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溫讀
-
2 # 爾朱少帥
當年赤眉軍起義盜遍皇陵,唯獨對漢文帝“霸陵”尊重有加。有些人的功績是潤物無聲、春風拂面,無形中產生深遠影響的,就比如漢文帝劉恆。有些人的功績是轟轟烈烈,熱血豪邁的戰場廝殺,為人們留下深刻記憶的,就比如漢武帝劉徹。
要說漢文帝功績大不大?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皇朝盛世的締造者,這一份功勞夠不夠大?漢文帝劉恆的“文景之治”,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的榜樣。後世的歷代盛世無不要拿出來跟文景之治比劃一下,把文景之治作為超越的目標。
漢武帝之所以敢於挑戰匈奴,就是因為漢文帝已經通過幾十年的勵精圖治、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和經營武備,為漢武帝備好了錢糧、磨好了快刀子。也就是說,漢文帝的“文治”奠基了漢武帝的一切“武功”,漢文帝的盛世之治奠基漢元帝“犯我強漢,雖遠必誅”豪氣。漢文帝的施政奠基了整個大漢朝的走向巔峰的“高鐵”。
窮兵黷武不算能耐,以暴制暴終不長久;以仁德施政,威服天下,一笑一瞥皆抵百萬兵,這就是漢文帝。歷史上,第一位獲得完美評價的帝王。
-
3 # 阿斗不傻
如果說中國歷史上有好皇帝評選的話,漢文帝作為候選人絕對不會掉出前五名的排名。文帝的好,可以說發自內心,而這一切又和他的出生,還有面對的時局,和他所真心實意施行的政策有關,皇帝都不完美但是漢文帝接近完美。
漢文帝劉恆是個苦命的孩子,生母薄姬是投降的魏王豹的王妃,因為貌美還有學識而被劉邦賞識並且進入劉邦的後宮,之後生下漢文帝劉恆。之後聰明的薄姬為了避禍主動要求跟隨兒子劉恆去封地,才躲過之後的“諸呂之亂”。
在“諸呂之亂”之後,朝廷重臣開始給皇帝做海選,毫無根基而又以賢明著稱的漢文帝被選入視野。
於是在公元前180年劉恆以藩王身份繼承大統,這件事看上去是好事情,運氣好的沒邊了,居然撞大運做了皇帝,其實吧,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好?那時候的漢帝國,可謂百病纏身,內憂外患,充滿危機,一片凋敝景象。
當時時局到底如何我們繼續看。漢朝自從高祖登位開始其實一直都不太平,先是攻滅各地割據諸侯王,,後來誅殺功臣,之後連連用兵,劉邦也在匈奴哪裡吃了大虧,才有白登之圍,和後來的和親政策,劉邦死後,又遇見匈奴扣邊呂后卑顏屈膝選擇忍辱,之後就是呂后之亂,當時情況是呂后專政,以呂產為相國,呂祿為上將軍,呂氏封有三王,引起朝內大臣和朝外諸王嫉妒,釀成“諸呂之亂”。
隨後“諸呂之亂”被周勃陳平等人帶頭平定。
這就是西漢開國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而著一系列事情持續多久,準確的說有23年。一個國家23年都在風雨飄搖,不停內亂那當然是民不聊生。
據史料載:劉邦時期物價就已經開始飛漲,當時1石米的價格需要1萬錢,也就是說120斤大米要現在2000 元人民幣,比現在米價貴多啦。而購買1匹馬則需要100兩黃金。
於此同時,商業行為也非常混亂,商人投機倒把囤積曲奇想象嚴重。這貌似已經成為漢初的頑疾。當時民間的現狀是,“人相食,死者過半”,很多百姓房子沒有,土地也沒有,失業在家又找不到工作,政府也沒錢救濟,無奈只能到處流浪,就形成啦流民。流民問題一直是封建帝國最大問題之一,流民代表的就是不穩定,明朝就是亡於流民。
