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越詳細越好
2
回覆列表
  • 1 # 泉郡清源居士

    答案:

    先祖為宇文部為鮮卑化匈奴人,西晉滅亡後,未南下的宇文部,形成契丹、庫莫奚等部;

    唐王朝設松漠都督府管轄契丹人;

    唐末五代初,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同意契丹,建立契丹國,遼太宗時期,改國號為“大遼”;

    北宋末年,女真起兵攻打遼國,併成功滅了遼國,契丹貴族耶律大石西撤,在西域設西遼國;

    南宋嘉定年間,成吉思汗滅西遼

    一、契丹先祖——宇文部 併入與鮮卑並鮮卑化的匈奴人

    東漢中前期(公元89~105),北匈奴被漢將耿夔擊破,被迫遷往中亞,鮮卑進據北匈奴的故地大漠南北,“有十餘萬落”未逃走的匈奴人加入了鮮卑,這些人與鮮卑人長期錯居雜處中相互通婚,仍自號為“鮮卑”,形成鮮卑宇文部。

    二、西晉滅亡後,部分未南下中原的鮮卑宇文部逐漸演化為契丹、庫莫奚及室韋。

    公元316年,西晉滅亡,中原戰亂頻繁,鮮卑拓跋部、慕容部及宇文部的主力大舉南下中原,中原進入十六國時代。拓跋部繼續留在大漠的形成柔然部,宇文部繼續留在大漠的形成契丹部、庫莫奚部和室韋部。

    早期的契丹分為八部,唐朝初年形成以大賀氏為首的統一契丹聯盟。

    三、唐初,唐王朝設松漠都督府,管轄契丹諸部

    公元648年(貞觀二十二年),唐朝設松漠都督府,轄契丹諸部,以契丹首領大賀窟哥為都督,賜姓李。唐朝曾賜給契丹首領的旗鼓,後來成為契丹歷代可汗權位的象徵。轄地為今內蒙古通遼、赤峰一帶,屬安東都護府管轄。大賀氏組建的聯盟瓦解後,契丹人又建立了以遙輦氏為首的聯盟,依附於後突 蕨汗國。公元745年(唐天寶四年),後突 蕨為回 紇所滅,此後百年間,契丹人一直為回 紇所統治。

    四、唐末五代初,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建立大契丹國

    公元907年(唐天祐四年):契丹迭剌部耶律家族崛起,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可汗,隨後鎮壓了契丹貴族的叛亂和征服奚、室韋、阻卜等部落,統一契丹八部。

    公元916年(遼神冊元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皇帝,建國號“大契丹國”,年號神冊。建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波羅城),公元925年耶律阿保機征服今東北地區的渤海國。隔年在歸來途中病逝。

    公元930年(遼天顯五年):遼太宗耶律德光進一步統一了契丹。

    公元936年(遼天顯十一年):石敬瑭以自稱兒皇帝、割讓幽雲十六州為條件,請求遼國支援攻打後唐。遼協助石敬瑭攻滅後唐,石敬瑭建立後晉。契丹獲得幽雲十六州,此地成為契丹進一步南下的基地。

    五、五代時期,遼太宗改契丹國號為“大遼”

    公元947年(遼大同元年):契丹軍攻克後晉首都開封,後晉亡,同年遼太宗改國號為大遼,顯示了遼太宗決心統治中原的野心。

    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親征北漢,契丹大軍與宋軍大戰於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成功擊敗宋軍,宋太宗僅以身免。

    公元982年(遼乾亨四年):遼景宗病逝,遼聖宗繼位,尊蕭綽為皇太后,並由蕭太后攝政。蕭太后攝政二十七年,勵精圖治,使百姓富裕,國勢強盛。

    公元1004年(遼和統和二十二年):蕭太后與遼聖宗親征北宋,宋宰相寇準勸宋真宗親臨澶州督戰。宋軍士氣大振,擊敗遼軍。遼國提出和約,結成兄弟之邦,即為“澶淵之盟”,之後兩國長期無大事,和好達120年之久。

