展緩年分,尚不知做得到否?一日和尚一日鍾,鐘不鳴,和尚亦死矣!”

    當然,也有人好心勸老頭不要再出山管這種事體,老頭怒稱:“我這條老命還拼得過”。

    總之,除了拼上老命收拾殘局,老頭能怎麼辦呢?

    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類的需求從低到高可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李鴻章如果因為受了委屈就辭官,能提高哪個層次的需求呢?能獲得更多的尊重還是能獲得更多的自我實現呢?

    於公於私,辭官對李鴻章都不是一個好的選項。

    人不能拔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大地,對鴻章亦然。何況,他身上除了趴著一個大王朝,還趴著四億民眾呢。辭,你以為他是花心大蘿蔔對付女人呢?

  • 8 # 藍天碧水心情好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是腦袋被驢踢了。就算李鴻章能辭官,朝廳裡還會有劉鴻章、陳鴻章的。再說了李鴻章他敢辭官嗎?敢和慈禧太后做對不想活了呀?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清不拿國防當回事,把軍費去修圓明園了。不去研發武器就連買武器都不想買了,戰爭來了能不戰敗嗎?戰敗了又不想失去自己的統治只能和小日本鬼子求和。既然求和就要割地賠款,至於派誰去都一樣都要賠的,只是賠多賠少的問題。李鴻章是談判的高手,他給大清朝省了一億萬兩白銀。

  • 9 # 達摩說

    這問題問的很滑稽,當官當的啥?當官當的就是一份責任,如果任憑誰事情沒做好,就把官一辭,責任一推,然後萬事大吉?所以,李鴻章如果辭了官,那才是真的不負責任。

    而且,簽訂不平等條約這事兒也不完全是慈禧一個人的主張,從某種意義上李鴻章也認可這種條約的簽訂,畢竟打不過就是打不過,該籤還是得籤。既然是認可的事,所以也自然願意去執行。

    此外,即便李鴻章想辭職,估計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辭的。在君主專制之下,臣民的命運都掌握在皇權手中,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給你官做,你就必須做,不做也不行。反之,讓你滾蛋回家,甚至腦袋搬家,不願意也不行。就算到了今天,高階官員的去留也不是他自己能說了算的,得國家說了算。

    最後一點,李鴻章自己估計也不想辭職。誰放著那麼好的官不做,偏要辭職歸隱呢?好不容易做到了這麼高的官,為何還要放棄呢?說是伴君如伴虎,可你看看這幾千年下來,有多少人拼了命的削尖了腦門往這老虎籠子裡鑽?李鴻章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要實權有實權要油水有油水,都“宰相合肥天下瘦”了,估計他自己都不願意辭這個官,更何況他手下還有一批靠他吃飯的親信、同僚之類,他也沒法單單獨善其身。

    更何況,列強跟你籤不平等條約,還死乞白賴地點名找李鴻章籤,誰叫咱大清朝的官員們都不懂現代外交規矩呢?

  • 10 # 古典蒼穹君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看看當時的歷史環境,李鴻章是繼曾國藩之後,滿清朝廷唯一可以依靠的肱股之臣,是在滿清官僚中當時各國列強所唯一認可的人,也是一個可以放眼看世界的一個人。生活在那個時代,李鴻章有他的報復,也有他的侷限。他辦洋務,開鐵礦,引進先進的西方軍事工業,建立江南製造總局,建立了亞洲最強大的海軍,使當時的中國最起碼在外人看來是遠東第一軍事強國。更有人說如果當時沒有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中國也會成為世界一等軍事強國。但是從甲午戰爭開始,清政府外表虛偽的強大表象,被一舉撕破,開戰之初李鴻章就是要求北洋艦隊一味避戰,儲存實力。因為他明白此時的中國內部派系林立,政治腐敗,所有的強大都是表象,猶如一個病入膏肓的老人,不能跟人家打,也打不起,窗戶紙不能捅破。甲午戰爭中各路軍隊的表現就可以看出清軍的戰鬥力,見死不救,消極避戰,戰後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李鴻章身上。他簽訂所有的不平等條約都是慈禧太后允許乃至授意的,就像《馬關條約》的簽訂,那些戰前一致要求開戰的人卻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去日本談判,最後還是李鴻章前去,被刺客打傷後也是據理力爭。並動用他和美國總統威爾遜的私人關係要求美國對日本施加壓力。國家戰敗後,需要他承擔的責任他也勇敢的承擔了下來,即使揹著千古罵名,也沒有退縮。所以我認為李鴻章這個人在面對民族大義方面還是有擔當的,雖然他有作為一個封建軍閥的侷限性,比如任人唯親,讓自己的親信丁汝昌擔任水師提督。不過就其敢於擔當這一塊,值得欽佩,正如梁啟超所說:“吾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 這也是對他一生比較中肯的評價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讓你在LOL選出五個大亂鬥最厲害的英雄,你會選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