以上是帝國內部經濟問題,還有個大問題就是藩王割據問題。漢初劉邦以復古分封和郡縣制二種方式制定帝國制度,當時分封有異姓功臣為王者七國,同姓子弟為王者九國,不僅如此,還有侯國一百餘。這些封國和封侯儼然獨立王國。
他們將自己封國封都視作自己都私有財產,故而盡心經營,千方百計地壯大國力,而對中央政府,只是每年象徵性地交點“保護費”為稅賦。
中央政府要管理全國卻無錢可用,地方封國和封侯卻是富得流油,其中又以吳王劉濞為最,他的封地有銅山在手,居然自行鑄錢,還靠近海邊可以煮水為鹽,鹽銅一直是封建帝國的財富根本,一箇中央政府沒有鹽鐵一個地方封王卻有,這就難免尾大不掉。而吳王劉濞有如此多財富,野心當然是隨之增加。
侯國富有,中央貧困,按現在說法,是部門經理比董事長拿的年薪還要多。也因此高祖劉邦,漢惠帝,呂后及中央高官都厲行節儉,粗衣淡飯,實則是國家沒錢,不得已而為之。
當時都漢帝國就是如此,強枝弱幹,外有匈奴,內有流民,經濟凋敝,財政困難。
而這個時候上臺的漢文帝,你認為他做皇帝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嗎?漢文帝登位,形象的比喻就是在走鋼絲繩,稍微不留意就有性命之憂,封國,內部流民,外部匈奴,都可以要他命。
漢文帝就是面對如此危局上臺的,那麼他是怎麼做的?
當時的漢文帝是被大臣擁戴成為皇帝的,剛來的時候他心裡也沒底,大臣心裡也沒底。
一群都沒底的人在一起,難免不互相懷疑。
可是漢文帝不同他有他的人格魅力,就算心裡沒底,甚至有一絲惶恐。但是以“仁孝寬厚”著稱古今的他,拿出來自己的人品作為賭注。在所有朝臣還有天下人懷疑的目光中,他以坦然承認現有局面為前提下,力求舒緩矛盾雙方的情緒,力求一個相對平緩的態勢。
在局勢稍微緩和之後,他開始施行新政,以“輕刑法,減賦稅,親懦臣,求賢良,年歲收成不好就下沼責己,又不大更張, 一意與民休息”為政策主導。
可以說將治理地方的權利全部交出去,而他只制定大政方針。將會有的各種阻力降低到最低。
對於當時漢帝國的時局而言,需要的是“戒急用忍”,在“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的貧困現實之下,大刀闊斧的改革肯定是適得其反。
那麼什麼才是解決根源問題,不過是讓“百姓有飯吃,不至成乞丐;百姓有房住,不至成房奴;百姓有地種,不至成草寇,百姓有工作,不至失業,這才是最緊要的民生工程。至於那些尾大不掉的諸侯王,真的沒功夫也沒能力搭理,只能放之任之,等待時機。
公元前178年,劉恆下詔,“除田租稅之半”,就是將耕地租金從15稅1改為30稅1。隨後在公元前168年這個政策又實施了一次,也許是他覺得這樣的力度還遠遠不能給百姓帶來實惠。公元前167年,劉恆乾脆下詔,將田租全免。
雖然不久之後又恢復30稅1的租金,但劉恆和他的帝國已經向天下昭示了一種決心,這種決心在他登基後成為一種不可動搖的治國理念,那就是以民為先,與民休息。
在恢復國力幾年之後,漢文帝開始想辦法解決尾大不掉的諸侯王問題。公元前164年,齊王劉則死,無子繼位,劉恆以齊國開刀,將其分為六國,之後在同年,封淮南王劉長的三子劉安、劉勃、劉賜為淮南王、衡山王、廬江王,實際上將淮南國一分為三,削弱了侯國的實力。
雖然諸侯坐大的局面未有根本的改變,但至少在一定層面上創出了安定與發展的模樣。
隨著漢文帝與民休息政策的施行,漢朝國力開始顯著恢復。據《漢書-食貨志》記載:“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國庫裡的錢多得數以萬計,用來串起銅錢的繩子已經斷了;國家糧倉裡的糧食多得連糧庫都存不住了,新糧下面壓著舊糧,有些糧食已經腐敗得無法食用。