    六、公元1114年(遼天慶四年) 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

    北宋末年,公元1114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隔年遼天祚帝親征女真,但遼軍依舊節節敗退。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稱帝,建立金國。同年遼國內亂,雖很快就被平定,但分裂了遼國內部。此後遼東京也發生叛亂,一直到遼天慶六年(1116年)四月才被平定。女真藉機佔領了遼東京和瀋州,隔年女真攻春州,遼軍不戰自敗。

    公元1122年(遼天祚帝保大二年),金兵攻克中京,天祚帝向西逃入雲中。金、宋夾攻契丹貴族耶律大石留守的遼國南京。天祚帝已逃,遼國群龍無首,耶律大石擁立耶律淳即位,稱天錫皇帝,史稱北遼,耶律淳任命耶律大石為統帥。耶律大石決定向金稱臣,同北宋結盟。但北宋君臣想趁人之危,決心要奪回燕雲十六州,出兵二十萬攻打遼南京。耶律大石率軍迎戰,在白溝河打敗宋軍,不久耶律淳病死,其妻蕭德妃攝政,宋朝又出兵奇襲遼南京,在遼南京巷戰中遼軍再次取勝,遼國士氣大振, 沒想到宋朝連窮途末路的遼國都打不過。

    公元1123年(遼天祚帝保大三年),耶律大石兵敗被俘,後從金營逃脫,投奔天祚帝。天祚帝不原諒耶律大石擅自另立皇帝的作為,也不接受耶律大石“養兵待時”的建議,耶律大石認為局勢已無法挽救,決定率領親兵200人逃離。

    七、公元1125年,遼國滅亡

    公元1125年(遼保大五年):遼天祚帝在應州被為金國所俘,遼國滅亡,享國210年(包含契丹國時期)。耶律大石在西北召集殘部,向西撤退,控制了蒙古高原以西的新疆及中亞一帶。

    (耶律大石西撤,建立西遼)

    八、契丹貴族耶律大石在西域建立西遼

    公元1132年:貴族耶律大石在葉迷立(今新疆額敏)稱帝,史稱西遼(1132~1218)。西遼鼎盛時期控制區域東至高昌,西抵裡海,成為了中亞的霸主。

    耶律大石乃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文武兼備,善騎射,精通漢文和契丹文,是遼國唯一的契丹進士,他成為了契丹人最後的希望。耶律大石成為西遼的象徵,在去世數十年後,各地都以大石指稱西遼。耶律大石艱難率眾西撤,再造了一個疆域遼闊的多民族的遼國。成吉思汗謀士耶律楚材仍稱讚耶律大石“頗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

    九、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攻滅西遼

    公元1218年(南宋嘉定十一年):西遼被成吉思汗攻滅,享國87年。

    十、西遼滅亡以後,契丹人在波斯建立起漫兒王朝,史稱後西遼

    西遼滅亡後,部分契丹人在西遼貴族八剌黑帶領下,在今伊朗南部臨近波斯灣的克爾曼地區建立了受制於蒙古大汗和伊兒汗國的起兒漫王朝,存在近80年,史稱後西遼。

  • 2 # 我家有個小黑妹

    契丹曾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強盛的少數民族政權。在世界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世界各國都將契丹認為是強大的中國,乃至現在俄羅斯的語言中還是將中國稱為契丹( китай ),相傳哥倫布航海的目的就是找尋傳說中的契丹。足以可見契丹王朝在世界的影響力。

    契丹族的起源

    契丹發源於中國東北,民族形成公元4世紀。契丹族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為匈奴之後說,一種為鮮卑之後說。匈奴說主要依據《舊五代史》、《冊府元龜》、《宋會要》、《九國志》等所記載;鮮卑說的主要依據:魏書》、《通典》、《新五代史》、《契丹國志》、《遼史》等史書記載。也有一種認為契丹是匈奴和鮮卑族融合之後形成的一個新民族,持此立場的人主要根據漢代的一個事件:公元89—105年(後漢和帝永元年間),匈奴被漢將耿夔擊破,北單于逃走後,鮮卑進據匈奴故地,“有十餘萬落”未逃走的匈奴人加入了鮮卑。

    契丹有一個傳說:認為始祖發跡在木葉山,認為死後靈魂要回到黑山去。黑山和木葉山都在鮮卑族所聚集之地,所以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契丹族應該是鮮卑族的後裔。部分歷史學家認為,契丹族是形成於民族大融合的時期,很多少數民族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加上史書記載的契丹人的服飾可以看出保留了很多匈奴的特徵,所以他們認為契丹族應該是鮮卑族和匈奴人的後裔。

    所以至今各種說法都有其道理,但根據當時的歷史時期推算,契丹族應該是鮮卑族和匈奴人的後裔更具有說服力,也就說契丹應該就是兩個族群相融合的產物。

    契丹發源於中國東北,民族形成公元4世紀。契丹族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為匈奴之後說,一種為鮮卑之後說。匈奴說主要依據《舊五代史》、《冊府元龜》、《宋會要》、《九國志》等所記載;鮮卑說的主要依據:魏書》、《通典》、《新五代史》、《契丹國志》、《遼史》等史書記載。也有一種認為契丹是匈奴和鮮卑族融合之後形成的一個新民族,持此立場的人主要根據漢代的一個事件:公元89—105年(後漢和帝永元年間),匈奴被漢將耿夔擊破,北單于逃走後,鮮卑進據匈奴故地,“有十餘萬落”未逃走的匈奴人加入了鮮卑。

    契丹有一個傳說:認為始祖發跡在木葉山,認為死後靈魂要回到黑山去。黑山和木葉山都在鮮卑族所聚集之地,所以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契丹族應該是鮮卑族的後裔。部分歷史學家認為,契丹族是形成於民族大融合的時期,很多少數民族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加上史書記載的契丹人的服飾可以看出保留了很多匈奴的特徵,所以他們認為契丹族應該是鮮卑族和匈奴人的後裔。

    所以至今各種說法都有其道理,但根據當時的歷史時期推算,契丹族應該是鮮卑族和匈奴人的後裔更具有說服力,也就說契丹應該就是兩個族群相融合的產物。

    契丹族的形成與發展

    契丹族真正形成是在隋末唐初,起初是八個部落的聯盟,即大賀氏部落聯盟,最高首領成為君長,在唐朝時期屬於唐朝管轄下的臣民。唐朝於648年(貞觀二十二年)置松漠都督府,賜姓李於契丹君長,在李盡忠任松漠都督時,因唐營州都督趙文翽屢“侵侮其下”,於698年(唐萬歲通天元年)舉兵反唐,“自稱無上可汗”,契丹君長稱“可汗”自此始,從這件事開始,契丹歸附突厥將近10時間。

    在之後契丹族內發生過幾次大的內亂,最終遙輦氏取代了大賀氏部落聯盟。到了9世紀中葉起。耶律阿保機祖父勻德實大力發展農耕,鼓勵手工業發展,使得契丹族崛起,慢慢建立國家,為後世契丹族開疆拓土創造了物質條件。及至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契丹各部,正式建立遼王朝。耶律阿保機任用漢人官員,制定法律、改革習俗,創造了契丹文化。

    經過遼王朝幾代皇帝的努力,遼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遼聖宗親政後,遼朝已進入鼎盛。

    契丹族真正形成是在隋末唐初,起初是八個部落的聯盟,即大賀氏部落聯盟,最高首領成為君長,在唐朝時期屬於唐朝管轄下的臣民。唐朝於648年(貞觀二十二年)置松漠都督府,賜姓李於契丹君長,在李盡忠任松漠都督時,因唐營州都督趙文翽屢“侵侮其下”,於698年(唐萬歲通天元年)舉兵反唐,“自稱無上可汗”,契丹君長稱“可汗”自此始,從這件事開始,契丹歸附突厥將近10時間。