如果將帝國比喻成一家公司,那麼在劉恆繼位之前的漢帝國劉氏企業無疑都快要破產
很多大企業正摩拳擦掌地準備清算,比如外患匈奴,比如內患的諸侯王,比如流民。
他們無不磨拳搽掌,盯上所有能搶奪的一切。
還好,還好,萬幸的是,新董事長劉恆上臺,經過一番董事會決議,透過“破產保護”之後的漢王朝終於鳳凰涅槃。劉恆抓住了所能利用的全部機會,隨著帝國蒸蒸日上,他也成長為一個成熟的政治領袖。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作為帝國接班人,這句話漢景帝劉啟可能不止一次地從父親漢文帝劉恆的口中聽到。實際上,漢景帝也是這樣做的,他繼位以來始終兢棘業業,如履薄冰。因為帝國的好夢才剛剛開始,遠未到彈冠相慶的地步。令他最擔憂的,不在內廷而在外藩。
他要承先帝之業,讓帝國更上一層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老大”,就必須對各地藩王做徹底的清除。這也是後來漢景帝”七國之亂“的根源。隨著漢文帝漢景帝二位帝王的勵精圖治,終於才有啦漢武帝的犁庭掃穴,成就大漢盛世和漢民族之榮光。
歷史的承接就是如此發人深省,漢武帝偉大,漢景帝也偉大,但是諾要說最偉大的,我看還是開創者漢文帝。
-
4 # 清水空流
漢有文景,唐有貞觀。這是華夏曆史兩大黃金時代。漢武帝之所以能夠平定匈奴,是建立在文景近五十的物質經濟基礎之上的,而之所以漢文帝“名聲不顯”就在於漢文帝的內斂。低調。這和他長期不受重視與母親薄姬的影響有莫大關係。漢文帝,劉恆生於公元前203年,漢高祖劉邦第四子。西漢第五位皇帝,23歲登基。在位23年。公元前157年駕崩。終年46歲,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五位皇帝。西漢立國後,漢高祖封劉恆為代王,公元前180年群臣平定呂后之後。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劉恆入京為帝。
在平定呂后之後,有資格繼任皇帝是朱虛侯劉璋和齊王劉襄。但正式這二人表現出的強悍讓群臣畏懼,所以才選擇了低調的代王劉恆。應該說,這次群臣眼光不錯,選擇了一個偉大的君主。在封建時代所有皇帝中,漢文帝應該是第一集團的皇帝。漢文帝能夠在呂后去世的危機時刻,能夠處變不驚,雖有遲疑但也是立即前往長安登基。可見具有相當的戰略眼光。從開國老臣手裡兵不血刃奪權,而且是掌控實權的皇帝。漢文帝絕對在古代皇帝中頂尖的。這叫奪權成功。 漢文帝在治理國家深知“治大國如烹小鮮”他深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對於百業凋敝的大漢來說,什麼都不做是是最好的,別瞎折騰,也就是的老子的無為而治,一個國家的政策好不好。就看他適不適合那個時代。可以說,漢文帝的措施是符合當時的環境的。這叫治國成功。《史記》記載:孝文帝從代以來,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御無所增益”。文帝當皇帝二十三年,沒有蓋宮殿,沒有修園林,沒有增添車輛儀仗,這在歷史上是很難得、很罕有的。明朝朱熹曾說:”三代以下,漢之文帝,可謂恭儉之主。“崇尚無為而治,與民休養生息是文帝主要的政治綱領。可以說,漢文帝最值得稱道的就是節儉,西漢末年赤眉軍作亂,把所有皇帝的陵墓都被挖了,第一個挖的就是漢武帝的陵。但唯獨沒動漢文帝的陵墓,既是仰慕文帝,也是因其知道這位“小氣”的皇帝陵墓中不會有啥值錢玩意。文帝也極其重視農業,親自帶著大臣們下地耕種,皇后也率宮女採桑、養蠶。可謂率先垂範。可以說正因為文景二帝沒做過什麼豐功偉績。才會有漢武帝文治武功。