    在之後契丹族內發生過幾次大的內亂,最終遙輦氏取代了大賀氏部落聯盟。到了9世紀中葉起。耶律阿保機祖父勻德實大力發展農耕,鼓勵手工業發展,使得契丹族崛起,慢慢建立國家,為後世契丹族開疆拓土創造了物質條件。及至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契丹各部,正式建立遼王朝。耶律阿保機任用漢人官員,制定法律、改革習俗,創造了契丹文化。

    經過遼王朝幾代皇帝的努力,遼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遼聖宗親政後,遼朝已進入鼎盛。

    契丹族的消失

    遼王朝到天祚帝時期,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遼王朝幾次發兵都被完顏阿骨打打敗。最後天祚帝被金朝所俘虜,遼王朝滅亡。

    此後,契丹人又分別在新疆和蒙古部分建立西遼,最終被蒙古所滅。一部分契丹貴族西遷到中壓一代又建立了後西遼成為起爾曼王朝,僅存80年就衰亡了。

    還有一部分契丹人建立了東遼,後來耶律廝不反叛東遼建立了後遼,最終東遼滅了後遼,後遼一部分人越過鴨綠江到了現在的北韓半島。忽必烈時期,蒙元又滅了東遼。

    經過幾次大的事件,契丹族逐漸的從中國消失,包括其文字、文化都一同消失的無影無蹤。契丹族人到底拿去了呢?

    只有一個原因能解釋:被同化了。

    遼王朝到天祚帝時期,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遼王朝幾次發兵都被完顏阿骨打打敗。最後天祚帝被金朝所俘虜,遼王朝滅亡。

    此後,契丹人又分別在新疆和蒙古部分建立西遼,最終被蒙古所滅。一部分契丹貴族西遷到中壓一代又建立了後西遼成為起爾曼王朝,僅存80年就衰亡了。

    還有一部分契丹人建立了東遼,後來耶律廝不反叛東遼建立了後遼,最終東遼滅了後遼,後遼一部分人越過鴨綠江到了現在的北韓半島。忽必烈時期,蒙元又滅了東遼。

    經過幾次大的事件,契丹族逐漸的從中國消失,包括其文字、文化都一同消失的無影無蹤。契丹族人到底拿去了呢?

    只有一個原因能解釋:被同化了。

    由於但是蒙古軍隊強悍無比,遼王朝貴族建立的幾個小政權都被蒙元所滅。導致了契丹族人顛沛流離,族群不斷的越分越小,以至於被大族群所同化,伴隨著語言文化也同步的消亡。所以,契丹從融合中來,最終也走向融合。

    契丹語言文化的啟示:

    語言和文字都是文化的載體。就像現在的很多弱勢方言,由於我們的下一代一出生,我們都教她普通話,忽視了本地方言的教導,就造成了很多方言後繼無人的景象。我們的老一輩還能用方言通讀文學著作,到了我們這一代就變得相當的苦難,這也導致了很多文化慢慢的消失,很可能會造成文化的斷層。所以維護文化多樣性,任重道遠

    語言和文字都是文化的載體。就像現在的很多弱勢方言,由於我們的下一代一出生,我們都教她普通話,忽視了本地方言的教導,就造成了很多方言後繼無人的景象。我們的老一輩還能用方言通讀文學著作,到了我們這一代就變得相當的苦難,這也導致了很多文化慢慢的消失,很可能會造成文化的斷層。所以維護文化多樣性,任重道遠!

  • 3 # 可可真君

    可能大家最熟悉的一位契丹人就是《天龍八部》中的蕭峰了,契丹人建立遼國一共存在了219年,等金國滅遼後,為什麼這些契丹人就從歷史上慢慢消失了呢?今天就為大家講講這個問題。契丹是中國古代遊牧民族之一,起源於東北地區,早年契丹依附於後突厥汗國,等後突厥被滅後,契丹人又一直被回紇統治。直到唐朝末期,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繼承可汗位,正式稱帝立國,國號為契丹,947年才將國號改為遼。1115年,女真族崛起建立金國,此後在金國的進攻下遼國被滅,隨著遼國的滅亡很多契丹人都選擇同化為其他民族。所以契丹人逐漸在歷史上消失,並不是因為他們被滅絕,只是慢慢成了其他各族的人民,或者是捨棄了契丹的叫法,目前生活在雲南的本人就是契丹族後裔。

    歷史上,契丹曾一度控制整個中國北部和中亞地區,逼的中原王朝只能俯首稱臣,當然宋朝對外幾乎都是隻有俯首的份。原本契丹被分成了八個部落,此後這八個大部落選擇聯盟組成大賀氏聯盟。當時的契丹還只能臣服於中原之下,向大唐進貢,唐朝還在契丹設立都督府,並且賜李姓。在武則天時期,契丹曾起兵反周,但最後兵敗只能再次依附唐朝。

    直到唐朝末年,國力每況愈下,藩鎮割據,中原就此陷入一片混亂。契丹也趁勢擴充套件疆域,打算脫離大唐的掌控,自立為國。等耶律阿保機成為可汗以後,終於是把契丹帶入巔峰,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和政權,基本是把中原那一套規章制度都拿來用了。此後耶律阿保機任命漢人制定各種典章,而且還發展契丹自己的文化,發明了契丹文字。947年,遼太宗滅後晉,此時遼國國力來到了頂峰時期。

    不過遼國也難逃逐漸走衰的命運,等遼興宗上位後,佞臣當道導致朝內貪汙腐敗嚴重,百姓民不聊生,軍隊日益衰弱。此後的遼國皇帝也沒再出一位有能力的明主,能夠改變現狀。1114年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最後建立金朝,此後遼國內亂不斷最終被金滅國。遼國被滅後,契丹人還有一個去處就是耶律大石在新疆一帶建立的西遼,但西遼僅存88年就被伊爾汗國兼併。

    此後契丹人開始逐漸在歷史上消失,不過契丹族人口眾多,不可能憑空不見。實際上當時很多契丹人為了躲避戰亂,都改成了漢姓,然後在雲南一帶生活。很多雲南地區早期的人就是契丹族後裔,也正是因為這樣才造成了契丹人會突然消失的一個假象。

  • 4 # 歷史趣事1108

    契丹族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深遠影響的少數民族。“契丹”本意為鑌鐵,表示堅固。由於契丹的名聲遠揚,國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國稱做“契丹”。

    6世紀前期,契丹族尚處在部落階段,唐初形成部落聯盟,曾臣服於漠北的突厥汗國。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契丹部落聯盟背棄突厥,歸附唐朝。契丹與唐朝之間,既有朝貢、入仕和貿易,也有戰爭和擄掠。公元906年契丹聯盟可汗痕德堇可汗臨終前遺命推選阿保機為汗。後來耶律阿保機在907年舉行儀式登可汗位,915年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947年,太宗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遼成為中國北方統一的政權,其疆域東自大海,西至流沙,南越長城,北絕大漠。1125年,遼為金所滅,此後契丹逐漸被融合。

    契丹人的風俗習慣與漢人不同。契丹人髡髮,服裝通常為長袍左衽,圓領窄袖,褲腳放靴筒內。契丹人住所為氈帳,皇帝的御帳稱為捺缽。遼國契丹人只有皇族帳和後族帳的人才有姓,兩帳之外的其他契丹人是沒有姓的。