漢文帝時期沒有權臣,文帝在對外關係上是外和內剛,對匈奴採用和親政策,苟的不能在苟即使面對匈奴強硬,漢文帝保持了極大的剋制。可以說,在沒有絕對實力的情況下采取隱忍是正確的,積攢力量帶後世解決。這是頗具遠見的措施,但對待南越王趙佗也是如此。趙佗在呂后秉政的時候造反。到了漢文帝時用天子儀制,漢文帝也就忍讓。派人給趙佗父母墳設定守邑,並善待他的親屬。趙佗得知以後主動去了帝號,甘為大漢藩王。文帝用懷柔的方式安撫了南越,給漢武帝劉徹統一南越打下政治基礎。漢文帝屬於典型的不爭不搶,人畜無害,卻能一路順暢最終贏得一切的人。
做一個比方,是雍正的節儉成就的乾隆敗家奢侈,而文帝的節儉成就的卻是漢武帝平定匈奴的萬世功績,漢文帝做裡子,漢武帝當面子。也就是文景兩代皇帝才成就了一個漢武帝。
-
5 # 史學達人
漢文帝總體來說是個不錯的皇帝,畢竟大漢王朝的車輪,在他的統治之下,一直都是持續不斷地向前滾動的。這一時期百姓安居樂業,國內沒有戰事,國外和匈奴之間,也沒有發生過大的戰爭。是個相對和平與穩定的時期。
漢文帝在位期間,國庫的收入,也是逐年遞增的,他並沒有因為國家富裕了,而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這一點對於漢文帝來說,是值得褒獎的。
要知道漢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比較早期的一個皇帝,能做到他這個份上的皇帝,真的不多。你看他之前的皇帝,秦始皇又是修建萬里長城,又是修建阿房宮,還有秦始皇陵,真的是花費了大量的民脂民膏,最後把大秦給拖死了,逼的人民怨聲四道。
接著就是秦二世胡亥,胡亥本就是一個沒有任何作為,沒有任何抱負一個皇帝,當了國君,也就是兩年的時間,就被趙高給殺害了。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臣子殺害的皇帝,皇帝當到這個份上,真是窩囊透頂。
後來就漢文帝的父親劉邦,劉邦起義的時候,就已經四十八歲了。到了當皇帝,快六十了,這樣的年紀,當了皇帝即使想折騰,也沒有力氣折騰了。劉邦除了建立大漢,在治理國家上,並沒有什麼大的貢獻。
劉邦之後就是漢惠帝劉盈,劉盈當了七年的皇帝,也是資質平平沒有什麼大的作為。雖說當時大漢的皇帝是他在當。但是,說了算的一直都是他的母親呂后。
劉盈之後確切地說就是漢文帝了,漢文帝當皇帝后,不但勤勤懇懇的工作,而且十分提倡孝道,並且他都是以身作則。
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生病了,在她吃藥之前,都是漢文帝先給母親嚐嚐,這個藥到底是怎麼樣子,然後告訴母親再讓母親喝。
並且在她母親生病的時候,他還是一夜一夜地親自照顧母親。作為皇帝,能做到這個樣子的,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不多的。
漢文帝也是比較節儉的一個皇帝,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倡薄葬的皇帝。
正是因為他生前提倡節儉,死後在霸陵裡沒有埋葬貴重物品,所以,他的帝王陵也是在後世沒有被盜過的。
能做到不這些事情,對於一個富有天下的皇帝來說,真的是太不容易的事情了。
除此之外,漢文帝對百姓還很體恤。就是他在位的時候廢除了肉刑,像濞刑、黥刑,刖刑......正是這些刑罰的廢除,使百姓免受了肉體之苦。
大家對漢文帝最大的歷史功績,恐怕是知道他開創了“文景之治”了。
西漢最為雄才大略的君主,漢武帝之所以能持續不斷的打匈奴,揚名大漢於天下。就是經過漢文帝和漢景帝兩代人的,不斷努力,給他積累了比較殷實的家底。
若是沒有漢文帝開創“文景之治”的前例,也就無從談起漢武帝對匈作戰的揚眉吐氣。
所以說漢文帝絕對是在他之前,所以當皇帝中,最為傑出的一個。
在漢朝所有皇帝當中,漢文帝也是絕對能排進前三名的一個帝王。
最後,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對這個國家治理的情況怎麼樣,從百姓的生活狀態就可以看出來。
漢文帝時期的百姓安居樂業,沒有發生餓死人事件,沒有天災,沒有發生像秦始皇時期的暴動,這足以證明了一切。人民對他的統治,還是比較滿意的。
作為漢代的皇帝,能做到以上這些點,想不讓後世人稱讚他,真的很難呀。
-
6 # 土豆到底去哪裡挖
要說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最好的皇帝,既不是秦皇漢武,也不是唐宗宋祖,而是真正奠定我們漢民族基業的,讓天下華夏族有個共同符號的大漢王朝建設者漢文帝!他出身貴胄,卻深知民生不易;胸懷天下,卻不好大喜功;如履薄冰,卻仁心澤厚;感念蒼生,卻開闢一代盛世!正是因為他卓越的治理奠定了漢家四百年基業,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性格,我們的方塊字文字稱為漢字,我們的熱血男兒稱為漢子,我們中的敗類稱為漢賊 ,漢奸...
他因母親出身卑微,是被漢高祖忽視的兒子,年僅7歲就被分封到偏僻、荒涼的叫做代國的地方為王,只有母親和他一起相依為命。在做代王的十六年裡,他似乎被人遺忘,在遠離長安數千裡的邊境之地,過著平淡寂寞的生活。然而歷史的偉大之處,就是把一個平凡的代王變成了一箇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皇帝!剿滅專權亂政呂氏集團的大臣們,在眾多劉氏子孫子裡選中這位幾乎被人遺忘的代王為皇帝!
他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劉徹的爺爺:漢文帝劉恆!
在中國帝王死後的諡號裡,“文”是至高無上,“經天緯地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歷史給了他最不吝嗇的讚譽,而且名至實歸,沒有漢文帝打下的基礎,漢武帝要想建立的那些功勳偉業就是水中月鏡中花,想都別想!
童年時代的不被注意,養成了劉恆低調內斂的性格,遠離喧囂的代王生活使他有機會了解久經戰亂後百姓的艱辛生活,漢初經受秦末大亂,民生凋敝、社會殘破。高祖之時,甚至不能找出四匹差不多的白馬駕車。文帝即位後,深知社會疾苦,連年戰亂,民力嚴重透支,苦不堪言,因此奉行黃老學說,無為而治,即政府不橫加干預民間的經濟活動,一切放手老百姓自己去墾荒開田,發家致富;不眼紅百姓發財過好日子,藏富於民;總結前朝滅亡的教訓,珍惜民力,不搞面子工程,不好大喜功,不幹那些出力不討好勞民傷財的蠢事;薄賦輕徭,與民休養生息,改先前的十五稅一為三十稅一,即稅收為收成的三十分之一,稅率約為3.3%,這是一個非常低的稅賦,是一箇中國古代盛世課稅的標杆,後世只有清朝真正施行過;同時減少宮廷開支,提倡節省、減輕徭役、勸課農桑流民還歸田園,結果是人民的賦稅負擔大大減少、戶口迅速繁息,社會生產力得到巨大的釋放,人民豐衣足食,有了強烈的獲得感;另外廢除秦帝國對待底層百姓的那些嚴刑峻法暴政,第一次提出以孝治天下,《二十四孝圖》裡為母親嘗藥的孝子形象就是漢文帝孝敬母親的故事,親民而接地氣的治國方式得到人民的響應和擁護!