    契丹是一個進取開放的民族,透過與中原及西方的密切交往,創造了具有特色的文化。契丹人採取因俗而治的政策,“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又仿漢制實行科舉,制訂成文法典。建立全體男丁皆入兵籍的兵制,又依本身遊牧民族習俗而首創五京制。共建有5個都城,即上京、中京、東京、南京和西京。其中首都遼上京和陪都遼中京均建在北方草原契丹本土內(今內蒙古赤峰市境內),是著名的草原城市。

    契丹人於920年仿漢字偏旁創制了契丹文字,史稱大字,後又仿回鶻文創制了契丹小字。契丹文字的創造標誌著契丹族的進步。契丹人還喜歡繪畫,皇太子耶律倍便是契丹國著名的畫家,尤其擅畫馬。契丹族廣建佛寺和佛塔,使遼王朝的文化頗為昌盛。內蒙古草原東部是契丹族的發祥地,也是其立國後統治的中心區。在這裡留下了大量珍貴的契丹族遺蹟遺物,成為草原文明繁榮的象徵。

    契丹王國在溝通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方面,也有很大貢獻,由於遼國的疆域東西橫長,正好成為東西方交流的渠道。在遼代貴族墓葬中出土的琥珀、瑪瑙和玻璃籌文物,很多都來自西方。

    自元末明初以來,契丹族卻從史籍中突然消失。阜新,開州立縣是從遼開始,阜新被史學家稱為契丹人的“故地”和“搖籃”。遼時,阜新建有頭下州9座,人口達20萬。可以說,阜新與契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 5 # 文山史風

    契丹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悠久歷史的北方少數民族,早在《魏書》中已有契丹歷史的記載,在秦漢時期為東胡的一支。在唐朝初期,歸附於唐朝,當時有八個部落,聯盟首領是由各部酋長共同推舉。到唐朝末年,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契丹族的勢力不斷壯大,至916年來,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各部,在中國北方建立了幅員遼闊的契丹國。

    契丹族的發展受中原漢族影響頗大,其族民原本居住在遼河上游一帶,過著遊牧和漁獵生活,後來,部分漢族人為了躲避戰亂,遷到長城以北,同契丹人雜居一起,長時間的民族融合,漢族的習性逐步影響了契丹人,他們學會了種植莊稼,紡織布匹,修築房屋,建造城廓,開始習慣著農耕生活。

    由於阿保機提倡農業,不僅賜貧民耕牛,還實施墾荒免賦政策,以至到十世紀中期,遼海地區已是人煙稠密,沃野千里。

    遼朝還採用“蕃漢分治”的政治制度,在接受漢族文化之餘,聘請漢族人成為契丹謀士,據《遼史》記載,他們堅持“以國制(也就是遼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並沿用唐以來的官制,在中央設定的南面官中可以由漢人擔任。可見契丹因俗而治,民族分治的原則,即體現了包容性,也維護了穩定,減少了衝突,促進了民族融合。

    當遼朝到第九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即位時,由於經歷了上任皇帝遼道宗在位時激烈的政治鬥爭,遼朝往日的輝煌已不復存在,又加上新皇缺乏治國安邦的魄力,時常不理朝政,迷戀遊獵,再加上民間剝削苛重,致使各種矛盾激化。1114年,不堪忍受壓迫的女真族在首領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舉兵抗遼,在多次攻打和與北宋的聯合夾擊下,遼的力量被不斷的削弱,至1125年2月,天祚帝在逃往西夏途中被金兵俘獲,遼朝自此滅亡。

    遼朝滅亡後,大部分契丹人淪為金朝子民,小部分契丹人在耶律大石的帶領下於1125年離開漠北遠遷西域地區,征服了東、西喀喇汗王朝以及高昌回鶻、花剌子模等,建立了哈喇契丹,史稱西遼。成吉思汗興起後,契丹人降附蒙古,隨其南征北戰。元朝建立後,契丹人分散在各地。自明朝初期以後,曾經稱雄北方的契丹族逐漸從典籍記載中“退隱”,默默融合於各民族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蜂蜜和什麼一起治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