文帝的兒子景帝沿襲文帝之策。史稱“文景之治”。中國古代社會第一次進入治世,是歷史上農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高峰,一個偉大的漢帝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為後世所敬仰!可以說武帝大一統以及對外軍事戰爭,全賴文景之治打下的堅實基礎。沒有漢文帝卓越的治國理政,漢朝很可能像歷史上的許多短命王朝一樣,草草收場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從漢文帝開啟的“文景之治”可以看出,我們這個聰慧勤勉的漢民族,天生就是上天的優等選民,要實現民富國強,不需要皇帝有什麼雄才大略,更不必要教導民眾去如何發展生產,因為民眾之中就有最智慧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只需要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定而有序無戰亂的生存環境,不要這不行,那不準,橫加粗暴干涉,因為領導不見得會比群眾高明;其次輕徭薄賦,輕關易道,通商寬農,放手讓民間自由發展,你想讓他不富都不行!歷史上多次出現的治世都是這樣,放手民間,而且需要的時間都不須多長,短短三四十年就可從一個積貧積弱的狀態轉變成富可敵國!
改革開放的四十年,實際上也是再一次實踐當年漢文帝的文景之治的策略,鄧公初當重任,在國困民窮的重要關頭,一改過去指揮民眾,反覆折騰的弊政,而是尊崇農民的意願,分田到戶,放手民間,不搞頂層設計,尊重老百姓的發明創造,讓老百姓自己去折騰,成功了,政策上發給出生證,通行證,推行全國,很多改革開放的成功範例都是這樣出臺的,結果是短短四十年,一個國民經濟已到崩潰邊緣的國家,浴火重生,一飛沖天,面對站在雲端的煌煌中華,讓西方列強找不到方向感,驚吒羨慕!現已躋身世界老二的經濟大國,如不犯顛覆性錯誤,世界老大也是指日可待!
這就是漢文帝給我們的啟示,中國在歷史上早已崛起,這次是復興,浴火重生,鳳凰涅槃,重新恢復煌煌中華!
回覆列表
沒有文景之治四十餘年的休養生息,哪有漢武帝開疆拓土把匈奴按在地上摩擦又摩擦!
我們說,
秦奮六世之餘烈,方能有秦始皇氣吞山河,一掃六合,書同文,車同軌,功過三皇,蓋過五帝,千古一帝實至名歸。
是歷史的使命,讓秦皇漢武可以名留青史,可以開創萬世之基業,可以為後人稱讚。
可是,難道秦始皇前面的六位王就不偉大了?就不功勳卓著了?
難道文景之治,休養生息,國家富裕,就不值得後來稱道不已了?
不是的。
他們依舊是很偉大的,因為,他們清楚,在那個歷史的節點上,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什麼事。
這就已經很偉大了。
很多帝王是不清楚的,明明該休養生息之時,非要開疆拓土,對,就是隋殤帝,楊廣。
最後落得身死國滅,遺臭萬年。
漢文帝之所以為後人佩服,稱道不已,不僅僅是因為他做了應該做的事。
而且,他還把這件事,做的很好。
文景之治,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盛世。是後來者無數君王都想效仿文景二帝,效仿他們開創的盛世。
無數亂世之人,更是對文景之治的那個盛世,羨慕不已。
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盡烽煙。
對於後代人來說,“漢武雄圖”是值得我們驕傲的,那是一個民族雄姿傲立的崛起。
對於當時人來說,“長城烽煙”又是讓我們哀嘆的,那是一架架白骨堆積出來的盛世。
所以,每當看到國家出了愛折騰的皇帝時,就普通老百姓來說,就越加懷念文景。